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申请书 > 入党申请书 > 导航

2024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经典9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食物中的淀粉》含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 让幼儿了解海洋世界的丰富多样性,认识一些常见的海洋生物。

2. 激发幼儿对海洋的探索兴趣,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引导幼儿树立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认识常见的海洋生物,了解海洋世界的多样性。

2. 难点:培养幼儿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讲述法、游戏法。

四、教学准备

1. 海洋生物图片、视频资料。

2. 地球仪、海洋模型。

3. 绘画工具(纸、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1)展示地球仪,引导幼儿观察地球上蓝色的部分,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蓝色的部分是什么吗?”引出海洋的话题。

(2)播放一段海洋世界的视频,让幼儿初步感受海洋的美丽和神秘。

2. 认识海洋生物

(1)展示各种海洋生物的图片,如海豚、鲨鱼、海龟、海星、珊瑚等,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教师逐一介绍这些海洋生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如海豚很聪明,会救人;鲨鱼很凶猛,是海洋中的霸主;海龟寿命很长,会回到出生的海滩产卵等。

3. 了解海洋世界的多样性

(1)引导幼儿思考:海洋里还有哪些生物呢?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和发言。

(2)教师通过讲述一些有趣的海洋生物故事,如深海里的奇特生物、会发光的海洋生物等,让幼儿进一步了解海洋世界的多样性。

4. 讨论海洋环境的保护

(1)提问幼儿:如果海洋被污染了,会对海洋生物造成什么影响呢?引导幼儿认识到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性。

(2)让幼儿讨论如何保护海洋环境,如不乱扔垃圾、减少使用塑料制品、爱护海洋生物等。

5. 绘画活动

(1)让幼儿用绘画的方式表现自己心中的.海洋世界,可以画自己喜欢的海洋生物、美丽的海底景色等。

(2)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6. 总结

(1)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内容,强调海洋世界的美丽和神秘,以及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性。

(2)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海洋,爱护海洋生物,为保护海洋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六、教学延伸

1. 在区角活动中设置海洋主题区,投放海洋生物模型、图书等,让幼儿进一步探索海洋世界。

2. 组织幼儿参观海洋馆或水族馆,实地观察海洋生物,加深对海洋世界的认识。

2024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感知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知道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

2、能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学习探索空气的简单方法。激发幼儿探索欲望,培养幼儿对科学实验的兴趣。

3、培养幼儿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

感知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知道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

难点:

能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学习探索空气的简单方法。

活动准备

1、玻璃杯、玻璃缸;

2、毛巾一条;

3、背景音乐;

4、袋子、气球。

活动过程

(一)魔术导入。

1、教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要变个魔术,你们想不想看啊?那小眼睛可要看仔细了!

2、教师:这是什么?(毛巾)是干的还是湿的呢?来,小朋友用手摸一摸。是什么样的毛巾啊?是块干毛巾。

3、教师:这是什么呀?(杯子)老师现在要把毛巾放到杯子里面,然后把杯子直直地倒放在水里,你们猜一猜毛巾会不会湿?(请你说一说)

4、教师:那我们取出来看一看,湿了没有呢?小朋友用手摸一摸,湿了没呀?(没有)咦,真奇怪,毛巾明明是放在水里的,却没有湿,是不是很神奇呢?

(二)引出空气原理。

1、教师:老师再来变一个魔术,这是什么?(毛巾)这是什么?(杯子)我们也要把毛巾放进杯子里面,这次老师是斜斜地放进水里,小朋友仔细观察哦。看一看会发生什么现象。(气泡产生)小朋友,猜一猜毛巾有没有湿呢?(请你说说看)

2、教师:到底毛巾湿了没有?让我们取出来看一看,我用手扭一扭,湿了没有?(湿了)为什么会湿了呢?

3、教师:这一次啊,老师的杯子是斜斜地放进去的,斜斜地放杯子里面有空气,空气跑出来了,小朋友说一说什么跑进去了?(水)空气跑出来了,水就跑进去了,所以我们的毛巾就会湿了。而第一次没有湿,是因为空气跑出来了没有?(没有)所以毛巾是干的。刚才老师给小朋友变了两个关于空气的小魔术,好看吗?

