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申请书 > 思想汇报 > 导航

最新教师培训报告

2024-10-23 教师培训报告

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我们时常会使用到思想汇报,撰写思想汇报可以锻炼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写思想汇报时我们需要注意什么呢?经过整理,小编为你呈上最新教师培训报告,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教师培训报告(篇1)

我国素质教育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首”的原则,教师首先要以德育人。教育思想、教育观点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正确的教育观可以造就人才,错误的教育思想则会摧残人才。教师的政治取向、道德素质、教育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对学生起直接影响作用。

其次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课程走向综合化是基础刻育改革的大方向。我身为一名年轻的教师,又奋斗在课程改革实验的最前沿,更应当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无论是教育家,还是中外名师,他们都具备较深的文化底蕴,这与经常学习是分不开的。随着课改如火如荼的展开,我们教师要有一种强烈的资源意识,克服“一支粉笔教下去,一本教案讲过来”的人生惰性,自觉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和知识结构,以便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知识的更新换代让我们的学生接触了更多的新生事物,广阔的课内课外学习资源为他们知识的积累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我们在学校学习的那点知识,已经远远不够传授了。要想成为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不学习怎么可以,怎么能胜任更多的教育教学工作?生活是一个广阔的学习的课堂,有很多东西是我们所不了解的,为了使自己不被社会所淘汰,只有加紧学习的步伐!一个优秀教师应该抓紧一切时间增加知识储备,只有这样才能用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和学生共同发展。

教师培训报告(篇2)

犍为县舞雩镇中心校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让骨干教师编写校本教材、上示范课、帮教村小教师适应新课改、送教下乡,该校购买新课程光盘107碟由村小教师轮流看。

犍为县罗城中学是一所农村高完中,教师平均年龄31岁,平均每年调入10名新教师,学校采取严格的导师制、教学论坛制、常规检查制、学生习题同步练习制、教研赛课制、助理班主任制等一系列措施,实现了新教师一年入格、两年合格、三年成为骨干的培养目标。

峨眉山市桂花桥中学校本培训的特色是:以校本教研推动校本培训。学校有省级、市级、县级立项在研课题。针对新课程的教材、教法、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问题——确立研究课题——开展探索研究活动——编印校本教材。学校开展的校本培训分三级:第一级:指导教师个人学习、写读书笔记、写教后反思等。第二级:具体备课、提倡合作和团队精神。第三级:开展课题研究,指导教学实践。第四级:邀请专家学者到校举办专题讲座。

峨嵋山市新坪中心校以教研组为基本单位,科研与教研结合,师培与教育教学工作结合,专家讲学与自培结合,实行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

绵阳市花园实验小学以共性与个性和谐同步、师生双向成才为师培理念,形成“六子”校本模式,即教尺子、指路子、想点子、搭台子、给面子、出票子,重在立足课堂、立足课改,以科研出成效的校本实施策略。

以上就是此次考察了解到的主要教师培训经验。

教师培训报告(篇3)

提高了专业知识水平,提升了自己的师德水准。培训通过聆听王纬光、马兰老师的教育专题讲座,使我语文学科基础知识进一步得到深化,加强了我对有效教学设计理论理解,掌握了语文学科的一些发展动态,了解到语文学科理论与技术的新发展,提高了自身更新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的能力,以及教育教学基本功和学科教学或教育实践能力。在任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小学语文组的老师形成了良好的教学讨论和科研的氛围。小组中的培训教师相互讨论,教研员任老师深刻而又到位的点拨使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新的领悟。

一、提高了专业知识水平,培训通过聆听王纬光、马兰老师的教育专题讲座,使我语文学科基础知识进一步得到深化,加强了我对有效教学设计理论理解,掌握了语文学科的一些发展动态,了解到语文学科理论与技术的新发展,提高了自身更新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的能力,以及教育教学基本功和学科教学或教育实践能力。在任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小学语文组的老师形成了良好的教学讨论和科研的氛围。小组中的培训教师相互讨论。

通过集中理论学习请专家做讲座,和小组教师的互动交流,自己在网上的交流等方位全面的交流,使我们逐步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了解了先进的教育科学基本理论,现代教育观、学生观和学习观,在教学活动中遵循客观规律、调整自身的角色和教学方式,把素质教育贯穿到学科教学过程中。任老师组织我们对专题进行讨论,使我们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切实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在培训中,我们一道从多角度、多层面对教学中的各种困惑和行为进行理论的诠释和深刻的反思,对原有的教育观念产生了强烈的冲击。这样的培训非常系统,平时忙于教学,很少有机会静下心来读书,来到这里一下子与这么多优秀教师进行讨论。

二、教育观念得到更新,教育教学理论掌握得更为系统。

通过集中理论学习请专家做讲座,和小组教师的互动交流,自己在网上的交流等方位全面的交流,使我们逐步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了解了先进的教育科学基本理论,现代教育观、学生观和学习观,在教学活动中遵循客观规律、调整自身的角色和教学方式,把素质教育贯穿到学科教学过程中。在培训期间,任老师组织我们对专题进行讨论,使我们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切实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在培训中,我们一道从多角度、多层面对教学中的各种困惑和行为进行理论的诠释和深刻的反思,使我们想到了一些从未想过的问题,对原有的教育观念产生了强烈的冲击。这样的培训非常系统,平时忙于教学,很少有机会静下心来读书,来到这里一下子与这么多优秀教师进行讨论,聆听专家讲座,使我对教育教学的理论与方法掌握得更加系统,使我感到比原来站得高了。

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教师授课前首先要吃透教材。听完不同学校老师的课后,我认为他们对教材的把握都有独到之处,能够抓住重点施教。无论是教师的引导还是朗读,都能恰到好处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突出教学重点。第二、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不仅教会学生学习,还很注重学习过程中良好习惯的养成。特别是上课时强调正确的坐姿,在课堂教学时注重学生正确的书写习惯。

