导航栏

×
申请书 > 入党申请书 > 导航

写探索的作文范文7篇

2024-06-12 探索的作文

怎么样才能写出一篇好的作文?作文如同自己的影子时刻跟随着我们,写作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论点。善于观察是写出一篇优秀作文的前提,为您提供有关“写探索的作文”的一些必要信息栏目小编有准备,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之用请勿抄袭!

写探索的作文【篇1】

有一次,我在书上看到用一根绳子和两个杯子可以做成一个土电话。我想:用一根绳子和两个杯子做出的土电话,怎么可能传播声音呢?于是,我开始了自己的探索。

我首先准备了两个纸杯和一条毛线绳。然后我开始动手做土电话。我首先小心翼翼地在纸杯上打洞。可是要么打得太大了,绳子绑不上去,要么打得太小了,绳子穿不进去。幸亏心灵手巧的奶奶来了,她帮我打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洞。“线穿进去了!”我高兴得喊道。

随后,我开始了我的第二步——试用。我把一侧纸杯靠近我的左耳,另一侧纸杯靠近奶奶的左耳,然后将线透过门缝穿过墙,开始交谈起来。一开始,我听不到奶奶的声音,奶奶说是因为线没拉直,后来,我把线拉直,果然,我听到奶奶说:“小孙子,你好。”的声音。随后,我对土电话说了一句:“奶奶,谢谢!”当我打开门问奶奶有没有听见时,奶奶肯定地点了点头,我的心里很高兴。

后来,我对不同材质和不同粗细的绳子的传声能力感到好奇,于是,我们又试了不同材质,不同粗细的绳子,结果发现:钢丝比棉线传播声音好,细绳子比粗绳子传播声音好。

土电话为什么会传播声音呢?为什么棉线要绷直呢?对此我又翻开了那本书,原来如此:声音是靠振动传播的,说话声引起一侧杯子的杯底振动,并将振动通过绷直的棉线传到另一侧杯子的杯底,于是另一侧杯底也振动发出声音来。而如果线不拉直的话,振动就不能传递了。

通过这次探索,我懂得了许多科学知识。我们以后要多多探索,找到更多新的科学奥秘吧!

写探索的作文【篇2】

我的探索

一天,我在草丛中抓到一只小如黄豆的蜗牛。“无巧不成书”,那天,妈妈也带回来一只家养的“白玉蜗牛”,它大如核桃。他们共同的特点都是有褐色的大大的壳,用来保护自己小小的身体。

晚上,我和妈妈一起把大蜗牛放在纸上,熄了灯,点上蜡烛,观察蜗牛的行踪。只见它向有着蜡烛的方向爬去,好像在说:“我喜欢不热不冷、不暗不亮的地方。”为了证实我的猜测,我故意与它捣蛋,把蜡烛放在它身后,看它怎么办。一开始,它毫无动静,可见它反应迟钝。过了一会儿,它向前爬去,爬了一会儿,又不动了。它是累了,还是离蜡烛太远会冷或暗而不喜欢呢?还是有其他原因?

它一边爬一边伸出它的两对大小不一的`触角,大触角上的眼睛亮晶晶的,可妈妈说它是近视眼。我用蘸了醋的棉签放在它眼前五厘米处,它连正眼瞧一下都没有,大概妈妈说的话是对的。再靠近些,大约一厘米处,哇!它的触角缩得好快啊!我想:“究竟是它看到棉签了,以为要打它了,还是闻到醋,有刺激性气味,它不喜欢而退缩的?”我问妈妈,妈妈说:“一般情况下,蜗牛遇到危险或外界刺激,它会缩进壳里。”啊,果真是如此,它的嗅觉还是挺灵敏的喔,对外界刺激能做出反应。

我找来菜叶,放在它眼前,然后去洗苹果。回来一看,它在一片长方形的叶子中间竟然咬出了一个圆洞。蜗牛的爬行速度是慢的,它吃的速度可不慢啊!此时,我明白了妈妈说的话:蜗牛是害虫,专门偷吃农民伯伯的蔬菜。

这次探索太有趣了,我学到许多知识,还懂得了一个道理:“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笨蛋蜗牛看上去可爱,其实它是害虫!

