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申请书 > 入党申请书 > 导航

一年级音乐教案

一年级音乐教案八篇。

对于新入职的老师而言,教案课件还是很重要的,因此教案课件不是随便写写就可以的。编写好的教案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你认为好的教案课件应该是怎么样的?我们为您挑选了一篇非常优秀的“一年级音乐教案”文章,希望这些材料对你有所帮助供你参考和使用!

一年级音乐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继续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各种音乐活动中培养开朗、大方的性格和勇于实践的精神。

2、继续培养良好的听赏音乐的习惯。

3、在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自编歌表演和舞蹈动作、为歌曲续编歌词等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进一步引导学生勇于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在活动中培养活泼、开朗、乐观的性格与同学友好合作的能力。

2、继续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和表演能力。

3、在各项音乐活动中始终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4、《快乐的孩子爱唱歌》吐字不易清晰。

5、续编歌词老师要注意控制学生“喊歌”的情况发生。

6、“化装舞会”没有统一要求,让学生即兴创造。

教具准备:电子琴、磁带、录音机、打击乐器、贴图、

教学时间:六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创设情境)

师:孩子们,平时我们在一起学习、玩耍,你们就是我的好朋友!今天我想请好朋友猜一猜,我的心情怎么样?(指指耳朵,示意学生注意听)

师(边做动作边随口哼唱儿歌):今天天气真好,花儿都开了,小小蜜蜂忙着采蜜真勤劳!今天天气真正好,鸟儿飞来了,萤火虫提着灯笼闪闪亮。我的心情怎么样?

生答:非常好!

师:哎!从哪里看出来啊?

生甲:天气好、花儿开了、蜜蜂采蜜……这么美的风景,老师看了心情肯定好。

生乙:陈老师都唱歌了,心情一定不错!

生丙:老师唱歌的时候脸上一直都是微笑的。

师:你们真聪明!不但注意看,而且还用心听。阳光灿烂天气好,活泼的小鸟儿在飞翔、勤劳的蜜蜂出来采蜜、小小的萤火虫提着灯笼在巡逻(边说边贴带有前三句谱表图)在这个美丽的大花园了,孩子们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生答“高兴、快乐……

师:对呀!我们快乐的孩子最爱唱歌了(贴第四句谱表图)

(前面的贴图构成一副美丽、和谐的图画)

让我们在这美丽的景色中挥动你们的翅膀舞蹈吧!

(播放《快乐的孩子爱歌唱》,学生随音乐律动)

二、在情境中学习歌词

1、看贴图,学习前四句

师:你们在这个大花园里就象一只只翩翩起舞的花蝴蝶,太美了!我想用最美的声音来赞美这美丽的大自然!(师边打节奏边按节奏读歌词)

师:我相信你们的声音比我更美,来!让我们一起来赞美它吧!我做领队的大鸟,你们来做活泼的小鸟,我读一句你们读一句。(师带读歌词)

2、全班齐读

3、分组读

4、学习后面四句歌词

(1)师:快乐的孩子爱歌唱,唱什么呢?(师边唱后四句歌词边贴够四句谱表)

(2)指名答

(3)师:用我们最嘹亮的声音来读一读。(老师带全班读)

(4)师:孩子们的声音是比较嘹亮了,但我想听听悠扬的声音,来!听听老师怎么读(师示范)(5)全班模仿

5、分角色读

(1)师:下面我想请几位小朋友表演小鸟、蜜蜂、萤火虫,来读读描写他们的句子,来扮演一下这些小动物。

(2)三位扮演动物的孩子读前三句,全班读后面的歌词。

三、揭题,简介歌曲

1、师:刚才我们读的这首好听的儿歌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歌曲《快乐的孩子爱歌唱》,请大家把书翻到32页,来!读读题目。(生读题)这是一首4/4拍的歌曲。

2、老师和学生一起复习4/4拍的节拍

四、学习歌曲旋律

1、请学生随音乐边划4/4节拍边感受旋律

2、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次感受歌曲旋律

3、用小鸟“叽叽”的叫声来哼唱歌曲旋律

4、再用蜜蜂“嗡嗡”的叫声请男孩子来哼唱,请女孩子用萤火虫“嘤嘤”的叫声接着也来哼唱。

5、全班再用“LA”来哼唱

五、学习演唱歌曲

1、默唱

2、轻声唱

3、同桌互相学习

4、老师指导,着重指导:

(1)唱词要清晰

(2)半音要唱准

5、完整演唱

6、情绪指导

师:孩子们,你们最喜欢做的事情是什么?(生七嘴八舌的说)那你们在做自己喜欢欢的事情的时候心情怎样呢?(生:很开心!)对呀!活泼的小鸟和你们一样,最喜欢在广阔的蓝天下自由自在的飞翔。来!你们就是那无拘无束的小鸟,用欢快的心情来唱唱这一句吧。(生边唱边做小鸟飞翔的手势)

心情快乐的除了小鸟还有勤劳的小蜜蜂和萤火虫,小朋友们,请大家想想,蜜蜂要那么辛苦来来回回采蜜,而萤火虫还要晚上提着灯笼巡逻,辛苦啊!为什么它们还那么高兴呢?(引导学生明白,通过辛勤的劳动,能带给人们甜甜的蜂蜜,让别人享受到美好的东西,给他人带来光明,帮助别人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谁来做做勤劳的小蜜蜂和萤火虫,用快乐的心情唱唱这两句?(指名唱)

我们都是生活在这个大家庭里幸福的孩子,当然更快乐,你们用什么表达你们快乐的心情呢?(歌声)对!(师唱第四乐句)下面就请你们亮出自己最嘹亮、悠扬的歌声,一起来享受这美好的景色吧!(生唱后面的乐句)

7、有感情完整演唱歌曲

8、分角色演唱

六、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七、布置创编舞蹈动作的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快乐的孩子爱歌唱》演唱及动作

二、导入

师:今天要和你们介绍一位你们既熟悉又陌生的朋友,我请你们猜猜它是谁?(师用电子琴模拟钢琴的音色)

生答:钢琴。(出示钢琴图片)

(听辨钢琴的音色)

师:为什么你们那么肯定就是钢琴呢?因为它的声音……(指名答)对!钢琴的音色比较纯净、浑厚,很悠扬。今天我们就来欣赏我们这位朋友带给我们一首由它自己单独演奏的曲子《节日舞曲》。

三、欣赏乐曲

1、初听,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节日场面?

2、介绍乐曲的创作背景

3、复听,让孩子随音乐作出相对应的动作

4、小结乐曲的速度、情绪

5、问:乐曲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生答:一高一低的声音。)师:那是为庆祝节日而敲响的鼓声。

6、再次欣赏,请学生在听到有模仿鼓声的地方用打鼓的动作示意。

7、全班敲击桌子,模仿乐曲中一高一低队鼓的声音。

8、最后合着音乐,模仿鼓声为乐曲伴奏

一年级音乐教案【篇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二、过程与方法

了解古诗中的拟人写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本诗的意境美,激发学生乐于积累古诗文的情趣。

教学重点

感受诗人描绘的美丽图画。

教学难点

从作者描绘的景物中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讲授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与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讲新课之前,同学们先读一遍文章,使用“手机”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

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解题:启发学生用逐字理解、补充意思的方法读懂诗题,初步了解这首诗描绘色的景象。

简介作者:雷震,宋代诗人。

二、新课学习

(一)初读,感知诗意。

1.提出要求,指导自学。

2.检查自学效果:

读好诗句:重点指导学生按古诗的节奏读好诗句。

草满/ 池塘// 水满陂

山衔/ 落日// 浸寒漪。

牧童/ 归去// 横牛背,

短笛/ 无腔// 信口吹。

(二)细读,理解诗意。

1.默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

2.交流议答,使学生明确:

第一行诗:

指名读。

这一行诗里的“池塘”和“陂”你是怎么理解的?(池塘:池子的堤岸。塘:堤岸。陂:池塘。)

看书上的插图,哪部分是和这一行诗句意思相对应的?

点示:由于“池塘”和“陂”意思相同

一年级音乐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表现出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2、能够自编动作参与表演。

教学重点:聆听音乐,表现对小动物的喜爱。

教学难点:自编动作参与表演。

教学准备:录音机、电子琴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 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

2、 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 聆听《公鸡、母鸡》

(1) 完整地聆听乐曲两次,分辨公鸡、母鸡的叫声,乐曲开始是公鸡叫还是母鸡叫?

(2) 听乐曲,在课本的方框中划线条,表示听到的公鸡、母鸡的叫声。

(3) 听乐曲,分别学做公鸡母鸡的动作表演。

2、 聆听《我的小鸡》

(1) 完整地聆听童声合唱,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提示学生回答歌中比表现的小鸡的可爱处有哪些?听了这首歌后是愉快还是悲伤,并为课本上的小人头涂上颜色。

(2) 复听歌曲,自编动作表现出对小鸡的喜爱。

(3) 随着歌曲录音用自编的动作表演。

3、 编创与活动:

(1) 认识铃鼓,并在教师示范下学会演奏铃鼓的正确姿势。

(2) 把演奏铃鼓的方法留给学生分小组讨论,怎样奏出短音?怎样奏出长音?

(3) 试着用铃鼓为学过的歌曲伴奏。想一想哪首歌曲合适?选一首让大家唱,并有几个学生用铃鼓伴奏。

三、结束部分:小结。

课题:咯咯哒 课时:9——1

教学目标:1、通过表演,表现出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2、认识响板,并通过探索似的学习掌握其演奏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表演表现对小动物的喜爱。

教学难点:通过表演表现对小动物的喜爱。

教学准备:录音机、电子琴

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开始部分:

1、 听音乐问好!

2、 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 表演《母鸡叫咯咯》

(1)完整地聆听歌曲。

提示:母鸡为什么叫咯咯,帮助学生理解歌曲表现母鸡生蛋后向人们报喜的意图。

(2)听音乐按节奏读词,并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3)边唱边用动作表现歌曲。

2、 响板及演奏方法简介。

(1) 介绍响板:也成舞板,打击乐器的一种,原是西班牙的一种小型的木制乐器,流行于西班牙、意大利南部和拉丁美洲国家。响板是将两片贝壳形状的木片用细绳固定而成。演奏时:a、可将响板放在左手手心上,用右手拍击。B、将细绳套在中指上,与其他手指的力量撞击两片木片。可一只手演奏,也可双手同时演奏两个响板。

三、结束部分:

小结。

课题:咯咯哒 课时:9——2

教学目标:1、通过表演,表现出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2、通过探索式学习掌握响板的演奏方法。

教学重点:自编动作参与表演。

教学难点:自编动作参与表演。

教学准备:录音机、电子琴

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开始部分:

1、 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

2、 发生练习。

3、 复习歌曲及上节课内容。

二、基本部分:

1、 表演《下蛋啰》

(1) 完整地聆听歌曲。

提示:这首歌是谁在唱《下蛋啰》,随着歌声拍手感受节拍。

(2) 听歌曲读歌词,教师可用事先做好的头饰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边读边拍手。

(3) 用听唱法尽快地学会歌曲。注意:读衬词时要清晰、准确。

(4) 边唱歌边表演

2、 编创与活动:

(1) 认识响板,由教师示范学习演奏响板的正确姿势。

(2) 分小组讨论音、响板的演奏方法,交流演奏方法。

(3) 选择一种演奏方法,为歌曲伴奏。

三、结束部分:

小结

一年级音乐教案【篇4】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第九单元中的学唱歌曲《过新年》,这是一节以唱歌为主的音乐综合课,一课时。

一、说教材

《过新年》是一首具有汉族民间音调和秧歌舞节奏特点的儿童歌曲。曲调欢快活泼,尤其歌中模拟锣鼓声响的衬词“咚咚呛”的反复出现,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孩子们喜气洋洋过新年的欢乐情景。按照课程的进度,这时正值新年来临之际,学生怀着对新年的企盼学习本课,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对教材的理解,我确立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多种音乐活动学唱歌曲,感受并掌握歌曲中节奏、力度的变化。

技能目标:引导学生根据听觉感受结合生活中的相关经验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情感目标:通过与音乐相关的其他艺术形式,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和表现过年的喜悦。

教学重点:

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唱”会歌曲《过新年》,在熟练演唱歌曲的基础上,从音乐活动中体验过年的欢乐气氛。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准确地唱好歌曲,歌曲的第二乐句,掌握好节奏的变化。

二、说教法

1、“打击乐器”,引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2、“游戏法”,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轻松愉快的掌握本课知识点。

3、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我还将运用“节奏练习”,让学生在多听、多唱中把握音准,唱好歌曲。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与引导者。本节课我将引导学生运用听唱、讨论、合作、表演等多种方式学习,获取知识。

四、说设计理念

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时间短,所以本节课我将采用版块式教学环节,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中以听、唱为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在聆听与感受、欣赏与模仿,歌唱与表演中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五、说教学过程

第一版块:民俗体验,情感引入

观看课件《过年民俗》,感受新年的气氛,并要求学生把自己喜欢的过年习俗大声的说出来。

(设计意图:感受过年的气氛,并且引导学生认真欣赏,最主要我是想把主题引入,因为在课件中有“贴春联”这一年俗,我和孩子们同时观看,大家读出我喜欢的习俗,“贴春联”。)

第二版块:送礼物,明主题

1、课前准备一副春联,送大家,上联是“鞭炮声声锣鼓响”下联是“唱歌跳舞多欢畅”。这是歌曲歌词。我会示意学生自己读一读,然后按歌曲节奏来读,学生通过读“春联”,初步感受歌曲的节奏,也是解决教学重难点。为学习歌曲,做好铺垫。

2.再送给一首歌曲,这首歌的名字就是对联的横批“过新年”。

(设计意图:用对联引题,能增强吸引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辅助歌词的教学)

第三版块:唱新年

1、学生多听歌曲,进一步熟悉歌及旋律,节奏。

(设计意图:由学生们自主找出熟悉的歌词入手学习歌曲,更能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教学理念)

2、采用多种不同的音乐活动,学习歌曲演唱,

例如:(1)让学生用手指做鼓棰在自己的腿上敲一敲。或是把自己身体任何一个部位当成打击乐器,跟音乐做节奏练习。学习衬字节奏和锣、鼓二种打击乐器的基本演奏。

(2)分组“接龙唱”(把一个乐句分成两组接唱)学唱歌曲,这方式既降低了难度,又能吸引注意力容易转移的学生,使学生能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学习歌曲。

第四版块:闹新年

1、情景创设:同学们,新年的钟声马上就要敲响了,让我们一起倒计时,迎接新一年的到来,“5、4、3、2、1”师生齐呼:过年啦!(同时播放过歌曲),师生相互拜年,相互说新年祝福语。

(设计意图:营造逼真的新年情景,让学生置身其中,真切的感受过年热闹的气氛。)

2、大联欢:播放歌曲《过新年》,师:新年到了,让我们一齐唱起来,跳起来吧!师生共同随音乐边唱边跳,这时的课堂是歌的海洋,是舞的海洋,学生完全沉浸其中,达到忘我的境界。学生也将在欢快的歌舞声中结束本课学习。

(设计意图:很多学生在社会活动中看到过跳秧歌,跟上音乐并不难,课堂上没有老师,没有学生,有的只是你我的交融)

六、说教学启示

总之,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力求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从教学目标的提出,教学过程的安排,到学习方法的确定,乃至学习成果的呈现,都让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更多的实践性、更浓的表现欲,同时受到了美的熏陶,提高了审美的情趣。

在此,希望各位老师多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板书设计:

一副春联!

一年级音乐教案【篇5】

一、教学内容:

1、聆听《小象》

2、聆听《大象》

3、表演《小象》

4、表演《两只小象》

二、教学总目标:

1、通过听、唱、说、演,感受表现大象的音乐,从而懂得爱护动物。

2、能够用有感情的声音表现歌曲。

3、能够准确地拍击二、三声部的节奏,培养合作意识。

三、教材分析:

1.管弦乐《小象》

《小象》是美国亨利·曼仙尼乐队演奏的爵士风格的乐曲。乐曲轻松活泼,形象地表现了小象们玩耍嬉戏的情景。

2.管弦乐《大象》

《大象》是法国作曲家圣-桑所作的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中的第五首。这是一部形象生动、充满幽默谐趣的管弦乐组曲。

3.歌曲《小象》

《小象》是一首日本儿童歌曲。采用由一个问答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歌曲的旋律抒情而优美,节奏配合歌词的语气重音,词曲结合紧密,唱起来流畅上口。歌曲以拟人的手法描述了两个小动物之间的友好交谈,一问一答之间表露了小象以长得酷似自己的妈妈而引为自豪,歌唱了小象爱妈妈的真挚情感。

4.歌曲《两只小象》

《两只小象》是一首三拍子的创作歌曲。亲切的旋律可以使人感受到幼象玩耍的姿态,生动而形象。歌词用儿童的语言描述了一对好朋友用长鼻子互相问好,一同在河边嬉戏的友好情景。好像在告诉同学们要团结友爱,做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

四、学情分析

本课的内容是长鼻子,讲的是大象的内容,学生们都很喜欢大象,所以学起这一课的内容积极性会非常的高,学习兴趣会非常的浓。本节课的内容要让学生感受三拍子的节奏,要让学生通过拍打,演唱,表演等形式表现出来。

五、课时安排:二课时

录音机磁带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随乐曲(兔子舞)边跳边进室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二、寓教于乐:

1.听歌曲录音《小象》(规范要求同学们聆听时能创造性地运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1)谈谈“象”的有关知识;

2)完整地聆听全曲,要求听出歌曲所唱内容,并能从“欢快”与“优美抒情”中选择出乐曲的情绪。回答小象叫了几次?