深刻意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使我认识到高效课堂的内涵,学校的老师对高效课堂有准确的把握和理解:优化课堂教学目标和要求,优化课堂教学内容,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课堂教学围绕这三个方面把三维目标落到实处。

我从老师和一些优秀的骨干教师身上不光学到了教学、研究的本领,而且学到了如何做人为师。写在纸上的是思想的足迹,化作动力的是思想的延伸。学习。有利于后进生的日常学习,课堂都分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扩展训练几个板块,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切实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有学生进行小结,梳理本课所学内容,加深学生的印象。教师也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有了初步的掌握。尤其是在课堂环节采取教师少讲。

教师培训报告(篇4)

       长江三角洲地区“名师名校长”培养工作调研报告(讨论稿)

       一、基本情况

       2022年11月7-10日,由福建省教育厅人事处高培青调研员率领的调研组一行6人赴长江三角洲地区就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工作进行调研,分别与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江苏省教育厅、浙江省教育厅有关师训、干训部门的负责人进行调研访谈。

       1.调研组成员

       高培青:福建省教育厅人事处调研员 余文森: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

       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任

       林

       藩:福建教育学院教师培训管理处处长 程

       灵:福建教育学院校长研修部主任 陈

       峰: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主任

       魏为燚: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秘书 2.访谈对象

       (1)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俞玲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人事处副处长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师教育工作办公室常务副主任

       徐崇文: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名师培养工程办公室主任(2)江苏省教育厅

       许小梅:江苏省教育厅师资管理处副处长

       1 / 16

       许李军:江苏省教育厅师资管理处主任科员 殷

       飞:江苏省教育厅师资管理处科员 柏

       杨:江苏省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主任 严华银: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副主任

       江苏省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主任

       孙圣和: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办公室主任 董洪亮:江苏省基础教育质量检测中心办公室主任

       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副主任

       何

       锋: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副书记(3)浙江省教育厅

       刘

       力:教育部浙江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任

       浙江省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工作站站长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常务副主任 浙江省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常务副主任 浙江外国语学院(原浙江教育学院)教育学院院长

       陈志超:浙江外国语学院(原浙江教育学院)教育学院党委书记 吴卫东: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副主任

       浙江外国语学院(原浙江教育学院)教育学院副院长

       颜纯军: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办公室主任 杨一青:浙江省教育学会副会长

       浙江省小学名校长工作室负责人 杭州市学军小学原校长

       2 / 16

       二、上海市主要经验和做法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于2022年12月启动普教系统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简称“双名工程”),成立由市教委领导组成的“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领导小组,下设“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办公室,办公室挂靠市教委人事处,负责总体规划和分解任务,办公室组建专家工作组,专家组下设各项目组,具体负责“双名工程”的实施。

       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名师后备人选选拔范围为中小学、幼儿园、中专职校、技校(以下简称“中小学”)。名校长名师的后备人选选拔工作从2022年启动。

       1.培养目标

       (1)名校长:每年选拔200名中青年校长后备人选进行培养,5年滚动达到1000名,从中造就100名著名校长,造就10名在全国范围内有较高知名度的专家型校长。

       (2)名师:每年选拔1000名各学科中青年骨干教师后备人选进行培养,5年滚动达5000名,从中重点培养500名市级名师;重点培养 100名在全国范围内具有知名度的教育教学专家。

       2.评选程序

       后备人选主要在区县级骨干校长和教师中选拔,选拔形式包括个人自荐(根据自己能力与发展提出申请)、专家举荐(至少2名以上专家推荐)和学校推荐,区县教育局初选审核、确定后备人选推荐名单报送市教委人事处,“培养工程办公室”组织专家进行评议后,由

       3 / 16

       市教委主任办公会议根据区县教育局推荐、专家评议意见,审定后备人选、公示名校长名师后备人选名单,最后确定正式人选。

       3.培养措施

       名校长名教师后备人选通过设立“市级名校长名师培养基地”(以下简称“基地”)的方式进行培养。基地由各高等院校和各个区根据市教委的要求、条件进行申报,规定基地主持人必须为正高级职称的高校教授或中小学名校长或名师(正高级职称),在全市乃至全国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基地遴选的同时选拔基地主持人,确定后由基地主持人组织相关学科教授和若干名高级教师组成专家指导团。专家指导团不少于7人,其中正高职称专家不少于2人,指导团以项目形式在教育教学第一线指导后备人选。此外,每个基地都必须配备相应的学校作为名校长名教师后备人选的实践基地。

       培养徐径和主要措施:为名校长名师后备人选提供省级专设课题的资助;优先为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名师后备人选提供攻读教育学硕士、博士学位和其它跨专业的学历进修机会;为名校长名师后备人选举办国内外教育教学高级研讨会;出版“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文库;选送骨干后备人选进行外语强化培训,选送一批名校长名师后备人选到发达国家知名大学进修、挂职跟岗锻炼,到国外知名学校做访问学者;为名校长名师后备人选搭建舞台,选派到基层挂职锻炼,在实践中磨砺,强化实践培训。

       后备人选进入培养基地的培养期为2年,基地根据培养方案,每两周脱产一个整天,脱产学习安排周末时间。而听课、观课等可用工

       4 / 16

       作时间。两周一天算8个课时。培训活动为基地主持人设计,导师团成员全程参与。具体形式有:学员间互相上课研讨,专家指导,在实践基地学校听课、评课,校长在实践基地学校进行考察诊断,提出意见建议等。2年的培养期有理论学习,但以实践为主。理论学习以专题讲座、课题研究、课题设计、导师学员共同评议、撰写专著等方式进行;实践学习活动因学科的不同有所不同,同课异构、上课、听课、评课等。

