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申请书 > 入党申请书 > 导航

藤野先生教案

藤野先生教案。

认真地,郑重地向党组织提交书面的入党申请,这是入党最基本的一个环节。如果你想投身于祖国的长足发展,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个先进组织是很多人毕生的追求。怎么样才能写好入党申请书呢?下面,我们为你推荐了藤野先生教案,仅供你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藤野先生教案 篇1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的段落结构。

2、理清作者思路和文章线索。

一、导入新课。

图片展示→引出鲁迅。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社戏》、《故乡》→选自小说集《呐喊》。

《风筝》→选自选自散文诗集《野草》。→→引出学习内容《藤野先生》。

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现代文学的奠基人。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开始用鲁迅作笔名。著名作品集有《野草》、《朝花夕拾》《呐喊》、《彷徨》《华盖集》、《坟》等。

本文选自《朝花夕拾》。文章写于1926年10月12日,回忆了作者1902—1906年留学日本的生活片段——鲁迅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但残酷的现实却使作者一改初衷,弃医从文了。在本课的学习中,我们既会感受到作者对恩师的真挚怀念,也会认识到作者思想变化的.真正原因。

背景简介:

鲁迅留学日本经历:1902年4月到日本,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积极参加反清爱国活动,在《自题小像》诗中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两年后弃医从文,想以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1906年到东京开始文学活动,翻译介绍外国文学作品,并写出《文化偏至论》等一系列论文。1908年从章太炎学《说文解字》,加入光复会。1909年8月,从日本回国。

二、检查预习并学习新课。

(一)读准下列划线字的注音。

驿站(yì)教诲(huì)系住(jì)芦荟(huì)瞥见(piē)

畸形(jī)匿名(nì)诘责(jié)绯红(fēi)不逊(xùn)

杳无消息(yǎo)深恶痛疾(wù)油光可鉴(jiàn)

(二)解释下列词语。

宛如绯红油光可鉴驿站掌故不逊诘责杳无消息瞥见

(三)思考题:

1、文章写了哪些事情?这些事情发生在哪里?

2、文章的叙事线索是什么?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读课文,理清文章段落结构。

第一部分(1~3):见藤野前,在东京。

第二部分(4~35):与藤野相识、相处、离别。

第三部分(36~38):对藤野的怀念。

◎本文赞扬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表达了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抒发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

◎过渡:本文选自《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是什么意思?),作者回忆的是在日本留学时的一段经历,主要歌颂的是藤野先生,可开头部分那么多篇幅却没有写藤野先生,这是为什么呢?

◎明确:

①写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这是作者离开东京往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

②写途径日暮里和水户则表现作者的忧国之情,是作者学医的主要动机。

③写仙台医专的职员对他的优待是为下文写藤野先生作正面陪衬。

④写“日本爱国青年”的挑衅是为藤野先生作反面衬托。

⑤写课堂上看电影是作者与藤野先生告别的直接原因。总之,所有这些为突出藤野先生的正直热忱、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有密切关系。

◎课堂小结:为了救国救民,作者怀着很美满的梦,东渡日本,“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治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可以去做军医,一面又促进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可是,来到日本后,清国留学生的种种丑态让他失望了。失望中,他苦苦寻找,又一次选择到仙台学习医学。在仙台,鲁迅认识了这位给他留下了难忘回忆的恩师--藤野先生。

那么,藤野先生是一个这样的人呢?他有那些高贵品质呢?请同学们回去认真阅读课文,了解他的高贵品质。

藤野先生教案 篇2

地区: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

学校:永兴县柏林镇洞口学校

共2课时

1藤野先生初中语文人教课标版

1教学目标

1。学习根据表达的需要选取和组织材料,学习抓住人物特征,透过具体事例来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2。体会、理解文章含义丰富的语言,掌握文章叙事线索。

3。体会作者对老师的崇敬之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尊心。

2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经过8年的语文学习,大部分人能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有必须的语文学习潜力,鲁迅的文章已经学过不少,大部分同学能够用心主动投入到学习过程。

3重点难点

1。明确文章的线索,探讨文章的主题。

2。分析藤野先生的形象,归纳其性格特征。

3。联系材料,领会作者弃医从文的情感因素,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尊心。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评论(0)教学目标

1。明确文章的线索,探讨文章的主题。

2。体会、理解文章含义丰富的语言,掌握文章叙事线索。

评论(0)学时重点

1。明确文章的线索,探讨文章的主题。

评论(0)学时难点

1。体会、理解文章含义丰富的语言,掌握文章叙事线索。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1。让学生说说在成长过程中,对自我影响最大的人,并阐述理由。(有老师、

父母、朋友、还有偶尔相识的陌生人)

再让学生说说在成长中,哪件事最让你难忘?

由学生的回答导入文章。鲁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讲述了他与先生的交往。鲁迅先生怀念藤野先生的原因与我们刚才所讲的原因是不是一样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看课文。

2。复习有关《朝花夕拾》的知识。让学生说出已经学过的两篇课文的名称。然后说说在《从》《阿》及《藤野先生》三者之间的先后顺序。

顺序是《阿》《从》《藤野先生》,作品是按照作者成长的经历来排列的,《朝花夕拾》是一本回忆散文集。

活动2【讲授】初步理解

二。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速读课文。

1。速读课文,思考问题:

(1)文章以什么为线索?写了哪些事情?