3)复听时可自编动作表演。

2.听歌曲录音《小象》;第二遍教师范唱,引导学生边拍边按图示划旋律线,体会旋律的起伏。

3.歌词学习:根据歌曲的节奏学读歌词。

4.歌曲学习: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录音伴奏)。

三、创造表现:

1.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小象》要求自创动作。

四、完美结课:

2.学生们在欢快的气氛中学会了歌曲《小象》,学生们学习兴趣非常浓厚,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进行游戏,课堂进行的非常顺利。

教学反思通过轻松活泼这节课我通过律动的形式把孩子带到音乐的殿堂,调动孩子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情感,再通过游戏对号入座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了解四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和节奏型。在学习歌曲时教师先范唱让学生体会歌曲的情绪。由于二年级的孩子识字能力差,所以我采用有节奏的教读歌词,并注重每个字的发音。在学习歌曲时,让孩子跟琴轻声模唱从而感受歌曲的情感,这样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歌曲并能很好的演唱。为了发挥学生创造力让学生自编小舞蹈和并用废品制造打击乐为歌曲配乐,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本节课的小结是歌曲的升华。

一年级音乐教案【篇6】

教学目标

一、通过聆听、表演和编创活动,突出“汪汪与咪咪”的主题,培养学生的爱心与观察能力。二、理解歌曲的内容,有感情地演唱,能填创歌词,并能发挥想像力编创动作表演。

三、能选择适当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四、运用×和×编创节奏,并能背唱自己熟悉的有关小动物的歌曲。

教学建议

一、本课可安排两课时完成。

二、结合本课主题“汪汪与咪咪”进行学习、比较两首聆听乐曲,感受小狗的音乐是急促的、旋转的,小猫的音乐是悠闲的。

教材分析

1、管弦乐《小狗圆舞曲》

《小狗圆舞曲》又称《一分钟圆舞曲》或《瞬间圆舞曲》。由波兰作曲家肖邦作于1846~1847年间。初作为钢琴曲,后被改编为长笛曲、管弦乐曲等。

作曲家的朋友法国女作家乔治桑(1804~1876)豢养了一只小狗,常喜欢飞快地旋转着追逐自己的尾巴。乔治桑请作曲家用音乐表现这只小狗的可爱动态,于是作曲家欣然写成此曲。乐曲篇幅短小,速度很快,一气呵成。乐曲采用三部曲式写成。4小节引示之后,在圆舞曲节奏伴奏下呈示出带有急速旋转感的主题。旋律围绕尾音sol不断反复,带有“无穷动”的体裁特点。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调皮的小狗团团旋转的动态。随后,乐曲出现了甜美抒情的中间部主题,轻松而悠闲。乐曲再现旋转不停的开头部分后结束了全曲。

2、管弦乐《跳圆舞曲的小猫》

《跳圆舞曲的小猫》是一首专为孩子们写的管弦乐曲。由美国作家r、安德森作曲。

曲调诙谐有趣,描绘了一个天真活泼的小猫在音乐的伴奏下跳起了优美的圆舞曲。乐曲具有拟人化与写实的特点,为三部曲式(a+b+a1),4小节的引子,好似一个自豪的小猫一步步走进了“舞场”,准备翩翩起舞;a段主题旋律优美抒情,用弦乐器主奏,小提琴“滑奏”技巧的运用,形象地模拟了小猫的叫声,增加了乐曲的诙谐情趣和突出了主题内容。旋律进行中快慢交替,充分表现了小猫那顽皮好动的性格。b段旋律欢快活泼,音乐一气呵成,表现了十分热烈的场面。用木管乐器主奏。它描绘小猫越跳越高兴,在快速地转,音乐进行中不时传来几声猫的叫声,好像时刻提醒着欣赏者:这是小猫在跳舞。尤为有趣的是在乐曲的结尾处,突然传来了几声狗叫,使正在专心跳舞的小猫大为震惊,音乐用了一连串的上行音后,突然结束了全曲,形象地描绘了小猫听到狗叫后迅速跳离了舞场,巧妙地结束了全曲。

3、歌曲《猫咪别淘气》

《猫咪别淘气》是一首儿童歌曲,2/4拍,羽调式。歌曲幽默诙谐并带有说唱风格,具有浓郁的现代气息。歌曲的节奏、旋律紧紧依托于语言的音调,说唱结合,七度下行大跳音程的倚音、切分音的运用,形象地带出了小朋友的稚嫩语气,生动地表现出小主人对淘气的小猫的叮嘱,反映了现代人的生活内容,渗透了关心动物的意识。

4、歌曲《谁在叫》

《谁在叫》是一首儿童歌曲,2/4拍,七声宫调式。歌曲描绘了小动物不同的叫声,生动形象,极富童趣。歌曲的节奏有规律地重复、变化着,旋律进行以级进为主,流畅上口。歌词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为什么小动物叫了?它们都在做什么?意在调动小朋友的想像力。同时也在教育学生细心观察事物,了解小动物之间的生态关系。

第一课时

一、律动:

聆听《小狗圆舞曲》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

二、聆听《小狗圆舞曲》教学基本要求オ

1、完整地聆听乐曲,让学生用手指随课本上的图形谱划动。

提示:你感到乐曲描绘了小狗怎样的动作,或小狗在做什么?

2、复听音乐,随着音乐用手势在桌上进行表演。

三、表演《猫咪别淘气》教学基本要求

1、反复聆听歌曲。ヌ崾狙生歌中唱出的小猫咪在怎样淘气?

2、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3、分小组讨论,做分角色表演的准备。

4、分小组边唱边表演。

5、加入打击乐器表演。

四、编创与活动

1、本课的编创与活动安排了一个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的练习。教师可指导学生分小组试一试每个人关于选择乐器的建议。

2、选择一种效果较好的伴奏方法,为歌曲伴奏。

五、课堂评价活动,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一、律动:

聆听《小狗圆舞曲》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

二、聆听《跳圆舞曲的'小猫》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这首篇幅短小的管弦乐曲。

2、提示:听了乐曲你想到了什么?可让学生根据标题去想像。

3、跟着乐曲和教师哼唱第一部分主题a,加深对乐曲的印象。

4、复听乐曲。用手指在桌上画图形谱。

提示:乐曲的情绪和速度有什么变化?你能听到哪两种小动物的叫声?

5、分小组讨论:你感到小猫在做什么?结尾使你想到什么?

6、听乐曲,用动作表演。学小猫的样子跳圆舞曲。

三、编创与活动

1、本课的编创与活动是一个编创节奏与复习歌曲相结合的趣味性练习。要求学生不但能按节奏编创小动物的叫声,而且能唱出关于这个小动物的歌曲。(即:课本中学过或平时自己听过的歌。)

2、在编创节奏中,再次熟悉运用×、×节奏。可分小组进行填创游戏,要求边说边做小动物的动作,看谁将节奏读得准,动作做得生动形象。

四、表演《谁在叫》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歌曲,用手指随着课本上的旋律线划动。

提示:听一听,谁在叫?为什么小动物叫了?它们都在做什么?ピ僖淮务鎏,使学生在聆听中熟悉旋律、内容、发现问题、回答问题。

2、听着歌曲录音跟唱全曲。或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3、分组进行编创活动。

提示:你知道哪些小动物,它们怎样叫,利用小组的智慧你一句、我一句为歌曲编创新歌词,分组表演自己的歌。

4、边唱边表演动作。第一段唱原词,第二段唱小组填创的歌词。

5、背唱自创的歌曲给爸爸、妈妈听。

课本中《谁在叫》这首歌采用了图与旋律线示意的方法呈现,生动形象而有趣。学生可通过旋律线的示意,结合看图,迅速地记忆歌词。同时也有助于提示学生的动作表演。

五、课堂评价活动,教师小结。

一年级音乐教案【篇7】

一、教学内容:

1、唱《我们一起来唱歌》

2、听歌曲、乐曲片段

3、动《请你跟我这样做》

二、教学目标:

1、能用音乐的方式与教师和同学交流,乐于参加《请你跟我这样做》的律动。体验音乐课所带来的快乐。

2、学生基本能随着老师的琴声自然的唱歌,能够和大家整齐的演唱《我们来唱歌》,较整齐的开始和结束。

3、在即兴填唱歌词活动中,学生能大胆自信的作自我介绍。

三、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情境导入:

1、小朋友们,我们已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谁来说说一年级的小朋友和幼儿园的小朋友有什么不同?

2、一年级的小学生要结识许多新朋友,学许多本领。今天老师带你们去见一位新朋友——音乐娃娃

(在十个手指头上画上脸谱配上音乐)

3、音乐娃娃: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音乐娃娃,今天我要带领大家去参观我们美丽的音乐世界

4、先带大家去看一看钢琴、打击乐、播放各种熟悉的音乐片段让学生欣赏

二、学习歌曲:

1、随着音乐的节奏拍拍手,初步感受歌曲《我们一起来唱歌》的旋律

2、请你们大声说出自己的名字,模仿老师的节奏

XX|XX|XX|XX‖

(好朋友的名字)我们一起来唱歌

1、接龙的方法来朗诵歌词

2、用听唱法教唱歌曲

3、在空白处填上自己的名字来做自我介绍

4、再次朗诵歌词,并填上好朋友的名字

5、请完整演唱歌曲

三、音乐游戏:请你跟我这样做

1、跟着音乐走一走,播放一段音乐,每人创编一个动作在教师里走一走,音乐一停就站住不动,然后音乐再响起就换动作继续走。

2、按要求动作不能夸张,要符合音乐的节奏。

3、请走的比较出色的同学上来走给大家看一看。

学生活动

1、和老师正常交流。

2、跟音乐娃娃一起认识一下新教室。

3、随意的让乐器发出声音来,并欣赏各种音乐片段。

1、随音乐拍手。

2、模拟老师按节奏喊出名字。

1、接龙朗诵。

2、学唱歌曲。

1、跟音乐走一走。

2、自己创编各种动作随音乐走一走。

3、把自己的表演展示给同学看。

一年级音乐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了解西方圣诞节和新年的节日;体验节日音乐的美感;感受节日气氛;培养人际智能和相互分工合作的能力。

2、能愉快而抒情地演唱和表现歌曲的意境;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开展自编自演的.活动,人人参与,开个有趣的班级圣诞化装舞会。

教学重点:

1、让学生了解中外传统节日文化。

2、欣赏歌曲《平安夜》和《铃儿响丁当》以及学唱歌曲《祝你圣诞快乐》、《新年好》,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侧重节日生活的情感体验。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以学期接近尾声为由,提出决定在圣诞节前开个以班为单位的庆祝圣诞节的化装舞会,每个人确定自己在化装舞会上表演什么节目,可以几个人合作,也可以独自表演。自愿打扮自己,设计面具,准备道具和服装等。

二、谈话:

美国小朋友迎来了最高兴的节日—圣诞节,圣诞老人给他们带来了礼物,带来了欢乐,同学们,我们也来学一学这首歌曲,然后去参加晚会。

1、朗读歌词;

2、听唱,模仿。

3、跟琴学唱。

4、有感情地演唱。

三、开化装舞会。

全班围成圈坐,以《平安夜》、《铃儿响丁当》、《祝你圣诞快乐》和《新年好》为舞会的基础音乐,用每小组轮流当邀请者的方法,向其他同学发出跳舞的邀请。

要求:在活动过程中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

1、欣赏《平安夜》和《铃儿响丁当》,让学生随着音乐律动,在音乐声中体验意境,进行审美体验。

2、谈话:有过了几天,元旦到了,小朋友们高兴地唱起了《新年好》。

3、放音乐《新年好》,尽情地歌舞。

4、结束音乐,《铃儿响丁当》。

四、老师宣布舞会结束。

精选阅读

一年级江南教案分享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的重要部分,准备教案课件的时刻到来了。制定好教案需要教师对教育思想的认识和掌握。申请书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找到了一篇网络上优秀的“一年级江南教案”文章,祝愿你能够通过这些参考信息以更高的效率完成任务或学业!

一年级江南教案 篇1

一年级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从快乐无忧的幼儿园小朋友到真正意义上的一年级小学生,也许他们还未意识到自己的求学之路已经开始。坐到教室里,眼睛不停地张望,打量着老师,充满着好奇。 一年级孩子活泼好动,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组织好课堂教学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保证,是衡量一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课堂教学组织的好坏也会直接影响教学任务的。

一、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此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他们刚刚踏入校园进行正规化的学习。先把规矩给他们定下来,赏罚要分明,利用好前半节课,后半节课可以做练习或者游戏,不要把教学内容安排的过多,以免学生疲惫不堪,不仅没学到预想中的知识,还使他们在下一节课中降低了学习的积极性,要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二、课堂形式灵活多变,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课堂形式单一,很容易造成学生身心疲劳,从而转移注意力。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要想方设法设计灵活多变的教学活动。可以设计游戏环节、开火车比赛读、男女比赛、摆手势、根据词语做动作等等的教学活动,提高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一年级教师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课堂控制能力:一年级学生年纪小,自我控制力差,情绪易激动,即使是一点小事也往往让他们兴奋半天,其行为突出表现为:拍桌子、大呼小叫、拍手、离开座位跳跃等,所以教师要在突发事件刚出现苗头时,就及时给予转化或制止。然后,我们需要的是足够的耐心要有足够的耐心、细心,让孩子知道你要他们做什么,怎么做,先怎样再怎样,哪怕是放几个学具,放哪儿,怎么放,都要说清楚。一开始的细致对以后的教学会非常有用。

三、老师讲课时要使用儿童化语言。

一年级孩子不同于大学生,只要老师讲清要求就行,他们自制力差,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做事凭兴趣。比如做连线题,如果老师说让我们来做个“找朋友”的游戏好不好?学生一听肯定会感兴趣。如果哪个学生找错了或还没有找到朋友,老师说:“哪个小朋友愿意帮帮他?”学生听了觉得很亲切,他们很喜欢听这种语气,老师用这种儿童的语气跟学生说话,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四、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在老师眼中是最好的,一年级的孩子也不例外,最喜欢听到老师的表扬,一听到表扬就会有更好的表现。在课堂中,教师要及时表扬守纪律、表现好的学生,使其他同学受到感染,从而提高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组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能否吸引学生是上好一堂课的先决条件,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素养,不断实践总结,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达到最优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年级江南教案 篇2

一、古诗导入:

背诵自己喜欢的古诗,大家欣赏。说说古诗的特点:有五言诗、七言诗。诗的字数很整齐。

二、初步理解词与诗的区别

1、自读"预习"。读后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2、谁能找到诗与词的区别?

三、自读词,提出疑问。

四、细读《忆江南》理解词意

1、《忆江南》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

2、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带点字的意思。

江南好旧曾谙红胜火忆江南

好:美好旧曾:以前、过去谙:熟悉

胜:胜过、强过忆:想念、想起

3、理解全首词的意思。

如诗如画的江南,风景还是以前熟悉的那样。太阳光下,江边的鲜花比火还要红艳。春光里,江水碧绿如蓝。如此美丽的江南,教人怎能不想起它!

五、总结升华

1、读《忆江南》(边读边想江南美景的画面)

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江南美景大自然)

一年级江南教案 篇3

(一)、学习书写生字“可”

1.课件出示“可”字,说一说“可”字的字形、结构。

2.引导生说出“可”的读音。

3.我们用先学本义识字法来学习“可”这个字。

4.同学们我们来观察一下这个字的部件,它可以分成哪两个部件呀?

【部件】①“口”表示发声。②“丁”(壮丁)表示人。

5.你能根据部件试着说一说“可”的本义是什么吗?

