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申请书 > 入党申请书 > 导航

2024小学数学3年级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4小学数学3年级教案 篇1

一、全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共编排了七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具体可分解如下:

在"数与代数"领域教学因数与倍数,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图形的变换和长方体和正方体。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小班下学期班务计划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在学习平均数和中位数的基础上,本册教材教学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稳定、可靠,但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但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也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适宜选择众数或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来教学,还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联系上述三个领域的教学内容编排3次实践活动,教学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教材还编排了一些"你知道吗",介绍数学背景知识。编排一些思考题,作为弹性的教学内容。

教材编写时,考虑了高年级数学教学的知识量比中年级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我意识比中年级强。教材适当调整了编写体例,设置了例题、试一试、练一练、练习、整理与练习等栏目与版块。

二、教学目标及要求

1、基础知识和技能:

①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②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③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④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以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⑤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⑥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⑦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⑧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2、解决问题和方法

①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以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使他们喜欢数学,乐学数学。

②形成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树立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③引导反思促进情感态度的发展。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反思当堂、当天的学习活动,适时教育学生要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学习上要实事求是,并以肯定的方式强化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④创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学以致用,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借以激发和保护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⑤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

教学难点: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旋转。

四、学生情况分析

三(x)班本学期共有85位学生,本学期插入3位男生。接任这个班级已有一个学期,本学期是第二学期,在上学期的共同努力下,销售经理工作计划我班数学在全段来比较,虽有些进步,但相差其远,并且与城区兄弟学校相比较而言,还是有相当大的距离。学生方面,主要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扎实,如计算方面,好多学生整数乘除就没有学好,计算错误率高,以至全班平均分不高,优生不多,差生不少。学生的作业习惯不好,上学期开学初有10来位学生作业经常没有按时做,到期末还有几位习惯不好,要班主任齐抓共管,按时完成还成问题。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和自主探讨能力不高,有待进一步提高。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差,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本学期利用中午时间,重点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同时辅导好优生,使本班更多学生争取考到90分以上。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要求学生能预习教材,上课能更好接受新知。

(2)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特别是计算能力的培养,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3)注重因材施教,进一步做好培优补差工作。组织好一对一帮教学习,小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抓好后百分之二十学生的学习。

(4)加强课堂练习时间,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

(5)加强单元检测,及时让学生及教师自己反馈教学情况,以便查漏补缺。

(6)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使每位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

(7)踏踏实实做好教学常规工作,以自己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满腔热情的工作作风,虚心向同事学习,同时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同做好对学生的培养。

(8)加强自身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文化知识水平,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深入钻研教材,充分利用40分钟,让课堂事半功倍。

(9)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利用积分卡激励制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开展"优秀作业本评比"、"每周学习表现良好学生"评比等活动,让学生们在竞赛评比和表扬中获得进步。

2024小学数学3年级教案 篇2

一、学情分析:

我所教班级是三年级1班,现有学生62人。本学期教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方面重视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还要注意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好的学生智力好,具备良好的习惯,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强,但缺乏问题意识;中等学生学习知识较扎实,能自主学习,但思维不够灵活,缺乏创新意识;后进生接受知识能力较慢,学习兴趣不高,不善于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中及时了解学习情况,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十一个单元,主要内容包括三个知识领域:

(1)数与代数:万以上数的认识,年月日的认识和24时计时法,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小数的初步认识及大小比较、加减计算,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2)空间与图形: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线和角,平行与相交。

(3)统计与概率:条形统计图。这部分教学内容联系了学生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与社会,体会数学学习的内容是现实的、有价值的和富有挑战性的,使学生通过观察、探索、实践等一系列学习活动,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增加对其他领域的了解。同时还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优化单元知识结构。并积极倡导新型的学习方式,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合作探究中体现开放、民主、探索、交流、合作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逐步学会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活动中学习新知识。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结合实例,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美,关注它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其应用价值。