(三)身边捕捉空气,初步感知空气。

1、教师:那么空气它在哪里呢?它又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呢?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实验。小朋友看,这是什么?(袋子),我要用袋子去捉空气,看看老师是从哪里捉到空气的(用袋子从桌子底下捉了一袋)我捉了一袋空气,你们说一说我是从哪里捉到的呀?

2、教师:老师捉了一袋子的空气,你们也想来捉捉空气吗?老师帮你们每人准备好了一个袋子,都有了吗?现在我们把袋口张开,来捉捉空气,捉好后要捏紧袋口,举起来,我看看,谁捉空气又多又快?(表扬幼儿)

3、教师:现在我们把袋口慢慢张开,用眼睛看一看空气,你能看得见里面的空气吗?(看不见)对,空气是看不见的。那么袋子里的空气有颜色吗?(空气是没有颜色的)

4、教师:(用同样的方法来捕捉)袋口张开,用你的小鼻子闻一闻空气是有没有味道的呢?(对,空气是没有气味的)用你的小手伸进袋子里去摸一摸,能摸到空气吗?(空气是摸不到的)

(四)周围捕捉空气,加强对空气的认知。

1、教师:我们到别的地方去捉空气好不好?试试能不能捉到空气?(带领幼儿到各个地方捉空气,播放背景音乐)

2、教师:好,请小朋友把袋子收回来,我请小朋友互相说一说你是从哪里捉到空气的?(你告诉旁边的小朋友在哪里捉到空气的,自由发言)

3、教师:好了,你们刚才是不是在各个地方都捕捉到了空气啊?那么你们说空气能看得见吗?有颜色吗?有味道吗?摸得着吗?

教师总结:原来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看不见也摸不着,因此小朋友通常认为我们周围没有的东西,实际上空气是的确存在的。我们用小手扇一扇空气,有什么感觉?说明空气是存在的,流动的。

(五)与空气宝宝做游戏。

1、教师:小朋友们玩过气球吗?(玩过)今天老师也请你们来玩气球,高兴吗?不过,你们先想一想,怎样让气球变大呢?

2、教师:如果气球小说明我们吹进去的空气是多还是少呢?老师给小朋友每人准备了一个气球。(幼儿操作,个别指导)吹好了以后捏紧你的气球。

3、教师:我们来比一比谁的气球最大,说明他吹进去的空气最多。谁的气球最小,说明他吹进去的空气最少。好了,气球宝宝累了,我们让它在边上休息一下。

(六)保护空气,争做环保小卫士。

1、教师:现在老师和小朋友来做一个实验,把你的嘴巴闭上,再把你的鼻子捂起来,我请小朋友来说说是什么感觉?是不是不舒服的感觉呢?为什么会有不舒服的感觉?

教师小结:因为我们把嘴巴闭上,把鼻子捂起来,空气就不能进入我们的嘴巴和鼻子里,我们就不能进行呼吸了。所以我们就会感觉喘不过气来,非常难受,你们说我们人需不需要空气呀?

2、教师:我们人需要空气,动物呢?花草树木呢?它们也需要空气,凡是有生命的地方都需要空气。如果没有空气会怎么样呢?会无法生存。

3、教师:我们虽然离不开空气,我们需要怎样的空气呢?是干净的空气还是受到污染的空气呢?如果我们吸进了不干净被污染的空气就会生病,对我们的身体就不好,所以小朋友们要保护好我们的空气,保护好我们的环境。垃圾能不能乱扔,能不能随地吐痰,爸爸抽烟了,我们应该怎么对他说?我们还可以怎么做呢?我们来看一看别人是怎么做的好不好?小朋友说说他们在做什么?(幼儿说一说)他们在做环保小卫士,来保护我们的环境,让我们的空气更加清新干净,我们吸入干净的.空气,我们的身体才会棒棒的,身体才会健康。

反思

本次活动《好玩的空气》通过看得见的实验和游戏,让幼儿亲子体验空气力量的存在。为了能有序的进行活动,我在活动场地安排上进行了调整,设为第一活动区和第二活动区,利用场地的标记让幼儿熟知游戏规则,能有序的、有目的的进行探索。为了增加活动的趣味性,激发孩子的探究欲望,我通过设计的三个游戏环节,帮助幼儿发现,感知空气力量的存在。在幼儿自主的探究中,引导幼儿发现空气的秘密。从活动现场来看,我觉得游戏环节还是有点凌乱,需要做适当的调整。教师的语言还要更加游戏化、情景化,带领孩子们玩起来。

