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申请书 > 入党申请书 > 导航

信息技术教案

2024-02-05 信息技术教案

2024信息技术教案十篇。

分享给您的教案课件能够帮助您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请放心使用“信息技术教案”,相信它会给您带来新的启发和灵感。希望您能够从中获得更广阔的学习和工作视野!

信息技术教案【篇1】

软件的安装与卸载

教学目的:

1.了解操作系统的作用

2.掌握应用软件的安装与卸载方法

3.了解系统的基本优化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应用软件的安装与卸载方法

教学难点:

应用软件的安装与卸载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操作系统

1.创设情境,明确任务。

引导学生回顾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的知识问:如果一台计算机没有安装操作系统能启动吗?此时计算机无法启动,会出现找不到系统盘

2.老师引导

那么操作系统在计算机中起什么作用呢?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的大管家,它负责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的各个部件,使它们协调一致地工作,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系统软件。一台计算机只有安装了操作系统才能正常工作。

二、应用软件的安装与卸载

1.安装应用软件要求学生完成安装“傲游(Maxthon)浏览器”软件的实践操作,安装过程中,教师重点讲解学生遇到的普遍问题,化解难点知识。安装完成后,引导学生到“C:ProgramFiles”目录下查看计算机所安装的应用软件,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安装应用软件的理解。

2.应用软件的卸载

①明确任务思考:如何卸载应用软件,以释放占用的磁盘空间。

②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展示教材上的两种方法:使用软件自带的卸载程序或使用WinXP的“添加/删除程序”将学生分成两组,分别使用以上两种方法将“傲游(Maxthon)浏览器”30软件卸载。(可进行小组比赛)

三、系统优化

问:如何清除删除操作中产生的大量临时文件和碎片?如何释放磁盘空间,提高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单击“开始”按钮,执行“程序→附件→系统工具→磁盘清理”卸载软件也是在释放磁盘空间。教师演示,实践操作。教师边讲解边演示磁盘清理操作,突破重点和难点;学生对自己的计算机进行磁盘清理,巩固所学的知识。课堂小结:请学生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留下实践思考题:除了课堂所讲的两种卸载软件的方法,同学们还有什么方法能卸载软件?

课堂练习:我们除了可以在网络上下载游戏软件外,还可以下载很多免费的工具软件。请大家利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在“华军软件园”()下载“影音风暴1.0.0.1”软件,并安装。

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教师总结,对学生的汇报进行补充和说明。

网络上的软件资源有试用的和免费的,作为学生要抵制、不使用盗版软件。

信息技术教案【篇2】

宏观指与本节无关的内容,如个人素质,总体印象,对课程理念的把握。中观指本节的总体情况,大的`方面,如重难点的把握,实施效果,总体设计,本节课所表现出来的意识,所用的手段等。微观指上课中具体的环节,步骤的点评,上下段的因果分析。

第一节:

一、宏观:

对停电的突发事件,有充分准备,能妥善处理,效果较好。教学语言少数地方有不规范现象,如把任务;又如:把它完成掉等。语调非常平缓,语音力度较弱且几乎没有变化。对于哪些地方需要变化和需要怎样的语气和语速,力度方面能力弱,基本功能不佳。以坐式讲解为主,缺点略。应以站式为主。

二、中观:

各教学环节设计合理(尽管使用很普通的流程和手段),能基本完成教学任务。能有意识地利用课本。小组合作的体现不强。

三、微观:

讲如何改变修饰标题时,是提出一系列问题的开端,应使用强调的语气,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在讲如何改变背景框内部的颜色时,因工具栏上有三个工具和颜色有关,不管前几节课是否讲到,应让学生联系并辨别三个按钮的区别,如前面几讲过多次,这里可以是以复习为目的的提问,学生可能多数能回答,如前面讲得不多,则提醒学生注意,这个问题提到几次了,如没讲过,则要引导学生观察三个按键,并尝试功能,要求回答它们的不点。

讲图片环绕一段时,先是提问,后是教师边讲边做,后来全是教师在做,学习效率明显下降。是明显缺乏设计,也是基本功能不扎实,但相当多数教师存在这种情况,要通过积累经验来克服。教师对提问,由于记忆或掌握不好原因,学生答不出的有两处:

一是句柄,

二是用CTRL键选择进行复制。

可能前面一些课在这些方面的知识点落实上做得不理想。信息技术教师应向中考学科教师学习落实知识点的技巧。学生在保存文件时,出现几种困难,或费时较多,一类是保存的要点未掌握的;一类是因要求不明确,保存文件名反复修改,地址反复改变,犹豫不决的。

学生在这一段进度较慢(费时较多),教师未能意识到,应有时间的把握,发现问题后收集反馈信息,了解是学生的进度,了解学生的困难,及时解决,而不是一味地巡视。 关于收集反馈信息,如什么时候要做,有哪些方法,注意问题,是所有教师要详细、重点学习的基本功。

最后一阶段,因已下课,教师在课堂气氛较乱,吵地情况下讲解,有讲知识点和学生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虽然这些本来是重要的,但由于时间关系,不应多讲,因比较乱,几乎没有效果。这种出现较多,是一厢情愿。正确处理方法是:用最快速度整顿纪律,选取重点(通过巡视和收集反馈),精讲,少讲,以短时间,有效为目标。

第二节:

一、宏观:

教学语言比较规范,普通话准确。在语气的变化上还要更上一层楼,使出现抑扬顿挫。能以站式为主,有这种意识。

有把握教学环节的意识,主要体现在多处对时间的把握,有设计,有落实。口头语“呢”,有,但不是很严重,还要进一步有意识地纠正。对问题的提出,针对学生某一问题讲解时,能让学生感受工厂较强的针对性,有清楚地表达意识和表现。

二、中观:

有较弱地体现小组合作,但未能深入到和编辑部发生联系。对一开始停电,能正常处理,但前半节课有因内心紧张,稍有些乱和其它表现。重点能把握,难点解决不佳。

三、微观:

用广播请学生看材料,然后讲解要求,讲得比较详细,清楚,并最后讲:现在同学们清楚这节课的要求没有?清楚是从内容上评价,但由于语速较快(可能是紧张),学生收受效果没有很好,有些可能没反应过来,再者,这种情况(讲解加上要求语言较多)下,可用一两句,或一两个短语(不一定是完整的语句)重复一下刚才要求之前的讲解要求,或要求。并在学生动手期间,不断重复,也可加以解释。因为有些学生可能原来不理解前面的讲解,或可能因某种原因没听清楚。多处出现“明白吗?”这是好的,是在简单收集学生对刚才讲解或要求和理解程度的信息。但要使这句话不成无目的的、随口说的话,要注意:

1、有时候可用征求式语气或说“明白的同学请举手”,了解具体有多少学生表现已听懂。

2、有时可说“明白的同学…,不明白的同学…”。

在巡视时发现问题,于是开始讲解,不知意图是针对全班的还是针对部分学生的。只少部分学生在听。若对全班,则应提醒一下全班先停下来,请注意听,讲哪几个问题,若对部分学生,则提醒现在请哪些同学听一下,或有些些情况的同学请注意,现在讲什么问题,这种做法要点是:必须做到“短平快”,简单扼要。因为总体还是在练习。

让一位学生上台演示,提问,并讲解。此处讲解效果较好,和其它地方综合来看,教师的讲解清楚度较好,主要表现在对问题的层次性把握强,而且能使用较恰当的语速,小重复(短句、关键词重复)。让学生讨论,能提示注意事项,并要求以小组合作。后半节,某段时间,也发生了讲地太多,不放松,紧张的情况,且学生参预少。在第一次让学生练习时,讲解问题层次性也强,一环接一环,师生有融洽在互动,有明确提出学生操作时间(一分钟完成保存)。课堂最后,同样有较强地时间设计和把握。讲到“剩余多少时间,一个步骤多少时间”

第三节:

一、宏观:

个人素质,特别是在语言表达(生动、活泼),亲和力,教师形象等方面比较好,也能恰当运用。上课情绪激昂,投入,总体是好的。感觉有些地方激昂程度可稍降低一点,这样能更突出重要处的效果,否则有点“刺激过大而致情绪麻木”,后半节课,因各种原因趋于正常。

再者更重要的是要把学生的情绪调动到和教师相符合,不能只是教师本人激昂而学生沉闷,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调控能力应该是比较好,但也有美中不足,表现为顺时更好,逆时缺应变,或学生配合不好,难度较大时,调控相对较弱。能有意识地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希望以后更积极有意有探索。口头语“就是说”仍然相当明显。有必要针对、强化训练。

二、中观:

有针对性的有特色的教学设计,但这个任务综合性不强,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任务驱动。对教学环节的设计比较平淡,和前者相比,教学环节的设计更重要,不应比激励性任务的设计低一个层次。对学生估计不足,而在实践中未能很好地调整,以致学生配合不好,有几处收放不太及时。教学设计、实践中各环节,都有很好地时间观念,但实践中感觉有点刻意或欠火候,或缺教练的经验。

三、微观:

上课一开始,提出大家一定很想知道我是谁,来自哪里,本来自我介绍,可是到这节课结束时看能否认识我……,引起学生兴奋。这种设计是很好的,但要有充分的认识:不一定都能凑效,也不一定对所有学生有效,关键应根据当时的学生反映,恰当、切合时机的推出,这里似乎有点在机械地表演,为完成这段设计而说这些话,而部分学生未能响应,最重要的是在接下去的教学却没有和这一悬念直接联系,而是等到课堂最后时,才说到“完成这一步就能知道我是谁了”,可惜那时间有点仓促,有些学生没有及时明白要求,因为学习内容和为知道“我是谁”而写的纸条任务没有直接相关,学生之前又没经验,所以任务完成不好也就情理之中。

前半节:任务一和二(要指出这个任务即不是和开始提出的任务相关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任务,只是普通的教学要求)讲解清楚,问答效率较高,提出要求明确,并设置时间,学生做到一定程度,请学生举手示意完成程度,并且经常地、恰当地、有效地又是不同形式地给学生鼓励,充分显示良好的个人素质,值得大家学习。

虽大家提到这种素质一般很难学习,但只要有决心、花时间,多听优秀教师的课是完全可以学习的。任务二后到后半节课,教师讲解的时间太多,延续时间长,虽然其中也穿插让学生动手,但时间很短,这种形式只适用于理论性较强,操作难度大,层次多的情况。显然这里不是,所以学生有时跟不上,仅有几次短时间的操作效果也不太好。

这种情况估计当时教师意识不强,所以后面也没有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再到最后一个任务(任务四)出来时,就导致第一点所讲的情况。但值得肯定的是在讲解过程中,能插入短问,要求操作等,达到一定的交互性质。最后一个任务是设计中的关键和高潮,就教师本身而言,是讲清楚的,时间也规定了,也要求了小组合作。但

1、小组合作是表面上的,对合作中的难度估计不足。

2、重要的是教师没有意识到学生从前一段学习中未完全转变过来,注意程度不够。导致完成情况很不理想。

3、前面已提到:总的学习任务和这个让学生揭开“我是谁”的谜底的任务相关程度不大,所以这里非常象刻意为完成任务而上课,不能融合,有浪费时间之感。

第四节:

一、宏观:

普通话相当准确,经了解是上中师时努力学习纠正的。但语速过慢,缓,且无变化,语气也变化不大,经了解是对小学生上课习惯所致。对小学生应该慢,缓,但语速、语气不应没有变化,相反,应比对初中生的语言更有变化和激情。教学经验不足,缺理论认识。

出现的问题是多数新教师共同的问题,如把时间用在手段和过程上,打个很大很大的圈,对目的反而快速带过。双如教学的总体方法上,也接近对小学的方法,对初中生的行为习惯,学习心理把握不好。有关问题详细描述请见本人《当前信息技术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一文。希望积极学习各方面教学理论,创造条件多听优秀的课。个人素质较好,思维开阔,思路条理清晰,引导恰当。

二、中观:

设计新颖,吸引力强。出现术语错误,虽然不多,但表现出在这方面意识不强。设计的任务较少,难点突破不好,细节处抓落实不够。

三、微观:

本节为认识求伯君为背景,主要学习对图片的各种设置,虽然学习求伯君是一个教学目标,特别是情感目标,但这是背景,是任务驱动的手段,教师为引起学习的兴趣,设计了先让看熟悉的明星,再看IT精英,这种思路很好,有创意。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是手段,是过程,不是目标,在时间上,内容上,要做到恰当。这里

1、教师做较好的是:

没有局限于课本只认识求伯君一人,而是出示多位IT精英的照片,让学生找自己喜欢的人。有这样的认识,很好,但增加难度,需更强的能力去把握后续的教学。显然教师后面的表现说明这种高水平的能力尚不具备,甚至这种意识也很弱,这是新教师的特点所致。

2、实际上教师由于理论认识不足:

这段日本身未能把握时间和内容,相反在这个之前还增加了长长的一段对话“我是谁,我每天和大家一样来学校……”这段话离开本课具体任务,也是很有创意的,引起较高的兴趣,但它成为了本课主要学习内容的前置引导的前置引导,到切入正题用了近10分钟,有浪费时间之嫌。

让学生用google找自己喜欢的精英,找到后,让学生说说这个人的情况。教师未能认识到初一学生的语言表达还是不理想的,没有任何框架下,初一学生只能是照片文字读,不会概括,教师也意识不到要想办法缩短这段时间,相反,还让第二位,第三位学生再说,可能是想更广泛一点,这种读时间用了不说,对本节的主要学习内容作用很小,也就说明了教师对如何把握重点,时间主要用在哪里等一系列基本认识不到位。

希望要努力学习。正确的做法也不一定要去掉这部分,而是为学生准备好几个框架的问题,要求学生简明回答,学生一能清楚要求,二能做得到。教师再短评,完成这部分情感教学的目标。我们认为情感目标一般是不另外战用时间的,是在知识和技能目标教学过程中顺带完成的,此外不能顺带完成,则要注意手段的选用和时间的安排,不能喧宾夺主。前面第一点也如此。

凡是新教师都要注意这个问题。讲保存时有“现在是不是保存在WORD下面了”这是术语错误。虽然它本身是一个小错误,但代表了一类常见的错误,有较多的教师犯这类错误,原因是信息技术学科自身特点和教师思维的不严谨造成的。类似的还有“对字体下拉列表框说:是不是点这个宋体呀?”“在这个文件夹的旁边再建一个新的文件夹”。

信息技术教案【篇3】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的:

学会遵守机房里基本制度

1、机房里不能接触电源;

2、机房里不能奔跑;

3、机房里不能吃东西喝水;

4、电脑和周围应保持整洁;

5、眼睛也要保护好;

6、不要用力敲击键盘和鼠标。

教学重点:了解在机房里怎样保护好计算机

教学难点:在使用计算机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教学准备:计算机、网络、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这节我们要学做电脑小卫士!知道怎样做小卫士吗!

二、教学新课

出示课件:

小学生巍巍在小飞鼠的帮助下学做电脑小卫士。

请学生们观察巍巍都学会了怎样做电脑小卫士。(看图)

1、机房里不能接触电源;

2、机房里不能奔跑;

3、机房里不能吃东西喝水;

4、电脑和周围应保持整洁;

5、眼睛也要保护好;

6、不要用力敲击键盘和鼠标。

三、说一说,怎样争做电脑小卫士?

四、想一想:小朋友们,在电脑房里还应该注意些什么?

全课总结:我们今天学会了争做电脑小卫士,在以后学习中小朋友们可要履行自己的职责哦!比一比,看看谁才是真正的小卫士。

教后感:安排这节遵守机房规则的课是很有必要的,通过课件出示的图片让学生自己讨论在机房那些事情是不应该做的,那些规则是要遵守的,比教师直接要求效果要好得多。

信息技术教案【篇4】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小学三年级学生,他们对于电脑的运用已较熟练,但对于文字的处理方法仅停留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地步,会而不精,懂而不熟,没有较踏实的态度与能力。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兴趣,端正学习态度,认识其重要性,纠正不良学习习惯。另外,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已了解了标点符号的运用及意义,有了认知基础,因此本课的学习重点在操作技能上。可以利用学科之间的整合,利用知识迁移来让学生通过电脑输入标点促进对相关学科知识的理解深化。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掌握常用中文标点符号的输入方法;

2.学习其他一些特殊符号的输入方法。

【技能性目标】

1.学会使用键盘输入常用的中文标点符号;

2.学会使用软键盘输入一些其他符号。

【情感性目标】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索精神,体验成就感。

教学重点:

1.掌握常用中文标点符号的输入;

2.学习其他一些特殊符号的输入方法。

教学难点:

1.掌握中/英文标点符号输入的切换方法;

2.会使用“软键盘”输入更多的符号。

设计思想:

“咪宝”的陪伴下主动探究新知。

2.教法学法。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任务驱动和演练结合的教学方法。课堂上我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学新知,巩固技能;在重难点教学上,我运用课件形象地演示键位组合和操作步骤,使学生容易观察,便于理解。

英语学科知识,不仅体现了信息技术的工具性,更体现了其人文性、创新性。

信息技术教案【篇5】

一、教材分析与学生分析。

(一)教材分析:

《认识资源管理器》是人教版信息技术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课《查看文件内容》第二课时的内容。

资源管理器是Windows系统中的“大管家”,对它的学习不仅是本章学习的重点,更是学习文件管理知识的入门一课。本节课主要是使学生了解资源管理器的结构,帮助学生掌握在资源管理器中管理文件的基本技能,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

(二)学生分析:

本节课的教育对象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由于家用电脑比较普及,他们具有较高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我会给他们创造小组讨论,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同时他们又是稚嫩的禾苗,需要阳光和雨露,我还会适时引导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并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第一课时里,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在我的电脑中查看文件内容的操作方法,这为本节课教学已作好了知识铺垫。

二、教学目标。

由于本课学习内容操作性强,适合学生进行自主探索、自主发现式学习。根据教材特点与学生实际,我设计了以下:

(一)知识目标:

退出。

2、了解其结构组成。

3、在资源管理器中打开文件,删除文件以及给文件重命名的操作方法。

(二)能力目标:

1、掌握在资源管理器中简单管理文件的操作能力。

2、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2、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以及勇于探索新知的精神。

三、教材处理。

根据学生生活经验及认知水平,我制定了认识资源管理器这一教学重点以及在资源管理器中打开文件,删除文件,给文件重命名的操作这一教学难点。

四、教学,学法,评价与手段。

(一)教法阐述:

本课通过创设“寻宝”、“改宝名”、“掘宝”三个游戏环节,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在小组讨论,师生互动中掌握利用资源管理器打开文件,文件重命名,删除文件的操作方法。

(二)学法指导:

我会引导学生通过“接受任务——思考讨论——合作操练——总结巩固”,建构资源管理器的相关知识,提升在资源管理器中管理文件的基本技能。

五、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重点阐述我的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我设计以下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二)新课呈现,巩固操练。

(1)寻宝。

(2)改宝名。

(3)掘宝。

(三)归纳总结,完成建构。

计算机操作系统就像一个“大宝藏”,它的里面有许多珍奇的“宝贝”。要挖掘“宝贝”,我们首先要找到一把开启这“宝藏”大门的钥匙,它的名字就叫做资源管理器。同学们想得到这把宝贵的钥匙吗?通过学习情景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教学作好了准备。

随后进入教学的第二个环节,这时我会提示学生:其实打开资源管理器的方法和我们学过的画图软件启动方式基本相同,大家可以试一试。让学生自主探索,尝试操作。然后我会应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控制学生机,演示并介绍资源管理器的各个组成部分。目的:让他们进行知识迁移,从而掌握启动和退出资源管理器的方法并了解资源管理器的各个组成部分,从而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接下来我要和同学们作一个《寻宝》的游戏。游戏说明:游戏分为这是我截取的游戏画面。首先我要做简单的游戏示范说明。随后要求各组同学在5分钟内找到这20个文件,并记录下各文件存放的路径。时间到时,哪一组的同学找到的文件最多哪一组就为获胜组,同时我会对该组进行激励性评价。然后我将以抢答的形式请学生说出每个文件的位置,其他的同学按照他的路径打开文件。

在这个游戏过程中,我将磁盘中的“文件”变成了神奇的“宝贝”,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在“寻宝”的同时掌握了在资源管理器中打开文件的方法。游戏第二关:《改宝名》本关仍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要求同学们将刚才自己发现的“宝贝”文件改为“自己的名字加数字”,这时有的同学可能对其操作方法显示出困惑的表情,我会让他们进行讨论交流,并适时的提示他们:单击鼠标右键试试看!同时我要强调:只能修改自己找到的“宝贝”文件名,可不能动别人的“宝贝”呀!学生通过老师的引导与自己动手操作,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给文件重命名的操作方法,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信息道德素养。游戏第三关:《掘宝》前两关都是合作完成的,本关就来个游戏大对战。要求同一桌的两名同学寻找以对方名字命名的文件,找到后将其挖掘,即删除文件。在自主学习,达到掌握操作和使用的目的,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同时使用有效的激励制度,为任务驱动法注入又一推动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新知的积极性。

教师总结在资源管理器中打开文件,删除文件以及给文件重命名的操作方法,加深了学生对本课知识点的掌握,同时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并布置作业,作业如下(显示幻灯片)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

在即将下课前,我想对同学们说:今天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已经初步了解了资源管理器这把金钥匙的使用方法,但是要想使它发光发亮还要我们继续努力的学习,我相信通过以后的学习我们每个同学都会成为这把钥匙的主人!这样学生就在兴趣盎然的游戏中结束了本节课学习,同时我也做到了寓教于乐!

六、板书设计:

第四课 认识资源管理器

一、打开文件

二、文件重命名

三、删除文件

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逐条列举出来,这让学生一目了然,从而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

七、教学效果预测。

本节课改变了传统注入式的教学方式,将原本枯燥的文件管理的知识融入到游戏中,让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自主获取知识,以竞赛的方式展示和交流探究的结果,在这过程中,学生通过小组的学习,主动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使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从而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预计90%以上的学生能够掌握本课的重点与难点。

信息技术教案【篇6】

教材分析:

《词语输入方法多》是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编著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二册第。本课是在前一课中初步利用“搜狗输入法”输入汉字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词语输入技巧来帮助学生提高汉字输入速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以后学习文字编辑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熟悉并掌握用全拼方式输入词语。

2、熟悉并掌握用简拼方式输入词语。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以全拼和简拼方式输入词语的学习,理解和熟悉用混拼方式输入词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正确的输入习惯,提高输入词语的学习兴趣。

2、体验词语输入的乐趣,培养词语输入的耐心。

教学重点:

1、以全拼方式输入词语。

2、以简拼方式输入词语。

教学难点:

1、使用混拼方式输入词语习惯的养成。

2、灵活运用多种方式输入词语。

教学准备:

【素材准备】

环保公益广告,供学生练习的词汇(这里选取了与环保相关的词汇内容,不使用金山打字通默认词汇,为了更好的扣住环保主题)。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激趣导入

温故知新

1、播放环保公益广告。

3、巡视检查学生完成情况,并让学生说说没能输完的原因。

4、打字是我们日常生活,学习的一个必备技能,打字速度能否提高呢?

1、欣赏视频。

3、说输入过程的感受,体会打字慢。

4、学生说要经常练习。

5、引导学生思考,引入新课

激发学生兴趣。

限定时间营造紧张地气氛,使学生有提高打字速度的需求。

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分析体验

自主学习

全拼输入词语

2、请学生说说区别

3、让学生尝试输入词语继续写感受。

4、评价学生的感受,课件出示环保标语,让学生将句子分成词语,并输入练习。

(生命来源自然,健康来自环保,亲爱的同学们,请珍爱我们共同的家园)

1、其他同学观察输入方法,思考与我们之前学习单个汉字输入的区别?

2、词语输入时速度更快

3、继续写感受。

4、以实例分解若干个词语,练习输入词语

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巡视,观察学生在输入“亲爱”和“珍爱”两个词语的情况。

5、学生思考,自主探究。让学生举出类似的词语,有何共同特点?

6、金山打字通中“音节练习”中“连音词练习”。

对比观察两种输入方式,使学生切身体会全拼输入词语效率提高

学习分解词语,巩固全拼输入词语。

了解学生输入“连音词”情况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设疑导学

合作探究

简拼输入词语

1、同学们,用全拼输入词语效果如何?能再快捷吗?

2、让学生试着输入“hj”,出现什么?