6.【本义】哼着小调干活,是哥、歌的初文。

【引申义】是,对,表示准许:许可。

7.师小结。

8.指导书写“可”字。

①指导、示范书写生字。(强调笔画“竖钩”)。

②组织学生描红、临写。

(二)用相似的方法学习书写生字:东、西。

东dōnɡ甲腡?金窬

【字形】甲骨文、金文像两端束口盛着物件的布袋之形。

【本义】两端束口盛着物件的布袋。

【引申义】日出方能看到两端束口盛着物件的布袋,进而引申为太阳

出来的那一边,跟“西”相对: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指导书写时注意东的笔顺:横、撇折、竖钩、撇、点)

西xī甲畠金??蚑

【字形】甲骨文像敞口容器之形,金文像大腹小口的容器之形。

【本义】陶制器皿。

【引申义】由工人下班时太阳的位置引申为方向,太阳落的一边,跟“东”相对:西面。(指导书写时注意“竖弯”)

(四)、

1.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生字进行组词、口头造句。

2.课件出示词语。

一年级江南教案 篇4

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第一板块 赏歌导入新课

播放《忆江南》

1、简介江南。

自古以来,江南,就以她的美丽和富饶,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文人墨客。他们游历江南,写下了大量歌咏江南的诗词。但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还数白居易的这首只有27个字的《忆江南》。那么,这首《忆江南》,究竟有着什么样的独特魅力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白居易眼中的江南。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简介作者———白居易

第二板块 读出词中美景

读通词句 感受节奏美

1、初读诗词 ,说一说这首诗与我们以前学的古诗有什么不一样?

2、介绍“词”与“词牌名”。

3、 再读诗词,读准字音以及句与句之间的停顿。

4、指名读。

5、教师指导读“日出江花红胜火”和“春来江水绿如蓝”。

品读词句 感受风景美

1、“忆”是什么意思?(回忆、思念)

忆景

2、诗人忆的是江南的什么呢?

(1)“日出江花红胜火”

说说自己的理解(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春来江水绿如蓝”

说说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仿佛了什么)

(3)红与绿的映衬之美

春天百花盛开,太阳出来了,使鲜艳的江花更红得耀眼。春天的江水碧绿,而红艳艳的阳光洒满了江岸,更显得绿波粼粼。这红与绿相互映衬,于是红的更红,绿者更绿。

(4)男女生合作读。

3、如此景致,作者是听别人说的呢?还是自己亲眼看到的呢?你从哪儿知道的?理解“旧曾谙”

4、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难怪诗人要由衷的赞叹“江南好”。

读着“江南好”三个字,我们还会情不自禁想起哪些关于写江南的诗句来呢?

道不完的江南美景,诵不完的江南诗词,但是白居易却只用了三个字道尽了江南好。

5、学生齐读一、二句。

第三板块 体悟景中深情

忆人

1、赏析反问句“能不忆江南? ”

2、诗人忆的仅仅是江南的景吗?

出示资料:白居易任刺史满三年,就要离开杭州了。三年来,他带领百姓筑起了一道美丽的湖堤,疏通了六井清澈的泉水;留下了200首杰出的诗篇,结交了许许多多的好友。离别的那一天,杭州人扶老携幼,提着酒壶,洒泪而别,白居易落泪了……离开杭州之后,白居易又在苏州做过几年官,晚年居于洛阳。公元838年,离开杭州整整13年的大诗人,已经67岁了,他在洛阳香山脚下,深情地遥望江南。他多想重回杭州啊!但因路途遥远,交通不便,终未成行。他只能将一腔思念,托付于《忆江南》。直到去世,他魂牵梦绕的杭州,他亲自命名的西湖,再也没有能够旧地重游。

——节选自王旭烽《走读西湖》

3、江南景色秀丽迷人,江南人民情深意重,这叫诗人又怎能忘记?

4、曾经多少次,诗人朝着江南翘首以望;曾经多少回,诗人在梦中喃喃以念:江南啊江南,我何日才能重游?

5、学生齐背全词。

第四板块 课外拓展赏词

1.诗人在用生花妙笔写出他“旧曾谙”的江南好景之后,又以“能不忆江南”的眷恋之情,收束全词。但这一句“能不忆江南?”却勾起了他对江南的无限怀念之情,于是便又写下了另外两首。

2.课件出示: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再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一年级江南教案 篇5

A、 理解人物心境:过渡:刚才有同学说了,词中这位美丽的女子是多么伤心绝望,那么,从整首词看,她一直是这种心境吗?请同学们将这位女子等待的心境变化过程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出来,并在词中找出依据。

出示课件:

喜 悦 充满希望-------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失 望-------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伤 心 绝 望-------肠断白蘋洲

B、莱辛说得好:“诗是动的画,画是动的诗。”下面请同学们跟着温庭筠的妙笔,融入这幅美丽的图画。请同学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展现这幅图画。

展示课件:

说:结合词意给大家讲一个动人的故事

唱:找一至两首能表达此情此景的歌曲,并唱出其中最合乎意境的几句

写: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每一个细节

画:画一幅切合词意的画

演:扮演词中的女主人公,将自己融入其中

请各学习小组自行选择一种形式,开始准备,然后在全班交流。比一比哪些组完成得最好。(生开始准备,师巡回检查并加入其中)

C、各组展示,师生共同评价。

一年级江南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初步知道古诗与词的区别。

2、理解《忆江南》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4、通过词中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

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时间】

一课时。

【课前准备】

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白居易和他的作品。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

背诵自己喜欢的古诗,大家欣赏。说说古诗的特点:有五言诗、七言诗。诗的字数很整齐。

二、初步理解词与诗的区别

1、自读“预习”。读后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2、谁能找到诗与词的区别?

三、自读词,提出疑问

四、细读《忆江南》理解词意

1、《忆江南》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

2、理解全首词的意思:

如诗如画的江南,风景还是以前熟悉的那样。太阳光下,江边的鲜花比火还要红艳。春光里,江水碧绿如蓝。如此美丽的江南,教人怎能不想起它!

五、总结升华

1、读《忆江南》。

(边读边想江南美景的画面)

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江南美景,大自然)

一年级语文优秀教案


提交正式的,正规的入党申请书,这个过程是入党过程最重要的一环。作为新时代的有志青年,共产党就是一个汇聚有理想有抱负的人的一个组织 。你是否了解怎么写入党申请书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一年级语文优秀教案”,可能你会喜欢,欢迎分享。

一年级语文优秀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生字8个,积累8个词语和2句句子。

2、 正确朗读课文,知道伊林娜从小爱动脑筋,善于实践与思考,敢于向科学家质疑,后来成了有名的科学家的故事。

3、 用音序法从字典里查到3个字的页码。

4、 按要求做实验,用几句话说说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

1、 识本课生字12个

2、 积累7个词语和2句句子。

3、 序法从字典里查到3个字的页码。

4、 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 按要求做实验,用几句话说说实验的过程和解果。

2、 学习伊林娜动手实践,勤于思考,大胆质疑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新

出示:51、一个奇怪的问题(齐读)

二、整体感知

师:一个奇怪的问题是什么,谁提出了这个奇怪的问题自由读课文,我们来交流。(生回答)。

三、学习第一节:

1、一个奇怪的问题是:……(指名读)(全班齐读)

2、指名回答这个问题是谁提出的?

3、师生配合读第一节

4、学习生字:提 溢 音序查字法(理解意思)

四、学习二—七小节

1、 师:出现了哪三个小朋友,他们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2、 指名6人分节朗读。学生回答:

扎小辫的女孩 说:“水喝到鱼肚子里”

胖墩墩的男孩 说:“水钻到鱼鳞里”

伊琳娜 做 金鱼放进一杯水里,水溢出。

3、 学生字:

扎、辫、胖、墩、伊、琳、娜

4、 分角色读课文。

5、 齐读第七节,想:科学家的话告诉我们什么?

板书:告诉我们:遇到问题要自己动手试一试。

读句子。

五、学习第八节

1、 师:伊琳娜就是谁?师生配合读第八节。

2、 全班齐读

3、 学习生字:鼎、居。

六、复习巩固:

1、读词语 2、读句子

七、课外拓展

说一说

请学生说说过程和结果。

八、师小结。

篇小学一年级语文《一个奇怪的问题》优秀教案模板二

教学目标:

1、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本课生字7个,能正确描写生字4个,积累词语8个,句子2句。

2、学习用音序查字法查出3个生字在字典中的页码。

3、正确朗读课文。根据带点词语的提示读出句子的语气。根据课文要求做实验,用几句话说说实验过程和结果。

4、了解伊琳娜从小爱动脑筋,善于实践与思考,敢于向科学家质疑,后来成了有名科学家的故事。学习伊琳娜动手实践,勤于思考,大胆质疑的品质。

教学重点:

1、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本课生字7个,能正确描写生字4个,积累词语8个。

2、学习用音序查字法查出3个生字在字典中的页码。

教学难点:

正确朗读课文,了解。伊琳娜从小爱动脑筋,善于实践与思考,敢于向科学家质疑,后来成了有名科学家的故事。学习伊琳娜动手实践,勤于思考,大胆质疑的品质。

教学用具:

多媒体、ppt

教学积累:

积累词语8个,句子2句。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导入

1、出示课题:你们有什么疑问?

齐读。

学习生字:怪

二、学习课文

1、那这个奇怪的问题是什么呢?听录音,划分小节。

2、交流

“在满满的一杯水里,……这是为什么?”

学生字:溢

3、那这个奇怪的问题是谁提出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一小节。

①指名读

②学生字:提、科、却

③齐读

4、遇到了这个奇怪的问题,那这些孩子们他们是怎么做的呢?自学第2~7节。

①小组内自由读 自学生字

扎 胖 第 误 知

②找一找这三个孩子分别是怎么做的?

一个扎着小辫子……里去了。

另一个胖墩墩……,鱼鳞里去了。

伊琳娜觉得……问妈妈。

伊琳娜把……问题?

指导朗读

③科学家听了伊琳娜的话是怎么说的呢?指导朗读。

④齐读2~7节

你觉得伊琳娜是个怎样的孩子?

5、正是由于她这种敢于向科学家质疑,善于实践和思考的精神促使她成为了一名伟大的科学家。

6、齐读最后一节。

三、巩固练习

1、读词语

2、读课文

3、读句子

四、读写结合

出示:有人说,把生鸡蛋握在手心里,无论你怎样用力,鸡蛋都不会碎。请你动手试一试,把实验过程和结果告诉大家。

分小组,每个小组拿一个生鸡蛋做实验。

小组交流

写作指导

一年级语文优秀教案【篇2】

教案:一年级识字课-日月明

日月明  一、 揭示课题 导入语:同学们,一个学期就快结束了,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汉字了,其实啊,我们每个汉字都有它的特点。今天,我们就一起进入“汉字王国”去寻找它们的秘密吧! 1、(出示课件:日、月图)日(一轮缓缓升起的红日。)月(漆黑夜空中的明月)。太阳给我们带来了明亮的白天,月亮给黑夜带来光明,那日和月合在一起,不就更加明亮了,所以,日和月,组成?明!(拼读)。连读日月明。 2、像明这样有趣的字还有很多呢!就我们现在就走进日月明的家,去认识“明”的兄弟姐妹们吧!让我们一起大声叫门吧!(齐读课题) 二、学习新课 (一)学习生字 1、第一环节:看图识字,理解意思和组成。 分别学习:鲜、男、林、森 过渡语:小朋友刚才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很快的从图中猜出字来,观察的很仔细,老师真佩服你们!回想一下,我们刚才识字的过程,是先看图,理解图意找出独体字,再通过意思将独体字组成我们生字的。那么,接下来,老师不出示图片了,你们能想出办法记住下面的生字吗? 2、第二环节:看字思考识字方法。 尖、看、休、灭、尘、从、众(集中出现生字,随机进入) (1)同桌交流,怎样记住这些字。从字义和字形两方面入手。 (2)点名汇报交流结果。 过渡语:同学们刚才通过自己的探索,认识了几个有趣的汉字,现在我把他们全召集起来,和你们见面,看你们还能读出来吗? 3、集中识字 (1)(带拼音)齐读(正音)、男女交插读。 过渡语:同学们刚才音都读得很准,不过有拼音宝宝在帮忙,那老师把拼音宝宝送走,你们还能读准吗?老师从下往上把拼音遮住,我看看谁能又快又准的把没有拼音的生字给读出来。 (2)去拼音抢读。(换页)画圈开火车读。 过渡语:小朋友们刚才识字的时候积极思考,细心观察,而且巩固识字的时候也那么认真,那我们现在就来玩一个看图猜字的游戏,轻松一下。(播音乐) 4、课间操。 (出示课件图片)引导语:首先老师来做一个示范,我来选一幅图,我选第4幅图,我猜是看,(点图),手目看,拼读。我找对了吗?(集体表扬)谁愿意来试一试,学老师的样子猜字?点名猜字。 (二)学习课文 1、过渡语:生字宝宝和我们玩了这么久,也该回家了。回到家的生字宝宝你们还认识吗? 2、打开书97页,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自由读)。 3、点名读(正音)、齐读(关上书,看屏幕,拍手读)、小组赛读(分节) 4、(听你们读得那么有意思,周老师也想读了。我读前两个字,你们读第三个字,好吗?)师生接读。男女生接读(换页),逐个出示遮住的字。交换读。 5、尝试背诵。(有些小朋友掌握了规律,已经能很熟练的读出来了。那我们来试试,看能不能背下来。能背的同学闭上眼睛,不能背的同学看黑板。) 三、拓展练习1、过渡语:小朋友们,我们学习的汉字中,有许多字是由两个或几个汉字组成的,有趣的是它的意思就是这几个汉字意思的组合,这样的汉字有个名字――会意字。我们刚才认识的明、鲜、灭、尘等就是会意字。除了刚刚学的以外,其实还有很多这样的字。下面我就来看看你们能不能用刚才的方法来记住下面几个会意字。 2、出示歪、晃、品、晶四个字,拼读。点名说识记方法,理解的意思。逐个出现构成字和词语,齐读。 3、你们能把这四个字按课文的形式编在课文后面吗? 4、齐读新编儿歌。 四、总结 同学们今天通过看图识字,拆字理解的方法,认识了许多的会意字,高兴吗?你们还能用今天学的方法认识更多的汉字吗?那就让我们以后多看书,多留心,认识更多的汉字,好吗? 五、布置作业 1、把课文流利的被给爸爸妈妈听。 2、从学过的生字中找出3个会意字。        

一年级语文优秀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能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去认识本课的生字,会写要求写的字,积累以下的词语“一阵大风”、“一阵雨点”、“一只蜘蛛”等。

2.要求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蜘蛛织网的不容易和它不怕困难的精神。

3.引导孩子们朗读课文,培养他们从小主动朗读、主动阅读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能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去认识本课的生字,会写要求写的字,积累以下的词语“一阵大风”、“一阵雨点”、“一只蜘蛛”等

2.要求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蜘蛛织网的不容易和它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难点:

引导孩子们朗读课文,培养他们从小主动朗读、主动阅读的好习惯。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从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和兴趣引入新课.

1.孩子们,你们看过蜘蛛织网吗?

能告诉大家你的发现吗?

2.揭题引入新课.让我们一起听听蜘蛛织网的故事.

3.老师范读.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书.要求:

生字连词勾画出来,借助拼音反复认读,并读给同桌听.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采取抽生读,小老师教读,开火车读等形式.)

3.初读课文.

要求:把课文读通顺,了解大致意思.

三、熟读课文,理解内容。

1.蜘蛛在织网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勾画:一阵大风、一阵雨点、一阵冰雹)

2.遇到困难后的蜘蛛是怎样做的?

(勾画:重新、不泄气、不灰心、又大又结实)

3.你懂得了什么?朗读。

四、请你夸夸蜘蛛,在生活中你遇到困难是怎么做的?

五、学习生字

一年级语文优秀教案【篇4】

教材说明:

这是一首儿歌。通过四季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儿歌用拟人化的手段来写,语言亲切、生动。所配四幅插图,形象优美,色彩明丽,便于学生观察想象,

预设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七、八、九、无4个字。认识两种笔画七、九和4个偏旁月、雨、口、禾。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

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字和练习朗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朗读,感知四季的不同特征,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产生探究的兴趣。

预设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四季的特征。

2、认识11个生字,会写七、八、九、无4个字。认识两种笔画七、九和4个偏旁月、雨、口、禾。

3、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现在是什么季节?从哪些地方看出是秋天呢?一年中,除了秋季,还有哪几个季节?我们来看大屏幕,猜猜是什么季节?说说你是怎么看出来的。(看图片,以动画形式连续出现课文中的4幅图,最后定格)

2、揭题:这四幅有趣的图和几句优美的文字组成了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

二、整体感知,质疑问难

1、根据注音,读读课文。①碰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②有不明白的地方,用横线划下来;③标一标课文有几句话,想一想每一句讲了什么。

2、小组交流,看看小伙伴间能不能解决你感到困难的问题。(新型生生关系)1/2 1 2下一页尾页

3、反馈

①课文有几句话,每一句讲了什么?