(2)文章重点写了发生在哪里的事情?此外还写了什么地方的事情?你能说出文章中的地点变化吗?

2。明确:

(1)文章以作者在日本仙台求学的经历为线索,写了作者在日本求学的一段经历,即写了离开东京,去仙台学医时藤野先生的关心,匿名信事件,幻灯片事件即离开仙台等一系列事情。

(2)重点写了发生在仙台的事情,此外还写到了东经等地的事情。文章中的地点变化:东京——仙台——中国。

三。理清文章层次结构

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是文章的叙事线索,以次我们能够比较容易地划分

文章的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3):在东京的所见及去仙台求医的缘由。

第二部分(4-35):在仙台学医,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及弃医从文的经过。

第三部分(36-38):回国后对藤野先生的思念。

四。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1。朗读课文前三段,体会鲁迅文笔特点。

2。讨论交流:

(1)这部分文字所描述的对象是什么?

(2)作者对所描述的对象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你能够透过具体的语句来分析吗?

明确:

所描述的对象是“清国留学生”速成班的其他成员。对他们是一种厌恶之情,这是从他们逛公园,赏樱花,梳辫子,学跳舞等事情中能够看出。这也许也是鲁迅为什么要离开繁华的东京的原因所在。

(3)一些段落在语言上有何特点?

明确:

比喻、反语的巧妙使用,使文章语言幽默,风趣而又不失力度。文章中这样描述“清国留学生”:“但花下……实在标致极了”

这段文字在准确地形容与细致的描述的基础上,作者还把“清国留学生”的精神风貌刻画出来了,本来是担当着救国重任的留学生,到东京之后,则不思进取,反而追逐时髦,将头发弄得油光可鉴,尤其可悲的是,始终不忘记那条象征落后和耻辱的大辫子,反而将其弄得十分醒目,令人恶心。文章用比喻和反语夸张,将讽刺之情巧妙地流露在字里行间。

4。2第二学时评论(0)教学目标

1。学习根据表达的需要选取和组织材料,学习抓住人物特征,透过具体事例来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2。分析藤野先生的形象,归纳其性格特征。

3。联系材料,领会作者弃医从文的情感因素,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尊心。

评论(0)学时重点

1。学习根据表达的需要选取和组织材料,学习抓住人物特征,透过具体事例来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评论(0)学时难点

1。联系材料,领会作者弃医从文的情感因素,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尊心。

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研读分析

一。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1文章的主题是记叙在仙台求学及与藤野先生交往的经历,那主要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的哪几件事呢?说说藤野先生是个怎样的人呢?

明确:

文中主要写了修改订正讲义、订正解剖图、担心我怕鬼、问中国女人裹脚等四件事。表现了藤野先生对我的关心、严格要求以及对学术的孜孜不倦的求实精神。

2作者初见藤野先生时,藤野先生是什么样貌的?

明确: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夹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透过肖像描述,写了他的穿着,穿插了他穿衣服的掌故,表现了藤野先生是一个不注重穿着的人,生活朴素、简单。

3朗读第24-31段,思考,这一部分写了那几件事?从中能够反映出作者何种思想感情?请用文章中的语言说明。

明确:

写了两件事,即匿名信事件,幻灯片事件。

鲁迅先生对自我到仙台学医的动机,在《呐喊》自序中写到“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象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有促进了国人对维新的信仰。”可见他是怀着救国救民的思想选取了医学这一职业的。但是,当在学医的过程中,看到了枪毙中国人的影片后,而且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鲁迅受到了极大的刺激,于是促进了鲁迅弃医从文的思想产生。他觉得,“医学并非一件要紧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是做毫无好处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素,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首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看电影受刺激,固然是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直接原因,但不能理解为偶然因素,如果我们分析当时的社会状况,鲁迅先生的思想转变还有起深刻的社会原因,这就是当时的社会潮流。早在弘文学院学习时,他就常和许寿裳等探讨如何改变“国民性”问题,思考如何提高国民素质,期间还受到了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的影响。

4我想此刻肯定有些同学会有想法,本文题目是藤野先生,为何写这几件事?

明确:写日本爱国青年寻衅滋事是给藤野先生做反面衬托。写课堂上看电影事件是作者告别藤野先生的直接原因。总之,这些材料都与突出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没有民族偏见的品质有密切关系。同时还表现了作者那份强烈的爱国热情。

二、分析课文第三部分

1到35段,已经完成了对藤野先生的回忆,为什么作者还要说自我回国以后的一些感想呢?

讨论明确:此部分一方面表现了藤野先生对我的影响之大,另一方面表现我在实践自我弃医从文的誓言。

2朗读这一部分,画出我对藤野先生思念的句子我影响之大的句子以及表现我实践自我弃医从文的句子。

3结合课后练习一,文章以回忆藤野先生为主,为什么还花超多的笔墨来写我在日本的遭遇和思考呢?