       4.实施情况

       上海市“双名工程”第一期从2022年启动到2022年3月结束,第二期从2022年4月开始计划到2022年3月截止。

       经过申报、专家评审和答辩,第一期选拔200名校长和1000名教师后备人选,确定了8个校长基地和23个教师基地,为申报总数的三分之一;此外,还专门设立了27个高级研修班。

       第二期选拔108名校长和563名教师后备人选,确定了45个教师基地,11个校长基地。基地制度更加完善:如有的单人主持,有的基地是双主持人(两人实力相当,是平等的),或正副主持人(老带新)的形式(从第一期重点学员中遴选优秀学员担任基地副主持人),每个基地由7-10人组成导师团(高校教授、教科研人员、一线教师各约占三分之一);从第一期1000名后备人选中遴选10%作为重点培养对象,重点培养对象可以进入基地作为导师团成员继续培养,和主持人以及学员组成学习共同体,在学科领域共同打造领军团队。

       “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办公室以项目管理组的5 / 16

       方式对基地和高级研修班进行管理,第一期设了8个项目组,分别为:教师基地管理组、校长基地管理组、专项课题组、成长文库出版组、宣传推荐展示组、校长推荐组、教师推荐组、硕士学位进修协调组。第二期,增加了高级研修管理组,并将教师基地管理组分为:文科基地、综合基地、理科基地、校长基地等四个管理组。多组分工,多管齐下,“双名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组织保障。

       在经费保障方面,上海市教委设立“名校长名师后备人选培养专项基金”,为各基地拨付10万元启动经费,为每位学员提供1万元培训经费,区县教育局按1:1配套资金予以支持。后备人选通过立项的课题与专著出版还可获得1:1的配套经费资助。

       在基地、主持人和培养对象的评价方面,以基地出了多少特级教师和特级校长、课题立项数目、专著出版数量等作为考评指标,并重视基地主持人和培养对象的主观意愿并引入竞争机制。即后备人选要有主动接受培养的意愿,基地要有自荐担培养任务或组织管理的意愿,区县教育局要有加入到市级名校长名师培养工作行列的意愿;后备人选在进入基地、课题资助、文库出版资助、出国学习、重点学员遴选等都要达到规定的要求与条件,竞争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

       三、江苏省主要经验和做法

       江苏省人民政府于2022年12月召开全省教师工作会议,印发《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苏政发〔2022〕125号),文件颁布后江苏省实施了“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十一五”期间对全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轮训一遍,建立了城镇

       6 / 16

       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制度,通过开展“千校万师支援农村教育工程”和“万名大学生支援农村教育工程”,支持农村师资队伍建设经费均由江苏省政府财政补贴。

       2022年1月,江苏省教育厅印发《江苏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苏教师〔2022〕1号),启动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省级培训、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培训、中小学校长全员培训、德育教师专项培训、教师综合素养提升培训等。在高层次教师培养方面,实施了“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每两年选拔一次)。

       1.主要经验和做法

       江苏省中小学师资培训工作采取五个倾斜的原则,分别为:向省级高端教师培训倾斜、向农村教育倾斜、向苏北地区倾斜、向薄弱学段倾斜(初中)、向薄弱学科倾斜(苏北地区小学英语、音体美学科)等。

       江苏省目前已建立起四级培训系统:省级高层次教师培训,市级高中、初中教师培训,县级小学教师培训,校本培训主要由各学校组织。构建了较为完善的立体培训网络:(1)集中培训——主要由33所高校培训基地负责;(2)送培到县——34个财政补贴县(欠发达地区),送培到县取得了重大的社会效益,江苏将逐渐加大“送培到县”的工作力度,将送培工作从初中向小学覆盖;(3)网络培训——与电教馆合作,目前可以承担班主任、初中主要学科的培训。网络培训资源与送培相结合,送培时间为三天,三天中包括专家讲座,课堂观摩,评课,教材分析,课标解读等,通过对送培的跟踪,将三天的7 / 16

       课程拍摄制作成网络培训的课程。

       以上三种培训以集中培训为重点,具体实施方式为:先由高校基地所参与的学科培训制定培训方案,方案要求主题明确,板块分明,理论研修与实践课程相结合,并适当增加实践课程的比例。培训的专家队伍由高校专家、市级优秀学科教科研人员和特级教师组成。基地的培训方案上报后,由教育厅组织专家进行评审,专家签署修改意见,各基地按要求修改并实施培训。集中培训的时间通常为5—7天。培训期中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员对课程设置、专家队伍以及后勤服务的评价情况。

       目前江苏省正在做或准备做的有以下几个培训项目:

       (1)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即“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第一期培养50名,目标培养200名有重要影响和知名度的名教师。

       (2)长三角名校长培训计划:上海、江苏、浙江三省(市)共同协作培训,加强区域交流。

       (3)特级教师培养计划:对特级教师进行继续培养。(4)种子教师培养计划:针对培训者、管理者进行培训;学科研修指导教师团队培训(每个地区、每所学校、每个学科培训1-2名校本研修的骨干教师);高中校本研修示范培训,目标为树立典型,建立基地式的学校。

       (5)特级教师后备人选培训:每名选拔1000名中小学骨干教师进行培训。

       2.高层次教师培训项目:“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

       8 / 16

       “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由江苏省教育厅成立“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教育厅师资管理处,负责工程的组织实施和管理工作,省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教师培训中心协助做好相关工作。办公室组建专家工作组,根据培养对象特点和研究方向分成4个研修小组:中学校长组、小学(幼儿园)校长组、中学教师组、小学教师组,各组均设有组长、副组长、联络人以及专家成员。专家工作组负责诊断和修订培养对象的发展规划和研究方向,指导课题研究,提供咨询,作专题报告等。指导小组与培养实行结对指导和集体指导相结合的模式。