3、为什么会这样?你还可以举一反三吗?用类似的方式输入两个自己喜欢的词语。

4、教师讲解简拼输入词语,让学生小组讨论全拼与简拼输入词语优缺点,哪种方式最快捷?完成P82“做一做” 1。

5、请小组反馈讨论情况。

6、分别在什么情况下用全拼和简拼呢?

1、效率高,对老师的`追问很感兴趣。

2、学生实验,观察发现也可以输入“环境”。

探究。练习“做一做” 1。

5、小组反馈。师生小结:根据需要恰当选用全拼输入或简拼输入方式。

6、根据候选框可选词汇以及所用词汇是否在首页来判断。

引起学生发现简拼输入词语。

这是本课的难点,通过让学生观察→思考→讨论的方式突破难点,达到知识内化,让学生体会恰当选用输入方式方为最佳。

使学生感受到孰能生巧,汉字输入需要不断练习。

巩固练习

学以致用

1、同学们已经了解全拼和简拼输入词语了,下面就一展本领吧。以“环境保护,从我做起”为主题写几条自己的具体做法。

回到情境中来,做到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真正服务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

交流欣赏

自评互评

互评

2、相互评价。

指导学生正确评价,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开展自评、互评更贴近学生心理。

梳理知识

归纳总结

1、让学生说说收获。

QQ拼音输入法。

1、分享输入词语的技巧和经验。

简拼方式输入词语。

3、了解其他优秀的输入法。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习惯

拓展知识,帮助学生了解搜狗和QQ拼音输入法的优点。

信息技术教案【篇7】

【教学目标】

传播方式、防治措施。

2、能力目标:学会利用杀毒软件或在线杀毒的方式查杀计算机病毒。

3、情感目标:在深刻了解计算机病毒危害的基础上,形成病毒防护意识,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版权意识。

【教学重点】

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方式及防治方法。

【教学难点】

杀毒或防病毒的相关措施

【设计思想】

1、生活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人们在享受信息技术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个更为严重的信息安全问题。因此,如何安全规范地进行信息活动,预防计算机病毒,防止利用计算机进行犯罪,以确保信息安全,这是信息活动过程中必须引起足够重视的问题。

了解信息保护的基本方法;了解计算机犯罪的危害性,养成安全的信息活动习惯。

【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

处理、表达能力。

3、会使用搜索引擎的基本方法获取部分网络资料。

4、对电脑信息安全还没有足够认识。

【学生学习方式】设置悬念,问题驱动,案例学习,小组讨论,课后自主探究方式。

【教学准备】

1、激发学生兴趣的冰河木马;

2、网络畅通的多媒体教室;

3、必要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堂引入。

情境:展示QQ留言。

最近一段时间没有上网了,昨天一上来,看见你一个劲的和很多人在聊天,说话的态度和语气似乎不像是你的风格,应该不会是你吧,可装得也够像的,我录了视频,你打开看看:xxx

教师:请同学们帮老师拿个决定,要不要打开看看?

学生:议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作个简单调查:打开的缺少信息安全意识。

二、认识木马

教师:老师也不太清楚,这是个什么文件,当时就觉得好奇,就下载了。

演示:远程控制已下载客户端木马的电脑。

学生:让学生亲身体验病毒的危害,知道上网没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将会导致怎样严重的后果。

教师:

简单讲述木马的攻击过程:简单讲解木马病毒攻击的过程:动听的语言诱骗对方运行木马文件,从而达到入侵的目的

学生:听讲,观看激发学生学习欲望,让学生对特洛伊木马的入侵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教师:介绍几种常见的木马病毒。

三、木马的防冶

学生:讨论对策

教师:1、系统升级

2、用杀毒软件

3、木马专杀工具

四、其它常见病毒

教师:进一步介绍几种“毒王”级的病毒。

1、CIH病毒的由来,症状和危害性以及作者其人。

2、求职信病毒的特征

3、震荡波病毒的危害以及作者其人。

4、女鬼病毒的特征

(引导学生正面理解:病毒给我们的计算机带来如此多的麻烦,而很多制造病毒的电脑天才通常是一不小心,酿成大货。

学生:加深学生对特洛伊木马攻击的认识,让学生学会如何根据木马攻击的特点来制定预防措施,并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安全的上网习惯。

总结:和学生一起归纳总结病毒的危害体现在哪些方面。和老师一起思考,回答老师提问,一起做归纳总结的工作。使学生对病毒的危害有个较系统和全面的了解。

五、病毒的防治

教师:

1、系统升级

2、装杀毒软件

3、养成信息安全意识

教师:针对网上存在这么多的安全隐患,想想我们应该怎样做......看看《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选择与自己学习生活最密切的方面谈谈我们不要去做......小组讨论,完后,将讨论的结果在全班展示,讲讲大家讨论后一致认同的结果。学生讨论在互联网上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

信息技术教案【篇8】

教学目的:

1、通过阅读《神话故事》,使学生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激发阅读兴趣。

步骤、好处,初步培养学生网上查询资料、收集信息的能力。

合作意识。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任务

今天的阅读课有两项内容,1集体阅读,《第四十间宝库》――神话故事。2继续学习网上查询,按要求查询相关资料,并自由上网浏览。

二、集体阅读

集体阅读形式同学们非常熟悉,上学期、这学期我们已经阅读过许多内容,如:寓言故事、成语故事、童话故事,科普读物等,那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告诉同学们一个个道理,有的故事还曾深深打动同学们的心。今天,老师再向大家推荐一张光盘《第四十间宝库》-神话故事。里面收集了许多中外神话故事,其中有的故事大家比较熟悉,有的是陌生的。希望通过今天的阅读大家对神话故事有所了解。

1、谁听过神话故事?

2、什么是神话故事?

神话故事是讲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在古代,人们由于受生产力的限制,不能科学地解释大自然中的各种现象,于是就凭自己的主观想象,用拟人手法,编造了许多神话故事,以此来反映对大自然现象的天真解释,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的神话内容是可靠的,有的内容是想象的,并非历史。但历史学家考证,人类远古时代的历史,主要靠神话故事、传说时代流传下来的。

故事情节记在心里。

远古的故事,远古的时代,我们在为人类祖先的大胆想象感到惊叹之余,是不是也存在一点遗憾,人类祖先在大自然面前感到了无奈。时光转瞬,转眼历史过了几千年,人类进入了科技高度发展的时代,今天人们不但能够科学地解释大自然的奥秘,而且还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了灿烂的文明。

想想远古的神话,再看看眼前的计算机,我们可以感到人类力量伟大,是不是对计算机会增添了几分亲切感。

三、网上查询资料

上网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网上收集信息的能力是学习的需要,是生存的需要。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网上查询资料。

(1)敲击IE网络浏览器

(2)进入三里河三小校园网主页

(3)主页提供了9个选项,选项进入。

(4)进入栏目窗口阅读浏览

(5)资料库中推荐了15个网站

方法:边讲解,边演示。出示15个网站名称。

2、同学上网阅读。

阅读分两步(

如果有的同学有困难,希望能与邻近的同学合作,旁边的同学不要拒绝。

教师随机指导:请第1、2名的学生把查询的过程和结果写在黑板上供大家参考。

(2)自由选择查询阅览

记下你最感兴趣的信息,准备向同学推荐

3、向同学推荐自己收集的信息

同学们刚才已经查阅了大量的信息,请把你最感兴趣的信息推荐给同学们。

四、说说今天阅读的收获

可以说说自己了解了哪些信息,也可以说说自己的感受。

信息技术教案【篇9】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个综合活动,是在前一课的基础上学习,也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检测和巩固。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了解有关机器人灭火比赛的知识,了解子程序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会动手组装灭火机器人。

(2)学会编写机器人灭火程序。

3、情感性目标

培养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精神,使他们共同克服困难和分享成功。

三、教学准备

将本课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下发到学生机上,机器人、灭火装置、蜡烛、打火机。

四、教学法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组装机器人和编写灭火机器人的控制程序。

2、教学难点

理解走迷宫程序流程图。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发生火灾时,消防员叔叔都会奋不顾身地跃身火海救人,但是,这样的危险性太大了,同学们能不能设计一种帮助消防员叔叔找到火源,并把把火扑灭的办法呢?

学生回答。

教师:如果机器人能走入楼房找到火源,并用灭火剂把火扑灭,那该多好啊!其实这些在不久的将来都会实现,今天我们就来设计一个机器人,让它在一个模拟的房间里完成灭火任务。

2、学习新课

(1)规划和搭建机器人。

观看教师演示机器人灭火,了解灭火程序流程图和场地。

永远循环

灭火

检查火源

走迷宫

教师讲解安装火焰传感器和红外传感器的方法及步骤,搭建灭火机器人,学生跟着练习。

(子程序。

A、看图思考机器人如何走迷宫的。

屏幕展示走迷宫流程图,学生观看、思考。

B、编写迷宫(migong)子程序。

教师示范讲解,学生观察。

学生练习、教师指导帮助。

教师:子程序是具有一定功能的一段程序,在主程序中可以调用它们,这样可以使程序的结构清晰、合理,同时也便于阅读和调试。

(子程序。

屏幕展示灭火流程图,思考机器人是怎样灭火的?

学生观察。

教师演示编写机器人灭火(miehou)子程序,并设置“条件判断”模块。

学生练习,教师指导帮助。

(4)编写主程序。

教师讲解编制机器人的启动方式,在主程序中,根据流程图调用刚才编写的miehou、migong两个子程序,并将设置好的机器人放入场地中进行测试。

学生编写主程序,教师指导帮助。

3、巩固练习

设计组装一个灭火机器人,尝试修改测试程序中的参数,和其他小组比赛,看谁天最短的时间内找到火源并熄灭。

学生组装、测试程序参数。

进行比赛,教师表扬鼓励。

4、总结评价。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课知识进行小结,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收获,在“评一评”里打上自己的成绩。

教后感:

在调试的过程中,可能出现很多问题,对这些问题有些同学会反复调试找原因,但有些同学寄希望于教师解决。如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是一个难点。所以在教学中我要求各组同学互相讨论,及时鼓励和表扬,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信息技术教案【篇10】

一、:本课是苏教版《信息技术》(小学六年级下册)教材第,形成学生"了解熟悉——技巧掌握——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的知识链。为学生提供了有利于多元智能发展的智能环境。学生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能进行文字处理、作图绘画等。"声音的播放与录制"一课,主要让学生学会利用的"录音机"播放和录制。wav声音文件,学会查找声音文件及对声音文件进行简单的处理(主要介绍效果(S)子菜单,如添加回音、减速等),操作较简单,学生很容易掌握。

二、:作为六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Windows 作图绘画等,能操作实物录音机,知道录音机的各个按钮功能。能利用网络查阅资料。

三、:(学会查找声音文件和学会存储录制的声音文件。(学会系统声音的设置。

四、: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如何获取声音信息、处理声音信息和应用声音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创新、团体协作的能力。 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五、: 学会使用"录音机"来播放与录制声音文件".wav". 初步了解"录音机"的效果功能,能使用录音机进行简单的声音编辑。3、 系统声音的设置

六、: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等。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因此本课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主体式教学模式。通过学生已经受过的音乐教育、英语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整合),创设一个优美音乐、歌曲演唱的情境(创设情境法),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自己动手,有机结合录音机的各种操作(任务驱动法),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查漏补缺,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教学中,启发、诱导贯穿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意调节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使课堂能在生动、有趣、高效中进行。主动与其它学科整合,如:用音乐教材中的歌曲《中国,中国,我爱你》,结合爱国主义教育,与音乐课程整合;让学生用英语来录制声音,与英语课程整合。

七、: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接受任务——思考讨论——合作操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故此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八、: 实物录音机和录音机按钮的图片。

九、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首先创设一个优美音乐、歌曲演唱的情境(播放音乐教材中的歌曲《中国,中国,我爱你》)。问:刚才的歌曲好听吗?你还想听什么歌曲?(学生点歌)。好!等一会同学们自己点播。接着播放学生录制一句英语"同学们,大家好!欢迎您的到来",猜猜看,谁说的?(学生回答:***)让学生产生好奇性。听了刚才的歌曲和***的一段英语,你想说点什么?想知道点什么?同学们发言,提出一些问题,如:"我也想在电脑上听歌。""我想知道***的声音是怎么录进去的。"等等。很好,我也想知道这些。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学习"声音的播放和录制".好吗?板书课题:声音的播放和录制此环节设计目的是创设美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巧妙地让学生提出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

(二)播放声音问:你在家里是用什么来听歌的?(录音机,教师拿出实物录音机),电脑上的录音机在那里呢?让学生找到后回答。板书:打开录音机:"开始"—"程序"—"附件"—"娱乐"—"录音机" .学生打开录音机后观察上面的按钮和菜单,教师出示录音机按钮的图片,让学生比较。下面同学们可以听音乐了,音乐在"教师机—D盘—流行歌曲"同学们相互交流,帮助学习有困难同学。此环节设计目的是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自己动手,有机结合录音机的各种操作,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查漏补缺,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

(三)录制声音有的同学想知道***的声音是怎么录到电脑里去的,下面我们就来研究声音的录制。行吗?谁愿意来先试试看,让一学生上教师机试录一段话,("大家好!我是***")。录好后播放给大家听。你学会了吗?你是否也试一下。同学们合作学习,自己录音。并播放自己的录音。保存处的'声音在D盘自己的文件夹中。小结,谁来说说声音是怎样录下来的。(板书:"文件"—"新建"—"录音"按钮—"停止"按钮—"另存为")此环节教师则以参与者的身份介入,目的是发挥协作学习的作用。

(四)师:我们还可以对录制的声音进行加工,在"效果(S)"菜单中的"提高音量(按(I)"、"降低音量(D)"、"加速(按(N)"、"减速(E)"、"添加回音(A)"、"反向(R)"对所录制的声音进行修饰。(演示)将刚才录制的声音进行效果处理,并播放。

(五)设置系统声音学生阅读第6页的内容。教师演示,(打开"控制面板"—双击"声音 "图标—打开"声音属性"—在"事件"列表中选择"启动Windows"选项—按声音"浏览"按钮—找到刚保存的一句话声音文件—选定后按"确定"按钮—试听效果—设置好声音后单击"确定。同学们合作学习,设置系统声音。此环节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对教材内容有更深刻的学习,培养同学间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六)小结说一说用"录音机"录制声音的过程。师:打开"录音机"程序,单击"录音"按钮,进行录音,结束单击"停止"按钮。点击"播放"按钮,即可听到录制的声音了。

(七)作业利用录音机程序录一段话,并播放、保存,对声音进行效果处理。

swy7.com小编推荐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


编辑特别整理了一些与“小学信息技术教案”有关的信息,请将此页收藏起来,以备不时之需。为了确保教学顺利进行,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和课件,并要求每一份课件都进行更加完善的设计。详细的教学教案能够帮助老师对授课内容进行完整系统的规划。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篇1】

教材中曲线的学习是以画柳树为载体进行学习,但基于我们学生的认知特点及生活地域的不同,加上本节课是初学曲线工具,本节课让学生画柳树难度较大,因此,我并没有采用画柳树作为制作主题。我认为从认知上思考,要注意传授知识的科学性;从技能上要求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画图方法;从学生思想上思考,要注意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现设计如下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揭示课题——探索新知,实践运用——拓展提升,深化知识——归纳小结,知识内化。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老师课前准备一幅绘画作品,因为针对的是小学生,所以作品色彩要鲜艳,作品资料包含了本节课要讲的主要知识技能,亮丽的图画能够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明确本节课就应学会并掌握的学习资料,从而揭示课题。

(二)探索新知,实践运用

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潜力,把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贯穿于教学中,三种曲线形态绘制方法的学习均采用导学案辅助学生自学,提高学生自学潜力。

1、认识曲线工具图标及工具样式

2、学习单弧曲线

先出示两个表情图(微笑的表情、难过的表情),提出任务一:运用曲线工具完成表情图,进而要求学生利用导学案自学单弧曲线,完成表情图。学生理解任务后,便探索尝试,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小结单弧曲线的画法。

联系生活:大家想想还有哪些事物能够用曲线工具绘制?

在学生单弧曲线绘制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抽象生活中的曲线,为后继的创作奠定基础,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过渡到双弧曲线的学习。

3、学习双弧曲线

事物的外表呈现出弯曲的线条,我们能够尝试用曲线工具绘制,除了静态事物,还有很多事物总是以动态的形式呈现,尽管它本来是直线条的,但是运动起来的时候还会是直线条吗?

出示《气球图》,观察气球的拉线和刚才所画的单弧曲线有什么不同?

理解什么是双弧曲线,利用导学案二,学生自学双弧曲线,最后师生共同小结画法,并完成《气球图》。

4、提出问题:比较单弧曲线和双弧曲线的画法有什么异同点?

学习完单弧曲线和双弧曲线,透过比较形态和画法,加深对这两种曲线形态的画法。

5、学习封闭曲线

教师出示封闭曲线图,学生观察封闭曲线,想想像什么?透过学生的想象,联系生活,扩展曲线工具的应用范围,再利用导学案自学封闭曲线,最后画水滴来巩固封闭曲线的画法。

6、小结曲线工具三种形态的画法

(三)拓展提升,深化知识

按要求作画:利用曲线工具创编表情

(四)归纳小结,知识内化

透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本堂课主要是以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透过老师的补充讲解完成所学知识的资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集中,兴趣浓厚,遇到困难时能向其他同学求助,相互协作,很好的完成了学习任务。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一学、想一想、画一画掌握画曲线的方法。给予学生亲身实践操作,从实践中学会调整线段弯曲,从而突破教学难点,最终实现“做中学,学中做”的目标。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篇2】

1、出示学习任务

我们已经在文本编辑区输入内容,那么如何退出Word2000呢?

2、学生演示说明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单击“文件(F)”菜单中的“退出(X)”命令。

第二种方法是:单击窗口右端的“关闭”按钮,退出Word2000。

第三种方法是:将鼠标指针指向“标题栏”空白处,右击,单击下拉菜单中的“关闭”命令。

第四种方法是:双击“标题栏”图标。

3、教师提问:

当出现:“是否保存对文档1的修改?”对话框时,单击“是(Y)”按钮或“否(N)按钮,有什么不同?

4、学生自己操作后汇报,教师小结。

整节课在讲述时,力求语言之简捷,意在起抛砖引玉之功效,极大限度的留给学生去练习、思考、去发挥、去创新。

因为信息技术课重在练习,使学生在练习中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因而我安排学生练习的时间不少于整节课的四分之三,这样把时间留给学生,使学生占主体地位,教师只充当一个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

D、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学会了哪些本领?

E、作业

1、课堂:重新启动Word2000,在文本编辑区中输入文字,并用自己的名字保存。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篇3】

一、本课说明

本课介绍了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发展前景,回顾了在人类社会的历史长河中,信息技术全面的发展历程。

二、课前准备

信息发展的图片、视频。

三、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现状及前景;

(2)了解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起到的作用;

(3)了解信息技术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2、情感性目标

(学习等方面带来的巨大好处;

(2)唤起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强烈求知欲;

(3)培养学生学习好信息技术为人类造福的情操。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了解信息技术的现状及前景;

(2)了解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教学难点:

(1)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

(2)了解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

屏幕展示恐龙视频。

教师:恐龙不是来绝了吗?为什么动画片还有恐龙呢呢?

学生回答。

教师:不错,因为它使用了最前沿的信息技术手段制作的。

2、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

A、展示案例1图片;

教师:请同学们谈谈计算机和网络对信息交流产生的影响;

学生观察、汇报。

B、阅读案例2、3谈谈你的认识。

学生看书、交流汇报。

教师:通过这些例子说明信息技术什么问题?

学生交流、汇报。

教师小结:现在,信息技术的应用的领域非常广泛,从生产到生活,从娱到学习,从交通到通信……到处都有它的影子。

(2)指导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未来。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案例6,说这些新的信息技术带来了哪些好处?

学生阅读思考、小组交流。

小组汇报。

总结:完成P10填空1。

教师:你希望信息技术还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方便?

3、巩固练习

完成“试一试”部分的练习。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展示学生作品,全班同学评价。

4、评价总结。

教后感:

学生的年龄和阅历的局限,学生对历史可能知道可能甚少,我们可以拿过去的东西和现在的东西比较,让学生感觉它们的变化。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篇4】

一、说教材

本课选自顺德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第三单元第五课《Wimdows画笔》。主要是面向小学四年级和初学画图软件的学生。《Wimdows画笔》在第三单元“电脑小画家”中占一个很重要的地位。在本单元的第一到第四课,学生学了用“金山画王”进行绘画,初步领略了电脑绘画的神奇,对学习用电脑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本课是学习画图软件的第一课,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画图软件的操作简单易用,非常适合初学电脑绘画创作,学好画图软件的使用,可以为学生将来学习专业绘画软件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课包括六个内容:“椭圆”、“直线”和“用颜色填充”工具画出山景和太阳;“椭圆”、“直线”和“用颜色填充”工具画出山景和太阳,而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引导学生在自主的学习中掌握。

二、说教法

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又因为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如果用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方法,效果肯定不佳,我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任务驱动法”,应用WebQuest教学模式给予学生自学自练的时间和空间,锻炼学生信息处理的思维和习惯,这一种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自学,协作学习和发展学生的创作能力,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先让学生明确任务,再采用“试一试——说一说——练一练”的方法,让学生在自学、质疑中学习使用画图软件,整个过程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三、说学法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是活动的主人,如果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知识,创造更美的东西,那将是我们信息技术课教学孜孜以求的最高境界,也是我们开展素质教育的最迫切要求。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得好“一切真理都要让学生自己去获得,由他重新发明,而不是草率地传递给他”。因此,我在教学中让学生用“问一问,说一说,做一做”的方法来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问”自己不懂的地方;“说”自己理解的内容;“做”自己喜欢的图画。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手、动口,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其中还安排了质疑、互帮、讨论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欲望。

一、明确本课的几个学习任务

二、通过WEBQUEST下的引言,简单介绍画图软件

三、试一试启动“画图”软件

1。先让学生试一试

3。小比赛,看谁最快能启动画图程序

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让他们在学习中有方向性,更易掌握。

四、认识“画图”软件的窗口

1。利用WEBQUEST的帮助,先让学生自学

2。及时反馈,显示“画图”软件窗口,让学生说出各个部分名称

3。“找朋友”游戏:把各部分名称发给学生,让学生把黑板上的窗口贴好

颜色盒不见了,怎么办?

颜料盒、状态栏

通过游戏,使课堂气氛活跃,又能让学生投入到教学中,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五、用“铅笔”画山景

1。先把任务交给学生:使用铅笔工具,画一幅山景

有学生可能会问:怎么选择了铅笔工具在画纸上却画不出线条来;画错了怎么办(这时我让其他同学帮助他解决问题,或者在软件的电子书中找答案)

通过学生问一问,说一说,做一做,变被动为主动学习,能形成一个协作学习的氛围,使学生投入到学习中。

六、用颜色填充工具着色

引导学生如果涂上颜色,山景就更美丽了,激发学习兴趣

1。让学生试一试,给山景填色。

2。质疑:为什么我的整张画红都会变色的呢?

3。教师点拨:只能在封闭的区域内填充颜色,否则,颜料桶内的颜料就会“流”出来

七、用椭圆工具画圆

1。先让学生试一试画圆,他们画的圆大部分是椭圆。

2。师显示一个圆,问学生你想画这么一个圆吗?师介绍方法

3。试一试给圆涂色

八、画直线

放手让学生完成,看谁画得最好

创作性练习,巩固新知

比一比,看谁是“电脑小画家”

1。作品模仿练习,培养观察力和巩固新知

2。让学生发挥个人或小组的才华进行创作

3。显示一些优秀作品,让学生自己评出“电脑小画家”

4。把优秀作品打印出来奖给“电脑小画家”

江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通过练习培养学生在创作中求价值,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九、总结全文

1.让学生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让学生说一说感受

引导学生说,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较系统的认识,通过说感受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篇5】

一、教学内容

《制作课程表》一课是根据省编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下册第九课内容,结合教学实际改编而成的

二、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通过在Word中制作课程表,让学生掌握简单表格的制作方法。这一课是根据《纲要》提出的“掌握在文字处理软件中插入表格的方法并能根据需求进行编辑”的要求编排的。教材共分为六个知识点:插入表格、合并单元格、添加斜线、在单元格中输入内容、调整列宽和行高及美化表格六个部分。(后两部分在第二课时进行)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认识了Word软件,学会了在Word中输入、修改文字和修饰文章以及图片艺术字的插入,对Word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了一定的操作方法。本课从实际出发,从制作课程表开始,对Word中表格相关的知识进行阐述,为以后进一步学习、熟练掌握Word软件打下基础。本课教材强调的不仅仅是制作课程表知识点本身,更强调知识的迁移及对知识整合创造的能力。

三、教学理念与设计思路

利用网络教室的优势,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集体交流等形式,突破教材的重难点,让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努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意识,养成勤于探索、学以致用的习惯。

本课教学,先创设情境,通过对比,让学生了解表格的优势,调动学生的兴趣;接着向学生出示不同种类的表格,找出它们的共同之处,从而认识表格的基本组成部分:行、列、单元格;然后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自主探究、尝试制作本班的课程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再通过小组合作、集体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突破教材的重难点,促使全体学生达成学习目标;最后,通过自我评价、课堂延伸,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列、单元格的概念

(2)学会制作简单的课程表。

(努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我探索、合作交流的方法学会制作课程表,并让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能够举一反三,熟练掌握表格的编辑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用信息技术知识服务于日常的学习生活,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观念。

(2)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激发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

4、行为与创新:

增强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协作学习的意识,养成勤于动脑、敢于探索、善于实践的学习习惯。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表格的插入与简单的编辑。

难点:合理的调整表格的行、列和单元格。

六、教学课时:1课时

七、教学准备:

PPT课件:显示一些常见的表格,表格的单元格、行、列的概念的概述,本课知识点。

网络教室环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请比较一下,小明的外公更喜欢看哪一份资料?