从整篇文章的结构来看,是围绕藤野先生这个中心来组织材料的,虽说也贯穿着作者的爱国注意思想感情,但前者是明线,后者是暗线。写对东京学习环境的厌恶,离开东京到仙台,是写与藤野先生结识的前因,接下来写仙台的学习生活,基本上与藤野先生有关,而且作者着力正面描述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写匿名信的寻衅和看电影所受到的刺激,这些事或是与藤野先生有直接关系,或是衬托出藤野先生的公正、真诚、在那种环境下的难能可贵。

所以,这样一位没有民族偏见的老师,也是鲁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所在,来赞扬藤野先生的高贵品格。

从这点看,我们教材倾向于第一种观点。

三、小结:

课文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明线,以鲁迅思想感情的变化为暗线组织材料,体现了藤野先生崇高的精神和鲁迅深切的爱国感情。文章语言精练,幽默而又犀利,抓住了人物的特征,生动而又传神,我们在写作时能够好好借鉴,用我们的笔记住我们最怀念的人。

1藤野先生

课时设计课堂实录

1藤野先生

1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1。明确文章的线索,探讨文章的主题。

2。体会、理解文章含义丰富的语言,掌握文章叙事线索。

学时重点

1。明确文章的线索,探讨文章的主题。

学时难点

1。体会、理解文章含义丰富的语言,掌握文章叙事线索。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1。让学生说说在成长过程中,对自我影响最大的人,并阐述理由。(有老师、

父母、朋友、还有偶尔相识的陌生人)

再让学生说说在成长中,哪件事最让你难忘?

由学生的回答导入文章。鲁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讲述了他与先生的交往。鲁迅先生怀念藤野先生的原因与我们刚才所讲的原因是不是一样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看课文。

2。复习有关《朝花夕拾》的知识。让学生说出已经学过的两篇课文的名称。然后说说在《从》《阿》及《藤野先生》三者之间的先后顺序。

顺序是《阿》《从》《藤野先生》,作品是按照作者成长的经历来排列的,《朝花夕拾》是一本回忆散文集。

活动2【讲授】初步理解

二。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速读课文。

1。速读课文,思考问题:

(1)文章以什么为线索?写了哪些事情?

(2)文章重点写了发生在哪里的事情?此外还写了什么地方的事情?你能说出文章中的地点变化吗?

2。明确:

(1)文章以作者在日本仙台求学的经历为线索,写了作者在日本求学的一段经历,即写了离开东京,去仙台学医时藤野先生的关心,匿名信事件,幻灯片事件即离开仙台等一系列事情。

(2)重点写了发生在仙台的事情,此外还写到了东经等地的事情。文章中的地点变化:东京——仙台——中国。

三。理清文章层次结构

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是文章的叙事线索,以次我们能够比较容易地划分

文章的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3):在东京的所见及去仙台求医的缘由。

第二部分(4-35):在仙台学医,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及弃医从文的经过。

第三部分(36-38):回国后对藤野先生的思念。

四。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1。朗读课文前三段,体会鲁迅文笔特点。

2。讨论交流:

(1)这部分文字所描述的对象是什么?

(2)作者对所描述的对象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你能够透过具体的语句来分析吗?

明确:

所描述的对象是“清国留学生”速成班的其他成员。对他们是一种厌恶之情,这是从他们逛公园,赏樱花,梳辫子,学跳舞等事情中能够看出。这也许也是鲁迅为什么要离开繁华的东京的原因所在。

(3)一些段落在语言上有何特点?

明确:

比喻、反语的巧妙使用,使文章语言幽默,风趣而又不失力度。文章中这样描述“清国留学生”:“但花下……实在标致极了”

这段文字在准确地形容与细致的描述的基础上,作者还把“清国留学生”的精神风貌刻画出来了,本来是担当着救国重任的留学生,到东京之后,则不思进取,反而追逐时髦,将头发弄得油光可鉴,尤其可悲的是,始终不忘记那条象征落后和耻辱的大辫子,反而将其弄得十分醒目,令人恶心。文章用比喻和反语夸张,将讽刺之情巧妙地流露在字里行间。

藤野先生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深沉的思想感情;

3、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和风格特点。

[教学重点]

1、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

2、理解本文依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件的发生的先后顺序来记叙。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过程。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最敬重的老师;回忆性叙事散文《藤野先生》是鲁迅最看重的作品。1935年,日本岩波文库要出版《鲁迅选集》,译者增田涉到上海征求鲁迅意见,问他选哪些文章才好。鲁迅回答:“一切随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选录进去。”他的目的是借此打听藤野先生的下落,同时委托增田涉先生代为寻找。第二年,《鲁迅选集》出版,增田涉又到上海送样书,鲁迅再次问起藤野先生的下落,增田涉说没有打听到。鲁迅先生叹息说:“藤野先生大概不在人世了吧!”字里行间,情真意切。

1926年8月底,由于北洋军阀反动政府的迫害,鲁迅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任教。《藤野先生》这篇散文就是鲁迅离别藤野先生20年后,于1926年10月12日在厦门大学写的,回忆了他1904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时的生活片段。这篇回忆性散文带有较多的文学性,注意典型事例的描绘,着重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我们学习时要特别注意。

藤野先生,姓藤野,名严,排行第九,1874年生于福井县一个医生家庭,在名古屋爱知县立医学专门学校毕业。1904年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教学。1915年,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改为东北医科大学,藤野先生到东京学耳鼻科,以后回到家乡──福井县木村开业。1945年8月11日逝世,终年72岁。

二、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2、疏解疑难字词,读准字音,弄懂词义:

绯红(fēi)油光可鉴(jiàn)标致不逊(xùn)匿(nì)名

诘(jié)责托辞喝(hè)采适值抑扬顿挫深恶(wù)痛绝

物以希为贵

3、请你找出文中叙述时间推移和地点转换的词语,理清内容,列出结构简表。

根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将全文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在东京,见藤野先生前。

第二部分(第4-35段)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处相识。

第三部分(第36-38段)离开仙台,深切怀念藤野先生。

三、理解人物

学生采用跳读方式,阅读有关写藤野先生的内容。

用“从__________的描述中,我感受到藤野先生的__________”的句式,表述自己的发现。

(学生交流)

1、外貌描写(白描)

“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讲课是“缓慢而很有顿挫”,衣着“模胡”,“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

——活透出先生的生活俭朴、不拘小节、治学严谨。

比较、体会:

老师觉得作者写的藤野先生不太漂亮,因此改为下面一段文字,可以吗?