       “人民教育家工程”培养周期3-5年,建立由政府建立平台,专家引领指导,个人主动发展,团队共同提高的培养机制。主要采用师傅带徒弟的导师制,导师团是邀请了全国有名的大学教授、优秀的教科研人员、校长和特级教师等。导师团成立后再根据学科分设导师团小组,一导师团带多少名培养对象,导师可由培养对象自选。以帮助培养对象提升师德修养、拓宽教育视野、创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为核心培养内容,具体的培养计划各导师团小组根据导师团首席专家的安排实施。导师团与培养对象可通过线下交流,组织交流活动等方式进行,形式灵活机动。每年举办一次“江苏人民教育家论坛”,组织一次省外或国外教育考察活动。鼓励和支持培养对象承担国家和省重大教育科研项目,同等条件下给予优先立项。

       为了发挥培养对象的示范引领作用,每年组织一次全省巡回讲学活动,省教育厅给予每个培养对象2万元的经费资助,用于资助培养

       9 / 16

       对象开展教育科研、出版学术专著、参加培训进修和教育交流活动等。

       培养对象与省教育厅签订目标责任书,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依据目标责任书开展年度考核、中期考核和终期考核工作。研修小组和培养对象每年要向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一次工作总结和研修心得。培养期结束,在个人考核的基础上,成立人民教育家培养工作评估项目组,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评估。

       3.教师境外培训

       江苏省从2022年起开展教师出国培训工作,先以英语教师为主,每年选派500名中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赴国外进行培训。2022年境外培训人数增加到1000人,除了英语学科教师以外,增加了教育管理者和理科类教师。2022年再次加大境外教师培训力度,人数增加到每年1500人,计划到2022年江苏省中小学教师、教育管理赴境外培训的人数将达到2000人。在外培训时间安排:英语教师为8周,选拔时侧重口语和听力要求;管理者和学科教师3周,专业课教师为4周,管理者不对英语作要求,学科、专业教师有英语基础即可。

       江苏省高层次教师培训项目以及境外培训项目均由省财政预算支出。

       四、浙江省主要经验和做法

       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骨干教师队伍和校长队伍建设,近年来浙江省分别启动了“2211名师名校长计划”、“素质提升工程”(全员培训)、“领雁工程”(农村教师培训)、“名师名校长工作站”等师资培训工

       10 / 16

       作。

       1.“2211名师名校长计划”主要经验和做法

       浙江省教育厅于1999年1月启动《浙江省中小学“2211”名师名校长计划》(以下简称“2211计划”)。“2211计划”的总体目标是:用5年时间,在全省重点培养中学和小学各200名“浙江省中小学名教师”、各100名“浙江省中小学名校长”,其中部分优秀培养人选培养成长为示范带头的中小学教育教学专家和教育管理专家。

       浙江省教育厅成立“2211计划”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和“2211计划”专家委员会(下设若干学科专家组),分别由省教育厅领导及人事、师资管理、基础教育、教育科研等有关处室的负责同志和学科专家组成,负责计划的组织实施、协调和人选、项目的评审、确定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计划实施的日常工作。

       浙江省名师名校长培训周期5年,培训实行导师制度,进行重点培养。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培养人选制定具体的培养方案,明确努力方向和具体措施,并由设区市主管部门确定和落实有经验的指导教师;对重点培养人选,组织特级教师并聘请部分高校教师和教育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组成导师指导小组,有计划地开展指导活动,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传、帮、带作用。

       设立专项资金,对名师名校培养人选进行重点资助。省、市、县(市、区)分别设立“2211计划”专项资金,对培养人选进行专项资助。主要资助方向为:资助培养人选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和教改实验;资助培养人选进修学习、深造提高;资助培养人选参加高层次的学术

       11 / 16

       交流活动;资助培养人选出版教育教学专著,鼓励和支持他们不断研究、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2211计划”培养人选实行定期考核、科学评估和动态竞争的管理机制,对培养人选实行滚动管理。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资助项目的要求,结合教师考核工作,对培养人选的履职情况、项目实施情况和成长情况,组织定期考核和评估,并建立培养人选的业绩档案。培养期结束后,经审定符合计划培养目标的“浙江省中小学名教师”和“浙江省中小学名校长”,由省教育厅颁发相应的证书。

       2.“名师名校长工作站”主要经验和做法

       浙江省教育厅组建浙江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专家委员会,依托浙江教育学院(现为浙江外国语学院)设立浙江省教师与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2022年11月,浙江省教育厅设立“浙江省名师名校长工作站”,委托浙江省教育学院管理,接受浙江省继续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的指导。工作站作为省教育厅专门负责名师名校长培养工作的专门机构,在教育厅人事处和师资管理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名师名校长工作站”组织开展名师名校长高端培训,研究开发中小学教师与校长培训课程资源,研究制订培训方案和教学计划,组织开展学科教学研究和教师成长规律研究。工作站下设学科工作室、名师名校长个人工作室、分站、实训基地学校。学科工作室、名师名校长个人工作室是工作站的具体业务机构,由工作站统筹领导,负责开展名师名校长高端培训的具体业务。分站是工作站的外设机构,接受工作站的业务指导与管理,是工作站全方位的合作伙伴。实训基地

       12 / 16

       学校是工作站开展实务操作、名校挂职等的名师名校长培养基地,接受工作站和分站的业务指导与管理。

       浙江省名师名校长工作站目前设立9个学科工作室、5个名师个人工作室、2个名校长工作室。各工作室负责人选聘导师,在工作站的统筹安排下,积极开展工作。此外,工作站在全省范围内设立了22个分站和23所实训基地学校。以名师名校长工作室为依托,开展“百人千场”名师送教下乡活动。