写探索的作文【篇3】

一天,我学了一篇课文《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文中讲水中含盐量很高,人就可以躺在波浪上读书而不会沉下去。对此,我还有些将信将疑,决定亲手做一个小实验来证实文中说法。

放学回家,我从厨房找出一个杯子、一把汤匙和一袋盐,又从冰箱里拿出一个鸡蛋。我小心翼翼地把鸡蛋放入盛满水的杯子中,只见鸡蛋毫不犹豫地一个猛子扎到了水中,沉在杯底一动不动,好像在休息,亦或在静坐。我舀了一勺盐放进水中,鸡蛋四周立即冒出了气泡,而且越来越多,数不胜数,不过鸡蛋纹丝不动。我想:可能盐放得太少了吧!于是我又放了一勺盐,鸡蛋好像专门和我作对似的,还是浮不起来。我的眉头拧成一个大疙瘩。正当我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的时候,妈妈走了过来。她仔细看了看,说儿子,你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呀!你光忙着往水里放盐,可它没有完全融化,你用筷子搅拌搅拌不就行了。我恍然大悟,急忙拿来筷子,轻轻搅拌几下。嗨,鸡蛋似乎养足了精神,开始太空漫步,真是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它既碰不到杯底,也浮不出水面,像一个喝得烂醉如泥的大汉,在水中摇摇晃晃。此时,我赶忙出手相救,亲自率领两勺精盐杀去,在筷子大哥的帮助下,神奇般地浮了上来。鸡蛋像个新生儿,对世界充满好奇,探头探脑地到处张望。

哇!我成功了!几勺盐能托起鸡蛋,怪不得死海能托起人呢!这究竟是为什么?我请教了最高科技老师电脑。我了解到:物体的重量大于水的浮力时,物体就下沉;物体的重量小于水的浮力时,物体就上浮。水是有比重的。我在水中加盐时,增大了水的比重。当增大到一定的值时,水的比重等于鸡蛋的重量,鸡蛋就会悬浮在水中;水的比重大于鸡蛋的重量,鸡蛋就会浮出水面。

动动手,做实验,用用脑,查资料,探索科学,真有意思!

写探索的作文【篇4】

“探索”,一个多么深奥的词。然而,你相信吗?我们竟然在二年级时,成立了一个探索小组,并且发现了“恐龙化石”,直到现在回想起那一次天真的探索我们还会不知不觉地笑呢!

那是一次二年级的体育课,自由活动时,我们小组正在花坪上讨论、研究着什么。突然,我们在沙地里发现了一样奇怪的东西——黑石头。一块黑石头有什么好奇怪的呢?可当时我们天真的认为那不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它的颜色是乌黑的,上面有许多凹凸不平的斑纹,里面还嵌着些尘土。我们怕把它弄坏,便从草坪上?i了一根青草,小心翼翼地把嵌在斑纹里的泥土掸掉,不一会儿,石面露出来了,这时,小组长陆陆把这块石头小心地用餐巾纸包了起来,高兴地说:“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块石头吧!”说着我们迫不及待地走进教室里,把石头放在桌子上。

大家边看边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我觉得这是块煤,瞧它那黑黝黝的样子,和煤非常相似。”平时调皮的明明首先发言。“不对!这是块普通的石头而已,在学校里怎么可能捡到煤呢?”佳佳尖着嗓子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正当大家争得不可开交时,平时人称小博士的晨晨拿起一块石头,将眼镜往鼻梁上推了推,慢条斯理地说:“依我看,这是一块恐龙化石。”“啊?”同学们不约而同地发出一阵唏嘘声。“你们瞧!”他举起了那块石头,煞有介事地分析道:“这块石头最上面是椭圆形的,这是恐龙的头骨;中间凹凹凸凸的'乃是恐龙的骨骼;最后一节一节的,不就是恐龙的尾巴吗?”经他这么一描述,我们都情不自禁地说:“像,真像。”高兴地欢呼起来。

写探索的作文【篇5】

秋天的一个晚上,我在家感到有点热,脱下了外套,只听一阵“劈劈啪啪”的响声。我很好奇,为什么脱衣服的时候会发出“劈劈啪啪”的声音?于是,我便自己找起了答案。

我趁休息的机会,打算好好琢磨一下这个充满着神奇色彩的问题。

我好奇地又做了一遍,可就准备再做一遍的时候,谁知衣服没有发出“劈劈啪啪”的响声。所以我没有得到一个结论,倒反而被这个问题搞得越来越糊涂。

我有些烦躁起来了,又想不出办法,我只有去问经验丰富的爸爸了,他应该可以解答我的问题,使我恍然大悟。可是又令我失望了,因为爸爸和妈妈都不在家里。

无奈之下,我只能靠电脑了,因为它功能强大,所以我每次有问题都找它。

不一会儿,就查到了我需要的答案。原来毛衣及睛纶服装上有很多毛刺,当你脱衣服时,毛衣和其它衣服的各部分之间相互摩擦,摩擦带起了电。衣服毛刺上因摩擦而带电,所以,会发出“劈劈啪啪”的响声。如果你晚上关了灯脱毛衣,还会看见有蓝色的火花呢!