他,既有高仓健一样的体魄,又有三浦友和一样的相貌。脸色白而透红,眼睛大而明亮,头发整齐而又有一点波浪。他穿着一套笔挺的西装,洁白的衬衣上打着一条漂亮的领带,皮鞋擦得又黑又亮。一走上讲台,就用洪钟一样的声音说:“我,就是藤野严九郎。”

不好,失去了特点,像电影明星,不像学者藤野先生。

2、通过四件具体的事件,突出精神性格。

A、主动关心“我”的学习,认真为“我”改讲义。

自始至终认真负责的精神。

B、为“我”改正解剖图。

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和循循善诱。

C、关心“我”的解剖实习。

热情诚恳,关心入微。

D、向“我”了解中国女人裹脚。

对骨学的兴趣和求实精神。

四、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通过人物外貌的白描,以及四件事情的具体叙述,写出了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中的经历,既可信,又耐人寻味,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热情赞扬了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

2、课外搜集有关藤野先生的资料,准备与同学们交流。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1、默写词语、拼音

2、思考下列问题:

(1)作者抓住藤野先生的什么特征来进行描写?

(2)作者写了藤野先生的哪四个典型事例?分别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品质?

二、深入理解人物

1、同样是日本人,别的日本人是怎样看待中国人的?这种态度,最集中地体现在哪两件事件上?

A、“匿名信事件”

讥刺“我”得了教员漏出来的题目,才考试合格的。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前半句揭露了日本“爱国青年”的荒谬逻辑,表达对此的愤恨和抨击;后半句写出了作者在遭受屈辱后极为辛酸和愤懑的感情。

B、“看电影事件”

做侦探的中国人被日本军队枪毙,别的中国人在围观,日本观众在欢呼。

“呜呼,无法可想。”

——反映出作者难以抑制的激愤!

C、这两件事各有什么侧重?

匿名信事件——弱国国民受人歧视。

看电影事件——中国老百姓的愚昧、不觉悟。

2、与藤野先生相比,你觉得他“伟大”在何处?

藤野先生在日本举国上下都鄙视中国人的风气下,能够做到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给予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尤其显得难能可贵。所以,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3、文中还写到哪些在日本的中国人?

清国留学生、“我”。

4、作者抓住什么特征,借用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清国留学生”的丑态?

抓住他们盘辫子的特征。

运用比喻、夸张、反语,表明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嘲讽。

5、文中哪些方面体现出“我”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A、对清国留学生的失望、厌恶;

B、记得“日暮里”,暗含家国愁思;

C、记得“水户”,对爱国志士朱舜水的崇敬;

D、对藤野先生的敬仰;

E、把怀念藤野先生的深情,化为实际的战斗行动。

三、课堂小结

至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作者爱憎分明地刻划了两类人物,并形成鲜明对比。一类是日本人:像藤野先生一样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日本人,也有像所谓的“爱国青年”一样,对中国充满鄙视、寻衅滋事的日本人;既有浑浑噩噩、麻木愚昧的中国人(清国留学生、围观杀人的百姓),也有怀着强烈爱国主义感情的“我”。这一切,都给我们的头脑形成强烈的冲击,不由感慨:要自尊自强,振兴中华。

四、布置作业

1、完成“研讨与练习”二;

2、课外查找鲁迅“弃医从文”的有关资料。

第三课时

一、检查作业

1、朗读课文有关章节。

2、谈谈你对当今日本人的看法。

(学生自由发言)

二、理解主题

1、作者为什么要到日本仙台留学,学习医学?

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

教师补充。

资料一:

鲁迅在《

2、但最终鲁迅走了一条什么样的人生道路?

成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

3、是什么原因,使鲁迅“弃医从文”的?

(学生概括陈述前两课时所学,加以总结、提升)

“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是其“弃医从文”的两个原因。

资料二:

这两件事,深深刺激了鲁迅,令他深切地体会到弱国子民的屈辱遭遇,使他深刻认识到国人的麻木,进而认识到“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提倡文艺运动了”。

资料三: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4、让学生再从文中找出例句体会。

“但在那时,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5、从鲁迅的人生选择中,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三、探究拓展

1、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A、离开仙台后,“不知怎地,……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B、珍藏藤野先生修改过的讲义;

C、在寓居里高挂藤野先生的照相;

D、把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化为继续斗争的勇气和行动。

2、藤野先生对我的人生产生什么影响?

