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申请书 > 入党申请书 > 导航

数学教案优秀范文大全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优秀教案一等奖最新,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数学教案优秀范文大全 篇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p4~P5例5~例6、P5“试一试”、“练一练”P6~P7练习一第6~8题

教学目标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即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

2.使学生掌握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即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

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等式的性质

1.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的性质,谁还记得?

2.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那同学们猜想一下,如果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所得结果还会是等式吗?

3.生自由猜想,指名说说自己的理由。

4.那么,下面我们就通过学习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

二、教学例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P4例5图,并看图填空。

2.集体核对

3.通过这些图和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X=202x=20×2

3x3x÷3=60÷3

4.接下来,请大家在练习本上任意写一个等式。请你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计算并观察一下,还是等式吗?再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数,还是等式吗?能同时除以0吗?

5.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又有什么发现?

6.引导学生初步总结等式的性质(关于乘除的)乘或除以0行吗?

7.等式性质二: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8.P5“试一试”

⑴指名读题

⑵你是根据什么来填写的?

三、教学例

1.出示P5例6教学挂图。

指名读题,同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例6图

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3.根据题意怎样列出方程?你是怎么想的?板书:40X=960

4.在计算时,方程两边都要除以几?为什么?

5.计算出X=24后,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个数是否正确?请大家口算检验一下。最后将例6填写完整。

6.小结:在刚才计算例6的过程中,我们将方程的两边都同时除以40,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将等式两边都同时除以40,等式仍成立?

7.P5练一练

解方程:X÷0.2=0.8

师巡视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练习后指名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解方程的?为什么可以这样做?

四、巩固练习

1.要使下面每个方程的左边只剩下x,方程两边应同时乘或除以几?

0.6x=7.2方程两边应同时

x÷1.5=0.6方程两边应同时

2.化简下列各式

8X÷850+X-40

X÷9×9X-1.4+1

3.P6第7题

教师引导学生列方程

4.p7第8题解方程带“★”写出检验过程

X+0.7=14★0.9x=2.45★76+x=91

x÷9=90★x-54=18★2.1x=0.84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到哪些知识?在解方程时,关键是什么?要注意什么?

六、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

X=202x=20×240X=960

3x3x÷3=60÷3解:40X÷40=960÷40

X=24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检验:把x=40代入原方程,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左边=40×24=960,右边=960

X=40是原方程的解。

数学教案优秀范文大全 篇2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乘法,了解了小数的意义,知道了小数点移动所引起的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是本单元的关键,所以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注重以下两点:

1.在不断的设疑中,启发学生思考问题、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问题是数学学习的主动力。通过计算大小不同的物体的面积,在已有的整数乘法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0.3×0.2的积是多少,使学生在比较中发现积的变化规律。接着通过计算小数乘法,再次设疑:同样是小数乘法,为什么有的积是一位小数,有的积是两位小数或三位小数?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进而设疑: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呢?学生通过探索,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乘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2.习题的设计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习题以闯关形式出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习题的设计是对本节课知识点的巩固和深化,为不同层次的学生量身打造,使全体学生的智力都能得到发展,充分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课程理念。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同学们,市政府修建了一个街心广场,街心广场的中间是花坛,花坛的周围铺满了地砖,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课件出示街心广场情境图)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街心广场情境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对美的追求与向往。

⊙引导探索,初步感知

(一)探索方法。

1.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图形,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都是长方形)

2.它们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

3.根据图上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4.根据学生的回答提出问题。

(1)街心广场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2)花坛的面积是多少?

(3)地砖的面积是多少?

(4)三个长方形的长之间有什么关系?宽之间有什么关系?它们的面积之间可能有什么关系?