2、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会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以及四则混合计算。并能在具体情境中发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3、结合具体情境,会认、读、写小数、比较小数大小,进行简单的小数加减运算,感受小数和分数的内在联系。

4、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学会24时计时法。

5、结合具体实例和生活中的数学,掌握线和角的有关知识,理解平行和相交的位置关系。

6、对统计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初步掌握条形统计图。

(二)情感与态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观察社会的意识,在体验数学价值的同时,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万以上数的认识、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小数的初步认识及大小比较、加减计算,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线和角,平行与相交。

教学难点:万以上数的认识、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小数的初步认识,解决问题。

五、教学措施:

1、用好、用活教材。教学选取的素材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新颖有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教学中,营造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的问题和困惑各不相同,分析问题的角度各有特点,解决问题的途径多种多样,因此课堂上会经常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需要教师灵活机智的处理。

3、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理解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数学概念是怎样形成的,一个数学结论是怎样获得和应用的。因此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体验这种经历。

4、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有机结合,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在问题提出后,教师应该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然后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时机。

5、重视解题方法的训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发展而言,解决问题活动的价值不只是获得具体的结论,更多的是使学生获取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6、加强计算教学,提高学生计算能力。首先要通过操作、探索等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明确算理、掌握算法;其次日常学习中要加强相应的口算和估算练习;再次注重认真仔细、及时检验等良好习惯的培养,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7、把评价和教学过程紧密结合起来。包括对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的评价;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8、作业布置力求少而精,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区别对待。作业批改要及时,并努力做好批改记录,以便进行有的放矢的反馈和矫正。

9、对后进生要多给与关心和帮助,多给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激发其上进心。鼓励学生间的相互帮助,使后进生乐于接受。

六、教学进度建议

本册教科书安排了79课时的教学内容书中各部分内容的教学课时安排进度如下:

1、热闹的民俗节对称——————————————————————————2课时

2、大数知多少万以上数的认识————————————————10课时

3、走进天文馆年、月、日————————————————————6课时

4、家居中的学问小数的初步认识——————————————5课时

5、繁忙的工地线和角———————————————————————————6课时

6、保护天鹅三位数乘两位数————————————————————13课时

7、交通中的线平行与相交———————————————————————4课时

8、收获的季节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13课时

9、快捷的物流运输解决问题—————————————————————3课时

10、小小志愿者混合运算————————————————————————7课时

11、新校服条形统计图——————————————————————————4课时

12、回顾整理—————————————————————————————5课时

2024小学数学3年级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北师大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中的第一课时《认识角》。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直观认识平面图形的角,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直观操作活动,了解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地认识角。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活动角。学生准备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学过了很多的平面图形,你还记得吗?知道的请大声说出他们的名字。(教师出示课件,逐个出示图形)全体学生齐说: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师:在这些图形中有一个图形和其它四个不一样,它是谁呢?

生1:圆。

师:说说你的理由,为什么?

生1:圆没有角。

师:你真聪明!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角。(板书课题:认识角)

二、探索新知

(一)找角直观感知角。

师:你身边的哪些物体上面有角呢?谁愿意来说一说。

生:数学书上有角。

生:黑板上有角。

生:三角板的上面有角等。

师:请你用手指一指。(教师注意动作的引导和示范。)

师:老师这也有几个物体,请你仔细观察一下,它们上面有角吗?

师:(出示课件:剪刀)你在剪刀的什么地方发现了角?给老师指一指。(教师注意动作的引导和示范。)

师:(出示课件:钟面)钟面上的角藏在哪儿?

生:时针和分针组成了一个角。

师:(出示课件:红领巾)红领巾的角呢?

师:哦,原来角就是这个样子的。

(二)认识角

1、抽象出角的概念。(出示课件:从屏幕中的剪刀、三角板、闹钟等实物图中抽象出各种角,电脑闪烁出)。

2、观察角,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角有一个尖尖的地方,还有2条直直的线。

师:这些尖尖的地方叫做角的顶点,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

边{板书:顶点边(直直的线)}(尖)

2024小学数学3年级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积极参与和相互讨论的过程中学习估计的方法。

2、通过对长度的估计、测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长度的估计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画、彩带三条;

学生:刻度尺

一、创设情景,引人估计。

1.我们的教室有多长你知道吗?有办法知道吗?