“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

在藤野先生的精神鼓舞下,作者决心以笔作刀枪,和反动势力斗争到底,为光明的中国继续奋斗。这种把与藤野先生的深情厚谊和自身爱国思想融合在一起,把对往事的回忆与现实的斗争融合在一起的结尾,深化了主题,增强了文章的战斗性。

3、夜深人静之时,面对东墙上藤野先生的照片,想到恩师已阔别二十多年,鲁迅一定有很多话要说。把握文章主旨,展开合理想像,模仿作者的口吻,给藤野先生写一封信,表露作者当时的心迹。

A、学生写作;教师指导;

B、学生交流。

四、课堂小结

文章赞扬了日本学者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抒发了对他真挚、深沉的怀念之情,追述了自己当年为国为民而“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表达了要同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全文洋溢着鲁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确实让我们深深反思: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我们应该怎么做?

五、布置作业

1、以“研讨与练习”一为凭借,综合所有的理解感悟。

2、完成《语文同步训练》

3、阅读参考资料:

藤野先生教案 篇4

藤野先生公开课教案设计

一. 情景设疑

春有春花,夏有夏花,人有心灵之花。有一朵不败之花开在

鲁迅的心里,即藤野之花让我们一起走进藤野先生的回忆散文《藤野先生》

二. 展示目标

1 .掌握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 了解爱国主义精神。

三.自主学习

1.文章第37段中“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具体表现在哪些行动上?

2. 藤野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

先读6—10段,找出有关藤野的描写;找出具体写与藤野交

往的几件事,完成练习:

“先生,您-------行为(语言)让我感受到您--------品质(性

格)。”

3. 藤野最后决定离开仙台,离开之前与藤野告别。(读32—35段)

找出描写藤野的神态言行的`语句,体会鲁迅对藤野的感情。

4. 文章题目“藤野先生”,但有许多笔墨写了其他内容,这些内容与藤野有关吗?

5. 文章写藤野与爱国是否冲突,二者有无焦点?

四.交流探究

1.珍藏讲义;悬挂照片;多写文章。

2. 先生,您-添改讲义行为(语言)让我感受到您工作认真负责、

没有民族偏见、教学认真品质(性格)。

3. 神态:脸色悲哀凄然。

语言:“为医学而教的解剖学之类,怕与生物学也没有什么大帮助”

行为:赠照片、题字、叮嘱、寄照片、通信。

写法小结:

写人可以通过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展现人物形象,可以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语言行动等展现人物性格。

4. 头顶盘辫子、赏樱花、日暮里、水户、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

从这些事件都可以看出鲁迅先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5. 不冲突。因爱国而学医,因学医而见藤野,因爱国而弃医,因弃医而别藤野。

五.拓展延伸

时隔二十年,仍能“时时记起他”。足见藤野对他人生的影响之大,一位优秀的教师就像一盏不灭的灯,会长久地照耀着人们,给人以精神力量。

假如鲁迅与阔别二十年后的藤野再次重逢,一定有许多话想对藤野说。合理想象对藤野说一段话,表露心迹。

六.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文章,学生学会精选材料,多方面表现人物品质

的写法,领会了鲁迅的爱国主义精神。文章以与藤野相识、交往、相别、怀念为明线,以爱国情感为暗线,叙事抒情,回忆藤野先生对自己的亲切关怀,严格教诲,赞扬他的正直热忱,严谨治学,博大胸怀,抒发怀念之情,并追述自己当年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历程,表现了不忘师恩教导,认真做人的决心。学生在情感上产生了共鸣。藤野先生

一. 情景设疑

春有春花,夏有夏花,人有心灵之花。有一朵不败之花开在

鲁迅的心里,即藤野之花让我们一起走进藤野先生的回忆散文《藤野先生》

二. 展示目标

1 .掌握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 了解爱国主义精神。

三.自主学习

1.文章第37段中“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具体表现在哪些行动上?

2. 藤野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

先读6—10段,找出有关藤野的描写;找出具体写与藤野交

往的几件事,完成练习:

“先生,您-------行为(语言)让我感受到您--------品质(性

格)。”

3. 藤野最后决定离开仙台,离开之前与藤野告别。(读32—35段)

找出描写藤野的神态言行的语句,体会鲁迅对藤野的感情。

4. 文章题目“藤野先生”,但有许多笔墨写了其他内容,这些内容与藤野有关吗?

5. 文章写藤野与爱国是否冲突,二者有无焦点?

四.交流探究

1.珍藏讲义;悬挂照片;多写文章。

2. 先生,您-添改讲义行为(语言)让我感受到您工作认真负责、

没有民族偏见、教学认真品质(性格)。

3. 神态:脸色悲哀凄然。

语言:“为医学而教的解剖学之类,怕与生物学也没有什么大帮助”

行为:赠照片、题字、叮嘱、寄照片、通信。

写法小结:

写人可以通过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展现人物形象,可以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语言行动等展现人物性格。

4. 头顶盘辫子、赏樱花、日暮里、水户、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

从这些事件都可以看出鲁迅先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5. 不冲突。因爱国而学医,因学医而见藤野,因爱国而弃医,因弃医而别藤野。

五.拓展延伸

时隔二十年,仍能“时时记起他”。足见藤野对他人生的影响之大,一位优秀的教师就像一盏不灭的灯,会长久地照耀着人们,给人以精神力量。

假如鲁迅与阔别二十年后的藤野再次重逢,一定有许多话想对藤野说。合理想象对藤野说一段话,表露心迹。

六.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文章,学生学会精选材料,多方面表现人物品质

的写法,领会了鲁迅的爱国主义精神。文章以与藤野相识、交往、相别、怀念为明线,以爱国情感为暗线,叙事抒情,回忆藤野先生对自己的亲切关怀,严格教诲,赞扬他的正直热忱,严谨治学,博大胸怀,抒发怀念之情,并追述自己当年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历程,表现了不忘师恩教导,认真做人的决心。学生在情感上产生了共鸣。