5.引导学生计算街心广场的占地面积和花坛的面积。

(学生汇报)

(1)街心广场的占地面积为30×20=600(米2)。

(2)花坛的面积为3×2=6(米2)。

师:地砖的面积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想一想怎样计算0.3×0.2,然后四人一个小组,互相交流一下你们的想法。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后全班汇报。

6.汇报结果。

0.3米=3分米 0.2米=2分米

3×2=6(分米2)=0.06(米2)

师:说一说你们小组为什么要把0.3米和0.2米转化成3分米和2分米。

师:请同学们观察下面两个式子。

街心广场的占地面积:30×20=600(米2)

花坛的面积:3×2=6(米2)

7.引导:看一看这两个长方形长与长之间,宽与宽之间有什么关系。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交流,明确:

(1)这两个长方形的长由30米到3米,缩小到原来的;

(2)这两个长方形的宽由20米到2米,缩小到原来的。

师:同学们对这两个式子中的长、宽进行了比较,现在我们比较一下它们的面积,你有什么发现?

生:面积从600平方米到6平方米,缩小到原来的。

师:用上面的方法比较一下0.3×0.2=0.06和3×2=6,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同桌之间讨论)

数学教案优秀范文大全 篇3

单元教材分析:

数学不仅是人们生活和劳动必不可少的工具,通过学习数学还可以提高人的推理能力和抽象能力。排列与组合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是后面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传统的教材中没有单独编排这部分内容,有关这方面的知识是本册教材新增的内容之一,教材试图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方面做一些努力和探索,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并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这些问题。重在向学生渗透这些数学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单元内容结构如下:简单的排列——最简单的推理——简单的推理

单元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3、 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 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3、 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单元课时安排:

2课时左右

第一课时 数学广角(一)

教学内容:

课本P99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找出最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准备:

数字卡片、1角、2角、5角的人民币。实物、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今天我们一起来上一节数学活动课,你们喜欢吗?

出示课题:数学活动

2、我们先来做一个拼图游戏:小朋友每人的桌子上有三张图,请你任选两张拼一拼看看是什么?先和同桌说一说。

3、交流反馈。用不同的图可以拼出不一样的效果,如果老师给你数字卡片,你能拼出什么数呢?

二、动手操作,探索规律

1、 用1和2两张卡片摆数。

(1)自己动手摆一摆,看一看谁最爱动脑筋,谁的小手最巧。

(2)独立动手摆,然后在班内说一说自己用这两张卡片摆了那些数。展示大家看。

2、用、1、2、3三张卡片摆数。

教师激励学生动脑摆一摆:从数字卡片中任选两张卡片,你能组成什么数?可以与小组同学讨论,并把结果记录下来。

学生拿出卡片,自己动手摆一摆。

引导学动脑,找规律去摆,我们比一比谁摆的数朵而不重复。

3、学生摆完后,小组交流,组长把成员摆的数记下来,并总结摆数的方法。

4、小组汇报。师生总结,指明学生说一说。

三、小组合作,巩固发展

(1)三人做握手的游戏。每两人握一次手,一共握几次。

(2)小组汇报,三人到台上有规律的握手,得出结论。(3次)

2、师:我这由三本练习本卖5角钱可以怎样付钱。请同学们拿出你的人民币,动手试一试。谁想来卖?

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到台上来卖。

板书学生的方法。

3、衣服搭配

出示两件不同的上衣和两条不同的裤子图:请看这里有几种搭配方式?试一试。

交流反馈。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玩的有趣吗?说说你学会了什么?

教学反思:

激趣导入,让学生在游戏中产生兴趣,在活动中找到启示。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在操作活动中成功,在交流中找到方法,在学习中应用。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应用意识,同时使学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不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P100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2、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具学具:

动物图片、语文、数学、自然等教科书。

教学过程:

一、游戏一:

故事导入:森林王国要举行运动会,入场时要组织一个花束队,鸡大婶让蓝猫和非非准备一束花,鸡大婶说:“他们拿的分别是红花和蓝花。”蓝猫说:“我拿的不是红花。”鸡大婶说:“请同学们猜一猜,蓝猫和非非分别拿的是什么花?”