2024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 让幼儿了解海洋世界的生物多样性,认识一些常见的海洋生物。

2. 激发幼儿对海洋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引导幼儿树立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认识常见的海洋生物,了解海洋世界的生物多样性。

2. 难点:引导幼儿树立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观察法、讨论法、游戏法。

四、教学准备

1. 海洋生物图片、视频资料。

2. 海洋生物模型。

3. 画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1)播放一段海洋生物的视频,引起幼儿的兴趣。

(2)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在视频中看到了什么?你们喜欢海洋吗?为什么?

2. 认识海洋生物

(1)教师展示海洋生物图片,向幼儿介绍一些常见的海洋生物,如海豚、鲨鱼、海星、海马等。

(2)教师让幼儿观察海洋生物模型,进一步了解海洋生物的外形特征。

(3)教师提问:这些海洋生物有什么特点?它们生活在哪里?它们吃什么?

3. 了解海洋世界的生物多样性

(1)教师播放一段关于海洋世界生物多样性的视频,让幼儿感受海洋世界的神奇和美丽。

(2)教师提问:海洋世界里有多少种生物?为什么海洋世界的生物如此多样?

4. 讨论保护海洋环境

(1)教师展示一些被污染的海洋图片,让幼儿了解海洋环境面临的问题。

(2)教师提问:海洋环境为什么会被污染?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保护海洋环境?

(3)幼儿分组讨论,然后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发言。

5. 绘画活动

(1)教师让幼儿用彩笔在画纸上画出自己心中的海洋世界。

(2)幼儿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展示幼儿的绘画作品,让幼儿互相欣赏和评价。

6. 总结

(1)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内容,强调海洋世界的'生物多样性和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性。

(2)教师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海洋环境,为保护海洋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六、教学延伸

1. 让幼儿回家后向家长介绍自己在幼儿园学到的关于海洋世界的知识。

2. 在班级的科学区投放更多的海洋生物图片和模型,供幼儿观察和学习。

3. 组织幼儿参观海洋馆,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海洋世界。

2024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观察化学小魔术,激发探索兴趣和积极尝试的欲望。

2、了解淀粉遇到碘酒会变成蓝色的现象,初步了解生活中哪些常见的食物含有淀粉。

3、通过科学实验自主探索,并记录下来。

4、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米汤、土豆、小面粉、馒头、南瓜、芋头、藕等含淀粉的物质若干,萝卜、白菜、莴苣、水果等不含有淀粉的物质若干、小喷壶一个、碘酒、棉签。

2、课前用米汤画好几幅画。

3、记录表格。

4、PPT,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看过变魔术吗?你们喜欢魔术吗?为什么?

师:今天老师也要给小朋友们变个小魔术:

教师扮演魔术师,首先出示课前用米汤画好的画,然后把碘酒溶液喷在画面上,观察发生的现象。

二、知识点讲解

1、讨论:为什么原本什么也没有的白纸在喷上药水后会出现图案呢?

2、师讲解:

(1)其实老师已经在课前在这张白纸上画好图案了,只是老师画画用的不是小朋友平时用的画笔而是米汤。所以当喷上碘酒时原来看不出来的画面就显现出来了。

师在投影仪下师范向米汤中滴入碘酒。

(2)用课件出示有淀粉和碘酒的图片,讲解小实验的科学原理。

师:我们用米汤画画,米汤里含有淀粉,小喷壶里装的药水是稀释的碘酒溶液,淀粉遇到碘酒溶液后就会发生反应,变成蓝色。

三、幼儿操作。

1、教师引导,激发幼儿探索兴趣。

师出示实现准备好的各种食材。

师:小朋友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食用的很多食物都是含有淀粉的。小朋友们,你们能不能帮助老师想出一个好办法,从这些食物中把含有淀粉的食物挑出来。

师首先引导幼儿动脑筋思考,自由讨论。

师:刚才的魔术告诉我们:当淀粉遇到碘元素就会变成蓝色,所以我们只要把碘酒涂抹(滴洒)在食物上,如果食物中含有淀粉,那么当食物中的淀粉与碘酒中的碘元素相遇就会变成蓝色。