2.要想知道一样物体准确长度必须用尺或其他仪器来测量。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往往没有尺,有时候也不需要非常准确的数据,只要大概的尺寸。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解决呢?

3.今天我们就来估计一下生活中物体的长度,比比谁的眼力最好,谁的估计能力最强。(出示课题)。

二、操作感知,引导探究

画线段

1.我们来回忆一下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你能用肢体语言表示长度单位吗?请你表示出1米大约有多长?请你表示出1分米大约有多长?1厘米大约有多长呢?

2.我们已经知道1米、1分米、1厘米大约有多长,你能不用直尺,画出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吗?试试看!谁愿意到黑板上画?其余同学在老师发的白纸上画.

(生画线段)

3.谁能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画的?

4.同学们的方法都很好,请用直尺量一量,看谁画的线段最接近4厘米。

5.指生说自己画了多长.

6.再看黑板上画的线段,估计一下是长了还是短了?

请一生用尺测量,明明长了为什么都觉得短了呢?

7.刚才有的同学画得很接近4厘米,有的同学画的不是很接近,不要紧,我们再来画一次.这次你想用什么方法画?

8.画完后,再测量.说说你第一次画了多少?第二次画了多少?有进步吗?还有哪些同学有进步,请举手.

9.接下来我们要向新的难度挑战了。请看题:不用尺,画一条8厘米长的线段。各自画,画完了量.

10.说说这次你画了多长?是怎样画的?

装饰画

1.刚才同学们都用非常好的方法画出了非常接近8厘米的线段,真能干!老师这里还有些彩带,也要请你们分别来估一估它们的长度。

2.这些彩带曾老师是打算用来给一张画镶边的(出示装饰画)。我们来看这张画,我想给这张画镶上一圈边,你们能帮我估计一下吗,用上面的哪根彩带会比较合适呢?(把一张画贴到黑板上。)

3.请你们拿出老师发给你们的画,两人一组,估计一下它的周长大约是多长?

小组讨论。汇报

4.下面让我们来围一围,看看情况怎么样。

(动手围)

5.哪些同学猜对了?

估计身高

1.同学们的眼力真不错,下面进入“眼力大比拚”的第三个环节:估计身高。你们都知道自己的身高吧?

2.请一名学生上来站到老师身边。你有多高?同学们,某某的身高是130厘米。看了他的身高,你能猜猜老师有多高吗?你是怎样想的?

3.刚才有几个同学猜的已经很接近了,告诉大家,老师的身高是150厘米。谁猜的.最准?

4.今天,我们教室里来了一位老朋友(请王老师上场)。同学们,和王老师打个招呼吧!王老师比曾老师高多了,你们能猜猜王老师的身高大约是多少呢?能说说你猜的时候是怎样想的吗?

5.说得真好,可以用同学和王老师比,也可以用曾老师和王老师去比,都可以。刚才同学们猜了这么多的答案,到底谁猜得最准呢,我们请王老师来告诉大家吧!

6.谢谢王老师!

7.同桌两个同学相互猜身高。

三、动手操作,巩固新知

1、做一做1

(1)人人动手将估计结果写在亮题版上

(2)动手量一量,算一算(小组合作)

(3)说说估计的方法

A、一段一段估计再算出周长再比较;

B、分别将两图的线段分段对比,估计两条线段是一样长还是哪条长些,短些,从而估计出周长最长的图形。

2、做一做2

(1)人人动口在小组交流估计方法。

(2)请个别同学全班交流。

3、做一做3

(1)每个同学自己估计,当你侧平举时两手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2)每组的同学手拉手围一圈,估计一下,这圈的周长是多少。