②提出难点,全班帮助解决(自主、合作、探究)(字词在本节课解决,课文理解教师酌情放入下节课解决)

三、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11个生字。

哪些字的读音你认为应该注意,能给大家提个醒吗?(注意整体认读音节及平翘舌音)

①指名说、带读

②自由读、开火车读生字。

2、学写七、八、九、无4个字

①读读七、八、九、无4个字

②这几个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③写一写这四个生字

四、小结

本节课学生未解决的问题,下节课解决。

一年级语文优秀教案【篇5】

一、基础过关

1、抄写

平、生、千、门

2、注音

满( )

雪( )

轻( )

言( )

语( )

二、综合训练

1、写出带有雪、门的词语三个

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下列词语造句。

门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拓展应用

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1、《咏鹅》一诗中写鹅游水嬉戏的情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哪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鹅几个色彩鲜艳的词组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4、《咏鹅》的作者是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人们称为“初唐四杰”。

一年级语文优秀教案【篇6】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昨天我们跟随五个拼音娃娃参观了一番,今天五个拼音娃娃决定带我们到郊外去游玩,你们想去吗?看,她们很快就到了郊外。

二、看图识字,学词练句

1.郊外的景色美吗?你能介绍一下这里的美丽景色吗?

请小组同学之间互相说一说。

2.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说一说图上的内容。随机出示词语及音节:蓝天lán tiān、白云bái yún、草原cǎo yuán、森林sēn

lín。

3.现在请同学们借助拼音再来读一读这四个词语。同桌互相读、指读、齐读。

4.去掉拼音再读一读这四个词语。自由读、同桌读、小组比赛读。

5.你能选一个词练习说一句话吗?

6.出示“草”生字卡片,让学生再读一读。

7.你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呢?全班交流。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一记。

8.你能给这个字找朋友吗?或者用它说一句话也可以。

三、学习儿歌,巩固拼音

1.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家,那白云的家又在哪里呢?你们想知道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首儿歌吧!(揭示题目“家”,跟读。)

2.出示儿歌。

(1)找找儿歌中已学过的字,读读。(点击出示。)

(2)还有一些字虽然没学过,但音节大家都熟悉,咱们来读读。(点击出示。)

(3)出示字卡“家、是”,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两个字的呢?(生交流汇报)用这两个字各说一句话。

(4)剩下的是没学过的音节,跟着老师读,小朋友把它们记在心里。

(5)自由读整首儿歌,能干的小朋友还可以配上动作。

(6)四人小组互帮互学,合作学习儿歌。

(7)检查朗读。(能做动作的小朋友上台展示。)

(8)小朋友们还知道谁的家呀?

四、巩固字词

1.卡片认读字词。

2.摘苹果游戏。

一年级语文优秀教案【篇7】

一、说教材

《小小的船》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首美妙精巧的儿童诗。诗歌以优美的语言、形象的比喻,描绘了一幅奇妙的夜景图。展现了孩子想飞上月亮、遨游太空的美好愿望。全诗韵律和谐,语言通俗易懂,充满了儿童情趣。课文插图生动形象,能引起孩子对夜空无限的暇思,对美丽神奇夜空的深切感受,对大自然的由衷热爱。

二、说教学理念

看月亮、数星星,是孩子们非常爱做的一件事。教学本课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丰富、生动的画面之中,情境之中,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想像世界,让他们自由想象,自由表演,自由体验,自由诵读。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愿意倾吐自己的感受,释放自己的真情。激发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发展学生的个性。

三、说教学目的

1、认知目标:认识8个会认字,会写"天、两、儿、只"4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难点:理解"弯弯的月儿"和"小小的船"之间的联系,发挥想像,体会晴朗夜空的美丽景色。

五、说教学过程

教具准备

挂图、录音机、录音带、小黑板、卡片

(一)趣味猜谜,激发兴趣。

1、猜谜语: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学生猜)。

2、你们平时见到的月亮是什么样的?

3、多么神奇的月亮,现在老师带你们到美丽的夜空去看看。

(二)情境导入,入情入境。

1、出课文插图,请同学认真观察,说说看到了什么?

亮船就在大海里飘啊飘!同学们,想不想上去坐坐,让我们闭上眼睛跟着音乐,展开想象的翅膀,开始飞翔。

2、放歌曲《小小的船》,让学生到太空去感受一下。(学生可以边听边随着音乐比动作。)

3、学生说说听完歌曲后的感受。

师小结:太美了,太令人陶醉了,有位叶圣陶老爷爷把它写成了一首儿歌,便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小小的船》。

(三)出示课题。

1、"船"字谁会读?谁还想读?大家一起读。你们都见过哪些船?

2、在"船"的前面加个"小小的",你读一读,你感觉这艘船怎么样?(小小的、很轻、很可爱……)

3、那你读给大家听一听。

4、多可爱的一只小船,让我们来轻轻地读课题。

(四)初读课文。

(过渡语:现在让我们到文章中去,看看课文是怎样写的?轻轻打开课本68面,准备好了吗?先听听录音机智里的叔叔是怎么读的,可要仔细听好每一个字。)

1、听录音机范读。

(过渡语:同学们喜欢这首儿歌吗?那我们自己来读一读。注意碰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拼读或请教同学、老师。)

2、学生自己借助拼音读儿歌。

3、挑战读。

①谁愿意来读读儿歌?(读完其他同学评价。)

②谁向他(她)挑战。

4、齐读儿歌。

5、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一听并说说为什么?

(五)课间放松。

学生边唱《摘星星》边跳舞。

(六)认读生字。

(过渡语;表演得真好。连淘气的字宝宝都呆不住了,它们也跟着跳出了课文,变成了一颗颗小星星,跑到这儿来了。现在我们来做摘星星的游戏。每个星星后面都有一个字,谁读对了,星星就跟谁回家。)

1、做摘星星的游戏。这时上来做游戏的学生可以带同学读,也可以当小老师考考同学,也可就读音方面给同学提个醒。

(过渡语:看来同学们都和这些字宝宝交上了朋友,我相信,不用拼音朋友的帮忙,你们也一定能认识它们,对吧?)

2、开火车读不带拼音的生字卡片。

3、学生交流记住生字的方法。

4、你能用哪个字来组词或说一句话?

5、齐读生字卡片。

(七)学写"天""两"两个生字。

1、学生说说这两个字的笔顺。

2、学生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在写时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3、教师范写。

4、学生书写。

5、同桌互相交换欣赏所写的字,说说别人写的字哪些值得自己学习,还有哪些地方你可以当小老师指出它的缺点。

6、教师检评。

(八)布置作业(略)

一年级语文优秀教案【篇8】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积累“兴致勃勃”等四字词语。

3、借助插图了解一些农业知识,进一步增强热爱科学的情感。

重点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积累“兴致勃勃”等四字词语。

出示图片、你们知道这令人惊叹的成就是怎样得来的吗?我们一起到《农业的变化真大》中找寻答案。(板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录音,感知课文。

2、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通顺。

三、识记生字。

1、语境认读,在文中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发挥想像,自主或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3、用水果形字卡做“摘水果”游戏,摘到水果的同学带领大家识记。

4、叫音出示字卡。(老师读生字,学生在自己的字卡中找出生字,看谁找得又对又快。)

四、对照插图,再读课文。

(a)学生再读课文。标出共有几个小节。

(b)分段指名读。

(c)出示挂图。学生观察。说说图上所画的内容是什么?分别对应了课文的哪些小节?再读一读课文,比较一下课文中哪些词比自己用得好。

(1)情境理解。让全体学生兴致勃勃地做一件事情,在他们做的时候告诉他们,这就叫“兴致勃勃”。

(2)仿照文中例句说句子。如,我们兴致勃勃地来到体育场,观看足球比赛。

其它词语,也可以采取上面的方法进行教学。

五、自由朗读,理解课文。

(a)讨论、互助,解决难读的句子。

(b)指名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一读,并说一说通过读课文自己明白了什么。

(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不仅理解内容,而且感受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六、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老师依次出示后挂图,清学生给它们配上相应的文字,配得好的就选为“讲解员”。

七、总结全文,激发情感。

你觉得农业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我们该怎么做呢?

一年级语文优秀教案【篇9】

(一)学习声母z的音形

1、出示“z”的图,学习字母的音

(1)问:图上画的是谁在干什么?

(2)你能试着读读这个字母吗?同学试读。

(3)讲:你们可以借助“字”的音平读来学习字母“z”的读音。发音时,舌尖向前平伸,顶住上牙门齿背,憋住气流,舌尖稍微放松,让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来,注意读得轻短些就是“z”的音了。自身试试?

(4)教师范读“z”。

(5)同学练读“z”,体会发音要领。

2、记忆“z”的形

(1)问:看看图有什么好方法记住“z”的'形呀?

(2)同学说记忆顺口溜,谁说得最好,就让他带读:像个小2z z z。

(二)学习声母“c”的音形

1、出示“c”的图,学习字母的音

(1)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呀?

(2)你能试着读读这个字母吗?同学试读。

(3)讲:你们可以借助““刺”的音平读来学习字母“c”的读音。发音的方法基本与“z”相同,只是从窄缝中挤出的气流比较强。自身试一试?

(3)教师范读“c”。

(4)同学练读,体会发音要领。

2、记忆“c”的形

(1)问:看看图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的形呀?

(2)同学说记忆顺口溜:半个圆圈c c c 。

(3)同学读记忆儿歌。

(三)学习声母“s”的音形

1、出示“s”的图,学习字母的音

(1)问:你们看这是什么呀?

(2)你能试着读读这个字母吗?同学试读。

(3)讲:你们可以借助“丝”的音来学习字母“s”的读音。发音时读得轻短些,舌尖平伸,与上门齿背接近,中间留一条窄缝,让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来。自身试一试?

(4)教师范读“s”。

(5)同学练读,体会发音要领;同桌互读,相互纠正。

2、记忆“s”的形

(1)问:仔细看看图,哪儿像字母“s”的形呀?

(2)同学说记忆顺口溜:半个8字s s s。

(3)同学读记忆儿歌。

一年级语文优秀教案【篇10】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些,听课、读书、写字等方面的要求。

2.能力目标:使学生学会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

3.情感目标:通过进行日常行为习惯的指导和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

教学难点:

实际操作要持之以恒

教学准备:

常用文具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习惯的养成【18分】

(一)听课

1.正上课坐姿端正,认真听讲,不溜号,要积极发言,有事举手,得到允许后,站起来讲话声音要响亮。

2.读书双手拿书,身体略向前倾,眼睛离书本要保留一尺远的距离,学会朗读。

(二)写字(做到三个一)

1.坐端正,身体稍稍前倾,眼睛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远。

2.注意保持正确的握笔姿势,手离笔尖一寸远。

3.书写要干净(落笔稳、位置要准、不擦)

#[设计意图]使学生认识到良好学习习惯对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学会自己整理学习用品【20分】

(一)用卷笔刀自己削铅笔。

(二)整理文具。

(三)整理书本(铅笔5支,橡皮一块,格尺,卷笔刀,课表)

(四)学习包书皮(书本平整,不卷页,按当天课表内容装学习用品,摆放要有序,要整齐。

#教育学生爱惜学习用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三、作业设计。【2分】

1.回到家里自己试着把数学书包好书皮,写清楚名字。

2.自己整理好文具、书包

板书设计:

1—3我想这样做

保护视力注意姿势

爱惜学习用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一年级语文优秀教案【篇11】

2、理解诗歌内容,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掌握诗歌的节奏,读出诗歌的韵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朗读,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从小事做起,坚持不懈,勇于奉献的精神。

1、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掌握诗歌的节奏,读出诗歌的韵律。

2、难点:通过朗读领悟诗歌的内容,学习小河忘我、快乐、奉献的精神,并转化为行动。

同学们,上次课我们初步了解小了河的歌,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聆听《小河的歌》,继续感悟小河的心声。

听,小河哗哗地向前流淌,流过城市山村,正在把动人的故事诉说,小河的歌里都诉说了哪些故事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诗歌,找找吧。

1、生自由读诗歌,弄清诗歌的结构。

指名回答问题。小河的歌里唱了它是怎样的一条小河?

生研读自己喜欢的小节。这四节诗歌,你最喜欢哪一节呢?下面找一节你最喜欢的诗歌认真地品读,认真地体会。

读这一节你知道了什么?用书上的句子回答。它“唱着星星,唱着月亮,身边好多小鸟,好多花朵?说明小河很欢快。应读出欢快的语气,齐读此句。

它除了唱着星星、月亮还可能唱着什么?身边除了有小鸟花朵以外,还可能有什么和它做伴?

下面的一句话,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指名同学读。(读出路途坎坷、不知疲惫、不怕严寒酷暑等的感受)是呀,小河常年累月,一路欢歌,奔腾不息,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令人佩服!

这节诗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请画出相应的句子,这句话能概括这节的主要意思,是总起句。这是一种值得借鉴的写作方法。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相互评价。男、女生接读。

老师在聆听时仿佛看到了小河在山谷中不停奔跑,身边还有小鸟、小花等很多小伙伴。同学们,只要你们眼中有物;心中有情,就一定能把诗歌读好。

现在让我们看一组画面,听一听小河诉说着怎样的故事:

画外音:我是一条小河,独自经过险峻的大山,荒芜的沙漠,时常感到寂寞难忍。有时还要忍受着炎热的天气,骄阳的炙烤,常常感到干渴。

但是,令我惊喜的是我会使黄土充满生机,小草因我的到来绿了,花儿因我的到来开了,因而我又感到无比的快乐。

看完画面,你想对小河说点什么?

师:一条小河,宁愿自己忍受着寂寞,忍耐着干渴,却给黄土沙石送上清水,给他们带来绿色的生机,这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板书:忍受寂寞 无私奉献)

师:现在让我们带着对小河无比的崇敬读读这节诗歌吧。先听老师范读,再齐读。

小河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令我们感动。它之所以常年累月 ,奔腾不息,是因它有崇高的追求和庄严的重任,请小组内自学3、4小节。

先画出总起句,再小组内交流自己还知道了什么。

生汇报,其余同学补充。知道小河有追求,有责任感,给人们带来快乐。

分组朗读比赛。

有人说它是江河湖海的儿子;也有人说它是水里鱼儿的家。它经过的土地绿树成荫,;它经过的田野,瓜果飘香。它好像永不知疲倦,无论严寒酷暑,永远向前流淌。因此诗歌的最后一小节说它是一条奔跑的小河。

4、配乐朗读。

是啊!正是由于它奔跑,最后才投入大海母亲的怀抱;也正是由于它奔跑,才有这大地的生机;真不愧是一条弃而不舍的小河;一条播种希望的小河。

让我们在音乐声中齐读诗歌。学生可伴上自己喜欢的动作。

小河还会诉说哪些动人的故事呢?

选择一节仿照自编一首诗歌。

最新一年级语文拼音教案


通常老师在上课之前会带上教案课件,通常老师都会认真负责去设计好。教案编写是以科学方法掩盖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我们为大家精选了与“一年级语文拼音教案”相关的十个知识点,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请以实际情况为准!

一年级语文拼音教案 篇1

z c s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声母z c s,整体认读音节zi ci si 及他们的四声,能够读准音认清行,正确书写。

2、能够读准音节,会读拼音词。

教学重点难点:

教具准备及辅助活动:挂图、生字卡片

主要板书计划:

作业设计安排: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检查听音拿卡片。

把j q x 三张卡片发给学生,老师读,拿卡片的同学上讲台领读。j q x与u相拼时要注意什么?

二.看情境图,听语境歌,揭示新课内容看情境图。

图上画了什么?他们正在干什么?

学生回答问题时相机出示zi ci si。听语境歌。

学生听录音:四只小刺猬,一起学字母,老师领着念,学生跟着读。告诉学生:黑板上的三个字母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

三.教学声母z c s 及整体认读音节zi ci si。

1教学声母z,音节zi。

(1)教学z的读音

出示表音表行图一。

图上画的是谁?她拿了个什么?

出示声母z。告诉学生:z的读音和写字的“字”读音差不多。

教师范读三遍。

领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教学z的字形及书写。

指名说说z的样子,引导自编顺口溜。

像个“2”在z z z。

教师范写z。

学生书空描红。

(3)教学音节zi及其四声。

Z有个特好的朋友叫i,出示音节zi。

告诉学生:在zi中不讲话,是哑巴,它和z组成的音节zi,是整体认读音节,不要拼读,只要将z读得长些响些就行了。

教师范读音节zi。

领读,齐读,指名读。

比较z和zi发音方法的异同。

指读z和zi卡片。

教师发音,学生判别,拿卡片领读。

学生自由练读zi的四声,引导用zi的四声练习组词。

2教学声母c,音节ci。

(1)教学c的读音。

出示表音表形图二。

图上画的是什么?