师通过投影仪示范测试两种食材。

2、师向幼儿提出操作要求:

每位幼儿从所提供的食材中选取5种自己喜欢的食材进行测试,并把测试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3、总结测试结果。

(1)师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测试了哪些食材,其中哪些是含有淀粉成分的,哪些是不含淀粉成分的。

(2)师利用PPT总结幼儿测试结果。

四、结束。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测试的.这些食材只是生活中常见食材的一小部分。生活中我们还会经常很多其他的食物,它们中有含淀粉的也有不含淀粉的,请小朋友们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利用这个办法测试一下吧。

活动反思

生活中存在许多神奇的现象,碘和淀粉在一起发生的显而易见的反应,引起了孩子足够的好奇心。《好玩的淀粉》活动方案是利用淀粉遇碘变色的化学原理设计的。碘和淀粉是两种安全实验物品,便于孩子操作。虽然对孩子来说,“淀粉”这一词是陌生的,但孩子们对面包、馒头等面食却是再熟悉不过了。发现科学,并在生活中利用科学,是孩子们学习科学的最好途径。利用碘酒和淀粉的神奇反应,寻找食物中的“淀粉”,进一步激发孩子的探索欲望。

2024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5

设计思路:

佳佳在家玩时,不小心把碘酒滴在了土豆片上,结果土豆片变颜色了,她很好奇,就把这个问题带到了幼儿园。根据孩子的好奇心我设计了“好玩的淀粉”这个活动,让幼儿亲自找淀粉,并在做做玩玩中感知它的变化,增加了他们对实验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标:

通过实验感知淀粉遇碘会变颜色,从而激发学习的欲望,提高观察的全面性,思维的发散性及操作的协调性。

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淀粉水、碘酒、糖水、醋水、盐水、水、酒、针管、喷壶若干,各种蔬菜水果切片若干。

活动过程:

1、猜一猜

小朋友们看,我这有一张画,你们看到了什么?(什么也没有)这里有一种神奇的药水,现在我把它喷上去,这次你们看到了吗?(看到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幼儿自己猜)到底是怎么回事?等一会我们就会找到答案了。

2、做一做

(1)我今天还给小朋友们带来一瓶水,你们看,它和以前的水有什么不一样呢?(白色)我们叫这种水为淀粉水。我还给小朋友准备了许多东西,在这些东西里有一种能使淀粉水变颜色的,是哪一样呢?我们一起来试试。顺便把观察到的记录下来。

(2)教师巡回指导。

(3)请小朋友们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3、找一找

(1)刚才我们发现淀粉水遇碘变蓝,那哪些东西里有淀粉呢?(幼儿自己猜)你们说了这么多,到底哪里有淀粉呢,我们一起来找一找。

(2)教师巡回指导。

(3)谁找到了淀粉,你是怎样找到的?

4、实验我们做完了,你们知道这幅画中的'秘密吗?(用淀粉水画的,碘酒喷上去,就看到了)淀粉不仅仅有这一种玩法,还有许多好玩的玩法,以后我们再一起来研究。

5、活动延伸

结合美术活动“奇妙的画家”,让幼儿用淀粉水绘出图画,再用碘酒喷出来。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2024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通过尝试活动,让幼儿感知空气里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有。

1.培养幼儿学习探索事物的简单方法和细致观察的能力,提高动手动脑能力。

2.培养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每桌一盆清水;每人一份操作材料;手帕、玻璃杯、塑料袋。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教师做深呼吸,幼儿也模仿着做深呼吸。提问:我们用鼻子吸到了什么?空气在哪儿?能用眼睛看到吗?

二、尝试活动:装空气

1.幼儿每人拿一塑料袋在活动室任何地方自由地抓空气。(告诉幼儿先张开塑料袋口,然后再捏紧袋口)

2.提问:你们在什么地方抓到了空气?引导幼儿初步感知空气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有。

3.讨论:想一想,你见过、用过、玩过的哪些东西里有空气?

4.总结。

三、尝试活动:手帕的变化

1.请幼儿每人拿一玻璃杯,让他们看看杯子里有东西吗?(杯子里没有东西,杯子是空的)

2.请幼儿将手帕塞入杯底,把杯子倒扣着压入水下,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教师个别指导幼儿按要求进行操作,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

3.讨论:手帕为什么没有湿?水为什么进不了杯了?杯子里有什么东西不让水进去呢?