(3)两个小组合作,估计一下,如果要拉成周长是10米的圈,至少要有几个同学。余下的同学还可以拉成周长为几米的圈呢。

四、小结下课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估计能力一定大大提高了。

2024小学数学3年级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

2、使学生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3、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习惯。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笔算除法。

第一课时

口算除法(分成了两个课时上完)

教学内容:13-15页图示和例1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操作活动中理解掌握一位数除法(被除数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除数整除的)口算方法。

2、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3、在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中学会倾听与反思。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分木棍的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理解、掌握几十几除以以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出示60个小木棍。观察:这里有几个小木棍?(学生数,并口答。)

2、如果要把这些小木块平均分成3份,你打算怎样分?怎样列式?每份有多少?(学生实践操作,得出结论。)

3、分好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分的方法合解雇。

4、如果不分小木块棍,我们又怎样口算60÷3能?

结合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这样算6÷3=2

60÷3=20

6、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

80÷4

60÷2

(1)口算写出结果。(2)说说口算方法。

二、教学例1

第二个问题

1、出示第二个(2)问题

60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

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

2、结合学生汇报,出图验证并板书:这样算6÷3=2 600÷3=200

3、试一试。

360÷6 640÷8

三、教学例1第三个问题

1、出示第三个问题24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

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

2、结合学生汇报,出图验证并板书:这样算24÷3=8 240÷3=80

四、巩固练习

1、口算下列各题,并说说口算的方法。

40÷5 640÷8

2、课堂小结

在这堂课上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17页1、2

第二课时

笔算除法

教学内容:19页例1

教学目标:

1、经历分小棒地过程理解合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地计算顺序和商地定位方法。

2、学会一位数除法(被除数每一位商地数都能被除数整除)地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以表内除法的笔算、一位数除两、三位数的口算基础上,进行一位数两位数(被除数每一位上的数都能被除数整除)的笔算除法,难点是着重帮助学生理解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再哪一位上面。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打开课本第3页,在里填上正确地数。 60÷3= 9÷3=

—— 69÷3= 80÷2= 6÷2=

—— 86÷2=

二、新授

1、出示例1,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你会列式计算吗?

2、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3、如果用竖式计算你会吗?(教师巡视指导)

4、让板书的学生说说理由。根据他的回答,同学们用小棒代替书,分一分。看看他这样计算与思考对吗?

5、有疑问吗?(如果学生提不出问题,教师可以提问。)

6、试一试。

三、巩固练习

第21页第2题。前两题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2024小学数学3年级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49~51的例题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使学生了解24时记时法,会用24时记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个时刻。

2.使学生在认识24时记时法的过程中,体会24时记时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猜一猜

1.播放新闻联播片头音乐,让学生猜是什么节目,在什么时刻播出。

2.呈现新闻联播片头视频,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初步揭题。

3.出示电视节目预报表,让学生尝试着说说各自的理解。

二、比一比

1.分组研究两种记时法有什么不同,讨论喜欢哪种记时法。

2.比较两种记时法的相同点,初步了解转换方法。

三、互换

1.学习把24时记时法转换成12时记时法。

2.学习把12时记时法转换成24时记时法。

四、强化零时

1.出示直线,指出用这条直线表示时间,要求在直线上表示今天的一些时刻。

2.讨论一天的时间从几时开始。

3.小组讨论关于0时的几个问题。

五、回顾与质疑

1.回顾上述学习过程,让学生谈谈收获。

2.引导学生进一步质疑。

六、应用

1.讨论银行营业时间。

2.讨论火车票上的发车时间,以及去火车站的时间。

七、游戏

用手臂表示指定的时刻。

2024小学数学3年级教案 篇7

一、学生基本情景分析

三年级一班现有学生39人,二班现有学生41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方面除了重视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还要注意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虽已发展了有意注意,但还是容易受其他事物的影响而分心。这个年龄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还较差。上课不专心听讲,有其自身的年龄特点。

