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申请书 > 入党申请书 > 导航

南塘老街作文五篇

2024-06-12 南塘老街作文

严肃认真地向党组织提交入党申请书,这个提交过程是必不可少的中间一环。一个有远大理想的青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我们毕生的追求。你是否了解怎么写入党申请书呢?以下为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南塘老街作文五篇,欢迎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助益!

南塘老街作文 篇1

南塘老街是一座古城,也是一座充满诗情画意的大文豪家。在我家的南塘,有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广泛,是国内外最具有悠久历史的名城。

走在古老的南塘老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条古道,道两边都是古树,一个是古老的龙柏,另一个就是古老的香樟树,这里是南塘老街的一个特色,也是南塘老街的一大亮点。

古老的南塘老街有两条街,分别是南塘和北塘。南塘老街在南塘街的南端,有一家古老的香樟树店,里面卖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一到夏天老街上人多的像蚂蚁一样多,老街的南边也是卖各种各样的古董店,一到冬天古老的香樟树店就像白雪世界。

北塘老街的北边是南塘老街。北塘老街上有各种各样的商店,有卖衣服的、卖小食品的、卖小店的……各种各样的小吃,各种各样的商品,琳琅满目的,真的好看极了!这就是南塘老街,它的一个特色,也是我爱南塘老街的一个亮点。

南塘老街作文 篇2

回头看看刚刚过完还散发着淡淡年味的春节,我们传统的元宵佳节也紧跟着新春的步伐充满喜气的来临了。“书藏古今,港通天下,阿拉宁波欢迎您。嘿,朋友啊,悠悠走,慢慢玩,三江美景人称赞,月湖日湖水映景,轻舟荡漾泛波澜……”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蛇年祈福”“鼓舞中华”“迎春纳福”“吉蛇拜年”“中国梦”“幸福花灯”的“灯谜”长廊,挂满花灯的南塘老街飘出优雅的“四明南词”曲调,令众多过往的游客倍感亲切,纷纷驻足观赏。

建筑的记忆不在于历史

南塘老街,一条历史悠久的千年古街,一个孕育着甬商文化的人文地标。深厚的文化积淀,加上督学行署国学大讲堂、非遗活态技艺展等文化项目,使之成为元宵节宁波市民出游的首选之地。正月十五晚上,我、妈妈和奶奶随着人潮来到了这个充满宁波文化气息热闹非凡的老街。

“青石路面一线天,小巷深处有人家。”远远望去,老街那带着浓浓江南传统的建筑风貌吸引了我。青砖黛瓦,砖缝间透出些许白色墙灰,还有用石板铺成的凹凸不平的小路。老街饱经沧桑的容颜里,涂有朱漆的木板墙、古色古香的骑楼、色彩斑斓的花窗,巷边、路旁遗存的古井圈、古碑、石磨盘、砖石雕等这些珍贵的遗迹,历经数百年风雨的洗礼,依然映衬出丰厚的文化底蕴,有着独特的江南韵味。市民汹涌的人流与捉襟见肘的场地,不仅见证了传统的强大力量,更突显了市民强烈对民俗、对老传统的追捧。

老街,这个蕴涵汇集着千百年古风姿的建筑,刻画出岁月的变迁,展示着城市历史的深邃。然而随着城市现代化的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古老建筑被座座高楼大厦替代。现在走上宁波的大街,能看见的古建筑已经寥寥无几。我觉得紧随时代的脚步固然重要,但是那些古建筑还是要有所保留。比如现在坐落于月湖柳汀之上,风景幽雅,瑞气霭林,而从中又透出庄严神圣光芒的宁波古建筑——居士林。它原址,始建于元世祖忽必烈,后才移到月湖现址,已有漫漫历史了,我希望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去关注爱护。

名人故居、古代街巷、传统老字号店铺、革命纪念地、纪念性建筑等,这些极少的珍贵历史文物散落在宁波老街的各个角落。老街区正在逐渐减少,老街区是宁波的一张珍贵城市名片,老街在人们心目中留下了浓重的人文情结,建筑的记忆不仅仅在于历史,更是宁波这方土地的灵魂所在。岁月变迁需要我们一起守护,愿她能长驻甬江两岸。

