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申请书 > 工作总结 > 导航

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总结个人

2024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总结个人经典5篇。

寻找优质文章可以尝试看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总结个人”,希望本文能够为您的工作或学习带来帮助。文档处理有助于加强团队内部的协作和沟通,网络上有很多我们可以参考的免费范文,优秀的范文可以引导我们去探索生命的真谛和价值所在。

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总结个人【篇1】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这个学期很快过去了,回顾我们语文教研组本学期所走过的足迹,不难看出,我们的步伐迈得踏实、稳健、有力,可圈可点,既有值得继续发扬光大的成绩,也有应该引以为戒的不足。教研组的每一位成员工作兢兢业业,踏踏实实,根据期初的教学工作计划,以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转变教学观念,从规范入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课堂教学,加强课堂教学研究,全面提高本组语文教学水平及语文教学质量。充实之余,也有几分感概,将一学期的工作小结如下:

一、工作与成绩

(一)更新观念,提升能力

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落实,为使大家对更多的教学模式的课堂进行更深入的研讨,本学期,我们进一步转变了教育观念,以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进行课堂教学研讨月活动,互想听课并进行研讨。双周采取以备课组为单位组织业务学习和研讨。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组内教师们领悟到了:上课是一种生活,是一项充满情趣,又是富有生机的活动,只有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才能够在行动上融合理论、深化理论。

2. 组织本组老师积极参加区内外出各种培训,在大环境里感受新课程语文,接受名师熏陶,学习先进教师的教学艺术,回校向本组语文老师传达,谈谈所见所闻,说说所感所想。

(二)改进方法,提高效益

研讨,从各单元口语交际语言训练点的分析到难点、重点的把握,从教学方法的应用到学生学法的研讨,点点滴滴,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复习阶段,大家也是共商策略,办公室内,时常洋溢着团结互助,群策群力的气氛,有的老师遇到上课过程中突发的教学或学生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办公室内的老师都会出谋划策,一起帮助解决教学问题和学生思想问题。

不做作,真心地帮助献课者。

上课、听课、批改、辅导、反思入手,全面落实教学常规。认真检查了老师的备课笔记、教学计划和学生作业的`批改情况;通过严谨的治学,持之以恒的工作,我们把教学常规真正落到了实处。无论是年级偏大的何老师、、谭老师、文老师,还是年轻一点的叶老师、唐老师和陶老师,都狠抓学生语文教学常规,利用休息时间义务辅导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营造氛围,沐浴书香

尽管本学期教学时间短暂,比较紧张,但“书香班级”的建设仍如火如荼地展开。古诗文的背诵、积累,课外阅读,课前爱好,组织他们参加了各种兴趣小组活动,如书法小组、朗诵小组和墙报小组等。适当组织了其他语文课外活动,如参观访问,自己动手办报,开故事会、读书会、演讲会等。

分班积极进行了语文学科素质竞赛培训,做到培训面广,持之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办读书小报,并以此为内容出刊了一期成果展示的展板;这一系列活动较大地激发了学生读写结合的兴趣,可以说,一学期的读书活动较有成效。

(四)辛勤耕耘,硕果累累

本学期,我们语文组以学校口语交际课题为研究主题,课题的研究贯穿于平常的教育教学中,大家能围绕课题搜集资料,结合教学工作展开研究,做到定期交流,阶段小结。许多老师有强烈的教科研意识,能认真写好教后感、案例。

李筠、吴清华、陶润泉老师相继参加了校内口语交际专题研讨课。每一次试教到组内展示,老师们都认真地进行组内课例研究,经过反复的集体备课,组内听评课,再校内进行教研课的展示,都扎扎实实地将校本教研落到实处。组内老师们在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中奉献智慧,主动学习,提高,并不断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形成了浓厚的教研氛围,并认真写出总结和反思,促进自己的提高。

“弯弯腰,清洁校园”征文等。配合学科特点,分年级自主组织学生进行手抄报编排、书法比赛等,这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皆语文,生活也是语文学习的课堂,即“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

本学期,我们教研组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业绩,但每一位教师都能踏实、认真地工作,讲究务实,默默无闻地奋战在语文教学上。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由于年龄层次悬殊、个人素质、教学观念还存在很多差异。所以我们今后仍然要朝着这几个方向努力。