今天有许多这样的问题等着同学们去猜,大家要比一比谁最爱动脑筋。

二、游戏二:

(1)出示例2的第一组图让学生注意观察。

让学生猜一猜他们拿的是什么书?

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小组活动

4人一组,两名同学分别拿语文数和数学书,其中一名同学说:“我拿的不是什么书。”另外两名同学比赛看谁猜得快。交换进行。

(3)、同桌活动。

拿出准备好的动物卡,又一名同学操作,左(右)手拿的是(不是)什么,另一名学生猜,交换进行。

三、游戏三:

1、找三名同学配合,创设真实情景,根据例题做一做,让学生猜一猜,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小组活动

A、师 :把猜一猜的游戏规则说一说。4人一组轮流进行,每人至少猜一次。

B、进行活动。教师不做任何规定,让学生撇开思维,自己去猜。

C、小组交流,向全班汇报活动过程。

3、观察比较例3和例2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4、 巩固练习:师生一起做游戏。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上得真愉快,你们在游戏中都学会了什么?

教学反思:

故事导入新课等于抓住了儿童的天性,激起了他们玩的乐趣和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多种游戏活动,既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活动,一起在活动中探索新知。放手让学生随意玩,鼓励他们玩出新意,教师捕捉创新的火花,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

数学教案优秀范文大全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和整理,我能够掌握前三个单元所学到的知识,能熟练掌握小数意义,正确、迅速地计算。

2、我要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巩固前三单元所学知识。

教学难点:

我会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法:

归纳总结法

学法:

练习法、测试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

复习前三单元的内容,分类整理。(自学)

二、情景导入:

呈现目标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情况进行小结、导入新课,并出示学习目标。揭示课题

三、探究新知

(一)交流自学情况。

1、复习、整理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2、复习、整理认识图形。

3、复习、整理小学乘法。

(二)可以让学生翻阅课本中的第一、二、三单元,然后通过表格、网络图或列举的方法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

(三)分层练习,完善认知。

1、完成课本P50页第1题。

2、教材P50页第2题。

四、点拨升华

当乘数大于1时,积就大于被乘数。

当乘数小于1时,积就小于被乘数。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

先小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

六、达标检测

完成学案中的课内巩固练习题目。学生独立做

七、拓展提高

1、教材P50页第3题

(1)两个乘数相乘,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或缩小几倍,积就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2)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3)两个乘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2、教材P50页第4题。

两个相邻整数之间有无数个小数。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列式。

八、作业布置:

教材第50页的第6题,完成相关配套练习。

数学教案优秀范文大全 篇5

教学目标:

1、结合运白菜的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连减的具体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运算。

3、运用连减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探索连减的具体方法。

2、连减问题的两种不同思路。

教学准备:

相对应的主题图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谈话:农民伯伯种的大白菜又获得了大丰收,他们正忙着收白菜、运白菜呢!

出示主题情境图。学生通过观察获取如下数学信息,第一运走288棵,第二运走256棵,原有850棵。

二、问题探索

1、提出问题。学生会提出几个有价值的问题:(1)两车一共运走多少棵?(2)第一车运走以后,还剩多少棵?

问题(1)(2),是对旧知识的复习应用,可以让学生独立解答出来。然后重点研究问题(3)。

2、思路探究。

(1)教师启发与引导:想要知道运走两车后还剩多少棵,你打算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试着列出综合算式。

(2)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

(3)交流想法。

会有以下两种重要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1、先运走第一车后还剩多少棵,再算运走第二车后还剩多少棵。列式为850256288。

2、先算两车一共运走多少棵,再算还剩多少棵。列式为850(256+288)。

(4)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说一说这两种方法的思路。

3、算法探究。

引导学生把具体的问题情境、混合运算的顺序与计算的方法步骤有机结合起来,弄明白其中的算理。在此重要的思想指导下,以下两种算法会自然而然地产生。

(1) 从总数里面连减两个数的方法。

850256288

=594288

=306(棵)