元宵的味道不只是汤圆

渐渐我的思绪又被热闹鼎沸的人声拉回到现在,眼前一片一片的大红映入眼帘,喜气极了。走在老街的小路上,抬头便能望见那盏盏印着十二生肖的红灯笼,为漆黑的夜空平添一抹亮丽的色彩。

看着此情此景,我忍不住转过头问奶奶:“奶奶,你们以前的元宵节是怎么过的啊?”奶奶朝我微微笑着,额头上的眉毛弯成了一条桥。“我记得我们那个时候啊,你阿太早早就起床开始张罗着包汤圆了,而我们这些小孩子就围着桌子,巴巴地等吃汤圆呢。”奶奶越说越高兴,似乎那些曾经的记忆又让她回到了童年,回到了小时候那段快乐的日子。吃完汤圆,携带自制的花灯,扶老携少出门游走,观灯、上庙、聚会、猜灯谜、赶热闹。故有“要睡冬至夜,要吃除夕夜,要走十四夜”的俗话。“那个时候家里兄弟姐妹多,条件也不是很好,买不起那些好看的灯笼。”奶奶停顿了一小会儿,“可是,大家都爱玩,这不过节嘛!于是你太公就动手自己做了一个让我们玩,很好看,我们也特别爱惜。”“以前还有秧歌队、踩高跷、跑旱船、头顶小戏班、各种彩车玩呢,大家聚集在一起闹元宵,特别开心。”我望着奶奶脸上绽放的舒心笑容,暖意缓缓涌上心头,传遍全身,对奶奶小时候在过的元宵节充满了好奇和向往。

元宵扎灯彩,清明制风筝,端午做香袋,这些岁时习俗,承载着老辈子人的儿时记忆,也让百姓人家的寻常日子变得有滋有味。而现在我们过的元宵节,汤圆不是自己包的,超市里应有尽有;花灯也不是自己做的,商店里可以花钱买到。年幼时的一到元宵节就等着拿花灯出去放的时光也已经逝去了,那陪伴奶奶一年又一年一个又一个的'元宵节的花灯如今也不见了踪影,我也不再是曾经热情期盼元宵节到来的小小孩儿了。

近年来,传统节日的式微有目共睹,乃至于很多专家学者纷纷振臂高呼“传统节日亟待抢救”。那些我们的传统佳节,有多少已经没有了以前的热闹气氛。恰恰相反,现在年轻一代都十分热衷于过那些圣诞节、情人节的,像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这样的属于我们的传统佳节却渐渐被冷落。

看着前方一个个密密麻麻的人头,感受着拥挤的小巷,我真心的希望每个节日都能过得如此热闹,而不只是昙花一现。元宵的味道不只是汤圆,而是百姓的精神文化需求,希望南塘老街这一宝地能切切实实为市民营造出过节的氛围,有足够的空间让我们尽情展示对传统的尊重和热爱。

手工的传承不仅是技术

随着人潮慢慢地向前移动,看见前面人群扎堆的地方,我也忍不住想上前去凑凑热闹。

原来大家正围着一家手工汤圆店观看里面的师傅包汤圆,现包、现煮、现吃。妈妈在一旁附在我耳边说:“这是正宗的手工汤圆,很好吃的。”乾玉坊的杨老师正在为市民介绍元宵食俗与制作工艺,我看着师傅双手沾满面粉,手指灵活地揉搓着面团在里面卖力忙碌的样子,在汤圆里融入了自己的心意,忽然有种敬意油然而生。正是有这样的老师傅在坚持着,才会有民俗民风的传承。

从“汤圆”中抽身,又不得不在棉花糖的小铺中“迷离”。只见那位师傅拿着一根长度适中的木棒,在一个出棉花糖的机器上来回转动绕圈,一丝丝的糖顺着木棒集成了一层层棉花,不一会儿一朵洁白柔软的棉花糖就出现在眼前。尽管排队的人有很多,但是我还是静静等待着,当师傅将做好的棉花糖放到我手里,我便迫不及待地将软如棉花的一口糖轻轻放入嘴中,真甜!