2、学生一般对上课所讲的资料不容易感兴趣。如果教师讲得趣味,学生肯定会全神贯注。

3、学生虽然已上了三年级,但有的学生还未养成上课听讲的良好习惯。

4、有的学生不适应教师的讲课形式或不喜欢任课教师,而“迁怒”于听课。

5、有的差生平时受到教师的关注少一些,而教师的批评正是一种关注,潜意识想得到教师的关注,所以不认真听讲。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分析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熟练的进行相关的口算,会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以及包含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理解积变化的规律以及商不变的性质。初步构成独立思考和探索意识。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初步构成估算意识。

3、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明白24时计时法。

4、结合现实生活,经过具体观察活动,了解从不一样方位观察同一组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能辨认从不一样方位看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形状和相对位置。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了解平面内两条直线平行与相交的位置关系,会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在测量活动中,体会“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点到直线的垂线段最短”,理解两点间的距离和点到直线的距离。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和操作能力,构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5、结合实例,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经过。

三、情感与态度目标

1、能参与数学活动,在他人的指导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能参与数学活动。

2、了解能够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

3、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忙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材资料(包括实验)及重点、难点分析

第五册教材包括四大方面的资料: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实践与综合应用、统计与概率。

数与代数:万以上数的认识,年月日,小数的初步认识,计算器,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空间与图形:观察物体,平行与相交。

实践与综合运用:影响秋千单位时光内摆动次数的因素,纸与我们的生活。

统计与概率:认识条形统计图。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三位数乘两位数,这些资料是教学重点。“空间与图形”的资料比较抽象,是教学难点。

五、落实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采取的措施和改善意见

1、创造性的使用和处理教材。教学选取的素材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新颖趣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教学中,要注重利用“信息窗”“情境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要创设趣味的数学活动,使学生能充分体验,把主动权放给学生。重视有效的小组研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体验合作的欢乐。

3、尽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口算和计算的兴趣,提高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4、应用题的教学要重视学生理解题意,分析题意的过程,准确的把握数量关系,逐步提高举一反三的能力。

5、要充分利用数学学具,重视学生操作,让学生积极的动手、动脑、动口。

6、作业布置力求少而精,对不一样层次的学生应区别对待。作业批改要及时,并努力做好批改记录,以便进行有的放矢的反馈和矫正。

7、对后进生要多给与关心和帮忙,多给他们供给成功的机会,激发其上进心。鼓励学生间的相互帮忙,使后进生乐于理解。

8、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多读书,多查阅资料,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多听课,多评课,汲取先进教师的教学经验,不断完善自我的教学方法。

2024小学数学3年级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不含小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2.在学习活动中增强类比迁移和抽象概括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脱式计算。

让学生计算,说说计算的过程。

2.揭题:在混合运算里加减是同一级,乘除是同一级,当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那么,如果一道算是里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该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混合运算。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例1货架图。

谈话:星期天,小军和小晴一起到文具店买文具。(指名读读货架上物品的单价) 课件出示问题(1),并提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元,先要算什么?(先要算3本笔记本多少元)

指名列式解答,教师板书:

5×3=15(元) 15+20=35(元)

引导:你能根据上面的`分步算式列出综合算式吗?

指名列式,教师板书:

5×3+20

引导思考:观察这个算式,和以前学过的混合运算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2)学习运算顺序。

提问:根据刚才的提示,你知道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吗?

明确:用脱式计算两步式题时,要先在原题下面的左边写“=”,再在“=”后面写第一步运算的结果,没能参加运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接着对齐上面的“=”,在下一行写“=”,并在“=”后面写第二步运算的结果。

让学生观察算式,引导学生说明在这个算式中先算哪一步,教师适时板书。

师:根据刚才的分析,你能自己写出这些题目的脱式计算吗?试一试。

让学生拿出练习本试着算一算,师强调:没有参加运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

(3)出示问题(2),让学生思考讨论:先求什么?为什么?

(要求找回多少元,可以从50元里去掉2盒水彩笔的钱)

提问: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

学生列式:50-15×2

追问:观察这道题,和上一题有什么区别?