4.请幼儿将手帕放入杯底,然后将茶杯倒扣倾余着放入水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同时提醒幼儿观察手帕的变化,并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5.讨论:第一次手帕为什么没湿?第二次手帕为什么湿了呢?

6.总结。

四、活动延伸:将一只昆虫和一盆花分别放在密封的容器中,观察它们的`变化。

课后活动反思:

这节科学活动课还是很受幼儿欢迎的。首先,在激疑环节,充气宝宝引起幼儿的兴趣,幼儿很愿意参与,都想办法让它鼓起来。通过挤呀,吹呀,反复几次,让幼儿感受空气的存在,又通过实际操作---逮空气,让幼儿体验玩得快乐。后面通过层层深入,了解了空气无处不在,在人的肚子里,动物的肚子里,又让幼儿体会空气的重要性,这里不足的是让幼儿亲身捂住鼻子感受空气的重要就更好了。接着,我把空气的探究延伸到水里,让幼儿亲眼看到空气的无处不在,以及砖头放在水槽会有冒泡现象,也是有空气的存在,更加体会到空气的重要性。最后让幼儿总结:空气在哪里?在世界的各个角落,虽然看不见,但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都离不开它。

《空气在哪里》本来是一节很抽象的活动,幼儿对空气根本没有概念。怎么让幼儿体会空气的存在及重要性,它是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只有让幼儿亲身感受、操作、观察、猜想、得出结论,幼儿才会真正感受空气的无处不在,我们都离不开它。所以,这节活动是幼儿喜欢探索的,给他们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适合于大班幼儿。

2024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

幼儿能够认识常见的豆类,如绿豆、红豆、黄豆等。

了解豆类的基本特征,包括颜色、形状、大小等。

2. 技能目标

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不同豆类的特征。

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

3. 情感目标

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幼儿喜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认识常见豆类的名称、颜色、形状和大小。

2. 教学难点

引导幼儿细致观察豆类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描述。

三、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提问引导法

四、教学准备

1. 各类常见豆子(绿豆、红豆、黄豆)若干,分别装在透明的小盒子里。

2. 放大镜若干个。

3. 有关豆类生长过程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4. 豆子拼图、豆子分类卡片等游戏教具。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教师神秘地拿出一个装满东西的布袋,引起幼儿的好奇心。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魔法袋,里面装着一些神秘的小宝贝。大家猜猜看,里面会是什么呢?”

2. 邀请几位幼儿上来摸一摸布袋里的东西,然后让他们描述一下摸到的感觉。

(二)观察与认识

1. 展示豆类

教师从布袋里拿出装有绿豆、红豆、黄豆的小盒子,将豆子倒在桌子上。

教师:“小朋友们,看,这些就是魔法袋里的小宝贝,它们都是豆子。”

2. 认识绿豆

教师拿起一颗绿豆,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这是绿豆,小朋友们看看绿豆是什么颜色的呀?”(绿色)“那它的形状像什么呢?”(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如像小药丸、像绿色的小石头等)“再看看绿豆是大还是小呢?”(小)

给每个幼儿发放一颗绿豆和一个放大镜,让幼儿仔细观察绿豆的表面特征。

3. 认识红豆

用同样的方法介绍红豆,引导幼儿观察红豆的颜色(红色)、形状(椭圆形,像一颗小小的红宝石)和大小(比绿豆稍大一些)。

4. 认识黄豆

介绍黄豆时,让幼儿观察黄豆的颜色(黄色)、形状(近似圆形)和大小(比红豆和绿豆都大)。

(三)游戏巩固(15分钟)

1. 豆子拼图游戏

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一套豆子拼图。拼图的图案可以是一颗完整的豆子或者是由不同豆子组成的简单图案。

教师:“小朋友们,现在我们来玩豆子拼图游戏。大家要根据拼图的形状和颜色,把相应的豆子拼上去哦。”

最先完成拼图的小组获胜,给予小贴纸奖励。

2. 豆子分类游戏

给每个幼儿发放一套豆子分类卡片,卡片上画有不同的豆子或者是装有不同豆子的容器。

教师:“小朋友们,现在请你们把卡片上相同的'豆子放在一起,看看谁分得又快又准。”

在幼儿分类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边分类边说出豆子的名称。

(四)拓展学习

1. 观看豆类生长过程的图片或视频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些豆子是怎么来的吗?”