出示声母c,告诉学生c的读音像带刺的“刺”。

教师范读c。

告诉学生:c的发音方法与z差不多,但送出的气流要强些。

学生试着发音,教师行间巡视,注意帮助发音有困难的学生。

检查发音情况。

指名试读,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音。

齐读,“开火车”读。

(2)教学c的字形及发音方法。

谁来说说c像什么?引导自编顺口溜:像个半圆c c c。

教师边写边说:c一笔写成,写在中格些时注意把半圆写得饱满些。

学生书空描红。

(3)教学整体认读音节ci及其四声。

C也和i是好朋友,他们俩组成的音节,也是整体认读音节。

出示:ci

学生试读,教师纠正。

指名读,齐读。

引导用ci的四声组词。

教学声母s及整体认读音节si。

(1)教学s的读音。

出示表音表行图三。

指名说说图意。

出示声母s,告诉学生s的读音和丝瓜的“丝”有点像。

教师范读s三遍。

学生自由练读,教师行间巡视,重点辅导发音困难的学生。

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

(2)教学s的字形及书写方法。

引导看图,再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记忆s的方法。

顺口溜:半个8字s s s,丝瓜丝儿s s s。

教师范写,学生书空描红。

(3)教学整体认读音节si及其四声。

教学方法同前。

练习用si的四声组词。

四.巩固练习

抽读字母卡片z c s。告诉学生z c s 是平舌音。抽读整体认读音节卡片zi ci si。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出示小黑板:z c s zi ci si a u

指名说说小黑板上哪些是声母,哪些是音节。指名说说音节的拼读方法。

二.新授课

教学z c s与a的拼音。

(1)幻灯出示;z a za

c a ca

s a sa

(2)练习自由拼读。

(3)指名拼读音节。

(4)齐拼音节。带调拼读单音节词。

出示擦窗,扎辫子,洒水的一幅图。

指名说说图上的意思。

将音节za ca sa分别发给三个同学,请拿到音节的同学将音节贴到相应的图上方,贴对了,学生练习拼读。

带调拼读双音节词。

(1)教学cu xi

出示拼音词:cu xi

指名分析每个音并拼读。

Cu:声母是c,韵母是u,第一声,读cu。

Xi:声母是x,韵母是i,第四声,读xi。

两个音节连起来是什么词?

引导看图指名说出图意。

教学zu fu 同上。

三.巩固练习

练读书上的拼音词。

8 zh ch sh r 教学目标:

1、学会4个声母zh ch sh r和整体认读音节zhi chi shi ri,能够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能够准确拼读音节,会读拼音词。

3、学习三拼音方法,能正确认读三拼音音节。

教学重点难点:能够准确拼读音节,会读拼音词。

能正确认读三拼音音节。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教学挂图、拼音卡片。

主要板书计划:

8、zh ch sh r

zh zhī zhí zhǐ zhì

ch chī chí chǐ chì

sh shī shí shǐ shì

r rī rí rǐ rì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写字本上抄写声母。

会读声母,整体认读音节,会拼音节。

课外:抄写音节,读熟拼音。

完成练习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声母卡片:z c s

指名说说z c s叫什么音。

2、引读顺口溜:

像个2字z z z。

仙人掌带刺c c c。

丝瓜须儿s s s。

3、抽读卡片:zi ci si

指名说说这3个音节叫什么音节。

二、看情境图,教学语境歌,引出新课内容

1、引导看情境图。

(1)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2)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画了谁?它们在干什么?

(3)学生回答时,相机出示音节:zhi chi shi

2、听语境歌:一轮红日上山头,狮子想来吃小猴,树上同伴有办法,伸下树枝来搭救。

三、教学声母zh ch sh r和整体认读音节zhi chi shi ri

1、教学声母zh ch sh r。

(1)教学声母zh。

①引导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谁在干什么?

②告诉学生:“织”的声母就是zh。

③听老师读zh,讲解发音方法。

④学生练习发zh。

⑤比较zh和z的发音。教师读两个音,请学生辨别,指名试读zh和z。

⑥指名说说怎样记住zh。

⑦引导自编顺口溜:z加椅子zh zh zh。

(2)教学声母ch。

①引导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儿的?

②告诉学生:皮尺的“尺”,读音有点像ch。

③教师发ch音,学生讨论发音要领。

④学生练习发ch音。

⑤比较zh和ch的发音。教师读两个音,请学生辨别,指名试读zh和ch。

⑥学生讨论:用哪句话记住ch?(皮尺弯弯ch ch ch,c加椅子ch ch ch。)

(3)教学声母sh。

①出示s,指名读,再在s后加上h。

②请小朋友想想zh ch的读音。试读sh,教师注意纠正读错的音。

③sh像什么呢?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图画。指名说说图画内容。

④你能用一句话帮助记忆sh吗?(人耍狮子sh sh sh,s加椅子sh sh sh。)

(4)教学声母r。

①引导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太阳和大树)太阳还有个名字叫什么?(日)

②“日”和一个声母的读音差不多,出示:r。

③我们来学习r的发音。

④教师范读,学生模仿。

⑤指名说r像什么。(树枝长杈r r r,一棵小芽r r r)

⑥告诉学生:zh ch sh r都是翘舌音。

2、教学音节zhi chi shi ri。

(1)教音。

①zh ch sh r和z c s一样,它们也有一个特殊的朋友。

②出示:zhi chi shi ri,告诉学生:这里的“i”也不能读成衣,它是哑巴,不和声母相拼,它和zh ch sh r站在一起,也叫整体认读音节。读时比读原来的声母稍响一些、长一些。

③领读,小组读,集体读。

(2)练习四声。

出示:zhī zhí zh? zhì

chī chí ch? chì

shī shí sh? shì

rī rí r? rì

①自由练读四声,同桌互相检查。

②指名读。(任意抽读)

③选音组词。

四、巩固练习

1、指读声母卡片:zh ch sh r

2、听音拿卡片:zh z ch c sh s

3、抽读音节卡片:zhi chi shi ri

4、听下面的句子,指出声母是zh ch sh或z c s的音节。

五、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读字母卡片:z c s zh ch sh r

2、读下列声母,说说哪些是翘舌音,哪些是平舌音。

C b z t ch sh d s r n zh

二、教学zh ch sh r与韵母的拼音

1、出示书上的5幅图,指名说说图意。(要求用一句完整的话表达图意)

2、出示5个拼音词:

zhí shù rì chū rè chá chú shī zhī zhū

(逐词出现,边出现边分析音节结构)

例:zhí shù

zhí:整体认读音节,第二声读zhí。

shù:声母是sh,韵母是u,第四声读shù。

连词读zhí shù。

其余4个词的教法同上。

3、指名分析后反复练读。

4、做找朋友的游戏。

如:拿出“日出”图的小朋友说:“找朋友,找朋友,我的朋友在哪里?”拿“rì chū”卡片的小朋友说:“你的朋友在这里。”然后,将卡片置于图上方,全班同学练读3遍。

三、巩固练习

1、练读书上的内容。

2、读绕口令。(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

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

翘舌和平舌,我们分得清。

四、作业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字母:z zh ch c sh r s

2、复习音节拼读方法。

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

二、学习三拼音

1、出示:sh─u─o→shuo

2、仔细看:shuo这个音节由几个部分组成?

(这个音节由三部分组成,中间的u我们叫它介音,由声母、介母、韵母三部分组成的音节,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三拼音节)

3、指导拼读方法

(1)出示小猴推卡片的图画。

(2)谁来说说小猴应该怎样推卡片?(小猴应该快速地把三张卡片推到一起)

(3)抽动图片,演示合并过程。

边抽动边说:“你们看两只小猴推得多快啊!”我们在拼读三拼音节时,速度一定要快,要一口气完成。

(4)教师范读:ɡ─u─ɑ→ɡuɑ

教学顺口溜:声轻介快韵母响,三音相连很顺当。

(5)学生练拼,指名学生拼读书上的其他三拼音节,注意提醒学生不要把介音读丢了。

三、看图拼读三拼音节

1、出示:x─i─ā→xiā

(1)指名说说声母、介母、韵母各是什么。

(2)自由练习拼读。

(3)指名拼读。

(4)看看,致命说说图意。

2、出示:h─u─ā→huā

d─u─?→du?

huā du?

(1)指名分析音节结构。

(2)自由练习拼读。

(3)同桌练习拼读。

(4)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再连读拼音词。

四、巩固练习

1、读一读,比一比,每一组音节有什么不同。

ɡa kɑ hɑ ɡu hu ku huo

ɡua kuɑ huɑ ɡuo huo kuo luo2、填空。

duo→(d)―()—()

kuɑ→()―()—()

tuo→()―()—()

huɑ→()―()—()y w

教学目标:

1、学会声母y w 整体认读音节yi wu yu及其四声,能够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能正确认读y w和单韵母组成的音节,能够准确拼读音节,会读拼音词。了解整体认读音节yu书写时ü上两点省写的规则。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整体认读音节yu书写时ü上两点省写的规则。

能按顺序写出声母。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教学挂图、拼音卡片。

主要板书计划:

9、y w

y yi yī yí yǐ? yì

w wu wū wú wǐ wù

yu yū yú yǐ yù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写字本上抄写声母。

会读声母,整体认读音节,会拼音节。

课外:抄写音节,读熟拼音。

完成练习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声母卡片: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2、抽读韵母卡片:i u ü

二、看情境图,教学语境歌,引出新课内容

1、看情境图。

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谁和谁?他们正在干什么?小圆图内画了什么内容?

2、听语境歌:老乌鸦,叫嘎嘎,捉条虫子喂娃娃。

秋风起,天气凉,妈妈为我做衣裳。

3、跟读语境歌。

三、授新课

1、教学声母y,整体认读音节yi及其四声。

(1)教学y的读音。

①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人?你怎么知道的?

②出示声母y,告诉学生y的读音和衣服的“衣”差不多。

领读,齐读,指名读。

③y和I比较。

(2)教学y的字形及书写的方法。

①记忆字形:古人衣领y y y。

②教师边讲解边范写。

③学生书空,描红。

(3)教学整体认读音节yi。

①告诉学生:y是声母,i是韵母,我们分别称它们大y和小i。

②讲大y和小i的故事。(强调yi是整体认读音节)

③教学yi的四声。

2、教学声母w,整体认读音节wu及其四声。

(1)教学w的读音。

①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

②出示声母w,告诉学生w的读音有点像小屋的“屋”。

③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

④w和u的区别。

(2)教学w的字形及书写的方法。

①说说w像什么。记忆字形:小屋相连w w w。

②自学书上的书写内容。(几笔写成,占几格。)

③教师边讲解边范写。

③学生书空,描红。

(3)教学整体认读音节wu及其四声。

3、教学音节yu及其四声。

(1)出示yu,告诉学生:y后面的“u”实际是“ü”。它见i和u都和好朋友一起组成了整体认读音节,急急忙忙地跑到y后面组成整体认读音节,连帽子都跑丢了。

(2)练习yu的四声。

四、巩固练习

1、听发音拿卡片:y w i u ü

2、区别生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

出示:y i w u yi wu yu

3、教学儿歌,区别生母、韵母和音节。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读声母卡片y w。

2、指名说说图上画的是谁,他穿着什么衣服。

二、教学y w和单韵母的拼读

出示第36页上的图。

1、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地方?图上有哪些东西?

2、出示音节:wo wu ya yu wa

学生自由练习拼读。

3、指名将上面的音节帖到图上相应的地方。

4、看图读音节。

三、写声母

1、出示小黑板:

b()m()()t()l()p()f d()n()

()k()()q()g()h j()x

zh()()r z()s()ch sh()()c()

y()()w

2、分两组接龙填空,进行比赛。其他同学在书上填空,填后讲评。

四、在教材上按23个声母的顺序加线连成一个大象的轮廓。

五、巩固练习

1、读一读,找出声母、韵母和音节。

Yi y I u wu yu ü

2、用音节组词。

五、作业

认一认3

教学要求:

1、能够正确认识16个汉字,读准字音,分清字形。

2、能够根据图画初步了解这些字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教学挂图、拼音卡片。

主要板书计划:

认一认3

ri yu yi shi zhu fu mu nu

日 雨 衣 食 住 父 母 女

yue xing guang yun dian feng xing er

光 云

行 儿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认读16个汉字。

课外: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认一认3

着一课我们要认识的16个字都是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有些字我们虽然已经认识了,但是还要认真学习,读准字音,了解每个字的意思。

二、指导观察图画,借助拼音,自己认读

1、先让学生依次仔细地观察每一幅图,调集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每一幅图同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联系起来,相互谈谈每一幅图分别画的是什么。

2、借助拼音,自己试读2,让学生知道每一幅图下面的汉字就是用来表达图的意思的。

3、认一认,看看哪些字自己已经认识了,哪些字是第一次见到的。

三、指导读准字音

1、读读用红色标出的音节:ri yu yi shi zhu fu mu nu

让学生了解这些音节都是我们所学过的,它们分别是“日雨衣食住父母女”的字音。同学们仔细看看这些字是什么样子,再对照图画了解它的意思。

2、教师先领读:

ri yu yi shi zhu fu mu nu

日雨衣食住父母女

接着指导认读,开火车读,变序读。

3、出示字卡:

yue xing guang yun dian feng xing er

月星光云电风行儿

教师让学生说说这些字中哪些是自己已经认识的,读一读。然后领读,帮助学生把字音读准。

4、教师将本课的16个汉字打乱顺序让学生认读。强调注意读准翘舌音。

5、做“找朋友”游戏把相关的音节和汉字联系起来,巩固认读效果。

四、指导诵读

1、先让学生一组一组字地诵读,再将每组字连起来诵读。

提醒学生注意诵读时不要一字一顿,也不要唱读,要一边读一边在头脑里浮现出相关的图画。

一年级语文拼音教案 篇2

本课学习6个声母g,k,h,j,q,x,

1、声母ɡgɡɡɡɡɡ(哥)

发音要领:抬高舌根,顶住软腭,憋住气,然后突然放开,发音轻短。

记忆方法:6字反写ɡ,ɡ,ɡ,或9字带弯ɡ,ɡ,ɡ,

2、声母k(科)

发音要领:舌根高抬,抵住软腭,憋住气流,然后突然放松,舌根送气。

记忆方法:两只蝌蚪k,k,k,或一挺机枪k,k,k,

3、声母h(喝)

发音要领:抬高舌根,靠近软腭,留一道窄缝,让气流出来,摩擦出声。

记忆方法:一把椅子h,h,h,

4、声母j(鸡)

发音要领:舌尖抵下齿,舌面高抬抵住硬腭和齿龈,然后舌面放松送气。读“鸡”音

记忆方法:竪弯加点j,j,j,或小鸡啄米j,j,j,

5、声母q(七)

发音要领:舌尖抵住下齿,舌面抬起抵住硬腭和齿龈,舌面放松的同时送气。发“七”音。

记忆方法:左上圆圈q,q,q,漂亮气球q,q,q,

6、声母x(西)

发音要领:舌面抬起靠近上颚和齿龈,留一道窄缝,让气流从窄风中挤出去,摩擦出声,发“西”音。

记忆方法:一个大叉x,x,x,

练习声母和韵母相拼的直呼音节及四声:

gā旮gá尜gǎ嘎gà尴尬,hā哈há_hǎ哈达hà哈什蚂,gē哥gé隔gě葛gè个,

gū孤gúgǔ古gù故,kē科ké咳kě可kè刻,kū哭kúkǔ苦kù库,

hē喝hé和hěhè贺,hū呼hú胡hǔ虎hù户(未写汉字者,均无该汉字。)