2、引导讨论:课程表有什么优点?

(运用表格来查找信息,方便快捷,简单明了)。

3、揭示课题

师:这张课程表可是小明的得意之作,因为他刚刚掌握了一项本领,运用电脑制作表格。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制作课程表》

(二)、观察交流、认识表格

1、观察表格

师:我们以课程表为例,学习用Word 20xx制作简单的表格。大家一起来看一看这些表格,请你们仔细观察,看他们有什么共同点。

(幻灯片展示不同表格,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了解他们的基本组成部分)

列、单元格。

3、出示一个课程表,让学生数一数是几行几列。

(三)、任务驱动,自主探究

1、布置任务,明确要求。

师:小明的这张电子课程表,制作起来也并不难。相信通过你们的努力,大家也可以顺利地制作出来。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35-37,然后动手操作,在Word中试着制作出我们班的电子课程表。

2、学生开始阅读教材,尝试制作课程表。

(四)、小组合作、集体交流

1、小组交流,相互协作。

提出要求:两人一小组,互相交流,相互合作,完善自己制作的课程表。

2、汇报交流,突破重难点。

师:在刚才制作课程表的过程中,你已经学会了哪些内容?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根据学生的汇报,随机展示与知识点相对应的幻灯片,重点指导学生掌握以下几个知识点,)

a、你是如何在Word文档中插入表格?

b、学生利用电子网络教学系统演示:制作一张7行6列的表格。

C、拓展延伸:你还知道哪些插入表格的方法?

(常用的三种方法:自动表格按钮插入、表格菜单插入、手动绘制)

d、教师小结:根据不同的表格选择合适的插入方法。

(2)合并单元格:

a、合并单元格时,首先要做什么?(选定需要合并的单元格)

b、还可以用什么其它的方法合并单元格的。

C、学生演示不同的合并单元格的方法。

(3)添加斜线:

指导学生演示:单击“绘制表格”按钮,在第一单元格中从左上角向右下角画一斜线。

(4)输入文字

a、提问:如何在单元格中进行文字调整?

b、学生演示交流。

(5)调整行列:

a、交流汇报:如何调整行高和列宽

b、学生演示。

3、根据以上交流,补充修改,进一步修改完善自己制作的电子课程表。

(五)、有效评价,提高认识

(六)、拓展总结

1、教师进行课堂学习总结。

2、拓展延伸:

备课与教学改进过程:

为了体现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师生互动,我在课前多次调试了电子教室软件,利用极域电子教室的学生演示和广播教学更好地把知识点突出来,并制作了简单实用的课件。(因为目前使用的极域电子教室V因此作课前我在五年级的一个班进行了试讲,主要是测试电子教室软件的运行情况,并对课件进行了多次修改和教学环节的调整,力求精讲多练,给学生更多的动手空间。从选课内容来说,我结合实际,把原来教材内容中的制作环保宣传表改为教授学生非常熟悉的课程表,为的是更贴近学生,使学生的学习更有兴趣。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篇6】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小学三年级学生,他们对于电脑的运用已较熟练,但对于文字的处理方法仅停留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地步,会而不精,懂而不熟,没有较踏实的态度与能力。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兴趣,端正学习态度,认识其重要性,纠正不良学习习惯。另外,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已了解了标点符号的运用及意义,有了认知基础,因此本课的学习重点在操作技能上。可以利用学科之间的整合,利用知识迁移来让学生通过电脑输入标点促进对相关学科知识的理解深化。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掌握常用中文标点符号的输入方法;

2.学习其他一些特殊符号的输入方法。

【技能性目标】

1.学会使用键盘输入常用的中文标点符号;

2.学会使用软键盘输入一些其他符号。

【情感性目标】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索精神,体验成就感。

教学重点:

1.掌握常用中文标点符号的输入;

2.学习其他一些特殊符号的输入方法。

教学难点:

1.掌握中/英文标点符号输入的切换方法;

2.会使用“软键盘”输入更多的符号。

设计思想:

“咪宝”的陪伴下主动探究新知。

2.教法学法。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任务驱动和演练结合的教学方法。课堂上我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学新知,巩固技能;在重难点教学上,我运用课件形象地演示键位组合和操作步骤,使学生容易观察,便于理解。

英语学科知识,不仅体现了信息技术的工具性,更体现了其人文性、创新性。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篇7】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WINDOWS98操作系统,了解鼠标的基本操作,掌握正确启动和关闭计算机系统的方法。

教学内容:学习计算机系统软件及鼠标应用

教学准备:

1、调试每台计算机

2、打开计算机并由教师机控制

3、由各组组长带队有秩序地进电脑室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那有谁能来给其他同学讲讲计算机到底有哪些基本组成呢?

师:好,这位同学,你来告诉大家。

生:(略)

师:还有谁要补充吗?

师:好,你来。

生:(略)

师:补充得很好!这说明同学们学得很认真。那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及鼠标的应用。好吗?

生:好。

二、新授。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一节影片,并做好思考。

(老师启动光碟,同学们也相应做好笔记。)

师问:同学们看了这部影片后有什么问题弄不清的,需要其他同学帮助解答了呢?

生:老师,我这个地方弄不清,什么是“桌面”呢?师:谁能帮助这个同学解答呢?

生:老师,我来帮他解答。

(启动计算机后,进入WINDOWS如图所示:

师:那有谁能来告诉老师,应如何启动计算机,也就是“开机的顺序呢?”。

生:老师,我来。开机的顺序就是……

师:好,说得真好。那鼠标又是怎么使用的呢?

生:鼠标有以下几种基本操作:

(让学生动手演示,老师把屏幕转换给其他同学看)

三、做一做。

师:瑞请大家动起手来,按下列的要求操作,把你看到的变化填写到括弧内。好吗?

生:好。

师:现在马上动手。

(老师把屏幕返还给同学)

四、新授。(如何关机)

师:请同学们按下列步骤,跟老师一起关机,好吗?

生:好。

师:第一步:单击“开始”按钮,弹出“开始”菜单;

第二步:单击“关闭系统”,弹出对话框:

第三步:选择“关闭计算机”后,单击“是(Y)”,此时计算机自动进行关机操作;

第四步:关闭显示器。

同学们都会了吗?

生:会了。

五、想一想。

师:那好。同学们回去后,应思考下列两个问题:

1、开机的顺序?

2、关机的操作步骤?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篇8】

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等。

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因此本课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主体式教学模式。透过学生已经受过的美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创设一个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自己动手,有机进行对字体、字号、字型的各种设置(任务驱动法),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查漏补缺,使教学资料合理流动,水到渠成。教学中,启发、诱导贯穿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用心性,注意调节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使课堂能在生动、搞笑、高效中进行。

学法指导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理解任务——思考讨论——合作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因此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透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篇9】

说教材:

《图形修改》是江苏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中的一课。本课属于图形处理中的重要内容,既复习了工具的使用,图形的着色,又为图形的制作学习作了铺垫。本课介绍了使用“橡皮”、“裁剪”、“选定”和“放大镜”等绘图工具来修改图形的方法。我个人认为本课教材内容相对比较陈旧,很难适应学生学习实际的需要。所以我对教材进行了再度开发。

我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目标:

掌握使用“橡皮”、“裁剪”、“选定”和“放大镜”等绘图工具来修改图形的方法。

能力目标:

以具体的任务为外驱力,通过学生个体的自主探究和相互间的协作学习来提高主体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精益求精的好习惯;渗透环保意识。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

1使用修改工具时要注意设置的背景色与画图区内的背景颜色是否相一致。

2使用放大镜工具修改图形的细微之处。

教学难点:

1懂得对不同的图形选择适当的修改方法。

说学生:

四年级小学生有特定的心理特征:好玩、好问、好奇,他们对理论性强的知识点不易理解,对具体的操作较容易接受,对通俗易懂的语言比较容易理解。在这之前,他们已经学会 “画图”软件里的一些基本绘图工具,并能自己画出一些简单的图案来。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注意教学的趣味性、可操作性,以便充分培养、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学生的自学、互助为主。鼓励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感受到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说教法:

“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只要方法恰当,才会有效。基于以上思考,我主要拟采用情境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等,以解决生活模拟情境为线索,融入到本课知识点教学中,利用建构主义的理论,创建学习环境,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习。

说学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是关于方法和能力的知识。这堂课我主要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培养协作交流的习惯。提供多层面的自主学习方式,方式有:1知识迁移,2借助教材,3借助学习课件,4请教他人。同时协作交流时要求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期待。

说媒体:

苏亚星教学网、flash课件和需要修改的图片

说过程

一、情境导入、提示课题

同学们,上次我们精心设计了一幢大楼,多漂亮啊!(课件展示)可是有同学却总是喜欢对着墙踢球,在墙上乱涂,慢慢地出现了许多污点,漂不漂亮了?工人叔叔那么辛苦,却被弄脏了,现在我们可以怎么办呢?

今天,就让我们当一回美容师,把这些小污点去掉,帮教学楼找回原来的亮丽色彩!好不好!

提示课题:图形的修改。

此环节设计目的是创设美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巧妙设计了一个显而易见的缺憾,利用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从而乐学。

二、提出任务,激发兴趣

1打开有大污点的大楼图。寻问学生,你打算怎么把污点去掉呢?由于以前学过初步的橡皮擦除知识,学生自然会知道使用橡皮工具。

2肯定学生的回答,让学生思考,污点这么大,擦起来了肯定要很多时间,有没有简单一点的方法呢?猜一猜可以用工具栏中的哪个工具,自主探究两分钟。

下面的教学,我预先设计了两套教学方案:

方案一:如果有部分学生能探究出方法,我将让学生概括出操作的步骤,最后,我用课件呈现出对学生方法的归纳。(显示步骤)

如果没有学生能探究出,我将进行下一个方案,总之,我尽可能地扩大学生的探究视野,让学生成为一个发现者,而非执行者,基于我个人的教学经验,我将着重于第二个方案的介绍。

方案二:

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合作之前提出要求:

1个人依靠老师提供的学习步骤探究三分钟。

2两分钟后,需要帮助的同学举手

3会了的同学当小老师,去帮助举手的同学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分工,并对学习小组中出现的偏差随时予以纠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学习者、协作者的身份加入到各学习小组中。

设计意图:小组协作是新课程所提倡的一种方法,但我觉得还有一个怎么用的问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与自主学习存在着矛盾。比如:有的同学他虽然不会,但是他不希望马上有人来教他,而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技能或知识。所以我先让学生探究两分钟,需要帮助再请教别人。

(课件)第一种方法:

1选中“选定”工具。

2在污点外拖动出需要去除图形多余部分的一个长方形区域

”菜单中的“清除选定区域(L)”命令

4用“喷涂”工具涂色

第二种方法:

1选中“裁剪”工具。

2在污点外拖动出需要去除图形多余部分的一个不规则的区域

”菜单中的“清除选定区域(L)”命令

4用“喷涂”工具涂色

探究完学生汇报交流,说一说你选择了哪一种方法,为什么选择它。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可以知道根据不同的图形选择合适的方法。从而尊重学生的个性。

三、设置悬念,学习重点

提出问题,继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细心的同学会发现我在擦除之前使背景色和画图区的背景颜色一致,于是他们通过观察就解决了问题。如果没有同学找出办法,我将再演示一遍,同时提醒他们仔细观察,培养他们仔细观察的习惯。

2让学生来说一说先使背景色和画图区的背景颜色一致的好处。让他们从心理需要,把这一重点知识融入到他们的知识体系和行动中。

四、练习巩固、体验乐趣

提供给学生多个需要擦除污点的图片,自己选择喜欢的方法(橡皮、选定、裁剪)进行修改

告诉学生,现在就让我们当一回美容师吧!

五、创设情境,引导学习放大镜工具。

1污点消失了,小明却发现还是有同学在墙上玩耍,他心里很着急,但他是个聪明的孩子,于是他设计了一个环保标志,来提醒大家,可他涂上颜色后,却发现怎么涂都只能涂三种颜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呢?有没有同学来帮助他。在教彩色世界时,学生就会发现如果不封闭图形填充的颜色就会外溢。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说有地方没封闭。那么在哪里呢?图形太小,我们可以怎么把它放大呢?学生就会就会想到放大镜工具,怎么用放大镜工具来修改图形呢?

2小组合作探究,要求如第二环节。

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问题情景,在已有知识技能的同时,将新旧知识经验形成整体一贯的知识体系。

3汇报方法。学生总结得出步骤。

六、设计环保标志并评价,拓展延伸

1如果你是小明,你想用什么环保标志来提醒大家呢?小组交流,个人独立完成。

信息技术教学的目标不仅是让学生学会使用技术,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运用技术进行创作,感受信息文化。

2完成后评价交流。

a在小组中对作品进行自评,说一说自己为什么这么做,然后进行互评,讲一讲哪些方面需要改进,接着根据你认为合理的意见进行修改。完成好后组长组织推荐作品向全班同学展示。

b教师对作品充分肯定,告诉学生,同学们设计的环保标志都很优秀。我将把这些作品上传到网络上,争取更多的人的意见,让更多的人来欣赏、评价。

设计意图:基于网络的开放性、互动性,评价的方式多元化,从狭隘走向广阔,传统的评价局限于课堂,我这里的评价既多样化,又结合了计算机的特点提出网络评价,拓展了评价的时空,同时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网络意识。

七、小结

1拿着你设计的环保标志,你会对在墙边玩耍的同学说些什么呢?在这里整合语文学科。让学生进行语言交际的训练,并渗透环保意识。

2这一课,你都学会了什么本领,在今后的生活中,你将如何用这些本领呢?

让学生把学会的知识通用到生活中去,与生活经验相联系,体现了信息技术的实用性。

说小结:

在设计本堂课中,我用了以下几个思想:

三大学科,同时注意了信息技术教育知识的内部整合。

2情景与任务驱动的融合。在每一个任务抛出的时候,都创设了情境,而所有的情境都围绕着环保这一主题,从污点到环保标志的设计,既解决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又学到了知识与技能。

3拓宽评价方法,我引入了网络评价,体现了网络的优势。

,获取信息,掌握操作。

IT信息技术教案分享


为今天的主题我们为您整理了“IT信息技术教案”,请将本网页网址保存在您的书签或者收藏夹中。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老师还没有写的话现在也来的及。 良好的教案和课件能带来高效的课堂教学。

IT信息技术教案(篇1)

信息技术课(可简称信技课)是近年新设的课程,该课程日渐重要,即将成为中学生的必修课,信技课的主旨在于培养中学生的信息素质以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使中学生成为合格的时代公民。本门课程的设立也标志着基础教育的新发展,昭示着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题目是新颖的立意是意味深长的,由于是新设课程,在教材、教法、理论支持方面都需要我们抓紧投入研究。

人们常称当今的时代为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特征是信息流通量大,信息波及面广,每一个人都必须面对与日巨增的信息,人类积累的知识越来越多,学生在校总学时已经决定学生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学会学习,主要是指熟练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显得尤其重要,信息技术课培养的是学生的信息技术与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它是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的,开好上好这门课才可使基础教育与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的时代主题相一致。

作为信息技术的第一课,应该让学生搞懂什么是信息技术。要想理解信息技术,首先得理解信息与信息处理,信息这个概念学生一开始都比较模糊,虽然见惯信息时代、科技信息、气象信息、商品信息等概念,却不能用语言概括性描述它,而越是基础性的概念就越应该透彻地理解它,为了向学生讲清这个概念,建议参考如下要点:

1.理解方法提示,告诉学生自己去体会什么是信息,老师给出的定义仅作参考,因为信息这个概念也难以用几句话完全概括清楚。

2.参考定义:信息是人们凭借一定表达手段或形式而进行交流的表达内容。一定的表达手段总是与一定的表达内容相伴而存在,人们也习惯于将表达手段、形式与表达内容的看成一个整体,并称之为信息。

3.参照以上定义,用分类举例法讲解表达形式与表达内容 信息表达形式涉及约定编码记符与传递媒介,比如:老师给学生在教室里面对面讲话,老师与学生之间便存在信息交流,这时侯的主要信息表达形式中,约定编码记符是指师生对话所用语言,或汉语或英文,传递媒介是空气(声波传播)。再如计算机中是以二进制为基本信息表示单位,采用统一的编码表如ASCII表为依据作为约定编码记符,传递媒介电流或磁介质。信息表达内容,总的来说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或说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为了更具体的说明,可从不同的角度对信息表达内容进行分类,如信息表达内容可分为对的与错的,科学的与经验的,社会的与自然的,等等。

4.从心理学角度讲,信息是生命体对外来刺激中所含意义的领会。 客观事物是信息源(简称信源),而对人们经常起作用的则是信源所传达的信息含义,而不是信源本身。换句话说,信息作用不在于人们所能直接感知到的“事物”本身,而在于它所传达的信息意义。 对个体的生存与发展有实用价值是信息的一个显著特点。

5.信息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信息接收、信息处理,信息保存、信息反应的过程,书本知识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只不过是长期积累的,系统化,浓缩性的信息。学生的学习无时无刻不在与信息打交道。在讲清信息这个概念后,接下来就应说明什么是信息处理,什么是信息保存,什么是信息传播,讲这些概念务必联系实际,多举些例子。信息处理是人们对已有信息的分类、加工、提取、分析、思考。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过程。

讲信息保存要让学生们自己去列举他们所知道的信息保存方案,在举例中编码与介质的种类要有一定的广度,老师趁机讲计算机的信息保存方案。讲信息传播,先让学生说说他们所知道的信息传播途径,老师再重点讲计算机中,英特网上信息如何传播。信息技术是信息加工、处理、保存、传播过程中所用的方法、手段、工具的统称。强调古人有古人的信息技术,现代人有现代人的信息技术,可让学生他们所知道的信息技术,并比较各种信息技术在效率,造价,出现年代上的差异,以便学生迅速形成印象。务必让学生清楚,信息技术课中要学习的信息技术应当是以先进信息技术为主的广义的信息技术,只不过目前的教材尚有待改进,切切不可将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划等号。这是一个指导思想的题,即使存在教材中篇篇都讲计算机这个事实,也不可误解本课程的立意。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计算机只能作为工具来用,让学生掌握系统的优化的先进的综合的信息技术才是本课程要旨。

先进的信息技术不一定就是指计算机技术,如移动通讯技术,有线电视技术也是先进的信息技术。先进的信息技术未必就意味着先进的工具,社交技能是人际间的勾通技术,也应是一种信息技术,卓异的社交技能堪称信息技术先进,社交技能则不以什么先进工具为主。从这个角度讲,应当积极添加褚如电话使用、社会交往、文献检索之类内容,实际上,信技课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可学的内容很多,一本教材也很难尽收其中,因此,在统一课程指导思想的基础上,教学内容可有取,要点是使信息技术这门课成为以讲方法为主,常新、实用的课程。具备实习机房的学校可以开设信技课,没有一台计算机的学校是否就不能开了呢?

笔者认为,可以开,讲有关读书,听广播,看电视,打电话,图书检索等方法,课堂内容照样丰富、实用、切题。明确了正确的指导思想,定位计算机的信息工具位置,学生在学习计算机操作的时侯,心理负担也轻多了,因为大家是把计算机作为信息工具来看的,并不关心技术实现的细节。学生学习计算机是在学习如何与计算机对话,有的学生侯觉得别扭不太好学,教师就应当提醒学生是计算机太笨了,无奈我们只好多费些功夫。学生体验到的是主人的尤其是学技能的,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只能以学生“做”为主,教师的合适角色是课堂组织者、指导者。

明确一个信息技术单元,创设情境,简要叙述,大量的时间交给学生。如在进行文字处理软件使用教学时,教师首先要确保机房内每台机器上的字处理软件都能正常运行,再者给学生指出教材上可参考章节以及自助互助办法,最后,布置任务用计算机写一篇作文,学生们上机完成。信技课具有活动课的性质,以学生的活动为主,学生在活动中可以相互讨论,使学生在发现中学习,在互助中学习,重视学生的个体经验。信技课应突出人本思想,对任何一项信息技术,都要从利弊两个方面进行讨论,强调信息技术是为人服务的,人不可做技术的奴隶。

比如: 多媒体信息技术,它给人们带来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信息丰富生动,但它也有其负面影响,现举例如下:1、多媒体的“容器人”效应信息环境中的人是把自己封闭在“自我”之中,成为所谓的“容器人”。这种“容器人”整日将大量时间耗费在传媒上,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沉浸于媒介内容之中,对未来漠不关心,视野狭窄,极端自我内化。久而久之,造成忧郁焦虑的心理,甚至发展成忧郁症。 2.负信息的负面影响。 “负信息”,泛指对特定社会的人群和社会秩序产生不良影响的信息内容,包括多暴力的、多恐怖的、色情的、极度虚幻和歪曲的信息内容,这种负面影响,直接污染了人的心灵,诱发了人们背弃伦理道德的行为,对个人和社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 针对种种负面影响,一定要采取措施进行有意削减,加强学生在信息环境中的自我保护意识,教给学生正确的自我保护方法,从个人角度增加对“负信息”的免疫力。

信息技术课,属于新兴边缘学科,有理科性质,也有人文特点,需要在研究中,涉及多门学科,当好一名信息技术课老师,应该说,不是件容易事,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希望有更多的优秀人才投入研究信技术教学。

IT信息技术教案(篇2)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精美门票浓浓乡情》,这是一课综合实践课,可能与其他教师选题不同,但这并不影响我参赛的目的,向大家学习。我认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在掌握了基本操作技能以后的综合实践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也同样占有着重要的地位。有人说,优秀的教学将不是去为教师寻找更好的教学方法,而是给学生建构更好的学习机会和锻炼机会。《精美门票浓浓乡情》是在掌握了Word基本操作之后的综合实践。下面,我将具体阐述一下我设计这课的思路并希望能得到各位同仁的指教。

第一部分: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精美门票浓浓乡情》是湖北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编写组为初中一年级下学期所编写的综合实践课题,此课题是在前面学习了金山画王、看图软件、Photoshop初步以及Word图文混排的基本操作后设计的,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本单元教材一直围绕着“图文并茂”为主线,逐步深入细致的进行了各部分内容的学习。我认为,本课题是全单元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对学生前面知识掌握程度的一种检测,Word软件提供了高效图文处理的功能,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非常实用,作为一项基本技能应当作为重点内容来学习并掌握,也是学习信息技术技能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该课题要求以身边家乡的美景为依托,结合信息技术知识,制作一张主题突出、美观适用的门票,通过实践,鼓励学生运用已知解决问题。使同学们更加熟悉Word及图像信息处理的有关操作,进一步培养团结合作、发展创新的能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让他们更加热爱大自然,努力保护大自然,并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所以该课题的学习,意义重大。

二、学情分析:

此课题面对的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他们能灵活使用鼠标,而且已经掌握Word中的图文混排、艺术字等知识的综合运用,Windows的有关知识和因特网的相关操作,为了课堂教学更加贴近学生实际情况,能让学生更好的将信息技术课中所学到的技能运用到实际中去,在分析了学生实际与教学实际之后我决定利用我县优胜景点空山洞作为学生训练的材料,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所以对学生能完成此课题比较有信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此次活动让学生熟练掌握Word中的图文混排、艺术字等知识的综合运用,进一步掌握Windows的有关知识和因特网的相关操作。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②通过实践活动,共同协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努力保护大自然,并激发大家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②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体验自身的价值,为今后学会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③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此次活动让学生熟练掌握Word中的图文混排、艺术字等知识的综合运用。