藤野先生教案 篇5

新课程标准主张中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精神,促使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依据这一原则,并结合本课的具体内容,我确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一)积累词语,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主题;

(二)理清思路,梳理线索,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和风格特点;

(三)学习选取典型事件,抓住主要特征,表现人物高贵品质的写作方法;

(四)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鲁迅先生东渡日本留学,弃矿从医,幸遇藤野先生;不久又弃医从文,惜别藤野先生,在与老师阔别二十年后,他满怀深情地写下了这篇回忆性散文《藤野先生》。鲁迅早年留学日本期间,正值日俄战争,许多日本人深受狭隘民族主义的毒害,但藤野先生毫不受恶劣空气的影响。鲁迅深切感受到藤野先生人格的伟大,怀着感激的心情,颂扬了他的师德,颂扬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教学时,要让学生感受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体会鲁迅和藤野先生之间的真挚感情,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

鲁迅原来想走“学医救国”的道路,但“匿名信**”和“电影事件”极大地伤害了他的民族自尊心,使鲁迅认识到要拯救国家,就要医治国民的麻木、愚昧,这就需要用文艺唤醒沉睡的国民。于是他决定弃医从文。这一举动正是作者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的表现。教学时,要让学生理解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过程,这也是本课的一个教学重点,同时也是教学难点所在。

本文篇幅较长,涉及的人和事较多。如果讲课时不分巨细、面面俱到,势必会顾此失彼,给学生“零碎”的感觉。这就要求教师从总体上把握课文,突出重点、难点。教学中要始终突出以学生为本位的思想,从文学常识的积累、主题内容的把握、重点词句的赏析到拓展、迁移、运用,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使学生读、思、品、说、写,让学生在不同的情景中,在独特的体验中去品味语言、揣摩内涵与反思人生,从中获得感悟,得到教益。

藤野先生教案 篇6

《藤野先生》课件

教学设想

这篇文章有明暗两条线索:作者与的交往为明线,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是暗线。教学时,可以采用由主到次、由整体到局部的教学思路,首先弄清文章的主要形象,然后再突破其他相关的问题。

教学目标:

1.学习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和组织材料,学习抓住人物特征,通过具体事例来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2.体会、理解文章含义丰富的语言,掌握文章叙事线索。

3.体会作者对老师的崇敬之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尊心。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段落结构。

2、着重分析藤野的形象,以及鲁迅先生的爱国主义感情。即本文的明线及暗线。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 新课,并介绍与本文有关的内容

1.导人新课。

2.介绍作者留学日本的目的以及本文相关的写作背景。

引用《呐喊》中相关内容加以介绍。

二、初读课文,疏通阅读障碍

1.学生迅速默读课文,标记出自己把握不准确的字词。

2.教师引导学生解决部分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3.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4.思考讨论:这篇散文是以什么顺序记叙的.?又是以什么作为中心记叙的?以什么为线索来记叙的?

学生讨论后明确: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组织典型材料的。以为记叙的中心,以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

三、研究的人物形象

1.学生默读课文,采用跳读法,阅读与有关的内容。

2.请学生根据所阅读的内容,在下列空缺处填上适当的内容。

是一个——的人。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填空题。要想填写好,首先要准确把握好课文内容,然后选好填写的角度,概括好填写的内容。学生发言时,教师既要注意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又要把握学生回答的正确性,不可放任自流。

从不同的角度考虑,填写的内容是不相同的:

从肖像角度来考虑: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医学教授。依据第6段。

从生活习惯的角度来考虑:生活俭仆。

依据第9、10段。

从治学的角度考虑:认真负责,治学严谨。依据第16、17、23等段。

从对待学生的角度来考虑:热情诚恳,循循善诱。依据第11—15、21、22等段。

3.思考:作者写了与交往中的四个典型事例,分别表现的思想品质。这一环节旨在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本文选取典型事例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人物品质的特点,让学生明白写记叙文时对事例要有所选择。如果前一环节(即填空)解决得比较好,则此处只要稍做归纳即可。参考答案如下:

添改讲义

工作认真负责

纠正解剖图

对学生严格要求

关心解剖实习

热情诚恳

了解女人裹脚

求实精神

4.学生再次速读课文,思考:“我”对怀有一种什么感情?请引用课文内容简要回答。

学生讨论后明确:首先是一种感激和怀念之情,这种感情体现在以下行动上:①装订收藏讲义。②悬挂先生照片。③多写文章,把怀念之情化为斗争的勇气和力量。之所以有这种感情,是因为品格高尚,尤其是他毫无民族偏见——他对“我”的热心期望,“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大而言之,是为学术……”。然后是一种愧疚之情,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无非使他失望,”“一直到现在,竟没有寄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

5.学习小结。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简单回顾上课时内容,引入新课教学

二、学生默读全文,找出没有直接写的段落或内容

三、学生回答:文章除了直接写的内容外,还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还写了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写了从东京到仙台途经的日暮里和水户,写了仙台医专的职员对他的“优待”,还写了日本“爱国青年”的寻衅,在课堂上看电影。等等。

四、讨论交流:这些内容和有什么联系吗?