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总结个人【篇2】

(2)转眼,一个学期的教冇教学工作已经结朿了,回顾这一学期以来,我们三班全体师生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直接领导下,在务科任老师和家长的积极配合和耐心帮助下,圆满地完成了教冇教学工作任务,并取得了一泄的成绩。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葱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注意新课导入新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巻身于-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国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我们要根拯不同的课型,设讣不同的导入方式。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而让学生进入情景;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采用激发兴趣、设汁悬.…引发设汁,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自然,懂得了知识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氛很活跃,英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亳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il争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这一环巧的设,充分让学生表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学生理解和表达,输入和输出相辅相成,貞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二、重视朗读品评感悟,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髙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

三、注重课内外结合。

美国的一位教冇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让学生阅读《水浒传》等课外书;通过这些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左了基础。苴次,重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学习了以“春天”为主题的单元后,组织学生去郊外走-泄,寻找大自然的足迹,领略大自然的风采,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此外,注意学科间的整合。让学生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途径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本学期我虽然尽了自己的责任和能力去完成了教学工作任务,也取得了一左的成绩,但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今后我将继续加倍地努力工作,为全面提髙学生的语文成绩而努力。

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总结个人【篇3】

今学期我担任六(1)班语文教学。由于教学经验尚浅。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前辈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一、基本情况

农村的学生听,说的能力相对较弱,授课采用较深的话教学,同学们还不能适应。另一方面,六(1)班的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中等生、差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因此,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我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因此教学效果不如理想。从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二、取得的成绩与经验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例如我在讲授『桂林山水』的时候,这课的主题是“了解和感受桂林山水的景美”,教学难度比较大。如果照本宣科地讲授,学生会感到困难和沉闷。为了上好这堂课,我认真研究了课文,找出了重点,难点,准备有针对性地讲。为了令教学生动,不沉闷,我还为此准备了大量的教具,授课时就胸有成竹了。当讲到一半的时候,我拿出准备好的录象带,让学生观摩学习,学生特别用功,教学效果十分理想。相反,我没有认真备课的时候,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好,与此相比可见,认真备课对教学十分重要。

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所以,老师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这样,授课就事半功倍。回看自己的授课,我感到有点愧疚,因为有时我并不能很好地做到这点。当学生在课堂上无心向学,违反纪律时,我的情绪就受到影响,并且把这带到教学中,让原本正常的讲课受到冲击,发挥不到应有的水平,以致影响教学效果。我以后必须努力克服,研究方法,采取有利方法解决当中困难。

三、不足之处

1、抓了学困生,对中间生关注不够,中间生进步不是太大。

2、学困生转化工作还做的不够,学困生进步情况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四、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尽量多讲一些文化生活故事,让他们更了解语文,更喜欢学习语文。因为只有语文水平提高,他们才能提高同学们的语文写作能力,对成绩优秀的同学很有好处。

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总结个人【篇4】

语文教育观:

◆《教育的信仰》朱自清——《小学语文教学》2007.12

教育的价值是在培养健全的人格。

……首先须有温热的心,能够爱人!须能爱具体的这个那个的人;不是说能爱抽象的“人”。能爱学生,才能真的注意学生,才能得学生的信仰;得了学生的信仰,就是为学生所爱。那时真如父子兄弟一家人,没有说不通的事;感化于是乎可言。

我愿我们都努力,努力做到那以教育为信仰的人!

◆《略论语文素质教育》王尚文——另载

……语文素质以语感素质为核心。语感是社会的人与语言这一对象相适应的“深刻而丰富的感觉”(马克思),是人们直觉地感知、领悟、把握语言这一对象的一种能力、一种方式、一种结构,是把人和语言从而和社会、文化连结起来的纽带,是人之为人的基本特征之一。

在语感素质这一核心外层的五个要素是:一、语言作品的内化。

语文素质……主要由语言作品不断内化而生成的,为主体所内化的语言作品的数量、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语文素质的高低,是语文素质所由构成的第一要素。二、语文知识的积淀。此所指语文知识,包括语言、文字、文章、文学等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知识。三、语文思维的发展。此所谓语文思维是指主体在读写听说活动中与语言同步展开的具体的思维活动与思维能力,包括对交际对象、情境的辨识、判断,听读内容的领悟、把握,说写目的、思路的确定、调整,说写方式的斟酌、推敲等等。四、语文情趣的养成。语文情趣是读写听说实践的原动力。……语文情趣基于人爱美的天性,是形成于后天的对语文之美的爱好与追求。五、语文潜能的蓄积。“语文潜能”包括:(1)运用语文知识、技能和开发语文思维的能力;(2)继续学习的愿望、要求和能力,包括方法论的修养;(3)自我评价的能力。

……

语文素质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历时性与共时性统一的概念。……总之是一个主客观诸多因素长期交互作用的过程,因而具有纵向的渐进性与横向的稳定性。