教学难点: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真正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使他们体验到了自身的价值,感受到了信息技术所带来的人们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变革,从而,更加认真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信息技术技能。

课前准备:

(1)教师收集整理有关空山洞景区的图片资料和制作相关网页;

(2)学生较熟悉Word的有关知识和图像处理、因特网的有关操作;

(3)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分工协作完成任务。

第二部分:说教法:

要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和时代感,必须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自主式等方法进行教学。当然,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没有一定之规,每位教师也都有自己的教学特色。基于学生对本课题认知的特点,本课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展示现有空山洞风景区门票,并让学生作出评价,激发学生的设计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培养他们分析信息的能力。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浏览教师网页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以及处理信息的能力。

第三部分:说学法

现代教育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教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也就是“学会不如会学”。那么由此可知,指导学生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是极其重要的。七年级学生自主性已经较强,但还须对他们进行正确的指导。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1、自主探究法

引导学生通过浏览教师网页:

2、合作学习法:

在学生进行自主设计创作的过程中,我应用到了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各自发挥自己的特长,团结协作,完全任务。

3、操作实践法: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实践操作占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如果没有硬件的支持,再好的理念也是没法实现的,此课题的重点也是让学生自主操作实践,在实践中获得新知,增强综合能力。

第四部分:说教学过程:

合理的组织课堂教学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教学设计应注意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我把教学过程设计为如下五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设问:在你的成长历程中,到过哪些旅游景点?接着发问:你是否把这些旅游胜地的门票收藏起来了呢?为什么要收藏门票?由此引出制作一张精美门票对景点的重要性。再此进一步出示空山洞门票,让学生谈体会,激起学生想要设计新门票的渴望。提出利用自己所学的信息技术技能为家乡的风景名胜空山洞制作一张门票。由此导入课题,这样的导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明白了这节课的学习目的。

二、自主探究,收集信息。

由于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以家乡的景点为体裁设计门票,首先要了解景区的特点,而且要了解门票设计的基本知识,为了上好这节课,我在课前专门收集了景点图片、景区介绍及门票设计的基本知识并将其制作成网页形式上传到Intel网上,此时,我将指导学生打开教师制作的网页,了解空山洞、查看门票范例及门票设计的相关知识,进行自主探究,并从中收集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这样有征对性的设计网页,提供信息资料,避免了学生在浩如烟海的网络中搜索资料花费大量的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让学生进行自主选择,收集有用的信息,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信息处理的平台,培养了他们的信息素养。

三、提出要求,共同创作。

在学生浏览教师网页后,对景点及门票设计的基本知识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此时,我将紧接着提出设计要求,学生根据要求进行协作创作:

要求:

(1)确定门票的幅面大小:20cm(宽度)×7cm(高度);

(2)门票的主副标题应做必要的修饰,应有背景设置,使主题更加突出,门票更加美观。

(3)利用Word软件制作(对于Photoshop非常熟悉的同学,也可利用此软件进行设计)。

(4)门票中必须含有景点图片、名称、价格、编号等基本元素。

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教师将巡回指导。设计过程是这节课的重点,在设计的过程中有同学可能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这时就需要教师的及时指点,并根据学生在设计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将集中用投影仪为学生解决此类问题,及时解决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障碍。这样的设计提高了课堂效率,加深了学生的学习印象,体现了师生互动全员参与的课改理念。

四、结对共享,进行交流。

组与组之间可结对共享,进行门票作品的交流,提出意见和看法,以便更好地改进设计方案。

这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活动,意在引导学生综合所学知识反思自己的创作,包括信息技术技能、审美能力以及对作品的理解等方面,这样提高了审美能力,也培养了与他人交流沟通的能力。

五、展示新作,总体评价;

我在巡回指导的过程中,也将关注那些设计较好或设计有特点有新意的同学,将作进一步展示,并由他们说出他们的设计意图,好的设计将会演示设计过程。

这样的课堂设计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既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及表达能力,又共同巩固了所学知识点。为了检验和促进每个学生达到预期的目标,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是必须的,也是有效的。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

在完成了这节课的内容后,布置作业,收集家乡其他旅游景点资料,制作一张精美门票,发送至教师个人电子信箱E—mail:wzrtyq@163。com

第五部分:说教学反思

“二十一世纪的人才,必须懂英语,会电脑。”可见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已成为中学生必不可少的课程组成部分,这不仅对培养跨世纪的人才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对提高我们民族的素质也有着深远的意义。信息技术课与其它课程有所不同,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操作技巧,而能将这种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也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要努力的方向。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几点反思。

1、教学设计尽可能接近学生生活实际,是他们熟悉的环境,这样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

2、由于学生信息技术水平有差异,必须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实际情况。因此在做设计时,我尽量分配基础差的学生做较容易的活动项目,逐渐增强难度,增进其能力,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则要大胆放手让其担负有挑战性的活动,并能积极帮助活动中遇到困难的同学。

3、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起指导、启发的作用。应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创新和自学的乐趣。这不仅能深化教学内容,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的兴趣推向高潮,而且还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

第六部分:说设计理念:

1、选材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

2、自主探究,共同创作,满足了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愿学。

3、多样的形式和适时引导,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使学生能学。

4、层层递进,适时反思,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活学。

当学生乐学愿学,能学活学时,就将学会学习,将学习当成乐趣,作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

另处,在教学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教师在设计教学时没有预见到的问题或出现突发事件,这时教师要沉着冷静,力求把问题或突发事件变为课程资源而为教学服务。

总之,本课是以实践活动为中心,指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去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设计的。

以上是我本课的设计过程,不当之处,请各位评委和同仁们不吝赐教,谢谢!

IT信息技术教案(篇3)

一、教学内容:信息技术六年级(全一册)第一课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学会在网上访问其他同学的电脑,共享资源;

技能目标:掌握共享资源的方法,学会查看自己电脑的名字,会找到其他同学的电脑;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

1、设置文件夹资源共享;

2、访问其他同学的电脑;

四、教学难点:设置文件夹资源共享

五、教学准备:计算机、液晶投影仪、教材;

六、教学时间: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部分:

同学们经常看到老师给大家共享文件夹,让同学们找老师的教师机。就可以获得许多共享资源,请同学打开网上邻居或查找计算机,找到老师的共享文件,说出共享的文件夹的名字。什么是局域网?

学校里的电脑连成了一个网络,这个网络叫做局域网。通过“网上邻居”,我们可以访问其他同学的电脑,就好像去邻居家“串门”一样。别的同学也可以使用你的文件夹,这叫“资源共享”。

(二)让别人访问你的文件夹

把电脑连成网络,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实现资源共享,让每台电脑之间都可以方便地交流资源;

文件是我们最常用的共享资源,首先,要找到共享文件所在的目录,共享了目录下的文件夹才能使用共享文件。(文件夹是用来管理文件的,共享文件夹才能看到文件。)操作步骤:

1、找一个需要共享文件的文件夹,右击鼠标,在弹出菜单中单击“共享”选项。

2、根据具体需要,设置不同的共享权限。(只读:别人只能看,不能修改你的文件或文件夹。完全:别人能看也能修改你的文件或文件夹。根据密码访问:根据访问者输入的不同口令来分配不同的权限。)

只读共享的优点是:它可以保护文件,防止别人破坏这个目录中的文件。完全共享的缺点是:这是一种没有任何限制的共享方式,访问者可以修改文件、删除文件,也可以往目录中添加文件。这种共享方式非常危险,有时会发现自己的文件被别人无意中删除了。

根据口令共享:这种方式允许我们根据访问者输入的不同口令来分配不同的权限。

(三)去邻居家做客

局域网内,通过网上邻居,可访问其他同学的计算机。如何了解我们要访问的计算机的名字?

1、选择桌面“网上邻居”,按鼠标右键,从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属性”。弹出对话框,在“标识”对话框中,就可看到这部计算机的名字了。

2、打开桌面“网上邻居”,要以看到局域网内的所有计算机。双击打开你要访问的计算机,就可看到这台计算机中共享的文件夹了。你可以像使用自己的计算机一样使用这个共享文件夹。练习:

1、在D盘新建一个文件夹,取名为XXX文件。根据自己的需要,设置共享,让其他同学可以访问到你的文件夹。

2、通过网上邻居,访问你想访问的电脑。

(四)分组练习

每个小组的小组长在自己的计算机中建立一个共享文件夹,小组同学每人新建一个个人介绍文档,存放到小组长的共享文件夹中。

(五)小结

小结本节课的内容重点,请同学讨论本课学习心得。

IT信息技术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知道图表的组成

2、掌握创建图表的方法

3、掌握选定图表、移动图表与调整大小、删除图表的方法

4、会重新设置图表项的格式

教学重、难点:创建图表会重新设置图表项的格式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用电子网络教室进行演示讲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怎样设置数据筛选?

2、撤消与恢复筛选有何不同?

二、激趣导入

我们已经学会了如何进行数据的处理,但是这些数据列表并不能明显地表示出各数据之间的关系以及数据变化的趋势。看操作窗口中的图示,通过颜色、图形对象的结合把表格中大量数据之间的各种关系表达得淋漓尽致,使得这些数据更有说服力。其实Excel也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图表功能。

三、图表的组成

1、图表的各要素:

Y轴标题、Y轴(数值轴)、X轴(分类轴)、X轴标题、数据序列、图标标题、图例

2、创建图表

3、选定图表用鼠标左键单击图表中的空白区域,图表周围出现一个带有小黑方点(图表控制点)的边框。

4、移动图表选定图表后,把鼠标指针指向图表区,按住鼠标左键并进行拖动,至合适位置后松开鼠标。

5、调整图表大小选定图表后,把鼠标指针移近控点,当鼠标指针变为双向箭头时,按住鼠标左键并沿箭头方向进行拖动,即可放大或缩小图形。

6、删除图表选定图表后,单击鼠标右键,出现快捷菜单,在其中选择“清除”命令。

7、设置格式

●选定图表●单击“图表”菜单中的各选项●单击“图表类型”●单击“图表”菜单中的“图表选项”,可以更改图表标题,坐标轴,数标识,图例及网格线等。

四、小结:创建图表,使数据关系更明确。

五、学生练习

教学后记:

1、要引导学生看懂图表,知其表达含义!

2、重新设置格式操作较复杂,引导学生仔细操作!

IT信息技术教案(篇5)

为期一周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教学应用》培训结束了,其中让人影响深刻的是如何将白板和微课等等信息技术与学科紧密的融合起来,在今后教学中,我将以这期培训为标榜,改善自己的教学方式。

交互式电子白板是一个集成了众多媒体教学功能的实用软件,通过这样一套与硬件捆绑的软件,对于已经制造好的课件,教师可在该产品的批注模式下,对原有的课件可用不同颜色、不同笔型的笔迹进行标注讲解,可以随心所欲的在上面写、画、插入视频剪辑图片,可以改变背景图和颜色,可以进行放大和缩小等等如此众多的功能,在提升教学效率的同时,增加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趣味性。

1.方便教学,有效丰富了教学内容和信息量

在以往用课件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要走到主控台前操作计算机,机械地把课件内容展示给学生,教学过程显得不流畅,学生往往不能像预想的那样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师精心设计的活动环节中去,课堂教学似乎失去了活力的源头。而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只需在白板地上点击需要的工具或图标,即可实现所需要的操作,且交互式电子白板自身的界面为教师提供了一个书写板书的空白区域,教师可以当黑板使用,顺应了教师的讲课习惯,使得授课很自如。又由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系统与各种软件能很好地兼容,其自带资源库中存放有各学科的图片、活动挂图、音像资料、学科工具等,教师可以灵活方便地引用所需的信息资源和教学软件,极大地丰富了教学信息。

2.活跃课堂,有利于教学方式多样化

以往的多媒体课件主要用于教学资料演示,那种预先设计、高度结构化课件在演示过程中只能进行有限的切换,无法进行更改和标识,学生参与度很低。而交互式电子白板平台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调用需要的素材,随时在书写、标记和计算机操作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根据需要灵活地进行编辑、组织、展示与控制,使教学的灵活性大大增加,学生有了更多到白板前展示、表现、练习和合作的机会,参与的积极性提高了,参与的方式更加多样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探索、主动建构的能力和意识,也有利于回归富有活力的课堂。白板的视觉效果还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特点都为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供了技术上的便利,促进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的形成。

3.重点强化,便于突破重难点

交互式电子白板中的某些工具例如放大、批注、聚光灯、屏幕捕获等,可以对具体的细节内容进行放大、标注、聚光灯照射、截取图像等,引起学生关注,贴近教学需求。白板的拉幕动能、隐藏功能可用来一次又一次地刺激学生回答问题,从而使知识和概念在演示中更加清晰明了,拓展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式。通过充分调用电子白板的这些功能,可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通过对比、归纳、突出、梳理、回放等形式的应用,帮助学生理解、建构知识。

4.及时反馈,便于教师调控教学

交互式电子白板自带的电子投票器,可用于课堂上组织学生回答选择题,计算机系统能迅速统计得出答题情况,便于教师根据答题的正确率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电子奖状也是白板系统自带的工具,当学生有好的表现时,获得一张新奇有趣的电子奖状,对他们是一种莫大的鼓舞。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可以统计出每个同学获得电子奖状的数量,作为对学生评价的一个方面,是一种既客观又科学的手段。

5.可以方便地储存教学内容,便于教师反思、分享,学生回顾复习

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将所有操作过程和结果都储存起来,便于形成个性化的授课纪录,成为教师的重要课程资源,帮助分析学生的思维过程,为今后的授课、反思提供参考。利用白板的回放功能,可对讲过的内容进行回顾复习,便于学生巩固以前的旧知识和内容,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

这次播放的案例《荷叶圆圆》在教学中是一个很好的运用,在以往用课件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要走到主控台前操作计算机,机械地把课件内容展示给学生,教学过程显得不流畅,学生往往不能像预想的那样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师精心设计的活动环节中去,课堂教学似乎失去了活力的`源头。而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只需在白板地上点击需要的工具或图标,即可实现所需要的操作,且交互式电子白板自身的界面为教师提供了一个书写板书的空白区域,教师可以当黑板使用,顺应了教师的讲课习惯,使得授课很自如。屏幕频繁切换,教学内容显得琐碎零乱,很少有教师注重对主干知识的梳理和回放,在学生脑海里很难留下对所学知识的深刻印象,会弱化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传授生字时会选用挂图的形式。

未来是以网络的全面深入运用世纪。随着网络的广泛普及应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引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使网络教育的进程已在我们身边迅速展开,成为人们获取知识的一种极为便捷有效的途径。同样在教学中,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增强课程吸引力,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加深并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促进学生自我学习能力,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微课作为网络资源最基础、最生动、最形象的在线课程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成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以下是个人结合现有的完善的网络资源建设实际情况,就充分利用微课这一环节,提高学校教学效益进行学习总结。

6、完善的网络条件是微课得以实施提高学校教学效率的基础

首先,学校教学要想成功地搞好微课,必须要具有完善的网络条件。现在的高等院校,都极为重视学校的现代化建设,学校领导必须认清社会教育网络化发展的趋势,不惜巨资加大了网络方面的投入,建设现代网络化校园,并时刻注意保持与教育改革同步。

学校必须全面开通校园网,这样才可以充分共享网上资源,及时了解教育教学信息;校内服务器也已提供了丰富的学校内部网络教学资源,例如,当前最为流行的清华大学多媒体网络数字化资源库。一律实行现代网络化办公;投影仪、“三线”等已走进每一间教室,切实实现了“班班通”、“校校通”,真正地实现了校园高效率的网络化管理。这样也又利用优秀的微课能够惠及到全国各地的学生,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

以上完善的校园网络建设是利用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的先决条件,并为教育教学效率的提高打下了良好基础。

IT信息技术教案(篇6)

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参与度;化静为动,揭示内在规律;联系生活,体验知识生成;及时巩固新知。

一、教学目标

1、使用信息技术,解决过去存在的、在各学科教学中难以实现的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师生互动等问题。

2、提高教师应用媒体的教学水平,能够促进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及学习方式变革。

二、教学内容

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配备录音机、录像机、光盘等声像资料,配备适量的幻灯机、投影仪、电视机、收录机、录像机、计算机、白板及其他辅助器材,这对教学的现代化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新课程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而我们应用现代技术所编制的多媒体课件就能够很好地来体现新课程的一些理念,即应用现代技术能够促进我们的课改顺利进行,为我们的课改提供一个平台。在教学中,将教师讲授的内容与多媒体计算机的形象化处理相结合,使教师的讲授与多媒体的演示融为一体,将教学中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以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三、教学活动

以《松鼠》教学课件为例来说明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的影响。该课件为存储于服务器上集文本、声音、图像、录像、动画于一体,用HTML和Java语言编写的超媒体教学软件。课文朗诵配上松鼠的照片和生活习性,以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以GIF小动画作点缀,营造生动的画面效果。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切换到讨论系统bbs、在线测试、E-mail帮助上。为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探索,课件提供了丰富完整的教学资源。运用网络自主探究知识和协作研究问题的能力,加速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同时也能解决个体差异的教学问题,即能满足不同基础不同水平,甚至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的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在线测试,了解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及时地按要求调整学习,自由进退,自主构架,从网络广泛的信息源中选择需要的学习材料,实现真正的个别化教学,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主体。

该多媒体课件用音乐陶冶学生情操,用动画激发学生兴趣,用图片激活学生情感,用动感文字引起学生注意,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而且对情绪智商的提高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即挖掘了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正面效应。

四、教学评价

1、能充分开发、组合和利用各种学习资源,扩展教育或学习空间,使教育摆脱学校为中心、课本为中心和教师为中心的束缚;

2、能突出学习信息单一化的局限,使学习信息的呈现形式多样化,图文并茂,情景交融,形声并举,提高教材的表现力,进而使更加有趣简便和有效;

3、能有效进行个别化教学,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发挥主观能动性,养成自主性学习的习惯;

4.能改善学生认识事物过程的途径和方法,这主要在于现代媒体能以自己的技术优势表现信息,化小为大,化大为小,化静为动,化动为静,用新的时空观念展现事物或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有效地提示事物或事件的实质;

5、能充分开发学生的右脑潜能,使左右脑的潜能得到平衡的发展;

6.能克服教师自身条件的局限性,减轻教师的劳动强度,进而促进教学深化改革,推动教育的现代化进程。

综上所述,基于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合理运用,将彻底变革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无论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还是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都不可能置它于不顾,而必须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渗透。

IT信息技术教案(篇7)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教学思想与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一个整体概念。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参与度;化静为动,揭示内在规律;联系生活,体验知识生成;及时巩固新知。

一、教学目标

1、使用信息技术,解决过去存在的、在各学科教学中难以实现的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师生互动等问题。

2、通过整合、真正实现教学目标的综合化;教学过程的民主化;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教学技术的信息化。从而使素质教育在教学中得到突破性的进展。

3、提高教师应用媒体的教学水平,能够促进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及学习方式变革。

二、教学内容

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配备录音机、录像机、光盘等声像资料,配备适量的幻灯机、投影仪、电视机、收录机、录像机、计算机及其他辅助器材,这对教学的现代化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即新课程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而我们应用现代技术所编制的多媒体课件就能够很好地来体现新课程的一些理念,即应用现代技术能够促进我们的课改顺利进行,为我们的课改提供一个平台。在教学中,将教师讲授的内容与多媒体计算机的形象化处理相结合,使教师的讲授与多媒体的演示融为一体,将教学中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以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三、教学活动

以网络版的《景泰蓝的制作》教学课件为例来说明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的影响。该课件为存储于服务器上集文本、声音、图像、录像、动画于一体,用HTML和Java语言编写的超媒体教学软件。以中国古典民乐《高山流水》为背景音乐,课文朗诵配上景泰蓝制作六道工序的图片,并且用景泰蓝制作全过程录像和十几幅精美的景泰蓝工艺作品图,以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以GIF小动画作点缀,营造生动的画面效果。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切换到讨论系统bbs、在线测试、E-mail帮助上。为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探索,课件提供了丰富完整的教学资源。如:可以链接到与《景泰蓝的制作》写作顺序相似的《活板》一课的课件,提供了有关景泰蓝、中国文化及中国工艺的网站,提供了图文并茂的景泰蓝鉴赏方法等。运用网络自主探究知识和协作研究问题的能力,加速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同时也能解决个体差异的教学问题,即能满足不同基础不同水平,甚至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的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在线测试,了解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及时地按要求调整学习,自由进退,自主构架,从网络广泛的信息源中选择需要的学习材料,实现真正的个别化教学,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主体。

该多媒体课件用音乐陶冶学生情操,用动画激发学生兴趣,用图片激活学生情感,用动感文字引起学生注意,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而且对情绪智商的提高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即挖掘了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正面效应。

四、教学评价

1、能充分开发、组合和利用各种学习资源,扩展教育或学习空间,使教育摆脱学校为中心、课本为中心和教师为中心的束缚;

2、能突出学习信息单一化的局限,使学习信息的呈现形式多样化,图文并茂,情景交融,形声并举,提高教材的表现力,进而使更加有趣简便和有效;

3、能有效进行个别化教学,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发挥主观能动性,养成自主性学习的习惯;

4、能改善学生认识事物过程的途径和方法,这主要在于现代媒体能以自己的技术优势表现信息,化小为大,化大为小,化静为动,化动为静,用新的时空观念展现事物或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有效地提示事物或事件的实质;

5、能充分开发学生的右脑潜能,使左右脑的潜能得到平衡的发展;

6、能克服教师自身条件的局限性,减轻教师的劳动强度,进而促进教学深化改革,推动教育的现代化进程。

综上所述,基于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合理运用,将彻底变革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无论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还是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都不可能置它于不顾,而必须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渗透。

IT信息技术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掌握数据的排序方法

2、掌握多重关键字排序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数据的排序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讲练结合(用电子网络教室进行演示讲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如何设置小数位数?

2、合并及居中操作有何作用?如何合并及居中?

二、导入新课

通过上几节课的设计,已经将我们的工作表装饰得很漂亮了。现在又有一个新问题:如果我想按照每个人的上网时间的多少排序,以掌握每个人的基本情况,该如何操作呢?今天开始学数据的排序!

三、新授

1、选取范围的方法

a.相邻区域的选取:(三种方法)

●用鼠标进行拖拉选取区域。●按住shift键,单击选择区域的两个对角单元格。●按住shift键,同时用键盘上的箭头选择。

b.不相邻区域的选取:

★用上面的方法选取第一块区域后,按下Ctrl键不放开,然后再用上述方法选择其他的区域.

2、排序步骤:

a.选择要参加排序的数据范围b.选择“数据”菜单中的“排序”

c.设置要排序的主要关键字。说明:因为在选择范围时,选择了表头。所以要选中“有标题行”前的单选钮。

d.由于想按降序排,所以选择“递减”e.单击“确定”按钮

四、小结:1.数据排序的方法2.思考:若遇到相同数据怎样设置顺序?