__j,q,x,三个音不能和u相拼,j,q,x后面的u就都发ǖ(鱼)的音,

注意,ü在j,q,x,的后面,ü头上的两点都要去掉。

Jū居jú局jǔ举jù巨qū屈qú渠qǔ曲qù去xū须xú徐xǔ栩xù序

练习用直呼音节法读出16个音节:

gūmā姑妈kūle哭了hútú糊涂húli狐狸lǚkè旅客hémǎ河马dǎgǔ打鼓

___声母和韵母相拼叫二拼音,如果是三个部分相拼,叫三拼音。

这三个部分是什么呢?在普通话里。有一个介于声母与韵母之间的音,我们可以叫它介母。在拼音时我们把声母、介母(音)、韵母连同声调,快速读成一个音节,叫三拼音。

能做介母的一共有三个音i,u,ü。三拼音拼读时要做到声(母)轻、介快、韵母响。

如声母g介母u韵母ā连同第一声快速读成一个音节,读成“瓜”,西瓜的瓜。

再如声母h介母u韵母à连同第四声,快速读成一个音节,读成“话”。

声母j介母i韵母ǎ,连同第三声,快速读成一个音节,读成“假”。

一、与介母(介音)i相拼的有:a,ao,an,ang,ong即ia,iao,ian,iang,iong

①ia与d,l,j,q,x相拼,如jiā加jiá颊jiǎ甲jià价

qiā掐qiá拤qiǎ卡qià洽xiā虾xiá霞xiǎxià下

②iao、ian与b,p,m相拼,如biāo标piàn片miào妙

③iang与n,l,j,q,x相拼,如niáng娘liǎng两jiāng将qiáng强xiàng向

④iong与j,q,x,相拼,如jiǒng窘qióng穷xiōng凶等

三、介母(介音)u与ao,ai,an,ang相拼的有:即ua,uo,uai,uan,uang

①ua与g,k,h.,zh,ch,sh相拼:guā刮guǎ寡guà挂kuā夸huā花kuǎ垮kuà跨zhuā抓shuā刷

②uo与d.t.n.l.g.k.h.z.c.s.zh.ch.sh.r.相拼:duō多duó夺duǒ朵duò剁tuō托nuò糯luò落

guō锅guó国guǒ果guò过kuò扩huò或zuò做cuò错suǒ所zhuō桌chuò绰shuō说ruò若

③uai与g,k,h,zh,ch,sh相拼:guài怪kuài块huài坏zhuài拽chuai踹shuài帅

④uan与d,t,n,l,g,k,h,z,c,s,zh,ch,sh,r,相拼:duǎn短tuán团nuǎn暖luàn乱guān关

kuǎn款huán还zhuān专chuān川shuān栓ruǎn软

⑤uang与g,k,h,zh,ch,sh,相拼:guāng光kuáng狂huāng荒zhuāng装chuáng床shuāng双

四、介母ü与j,q,x相拼:juān捐juǎn卷juàn眷quān圈quán全quǎn犬quàn劝xuān宣xuán玄xuǎn选xuàn绚héhuā荷花kǔguā苦瓜luóbo萝卜huāduǒ花朵dàxiā大虾xīguā西瓜

___标调歌

①.老大是ɑ老二o,扁嘴e是第三位,a、o、e都没有,i、u标号在末尾。如duì对niú牛

②.一个音节一个调,只在韵母头上标,轻声上面不标调,i母标调点去掉。

③.jqxy真稀奇,从不和u(屋)在一起,u在其后就是ü(淤)。小ü小ü懂礼貌,见到jqx和y,脱帽敬个礼。

一年级语文拼音教案 篇3

拼音aoeiu及认一认教学

1aoe

教学要求

1、学习aoe3个单韵母,能够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认识ˉˇ‵4个声调符号,能正确读出aoe的四声。

3、认识和学习使用汉语拼音四线格。

重点难点

1、aoe的正确发音,o和e读音的比较。

2、aoe的四声读法。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二、学习单韵母aoe

1、出示图片,指导观察、说话。

2、学习aoe的音和形。

3、小结:aoe都是单韵母。

4、巩固练习。

5、指导书写。

三、作业

1、认读aoe卡片。

2、写aoe各两行。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学习aoe的四声

1、认识声调符号和4种声调名称。

2、学习aoe的四声读法。

3、看图片,体会四声的意义。

三、巩固练习

1、抽读卡片。

2、听老师读不同的声调,说出是第几声。

3、看图,背儿歌,帮助记忆。

4、抄写aoe加声调符号。

2iu

教学要求

1、学会iu个单韵母。

2、掌握iu的4个声调,直接读出带调韵母的音。

重点难点

1、iu的四声读法。

2、iu的书写。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

1、抽读字母卡片。

2、听写aoe.

二、引出新内容。

1、指导看图。

2、教学语境歌,出示iu

三、教学iu的读音和写法。

1、学习iu的读音。

2、学习发音方法。

3、指导书写笔顺。

四、巩固练习。

1、知道iu是单韵母。

2、抽读字母卡片。

3、看口形,拿卡片。

五、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指读卡片。

2、听写6个单韵母。

二、教学iu的四声

1、教写四声。

2、自由练读。

3、指名试读,纠正读音。

4、引导四声组词。

四、单韵母的不同形体。

五、比较带调单韵母的读音。

六、作业。

教后记:

经过第一天的学习,学生普遍对语文课有了极大的兴趣,这两节课我除了学习新的韵母外,还与学生一起用游戏的方式复习,分辨这六个单韵母,效果不错。

认一认1

教学要求

认识16个汉字。

教学重点难点

能熟练地认读汉字。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要求

1、读题。

2、说明本课要求。

二、指导

1、看图说话。

2、听范读。

3、齐读,指名读。

4、要求读准字音,理解字义,认清字型。

三、练习

1、出示卡片,个别读、集体练读。

2、指名练读。

一年级语文拼音教案 篇4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aoouiu

教学目标:1、学会复韵母aoouiu与四声

2、能读准音,认清字型,正确书写

教学重难点:读准复韵母aoouiu的音,认清字型、会写。

教具:字母卡 课文插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抽读卡片aoe 问:这些叫什么韵母?

2、抽读卡片aieiiu问:这些叫什么韵母?

二、学习复韵母ao

1、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图上画了什么?﹙奥运五环旗﹚

2、出示ao的卡片,让学生自由读。

3、教师范读,边读边讲解读法:由a向o最后发出像u音。

4、学生练读,教师纠正读音.

5、谁能读ao的四声?请会的同学当"小老师"带读。

三、学习复韵母ou

教法同ao

四、学习复韵母iu

教法同ao

五、指导书写aoouiu

六、巩固练习

1、注意区别:<1>指出ui、iu字型,字音上的区别。

<2>指出i、u并列时声调标在后面。

2、抽读卡片aoouiu﹙重点巩固的ou的读音﹚。

3、四声练习﹙重点练习二、三声﹚。

七、: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三个复韵母?

我们总共学了几个复韵母?哪几个?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aoouiu

教学目标:1、巩固两拼音和三拼音节

2、学习声母与韵母aoouiu拼成音节

教学重难点:学习声母与韵母aoouiu拼成的音节

教具:声母卡 韵母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抽读卡片

韵母卡片:aoouiu;声母卡片z、s、j、q、x、y、zh、sh。

2、认读复韵母aoouiu的四声。

二、学习声母与复韵母aoouiu的拼音

1、出示小黑板

﹙1﹚两拼音节

zzaollou

saosaozouzou

zhzhaozhzhou

jjiuy ao yao

niu niu you you

l li

﹙2﹚三拼音节

jjiao

qiaoqiao

xxiao

2、看斜线图拼读音节

﹙1﹚学生自由拼读

﹙2﹚同桌互相拼读

﹙3﹚抽查.﹙注意正音﹚

三、拓展练习

1、在射线图上标上声调拼读

2、用带调的音节口头组词

3、用带声调的音节口头说话练习

三、: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三拼音节?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aoouiu

教学目标:1、会认读7个生字

2、会读句子和儿歌

教学重难点:读准字音,记住字型.

教具:生字卡片 字母卡片

教学内容:

一、检查复习

抽读卡片

声母:nchyxch

韵母:aiaoüeiu

二、学习生字

1、引导学生观察插图

2、指句子:小猫爱吃鱼.小狗爱吃肉,小马和小牛爱吃草。

<1>学生自己读。

<2>同桌互读。

<3>全班齐读。

<4>教师指名认读。

<5>教师指好句子。

3、学习生字

<1>画出句子中的生字。

<2>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检查

4、巩固认字

<1>抽读卡片并口头组词。

<2>读句子,读准生字的音,记住型。

5、指儿歌

<1>读儿歌

<2>学习生字"好"

三、: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句子?

一年级语文拼音教案 篇5

教学重点:

1、学会zhchshr四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

2、能准确拼读zhchshr和带调韵母拼成的音节。

3、学会zhichishiri四个整体认读音节。

教学难点:

区别声母zhchshr和整体认读音节zhichishiri,理解它们各自的不同用处,为今后能正确拼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顺序背诵学过的17个声母。

2、读6个单韵母。

3、带调的单韵母。

二、借助插图学习声母zhchshr的音形。

1、学生自己借助图学习声母的音形。

2、问:谁能结合图的意思试着读一读字母的音?

3、学生根据图中所画的织毛衣的织、吃东西的吃、大狮子的狮来试读字母zhchshr的发音,如果学生读对了一定给予表扬,如果读错了也不要批评,可以请别的同学试读。

4、三个字母的音试读后,教师要进行范读后告诉学生:zhchshr这四个声母都是翘舌音。发音时,舌头都要翘起,但要注意舌头不要卷得过于往后,不能顶在上腭正中,应当把舌头顶在上牙床靠上一点的部位。读的时候要注意轻短。

5、教示范读,学生练习读,教师及时纠正。

6、出示zzh;cch;ssh对比练读,让学生区别比较,对发音有困难的同学教师要加强个别辅导。

7、问:你用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的形呀?学生说说即可。

三、正确书写zhchshr四个声母

1、让学生自己观察zhchshr的占格位置。

2、引导学生观察zhchsh是由哪两个字母组成的?写的时候应注意什么?(要靠拢,不能分开

3、教师范写zhchsh,学生观察。

4、学生练习书写zhchsh,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同时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对于姿势合格的同学教师要给予表扬。

5、教师指导书写r前,先请学生观察占格位置,看书上的笔顺,先写哪笔?再写哪笔?

6、教师范写r。要提醒学生注意先写竖,占中格,然后在竖的上边向右写一弯笔,就像刚出土的幼苗一样。

7、学生练习书写,让学生边写边发音记忆字形。教师个别辅导。

8、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学生作业书写好的、进步的,进行表扬鼓励,激发学生书写的积极性。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4个声母朋友,大家不仅掌握了它们的音形,而且书写得也非常好!特别值得表扬的是你们能运用以前学习字母的方法自己学习字母的音形,非常好!

附:板书

一年级语文拼音教案 篇6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习gkh三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习gkh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能正确拼读。

方法与过程目标

创设情境,采用学生喜欢的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学生在动眼、动口、动手、动脑的实践参与中学好拼音。

情感态度目标

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感受到学拼音的乐趣,培养积极思考、勇于发现、善于表达的品质。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声母宝宝可想念小朋友了,让我们开着小火车把它们接过来吧!学生开火车读已学的10个声母。

2、声母宝宝还给我们带来了一张美丽的照片,我们一起来欣赏吧。(课件出示课文插图)

3、仔细看图,说说你看见了什么。随机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

4、照片中藏着我们的3个新朋友,你找到了吗?课件出示卡通g、k、h和小朋友打招呼。

二、学习g、k、h

1、过渡:小朋友们愿意和他们做朋友吗?那就要记住新朋友的名字和样子呀!2、学习g

(1)我们的第一个朋友是鸽子带来的,发音时把鸽子的鸽读得又轻又短就是声母g的音,请小朋友跟我读。

(2)齐读?,开火车读

(3)我们怎么才能记住g的样子呢?(鼓励学生从音、形等不同角度来记忆)

(4)师教读顺口溜:鸽子鸽子ggg,9字翘脚就是g。

(5)书写指导

g玩累了,让我们把它送进休息室吧!

a.生观察g在四线格中位置及笔顺,生说笔顺,师板书示范

b.生书空训练

c.指名一名学生上台写,其他写在书上,评价

3、学习k?

(1)出示蝌蚪水草图,我们的第二位是谁带来的?该怎么发音?

(2)抽生读,小组读

(3)交流记形

(4)师生共编顺口溜:蝌蚪蝌蚪k?k??k??,一挺机枪就是?k?。

(5)书写指导

4、学习?h(同上)

三、课中操

小朋友学得真棒,g、k、h要送我们一份礼物呢!出示顺口溜:

鸽子鸽子ggg,9字翘脚就是g。

蝌蚪蝌蚪kk?k,一挺机枪就是?k?。

喝水喝水hhh,靠背椅子就是h。

1、跟读

2、自配动作读

四、学习g、k、h与单韵母的拼读

声母宝宝请来了韵母宝宝,他们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我们来读一读,猜一猜模仿的是什么声音。(依次出示g、k、h与aeu组成的音节)

指名读、齐读

五、回顾总结

1、这节课学会了什么?

2、下节课我们再和声母宝宝一起玩吧!

一年级语文拼音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dtnl四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会dtnl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及四声。

3.培养学生看图和读书的能力。

重点:

学会dtnl的音、形。

难点:

练习dtnl与aeiu相拼的音节。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

1.指读6个单韵母。

2.齐读4个声母bpmf

3.认读音节:b4b!p2m^f$

二、指导学习声母

1.学习d

(l)(出示第一幅图)图上画的是什么?(马在奔跑)

(2)示范发d的音,d就是马奔跑时发出的声音,发d音时,舌夹抵住上牙床,舌尖突然放开就能发出这个音。

(3)学习顺口溜:左下半圆d-d-d

(4)d--b有什么区别?

2.学习t

(1)(出示第二幅图)图上画了什么?t的形状像什么?(伞柄)

(2)示范t的发音,方法与d差不多,但t要送气。

(3)练习发音

(4)学习顺口溜:伞柄朝下t一t一t

3.学习n

(1)(出示第三幅投影)图上画了什么?(一个门洞)

(2)n的顺口溜:一扇小门n-n-n

(3)示范发音:发n音时,用舌尖顶住上牙床,让气从鼻子里出来。

(4)学生练习发音

4.学习I

(l)(出示第四幅投影)图上画了什么?(一根小棒)

(2)示范发l音,发音时舌头顶住上牙床,让气从舌头边出来,叫舌边音。

(3)学生练习发音

(4)学习顺口溜:一根小棒l一l一l

5.指导书写:

d的形状像什么?(马蹄印)d的笔顺:cd共两笔,占中格和上格。

t的笔顺:|t共两笔,t写在上格和中格。

In共两笔,占中格。

l竖要写直,占中格和上格。

三、巩固练习

1.认读声母dtnl

2.说顺口溜猜字母

一年级语文拼音教案 篇8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看卡片读声母g、k、h的音。

2.抽读6个单韵母。

二、练习g、k、h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1.出示

(1)自己试着读一读,

(2)指名拼读。

(3)请同学说说两拼音的基本方法。

(4)开火车拼读。

2.出示

(1)自己试着进行拼读。

(2)同桌同学互读,相互纠正。

(3)个别读,同学纠正。

三、学习三拼音节

(一)学习guā的拼读

1.电脑上出示:小女孩推g-ugu

(1)请同学进行音节的拼读。

(2)再请同学说说拼读的要领。

2.电脑出示:小女孩推g-u-āguā图片(西瓜)

请大家看大屏幕:你发现了什么?

3.老师告诉你们这叫三拼音节。g是声母,在前边;点击g变蓝色。u是韵母,在中间;点击u变绿色。a是韵母,在后边,点击a变红色。我们把中间的韵母叫介母。点击绿色u闪三下。由声母、介母、韵母组成的音节叫三拼音节。怎么读好三拼音节呢?

4.我们请电脑博士讲一讲:读三拼音节时,先读声母g,再读介母u,紧接着读韵母ā,连成一个音节。听我读一遍guā,听清楚了吗?请你们跟我一起读,guā强调读的时候要快速连读,气流不能中断。引导学生掌握声轻介快韵母响,三音相连要迅速的拼读要领。

5.学生掌握拼读方法后,进行反复拼读练习。体会拼读的要领。教师要注意纠正不正确发音。

(二)三拼音节练习

1.

(1)自己试着拼一拼。

(2)请拼得好的同学当小老师带着学生读。

(3)指名读。教师要以鼓励表扬的形式激励学生主动地试读,注意纠正学生的错误读音。

(4)同桌互读,相互纠正。

(5)个别读,全班同学纠正。

2.

(1)自己试读。

(2)同桌同学互读。

(3)指名读。

四、读儿歌:

1.找出红色的字母读一读。

2.教师画出:de、h、l、huā、gā让学生练习拼读。

3.请认字多的同学带读,教师注意纠正错音。

4.同桌同学互读、互背。

5.全班齐背,可以做一些简单的动作配合背诵,让学生在身心愉快中轻松学习。

五、小结:

今天我们又结识了3个声母朋友gkh,不仅学会了字母的音形,而且掌握了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你们真聪明!