……

语文学科要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当务之急是转变观念。……我们千万不能把语文教学仅仅看成是学会操作语言这一工具的“技术训练”,把眼睛只是盯住某些可以量化、标准化的知识、技能,而应准确、全面地理解语文素质,从而真正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

……语文素质教育还必须引导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首先是语文素质与人文素质全面和谐地发展,同时是语感素质这一核心与其外层的五个要素的全面和谐地发展,外层诸要素之间的全面和谐地发展。

语文课程性质:

◆《小学语文还姓“小”》沈大安——《小学语文教学》2009.7

小学语文姓“小”,是说学语文教学的定位要低。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经验,把握好文化知识和情感体悟的“度”,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引导他们感受中外文化,从中汲取营养,而不是将成人视角所锁定的文化内涵强加给学生。

小学语文姓“小”,是希望教师自己对文本的解读要深,学生的讲解宜浅。……阅读需要感悟,但这种感悟只是在学生原有认识的基础上有所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当先求正确对规范、通俗易懂,然后再求生动形象,有文采,有文化内涵。

小学语文姓“小”,是希望教师要尊重学生,平等地看待他们,努力去理解他们,用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们。……正如海德格尔所说,教师的任务是“让学”——“他得学会让他们学”。

◆《语文是什么》于晓琳——《小学语文教学》2009.4

语文是什么?

学者说,语文是文字,语文是文学,语文是文化。

诗人杨子忱说,语文是“一株大树/高高/高高/这树/曾育下多少/芬芳的桃李/一缕长风/飘飘/飘飘/这风/曾吹开多少/绽放的花苞……”

崔峦老师说,语文是“花的事业,根的工程”。语文如花——这是一个美丽的事业,语文似根——这是一个艰辛的工程。

◆《人文说和工具说的分歧》王尚文——另载

粗浅地说,人文性是指对人自身完善的关注与追求,包括人的尊严、价值、个性、理想、信念、品德、情操等方面。虽然它的边界是模糊的,但它的核心内涵却是清楚的。它可以包容思想性,思想性仅仅是人文性这个内涵丰富深刻概念的一个层面而已,思想性不能等同更不能取代人文性。

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说到底,语言学本质上是一门人文科学。它跟别的人文科学一样,可以尽量利用技术科学的帮助进行它的工作,但是它自身不会变成一门技术科学。”

语文这科当然要教语文知识及有关技能技巧,责无旁贷,义不容辞。但它绝对不是工具学科,而是人文学科;它的基本特征是人文性,而不是工具性。工具性仅仅着眼于语言的技能技巧,而人文性却指向人。作为人文学科的语文学科,不是站在工具的角度,而是站在培养人的高度来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

……

即使仅仅着眼于语言的教学,人文说也比工具说更符合教学规律。……言语的生成与理解都与人的思想、情操、品格、胸襟、视野以及生活体验等等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人、人的心灵,始终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听读教学在本质上是课文言语向学生文化心理结构的内化(即课文的言语形式主体化于学生的语感,其言语内容主体化于学生心灵),说写教学在本质上是学生的心理结构在言语层面上的外化(即学生的语感客体化于言语作品的形式,学生的心灵客体化于言语作品的内容)。

教学艺术(综合):

◆《语文教学的整体观》杨再隋——《小学语文教学》2009.5

就阅读教学而言,文本又是一个整体,其中有文本形式的整体、文本内容的整体和文本形象的整体。……语文教学要从整体入手,引领学生在文本的整体背景上研读,最后回归整体,从而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整体不是生硬的、呆板的、僵化的整体。在教学中我们主张:

在联系中丰富整体。文本是书面语言的整体,词与词、句与句、段与段之间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联系。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去发现联系,寻找联系,研究联系。教学活动正是在揭示这些联系和关系中,揭示方法,发现规律,激发求知欲,培养探究精神,提升思维品质,从而拓展整体,丰富整体。

在整合中提升整体。教学中,应强调各个板块之间的相互呼应,以发挥“整合”带来的最大效益。例如,阅读和识字、写字的结合,阅读和听说的结合,阅读和写作的结合等等,注重在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

在变化中美化整体。教学就是要让教与学组成共时、多向、交互的教学活动,把学生主体的单数变为学生群体的复数,使之在积极的、充满生气的交互活动中,师生、生生之间思维碰撞、情感沟通、智慧互补、资源共享,从而不断生成新的思路,形成生成链,产生生机勃勃的教学生态。

◆《“留”出一片语文学习新天地》马兰——《小学语文教学》2009.9

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时,少一些穷追猛打,多安排一些弹性空间,留下时空让学生自主体悟、消化、吸收……