五、学生练习

教学后记:要让学生使用不同的主关键字进行排序,体会它的方便之处

IT信息技术教案(篇9)

操作系统引论

一、磁盘I/O

提高磁盘I/O速度的主要途径:

⑴选择性能好的磁盘;

⑵采用好的磁盘调度算法

⑶设置磁盘高速缓冲区

1.磁盘性能简述

⑴数据组织——标识符字段、数据字段

⑵磁盘类型——固定头磁盘:每条磁道有一个读/写磁头

移动头磁盘:每一个盘面仅配有一个磁头

⑶磁盘访问时间

寻道时间:把磁头从当前位置移动到指定磁道上所经历的时间。

旋转延迟时间:指定扇区移动到磁头下面所经历的时间

传输时间:把数据从磁盘读出,或向磁盘写入数据所经历的时间

2.早期的磁盘调度算法:

⑴先来先服务:

根据进程访问磁盘的时间顺序先来先服务

优点:公平、简单

缺点:效率低

⑵最短寻道时间优先:

总是选择请求对列中距磁头当前距离最近的请求为之服务。

缺点:新请求不断到达,磁头往往滞留在中央柱面,致使远离中央的柱面的访问无限延长。“饿死”现象

⑶各种扫描算法

①扫描算法(SCAN):

进程“饥饿”现象

总是选择请求对列中沿移动臂移动方向上距磁头当前距离最近的请求为之服务。

②循环扫描算法(CSCAN):

③N-Step-SCAN调度算法

N-Step-SCAN调度算法

FSCAN调度算法

二、外存分配方法

1.连续分配:

优点:顺序访问容易;顺序访问速度快。

缺点:要求有连续的存储空间

必须事先知道文件的长度

2.链接分配

隐式链接:在文件目录的每个目录项中含有指向链接文件第一和最后一个盘块的指针

显式链接:把用于链接文件各物理块的指针,显式的存放在内存的一张链接表中

3.索引分配

单级索引分配:

多级索引分配:

混合分配方式:直接地址、一次间接地址、多次间接地址

三、空闲存储空间的管理

1.空闲表法:

2.空闲链表法

⑴空闲盘块链

⑵空闲盘区链

3.位示图法

位示图

盘块的分配

盘块的回收

4.成组链接法

空闲盘块的组织

空闲盘块的分配与回收

四、磁盘容错技术

磁盘容错技术:

SFT-1:低级磁盘容错技术,主要用于防止磁盘表面仿生缺陷所引起的数据丢失;

SFT-2:中级磁盘容错技术,主要用于防止磁盘驱动器和磁盘控制器故障引起的系统不能正常工作;

SFT-3:高级磁盘容错技术。

1.第一级容错技术

⑴双份目录和双份文件分配表

⑵热修复重定向和写后读校验:

热修复重定向:

写后读校验:

2.第二级容错技术

⑴磁盘镜像

⑵磁盘双工

3.廉价磁盘冗余阵列

⑴并行交叉存取

⑵RAID分级

⑶RAID的优点

4.后备系统

⑴后备系统的类型

磁带机:

硬盘:

光盘:

⑵拷贝方法:

完全转储:

增量转储:

五、文件系统的性能改善

提高对文件的访问速度:

⑴改进文件的目录结构以及检索目录的方法,来减少对文件的查找时间;

⑵选择好的文件存储结构,以提高对文件的访问速度;

⑶提高磁盘I/O速度,以提高对数据的传送速度。

1.磁盘高速缓存

⑴磁盘高速缓存的形式——指利用内存中的存储空间,来暂存从磁盘中读出的一系列盘块中的信息。

在内存中开辟一个单独的存储空间

把所有未利用的内存空间变为一个缓冲池

⑵数据交付——将磁盘高速缓存中的数据传送给请求者进程。

数据交付

指针交付

⑶置换算法

⑷周期性写回磁盘

2.优化数据的分布

⑴优化物理块的分布

⑵优化索引结点的分布

3.提高磁盘I/O速度的其它方法

⑴提前读

⑵延迟写

⑶虚拟盘

六、数据一致控制

1.事务

⑴事务的定义

⑵事务记录

⑶恢复算法

2.检查点

⑴检查点

⑵恢复算法

3.并发控制

⑴利用互斥锁来实现“顺序性”

⑵利用互斥锁和共享锁来实现顺序性

4.若干具体的数据的一致性问题

⑴重复文件的一致性

⑵盘块好的一致性的检查

⑶链接数一致性检查

IT信息技术教案(篇10)

1.与新朋友见面

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电脑在生活中的运用;

2、初步掌握电脑各外观部件的名称;

3、基本掌握电脑的开机、关机操作;

4、熟悉电脑桌面;

教学重点:掌握电脑的开关机工作;

教学难点:电脑的关机操作;

教学过程:

一、了解电脑在生活中的用途:

教师提问:谁能告诉我,大名鼎鼎的电脑能帮我们做什么?

1、学生自由发言;

注:可行的话教师可在电脑上演示操作;

2、教师补充说明绍电脑的常规用途;

3、教师演示电脑的用途:如:查看资料、看电影、玩游戏、购物、聊天、学习等等。

二、了解电脑的各组成部分;

教师提问:电脑竟然有那么大的威力,那到底电脑是什么样子的呢?他有哪些组成部分呢?

1、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电脑,说说电脑有哪些组成部分?

注:学生可口说也可手指。

教师拿出或指出相应的设备,介绍其名称并简单介绍其功用。

2、看谁识的快;

教师任意指出设备,学生报出名称。

方式:1、学生站起枪答。

2、开小火车回答。

3、考一考;

你们现在已认识了电脑,那你们还知道电脑还有哪些好朋友吗?

他们和电脑一起又能帮我们做什么呢?

1)、学生自由讨论。

2)、学生自问自答:

方法:让一学生提出电脑的一位朋友,让其他的同学来回答,他能帮我们做些什么事。

教师一旁点拔,补充。

3、教师总结介绍:

如:打印机、扫描仪、优盘、摄影(相)机、投影仪、写字板、刻录机等。有条件的话可拿出展示介绍。

三、初试电脑

教师提问:我们知道了电脑那无边的能力,那怎样来敲开他的大门,与他来个亲密接触呢?(教师提示与开电视机差不多)

1、学生依据电视机的开关猜测。

2、教师讲解开机的方法。

A:打开显示器的开关。

B:打开主机上的开关。

注:为了电脑的寿命,一定要先开显示器的开关,后开主机的开关。

3、确定开关:

A:教师指出显示器及主机上的开关。

B:学生互指显示器及主机上的开关。

4、开机

A:教师开机。

注:应讲清电脑开机中有个启动画面并需有一定的时间,需耐心等待。

B:学生开机。

要求相互监督、提醒。

5、接触桌面:

教师指出,我们开机后所见到的界面我们称之为桌面,他和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桌子一样是专门用来存放东西的。

教师提问:你们看到桌面上有放有哪些东西呢?

1)、学生回答。

2)、教师归纳、补充说明:

A:桌面上我的电脑、我的文档、网上邻居等我们可统 称图标。以及介绍我的电脑、我的文档的功用

B:任务栏的介绍。

C:开始按钮的介绍。

6、关机:

教师提问:那我们用完电脑后,又应该做什么呢?怎么做呢?

1、学生指出应关闭电脑。

2、教师讲解关闭电脑的步骤:

A:教师演示关机步骤。

B;教师讲解关机重点:

板书: 单击开始按钮――关闭系统――选择“关闭计算机”(使小圆点出现在此选项前)――关闭显示器(等显示器灭掉后关闭)。

3、学生熟悉,关机步骤。

在相互监督下进行关机。

教师一旁巡视。

四、教师课堂小结:

A:学生回答今天学到了什么?有什么用?

B;教师补充回顾。

2.可爱的鼠标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今天我们要来了解一位新朋友──在电脑中活跃的一只可爱的老鼠,同学们知道它的名字吗?

有谁知道它为什么叫鼠标吗?

讲述鼠标名称的由来。(课件演示:鼠标上有两个长得有点像老鼠耳朵的两个键,左边的叫做鼠标的左键;右边的叫做鼠标的右键。鼠标背面有个橡胶球,是小老鼠的脚鼠标指针的移动就是靠它的滚动来实现的。)

设计思路:通过老鼠的引入到鼠标的引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对鼠标由来的阐述中,拓展了学生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

二、指导使用鼠标

1.掌握正确把握鼠标的方法。在使用鼠标之前,我们首先要掌握正确的握鼠标方法。

2.鼠标的使用。同学们平时在家里使用过鼠标吗?通常用它来干什么?再追问:你是怎样打开学习软件的?

通过学生的示范引出鼠标还有哪些操作?提出今天的学习任务:(我与鼠标交朋友)。

(1)指向:课件出示(和我握握手)来和我们的新朋友好好交流一下,学习指向的操作。

(2)单击:课件出示(你能选我做你的好朋友吗)尝试将桌面上的图标选定。

(3)右击:(神秘和右键)让学生尝试右键的作用。

(4)拖动:(给我排排座位吧),教师讲解操作的要点,然后做一个游戏“排座位”。

(5)双击:(让我帮你查查你的生日吧)。用鼠标查生日,引出双击操作。要求同学们参照课本6-7页,尝试查找自己的生日,并写下来。

设计思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初步尝试自学的能力。加强学生的表述能力。给学生一个衡量作品质量尺子,促使学生向标准看齐。在学习中互相交流合作,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

在这个鼠标的使用环节中,我用任务驱动的形式,将这五个鼠标操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并初次尝

三、体验成功,分享成果,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

游戏练习

游戏一:你能拿到我送给你的礼物吗?教师讲解游戏规则,用单击的方法选择礼物。

游戏二:摘枣子。教师讲解游戏规则,树上有三种枣子,绿的、红的和紫的,分别用单击、双击与拖动的办法将枣子摘下来。

设计思路:并初试尝试自学的方式来学习计算机操作,尝试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从而掌握学习的方法。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玩中练,玩中学。

让同学之间展开互评。评价本着发展学生个性和创新精神有利原则,评价方法要灵活多样,鼓励学生创新

四、课堂小结

1.我们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大家对鼠标有了更多的认识,给你的同桌说说你今天学到了那些知识。

2.今天我们大家都学习的很好,回到家里,让我们再去熟悉熟悉家里的鼠标,看看鼠标还有哪些小密秘?

第三课 鼠标陪我玩一玩

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P8~9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快捷方式。

技能目标:1.学会双击桌面上的“快捷图标”进入程序,以及关闭程序;

2.熟练使用鼠标的单击、拖动、双击、右键单击等操作;

情感目标:感受电脑的无穷魅力,培养学生对电脑的兴趣,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电脑游戏。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游戏,使学生饶有兴趣地掌握鼠标的基本操作,培养学生动手。

教学难点:正确的游戏观的渗透。

四、教学准备:将小游戏事先装入学生机,并建好快捷方式。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说生练,教师提示注意点。

拖动:先按住鼠标的左键不放,把它移动到新的地方后,再放开鼠标左键。(练习:把我的电脑图表移到右下角)

单击:按鼠标左键一次。(提示:用食指按左键一次)

双击:连续快速的单击鼠标左键两次。(提示:连续 快速按鼠标左键两次)

(二)传授新知

老师刚刚发现有些小朋友把鼠标已经玩的很好的,收放自如,接下来我们用我们手中的鼠标来玩一下小朋友们最喜欢的游戏,好吗?

游戏一:让小动物更漂亮

1.打开桌面上的“涂色游戏”

2.关闭桌面上的“涂色游戏”。

(先让学生回答如何关闭窗口)

3.用另一种方法打开“涂色游戏”

右击“涂色游戏”选“打开”。(右击:按鼠标右键一次)

4.师示范:首先选择小动物,然后在颜料盒中单击某一种颜色,最后将鼠标指针移动到相应的位置上,再次单击,就能将颜色填好啦。

5.学生练习:让小动物变得越来越漂亮!

信息技术应用教案十三篇


如果你想加入中国共产党,首先就要写入党申请书,这个步骤是入党必不可缺的一环。如果你有志于祖国的发展,团结并加入到共产党,是很多人从内心深处向往的事情。哪些入党申请书可值得我们借鉴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信息技术应用教案十三篇”,为防遗忘,建议你收藏本页!

信息技术应用教案 篇1

信息技术课是由以前的微机课、计算机课转型演化而来的新生代,有着其他学科不可及的优势,可以说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主力军,也随着建构主义教学论的兴起,更为它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就其独特的学科特性,有着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在众多的教学方法当中,深受教师们欢迎的当属“任务驱动”教学法。可是在实际教学当中,如何设计出恰如其分的任务也非易事,只有真正地了解任务设计的意义、目的,准确地把握好任务设计的方法、程序,才能真正实现“任务驱动”式教学。好的任务可使我们的教学相得益彰,可以使教学有事半功倍之效。反之则与我们的教学背道而驰,事与愿违。会使学生在本不理想的学习印象上更加模糊,也使我们本不轻松的教学任务上更加累赘。就如何在教学中设计出较好的任务,就本人在博取众家之长之上融己之见,以达抛砖引玉之效。

一、任务设计的三条必要性

教育部2003年发布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任务驱动’教学强调让学生在密切联系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有意义的‘任务’情境中,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内化伦理。因此要下确认识任务驱动中‘任务’的特定含义使用中要坚持科学、适度、适当的原则,避免滥用和泛化;要注意任务的情境性、有意义性、可操作性;任务的大小要适当、要求应具体,各任务之间还要相互联系,形成循序渐进的梯度,组成一个任务链,以便学生踏着任务的阶梯去建构知识。”而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法也是一种最为灵活、新颖、主动性强的一种教学方式:将所学知识分类、归纳,然后设计出一个个任务,通过具体任务来完成,让学生学到教学目标所规定的内容,又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属于探究式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教学特性本身就具有现实性、实效性、灵活性、技术性。其任务设计要具有很强的层次性和实用性,信息技术教育与传统课程教育相比应更注重实践和动手能力、创造力的培养。用任务驱动可以很好地体现“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先进教学思想,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提高信息素养。

整合的有效途径:任务驱动有很强的目标性和实践性。在任务的实现过程中可以有目的的,有机的结合其它学科知识,开展学科整合教学。教师要选择和设计有利于学生探究的教学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教材合理地进行整合,突破原有教材的编排体系,把学生最感兴趣的、与生活实际联系较紧密的社会生活中的道德场景呈现给学生,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任务主题的选取原则

任务主题要源于生活,生活是人类知识的源泉,任务要源于生活,而且要高于生活。用生活情景来激发教学,以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的理解教学内容,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发现,去观察,去思考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原有的思路认识基础,或者以具体的生活实际为背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提出问题,也可由教师从社会生活实际出发,设疑激趣,将问题展示在学生面前,把学生引入相关的问题情境中,以可对抽象的问题加以具体化,如一些简单的学习任务则可用来自学生最近的一些生活中的敏感事件,如新同学的入学军训,可能是每个学生一生当中最为深刻的事情,就可以借助同学们的热情,一个个电脑作品“军训随想”、“教官情”就会呈现的五彩缤纷。有苦有乐,有汗水也有收获。可以是动画,可以是网页,也可以是多媒体简报,全是学生的心灵写照。也体现了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在运用信息技术的同时培养并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只要我们转变教育观念,把更多的空间放给学生,就会容易地形成自然的、灵活的教学任务。

要依据新课标要求: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和条件,量体裁衣,且不可小主题大任务,也不宜大主题小任务。而“要大小兼顾,利弊互补”,同时任务也不要只局限于教材,要基于教材而扩展教材,要明确“尽信书,不如无书”之理;另外任务要有系统性,在任务设计时就要处理好整体任务和每一节课的单元任务之间的关系,不要使单元任务与整体任务脱节或毫无关系。单元任务的设计要围绕整体任务的完成进行构思,以确保教学效果和最终目标的完成。

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心理:要遵循教育心理学原理,要迎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务的呈现的初衷,要让学生是在“我要做”中学习,而不是在“要我做”。在任务的设计中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自主探索空间,鼓励不同意见和创造性思维的迸发,发展个性化学习。同时也要兼顾任务的系统性,各个任务之间有机结合、纵横交错、相互渗透。

要对学生的终生学习负责,一个好的学习任务会对他的一生产生积极影响。同时要考虑学生认知水平的层次性,任务设计要具有兼顾性,并有一定的过渡性、阶梯性,递进性,即要学生吃饱还要吃好。可大可小的主题,当是首选。比如用Word进行自我介绍,其中需有文字、图片、艺术字等,比比哪个学生做的自我介绍最丰富、最生动、最有趣。基础差的同学可用Word的基本用法,而技术好的同学尽可能地用Word的一切功能来丰富自己的这篇自我介绍。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可设置一些小的竞赛环节,对优胜者给予一定的奖励,对后进者一定的鼓励,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提高竞争意识。

三、任务设计的呈现形式

课堂研讨:讨论教学是由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先提出有争议的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激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最后达到澄清事实,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过程。我国古代的《学记》中有名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意思是说一个人学习,断绝与别人交流,会使自己闭目塞听,思想受到限制。讨论教学有利于双边教学,也是最古老最基本的一种任务呈现方式,可选取一些较小的主题,在用一课时的时间内即可完成对主题的讨论,我举一例,比如在讲电子邮件的使用前,教师可用一些因写错地址或查无此人等而返回的信件,对学生们提出问题,如何使我们的通信更有效呢?可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先对传统信件优缺点进行讨论,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畅所欲言。

在讨论过程中,有同学就会对电子邮件产生一种求知欲望,所以为以后教学打下好的基础,同学们在学习电子邮件时,会结合讨论的结果对电子邮件使用中进行学习,同时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求知的乐趣。

电脑作品:随着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和近几年来全国中小学电脑作品大赛的举行,我们的任务主题也有了更好的呈现方式,可用画图,动画,多媒体简报,视频录像,也可以是网页。可让学生们在探索与创新的主题下,进行电脑作品创作,在进行任务设置时,应注意学生的动机,比如在许多公益广告中获得灵感,也有许多同学也想对自己身边的事情所反应出的一种现象来进行思想表达,在方式的选择中,用电脑作品的形式呈现就是一种很好的捷径;也可以由教师来设置任务,同时也可与其它学科相整合,比如在语文课上,我们在学完一课以后,要对主人公进行描述时,我们可写一个人物传记,让学生们写一本书,要求有封面,有目录,有章节,在页面设置中要有页码,有页眉,还要有页脚,当中还要有插图,同学们就会有很高的积极性,平时总是读别人的书,而现在要自己写书了,而且要进行一次评比,要对写的好的进行奖励。

研究性学习是指基于学生自身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又是一门必修课程。它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目的是使所有学生都能在开放性的现实情境中主动探索,获得科学研究的亲身体验,解决实际问题。比如较大的主题可采用探索、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尽量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围绕一个大的主题去解决某一任务,在解决的过程中可以分步实施、分层处理,各小任务形成有机的整体。例如,在教多媒体作品模块时,可以通过欣赏优秀作品,让学生了解多媒体作品的元素和构成,让学生设想如何来表现主题。然后针对“我最爱的……”这一主题,可选音乐、美术、理化、旅游等各方面内容。教学只提供处理的策略,教师提前针对某节课的技术要点准备资源,组建小任务。这样案例更灵活、更易分解。例如,以学生喜欢的歌曲处理为例来教授怎样处理音频技术,其他学生在做诸如“最爱大自然”时也能处理鸟鸣、虫叫。注重体现音效等媒体的感染力,而不再单纯讲制作,这样的任务诱导式教学更具有吸引力,体现了“信息素养”的要求。一个好的主题任务,可能会对一个学生或一批学生的一生将产生积极影响,创造一个终身学习的机会。

四、任务设计的评价方式

信息技术教育除了要培养学生的基本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外,还要着重培养学生对于技术的深刻理解和适应能力。所以要“学用结合,学以致用”。要综合地运用各种评价方式,来全面考察学生信息技术的掌握情况和信息素养的养成过程。

信息技术应用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能知道人工智能在工业、农业、医疗卫生及安全保卫等行业的应用。

2.通过小组讨论、引导提问等方法知道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提高思考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感受人工智能的魅力,体会人工智能的广泛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人工智能的应用。

【难点】人工智能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阿里ET工业大脑的图片和视频。

提出问题:猜猜其中运用了我们之前学过的哪类技术?【人工智能】

教师总结:看来同学们在课下对人工智能技术有一定的了解。人工智能技术现如今已经初具规模并且也已经有了较多的应用,那么具体都在哪些方面有应用呢?今天我们就来分领域了解一下人工智能的应用。

(二)新课讲授

教师讲解:阿里ET工业大脑是人工智能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工业领域应用的例子吗?

1.人工智能在工业中的应用

教师讲解:工业机器人在工业生产中已经可以代替人做某些单调、重复的长时间作业,或从事危险、恶劣环境下的作业。

多媒体展示上海洋山深水港的纪录片,请学生同桌两人为一小组讨论三分钟并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上海洋山深水港的大脑,什么是神经?【全自动化码头智能生产管理控制系统是洋山深水港的大脑,它与上海港各大数据信息平台衔接,提供智能的生产计划模块、实施作业调度系统及自动监控调整等功能。智能控制系统是洋山深水港的神经】

(2)能试着举出其他人工智能应用在工业的例子吗?【机器能够自己进行诊断,找到哪里产生了问题,原因是什么,同时还能够根据历史维护的记录或者维护标准,告诉我们如何解决故障,甚至让机器自己解决问题、自我恢复】

教师总结:人工智能除了能够收集设备运行的各项数据(如温度、转速、能耗情况、生产力状况等),并存储数据以供二次分析,对生产线进行节能优化,提前检测出设备运行是否异常,同时提供降低能耗的措施。

2.人工智能在农业中的应用

教师讲解:人工智能除了能在工业上大展身手,在农业中也有出色的表现。

多媒体展示病虫害自动监测平台的图片和视频。

提出问题:

(1)视频中的害虫监测平台都展示了什么内容呢?【农民为农作物拍照,将照片上传到病虫害自动检测与预警系统,系统通过图像识别,识别出破坏农作物的病虫害,找出对应的措施和方法,帮助农民进行相应的处理】

(2)害虫监测平台使用了哪项人工智能技术呢?【机器视觉】

(3)智能化农业有何优势呢?【智能化农业指利用信息技术结合设施、设备来指导农业预测、实施生产等】

教师总结:人工智能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主要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提高土地等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二是提高机器的生产效率以达到自动化,三是在农业和食品生产建立人工智能。

3.人工智能在医疗卫生中的应用

教师提出问题:除了农业领域,有些医院现在已经引入了患者诊疗电子档案,这是为什么呢?【方便使用智能机器人展出患者的病例依据】

布置任务: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人工智能在辅助诊疗、疾病预测和医疗影像辅助诊断方面有哪些用处。

教师总结:在辅助诊疗方面,可以有效提高医疗人员工作效率,提升一线全科医生的诊断治疗水平。在疾病预测方面,借助大数据技术可以进行疫情监测,及时有效地预测并防止疫情的进一步扩散和发展。在医疗影像辅助诊断方面,智能化的影像判读系统对特征进行提取和分析,为患者预前和预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评估方法和精确诊疗决策,节约了人力成本。

4.人工智能在安全保卫行业中的应用

教师讲述利用天网英国记者面部照片成为嫌疑人后很快被抓获的事例。

提出问题:这是人工智能应用在哪个领域?【安全保卫】

教师总结:人工智能在安全保卫领域也有涉猎,为我们的社会安稳添加了保障。

(三)巩固提高

提出问题:人工智能的应用在医疗卫生方面除了我们讲过的,还有没有别的应用呢?【辅助手术或者患者照护的自动设备,即各种机器人;医疗机构的管理;新药研发】

点评要点:生活经验丰富,善于观察等。

(四)小结作业

小结:教师提问人工智能应用的领域及其例子,学生说出人机交互等领域及其相关实例。

作业:查一查人工智能在其他领域有什么具体的应用。

四、板书设计

信息技术应用教案 篇3

信息技术应用教案

主题: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一、课程背景和目标:

本节课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为主题,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相关概念与基础知识,并培养其掌握信息技术的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并能够评估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重点:

1. 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与分类:引导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定义,以及信息技术的分类和应用领域。

2.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方式:介绍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常见应用方式,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和电子学习平台。

3. 信息技术在不同学科中的应用实例:通过案例展示,让学生了解不同学科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如数学中的数学软件、语文中的电子阅读器等。

4. 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通过讨论与思考,引导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如改变了教学方式、拓宽了教学资源等。

教学重点:学生对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方式和影响进行深入理解。

三、教学方法与教具:

1.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2. 教具:多媒体课件、学科软件、电子阅读器等。

四、教学过程:

1. 引入(5分钟):

教师通过讲述一个生动的故事,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的兴趣,并引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思考。

2. 知识讲解(15分钟):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与分类,以及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方式。

3. 案例分析(15分钟):

教师选择一个数学应用软件的案例,与学生一起分析和讨论该软件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4. 小组讨论(20分钟):

将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学科,讨论该学科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并列举具体的案例和应用效果。然后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

5. 学生总结(10分钟):

学生讨论整个课程的内容与收获,总结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方式和影响。

五、课堂延伸活动:

1. 学生可分组进行信息技术产品的使用体验,体验不同教育软件的功能与效果。

2. 学生可进行拓展研究,了解信息技术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方式,如医疗、金融等。

六、作业:

1. 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的短文,结合自身的学科进行分析和思考。

2. 学生选择一个信息技术产品,使用并进行总结与评价。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信息技术运用的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相关领域的兴趣。同时,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延伸活动中,锻炼了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培养了创新思维。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关注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发展趋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与教具,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