       在运作机制上,各学科工作室、名校长工作室、名师个人工作室、分站、实训基地学校每年年初向工作站提交年度工作计划,年底提交年度工作总结。工作站每年为下设机构开展一次工作经验交流会,办一期培训师培训班,并安排一次省外或国外参观考察学习。

       五、长三角三省(市)“联合培训”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为共享长三角地区优质培训资源,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江苏省教育厅、浙江省教育厅召开“长三角教育联动发展协调会”,联合组织实施《长三角中小学名师名校长联合培训计划》(以下简称“联合培训计划”)。三省(市)教育厅(委)有关分管领导、师训管理部门负责人组成协调小组,确定项目的有关政策、措施,确定项目培训对象与培训方案,各省(市)分设协调小组办公室,落实培训的具体工作。

       《联合培训计划》拟共同培训100名名师和100名名校长,由三省(市)分别选拔三分之一人选,其中,高中、初中、小学各占三分之一。由三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分别依据地方教育局推荐意见和被推荐人的相关材料,自主组织确定本地培训人选。

       13 / 16

       目前,已经开展名校长培训工作。培训时间为一个学期,进行全脱产集中培训。培训过程主要分全员通识培训、专题理论培训、实践培训和行动方案设计等四个阶段进行。培训实行混合编班,每班三地学员各占三分之一,以促进三地学员的交流。

       培训实行双基地制和双导师制。双基地指高校理论培训基地和基层学校实践培训基地,实行异地交流实践培训。双导师指为每位学员确定一名理论导师和一名实践导师,由理论培训基地和实践培训基地分别为学员确定导师名单。

       “联合培训计划”培训经费标准为人均3.6万元,由各省(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筹措,并由各地培训中心负责经费管理和使用。

       六、思考建议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均设立专门的教师、校长培训机构,构建了相对完善的培训体系。在这些职能部门的统一部署和具体负责下,成立名师培养基地、名校长培养基地以及名师名校长高级研修班,各基地和研修班对学员进行共性和个性相结合的培养。培养基地以学习研修为阶梯、以学校管理和课堂教学为阵地、以教育科研为载体,通过专家指导、教学研讨、名著研读、案例分析、课题研究、学术考察等培养形式,在促进学员的专业发展上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同时创设了独特的培养模式,为福建省中小学学科教学带头人和名师名校长培养工作提供了很好的经验。通过对长三角地区的调研分析,以及结合我省教师培训的实际,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我省培训机构建设

       14 / 16

       举办教师教育的高等院校和专业教师培训机构,是小学教师培训的主要基地,省重点建设好一批省级示范性教师培训基地。高等院校尤其是师范院校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把中小学教师培训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对教师培训工作的研究,积极探索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一体化的教师教育新模式。

       2.加强我省培训管理制度和培训体系建设

       和长三角地区省、市相比,福建省的中小学教师培训体系还不完善,为了满足人才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的需要。

       (1)建议组建“福建省中小学教师、校长培训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开展具体工作。办公室建议挂靠在建教育学院。同时,依托福建教育学院设立“福建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中心”和办公室合署办公。

       (2)建议依托福建师范大学设立“福建省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指导中心(委员会)”,对名师名校长等高层次师资培养工作进行研究、咨询和指导,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决策咨询意见和工作建议,保障我省学科教学带头人和名师、名校长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3)组建“福建省中小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开展具体工作。办公室建议挂靠在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福建省中小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为“培训者培训”等项目提供过程性支持。

       3.落实重点和特色项目培训(m.799918.CoM 好句摘抄网)

       (1)加强“送培下乡”工作力度,并列为省级教师培训计划;

       15 / 16

       (2)启动“培训者培训”工程,为每所学校培训1-2名校本研修骨干教师;

       (3)加大教师赴境外培训力度,扩大教育交流;(6)加大教师培训经费投入;

       (7)构建教师远程培训平台,完善教师远程培训机制。

       福建省教育厅“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调研组(魏为燚撰稿)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十二日

       16 / 16

教师培训报告(篇5)

       新教师培训调研报告

       **一中党委委员

       **

       根据市委“**”主题教育工作会议要求,我校开展“**”主题教育,召开了主题教育工作会议,进行了一系列的主题教育,为进一步推动主题教育,开展“**”主题教育调查研究,自己根据要求,制定了调查研究方案,根据自己分管工作的特点,针对学校新教师的培训,开展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活动,具体调研作以汇报。

       一、调研目的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我校对新教师培训特别重视,新形势下如何实施有效地新教师培训工作,是学校教科处、课改中心和学校管理层直接面对的课题。实践证明,培训内容和施训形式的科学与否,应是以参训者的评价为标志,否则,培训会因缺少参训者的参与和生成而低效。从调查入手,了解新教师需求,把握新教师成长动态,实施有效培训,使新教师培训工作更加切合新教师成长的实际需求和成长规律,促进新教师进行准确的职业定位,提升新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使新教师培训工作更加专业化、科学化。

       二、调研方式

       深入科室、课堂调取一手材料,采取师生座谈、调查问卷、等方式灵活开展;沉下身子,深入一线,掌握实情,不搞“作秀式”“盆景式”调研和不解决实际问题的调研;与师生面对面,合理确定调研方式和时间,不影响被调研者正常工作秩序。

       三、调查内容过程

       本次调研,采取分年级、分层抽样方法,对从高一到高三的不同参训对象开展培训需求调研。发放调研问卷38份,回收有效问卷37份,其中:高一26份、高二7份、高三4份、培训者2份。