还记得端午节时,白花花的糯米,碧油油的箬叶,那一丝丝甜甜清香不经意中钻入鼻孔。街边包粽人一连串娴熟的动作不仅烘托出了节前气氛,也把行人肚中的馋虫给勾了出来。想着,想着,脑海中突然蹦出了个主意。我忙拉住身边正在往前的妈妈,调皮地问:“妈妈,你会不会包粽子啊,我想学呢,你教教我,好不好啊?”妈妈侧过头笑着拍了拍我的额头:“好啊,你想学太好了。过端午节我教你,这门手艺还是你奶奶教的呢,正好你有兴趣学,顺便检验下我的学习成果嗬。”我和妈妈相视一笑,一家三口开心地向前走。

我看见一位用煮好的糖浆做成孩子们喜欢图案的各种糖人儿的叔叔,曾经我和姐姐一人买了一个,我买了个机器猫,而姐姐则做了个十分霸气的中国龙。我很想自己动手做一个糖人,我想我会渐渐爱上它的。

金银彩绣、朱金漆木雕、泥金彩漆、骨木镶嵌。这些民间工艺,是历代匠人心血的传承,也让宁波地方瑰宝得以在中华艺术宝库中占有一席之地。还有很多很多类似的,在父母那辈孩童时代被奉为神奇魔法的民间艺术,却寂寞的得不到现在孩子的欢心。有很多的民间艺术因为无法相传而慢慢消失,淡出人们的视线。有些人们甚至没有听说过它的名字,所以它们只好带着遗憾带着悲伤却又无可奈何地消失。

我觉得我们年轻人可以尝试着多接触民间艺术,试着去了解它、喜欢它、融入它、弘扬它,也许在不经意间就会发现属于它们独有的乐趣,它所承载的文化底蕴、民族精神和历史魂魄。

所以,现在,让我们尽自己的所能完好地保存那江南独有的古风古迹,让我们充满热情地把每一个属于自己的佳节过好过热闹,让我们传承民间艺术,在传统节日中再现“非遗”的魅力。

今晚,踱步在青石板间,穿行于小巷古墙,徜徉在南塘的历史文化街区中,触摸一条千年古街的文化脉搏,老街的元宵“大餐”让我大饱眼福、口福和耳福。我期待着老街能够成为宁波历史文化的传世之作、精品之作,成为名城、名人、名街区,成为省内、国内乃至国际上文物保护的典范,成为提升宁波历史文化品位、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金名片”,成为我们欣赏、品味、体验、解读和展示宁波民俗文化、甬商文化的不可替代的基地。

南塘老街作文 篇3

今天是周末,妈妈一大早就带我去宁波看医生。由于我们挂的号是下午,所以我们临时决定去附近的南塘老街逛逛。

我们打车没一会就到了目的地,刚下车,南塘老街四个字就映入眼帘。两排古色古香的房子呈现在我的眼前,房子的一面墙上爬满了绿油油的爬山虎,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那么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缝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老街里,一条石板小路贯穿其中,两旁种满了各种各样娇艳无比的花草,让人看了心旷神怡。头顶上悬挂着各种五彩的灯笼,显得十分喜庆。我和妈妈沿着悠悠的小河,顺着低垂的杨柳,踏着平平的石板路向前走,路上都是前来赏玩的人,人们摩肩接踵,缓慢前行。岸边栏杆旁,有人在拍照记录美景,有人停下来伸伸胳膊伸伸腿,还有人靠着嬉戏交谈作文。这一景象无不体现出老街的宁静之美,我和妈妈走累了,坐在老街里的半角亭里休憩片刻,享受这宁静恬淡的午后时光。

这时,一阵阵香味扑鼻而来,原来是两旁的店铺开始营业啦!我迫不及待地循味找去,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让人眼花缭乱的店铺临街而立,芳香四溢的美食数不胜数,特色风味小吃应有尽有,有棉花糖,油缵子,米糕,千层饼

闻着这味道,我瞬间感到肚子饿了,于是我们来到一家甜品店,我们点了一个芒果绵绵冰,芒果双皮奶,皇冠芝士土司,秘制鸡爪。我看到这么多的美食,我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没过多久,我的肚子就吃得圆滚滚的,再也装不下任何东西了。

在边吃边玩,边走边看中,时间过得飞快,我们也该去看医生了。怀着无比的留恋,我匆匆告别南塘老街。下次我一定会约上三五好友再来欣赏你美丽的风景,再来品尝巷子里的美味!