信息技术应用教案 篇4

就像其他教育技术的应用一样,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是由教育和学习发展的内部需求所驱动的,并由不一样历史时期的学习理论导引着信息技术的应用方向和应用方式。而信息技术领域的每一项重大革新又会刺激教育系统产生新的应用需求并反作用于学习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发展历程能够微机在教育中的应用和因特网的应用作为两个转折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为计算机辅助教育的研究试验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为计算机辅助教育的开发应用期,而20世纪90年代后期则揭开了网络时代信技术应用的序幕。

一、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发展简史

(一)计算机在教育领域的最早应用

195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利用计算机驱动飞行模拟器来训练飞行员是计算机在教育领域的最早应用。

1959年,美国纽约城市小学利用IBM650计算机帮忙小学习者学习二进制算法被认为是计算机在中小学教育领域的最早应用。序教育户外。

(二)20世纪60年代末期到70年代,计算机辅助教育系统的开发和研究1968年,第一台专门用于教育的计算机系统“IBM1500辅助教育系统”在斯坦福大学研制成功,使用“课程开发器”编制课程,这些课程被称为课件或教育软件,课件和教育软件的概念即起源于此。

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数字设备公司的PDP-1(1960年研制成功)被应用于教育中,标志着小型机在教育中的首次应用。斯坦福大学的帕特里克?素帕斯教授对IBM1500和PDP-1在教育中的应用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和开发工作,被誉为计算机辅助教育研究的鼻祖之一。

(三)“柏拉图系统”(PLATO)——计算机技术与教育方式结合的最初尝试1960年,美国伊利诺大学的唐?贝泽和查莫斯?谢文合作研制出第一代柏拉图系统(PLATOI)。

(四)微机进入中小学教育以及教师对计算机应用的推动

1977年,第一台微机进入中小学,教育中应用的计算机开始从大型机转向桌面

办公系统。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的明尼苏达教育计算机科学联盟得到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开始超多生产和带给课件,其他教育软件公司也相继出现,出现了教育软件出版的高潮。(五)LOGO及问题解决户外

1968年,西蒙?派珀特发明了LOGO编程语言,LOGO和问题解决户外开始。他陆续提出并发展了自己的建构主义观——“在制作中学习”(六)20世纪80-90年代的整合学习系统

20世纪80-90年代,在应用计算机开展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和教师认识到在带给计算机辅助教育方面,联网系统比单机效益更高。教育技术厂商开始研制联网的辅助学习系统,统称为“整合学习系统”。但这些系统当时大多只与带给商的服务器联网,而不是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式的在线学习,当时互联网也尚未普及,因此整合学习系统整体上仍属于前互联网时代的信息技术应用阶段。(七)因特网时期的信息技术应用

1994年,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网络的传输潜质和传输速度迅速提高,成本不断下降,因特网的应用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日益普及。教育界也很快认识到因特网的教育潜力:支持方便快捷的信息检索;实现用户与计算机之间极强的交互功能;支持教师与学习者之间、异地的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专家之间相对跨越时空限制的交流互通活动;带给日益丰富、真实的在线模拟和在线实验功能;支持对学习资料随时、随地的访问等等。因特网已经逐步进入中小学校园、实验室,甚至教室,并逐步渗透到学习者学习的每个环节。

二。教育的信息技术发展展望

发展趋势在课件开发方面、多媒体教育应用方面、网络教育应用方面、“校校通”工程的实施以及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等。对课件的开发,新的发展趋势可主要归纳在对以下四种类型的研究:基于教学策略的课件、电子作业支持系统、群件和积件。

(一)基于教学策略的课件是指运用相应的教学模式或策略于课件之中。其中包括课堂教学和个别化学习课件。这一趋势要求课件的设计和开发者务必从新的角度去研究和探索课件的开发,避免出现“书本或黑板”搬家现象。可主要思考以下几个策略的运用:教学模式选取策略、教学资料展开策略、学习信息呈献策略、学习过程控制策略、人机交互策略以及反馈评价策略等。

(二)电子作业支持系统是指一种具有“及时学习”或“即求即应”学习功能的课件类型。它的特点是将学习置于工作过程之中,能够根据学习者的需要随时带给所需的知识。这种学习形式既有利于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又能够将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这类课件主要由知识库、交互学习/训练支持、专家系统、在线帮忙以及用户界面等部分组成,要求课件开发者更加重视对知识结构组成的明白和充分发挥计算机交互学习的特点。

(三)群件是指能支持群体或小组进行合作学习的一种课件类型。基于网络,人们利用计算机进行的学习已不局限于个别化或课堂的方式,完全能够以群体或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目前我国的许多中小学,已经建设了校园网和联网的计算机教室,具备了开展群体合作学习的硬件环境条件,但群件方面的开发和实际应用在我国还是一个空白。在技术方法上,群件的结构和形式的重点是要放在对小组学习过程的控制、管理、学生之间的通讯以及友好学习界面的设计等主要方面。(四)积件是指基于多媒体的教学素材元素或知识单元。利用某个著作工具,教师只需简单地将部分素材元素进行必须的组合,很快就可构成一个自己所需的教学课件。近几年,我国大多数教师越来越不喜爱直接采用他人已开发完整的教学课件,而是期望能按自己的教学思路和风格来组装成课件。这就为积件的需求和发展带给了很大的空间。此外,网络教育应用的发展也为积件的需求带给了很大的空间。

三。多媒体教育技术主要的研究趋势和热点

       归纳以下三个方面:虚拟现实、电子出版物和超媒体技术。那里简要说一下:

(一)虚拟现实是指透过特殊的输入设备和一些能实现三维图形和三维音效的特殊输出设备来模拟人和环境之间的交互技术。它目前发展的热点包括虚拟学校、虚拟学习环境、虚拟现实系统、基于虚拟现实系统的教学软件开发及出版,以及基于网络的虚拟现实系统等。在教育领域中,虚拟现实技术可很好地应用到虚拟学习环境的建立,使学生似乎处于真实环境之中。

(二)电子出版物是指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各类电子读物。由于多媒体计算机已成为个人计算机的标准设备,因此大大促进了电子出版物的增长。为了进一步提高

电子出版物的功能,目前许多电子出版物尤其是电子教科书,采用了超文本和超媒体等一些新的软件技术。随着越来越多的信息被数字化,基于多媒体的电子出版物将会在教育中获得更为广泛的应用。

(三)超媒体技术是超文本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它是一种非线性的多媒体信息网络结构和信息管理技术。超媒体是以超文本的非顺序结构为基础,对各类教学信息,如图片、声音、图像以及动画等,能够进行有效的处理和管理。尽管超媒体技术已比较成熟,但随着今后教育信息量的越来越多和教育信息网络化的趋势,必定会对超媒体技术的研究提出新的要求。

四。网络教育应用的发展趋势和热点

       主要有:远距离教学、网上学校、校园网和计算机支持的合作学习。

(一)网络远距离教学是指透过因特网或局域网实现全球范围或区域范围的课程传送和教学,这种教学的显著特点是务必体现双向性、实时性和交互性。就目前而言,我国的网络远距离教学应用的研究重点就应是放在:网上课件开发平台的研究、友好学习界面的设计、课程的设置、新教学模式的探索、教学和学习质量的评估方式以及通讯交互方式等主要方面。

(二)网上学校是指将一所学校所具有的全部功能搬上网络,而不是仅有几门网上课程和部分教学资源。作为一所真正的网上学校,学生除能够在网上直接了解该校的全部信息,更主要的是能使学生在网上实现学习的全过程,包括进行入学报名和注册、付费、学习和实践、查阅资料、考试、获学分和学位等。目前在我国,包括世界范围内,真正好处上的网上学校能够说还没有,但它却有很快的发展趋势。

(三)计算机支持的合作学习是指基于网络来进行群体或小组形式的学习。对这一学习形式的研究趋势和热点是如何进行群件的开发。它包括群件结构、通讯交流方式和学习的管理等主要方面。

信息技术应用教案 篇5

(注:本文仅供参考,不得抄袭,如需引用请注明出处)

信息技术应用教案

本教案适用对象:高中信息技术教师

1.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能力

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与特点

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常识和操作技能

了解信息技术应用于各个行业的案例和实践

能够独立应用信息技术完成各类任务

1.2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和科技创新精神

鼓励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促进社会现代化进程

2.教学重难点

2.1 教学重点: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其案例分析

2.2 教学难点:信息技术的抽象理论与具体应用的衔接

3.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

3.1 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其案例分析

具体包括:

1.信息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与特点

2.信息技术的基本常识和操作技能

3.信息技术应用于各个行业的案例和实践

4.独立完成信息技术应用任务的能力

3.2 教学步骤

Step1 知识引入

1.引用伽利略的名言:“数学是自然界的语言,而信息技术则是人类的语言”,引导学生回顾过去以及现在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和变化。

2.以信息技术中的三大研究领域(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和计算机工程)为线索,介绍信息技术的核心部分和发展方向。

Step2 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

1.详细介绍以及重点解析信息技术的六大应用领域:数据处理、多媒体、网络通信、虚拟现实、人机交互、移动计算。

2.引导学生了解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例如数据挖掘、计算机游戏、音视频编码、智能家居、电商平台等。

3.对于每个应用领域,重点介绍所用到的信息技术的基本常识和操作技能。

Step3 信息技术与社会现代化

1.详细介绍信息技术在各个行业的应用,解析它们如何促进社会现代化。

2.引导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应用在多个行业的案例,例如医疗保健、交通运输、金融保险等。

3.结合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信息技术作用于行业,推动社会现代化发展。

Step4 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与应用

1.结合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操作。

2.通过互动实践,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硬件系统组成、软件单元的应用和网络结构的组成。

3.引导学生利用所掌握的操作技能,在实际生活中完成各类任务。

Step5 与学生交流

1.与学生分享与信息技术有关的新闻,并就新技术或新领域的前景与学生展开深入交流。

2.询问学生对本课所学内容的看法,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经验及获得的认识。

4.教学手段

1.多媒体演示

2.实际操作

3.小组讨论

4.场地体验

5.教学评价

1.定期上机测试,检测学生信息技术的掌握情况。

2.参加信息技术应用比赛,鼓励学生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应用到实践中,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

3.请学生撰写一篇个人观点与感悟,阐述自己对信息技术应用的理解和感受。

6.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是一项与社会联系密切的学科,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教案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自我提高和发展。在实践过程中,教师需更多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观念和独立思考能力,将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实现课程教学的最大效果。

信息技术应用教案 篇6

妈的话出现在第几自然段。

四、整体阅读课文,读懂课文,质疑思考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2.你也会像小贝贝那样经常丢东西吗?你想过为什么吗?

3.怎样才能做到不丢文具呢?

4.鼓励学生互动,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想法。

用“——”画出表现贝贝经常丢东西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观察图片,训练想象,培养习惯

1.出示文具卡通图片,假如你就是文具中的一员,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2.先自己想,再做交流,鼓励学生说出与众不同的想法,引导学生自主表达。你的铅笔盒里都有哪些文具?

二、联系实际,结合课文,自我教育

1.出示课文中妈妈的话。指名学生朗读。

2.听了妈妈的话,贝贝是怎样做的?她做得对吗?(学生自由回答)

(1)说说你们的妈妈有说过这样的话吗。

(2)你有没有认真听妈妈的话呢?

3.联系实际,自我教育。

(1)翻翻自己的小书包,说说里面有哪些小伙伴。

(2)说说你的小伙伴们都好吗?它们有家吗?它们的家干净整洁吗?

(3)学生自由回答,推选说得最好的学生作总结。

文具的家是?()

A.书包B.文具盒C.贝贝的家

4.妈妈告诉贝贝要怎样做,文具才不会丢?

三、学习会写字,辨析字形,正确书写

1.复习“文具”,并用文具说一句话。

2.拿出识字卡片,独立分析:能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3.同桌检查汇报,再说说哪个字最难记。

4.针对学生的难点,教师指导。

5.生字找朋友。组词练习,巩固记忆。

6.描红抄写。教师巡视。

比一比,组词语。

欠()次()力()办()上()让()平()伞()

四、拓展延伸

1.学完课文,同学们都明白了要爱护学习用品,每天要收拾好它们。下面我们就来举行一个整理书包的比赛,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2.学生整理书包。

3.评出优胜者并给予奖励,鼓励其他同学。

描一描,写一写。

找包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

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4.随文识字(具):你有课件展示,便于分析。形象、直什么办法记住它?

下列哪些物品是文具?

用“√”标出来。

橡皮铅笔水杯日历

书包尺子

观。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

2.同桌互读。同桌有困难,请你帮帮他;同桌读得好,请你夸夸他。

3.“小老师”领读生字。教师指导生字并扩词。

4.齐读生字——开火车认读生字——“火眼金睛”游戏,巩固生字学习。

选出下列汉字的正确读

音,画上“○”。

具(jǜjù)新(xīnxīng)

仔(zǐzhǐ所(sǔosuǒ)

Ppt展示节约时间,便于校对。观察图片,训练想象,培养习惯Ppt展示图声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生字书写动画展示形象直观,

记忆较深。

六、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1、给学生以充分发挥的空间:

由于学生的拼音已掌握较好,我采用了让学生预学生字、个别字老师带学的方法,效果较好。让学生事先预读课文,简单理解课文讲了件什么事,学生也完成的较好。教学过程中学生能自己答出的问题就让学生自己答,不包办。

2、让信息技术手段在课文中较好的发挥作用:

在本课教学中信息技术手段的采用对学生学课文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像最开始的用品出示投影图、学习生字用投影显示、讲课中用录音配乐烘托气氛。用投影图的出示增加直观效果,在学生读课文或讲故事时配乐,这些都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学习。

3、以启发式教学带领学生学课文:

对课文进行学习分析时,教师不是一味地讲或读,而是采用了引导启发得手段,学生能说的让他们尽量说,老师只是在学生确实无法弄懂的情况下才讲解,以避免传统教学中的满堂灌现象,使学生学会自主的学习。

4、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信息技术手段的采用还较简单,如能再花时间做成课件、动画效果会更好。由于课时的限制,有不少学生的学习能力锻炼、发挥不够,还需改进。

七、教学板书(本节课的教学板书。如板书中含有特殊符号、图片等内容,为方便展示,可将板书以附件或图片形式上传。)

[教学板书]

文具的家

铅笔橡皮

转笔刀文具盒仔细疼爱

平平安安

信息技术应用教案 篇7

教案主题:信息技术应用教学

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对于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将针对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展开相关讨论。

一、教学目标

通过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可以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实践能力

在信息时代已经来临的今天,几乎每个行业都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因此,如果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就可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而信息技术应用教学正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拓展视野的途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事物和新知识。

2、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质量

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很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也可以更加方便地实现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并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

3、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学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可以更加方便地进行知识获取和学习,从而增强自己的学习能力。通过学习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学,学生可以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

二、教学内容

1、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

了解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巧,掌握各种类型的软件的使用方法。

2、多媒体素材的获取与处理

了解并掌握多媒体素材的获取与处理,进行科学性的搜索和精准的筛选,对于自己所需要的素材进行编辑,处理与发布。

3、PPT制作技巧

决定教育教学中的PPT素材,并掌握制作技巧,采用多种手段有效地激发学習者的兴趣、挑战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

4、合成音频和视频

掌握音视频合成的基本操作和技巧。将音乐、语音和视频合成为从所需展示形式中的一个完整的元素,和使视觉呈现更多样化,从而能夠实现对学生的直接感染和激发。

三、教学重点

1、教学操作过程

尽可能使学生自己操作,让学生掌握操作技巧的能力。教师应该花费充足的时间来分析和讲解教学操作的过程。同时,也应该通过示范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2、评价的制定

在信息技术应用教学中,需要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以实现学生的能力提升。同时,学生需要接受教师的中期和末期的评价,以期让他们对自己的表现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四、教学方法

1、交互式教学

交互式教学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的互动性和和生动性。通过讨论环节、设计小组活动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技能。

2、项目式教学

通过项目式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同时项目式教学还能够提供课程参与和课程成绩鉴定的手段,并能够激发学生在教育教学研究过程中的创新精神和激情。

3、探究式学习

探究式学习可以让学生通过问题或主题来进行探究。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发展思维,提高他们的综合表征与描述等能力。

五、评价方式

在信息技术应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和自勉。同时,可以考虑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评价:

1、作品生成式评价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作品的生成和评价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水平。评价方法有:审核评估、留言反馈、等级评估、真实体验、最美技能等。

2、常规性作业法

在教学过程中,设置常规性作业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完成情况,以评测结果与评价方法还可以进行相应的调整。

六、资源提供与使用建议

1、空间环境配置

调整教室的空间环境,将环境因素优化,使学生在理性的建议环境中,更加轻松地完成目标。

2、资源库的建设

搭建主题资源库,向学生开放和征集信息,以改善学生研究的水平和效果,吸收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技术手段,利用网络资源库和电子教科书的支持来提供给学生应用资料库。

七、优化与改进

1、多元化教学形式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2、在线教育资源

可以利用网络教育资源来拓展课程内容,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优化教育教学的方式。

三、个性化评价方法

在评价学生的表现时,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不同需求,采用个性化评价方法。在评价过程中,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动力,让他们有足够的信心去迎接未来的挑战。

技术与教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更好地满足教学的需求,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术研究的展开。愿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够在信息技术应用教育教学中大放异彩,助力教育事业的发展!

信息技术应用教案 篇8

信息技术应用教案

一、主题:信息化时代的教育

范文:

在当今社会,信息化已经成为我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教学质量,改变了教学模式,也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加便捷和广阔的学习资源。因此,我将信息化时代的教育作为本课的主题,旨在引导学生认识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化时代的教育特点和优势;

2.了解教育中常用的信息技术工具和应用;

3.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内容:

1.信息化时代的教育特点和优势:

(1)远程教育的发展;

(2)个性化教学的实施;

(3)互动式学习的提升。

2.教育中常用的信息技术工具和应用:

(1)电子白板的应用;

(2)网络教育平台的使用;

(3)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展示。

3.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信息素养的定义和要求;

(2)信息素养的提升方法;

(3)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

四、教学方法:

1.小组合作探究法。学生分为小组,共同探究信息化时代的教育特点和优势,以及教育中的信息技术工具和应用。

2.讨论与交流法。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和交流,分享他们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创新能力的见解和理解。

3.实践操作法。在课堂上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和应用,提升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技术操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现代教育中使用的信息技术工具,引导学生思考信息化时代对教育的影响和改变。

2.探究:学生分组探究信息化时代的教育特点和优势,以及教育中的信息技术工具和应用,并汇报给全班。

3.讨论与交流:学生围绕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创新能力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和理解。

4.实践操作:引导学生操作电子白板、网络教育平台和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实际操作中体验信息技术的使用和应用。

5.总结归纳:帮助学生总结归纳本课的重点内容,加深对信息化时代的教育和信息技术应用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

1.信息技术应用教案

2.信息化时代的教育

3.教育中常用的信息技术工具和应用

4.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

七、教学资源:

1.电子白板、多媒体投影仪等信息技术设备。

2.网络教育平台、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等教学资源。

八、教学评价:

1.观察学生的表现和互动情况,了解他们对信息化时代教育和信息技术应用的认识和理解情况。

2.听取学生的汇报和演示,评价他们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九、拓展延伸:

1.组织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应用设计与创新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2.组织参观当地先进的信息化教育学校或机构,了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创新实践。

十、教后反思:

1.本节课是否能激发学生对信息化时代教育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2.学生是否能够熟练掌握教学内容所需要的信息技术工具和应用?

3.学生是否能够自主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创新实践?

4.是否需要进一步拓展延伸相关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信息技术应用教案 篇9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成果(教学设计方案) 应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设计,供大家参阅。

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成果(教学设计方案) 作业题目:

结合本次培训,请完成一篇应用信息技术的“创新教学成果”(教学设计方案)并提交。

作业要求:

1.教学设计方案请参照模板要求填写,要体现信息技术的应用。

2.作品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不合格。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 姓名 工作单位 年级学科 教材版本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细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目标要明晰、具体、可操作,并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六、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七、教学板书(本节课的教学板书。如板书中含有特殊符号、图片等内容,为方便展示,可将板书以附件或图片形式上传。)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方案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案例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案例

信息技术应用教案 篇10

【教材分析】

《数的认识》是总复习的起始课,教材通过一组讨论题(7小题),唤起学生对整数和小数的知识的回忆。重点复习整数和小数的意义、读写法、十进计数法、小数分类等知识。而后又通过一组练习题(6题),补充巩固这部分知识。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我想让学生在第一复习课时要唤起复习意识,并引起对复习方法的关注。通过“数的认识”整理复习,让学生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有整体的把握,在脑中形成知识的结构图,并且自己尝试运用不同的呈现形式来表示所学“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如:框架图、文字描述、图表式等。更重要的是从中学会一些整理复习的方法。在学习内容的安排上为学生提供自主梳理知识的时间和空间,在个人反思、小组合作、班级交流和教师指导下不断提升学生的认知结构。在复习的过程中,不断积累复习活动的经验,引导学生逐步养成整理回顾和反思的习惯,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所以我将小数的读写、大数的改写等知识放到下节课重点复习。

【学生分析】

复习前及复习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教师对学生真正的了解,特别是学生真正的困难。虽然“复习”这个词对学生来说一点也不陌生,但是通过我们对学生的前测情况来看,学生并非完全了解“复习”的真正内涵。总复习涵盖的知识容量多、跨度大、时间长,所学的知识遗忘率高;学生不仅有对知识的遗忘,复习的方法也不成体系。面对六年的数学知识,学生会感觉知识太多、太杂,无从下手。在数的领域中,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比较片面,而且对于数与数之间的联系并不清楚,仅仅局限于自己比较经常使用的数,例如:对于分数,他们熟悉的多是正分数,而负数又多是负整数等等。因此需要复习和回顾有关数的意义的理解。于是,我们把目标定在了对学生复习意识以及复习方法的培养上。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情境中,回顾和整理小学阶段所学习的数,沟通各种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弄清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构建数的认识的知识网络;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数的扩充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用数来表示事物并进行交流;结合具体情境系统复习整数、分数、百分数、小数和负数的意义,熟练掌握这些数的读、写法、小数的分类等相关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经历学习过程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逐步养成整理回顾和反思的习惯,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的魅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1、回顾和整理小学阶段所学习的数,沟通各种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弄清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构建数的认识的知识网络。

2、结合具体情境系统复习整数、分数、百分数、小数和负数的意义,熟练掌握这些数的读、写法、小数的分类等相关的知识。

【教学准备】

1、学生每人搜集一条有关数的信息,阅读数的起源相关知识,并可以制成PPT。

2、老师教学所的PPT课件。我们在电脑教室里上课

【预设教学过程】

一、 在“薄——厚——薄”的谈话中——唤起复习的意识,明确复习意义

师:(课件出示华罗庚的图像和简介)华罗庚老爷爷是世界著名数学家,大家想知道华爷爷是怎样读书的吗?(课件出示:书要能从薄读到厚,还要能从厚读到薄。)该怎么理解这句话呢?像这样的数学书(师手举一本数学课本),我们在小学阶段读了多少本?

师:是啊!已经读了12本了,这是一个由薄到厚的过程。我们能把这12本书的内容都记下来吗?显然不能!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生:我们应该向华罗庚爷爷学习,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提炼,也就是把书由厚读到薄。

师:说得好!从现在开始,我们要进行小学阶段的总复习,也就是对我们六年来学过的知识进行消化、提炼。今天,我们要复习的内容是:数的认识。(板书该课题)

二、在“回顾——整理——运用”的过程中,展开复习活动

(一)收集生活中有关数的信息,分类整理。

1、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正式进入小学阶段的总复习。大家都知道,“数”在数学世界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现实生活中,也无处不在,谁能举例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用数表示的信息?