这道题涉及面广,难度较大,在分析时,可以分解成多个小问题。引导学生找准相关的课文内容,准确筛选信息。内容分析如下:

文章写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是作者离东京往仙台见到的缘由。写途经的日暮里和水户表现作者忧国之情,是作者在教导下刻苦学医的主要动机。写仙台医专的职员对作者的“优待”是为下文写作正面陪衬。写日本“爱国青年”寻衅是为写作反面衬托。写课堂上看电影是作者与告别的直接原因。总之,所有这些,都与突出有密切的关系。

五、鲁迅先生是用什么来统摄全篇内容的?

明确:作者是用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来统摄全篇的。文章开头写对东京的清国留学生的失望厌恶,是作者爱国思想的一个表现;在往仙台途中记得日暮里,可能是“日暮里”使作者联想到清王朝的日暮途穷;记得水户,是因为这里是富有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感的抗清志土朱舜水客死的地方,这是作者爱国感情的又一表现;写对初到仙台受“优待”不以为然的理解,对艰苦的生活条件的态度,也是作者爱国思想的表现;对表示敬仰,是由于他不怀民族偏见,真诚帮助中国留学生;对日本“爱国青年”表示愤懑,是由于他们看不起中国人;看电影之后毅然决定弃医从文,更是出于爱国的考虑;最后把怀念之情变为多写反映黑暗现实的文章,则是当年弃医的目的,是爱国的实际行动。可见,作者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是统摄全篇的中心思想。

注意分析上述内容时,教师切不可满堂灌,而应该引导学生依据相关内容进行思考,逐一分析,最终把握问题的实质。可以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指名学生分别朗读

文章第1段、第5段、第24---31段以及第36--38段等段落,体会文章的感情

要求学生朗读时注意读出其中的感情:第1段透出的是一种辛辣的嘲讽,第5段应该是一种轻松亲切的语调,表现出一种友好之情;而第24--31段则是充满着作者的愤激之情,最后第36酗38段充满着作者的感激之情。

七、课文学习总结

有关内容请参照“教学设计(A)”。

藤野先生教案 篇7

师:今天我们学习《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是什么人物?

师:是,但准确吗?鲁迅的老师很多啊,三味书屋的寿老先生,也是他的老师。

生:是鲁迅在日本仙台医专留学时的老师,教解剖学。

师:哎,这就准确了。学语文,就是要把语言表达到最准确、最完美。

藤野先生全名藤野严九郎,1874年生于日本福井县一个世代为医的家庭。藤野从小学过汉文,1896年从爱知医学校毕业留校作解剖学教师的助手,后到东京帝国大学医学院学习解剖学一年,1901年到仙台医专任解剖学讲师,1904年升为教授。两个月后鲁迅来此留学,藤野先生担任解剖学兼副班主任,曾给鲁迅以特别关心和照顾。1915年仙台医专升格为东北帝国大学医科大学,藤野因学历不够,被解除职务。1919年回故乡开诊所,1945年在福井逝世。

B、鲁迅看重《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是鲁迅最敬重的老师;叙事散文《藤野先生》是鲁迅最看重的作品。1935年,日本岩波文库要出版《鲁迅选集》,译者增田涉到上海征求鲁迅意见,问他选哪些文章才好。鲁迅回答:“一切随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选录进去。“他的目的是借此打听藤野先生的下落,同时委托增田涉先生代为寻找。

第二年,《鲁迅选集》出版,增田涉又到上海送样书,鲁迅再次问起藤野先生的下落,增田涉说没有打听到。鲁迅先生叹息说:“藤野先生大概不在人世了吧!”

师:学习本课可培养发明精神和发明能力。半个多世纪以来,许多人对《藤野先生》的理解是浅陋的,甚至是错误的,多种教辅资料的答案都有问题。今天我们学习这篇文章,要把半个多世纪的错误纠正过来。

师:下面请大家预习课文,边读边划,特别要划住不懂的问题。

师:这一课比较难懂,所以必需多读,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啊。也无妨读一点教辅资料。……

师:我们先整体理解课文,做个填空题吧:《藤野先生》选自_____________,体裁是_____________。

师:我们学过的课文,还有哪篇选自《朝花夕拾》?

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社戏》。

师:对了。记住:写自身的亲身经历的,是散文,选自《朝花夕拾》;是小说的,选自《呐喊》。

A、在_____________,表达对_____________的厌恶;

B、在_____________,回忆与_____________交往;

C、在_____________,表达对藤野先生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生:表达对中国留同学的厌恶……是“清国留同学”……回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表达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和感激。

师:这里用到了三个地名,这涉和到鲁迅的经历,下面老师再提供一则小资料──与本文相关的鲁迅经历。

1902年3月,鲁迅赴日本留学。先在东京的弘文书院学习日语,然后于1904年9月到仙台的医学专科学校学习医学,两年后又返回东京修德文和筹办杂志,直至 1909年8月回国,一共在日本住了七年多。

回国后,先在杭州和绍兴教书,后来应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长蔡元培的邀请去教育部工作,1912年2月到南京,3个月后随教育部迁到北京。在教育部工作了十三年, 1926年初春,去厦门大学担任教授。《藤野先生》即写于此时。