引导思考:这里有乘法和减法,我们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让学生观察算式,说明在这个算式中先算哪一步,教师适时板书。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2.总结运算顺序。

出示:5×3+20 50-15×2

提问: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总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法,又有加、减法,不管乘法在前面或在后面,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35页“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让学生完成计算。

2.完成教材第35页“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先计算出每组上面的得数,再和下面的数进行比较。最后集体交流,说说计算的方法。

3.完成教材第35页“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先读题,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最后交流汇报。

教师强调:

第(1)题,先算4张成人票的价钱,再算应付多少元,列综合算式是15×4+8。

第(2)题,先算12张儿童票的价钱,再算应找回多少元,列综合算式是100-12×8。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2024小学数学3年级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结合买文具的具体情境,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

2、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3、会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4、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教具学具准备:

情景图,人民币学具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谁自己买过东西?买过什么?花了多少钱?(让学生自由发言)

星期六,淘气也去超市买文具,却看不懂标价牌上的价格,想请大家帮帮忙,好吗?(板书课题)(出示情境图)

二、探究新知:

1、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1)说一说。

认真观察情境图,你知道每种文具的`单价是几元几角几分吗? 同桌互相说一说,初步感受每个标价牌上小数所表示的意义。

(2)填一填。

让学生动笔填写每种文具的价格,然后集体交流。

2、认识小数的特征。

(1)师介绍小数。

像标价牌上用来表示文具单价的这样的数叫小数。

观察一下,小数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有什么不同?(都有小数点)

小数都有小数点,小数的读法也和以前的数不同。比如:16.85读作十六点八五。 (师边介绍,边板书)

(2)让学生试读标价牌上的单价,再指名读。

(3)师生共同小结小数的读法。

小数点左边的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点右边的部分顺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

(只要学生能正确地读出小数就可以,不要求学生背诵。)

3、试一试。

认真看图,图中一共是多少钱?既可以用几元几角几分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认真想一想,填一填。

(1)独立完成,师巡视,及时了解情况。

(2)集体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

三、巩固应用。

1、写一写,读一读。

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重点讨论“一张20元的人民币与一枚5分硬币”一共是多少钱,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2、统计所有教科书的价格,并填一填,与同伴说一说。 3、思考讨论:

售货员阿姨把一件商品的价格写错了,原来是3.50元,她写成了0.35元,会出现什么结果?

四、评价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评价一下,你自己和同学。

板书设计:

买文具

小数

16.85 读作十六点八五

2024小学数学3年级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和小月,平年和闰年。

2.记住每个月和平年、闰年的天数,初步学会判断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3.在探索过程中,培养观察、对比、概括能力,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记住每个月的天数,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难点:理解平年、闰年的判定方法。

教学准备:

不同年份的年历、自学感悟、制月历的表格

教学设计过程:

导入环节

(师生谈话并出示地震和奥运会图片)

同学们,刚刚过去的xx年有许多日子让我们难以忘记。还记得这是哪一天吗?这一天呢?

(生述)

刚才叙述时间时用到了比时、分、秒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关于年、月、日,你们知道什么?

(生述)

同学们说了许多,是不是你们说的这样?这节课我们详细研究一下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板书:年月日)

自学感悟环节

每个同学手中都有一张年历,下面我们对它进行仔细观察并独立完成自学感悟表上提出的问题。(生观察并独立完成)

汇报: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的观察结果?(生述师板书)

预设:

生:一年有12个月

生:1、3、5、7、8、10、12月每个月有31天;4、6、9、11月每月有30天。

师:你观察的是哪一年的年历?

生:xx年的。

师:谁观察的不是xx年的?(生举手)

师:那你们发现哪些月有31天?哪些月有30天?和他说的是不是一样?

生:一样。

(师随即介绍大月和小月)

生:2月有28天

生:2月有29天

生:有些年2月有28天,有些年2月有29天

(师介绍平年和闰年)

生:一年有365天。

师:你是怎么列式的?