(2) 从总数里面减去两个数的方法。

850(256+288)

=850544

=306(棵)

三、应用练习

1、计算方法的练习。

完成试一试的习题和练一练中的第1、3题。

2、解决问题的练习。

(1)第2题。

a出示问题情境及第(1)问。

b学生独立解答。

c交流算法与想法。

d出示第(2)问。

教师适时点拨,鼓励学生提出与第(1)问类似的连减问题,并试着解答出来,再与小伙伴交流。

(2)第4题。

a出示题目内容,带领学生读懂所提供的信息。

b学生观察并发现问题:从整体上看,从星期一到星期日里程表上的读数是逐渐增大的,但有一天很特殊,星期三和星期四里程表上的读数相同,这是为什么呢?

c学生讨论。

可能性1:如果小军是每天晚上统计的话,说明星期四小军的爸爸没有出车。

可能性2:如果小军是每天早上统计的话,说明星期三小军的爸爸没有出车。

d引导学生继续自己提出问题,可以以晚上统计为例,完成第(2)问。(思考)

e第(3)问。

〈1〉一般方法:把第(2)问中所求出的每天行驶的里程数相加。

〈2〉简便方法:将星期日与星期一在表上显示的数相减,即1830301=1529(千米)

四、课堂总结

围绕连减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与计算方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等中心目标展开讨论,师生共同结课。

板书设计:

运白菜

数学教案优秀范文大全 篇6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09的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的:

1、理解等量代换数学题的特点以及解题方法。

2、让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经验,让学生充分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形成我要学好数学的风貌;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友好合作,营造和谐共进的氛围。

教学重点:

在解决等量代换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等量代换数学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方法口述等量代换时的想法。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天平、法码及相应的图片。

学具准备:

水果、食物、天平、法码及其它图片。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趣设疑。

1、故事

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喜欢听故事,今天也准备了一个,开心吗?

2、讲故事

在一个动物王国里,动物大王和他们的动物们都过着开开心心的生活。有一天,动物大王从市场里买了很多东西回来,然后每只动物发了一些东西,但是没想到有一些动物当收到东西时却很不高兴,后来,经过棒小猴出谋献策后又高兴起来,知道棒小猴的妙方在哪里吗?

3、看录像

录像内容1:小猫把5个白菜与小猴5个萝卜进行对换。

录像内容2:小白兔把0克的东西与小羊2千克的东西进行对换。

4、揭示课题

根据数量相等或重量相等来进行东西对换这叫做等量代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它。板书课题。

二、互动探究,获取新知

教学例2

交换一直在热闹地进行着,下面我们再看看唐老鸭和米老鼠的交换情景。

唐老鸭和米老鼠做事认真,在交换水果时还用了一些称重的工具。(出示天平和法码)问:你知道这叫什么吗?(用实物介绍天平和法码)

当天平两边平衡时,说明了天平两边的重量怎样?

(课件出现课本例题上的第一、二幅天平图)假设天平上的每个苹果都一样,你能从天平上知道一些什么信息?

(课件出现第三幅天平图)下面我们再多看一个天平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几个苹果与一个西瓜同样重?这个问题提得太好了!我知道肯定有很多同学能解决的,不过老师有个要求:要以小组为单位,各小组的同学利用图片把你解决问题的想法边摆边说出来。要发扬团结合作,人人动脑、动手、动口的!表现佳的小组将会得到老师的积分,凭积分可换取老师送出的精美礼物。积分越多,礼物越多,对自己组有信心吗?开始!

汇报小组合作结果。

老师在电脑上做课件演示实验。

在友好的合作下,动物们终于换到了自己喜欢吃的水果或食物,非常高兴。接着又来到了跷跷板乐园。请看:

(课件出现跷跷板图)

问:两只牛和几只羊同样重?你是怎样想的?

玩到这里,有些动物激动地说:原来我们在分东西吃和在玩时存在着这么多的数学等量代换题,学好数学可真有用啊!想学好数学吗?