学生用自己收集到的信息说明,说明数据所表示的意义,老师侧板书。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搜集的数,在回顾的'基础上进行分类,让学生在回顾中梳理知识。另外,在分类过程中,多样化的分类为知识整理进行了很好的铺垫,分类的过程也是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的过程,通过师生对话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梳理。】

2、整个小学阶段,我们学习的数是不是都在这里?还有没有补充(完善板书:整数、自然数、分数、小数、百分数、负数、)

(二)了解数的发展过程,加深对数的理解与认识。(教学课件展示)

不知同学们还有没有印象?我们在认识学习这些数的时候,就要大家对它的产生和发展作过调查和了解,你知道这些数是如何产生的吗?如果我现在要你们根据这些数的产生顺序排序的话,你会吗?

l 原始社会,由于计数的需要产生了自然数的概念,随着文字的产生和发展,出现了记数的符号,进而建立了自然数的概念。

l 随着生产、生活的需要,人们发现,仅仅能表示自然数是远远不行的。如果分配猎获物时,5个人分4件东西,每个人人该得多少呢?于是分数就产生了。中国对分数的研究比欧洲早1400多年!

l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又发现很多数量具有相反的意义,比如增加和减少、前进和后退、上升和下降、向东和向西。为了表示这样的量,又产生了负数。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统称为整数。如果再加上正分数和负分数,就统称为有理数。有了这些数字表示法,人们计算起来感到方便多了。

l 随着文化的发展,十进制记数法的使用;分数概念的不断完善,便产生小数,即不带分母的十进分数。小数的出现标志着十进制记数法从整数扩展到了分数,使分数与整数在形式上获得了统一。我国对小数的认识在世界上也是最早的。

(三)构建知识网络体系,查漏补缺。

1、通过对数的发展顺序的了解,对于各数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你是不是有了更深入地理解呢?下面,我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请你们根据自己对数的理解,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出一份“数的认识”知识网络图。

(1)独立思考,分组进行整理。

(2)全班交流,展示汇报,构建知识网络图。

信息技术应用教案 篇11

【摘要】:信息技术可以把所要传授的知识形象化、直观化、具体化,使客观事物的形、色、声直接诉诸学生的感官,能眼见其形,耳闻其声,感官性极强。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信息技术在中学尤其是语文学科的教学中越来越体现出其优越性。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整合素质教育

整合学习有助于学生更有效地学习,能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仅看到“部分”,也能看到“整体”;不仅看到问题的各种表现形式,也能看到问题的实质所在,避免局限及各个部分连接产生的缺口,能使学生用综合性解决问题的方式解决错综复杂的问题。

信息技术可以把所要传授的知识形象化、直观化、具体化,使客观事物的形、色、声直接诉诸学生的感官,能眼见其形,耳闻其声,感官性极强。它以其直观的形象,美妙地图画,艳丽的色彩,动听的音乐,充分展现语文美的因素,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可以拓宽和加深课堂学习的内涵和外延。因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信息技术在中学尤其是语文学科的教学中越来越体现出其优越性。

根据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更多地考虑到了学生的主体性,培养的目标也由单一的重视分数转变为关注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上,老师们都想改变以往的单向信息交流的模式,力求给学生创设出一个大信息,全开放的学习平台,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尝试,探索创新。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观念正是在这一大趋势、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但是在实践中我们有的教师还是常常误解了整合的含义,往往把它简单地曲解成了“结合”,结果自然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那什么才是整合呢?

学科整合的概念应该是充分发挥各学科的特长并结合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后可以扩展知识容量,开放教学空间这些特点,通过取长补短融会贯通,最终形成完整的综合学科体系,这样才能为学生的探究学习提供最佳的途径。既然是整合就必须是学科间的融合,如信息技术与的语文学科的整合就必须突现两者的优点,语文学科人文性强,感情色彩强,作为社会交流的工具实用性强,而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拓展学生阅读思考的空间,提供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素材,为学生对知识的深入探究,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提供了可能,只有强强结合,教学的效果才能锦上添花。所以,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不是上课时用用电脑,做做课件,把信息技术只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我觉得这并不是整合,或者说并不是完美的整合。

1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之间的整合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1.1时时处处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设计单元计划、教师演示文稿、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都要以此为基础。

1.2要突破过去那种传统的单一学科教学的思想方法,用联系的、多学科的、灵活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切忌急功近利。

1.3要有创新意识,勤于思考,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有不断探索创新的兴趣,追求创新,推崇创新,以创新为荣;

1.4要有创造性思维,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能够打破常规解决问题;

1.5要有创造能力,由于人的创造能力是在继承前人已经创造文明成果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具有扎实而渊博的知识,广博的视野,还要掌握吸收新知识和创造新知识的方法,并善于综合、交叉、开拓新领域,发明新成果。

1.6具有健全的人格,具有愿做有益于社会的人的献身精神和坚强意志,具有敢闯、敢干、敢于冒险、敢于怀疑和批判的科学精神。

2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之间的整合对教师教学提出的要求

2.1在观念上要改变: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以下几个方面的观念要转变:教师角色由教转向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课堂教学整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由以教师为中心到师生互动的主动学习方式;课堂教学真正向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转变。

2.2在教学方法上要创造:在教学方法上以单纯的讲授式,已越来越不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之间的整合得到了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又符合学生的主动学习需要,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2.3在教学模式上要创新:提供了实践基于现代化教育技术支持下的课堂模式的途径: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优势:以小组的形式让学生主动学习制作电子化的小组展示作品、在网上交流探讨、让学生利用校园网和互联网的海量资源在教师指导下收集和整理、分析信息在这一过程中对学生制定出不同的发展层次,使学生在学习中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3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之间的整合要注意的问题

3.1教师要恰当应用计算机并将其融人现有课程,吸引学生,促进学生的学习。

3.2教师要与同行合作交流,鼓励教师在培训中、培训后要以小组解决问题、相互交流、做新课和讨论的方式学习。

3.3在现有课程基础上改进教学,提高教学。

3.4计算机作为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与创造的应用工具——仅仅是一种应用工具,会应用计算机来辅助学习而不是单纯地去研究计算机。

3.5使用现有的各种教育、商务和工业用机型、软件,特别是免费软件。

3.6重点在通过“动手”去学习如何准备有新意的课,使教师能有效地将计算机用于课堂教学。

在中学教学中实施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并非一项简单的工作,它涉及到方方面面,最重要的一点是它要求教师首先要在理念上有所创新,可以说是让教师从以往的平面思维转向立体思维,它也对教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整合前教师给学生提供的只是我们所掌握的知识,整合后,我们要给学生提供的很多就是我们以前也未掌握的知识。教师只有本身掌握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才能引导学生具备这种能力,我们只有尝试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成果,才能在实践中掌握操作的方法。

信息技术应用教案 篇12

1.安装软件

在计算机上安装应用软件Winamp,双击安装程序的可执行文件,打开程序里的“安装向导”按照默认提示,可完成软件的安装。

提个醒:安装程序一般是扩展名为“.exe”的可执行文件。按照惯例,安装程序一般含有“Install”或是“setup”等字母,但这不是必须的标准。

2.使用软件

安装Winamp软件后,可以在课前挑选合适的MP3歌曲,也可以让学生选择第七课下载的歌曲播放。

3.卸载软件

卸载一个软件通常有两种方法:

(1) 软件自带的.卸载;

(2) 利用探制面板。

三、巩固练习

练习下载安装Windows Media Player WinRAR FlashGet 1.65,是对应用软件的下载和安装的进一步巩固,这些都是在学习的学习生活中比较常用的应用软件,安装以后鼓励学生尝试使用这些工具。

信息技术应用教案 篇13

信息技术应用教案

第一节课:计算机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的起源、发展历程,计算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教学内容:

1. 计算机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计算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教学步骤:

1. 自我介绍和课程导入(5分钟)

- 提问:你们对计算机有什么了解?

- 介绍今天的课程目标和内容。

2. 计算机的起源和发展历程(15分钟)

- 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向学生介绍计算机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 讲解计算机从巨型机到个人电脑的演变过程。

3. 计算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25分钟)

- 介绍计算机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硬件和软件。

- 讲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包括输入、处理、输出和存储四个基本步骤。

- 展示计算机的组成示例图,帮助学生理解。

4. 知识巩固(10分钟)

- 进行小组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a. 计算机的三个基本功能是什么?

b.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5. 总结和作业布置(5分钟)

-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要点。

- 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计算机发展历程和工作原理的短文。

第二节课:电子表格应用

教学目标:学会使用电子表格应用软件,掌握基本的电子表格操作和函数计算。

教学内容:

1. 电子表格的基本操作(如创建、保存、打开表格)

2. 常用的电子表格函数计算(如求和、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

教学步骤:

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5分钟)

- 随机抽查学生回答上节课的问题。

- 总结计算机的基本功能和工作原理。

2. 电子表格的基本操作(15分钟)

- 演示如何创建、保存和打开电子表格。

- 讲解电子表格的基本布局和功能区域。

3. 常用的电子表格函数计算(25分钟)

- 介绍常用的电子表格函数,如SUM、AVERAGE、MAX、MIN等。

- 演示如何使用这些函数进行数据计算。

- 让学生在电脑上尝试使用这些函数计算一些例题。

4. 知识巩固(10分钟)

- 给学生提供几个实际问题,让他们利用电子表格进行计算。

5. 总结和作业布置(5分钟)

-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要点。

- 布置作业:使用电子表格软件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并撰写实验报告。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范文,总字数为298字。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十五篇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的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在编写教案课件时,老师需要花心思去设计,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那么在写教案课件时,有哪些方面需要注意呢?

首先,教案课件的内容应当简洁清晰,突出重点,避免内容过多,以免让学生感到困惑。其次,教案课件的设计应当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习惯,可以通过图表、图片等形式来辅助教学,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再者,教案课件应当具有针对性和灵活性,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调整和修改,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需求。

总的来说,编写教案课件是一项需要细致耐心的工作,老师需要在设计中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特点,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希望以上建议能够帮助您更好地准备教案课件,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篇1】

教学目标:

单位信息查询、乘车方案查询等

2、 学会登录武汉三维地图网,用三维地图检查位置。

3、 体验数学地图给我们带来的便利,提高借助网络解决出行问题的能力。

重点:学会武汉公交网和使用工具进行浏览、单位信息查询、乘车方案查询

学习方法重点:自学,评价

分层点:数学地图的其他功能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环境:计算机室、多媒体课件

一、谈话导入:

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搜索网站有哪些呢?

2、提问:你们知道网络地图搜索吗?有知道网址的同学吗?

3、可以上来示范一下吗?同学示范。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网络地图的搜索功能。网络地图任我行(板书)

师示范进入的方法。

二、探究新知:

探究一:网络地图的搜索功能找自身的学校

2、请同学们打开网络地图,试着用搜索的方法在地图上找到我们的学校?

3、同学动手尝试。

4、点生上台演示。

5、师点评。

6、既然网络地图能够搜索到我们的学校,大家想不想在地图上找到自身的家呢?

7、刚才老师发现有一位同学遇到了困难,我们一起来看看,请生上台示范解决。

探究二:网络地图的公交换乘功能

1、谈话: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有坐公交车出行的经历。但往往因为不清楚其中的公交路线,而感到很多的不便,其实我们刚刚学会的网络地图就可以协助我们解决这些不便。

网络地图除了可以进行地点查找,还具有公交换乘功能。公交换乘(板书)

2、现在请同学们试着用公交换乘的方法找从学校到黄鹤楼如何乘坐公交车。

3、同学操作。

4、点生上台演示。

5、那么还有没有不同的操作方法呢?点生上台示范。

三、方案设计:

同学们,武汉的风景名胜有很多,现在学校正在征集“一日游”方案,方案规定从学校动身,一天之内游览武汉的两个景点,最后回到学校,交通工具是公交车。要求是费用要合理。老师想问一下同学,能不能够用我们刚才学过的知识设计这个“一日游”方案呢?

现在老师请每位同学设计一个“一日游”方案,看谁的方案最合理。

武汉一日游方案设计单

公交换乘

乘坐( )车;从( )上车动身,到( )下车抵达;

乘坐( )车;从( )上车动身,到( )下车抵达;

乘坐( )车;从( )上车动身,到( )下车抵达。

你认为你的设计合理吗?为什么?

四、评价总结:

2、 总结:网络地图为我们的出行带来了很多的方便,希望同学们能够把我们所学的知识灵活的运用到生活中去,为我们的生活服务,网络改变生活。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篇2】

[教学目的与要求]

1.学会保存过程的方法,会调用保存过的过程来绘图。

2.通过学习保存和调用过程体会过程的作用,并学会知识的迁移。

3.通过随时和反复调用“过程”,初步理解子程序的含义。

4.计算机程序设计要求科学而严密,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同学从小养成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

[课时安排]

建议安排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用知识的迁移来学习保存过程和调用过程的方法。

2.难点:让学生体会过程在程序设计中的作用,初步理解子程序的含义。

[教材分析与教法建议]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前节课学习并体验了过程的定义及其作用,本节课是让学生了解定义的过程如果被保存下来后可以随时、反复进行调用,从而大大简化程序设计的过程,为以后进一步学习过程、编辑过程和完善过程打下基础。

2.教学方法指导

尽管上节课学生已经体验到过程的意义和作用,但由于没能保存下来,所以本节课要重新定义过程,从而引出保存过程的重要性。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可以让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最后通过交流让学生完成保存过程和调用过程的学习。

(1)利用知识的迁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培养学生独立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思考、推断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案]

[课题]

第10课保存与调用过程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知识与技能

学会保存过程的方法,会调用保存过的过程来绘图。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保存和调用过程体会过程的作用,并学会知识的迁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随时和反复调用“过程”,初步理解子程序的含义。

4.行为与创新

计算机程序设计要求科学而严密,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同学从小养成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本课的重点是用知识的迁移来学习保存过程和调用过程的方法。

2.难点:让学生体会过程在程序设计中的作用,初步理解子程序的含义。

[教学准备]

建立用于保存学生文件的文件夹。

[教学过程]

1.激趣引入

(2)提问:请同学们试试看你们能用这两行命令完成这个图形吗?不能,因都知道退出Logo后所定义的过程就会消失,你们猜猜老师是怎样快速画出这些图形的?

(“读取”或类似词语。

2.新课教学

((FILE—SAVE(SAVEAS))

(3)请同学们用刚才保存好的ZFX过程,完成下面的图形。

(4)调用过程

①提出问题:下面请同学们退出Logo程序,然后再打开Logo程序,再输入下列命令,看能不能完成上面的图形?

②引导学生找出问题所在:尽管我们把定义好的过程保存在硬盘中,但在使用前必须先要把这个过程调用出来,小海龟才记得起来这个“命令”。

③提醒大家用“文件”菜单中的“加载”命令来试一下,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④小组内讨论交流自己的发现,让学生通过互相学习的方式来完成“加载”的使用。

3小组汇报。

4学生。

肯定、纠正。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篇3】

一、情境导入

教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画图中的工具,今天请同学们先欣赏一段短片,你一定要注意观察。

⒈播放动画片《绘制小老鼠》

⒉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未涂色和涂色的作品有什么不同。(主要抓住色彩)

教师:给小老鼠涂上颜色后,它变得更漂亮。其实不仅是小老鼠,经过涂色的画会变得更美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彩色世界,给图形涂色。

板书课题《彩色世界》(贴纸)

(教学设想:通过课件演示,通过对比体会彩色图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以愉悦的心情学习)

二、尝试操作——认识前景色和背景色

⒈教师:前景色和背景色是一对兄弟,由它们做一个自我介绍。

(播放前景色、背景色自我介绍的动画)

Hi,我是前景色,每次打开“画图”,我都是黑色,你只需用鼠标左键单击其他颜色,就可以改变我的颜色。

大家好,我是背景色,我住在前景色的下面。每次打开“画图”,我都是白色,要改变我的颜色,你可右键单击其他颜色,一定要记住是鼠标右键哦。

⒉学生尝试操作

①找一找前景色、背景色在画图中的位置。

②将前景色换为蓝色,背景色换成绿色。

操作完成后,鼓励学生相互交流操作的体会和方法。请2—3名学生上台演示操作过程,前景色和背景色在操作中的不同点。

教师:我们只有学会改变前景色和背景色,才能给图形涂上各种颜色。

⒊巩固提高:请学生给一颗鸡蛋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教学设想:动画的自我介绍,将学生带入一个崭新的世界,使他们兴趣盎然,边看边思考,适时安排尝试操作和讨论,既突出重点,又解决难点,起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三、激发想象——给图片涂色

[情境:小红和她的好朋友猴子要去动物园玩,他们该穿什么衣服呢?]

⒈组织学生给小红和猴子涂色。

师:如果小红和她的猴子穿上漂亮的衣服去动物园,朋友们一定会喜欢的。

播放轻音乐,学生开始涂色

⒉学生交流、评议作品

⒊优秀作品展示

选择几幅漂亮的图展示给学生

教师:有的同学不但设计得好,颜色也涂得漂亮,有的色彩对比强烈,有的色彩淡雅和谐。

教师:老师相信只要各位同学多动脑筋,不断努力,一定也能画出这样漂亮的画。

(教学设想: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创新。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解决问题,既增强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又培养学生的审美感,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四、实际应用

教师:刚才的小游戏中还有很多物品没有涂色,请你给他们涂上颜色,送给自己,作为对自己的奖励。

(教学设想: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操作能力,在互动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被完全激活,感受到色彩的魅力,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体现,教学高潮应运而生。)

五、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谁能用一句话说一说“今天,我学会了……”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篇4】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宁夏教育自治区教育厅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审定的,四年级上册第字号、颜色等修饰以及对文字进行加粗、倾斜、下划线效果的设置。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选定文字的基本操作方法,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目标

1、掌握修饰文字的基本操作方法,并能熟练操作。

I、U按钮所表示的含义。

3、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运用不同方法设置字体格式

难点:

1、取消字体格式的设置

2、掌握操作的熟练程度

五、教法、学法

创设情景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演示法、讨论法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明确提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通过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借助其他的帮助,利用学习资源获得的。从而表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知识获得的方法是学生去发现,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知识的获得创设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获得知识,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创造。因此,本课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主体式教学模式。教学中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让课堂洋溢着人文气息。

在学习方法上,本课主要让学生运用尝试学习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明确目标任务的前提下,发现方法、解决问题,让学生的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课实际操作、演示等方式逐步完成的,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实现。

六、教学准备

PPT教学课件、凌波多媒体电子教室、“小猪的作业”文档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在一片美丽的森林里住着一群小动物,老山羊呀为这群小动物举办了一个电脑培训班,昨天,他们学习了修饰文字。山羊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一份作业。今天老师把小猪和小猴的作业带给大家看一看,让大家给他们当一次评委。比较一下,谁做的最好呀?(小猴的),好在哪里呀?有同学来说一下吗?(字体、颜色等)

(通过有趣的情境创设,可以让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设置任务,引导学习。

师:由于小猪上课太贪玩什么也没学会,今天就让小猪和我们一起学习——修饰文字。

出示课题:修饰文字

※任务一:打开“小猪的作业”,把文章标题“保护鸟类”设置为黑体,字号为24号,颜色为红色。(请同学们不要急于操作,我们看到的文件格式是“WORD”

文件,要用“写字板”打开此文件,在文件名上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式菜单中选择“写字板”选项再单击鼠标“左键”。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篇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会用“复制”“粘贴”选择使用图片素材,丰富构图。

2)会调整图片的高度和宽度。

3)用“画图”的各种工具装饰图片。

2、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和资源共享意识。

2)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激发学生关爱他人,分享幸福的人文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

1)运用素材综合构图,完成贺卡。

2)合理使用素材,使构图合理,色调和谐。

三、教学准备

《生日快乐歌》、专题站。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1、情境引入:播放《生日快乐歌》音乐。

师:同学们,在学习新的内容以前,老师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再过几天,就是咱们班XXX同学的生日了,家想用什么方式祝贺他?(学生回答:送礼物等等)。

每当别人过生日的时候,我们都会唱一首歌,大家知道这首歌的名字么?(生日快乐歌),大家会唱这首歌么?那好,我们一起随着音乐把这首歌送给XXX同学,祝福她生日快乐好不好?(老师带头唱,并播放音乐。)

老师也想送给他生日祝福,那我怎么祝福她呢?老师给他制作了一个生日贺卡,大家看显示器。老师做得漂亮不漂亮,那么你想不想也做一个呢?

师:我们今天就和老师用电脑制作一个生日贺卡,好不好?(板书:制作生日贺卡)

2、搜集图片:

师: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专题网站,大家找到并打开,里面有很多精美的图片。

3、编辑图片:

师:图片大家都知道怎样找了,如何对图片进行编辑来制作生日贺卡呢?

方法一:教师演示:右击网页上的图片,选择快捷菜单中的“复制”,然后选择画图工具中“编辑——粘贴”。可以直接把网上的图片粘贴到画布上。

方法二:这里教师引导学生完成通过画图工具菜单栏上的“文件——打开”,找到要打开的文件之后,单击“打开”。提醒学生注意:文件格式的选择。图片有很多种格式,有时会找不到需要的图片,这时可以将“文件类型”设为“所有文件”即可。

学生练习操作:学生灵活运用这两种方法,打开自己喜欢的图片。

4、插入文字

师:如何将祝福的话写在贺卡上呢?教师提示:可以用一下工具箱里的“A”工具试一试。

学生尝试书写祝福语。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书写祝福语情况。

巡视中,针对学生输入文字单一的情况提个醒:对于文字样式的调整可以通过“查看”菜单选择“文字工具栏”来设置文字的样式。

教师还可以适当提示:有时根据需要还可以使用其他工具写入汉字,例如铅笔,可以写出任意形状的字,学生可根据自己喜好去选择。

5、交流欣赏:

欣赏一下同学的作品吧!