教学过程中,少一些琐碎的讲解,少一些没有价值的追问,留下一些时空让学生朗读、背诵……让学生在多读多背中积累语言,积淀语感,提高语文素养。

提问过后,少一些急不可待,少一些化整为零,不要怕暂时的“冷场”,留下一些时空让学生去读书、去思考、去感悟、去组织内部语言,使问题成为学生潜心会文,语言表达、思维发展的助推器。

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留给学生质疑的空间,留给学生选择的空间,留给学生探究的空间,留给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

◆《教学的“味道”》周振芳——《小学语文教学》2009.10

甜味。好的教学应该有温馨的教学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轻松的心理状态,能让人全身弥漫幸福的感觉。

辣味。课堂教学要来点刺激,激起学生的学习愿望,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的学习更加专注,更加有效。

咸味。一堂好的课,应该让学生学到点实实在在的东西,有那么一点看得见的长进。……给学生提供精神发育必需的养料。

怪味。教学中要来点新奇的做法,让学生瞪大眼睛,专注于课堂。如板书方式、评价语言的更新。

调味。用一点幽默,让课堂上有一点笑声,有一点趣味。

◆《阅读的梦想》高子阳——《小学语文教学》2009.12

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存在着这样的现象:自小学三年级起,学生错别字开始增多,为了纠正学生的错别字,老师们花费的心血不少。然而,多年的实践证明,仅仅靠课堂上教师反反复复地听默写,靠单纯的、机械的作业重复,耗时多、效果微、难持久。美国有关的教学资讯表明,美国的孩子一至三年级单词拼错、写错的情况比我国的孩子要多得多,但老师们并没有在立即纠正上花费心思。他们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大量阅读,他们认为大量阅读能够让拼写错误逐渐减少。事实证明这是正确的!我坚信,把反复、机械的母语教学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去大量阅读整本书,这是每位语文教师不应该也决不能拒绝的。

……每周坚持读一本书,一生不停止的坚持每周读一本书,这是人人都能做到的,是人之阅读梦想变成现实的最简约的方式。

◆◆《教学三境界》孙双金——《小学语文教学》2009.3

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有三种境界。一重境界:心中有案,一心只为教案走。二重境界:心中有文,读懂课文万事休。

三重境界:心中有人,教育乃是唤醒人。……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一个生命唤醒另一个生命,一个思想点燃另一个思想,一个智慧激活另一个智慧!教育永远的着眼点是人,而不是案,不是文!

◆《教语文,其实不简单》贾志敏——《小学语文教学》2009.2,

太多的资料补充,太多的媒体演示,太多的“非语文”、“泛语文”活动,太多的形同虚设的小组讨论、大组发言等,凡此种种,都减损了语文学习的功能。一些阅读教学脱离课文的语言,教师天马行空,随意发挥——或对人文内涵的深挖细找,或进行大量的“泛语文”活动,恰恰忽视了对学生的语文基础能力的培养。

语文课上,要“学语习文”。教语文,就是在课堂上,教师借课文作为例子,教会学生说话、写话,切实掌握运用母语的规律。语文课,要有十足的“语文味”,要“像语文课”,要“是语文课”。

写字教学:

◆《以学定教改革识字教学》辛亮——《小学语文教学》2005.7

识字教学改革需处理以下关系:

正确解决传授知识和培养人才的关系。汉字教学不能只求识字的数量,还要注意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正确处理识字与写字的关系。

注意课堂内与课堂外相结合,加快识字步伐。

处理好识字质量和数量的关系,提高认字教学水平。

处理好重点与一般的关系,分阶段、分层次开展识字教学。

正确解决学生学与教师导的关系,在低年级注重教师在识字教学中的示范作用。

课堂教学:

◆《让有效教学在课堂落地生根》陈先云——《小学语文教学》2009.1

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学生能获得较多的语文基础知识,听说读写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与发展,学习态度和习惯得以养成。

实现语文教学有效性的主要途径是三维目标中的“过程和方法”。这里所指的过程,狭义地讲,主要指的是课堂教学过程;方法主要指的是实现教学目标的环节、步骤。提高语文叫雪儿的有效性必须做到教学过程的优化,教学方法的行之有效,要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

要想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取得最大的语文教学效果,必须紧紧抓住语言文字训练这一条主线,尽可能剔除教学活动中的一些非语文学习的因素。

◆《我与语文:行走在诗情画意中》肖绍国——《小学语文教学》2009.6

我心中理想的语文是——文化味、语文味、儿童味、智慧味俱全的诗画语文。“诗”乃文字,“画”乃视像,“诗”与“画”的互现,或者说文字与视像的互现,是诗画语文的理想和信念。

写作教学:

◆《还孩子自由驰骋的天地》张光璎——《小学语文教学》2009.8

作文本来就是“有感而发”,“为自己写的”。在这些孩子的心里,作文的的确确是只属于自己的天地,丝毫没有为别人写的意识,因此毫无框框,想些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无拘无束,自由驰骋。如果还孩子作文的“自由”,“写什么”自然就会从生活中来,毫无必要去编、背、套别人的材料;如果还孩子作文的“自由”,更没必要去“拔高”,而是怎么想就怎么说,表达的是儿童的真情实感——一幅幅纯真可爱的面孔自然就跃然纸上啦!