生:31+28+31+30+31+30+31+31+30+31+30+31=365

师:算出一年有365天的同学都是这样列式的吗?

生:31乖7再加上30乖4再加28等于365天。

师:是不是每年都有365天?

生:不是。还有366天。

师:因为平年闰年2月天数不同,所以平年闰年全年的天数也不同。平年一年有365天,闰年一年有366天。

师:我们做个举手游戏:听到大有举左手,听到小月举右手。(师生共做)

师:我发现总有出错的同学,谁有什么好办法能让我们很快记住每个月的天数?

生:拳头法。(生并做介绍)

师:书上也介绍了这种方法,和你说的是不是一样?打开课本48页,看谁看得最认真。

(生看)

师:会数了吗?

(师生共同看大屏幕数一次)

师:除此之外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儿歌法。

师:(师课件出示)每人读三次,看谁先读完。

师:“腊”是什么意思?“三十一天永不差”是什么意思?

自学检测环节

师:下面检测一下大家对刚才内容的理解。

(课件出示练习题:)

重难点突破环节

(课件出示1984---1994年二月天数统计表)

师:同学们,从这个表中你们能发现什么?

生:每相邻的4年中有一个闰年。

师:平年和闰年为什么会这样有规律地出现?

(出示小资料并请一个同学读一读)

师:根据这一规律,有人发现平年和闰年的出现与4有这样的关系:(课件出示1984----1994年年份除以4的算式)

师:通过这些算式看谁能找到平年和闰年的秘密?

生:年份除以4有余数的这一年就是平年,年份除以4没有余数的这一年就是闰年。

重难点检测环节

(课件出示练习题:)

2024小学数学3年级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方法,感受积的变化规律。

2、能比较熟练进行因数是整十的乘法计算,并能运用这一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找到整十数相乘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进行因数是整十的乘法计算。

教具准备

挂图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练习。

5×3=3×4=14×4=15×2=

10×3=50×8=40×2=50×4=

2、说一说。

学生说出口算结果后,让学生说一说口算的过程,特别是因数末尾有0的计算。

二、揭示课题

1、老师肯定刚才学生的回答。

2、指出复习题的题目特征:多位数乘一位数。

3、揭示新课题。

师:今天,我们接着学习乘法知识。

板书课题:乘法

三、讲授新课

1、教学“找规律”。

(1)交流算法。

出示第一组算式。

1)学生独立计算,回答结果。

2)提出问题:为什么50×10等于500呢?

这道算式的因数都是几位数?(两位数)

教师说明,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规律是否适用于两位数乘两位数,还有待于同学们去探索。现在运用已有的知识来说明。

第一:50×10表示50个10相加,从数位表知道它就是500。

第二:50×10=50×2×5=100×5=500

出示第二、三组算式:(学生回答算式结果,教师添上得数。交流30×20,12×40,120×40的计算过程。)

(2)探索规律。

1)引导学生观察三组算式。问: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讨论,交流。

3)小组发言。

4)教师小结。

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先计算末尾0前面数字的乘法,然后在所得积后面添上被省略的0。

2、尝试练习。

(1)根据大家发现的规律,我们来计算两道题。

40×30 140×30

(2)让学生独立完成,回答算式结果,教师巡视,辅导个别学生,了解掌握情况。

(3)最后归纳计算程序,明确步骤:如140×30,先计算14×3=42;再添上原来因数中被省略的0,即140×30=4200。

3、试一试。

课文第27页“试一试”的.第1、2题。

四、巩固练习

1、课内外作业。

课本第28页“练一练”的第1-4题。

先由学生独立解答,然后口答结果,全班统一结果。

五、作业设计

课本第28页“练一练”的第5题。

六、板书设计

找规律

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先计算末尾0前面数字的乘法,然后在所得积后面添上被省略的0。

文章来源:http://m.swy7.com/a/5236035.html

更多
L

猜你喜欢

更多
N

最新更新

更多
H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