       在提交问卷的37名培训对象中,这些人基本上都全程参加了我市教育局组织的岗前培训继续教育,安丘一中新教师培训,对安丘一中问题教学研究、小课题研究等基本掌握,对继续教育工作的沿革发展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他们的态度和建议有利于对培训工作的全面审视和规划;他们的意见应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适性。

       具体做法:

       1、交流了解获取一手材料。

       坚持做到每天到教科处、课改中心、年级的时间,跟科室人员、教师进行交流,大家畅所欲言,这样可以了解当下教师教学中存在的疑惑,存在的各种困难,对新教材的把握理解程度,对新课改的认识,做到心中有数。用座谈的方式了结教师当下思想状态,了解对当下教育教学方式的认识,对工作的认识,掌握了思想动态,也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根源,有利于更有针对性的确定培训的内容方式,从而制定出提升方案。

       2、举行新教师培训会议。

       会上,我们通过领导指导、名师引领等给新教师思想、业务上以帮助,主要是校长讲话指导,教科处负责人具体培训,利用学校多媒体展示以及调查问卷方式,让教师们通过多媒体展示教育教学创新理念,用这种方式真正展现出来老师们的能力,使学校真正了解当下年轻一代教师与老教师的思想变化,了解对当下素质教育、新高考,人生认识,职业认识,包括人生价值观的认识,从根本上了解当下教师对教育教学的认识,同时教科处负责人把培训的具体内容以及培训的要求统一部署,细化调研步骤,寻找突破的根源,从而制定解决的方案。

       3、组织召开调研成果交流会。

       由教科处、课改中心、信息中心负责人参加,教科处、课改中心、信息中心负责人发言交流调研成果,形成统一的方案;每位参加培训的教师都写出心得体会,可以是教案撰写方面、课堂讲练方面、对考纲考题的研究方面,会上进行交流,这样可以取长补短,也更有利于提高个人的教育教学水平,其次充分利用教师培训时间,广泛征求意见,实际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重难点突破,真正让教师上好每堂课,教育教学创新上再突破。

       4、抓好过程管理。

       培训紧紧围绕学校“和雅文化

       ”,立足“三以四有”问题教学法,让每位教师都能掌握课堂精髓,课上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⑴充分利用每周的听课评课制度。组织以教研组长为主的评委对培训的教师进行打分,评选出优秀课堂,通过竞赛提升能力,同时通过评课让老师们知道自己还存在的问题,不断的去提升自己。

       ⑵鼓励老师们积极参入学校组织的最受学生尊重的老师和最受学生欢迎的课堂活动。师生互动,共同提高,每周组织学生投票选出自己心目中的优秀教师。这样既提高了培训的效率也有利于教师更快更好地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⑶充分利用每月的师生教与学竞赛。每月都评选出教学新秀,这样他们通过竞赛成果就能知道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的地方,在竞赛中获奖的老师给与他们大力表彰,颁发教学新秀荣誉称号,鼓励他们再接再厉,这样保证培训的高质量。

       ⑷鼓励他们平时多研究课题。积极撰写小课题研究论文,教科处对他们撰写的课题跟上指导,同时在备课中多写个人反思,总结自己在平时教学中不足的地方,通过反思也了解学生的情况,这样提高自己的能力。

       四、安丘一中新教师培训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根据党中央“立德树人”的要求,面对经济一体化、教育国际化、人才多元化的发展背景,安丘一中历经改制、重建优化机制内涵,2022年教育局又斥资进行内部设施建设,配备了适用于各学科教师培训的各类专用教室,使之成为集学术报告、教学展示、教师培训、会议交流、网络互动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学术交流中心”,达到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基础设施要求,为学校新教师培训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和环境支持,使得新教师的培训有了更好的保障,保证了新教师培训工作顺利展开。

       安丘一中制定下发了《新教师三年培训方案》,《新教师培训手册》,对参训教师的课题研究、专题培训、分散培训、教研活动、校本培训、读书、听课、反思等情况进行跟踪记录,通过自我评价、同行评价以及校长导评等实现对培训教师的全程监控,使学习、反思、研究真正成为教师的专业生活方式。同时建立了培训反馈机制,综合学员每月一次培训的出勤情况、培训表现、培训作业、平日课堂等情况进行及时的总结,通过区域网面向全校进行反馈,及时调控教师的学习与发展状态,调控发展的方向。

       但是培训仍存在一下问题: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培训认识不足。这里既有领导重视的问题,也有教师认识上的问题。领导重视不够,对培训工作缺乏强有力的管理措施和激励机制,造成教师参训主动性不够。教师认识不到位,形成了对培训应付了事的现象。

       2、对培训内容研究欠缺。过去培训内容的确定,主要是自上而下确定的,教师们主要是被动接受。培训尽管增加了调研和问题反馈环节,但是重理论轻实践的成分还是很大,培训的内容往往与教师的需求还是油水分离,培训的针对性还不强,对实践的指导还不够。

       3、对培训的方式单一。过去的培训主要是集中培训、校本培训、远程培训。集中培训主要以专题报告的形式组织开展,一人讲,数十人听,方式单一,受训者被动接受,效果不好。校本培训由于缺乏有效的互助和真正的专业引领,没有落到实处,往往变成了枯燥的读书和填写报告册,校本流于形式,成为教师的负担,校本的编写质量远远达不到要求,造成培训缺憾。远程培训由于缺乏有效的监控,个别教师网上远程培训的动力不足,仅仅是应付了事,没有能够做到深钻细研,以及在我们学校还受到客观条件制约等因素的影响,实际效果也大打折扣。

       4、对培训成果转化不够。各种培训的训后跟进不到位,形成了培训结束,就画上了“圆满”句号的现象,缺少培训的跟踪激励机制,使得有限的培训成果失去了及时转化为自己或指导他人实践的最佳时机,培训过后,新教师的专业水平止步不前,变成了训了就“训了”的结局,起不到预期的目的。