播放有关豆类生长过程的资料,向幼儿简单介绍豆类的生长过程,从播种、发芽、长叶到结出豆荚。

教师可以结合图片或视频进行简单讲解,如:“先把豆子种子种到土里,给它浇水、晒太阳,过不了多久就会发芽啦,然后慢慢长出叶子,最后就会长出豆荚,豆荚里就藏着我们刚刚看到的豆子呢。”

(五)总结

1. 回顾所学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豆子呀?”(引导幼儿说出绿豆、红豆、黄豆)“那谁能说一说绿豆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幼儿描述绿豆的特征,再分别请幼儿描述红豆和黄豆的特征)

2. 鼓励探索

教师:“豆子是非常有趣的东西,小朋友们回家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再找一找还有哪些不一样的豆子,看看它们长什么样子哦。”

六、教学延伸

1. 在科学区投放更多种类的豆子,如黑豆、白豆等,以及一些简单的测量工具,如小尺子,让幼儿进一步观察和比较不同豆子的特征。

2. 鼓励幼儿在家里和家长一起制作豆制品,如豆浆、豆沙包等,了解豆子在生活中的用途。

2024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对幼儿来说,五颜六色的豆子有时是神奇的种子,有时是有趣的美工材料,有时是营养丰富的食物。豆子具有植物蛋白之王的美称,豆制品品种多样、口味独特、营养丰富, 是幼儿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营养食品。本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幼儿发现豆子与豆制品的关系、了解其营养价值和简单的制作方式。活动中,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宽松、支持的环境,萌发幼儿对豆制品的兴趣,鼓励幼儿主动了解豆子的营养价值,积极探索自制豆浆的'方法,发现豆制品与豆类的关系,感受其作用和价值。

【活动目标】

1.了解、认识各种豆制品,知道豆类有丰富的营养。

2.能大胆表述豆类的特征及主要用途,与同伴合作制作豆浆。

3.喜欢吃各种各样的豆类食品。

【活动准备】

1.黄豆、红豆、绿豆、黑豆等各种豆子每组 1 盘。

2.布置豆类食物自助餐环境:豆沙馅、豆腐、豆腐乳、绿豆饼等装盘,小盘、小又与幼儿人数相同。

3.泡好的豆子、豆浆机、纸杯若干。

【活动建议】

1.带领幼儿进入“五彩豆乐园”,了解几种豆的名称与特征。请幼儿找一找自己认识的豆子,相互学习,认识不同的豆子。提问:你认识哪种豆子?你想认识哪种豆子?谁来当小老师?

交流过程中,引导幼儿围绕豆子的名称、颜色、形状、食用方法、营养等方面进行介绍。

小结:豆子的种类很多,有黄豆、红豆、绿豆、黑豆等,它们的大小、颜色、

形状不同,都是我们的好朋友,有助于我们健康成长。

2.品尝各种豆制品,了解豆子与豆类食品之间的关系。

(1)请幼儿品尝豆制品,说说食品的味道,讨论其制作原料。

提问:你知道这些食物的名字吗?尝尝是用什么豆子做出来的?

小结:豆沙是用红豆做成的,豆腐干、豆腐乳是用黄豆做成的,绿豆糕是用绿豆做成的。这些食品有个共同的名字叫豆制品。

(2)引导幼儿结合已有经验说说还吃过哪些豆制品、是用什么豆子做的以及对身体有哪些好处。

3.制作、品尝豆浆,激发对豆类食品的兴。

(1)出示豆家,请幼儿猜一猜制作原料并说一说制作方法。

(2)引导幼儿分工合作制作豆浆。

(3)师生共同分享自制豆浆。

2024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9

一、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对一些奇怪的,看似有点“悬”的现象特感兴趣。如:变色、变形等。淀粉遇碘变色是一个具有较强视觉效果的化学反应,淀粉又是幼儿平时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质之一,是人体必备的营养成份。为了让幼儿对淀粉这一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也为了更好激发幼儿参与科学尝试活动的兴趣,我选择了“制作番薯粉”、“书写秘信”等系列活动。试图通过小实验创设科学探究的氛围,让幼儿在“书写秘信”这样一个神奇而有趣的情境中自主地探索淀粉的特性,感知变化,最后通过归纳比较,操作验证,揭开淀粉遇碘变色的秘密所在。