那一次,我又知道了一个知识。

写探索的作文【篇6】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并且很熟悉。写作是从内部言语到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压缩、简洁、易懂的语言到发达、规范的语法结构和能被他人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怎么写好作文?以下是边肖精心组织的班长探险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前不久放学回家,刚放下书包,肚子咕咕叫。我让爷爷帮我煮个鸡蛋吃。爷爷盛了半壶水,轻轻放了一个鸡蛋进去,鸡蛋啪的一声掉在锅底。我很奇怪为什么鸡蛋不浮在清水里,而是沉下去。我决定做一个实验来找出真相。

开始,我找了个透明的杯子,装了半杯水,轻轻放了个鸡蛋进去。鸡蛋毫不犹豫地沉入水底。我把鸡蛋拿出来,撒了点盐,用筷子搅拌了一下,又轻轻地放进了水里。鸡蛋像石头一样掉到了底部。我不禁想:盐是不是太少了?我要多尝一些盐。我加了几汤匙盐,拼命搅拌,搅起一个“小漩涡”,漩涡停了,我把鸡蛋放进去,鸡蛋终于“半”浮上来了。我加了很多盐,搅拌均匀。目前杯子里的水已经变成了盐水,是白色的。以前喝盐汽水,现在少了一个“蒸汽”。味道会怎么样?我把一根手指伸进盐水里,抽出来尝了尝。耶!多咸啊!我赶紧喝了一口白开水。我心想:我要的是盐!我把一根兰花手指,小心翼翼地把鸡蛋放进水里,却看到鸡蛋“暴跳如雷”,“从水底跳下”,稳稳地浮在水面上。我大叫:“哦!奏效了!蛋都飘了!”

为了揭开这个实验的科学真相,我问了妈妈,妈妈一脸茫然,不知道。我又搜了一遍我心爱的《十万个为什么》的五份,都是徒劳。找不到,问不出来,只能等到第二天问老师。第二天,我把我的困惑告诉了老师。老师笑着告诉我,鸡蛋在水中的起伏取决于水的浮力。鸡蛋有密度。只要水的浮力大于鸡蛋的密度,鸡蛋就能漂浮。而且加盐可以增加水的密度,我突然意识到。

嗷!就是这样!大自然是多么神奇,有多少奥秘等待着我们去发现!

写探索的作文【篇7】

我最爱看节目就是“探索与发现”,最羡慕那些整天做实验又有新发现的科学家。前不久,我也凭自己的力量,完成了一个科学小实验。到底怎么回事呢?请听我慢慢道来……

那天,我看到厨房里煤气灶上燃烧的火苗,就想:以前古代没有煤气,人们是怎样点燃火的呢?带着疑问,我上网查找答案。意外发现,原来用阳光和放大镜就能让火柴烧起来。

于是,我取来了火柴,放大镜,学着网上介绍的方法,试着做起了用放大镜“点火”的小实验。我先一手捏着一根火柴,一手拿着放大镜,蹲在太阳光线照射的窗边,然后紧紧盯着放在放大镜的下面的火柴,等着它被点燃。可是蹲到腿都酸了,没看到半点火星。我心里嘀咕道:这是什么破实验!等了半天,火柴都没反应!是不是手拿的位置不对?还是放的位置出错了?于是我又重新换了一个地方,实验了一次,这一次,我试着放大镜慢慢移到有光点的位置下,再慢慢把火柴移近光点。突然,听见“滋啦”一声,火柴头点着啦!

这可是我第一次靠自己一个人做成的小实验,探索出了“火”的一点“小秘密”。更让我记住了:“功夫不负有心人”。凡事只有不放弃,坚持,才会取得成功的道理。

文章来源:http://m.swy7.com/a/5206280.html

更多
L

猜你喜欢

更多
N

最新更新

更多
H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