南塘老街作文 篇4

南塘老街是宁波人记忆中的“外婆家”。

街的旁边是静静流淌的南塘河,河面看不到半点涟漪。河上静静地卧着南塘桥,绿里透黑的青苔和被磨得透亮的桥面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一条两米宽的石板路两侧是鳞次栉比的店铺,它们个头有高有低,身材有肥有瘦,但都是白墙、青瓦、雕花木门窗,门前挂着红灯笼……走进老街,仿佛进了一个美食天堂,圆鼓鼓、软绵绵的汤圆;肥嘟嘟、白亮亮的肉馅包子;炸得酥香的春卷儿,皮薄得连里面碧绿的菜叶和淡棕色的肉馅都隐约可见……

虽然南塘老街从早到晚都人声鼎沸,但最热闹的要数傍晚时分。人们走在弥漫着诱人香味的街上,侧着头看两旁店铺的招牌,不时从摩肩接踵的人流里挤出来,驻足在自己心仪的店铺前。虽然忙碌了一天,但生意人的热情丝毫不减,他们卖力地吆喝着。街上还有人用复古装扮来招揽生意。一位老奶奶挎着一个我只从外公外婆口中听说过的冰棍箱,箱子外面包了一层棉花,里面放着一条小棉被,棒冰宝宝就躺在棉被里。递上两元钱,老奶奶拿出一根来,哇,周身还冒着冷气呢。一位老爷爷穿着长袍、戴着礼帽,一副古人装扮,在现做现卖棉花糖,也引来了不少小朋友围观。

夜已经很晚了,人群慢慢散去,老板也陆续关了店门,南塘老街恢复了宁静,沉沉地睡了,等待着新一天的到来……

五年级:闫溪

南塘老街作文 篇5

南塘老街,是宁波最靓丽的名片,是宁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个令人向往的好地方。

现代人长期生活在高楼大厦构成的钢筋水泥森林中,看腻了现代化的环境,怀念过去古色古香的大街小巷,南塘老街是宁波仅存的为数不多的老街之一,所以,这里变得相当吸引人,今天我就要去感受一下老街那独有的奇特魅力。

老街在火车站和各种现代楼群中,显得十分不起眼,与周围的高大建筑物相比就像高草丛中卧着一条灰蛇。可一走进老街,立马被惊着了:石板路、青砖壁、马头墙、老木窗,让人有一种穿越的既视感,高大的牌楼上有一块写着“南塘老街”四字的牌匾,再加上熙熙攘攘的人群,感觉又像从前一样繁华。我仔细观察青砖墙,伸出手摸摸砖头间的缝隙,几百年的沧桑让墙壁变得粗糙,有一股深沉、浓郁的气息;石板路被几百年的来来往往的人们踩踏,往下凹了进去,但踩在上面好像能感觉到时间的流逝,上面书写着历史、记录着岁月;老街旁有一条河,叫南塘河,河上有一座石拱桥,名叫甬水桥,桥面的石阶虽然粗糙却仍显得美丽,桥中央有一块大石板,上面刻着一朵莲花,河上漂着几叶小舟,水面的倒影让桥孔拱成了一个圆,如梦如幻。

身为吃货,我来南塘老街的第二个目的——当然是撒开肚子大吃一顿啦!南塘老街的小吃也是相当的丰富:油赞子一根根小而精致,喷香扑鼻,店门前总是大排长龙;绿豆糕松软香甜,美丽的印花让人不忍心下口;金团散发出浓郁的糯米和豆沙香,如迈麦克般软糯;可我最爱的还是绍兴臭豆腐,豆腐放入沸腾的油锅中,很快煎得金黄酥脆,浇上一层辣酱就可以下手了,阳光下豆腐表面油光闪闪,一口咬下,酥脆的外皮里豆腐又白又嫩且多汁,简直太享受了。

南塘老街是岁月留给我们的礼物,在那里,蕴涵着我们先辈的记忆,镌刻着时代和历史的变迁,是最宝贵的、最美丽的一道风景。

文章来源:http://m.swy7.com/a/5206368.html

更多
L

猜你喜欢

更多
N

最新更新

更多
H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