二、活动实录:

(一)活动目标:

1、感知淀粉遇碘变色的特性,激发幼儿在小实验中操作探索的兴趣。

2、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并能在合作交流中共享发现的喜悦。

(二)活动准备:

1、信封一个,内装用淘米水在生宣纸上写成并晒干的信。

2、实验材料:较浓的淘米水,马铃薯切片,番薯切片,稀释后的碘酒。

3、实验用具:小烧杯每桌两只,盛放物品的盘子每桌两只,毛笔每人两支,宣纸若干张。

(三)活动过程:

1、拆信引入课题。

师:今天邮递员叔叔给我们大二班小朋友送来一封信,看看信上写些什么?(展信)你能看清信上的字吗?(幼儿猜测)

2、寻找读信的方法,引起幼儿的思索。

师:这是一封特殊的来信,需要用特殊的方法来读信。谁来想想好办法?(幼儿讨论)

师:我们不妨用桌上的材料和工具来试试。(师演示用毛笔蘸稀释的碘酒在信上刷,出现的结果使幼儿特别兴奋)这是怎么回事呢?(引起幼儿思考和猜想)

3、观察认识两种不同的液体,探究变色的秘密所在。

师:(出示淘米水)这杯水是什么颜色的?猜猜这是什么水?(幼儿猜测)用它来写字会产生什么效果呢?(示范书写)

师:(出示碘酒)这只杯子里的液体又是什么颜色的?闻闻看它是什么?哪里见到过这种液体?

师:今天的秘密就在这两只杯子里。(演示淘米水中加入碘酒,观察变化,请幼儿说说看到的变化)

4、书写秘信。

指导幼儿用毛笔蘸淘米水在生宣纸上写上简单的文字或画上简单的符号。

5、同伴解读秘信。

(1)同伴间自由送信。

(2)待字迹干后,指导幼儿用毛笔蘸碘酒在信纸上刷,辨别纸上的内容并告诉大家。

6、趣味活动:

在番薯、马铃薯切片上画画。

7、师幼共同回顾总结小实验的秘密所在。

师:今天我们做了一个有趣的小实验,请你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幼儿个别阐述自己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发现)

师小结:

(1)刚才我们实验中的淘米水、马铃薯、番薯中都有一种相同的`物质,叫做淀粉,淀粉看上去白白的,尝到嘴里还有甜味,它是我们人体必须的营养成分之一。(说说哪些食物里含有淀粉)

(2)淀粉还会变魔术,我们在小实验中看到的就是淀粉遇碘变蓝色的有趣现象。

(四)延伸活动:

1、在用餐过程中和幼儿一起细细咀嚼品尝米饭中淀粉的甜味。

2、讲述故事《鸡毛信》,了解小实验在生活中的运用。

3、在科学活动角尝试制作番薯粉,展示淀粉类食品。

三、教学反思:

生活中存在许多看似神奇的现象,而这些之所谓“神奇”的表象均是有据可寻,有规律可探的。成人面对诸多的神奇,年幼的孩子就更不必说了。或许对成人来说,这些“神奇”已司空见怪、不足为奇,但孩子并非如此。作为教师,如何抓住孩子的视点,并以恰当的方式解释给他们听是最重要的。我们在科学教育中的本意是要维护孩子对身边一些现象的敏感度,激发他们对未知世界、未知领域的探究欲望,保护他们“揭秘”的热情。本次活动便是突出一个“秘”字,淀粉遇碘的化学反应对幼儿而言比较深奥,而当这一原理肢解在“书写秘信”这一神奇而有趣的情境中时,原理不再是枯燥的原理,而是一种灵动的现象。的确,幼儿在好奇心的牵引下,他们一步步从疑惑走向明晰,他们的操作尝试是自主的、积极的,他们在整个活动中充满了惊叹,充满了喜悦,充满了成功的自信,他们获得的是科学探究的乐趣,乐趣便是活动的价值所在。应该说,这一活动对于激发幼儿认识现象后的本质,探寻“神秘面纱”后的真知也是有帮助的。

文章来源:http://m.swy7.com/a/5247281.html

更多
L

猜你喜欢

更多
N

最新更新

更多
H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