1)教师广播展示学生贺卡,请同学们欣赏。

不美观的的生日贺卡让学生自己提出改进意见。

6、学生继续完善自己的贺卡,对最不满意的地方作出修改。教师予以指导。

六、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制作了一张生日贺卡。老师希望同学们课后把自己的贺卡修饰的更加漂亮,然后送给自己的亲人和朋友。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篇6】

一、教学目标

1.能说出启动“画图”软件的方法及“画图”窗口的组成,并能绘制简单的图画。

2.通过类比绘制圆形太阳的方法,完成太阳光芒的绘制,提高知识迁移及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画图”软件的认识及太阳的绘制,体会计算机功能的丰富性,提高学习画图软件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画图”软件的启动及窗口组成。

【难点】绘制简单的画。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动漫《龙猫》中的场景及相应手稿的图片,提出问题:

(1)展示的两张图片有什么区别?【一张是动漫播放时截取的场景,一张是手绘的场景】

(画纸】

(3)手绘场景是如何变成动漫场景的呢?【不知道】

教师总结:在制作动漫时需要先绘制故事情节的.设计稿,为了便于将绘图内容转变为动漫情节,一般会使用计算机进行原稿绘制。那么在计算机中该如何绘图呢?今天就一起来学习《认识“画图”》。

(二)新课讲授

1.认识“画图”窗口

教师讲解:在计算机中,可使用“画图”软件进行图画的绘制,但在绘制前需要先启动相应软件。

教师演示“画图”软件的启动,提出问题:启动“画图”软件的步骤是什么?【“开始”→“程序”→“附件”→“画图”】

教师发放介绍“画图”软件的资料卡。

布置任务:以信息技术小组为单位,限时5分钟,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类型框、工作区、颜料盒】

(2)“画图”软件中的“画纸”和“画笔”分别是什么?【画纸是工作区中的画布,画笔是工具箱中的工具】

(下面或右下角的小黑点改变画布的大小】

(4)怎样得知“画笔”的名称和功能,并且选定“画笔”呢?【将指针指向工具箱中的工具按钮,可以显示按钮名称和功能简介,单击后可选定相应工具】

(5)选定“画笔”后,又该如何设置画笔的颜色呢?【单击颜料盒中的色标】

教师总结:“画图”软件中,工作区的画布、工具箱的工具相当于绘图时常用的画纸和画笔。绘图时,可通过单击颜料盒中的色标改变使用的前景色,即画笔颜色;右击色标改变背景色,即画纸颜色。

之后请学生自主调节画布大小并熟悉工具箱中工具的名称、作用。

2.画一幅简单的画

教师讲解:了解“画图”软件的主要组成部分及作用后就可以开始学习绘制简单的图画了。

教师演示太阳主体的绘制方法,提出问题:

(1)太阳的主体部分是什么形状的?【圆形】

(2)可以选取什么工具进行绘制?【椭圆工具】

(设置前景色为红色】

(4)在画布上绘制太阳的方法是什么?【移指针到画布上且变成“十”形时,拖动鼠标指针绘制出一个圆】

布置任务:限时3分钟,类比绘制太阳主体的过程,自主完成太阳光芒的绘制。

提出问题:

(1)绘制太阳光芒需要使用什么工具?【直线工具】

(2)绘制前需要完成那些操作?【选定绘制直线的线宽,并设置前景色为黄色】

(3)如何绘制光芒?【在画好的圆周围拖动鼠标指针,画出一些直线,表示太阳的光芒】

教师总结:可使用椭圆工具绘制太阳主体、直线工具绘制太阳的光芒。绘制太阳主体时,可在拖动鼠标的同时按住Shift键,绘制出一个完美的圆形太阳。

(三)巩固提高

开展活动“我说你画”,活动要求:教师出示需要绘制的物品,以同桌为单位,一人描述绘制时需要使用的工具,另一人使用“画图”软件进行绘制。

教师巡视指导,指导要点:选取的工具是否合适,绘制前是否设置前景色等。

【出示物品:房屋。选用工具:用矩形工具绘制房屋的主体、门、窗,用三角形工具绘制房屋的屋顶。绘制操作:选定相应的工具后,单击颜料盒中的色标完成前景色选取,在画布上拖拽鼠标绘制相应图形】

(四)小结作业

小结:教师提问本节课的收获,学生回答学会启动画图软件并绘制简单的图画等。

作业:使用画图软件为自己绘制一幅自画像,并与父母分享。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篇7】

一.教学目标:

1、了解LOGO语言的基本知识;

2、学会启动PC Logo for Windows 的方法;

3、认识PC Logo for Windows 的界面及基本功能;

4、掌握LOGO的六个基本命令的使用方法,掌握用LOGO基本命令画正方形和长方形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LOGO六个基本命令的格式和用法;

教学难点:学会使用LOGO基本命令画正方形和长方形。

三.教学准备:

在教师机和学生机预先安装好PC Logo for Windows v1.01a 软件,

在桌面建立快捷图标;

在教师机上准备好教学中将会用到的LOGO图形,如教材中的图1-16 。

四、教学过程

T:在学习计算机知识的过程中,同学们使用过许许多多计算机软件,这些软件都是用“计算机语言”编制的。计算机语言就是计算机和人都能“听”懂的语言,现在已经有各种各样的计算机语言,LOGO语言就是其中的一种。

介绍LOGO语言的基本知识。 学生倾听。

讲解两种启动PC LOGO的方法 学生操作:分别用两种方法启动PC LOGO 软件。

认识软件界面 特别介绍"标准化窗口"按钮; 介绍书写命令的Listener窗口。 学生倾听;学生操作:体会"标准化窗口"按钮的作用。

讲解FD命令的作用和书写格式; 讲解LT命令的作用和书写格式; 讲解HOME命令的作用; 6、 讲解CS命令的作用。 学生跟随教师讲解示范的步骤,进行实际操作,在命令窗口中键入相应命令,最终画出教材图1-10中的图形。学生操作:体会HOME和CS命令的相同和不同作用。

用谈话法和讨论法,与学生讨论教材“做一做” 要求学生把讨论得到的(画在黑板上的)图形画在教科书 图 要求学生上机操作,验证讨论画出的图形是否正确;

与学生讨论他们写出的命令是否符合题中的要求; 要求学生讨论画出的图形,看大家画的图形都一样吗?如果有不一样的,谁画的正确呢?为什么? 8、 要求学生上机操作,验证讨论画出的图形是否正确。 学生参加讨论;

学生将讨论得到的图形画在教科书图1-13中; 学生操作:在命令窗口依次输入“做一做”1(1)中的命令,验证画图窗口中画出的图形是否与讨论得到的图形相同; 学生阅读教材,在图1-14的括号里写出正确的命令; 学生参加讨论;

学生参加讨论;

指导学生用LOGO基本命令画正方形和长方形

1、 用谈话法和讨论法,与学生讨论教材“做一做”2中左图的正方形,说一说应该用怎样的命令;

2、 要求学生上机操作,验证讨论得到的命令是否画出正确的图形;

3、 要求学生分小组讨论,说一说应该用怎样的命令来画出教材“做一做”2中右图的长方形;

4、 要求学生上机操作,验证讨论得到的命令是否画出正确的图形。 学生参加讨论;

学生上机操作,验证讨论得到的命令是否正确;

学生分组讨论;

生上机操作,验证讨论得到的命令是否正确。

拓展训练 要求学生上机操作,尽量多地画出图方向不同的正方形和长方形。

小结

1、 小结本课内容:

(1) LOGO启动和界面;

(2) LOGO的基本命令;

(3) 用LOGO命令画图的方法;

2、 小结学生学习情况,展示学生作品。

部分学生展示自己用LOGO命令画出的正方形和长方形。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篇8】

教法:本课采取任务驱动法,知识迁移法等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教学目标。

学法:采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二、教学准备

课件:关于济宁的图片。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导语:我们济宁是一个美丽的城市,是古运河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同学们想不想欣赏家乡的美丽景色呢?

师投影出示济宁美丽景色。最后一张幻灯片(欢迎你到济宁来)

师:我们的济宁美不美啊?你想不想做出这么漂亮的幻灯片呢?

师:只要你认真学,你肯定会比老师做的还要好。今天我们就学习利用演示文稿,介绍我们美丽的济宁。

板书:走进济宁   3分钟

(设计意图:本节课题目是《走进山东》,但通过课前调查发现,学生对于山东并不十分了解,但对于自己经常游玩的济宁非常的喜爱和熟悉,因此我把课件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新授

师:同学们,现在你先打开PowerPoint,选择空的演示文稿,选择空白版式。这就是你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如果让你介绍济宁,怎样做才能让你的作品图文并茂。

1.文字的插入

师:怎样插入文字呢?同位之间可以通过讨论或参照课本内容,也可以请教老师来尝试着练习,看谁最先完成任务。请同学们注意一个问题:在演示文稿中插入文字与word的不同在哪里。

生尝试练习。   10分钟

师:谁能当同学们的小老师,告诉大家你是怎样插入文字的?

生上台演示。

注意让学生边演示边操作。(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对文字进行美化的)

师:这位同学真聪明,不但学会了插入文字,还知道了怎样对文字进行修饰,我们是不是应该向他学习呀?

生:是。

师:通过你们的操作,谁能告诉老师在演示文稿中输入文字与我们以前所学的word有什么不同?

生:word是可以直接输入文字,而在演示文稿中,我们要先插入文本框(横排、竖排),然后再输入文字。

师:这位同学说得非常好,看来同学们学习得特别认真。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让学生演示文稿中在插入文字时,了解word与演示文稿中有什么不同,感觉两个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的比较学习,加深学生的印象。本环节在具体教授中,就发现有些学生盲目操作,直接打字,不知道看书,因此老师强调了看书环节,这也是一个好习惯的培养。)

2.插入图片

师:对,那怎样插入图片呢?在D盘济宁文件夹中,老师给你准备好了济宁的一些美丽风景,你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图片。下面,请同学们自己尝试插入图片。同位之间可以讨论或参照课本。

生尝试操作。展示较好学生的作品

师:老师有个问题,这幅图插入后,发现不太合适,你是如何调整的?

(当鼠标指针呈双向箭头时,拖动鼠标可以改变图片的大小,当鼠标呈四向箭头时,拖动鼠标可以移动图片。)

(设计意图:本环节采取知识迁移的方法,让学生回忆在word中插入图片的方法,两个软件方法基本一致,难度不是太高,主要对插入的对象-济宁的图片感兴趣,因为图片大小不一,学生在插入过程会发现新问题,图片不合适需要调整。从而引出调整的方法。)

3.添加新幻灯片

师:我们济宁漂亮的地方非常多,如果想展示我们济宁更多的风景,一张不够用怎么办?

生:添加新幻灯片。(板书)

师:对,添加新幻灯片,怎么添加,谁能快速添加一个?

师:同学们已经学会了这三个内容,现在轮到你大显身手了。

4.大显身手

目标:完成介绍家乡的演示文稿。

要求:内容丰富  用你爱家乡的真实情感去创作。

时间:10分钟。

师:谁愿做一个小导游,向各位老师和同学介绍济宁,展示我们济宁的风采。我是济宁人,济宁的风景这么好,介绍的时候应该感到很自豪。谁能把自豪的感情说出来。

师:他说的怎样?谁能评价一下?

找生进行评价,注意鼓励学生。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辨别的能力。让学生不要单一的只用好和不好,而是说出好在哪里,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的结果多样化。通过练习制作家乡的演示文稿,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本节课所学知识,拓实本节课的知识点。同时,通过插入图片、文字,感受到家乡的美丽,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及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总结(

师:谁能说说这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倡谈收获,对本节课整体感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为下节课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篇9】

一、引入:

1、展示:

①上节课学生的作品——《画鼻子的游戏》(字体、字号、字形设置)的打印文稿。②这节课的范例《20年后的我》的彩色打印文稿。

学生体会,文章进行美化设置后与前的对比。

细心的同学会发现字体的变化。

体会色彩搭配的和谐感!

之所以要展示打印好的彩色文稿,是让学生感受具体的实物!

二、任务一:

字体颜色

1、学生自己尝试设置颜色;教师巡视,选好典型;

2、教师演示通过工具栏和菜单栏设置颜色;

3、学生演示设置其他颜色;

4、教师选取典型,反馈交流,学生的色彩搭配情况。

1、学生自己尝试设置颜色;

2、学生将文章设置为自己喜欢的颜色

先学生尝试,然后教师演示,再学生自己完成。培养学生自己探索的能力。

交流反馈非常重要。(有些学生会用一些可爱的字体,可以稍微介绍一下,这些字体是人为安装到电脑上的!)

三、任务二:

美丽的文字效果:

教师也要展示一下;并让学生进行评价。

1、学生将标题设置为自己喜欢的效果。

2、自己探索在对话框中还有哪些特殊的效果?

3、同桌相互交流

教师示范也可让学生示范;学生学起来觉得比较简单,这时也可放手让学生去当小老师!

四、练习:

可再出示几篇小故事,让学生选取喜欢的,根据故事情节整体效果的设置,包括色彩,字体等。

有时间的话,进行练习,熟练操作。

五、小结:

动态效果的设置;3、选择好对象后再操作。

小结让学生总结今天学到了哪些知识!

教学反思:

改变文字的颜色与前一课中的文字设置方式类似,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学生情况,防手让学生独立尝试,并归纳设置的方式。教师的教学重点应放于引导学生体会不同色彩给人的感受和色彩相互搭配的和谐性,以及文章内容与文字色彩间的和谐统一上。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篇10】

学习目标:

边距;

了解名片的作用以及名片需要包含的信息

制作和使用,体验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能以附件的形式通过电子邮件将名片发送给同学;

3、情感目标:通过名片的设计与制作,激发学生学习和使用电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课前准备:

非it资源:各种自制名片(纸质)、打印纸

it资源:多媒体教学网、名片范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一)、猜谜语

师:在大人的世界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合作市非常重要的。而一张小小的纸片却能成为沟通的桥梁。大家猜一猜它是什么?

生:

师:

板书

引出课题:名片diy(解释diy的意思)

diy:do it yourself自己动手做

二、探索新知(

(一)出示课件,引导学生了解名片的组成(

1、出示课件

师:老师在课前已经做好了一些电子名片,我们一起去看看。

(教师板书主要信息的关键字)

3、欣赏生活中人们的名片,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

(二)技术指导

那你知道该怎么制作呢?

其实我们学过的word软件就可以制作。请同学们把word打开。同时把书打开到29页。里面会有小小的惊喜哦!

生:翻开书,发现里面有一张名片。

量一量:名片纸的“长和宽”。

长:

宽:

师:所以我们在制作名片不需要那么大的编辑区。这就要借助咱们今天认识的一位新朋友了“页面设置”。

(2)教师操作

“文件”菜单→“页面设置”选项→“纸张”选项

将“纸张大小”设置为“自定义”

(3)学生操作

设置页边距的文档与没有设置页边距的文档进行对比,引出“页边距”设置。

(2)“文件”菜单→“页面设置” →“页边距”

(4)学生操作

学生都完成后师提问:

1、同学们你们的理想是什么,能不能说说?

2、那你们想不想为未来的自己设计名片?

(三)输入名片的信息(

小结:观看几位同学输入信息的情况。

师:那我们现在的名片,看起来很单调(引出美化)

(四)美化名片(

课件出示美化的几个知识点。1、“格式”菜单——选择“字体”

(基本题)

2、“格式”菜单——选择“边框和底纹”

(挑战)

3、“格式”菜单——选择“背景”

(挑战)

四、成果展示,教师点评(学生参评)(

以学生的作品为例,介绍“边框和底纹”的使用可以更加突显名片中的重要信息。

以学生的作品为例,介绍而背景的设置可以使名片的整体效果与众不同。

请同学们把自己的名片用电子邮件的方式发给自己的好朋友。

五、介绍名片知识,学生模拟名片交换

请两名学生模拟名片交换,提示在名片交换中应注意什么。

六、课堂总结(

我们今天做了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我们通过制作我们自己的名片,大家知道了怎么设计、使用名片,用我们自己做的名片可以结交朋友,同时我们也知道了信息技术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有多大。同学们把你们的名片在心里保存起来,它就是一盏明灯引领我们走向成功。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篇11】

1、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五课。本节课是在学生对画图程序和画图工具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生深入学习电脑绘画,学会曲线的三种画法,学会灵活运用曲线来画图。本课是三年级教材中的一节实用课。

2、教学目标

本节资料侧重于学生的实践潜力的锻炼,为使学生有效将知识联系于实践,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根据本人对教学资料的理解、分析,并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①透过自主探究,掌握运用曲线工具绘制单弧曲线、双弧曲线和封闭曲线的方法,能根据主题绘制曲线。

②根据实际状况和需要绘制适宜的曲线,在实践中观察、思考,继而创作。

③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体验绘画创作的乐趣,培养用心探索、不断进取的精神。

3、教学重点、难点

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一些绘图工具的基本操作(如:直线、多个几何图形工具的绘制等),但对如何使用曲线的绘制不甚了解。而透过使用曲线工具绘制曲线方法是本课的重点。本课教学中将曲线为三种形态:一个弯的单弧曲线、两个弯的双弧曲线、封闭曲线,用简洁、易懂的方式,为学生讲述曲线画法的基本要领。透过本课的学习,我期望能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自我创新潜力,学会曲线的三种画法,学会灵活运用曲线来画图。

重点:单弧曲线、双弧曲线和封闭曲线的绘制方法

难点: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运用曲线工具绘图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篇12】

教学目标:

图片、声音等多种媒体。

图片、声音,学会用屏保软件设置动画效果。

3、情感目标:感受多媒体的乐趣

教学重点:用屏保专家制作简单的屏幕保护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安排:

一、激趣引入:

啊呀,怎么我刚在电脑房转了一圈,大家的电脑上都是这些花花绿绿、忽大忽小、移来移去的东西啊?谁能告诉我,这是什么东西?

我们的电脑里为什么要有屏保?

哦,这么说来,屏幕保护,好东西呀!

(图片,声音,过渡效果)

3、知道是谁做的吗?

二、认识屏保专家:

1、你们想不想亲手做一个可爱的屏保?……

那我们来认识一下屏保专家吧。

2、你们的电脑上也安装屏保专家,打开它,你们应该能看到一个向导,动手研究研究,看看我们的向导能带着我们干什么?

(学生观察屏保专家,初步感知屏保专家)

⑴首先是一个基本设置页面,在这里可以为我们的屏保作品打上名字,还可以设置我们的屏保作品的底色。

⑵点击下一步,出现了图片页面,在这里可以为我们的屏保添加图片。单击添加,选择桌面,这里有屏保素材文件夹,选择一个图片,单击打开,有了,再点添加,再选一个,难道选个七八个还要选个七八次?

⑶点击下一步,图片设置页面,这里好像有三样设置吧?

一个小钟,看看它是干什么的?哦,可以设置图片停留的时间。

特效,可以更改两张图片之间的转换效果,

位置和次序:

⑷音乐:和图片应该是一样的吧

⑸版权与保护:我认为没有必要填,做这么一个小小的东西还要填什么版权,下一步。

⑹终于看到完成两个字了,也看到结束按钮了。点结束,完成。

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那我们就开始做吧!

三、学生尝试制作屏幕保护

教师巡回指导。

做好的同学,可以欣赏一下自己的劳动成果。假如有觉得不满意的地方,你可以研究研究,哪些是我们的修改工具。

四、安装屏保,

我们做这个屏保,就是为了安装使用,利用它保护屏幕,美化屏幕,我们得把它安装起来。知道怎么安装吗?

哪个按钮能安装呢?试一试

那把它安装起来啊!

五、制作、修改屏保:

1、大家对自己的作品满意吗?

我也觉得很好,大家做得不错,(点评一两个)但是有一点美中不足,每个人的素材都是一样的。

想不想给我们的屏保修改一下,改出我们自己的个性,展现出我们的爱好,改成与众不同的效果。

2、试一试,哪些按钮可以用,它们是怎么用的?

3、交流工具的使用方法

六、作品交流评价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篇1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调查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能力目标:能综合运用实地考察、网络搜索、信息咨询等方法进行信息的收集。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能综合运用实地考察、网络搜索、信息咨询等方法进行信息的收集。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美好的校园环境需要大家共同来创造。要美化校园,有必要了解一下目前校园的环境状况,而“调查”是一种非常好的办法。

2、谁知道我们的“调查”该如何进行呢?

3、揭示课题:校园环境调查,并出示一份完整的调查报告。

二、新授

(一)确定目标范围

1、在我们的调查开始之前,我们首先要确定我们的调查范围,例如:“校园环境卫生情况”,你觉得需要调查哪些内容?

调查内容,并做好记录。

3、将各小组做好的调查计划上传到学科平台进行交流。

(二)运用调查工具

1、我们制订了我们的调查计划以后,接下来我们需要进行实际的调查工作了。

2、学生根据计划,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具体的调查活动,教师给予时常的指导。

3、调查过程中注意学生的进展情况,掌握时间。

(三)调查数据整理

1、我们的调查活动完成得很好,同学们都按计划获得了具体的数据,接下来你觉得该干些什么呢?

2、你觉得该如何整理你的数据呢?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篇14】

一、教学目标

1、能说出修饰文字的方法,能打开文档并改变字体和字号。

字号的方法,提升动手操作能力。

字号的设置对文字作品的影响,提升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字体和字号的修改方法。

【难点】使用Shift键修饰文字。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两个“望庐山瀑布”文档作品,一个为学生上节课完成的,另一个是教师修饰过字体、字号的作品,提出问题:

(正文字体样式均相同,第二个作品中标题、正文字体样式不同】

(2)你们更喜欢哪一个作品,为什么?【第二幅,标题与正文的字体区别开来更加美观些】

教师总结:一篇文档的标题与正文使用不同的字体样式能够使主题更加突出,让作品更加赏心悦目。那该如何设置字体样式呢?这节课就一起来学习修饰文字。

(二)新课讲授

1、打开文件

教师讲解:要想对文档作品进行文字修饰,需要先使用Word软件将文件打开。

布置任务:结合教材自主探究,时间2分钟,在Word软件中打开 “望庐山瀑布”文档。提出问题:打开文件的步骤是什么?【先启动Word→点击 “打开”按钮→选中文档→单击打开的方式来打开文档】

教师总结:除了先启动Word软件再打开文档外,还可以直接找到文档双击打开。

2、改变字体字号

教师讲解:打开文档后,就可以对文档进行修饰了。

教师利用多媒体呈现书、报纸、杂志等刊物的文字内容,提出问题:不同刊物中的字有什么不同?【字的大小不同,字的样式也不同】

教师总结:字的样式用字体来表示,如宋体、楷体等;字的大小用字号来表示,如三号、一号等。

教师播放将标题“望庐山瀑布”设置为黑体三号的微视频,提出问题:

(字号的设置,首先要做什么?【选中要设置的文字】

(2)视频中使用了什么方法选中文字?【Shift+→能逐字选中】

(3)在哪里设置字体和字号?【字体选框下拉列表中设置字体;字号选框下拉列表中设置字号】

之后请学生独立将标题设为黑体三号。

教师总结:对文字进行编辑修改时,要先选定文字再操作。除了使用组合键选定外,也可以使用拖动鼠标的方式选定,如果想取消选中,单击任意位置即可。

教师再次展示“望庐山瀑布”文档,提出问题:

(1)正文部分有几行文字?【6行】

(2)使用哪种方法可以快速选中多行文字?【鼠标拖动】

教师解释:鼠标拖动可以一次选中所用文字,借用Shift+↓可以逐行选中文字。

之后请学生独立将正文字体设置为仿宋小四。

(三)巩固提高

开展“你说我做”比赛,比赛规则:教师出示字体、字号的设置要求,同桌为单位,一人根据要求指挥,另一人进行操作。最后根据完成速度与准确度评定“最佳搭档组”。

教师巡视指导,指导要点:字体字号的选择是否正确,是否能配合使用Shift键。

【教师出示:将作者名字设置为仿宋五号,诗句部分设为楷体小四。学生使用Shift+→选中“李白”将其设为仿宋五号字体;再使用Shift +↓选中诗句,设为楷体小四】

(四)小结作业

小结:教师提问本节课的收获,学生回答学会字体、字号的设置等。

作业:将最近新学的一篇古诗文编辑到文档中并设置合理的字体和字号。

四、板书设计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篇15】

教学目标:

1.学会管理“日志”,学会整理“相册”。

2.通过管理“日志”,整理“相册”,让学生清楚文章需要分类存放,图片需要具体说明,从而方便与人交流,从而使其成为我们真正交流的学习的平台。

图片归类存放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4.通过管理“我的空间”,进一步培养学生有效学习的信息素养。

教学重难点:

重点:(1)学会管理“日志”,分类存放,对需要修改的日志进行编辑或删除;(2)掌握整理“相册”,修改照片信息并分类存放。

难点:学会对“相册”进行有效分类管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网络教室

教学过程

修改案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我的空间”单元第一课时,让大家发布的“猜谜语”吗?今天可是我们大家揭晓答案的时刻哦!那应该怎样来发布我们的答案呢?

谁来说说。

要对原来的日志进行修改,如何修改。

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

二、探究新知

1.管理博文

①日志修改

组织学生看书学习,对“猜谜语”日志进行答案的补充。

学生自主探究“管理日志”,将自己的谜语答案通过编辑补充完整(学生发的第一篇日志)

学生结果反馈

学生演示:师板过程:我的空间—日志—编辑—出现日志(填写答案)

师:在这里,我们还可以对先前的日志标题和内容进行修改,对于不要的日志我们可以删除。但如果删除日志,这篇日志的其他留言也会随之消失,因此我们要删除时,一定要慎重对待。

②日志分类

师:在编辑修改日志的过程中,你是如何理解第4步中的“分类发布”的。

学生思考,并谈谈自己对分类的看法和理解。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理解分类的内涵。

师:日志上的信息使我们共享在个人空间上与好友交流的信息,日积月累,文章大幅度增加。如何让访问的好友更便捷的分享你提供的日志信息,我们可以对日志信息进行分类。

日志信息可以怎样分类?

一学生或师做演示:编辑—选择分类(新建分类)

问:新建分类根据什么而定义?

练习:进一步对有需要修改的日志,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完善,并将它们有效分类管理。

③日志管理反馈

展示一个学生分类管理的效果。

补充:有好方法和建议和大家分享吗?

学生介绍自己的日志管理方法和经验。

2.管理“我的相册”

师:在个人空间中,除了日志可以表达信息与好友交流,相册也是我们在个人空间上发布信息的主要手段。如何来对“相册”进行有效管理呢?

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新知。

①相册管理

学习情况反馈

师:相册管理可以做些什么?

为什么要对相册进行管理?

学生思考、回答:完善相册信息,便于分享。

②相册分类

问:在图片管理过程中,你还有什么建议吗?

学生回答:需要分类。

师:日志多了,需要分类管理,照片也可以分类整理,照片怎样分类管理?

学生回答:转移到(选择相册)

教师引导:相册怎样新建?师演示过程。

提示:在照片上传的过程中,就应该对图片进行及时分类,做到随时高效管理照片文件。

小组合作:将自己喜欢的照片添加到相册,并进行分类管理。

学生演示。

③相册管理展示

评价:他(她)分了几类?合理吗?是否有建议?

他(她)的分类好在哪里?

学生交流信息。

三、课堂总结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你是如何来管理自己个人空间的?你认为一个好的个人空间应该具备哪些基本要素?你在管理个人空间时的依据和标准是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结束语:通过同学们的精心地呵护和打理,老师相信每位同学都将拥有一个健康向上的个人空间。老师要提醒大家,同学们平时要经常对自己的个人空间进行维护,这样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网络家园。

板书设计

管理“我的空间”

文章来源:http://m.swy7.com/a/5173921.html

更多
L

猜你喜欢

更多
N

最新更新

更多
H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