三、练习题

1、两个桔子的重量等于一个苹果的重量,8个苹果的重量等于一个菠萝的重量,什么最重,什么最轻?

2、教科书第111页第4题

3、2个大萝卜可以换4根大白菜,1个南瓜可以换2根大白菜,4个大萝卜可以换多少个南瓜?

4、6个冰红茶盖可以换2张闪卡,10张闪卡可以换1个布娃娃。我集齐了28个冰红茶盖,能换到一个布娃娃吗?

5、积分有礼:

每积满20分可换取一份小礼物,8份小礼物可换取4份大礼物。算一算你们小组所拿到的总积分能换到什么礼物?

四、课堂

哪个同学愿意和一下你今天上这节课的收获?

数学教案优秀范文大全 篇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特点,理解并掌握解题思路。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4、通过鼓励性的情感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初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并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教学难点:

懂得要解决最后问题必须先找出隐藏的中间条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今天老师带大家去桃园参观,你们想去吗?(课件演示)

今年的桃子大丰收啊!这里有4筐桃子,每筐有6个,一共有多少个桃子?

谁会算一算?(学生口答,说一说怎样想的?)

如果第一棵树上有80个桃子,第二棵树上有60个桃子,两棵树上一共有多少个?

谁会列式解答?学生口答并说一说怎样想的?

二、探索新知

(1)你们真了不起,遇到的两个问题都解决了。我们一起去看看猴妈妈和猴宝宝在桃园遇到了什么问题想请你们帮忙。

媒体演示例题

(2)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大猴:3筐,每筐12个。

小猴:6个

你能根据两只猴子的采桃情况提出问题吗?

把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出来,再引导学生先解决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

(3)怎样求出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

你会列式解答吗?

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123=36(个)

36+6=42(个)

你先算的什么?你是怎样想到先算大猴采了多少个的?

教师归纳:有的同学这样想:要求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就要把大猴采的个数和小猴采的个数合起来,可题目上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大猴采了多少个,所以必须要先求出大猴采了多少个,然后把大猴采的个数加上小猴采的个数。这是从问题想起。还有同学是从条件想起,根据大猴采3筐,每筐12个,就能先算出大猴采了多少个,再把大猴采的个数和小猴采的个数合并起来,就是两只猴一共采的个数。这两种想法都很好。

我们在解决问题后要写出完整的答语。教师板书答语。

回顾:刚才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时用了几步计算?(板书课题: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为什么这道题要用两步呢?

(4)教学试一试

刚才有同学还提了一个问题,你会解答吗?

先在本子上独立解答再同桌互相说说先算什么?

指明汇报,板书算式。提问:要求大猴比小猴多采多少个?要先算什么?

比较:在解决例题和试一试这两个问题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相同的是两题都用两步计算,而且第一步都是要先算出大猴采了多少个?这一步都是用乘法算的。不同的是,第1题求两只猴一个采了多少个?所以第二步用加法计算,而第2题求大猴比小猴多采多少个?所以第二步用减法计算。

三、拓展练习

(1)参观了桃园后我们再去森林公园看看,进公园先买票。我们来算算一共要多少元?(媒体出示条件和问题)

谁说说这题告诉了我们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要求一共有多少元先要算出什么?

学生列式解答。指名汇报,说一说152表示什么意思?提醒做完后别忘了写答语。

(2)我们进公园去。这里有2个小朋友在浇树呢!这里又有什么问题需要我们解决呢?你会做吗?在自己的本子上做一做。

学生独立解答后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我们继续参观森林公园,看,眼前又出现了什么?根据这些条件你会提哪些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问题,再让学生分别解答。

解决这两个问题分别是怎样想的?都要先算什么?

四、全课总结

在参观的过程中同学们解决了好多问题,真是了不起啊!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关键是什么呢?

文章来源:http://m.swy7.com/a/5241307.html

更多
L

猜你喜欢

更多
N

最新更新

更多
H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