       5、对培训者的要求不到位。大多数培训的培训者主要由市级教师培训机构的教师和市教育局的教研员担任,学校层面主要由学校教科处和课改中心、实验中心和信息中心的主任和教师承担,他们在理论上和实践方面都难以称得上是最优秀的,且长期往复承担培训任务,难以让参训教师信服,产生排斥心理。

       (二)对新教师培训问题原因分析:

       1、新教师们希望加强培训工作的组织管理。建立健全教师培训工作的激励奖惩制度,完善新教师培训的方案,进一步调动新教师参训的积极性,乐于主动地参加培训,让新教师们在参加培训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精神鼓励和实惠;如新教师中获得教学新秀的有5人,激励少。

       2、要求培训的内容紧密联系当前的课堂教学。理论的学习要易于内化为实践,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既立足于提高新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又能促进新教师的专业发展。新教师每周参加两节听课,离课堂教学目标欠缺。

       3、他们希望进一步丰富培训形式。让老师们自己选择符合自己实际的培训方式,大多新教师非常希望到名校观摩学习,得到名师的指导和培训,有条件的新教师也很欢迎远程培训,但是学校提供的机会不够,每月外出学习次数少,甚至没有。

       4、学校培训能够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和要求。开展分层、分类培训。在具体培训过程中,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由各学科的骨干教师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骨干教师帮扶次数少,每周指导,听课达不到2次。

       5、要求加强培训者队伍建设。组建名师讲学团,开展巡回教学指导,同时要加强市、教育局、学校三级培训指导网络建设,加大对学校层面业务指导人员的培训力度,特别是教科处、课改中心的老师,因为他们是校本培训的最基层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他们是校本培训能否落到实处的关键,对新教师的成长起关键作用学校名师讲团开展力度欠缺,9月份仅组织了1次。

       6、要求加强市级教师培训远程支持服务平台建设。为教师提供方便快捷的交流展示的平台,促进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学校平台建设缓慢,一些内容不够健全,比如上传的创新教法仅有2篇。

       五、对新一轮培训的思考和措施

       通过调研,我们梳理了过去教师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了解了教师对新一轮培训的期望和需求,探讨了新一轮培训中需要完善和改进的重点。

       (一)、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教师培训制度,加大督导检查力度。首先,既要落实约束机制,又要建立激励机制,要通过制度的完善落实来提高教师参训的积极性、主动性。其次,要加强对教师培训工作的督导评估,将其纳入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来,并作为主要内容之一,以推动教师培训工作的持续开展。再次,要对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进行年检,评出等级,结果在全校通报。

       (二)、要真正从新教师的现实需要出发,设计培训内容。培训实施过程中,老师们的一个要求就是让他们知道应该怎么做,其实老师们的需求很具体,但我们在培训的时候关注了过多的为什么的问题,而到了关键的应该怎么办时,又轻描淡写,一笔带过,教师们当然不满意。当前,课程改革正进入深水区,课堂教学正在向追求“有效”、“高效”的方向发展,教师如何转变自己的角色,引导、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成为广泛关注的焦点,也是广大一线教师最普遍、最迫切的需求。因此,新一轮教师培训围绕“提高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学校问题教学”这个核心设计内容,无疑是对路的,与培训也是紧密衔接的。但实施过程中一定要突出真做真学,只有老师们行动了,才可能有改进、有转变、有提高,才能改变过去培训中的听讲但不主动研究的现象,培训才有实效。当然,除此以外,顺应当前教育改革发展形势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其他培训内容也是必需的,如:高考考点专题、师德专题、班主任工作专题和学科素养提升等。

       (三)、要创新丰富培训的模式和方法。从教师的希望和教师培训工作发展的趋势来看,集中培训、校本研修和远程培训相结合的混合学习模式是开展我校新教师全员培训的主要途径,但在实施过程中,三种方式一定要既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又能互相弥补各自不足,成为有机结合的整体。集中主要解决培训的组织部署、阶段性总结、交流研讨和问题指导等,远程主要解决专业引领、问题指导、交流展示等,校本主要解决“做”的问题。同时,要进一步丰富培训的方式,像名师讲学、外出学习研修、案例观摩、送教上门等教师们喜闻乐见的培训方式,要作为常用的方式贯穿于教师培训的始终。

       (四)、要大力加强培训者队伍建设。要以专兼结合的方式,从一线优秀教师中选拔部分骨干充实培训者队伍,成立名师工作室,组建名师讲学团。加强培训者培训,可通过外出学习、岗位研修、下校实践等方式,认真组织实施培训者每年的培训研修,严格培训者的考核评价,提高培训者的施训能力。

教师培训报告(篇6)

我很荣幸参加了山东省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来到了美丽的烟台鲁东大学。在这里,我们聆听了教授、专家、优秀园长们的精彩讲座。这些教授和专家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给了我们强烈的感染与深深的理论引领。在一次次的感悟中,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的教育理念、转变了观念。同时我们还观摩了烟台机关幼儿园骨干教师的公开课,并进行交流与研讨,拓宽了学习的视野,更新了教育观念,理论的应用水平与教学的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也就要求教育的不断更新,走可持续性发展之路。我们幼儿园教师之路该如何走?作为教师又该如何做?面对这场深刻而全方位的教育改革,我们需要不断学习与创新,这是我们教师教育教学的生命力所在。面对21世纪飞速发展的教育,要使自己在专业道路上不断成长,就应努力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学术道路。这一点对我的启发很深。的确,面对不断更新的教育观念,面对发展的时代,面对变化的孩子,教育需要不断更新,教育需要研究型的教师,只有不断地研究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才能提高工作效益,才能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素养。