附:板书

一年级语文拼音教案 篇9

一年级语文教案汉语拼音 a o e

教材分析:这一册教材包括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课文四部分。“汉语拼音”13课,为便于巩固,将13课分为四组,每组之后安排一个复习。本册书整体目标为1.汉语拼音。

2.识字、写字。3.阅读4.口语交际。在拼音这一部分,主要目标是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书写即抄写)。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习说普通话。

学情分析:一年级属于学生起步阶段,认识字母,学会拼读。这一阶段呈现出来的特点是,学生对汉语拼音的掌握情况不一,有的熟练,有的欠熟练;有时还会混淆,经思考后才能改正。但是,学生已经可以借助汉语拼音这一工具帮助识字,进而帮助阅读。

设计思路:用讲故事的方法导入课题,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通过图片,让学生更好的联想到所学习的拼音字母的特点,以便更好的记忆。

教学目标

1.学会a、o、e三个单韵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认识声调符号,掌握a、o、e的四个声调,能直接读出带声调韵母的音。

3.认识四线格,学习使用四线格。

教学重点:

1、学会三个单韵母的读音,掌握字母的形,能正确书写字母。

2、掌握单韵母的四个声调。

教学难点:

1、能正确书写3个单韵母。

2、能直接读出带调韵母的音。

教学方法:讲述法、提问法

教具准备:音节卡片、游戏图片。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同学们,从今天起我们就开始学习汉语拼音了,在拼音王国里你们将认识许许多多的拼音朋友。你们高兴吗?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汉语拼音的用处可大了,它可以帮助我们识字、学习普通话,读注音读物,是我们学习的好助手。这节课我们先认识3个拼音朋友“aoe”。(板书课题:aoe)

二、学习3个单韵母的音形

(一)学习单韵母“a”

1、出示a的图片,学习“a”的音:

(1)问:图上画的是谁?她们在干什么?你们让医生看过嗓子吗?会发出什么声音?

(2)讲:你们看医生在给小女孩看嗓子,小女孩同样也发出“啊”的声音。这个“啊”就是字母“a”的读音。发音时把嘴张大,舌头不动,舌面中间微微隆起,唇不动。自己试试?

(3)教师范读并领读“a”。

(4)学生练读“a”,及时评价并矫正不规范的读音。

2、学习“a”的形

(1)问:小女孩的头是什么形状的?她头后梳的是什么小辫子?比较一下与“a”的什么地方相似?

(2)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的形?(出示女孩脑袋形状的字母a图片)

(3)大家一起看着图片学习一首记忆小儿歌:圆圆脸蛋翘小辫,张大嘴巴“aaa”。

(二)学习单韵母“o”

1、出示“o”图片,学习“o”的音

(1)观察后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

(2)讲:发出“窝窝”的声音,发音时嘴角隆圆,大小适中,舌头向后缩,舌面后部隆起。

(3)教师范读并领读“o”。

(4)学生体会读,教师及时评价并矫正不规范的读音。

2、学习“o”的形

学儿歌:太阳出来红通通,公鸡一叫“ooo”。

(三)学习单韵母“e”

1、出示“e”的插图,学习“e”的音:

问:图上画的是什么?

(1)师讲:大白鹅的“鹅”平读就是“e”,发音是把嘴角向两边裂开。

(2)教师范读。

(3)指名学生读,及时评价矫正。

2、学习“e”的形

(1)怎么记“e”的形呀?

(2)大家看图:(教师出示卡片“e”)与图中的哪一部分很相似?

(3)读儿歌:清清池水一只鹅,水中倒影“eee”。

三、书写3个单韵母

1、认识汉语拼音的四线三格:在黑板上打好四线格,问:你发现了什么?告诉学生哪是上格、中格、下格。

2、同学们看一看汉语拼音“a、o、e”占什么格

3、指导书写a、o、e

(l)学习a的笔顺

教师示范书写:a占中格,先写左半圆,再写竖右弯。

学生书空,并在练习本写三个a。

(2)学习o的笔顺

教师示范书写:o也占中格,一笔写成,学生书空,并在本上写三个o。

(3)学习e的笔顺

教师示范书写:e也占中格,先在中格的中间写横,然后连着写左半圆。注意:e是

一笔写成的。学生书空,在本上练习。

4.小结:a、o、e都占中格,并要占满格。

5.展示优秀学生作业,给予表扬鼓励。

一年级数学教案经典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一年级数学教案”的必读知识,如果您需要某个领域的信息请先参考本文。教案是老师上课之前需要备好的课件,每个老师都需要仔细规划教案课件。教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规范和标准。

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环境中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探索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

2.能正确计算十几减8的减法,并能解决相关的简单问题。

3.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体会算法多样性。

教学重点:

探索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十几减8的减法算理。

教学方法:

讨论法;操作法。

教学准备:

主题图,小棒20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引入:小朋友们喜欢玩捉迷藏的游戏吗?这节课我们通过捉迷藏这个游戏来学习数学知识。

2、出示课题:捉迷藏。

3、出示主题图:说说图中的信息。

我们一共来了(13)人;现在只能看到(8)人。

4、提出问题:藏起来的有几人?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

2、列出算式:13-8=?

3、试一试,你会计算得数吗?

13-8=5

4、集体交流不同的计算方法。

学生的算法可能有

A10-8=2,3+2=5

B8+5=13,13-8=5

C13-3=10,10-5=5

D13分成10和3,3-8差5个不够减,10-5=5。

…………

5、摆一摆、圈一圈。

摆13根小棒,从中拿出8根,可以怎样拿?在桌子上摆一摆,圈一圈。让学生理解13-8=5的.算理。

6、看一看,说一说。

看线段图,说一说13-8在图中表示的含义,并带着学生亲自数一数13往前数8个数,是5。

7、算一算。

12-8=17-8=

这两题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然后再说一说计算方法。

三、练一练

1、用小棒和计数器做一做、算一算。

11-8=14-8=

让学生先用小棒摆一摆,然后计算出这两题的得数。(也可以用计数器做一做)

2、画一画,填一填。

让学生在数线上画出计算过程。

3、看图列式

让学生说出图义,并尝试提出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列式计算。

4、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先让学生算出得数,再尝试让学生说出每组算式的规律。

5、摘苹果。

把算式和得数连起来。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数学知识?

教学反思:

教材,设计,北师大,教学

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2

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对于本课的教学,我将从以下三方面谈谈我的设想。我将本次说课分为“设计理念、设计思路、教学程序”三部分。

第一部分: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对于本课的教学,我将从以下三方面谈谈我的设想。

1、创造利于学生成长的课程环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经历数学化的过程,让学习数学、探索知识成为学生的需要。

2、提供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不断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

3、鼓励算法多样化,使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应有的尊重。因此,在现实情境中,有意识地采用“操作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等活动方式,让学生从中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尝到发现数学的滋味。

第二部分:设计思路

1、教材特点

“小兔请客”的教学内容是100以内的整十数加减法,是本册教材计算教学的起始,也是进一步学习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它是在学生认识了100以内的数和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小兔请客”的童话故事,创设加减法的具体情境,从中引出问题:①一共有多少个果子?②草地上还剩下多少个果子?然后让学生用小棒代替果子摆一摆,帮助学生建立加减法的表象,最后鼓励学生列出抽象的算式,再让学生尝试解答。通过交流,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同时结合算式引导学生认识加减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本单元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根据《标准》的理念,在教学中,把计算教学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学生分析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差,有意注意时间短,他们只对数学学习的过程和外部活动感兴趣,他们更乐于在动口、动手、动脑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中学习。那么,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形象具体的直观演示,丰富多彩的游戏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激起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

3、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整十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索的意识。

4、教学重难点

根据新课标、教材、以及学生的认识规律,我确定的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熟练地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第三部分:教学程序

依据这节课的教材知识结构,为优化教学过程,实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的课堂教学要求,这节课的程序安排如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以谈话的形式自由交流,并正确灵活地运用情境教学,使学生融入想像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学生感兴趣的连环画,创设了“小兔请客”情境。进行探索加法的计算方法。

这样的教学安排,是依据“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个理念设计的。作为教师要深入每一个学习小组,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流,让每一位学生学会相互倾听、相互质疑。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懂得尊重别人,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知道如何吸取和采纳别人的建议。

然后探索减法的计算方法

在学生已探索出加法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探索减法的计算方法,学生很容易由加法类推到减法,由此培养学生初步的知识迁移能力。

最后学习加、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运用儿童化的语言,再次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3

一、说教材

本课是部编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第三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教材通过一幅旅游窗口购票图,让学生在数购票人次序的过程中感知自然数的另一个含义——序数。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能准确表达几和第几的意思。

二、说学情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早已有了“第几”这个概念,在学校无论是站队,还是自己的学号,以及在课表中学生们都会接触到“第几”这个知识。但是对于“几和第几”学生们并没有认真区分过,本节课的重点就是让学生在深刻理解第几的基础上明白“几和第几”的区别。

三、说教学目标

1.通过情境体验与参与,使学生感知自然数序数的含义,知道自然数除了可用来表示事物有多少外,还可以用来表示事物的次序。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良好品德。

3.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的乐趣和自信心。

四、说教材处理

1.主题图的使用

由于学生很少有独自购票的经历,书中主题图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不相符,大胆将主题图舍去,换成同学排排队、小动物排排队、圆片排排队三次活动,层层递进,突破教学重难点。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第几”的含义,

难点:能准确区分“几个”和“第几”。

五、说教学策略

1.说教法情景演示与启发(师)。

2.说学法学生互动、合作探究(生)。

六、说教学流程

(一)课前小游戏

针对实际教学中出现的学生对左右位置表述不清的问题,课前我增加了一个小游戏:请同学们伸出左手和旁边的同学打个招呼,记住你们是朋友;再伸出右手和同桌握握手,希望这节课你们能团结互助。其目的在于强化左右的概念、创建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的同时为后面的新课做铺垫。

(二)谈话导入品德教育

我设计了几种导入方式,经过实践,确定这种导入最受学生的欢迎。(课件5张)首先请学生看各种排队图片,形象直观地感受到排队是文明的行为,然后请学生说说为什么要排队,总结得出:如果不排队,大家挤来挤去会很乱,容易出危险。使学生明白:我们要遵守公共秩序,自觉排队。这样水到渠成地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最后揭示学习主题:排队中的数学知识“几和第几”,这样就顺利地进入了新课。

此环节的设计更加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三)创设情境,感知新知

此环节中我一共设计了二次活动。

第一次活动:学生排排队,初步感知序数的含义。

我请表现好的一组同学玩游戏,然后请学生介绍一下自己认识的同学在队伍中是第几个,根据学生的回答再提出问题:XX排在第2个,这里的第2个指的是几个人?你知道前两个人是谁吗?同样是2,为什么表示的意思却不一样呢?XX的后面又有几个人?回座位一个同学,他们的位置有什么变化等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初步感知了“几和第几”的区别。

第二次活动:小动物排排队,小动物排排队进一步理解序数含义。(自己准备的头饰)

在这次活动中我为学生带来五位动物朋友,原本是我安排好小动物的位置,听从了张老师的建议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给小动物排排队,这样没有限制学生思维,学生自主性得到充分体现,参与的积极性也提高了。接下来请学生介绍一下每个小动物的位置,学生的介绍中有的从左数起,有的从右数起,根据学生回答的不同,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小动物的位置,使学生明白数的起点不同小动物所在的位置也不同。在此环节中张老师提出了很好的建议,由教师示范怎样把几个和第几个圈出来,这样形象直观,学生一下子就学会了,最后我让学生自己当小老师提问考一考同桌,看看从不同的方向能否准确介绍小动物的位置,从而进一步理解序数的含义。

(四)实践应用,巩固深化

此环节中我为学生设计了2个练习。

1.圈小猫,让学生亲自数一数,圈一圈,目的是检测学生能否准确区分几和第几。

前几次试讲时发现学生有很多学生并没有把三只小猫圈在一起,而是每个圈一个圈,反思原因是学生不懂怎样去圈画,采用了张老师的建议在小动物排排队环节就示范教给学生圈画方法,到了本题,问题就不再出现了。

2.课本20页第1、2题:

(1)想想兰兰前面有几个人?指哪些?兰兰后面有几个人?指哪些?

(2)一共有多少人?不仅很好地解决了问题,还达到了对学生进行思维性训练的目的。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课尾,我设计了小游戏:快快乐乐出教室的环节。加入欢快的音乐,让学生和着音乐的节奏拍着手听清老师提出的每一个要求,正确进行判断,走出教室。这样的设计不仅检查了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也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七、教学反思

本课重难点突出,思路清晰。本课创设情境,感悟新知环节让学生理解了“几和第几”的不同;进一步感悟新知活动中,又让学生体验了“第几的相对性”。“第几”是相对的。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使其在具体的操作中感知和体验“第几”的相对性,使知识向纵深发展。

学生掌握情况:

1.由于一年级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一定局限性,尤其是刚入学在常规方面还没有完全养成,致使教师在授课时处于被动。

2.没有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回答问题的同学不多。

3.讲解不够清晰、透彻。

改进措施:

1.加强概念教学,如一共有几个,第几、左数、右数。

2.以游戏或媒体动画形式教学,确保每位同学积极参与课堂。

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4

《认识人民币》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5单元的教学内容。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让一年级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对100以内数的认知,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一年级儿童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上市场购物的机会也少,对人民币只是初步的认识,对于要用到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原则只有初步的意识。本节课的教学会使学生对人民币有进一步的认识,使学生在简单的活动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

数学知识要加强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适当调整教材的呈现方式,力争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课堂上以聪聪和明明两个小精灵为主线,让它们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帮助学生解决难题;当它们自己遇到难题时,让学生帮助解决,进一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1.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2.培养实际生活中的购物能力,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3.通过购物活动,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多媒体课件、玩具熊,笔、橡皮、尺、练习本等。

每个学生一个钱袋(内装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1.老师出示一件物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师:猜一猜,用多少钱买来的?

2.日常生活,哪些地方要使用钱?(请学生回答。)

师:好的,下面我们来看一段录像。教师边看边问: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

3.出示一位小朋友存钱的示意图,问:零花钱可以用来干什么?

【渗透德育:保管好钱,积少成多,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献爱心等。】

小结: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板书:认识人民币。)

(看课件)今天,老师请来了两位小朋友:

(课件播放配音)我叫聪聪。我叫明明。嗨!大家好,认识我们吗?我们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比一比,看谁学得好。

师:同学们,加油呀,可不能输给聪聪和明明。

1.认识人民币。

师:我们现在使用的是我国发行的第5套人民币(出示课件)。

请同学们仔细看,这些钱你们都认识吗?

(1)区别新版和旧版:以10元为例。

①课件显示放大的10元,问:这是多少钱?你是怎么认识的?点击数字10和汉字拾,点击单位圆(大写)。

②课件显示放大的10元(新版),问:这是多少钱?你是怎么认识的?

小结:对!看人民币上的数字和数字后的单位就能知道它的面值。

③区别:这两张10元的人民币有什么不同?(图案、大小、颜色,等等。)

④联系实际:10元钱可以用来干什么?

(2)区别纸币和硬币。

①课件显示5角纸币,问:你是怎样认识的?

②课件显示5角硬币,认一认。

③课件同时出现5角纸币和硬币,区别不同。

④课件出示背面,问:背面是什么?(国徽。)

小结:国徽是我们国家的标志。人民币上都有国徽,所以我们应该爱护它,不要随意损坏它。

2.随意点几张大额人民币,集体回答。

20元,50元(新、旧版),100(新、旧版)。

3.老师给每位小朋友准备了一些人民币,把它拿出来。

活动形式:两人一组,一个拿,一个认。

4.分类:这么多的钱放在一起,多不整齐,请小朋友想办法分类整理一下。

(1)按单位分:元、角、分(板书)。

(2)按质地分:纸币、硬币。

(3)按数字大小分。

(4)按新版、旧版分。

请学生汇报:展示台上展示。

5.请小朋友们把钱推到左上角,将书翻到第47页,你发现书上的人民币和我们平时所见到的人民币有什么不一样?(课件显示。)

小结:像这样,在人民币的左下角有一道红色斜线,这样叫样币,是不可以使用的。

1.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不知道聪聪、明明认识了没有?

(课件播放配音)我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还知道人民币按单位有元、角、分。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来做一个换钱游戏,好吗?

一张2角可以换________个1角。

一张5角可以换________个1角。

小朋友们,动手换一换吧!

活动形式:两人一组,可以左右两人一组,也可以前后两人一组。

(引导)小朋友,我们看聪聪、明明在干什么呢?

2.情景对话:出示课件并配音。

聪聪:明明,明明,你到哪去?明明(手里拿着一堆钱):我拿10个1角钱去买一把尺。

聪聪:你拿这么多1角钱,丢了一个多可惜呀!那怎么办呢?谁来帮帮我?

请学生回答。

明明:谢谢你!现在我知道了。1元钱可以换10个1角钱。

(板书:1元=10角)

(课件显示,配音)我们不仅认识了人民币,还知道元、角之间的关系,同学们想不想活动活动,老师准备了一些小奖品,奖给活动中表现好的同学。

1.师生互换:老师手中有1元钱,能换你手中几张2角钱?(同桌可以互相帮忙。)

2.生生互换(解决不同的付钱方法):找方法多的和最简便的。

师:(拿一件玩具)买这件玩具要花1元1角,有几种付钱方法?