可见,作文教学首要是观念转变,引领孩子走进自己多彩的生活,积累自己多味的故事,把握住属于自己的一片自由的天空,纵情驰骋。再从阅读入手,丰富情感,积累语言,学些章法,写作文就并非难事了。

◆《朗读与写作》迟子建——《小学语文教师》2009.9

我觉得朗读可以最直接的品味到语言的美。有的句子富有阴柔之美,便可以轻声细读的对它浅吟慢读;而有的句子富有阳刚之美,读它时就会用激越高亢的声调。朗诵不仅帮助我们体味到文字的旋律美,还可以激发我们对作文的兴趣和热爱。想着有些文章读起来如此朗朗上口,如临仙境,谁能按捺住一试身手的激情呢?

朗读能培养我们对文字的感情好写作的勇气。……在朗诵的过程中,我们渐渐喜欢上了文字,并且生发了要驾驭这些文字的欲望。这可贵的欲望就是灵感袭来的前兆。所以,我觉得中小学生应该注重朗诵,注意——是朗诵,而不是背诵。

命题作文就是在你身旁设置了一堵厚厚的墙,如果只是在墙的阴影下徘徊,写出的文章必然会老气横秋,毫无生气。可是,如果你穿越了这堵墙,就会看到别致的风景。

如果不想使自己在写作时陷入庸常立意的泥淖,我认为一定要尝试从独特的角度切入问题。这样,能使你的思维始终富有新鲜感和活力,从而使由此生发的文字散发出一股与众不同的气息。

◆《语文表达训练要处理好三个关系》张志公——《小学语文》2007.10

表达训练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一、口头与书面的关系;二、模仿与创作的关系;三、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这几个方面都有阶段性。口头能力发展在前,书面能力发展在后;开始学习时模仿较多,有了一定基础逐步自己创作;先掌握局部,逐渐掌握整体。……进入小学以后,逐渐增加书面训练,但是口头训练在整个普通教育中要一直受到重视。

三种关系,每组之间的两个方面即是有区别,又是相互作用、相互包容的。口头、书面、模仿、创造、局部、整体,六者互相结合,可以产生多种多样的训练方式。

教学评价:

◆《语文教学评价改革的重点》董蓓菲——《小学语文教学》2006.4

在评价内容方面,应以语文教学目标为准则,突出能力考核。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应该结合具体课文内容着重考核学生理解力、判断力、综合力、搜集资料和使用工具书的能力,考察学生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从有关资料中发现新知识的能力。

其次,在评价方法上要灵活多样,要能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

再次,在成绩的使用上,要强调学生个人成绩的纵向比较和与教学目标的具体比较,少与他人做横向比较。

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总结个人【篇5】

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为主要目标,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和成绩。下面就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给出以下总结:

一、教学目标明确,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

本学期我们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为目标,采用了相应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讲解课文的时候,我们注重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写作训练中,我们先让学生审读范文,再让学生肩负起写作的任务。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写作来提升自己的语文水平。

二、课堂教学生动性高,学生参与度高。

本学期课堂上,我们将学生的参与度作为教学的重点,采用了多种形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例如,每节课让学生提前研读要讲解的文本,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发表意见和看法;课堂上还常常会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和合作。这样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积极的氛围中参与到课堂中,使得教学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三、教学评价明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学期我们注重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和反思。每节课后,我们都会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思,让学生得到认可和鼓励。同时,我们也注重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每篇作业都会进行评价并及时反馈,让学生在不断纠正错误和改善中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

总之,我们这学期所作的努力是有回报的,学生们在阅读和写作方面的成绩都有所提升。然而,在不断的教学探索中,也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增加语文阅读量;提早做好知识的梳理,增加对学生的互动与引导的掌握等等,希望在下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能够在语文教学的道路上不断进步与发展。

文章来源:http://m.swy7.com/a/5188747.html

更多
L

猜你喜欢

更多
N

最新更新

更多
H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