这次研修培训,使我们更进一步提高了教育理念,提高了自身的职业道德和心理健康水平,了解和掌握了成为一位创新型、实践型、研究型的教师所具备的基本素养,帮助我们更好的成长,真是受益匪浅。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几个方面的体会:

教师培训报告(篇7)

“国培计划(20XX)”——安徽省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远程培训的实施方案以及培训内容非常丰富,设置科学合理,我在参训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培计划(20XX)”的要求,认真看课、完成作业、活动、发话题、上传资源并对课程及同行的话题进行交流和评论。在学习整个过程中,对“国培计划(20XX)”的课程视频教学,安排的三个模块,我都能一一认真观看,如模块一的师德修养部分含有《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专家解读》、《走在行知的路上—师德报告》、《走进心灵,师德无痕—师德报告》,模块二专业理念中的《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 > 《教师专业标准》、《自主发展取向的教师专业成长》;模块三研读课标、教材中的《义务教育数学新“课标” 的理念及案例解读》、《一年级教材整体介绍》、《人教版 教材介绍》、《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介绍》。在每个模块中,个人结合专家的讲授与解读及时撰写心得,完成作业,如《一年级教材整体介绍》模块中完成了《本学科全年段教材的内在联系》作业,《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模块中完成了《专题讲座学习心得笔记》作业,在《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介绍》模块中完成了《起点年级教材(或课标)修订要点》作业,在《自主发展取向的教师专业成长》模块中,完成了《专题讲座学习心得笔记》作业,在《教学设计与课例分析》模块中完成了《围绕本学科提供的课例进行课堂观察,完成记录表单》作业。

教师培训报告(篇8)

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我怀着兴奋的心情,来到华南师范大学,参加广东省2012年中小学骨干教师省级培训体育研修班研修。

通过第一阶段的理论研修,听取专 家教授们的讲座,学习了教育教学理论前沿,教育教学研究方法,学科新进展,学科技能训练,现代教育技术等。使我享受了十天的知识大餐,更新和拓展体育学科的专业知识,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加深理解体育新课标、新教材,学习体育教育领域新知识,新理论和新的方法,理解和熟悉国内外教育教学理论研究的新问题、新观点和动态。为今后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和教学实践提供理论依据,为学校体育教学指明方向。

通过学习,听取专家教授们的讲座,了解中美两国基础教育的两种不同目标:美国(会学:能力导向);中国(学会:知识导向)和日本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及教学形式。使我初步认识到,中国为什么这么落后,我们日常用的电器、汽车等的核心部件大部分是进口的,他们用技术赚大部分的钱,我们用大量的材料赚小部分的钱。这些,都是我国落后的教育和教育目标造成的。使我认识到现在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在自主、宽松、快乐、互动中学习,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学习,听了郑教授讲《启迪智慧》之后,其中,引起我注意的是:了解学生的需求。当郑教授讲到了解学生的需求时,我恍然大悟,接着是茅塞顿开。以前,我备课时疏忽了对学生需求的了解,所以,有的课堂学生学习积极性非常高,课堂气氛浓烈,合作精神充分体现,技能技术掌握更快。有的课堂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开小差,搞小动作。这应该就是是否符合学生需求吧。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喜欢并积极参与。不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是被动地参加练习,积极性不高、精神不集中。今后,我将尽可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备好每一节课。

通过学习,听了周教授深入浅出地分析了《竞技运动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其中,讲到学校成立“运动部”的问题。这个观点我很支持,也有我的看法:自从提出“每天锻炼一小时”以来,很多学校都没有落实,有的是学校领导怕麻烦,有的是领导不愿意干,有的是领导不知道怎么开展活动。我是教小学的,就那小学来说吧,上午一般是上三至四节课,其中,有个大课间操(大概30分钟),下午一般上一至二节课,如果当天没有上体育课的学生,那他一天在学校活动的时间大概是30分钟,还差半个钟头。小学下午放学的时间大概是在16:00点,放学后的这段时间,是最好的活动时间,如何利用这段时间开展课外体育活动,那就是成立“运动部”。学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开设田径、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毽球、跳绳等运动部,由高年级有一定运动水平和运动技术的学生负责组织并开展活动,体育老师协助和指导开展活动。学校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运动部。如果学校场地不允许的话,也可以这样,当天有体育课的班级不参加运动部的活动。这样既解决了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问题又解决了体育教师缺乏的问题。

通过学习,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从实际出发,学以致用,采他山之石,纳百家之长,学大家风范,精心打造体育课堂教学,让它成为学生快乐学习的舞台,让省级骨干培训的硕果大放异彩。

教师培训报告(篇9)

绵阳涪城区教育局十分重视、支持教师进修学校的师训工作,在经费投入上除每年固定拨款20多万元外,还根据教师培训工作的需要补充和划拨专项经费,基本满足教师培训工作的需要。

成都市武侯区教师进修校校长对区教育局每年经费拨款非常满意:“教育局下拨的培训经费够用了,培训机构组织开展各项培训不用再向中小学教师收费了”,因此缓解了进修校与学校、教师之间在费用上矛盾。

犍为县是一个仅有58万人口的农业县,但他们提出了“建教育强县”的奋斗目标,在教育上的投入让人吃惊:为了把犍为一中办成全国示范性中学,在20xx年才搬入新校舍的情况下,今年又划给200亩土地,另修新校舍;以年薪3—6万从各地招聘优秀教师;还修建“名师楼”、“状元楼”,被评为名师者,奖励100多平方米的住房一套。学生高考为市文理科状元,奖励学生100多平方米的住房一套。如果是全省状元,除奖励学生100多平方米的住房一套外,还奖给10万元。由此可见其对教育重视的力度。

文章来源:http://m.swy7.com/a/5251603.html

更多
L

猜你喜欢

更多
N

最新更新

更多
H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