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请小组汇报(组员可以帮忙),发给点子最多那组奖品,表扬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

许多种方法,再说出哪种方法最简便。

3.(课件播放配音)小朋友们想不想用自已手中的钱去买自已想要的东西?好,让我们去小小超市看一看吧!

选四名售货员,开始自由下座位买。

【购物时要守秩序,讲文明,用过钱后洗干净手,买自己需要的东西,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课件配音)小朋友,这节课我们上得真愉快,学会了很多知识,你们都学会了什么?

(课件配音)你们说得真好,小朋友们再见。

生:聪聪、明明再见!

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5

1、教学内容:“8和9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53、54页的教学内容。

2、说教材所处的地位及编排意图

“8和9的认识”是在学生系统学习了7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对数的认识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因此,在设计教学时,我根据教学内容和课标要求,从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并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亲身感受8、9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想一想,8、9在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体验学数学和用数学的乐趣。

教材采用相对集中的办法,将8和9放在一起认识,这样不仅可以节约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还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相邻两个自然数之间的联系和大小。

3、教学目标

①通过观察、操作、演示,使学生正确地数出数量是8和9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8和9,知道9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9以内数的大小。

②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③通过做游戏,向学生进行热爱学习和习惯养成的教育。

④让学生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4、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正确数出数量是8和9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数字8和9。

教学难点:正确区别8、9的基数和序数的意义,正确书写8和9、

培养学生的探索学习能力是我们教学的主要目标。在教学8和9的数数,数的顺序和比较9以内数的大小时,由于我们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所以我把课本中的主题图删掉,改成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学生通过“排一排”的游戏中发现7添上1是8,8添上1是9;通过点子图的比较,得出77;88。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精神,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标指出,教学应更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我们的教学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本节课要让学生掌握的学习方法是:学会通过观察、操作,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8和9的物体的个数,会比较9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两个两个地数,如:1、3、5、7、9。2、4、6、8、10。会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探索的能力。

对于“8和9的认识”,教材在编排上和前面的“6和7的认识”基本一样,不过比“6和7的认识”的要求稍微高一些。我在教学“8和9的认识”时,是按照数数、认识数字、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序数、写数,这样的思路进行设计的。

1、充分运用主题图,用好教材

对于8、9的认识,学生的脑子里并非一片空白,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们或多或少已经接触过8和9,对8和9已经有了一些的认识,只是还没有足够的机会用语言表述出来,因此我充分运用主题图,给学生提供可供数数的丰富的资源,让学生数一数,说一说校园主题图中数量是8和9的物体,当学生说出,黑板上有8个大字“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时,我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2、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不失时机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在认识了8和9之后,我安排了摆一摆、画一画,这个环节,首先,让学生从学具盒里数出8个、9个学具,在以往教学“6和7的认识”时,都是要求用数的小棒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而对于8和9的认识,教材只要求摆出8个圆形,9个三角形,因此我设计了画一画,让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来表示8和9,学生参与面广,积极性也很高,使每一个学生真真切切地领会8,9的基数含义。在教学比较大小时,我出示“点子图”,我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数,然后让他们说说自己是怎么数的?学生在数的过程中不仅会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而且还会联系左右图来数。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探索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数完点子图后,我让学生从这三个数中随便选择两个,用以前学过的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大小。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比较空间,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3、注重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

我在教学主题图后,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生活中数量是8或9的物体。可以将课堂教学空间延伸到课外,使每一个学生真真切切地领会8,9的基数含义。同时让学生说一说,强化学生的感知,也暴露了学生的思维过程,构建自然数和被数物体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用数进行信息交流,也可以培养低年级学生“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1、对学生的评价不够果断与准确;

2、教学语言还不是很贴近儿童,态度也有生硬之处;

3、学生参与活动时,教师的组织指挥不到位,没能准确地掌握“度”。

4、前后环节有重复,起伏不是很大,还不能充分体现“扶”→“放”的做法。

总之,本节课之后,我反思:如果我们能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入手,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喜闻乐见,符合儿童特点的学习环境,就可以清除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屏障,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数学原型,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更重要是发展学生智力与技能,使数学学科的学习与生活融为一体。

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6

《标准》中对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具体化为四个方面:知识与技能、数学思 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根据以上四点,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我制定以下的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体验上、下位置关 系的相对性,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知识技能目标)

(2)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简单的空间推理能力。(能力培 养目标)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素质培养目标)

(4)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推理等思考活动,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数学是有趣的,以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情感态度目标)

本节课要让学生在具体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相关体验,不能把它作为单纯的知 识点来讲授,而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获得体验和理解。结合一年级学生 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和本节课学习素材的特点,实现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 方式,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我设计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 既重视选择灵活的教法,又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创设情境,直观形象法。

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7

教学教材:

《16、17、18 减几》是义务教育教科书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0内的退位减法95页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115 减几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将已经掌握的计算方法迁移到16、17、18 减几中来,强化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也为今后继续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在实际情境中,理解16、17、18减几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深交流,体验与同伴合作学习的快乐,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

初步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的思想,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实际意义, 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从中,让学生掌握算法,能正确计算是本节课学习的重难点。

教法学法:

为了完成上述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以多媒体为辅助教学手段,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交流合 作中完成教学,并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激起学生回忆,通过迁移法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计算方法的思维过程。

一开课,多媒体呈现口算题,说说是怎样算的。然后直奔主题:今天我们一 起来学习16、17、18 减几。通过口算唤起了学生回忆,这样会让学生将前面所学的计算方法迁移到本节课中,会让他们感觉到轻松,让课堂轻松愉悦。

2、创设了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与动机。

新课开始,我谈话进入,多媒体一步步呈现例1,然后让学生观察,找出数学信息,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让学生很自然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容易疲劳,所以我在课堂活动中设计找朋友的活动,一个孩子举起算式卡片大声问:我的朋友在哪里?另一个孩子举起结果大声回答:你的朋友在这里。这样又会激起孩子们学习的热情。

3、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中,我不强调各种计算方法的优或劣,也不刻意去提示学生用哪种方法简便,而是让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

4、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上,采用了同桌学习方式,小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深交流,体验与同伴合作学习的快乐,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口算,唤起回忆。

在新课之前,结合课本内容进行必要的口算训练,是提高孩子口算水平和学习数学的基础。口算能力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快速反应能力。同时通过口算和说算理,唤起了孩子们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回忆,为本节课的学习作出了准备。

二、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谈话进入,孩子们,在我们的校园内有许多花和树,它们美化了校园、净化了空气。为了让这些花和树健康地成长,每天老师都让两位小朋友给树浇水。我们一起去看看今天轮到哪两个小朋友了(ppt 出示)。你们看,原来今天给小树浇水的是小华和小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学生找出数学信息,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列出算式。

设计此环节是为了让学生从熟悉的校园环境进入新课,一方面可以对孩子进行环保教育,另一方面又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只要注意观察、思考,在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另外, 让学生从所提供的情境中自己去获取信息,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体会数学不只是写在纸上的算式,而是 蕴藏在生活中的一个个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机,感受到计算与 生活联系密切。

三、独立思考,交流算法。

因为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115减几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所以我试着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学习,然后同桌交流自己的算法。 设计此环节是为了节约教学时间,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认识到计算方法的普遍适用性,强化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四、独立思考,交流算法。

17、18对于17、18减几,学生有了16 减几计算方法的迁移,我大胆的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然后在四人小组里交流自己的算法。

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给学生提供较大的交流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都有机会体验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提高他们合作交流的能力。这样不仅可以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又可以激发全体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课堂活动,巩固新知。

这一环节是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我安排了两个活动。

第一个活动同桌进行:一人出16、17、18 减几的算式,一人口算。

第二个活动:一个孩子举起算 式卡片大声问:我的朋友在哪里?另一个孩子举起结果大声回答:你的朋友在这 此环节的设计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六、课堂练习,效果检测。

完成练习二十1、2。

七、总结评价。

让学生说说这节课里有什么收获? 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的这种方式的提问,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自我感悟、自我评价和个性发展。

八、板书设计

板书上呈现课题16、17、18 列出的算式:16-9=7,还有例2的两个算式:17-8=9 和18-9=9。

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统计这一单元是学生认识了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的有关的统计知识,而《买气球》又是本单元的第二节课,它是前面内容的扩展,同时又是今后学习统计的重要基础,也是培养统计意识、学习统计过程的重要阶段,因此本节课的学习效果会直接影响到今后有关知识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精神和教材意图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激发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培养统计意识。

2、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继续学习收集与整理数据,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体验通过统计结果,进行判断与决策的过程,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和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4、通过活动,培养合作、交流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亲身经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

教学难点:经历统计的过程及完成统计图。

【教材处理】

(一)学生状况分析及对策

《买气球》是《组织比赛》之后的一节课,不同的是它是横向统计图,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基础,所以学生学起来难度会相对减少。但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会有重复或遗漏的现象,为了学生收集数据的过程能顺利进行,要向学生渗透有序思考及数学的科学性,严谨性。

(二)教学方法及选择的依据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采取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教学时,教师通过创设愉快的学习情境,有效地组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地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并能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要注重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让学生体会统计的必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统计意识。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三)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及实用性

教学中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教师要针对教学中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采取个别辅导、启发、引导、讲解等方法来调控课堂教学,达到教学方法灵活性和实用性。

(四)教具学具准备

四种颜色的气球,不同颜色的磁铁,记录表,横向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课前播放音乐:《蓝精灵》。)

1. 谈话导入

师:“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每个班级的小朋友们为了庆祝自己的节日,都正积极准备着呢。你们喜欢用什么来装扮我们的教室呢?

2. 引出课题

师:五颜六色的气球既经济又实惠,我们就去买一些气球来布置教室,那你们想买什么颜色的气球呢?(板书:买气球)

(学生会争先恐后的说出自己喜欢的颜色)

3.找寻方法

师:同学们的意见都不一致,这该怎么办呢?(生自由发表意见,提到统计,师适时导入)

师:那我们就一起用统计的方法来看看同学们喜欢哪种颜色的气球最多,陈老师就能知道买哪种颜色的气球多一些。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激起学生的兴趣,通过设疑激发学生的内部需求,引起学生的思考,在回答中使学生感到必须进行调查才能得出结果,让学生体会到统计的目的,从而培养了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二、讲授新课,自主合作

1.活动一:全班参与收集数据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统计”的知识。陈老师想给大家买这四种颜色的气球,你瞧气球好漂亮,但是小朋友只能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颜色的气球,把你最喜欢的颜色的磁铁贴在黑板的气球下面。

(每个学生手中都有磁铁,把他最喜欢的颜色的磁铁贴在黑板上,分小组上讲台,全班参与,提高全班同学的积极性)

2.活动二:自主探究记录方法

师:大家都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颜色,你能不能用你喜欢的记录方法记录上面这喜欢不同颜色气球的人数呢?

师:现在请你拿出我们的记录表,用你喜欢的方法记录上面的结果。

(教师巡视,引导部分学生进行记录)

师:请哪位小朋友上台展示他的记录方法?(投影展示学生的记录时,让学生评价记录方法是否简便)

师(小结统计方法):同学们都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最喜欢的气球颜色,都很有创意,而陈老师发现画“√”,画“○”,还有用“正”字表示的,这几种方法都是比较简便,美观。

师:如果再完成一张统计图,刚才画“√”和写字两种方法,你会选择哪种方法呢?

(插入课堂休息环节:拍手游戏)

3.活动三:小组合作制作统计图

师:今天我们的小朋友都表现很不一般,那陈老师有个问题,选择红色气球的人数有多少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呢?(板书:每种气球下面写下人数)

师:你们表现可真棒!为了能让大家更清楚看出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的多少,我们可以画统计图。(在黑板展示统计图)

师:每个格子就代表一个同学的意见,喜欢红色的同学有10个,我就在这个统计图上涂上10个格子。

师:每个小组都有一张横向的统计图,请小组长组织小组内的组员先一起讨论用什么方法制作出一张漂亮的统计图,然后在方格中涂一涂。哪个小组先完成统计图就贴到黑板上。

师:请大家欣赏每个小组的作品。

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统计图是长方形的直条,也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

师:从这幅统计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师问:(1)从统计图中知道我调查了______名同学.

(2)喜欢______色的人数最多,喜欢______色的人数最少.

(3)布置教室,什么颜色的气球要买多些?

师(小结):现在陈老师就知道该买什么颜色气球多一些,谢谢大家一起合作,这样的活动体现我们公平并关注多数人的愿望。你们是用什么知识来帮助陈老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师:统计知识真了不起,帮助我们做了决策。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交流,获取更多的信息,听取不同的意见,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不同的学生对问题的看法不同,所以通过合作交流、小组讨论,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助,让不同的学生都有表达的想法、表现的机会。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压抑学生的思考,要注重个性思维的发展,要尊重学生的想法,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调查和记录。因为创新意识要在相对轻松的氛围中才可能产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展示其独特的想法与构思]

三、感受本课,说说收获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师:用调查统计方法可以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正确进行决策,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需要进行统计呢?下课找一找。

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9

这一课是学习20以内退位减法的起始课,是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的进位加,以及10以内加减法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今后学生学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做好铺垫。使学生通过本课学习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尝试,从而对数学的本质产生新的领悟。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计算十几减9、减8的减法,并能简单应用。

过程与方法: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探索十几减9、减8的退位减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培养善于思考、倾听的学习习惯,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

1、学会正确计算十几减9、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

2、理解多样化的计算方法中的一种或几种。

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共分为以下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网络)

第二环节:探索算法,解决问题。(多媒体)

第三环节:拓展活动,综合训练。(多媒体、网络)

首先,我创设情境:“小朋友都喜欢做游戏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玩一个打靶飞镖的游戏。”根据学生打出飞镖的数量提出数学问题“这节课我们就先来解决15-9=这一问题。”由此导入新课在这里我改变教学情景,把教材提供的主题图小白兔到袋鼠的文具店买铅笔的情景,设计成学生熟悉而又感兴趣的打靶飞镖游戏,把游戏搬到课堂上,让孩子亲身参与,真切地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最终这一情景设计的改变在教学反实践中达到了课堂气氛更为热烈突出的教学效果。

这一环节探索十几减9、减8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1、独立思考15-9的算法: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去整理自己的思路,才能在后一环节小组交流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2、小组交流:这一环节根据借助网络的教学探讨让小组合作具体化,组内交流不流于形式,完成教学目标培养善于思考、倾听的学习习惯,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因此我在让学生把准备好的算法依次说给组里的小朋友听的时候,提出了具体要求,交流时注意:(1)说的小朋友尽量说清楚,让每个人都听懂你说的意思(2)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说过的方法就不要重复等

3、全班汇报:引导学生在听与说、议与思的互动过程中,寻找合理,简便的算法来培养优化的意识,利用多媒体展示本课的四种重点方法,在对于是非辨别能力较弱的一年级学生给他一个思考的空间但做出正确的引导,即体现教师主导又让学生主体作用得以发挥,最终形成学生对“20以内退位减法”的深刻理解。

4、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尝试练习15-8=?

这一环节,是以一个小兔把萝卜的故事贯穿始终通过“小兔背萝卜”“送小兔回家”一系列的故事发生发展过程中进行(17-9)的基本应用训练、拓展思维训练等。

既充分发挥了孩子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又让他们在充满生机与乐趣的氛围中,展开想象的翅膀,感受学习的乐趣。

教学媒体设计思路:

多媒体整合点:利用多媒体创设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的情境,一环接一环的故事,好像一集集的动画片吸引着学生.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及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轻松理解新知。

网络整合点:我请了几位教学资深的领导、老师来帮助我审核这堂课,但由于地域、以及平时班主任工作的繁忙我们真的很难有时间聚在一起讨论,这确实让我感到棘手,后来我利用了我们和平区教师博客进行交流研讨,在这里我发表了我的教学设计,很快得到了更多老师的回复点评,这样棘手的问题几乎不成问题,而且也让更多的老师参与进来,后来我经过三次试教,多次网上研讨,多方面改进,终于今天承载着众多老师的智慧走到了全国大赛。

有效地进行了信息技术与常态教学的整合:本课我选择的不是网络运用自如,很有网络发挥空间的特殊课例,而是一堂普普通通再常态不过的计算教学课,而它所体现的整合作用却让我受益匪浅,使我对新课标的理念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了全新的认识,极大地提高了我的教学视野。

在此感谢组委会给我这样一个机会。谢谢各位评委老师。我的说课就到这里。

文章来源:http://m.swy7.com/a/5196865.html

更多
L

猜你喜欢

更多
N

最新更新

更多
H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