师:这是鲁迅1904年4月在东京弘文书院的毕业照(图)。这是雕塑《鲁迅与藤野先生》(图),在绍兴鲁迅博物馆。

三、阅读“在东京”

师:咱们齐读第一自然段:“东京也无非是这样……实在标致极了。”……学习加红色词语(略)。

师:上野公园,是东京最大的公园,也是东京的文化中心。这里原来是德川幕府的家庙和一些诸侯的私邸,1873年改为公园。公园面积很大,内有东京国立博物馆、国立科学博物馆、国立西洋美术馆、都立美术馆等,有“史迹和文化财物的宝库”之称。

上野公园的著名还在于每年春天盛开的樱花,上野赏樱是东京人的保守习俗。下面我们看几幅图片(图:上野公园、樱花)……

师:“东京也无非是这样”,“无非”是什么意思?

生:“失望”好,说明去留学时把东京想象得很好,结果不是那样。

师:对。“不满”没有这个意思。批上两个字──失望。

师:学习这一段,要特别理解外貌描写的艺术匠心。先请找出这一段中的外貌描写。

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同学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师:把这几句大声读一遍……作者写“清国留同学”的外貌,并非全面描写,而是只抓一个特点。想一想抓了什么特点?

生:抓住了辫子的特点……抓住了“头顶上盘着大辫子”的特点。

师:留辫子就该抓吗?他们也穿衣服啊,为什么不抓?他们也是黄皮肤黑眼睛啊,为什么不抓?

生:我觉得从辫子可以看出对大清的态度,那时的革命者是剪掉辫子的。

师:对喽,在当时,有没有辫子可以区分对清王朝的态度。抓住这一特点,就不只画出了他们的皮囊,更画出了他们的灵魂。

这里老师再介绍点小知识──辫子的故事:

在清朝以前,我国讲究“身体发肤,受之家长,不可毁伤”,所以头发终身不剪(和尚、尼姑除外)。20岁举行冠礼之后,把头发束在头顶,上面加“冠”。

清人入主中原之后,强制推行清朝法式:将前额头发剃掉,后面留起辫子,当时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之说。

清朝末年,有反清思想的知识分子,例如鲁迅,率先把辫子剪去。所以当时仅凭辫子就可以区分对清王朝的态度。也有的辫子剪掉后又后悔了,就续一条假辫子。鲁迅小说《阿 Q正传》中的“假洋鬼子”就是这样。还有一种是革命来了,就把辫子盘在头顶;革命失败了,就放下来。当时鲁迅一到日本,就率先剪掉了象征羞耻的辫子。

看,这是鲁迅当时的“断发照”(图)。

可以这样说:留辫子,是保皇党;剪辫子,是维新派。那么这些“清国留同学”属于哪一派?

生:留着辫子,说明效忠清王朝,是保皇党。辫子盘在头顶,是留有后路:一旦维新失败,还可把辫子放下来,就又变成了“保皇派”。

师:对啊!所以鲁迅高明啊!这是大师的手笔啊!批上几个字──

师:当然也可以,但“大师”不如“画出灵魂”──画出灵魂了吗?

师:所以以后你写外貌的时候,不能长什么样就写什么样,得抓住特点,画出灵魂。

A、使用修辞格,如比喻、拟人等;

B、选择字词句。

你们一般只知道第一个……“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同学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师:是夸张吗?夸张有两条要求:第一,必需是明显的吹大话──有座楼有10米高,你说它有12米,不能叫夸张,你得说它“高耸入云”才行。第二,也不能夸张得没边没沿──说它高到月亮上去了,就不行了──帽子再高,也不能富士山那么高,所以不能说是夸张。说是比喻,就不只表示了它的高,而且表示出了它的──

师:对,既形象,又有嘲讽意味。接着看看富士山的介绍,看看形象不形象。

富士山是日本最高的山峰,位于本州岛的东南部,距日本首都东京80公里,俯瞰波涛滚滚的太平洋。它是个圆锥形的火山,海拔 3776米,山巅终年白雪皑皑,顶上有一个直径800米、深200多米的火山湖。自公元781年有文字记载以来,富士山共喷发过18次 ,最后一次是1707年,此后变成休眠火山。富士山被日自己民誉为“圣岳”,是日本民族的象征。(图)

师: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油光可鉴”是什么意思?

师:下面是“说文解字”:“监”与“鉴”──监,古文字象一个人在盛水的“皿”中照自身的影子,意思是“照镜子”,引申为“镜子”。(图)你看出来了吗──右上角是一个人,左上角是一只眼睛,下面是“皿”。

师:后来有了铜镜,“监”又写成了“鉴”。这说明“鉴”的本意是什么?

师: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标致”是什么意思?

师: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同学”的速成班,鲁迅的初稿并没有“成群结队的”这几个字,是后来修改时添上的。想一想,为什么添上?

生:“成群结队”表示逛公园、赏樱花的人很多……增强了讽刺的力量。

师:对。下面朗读“中国留同学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那是在学跳舞。”

中国留同学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加红色的词语有什么表达作用?

师:假如你家长问我,你的语文成果怎么样,我说“好”,与“还好”或“到也还好”一样吗?

师: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精通时事”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生:这也是讽刺说法……对“清国留同学”充溢厌恶。

师:这就又有一个问题了──鲁迅为什么那么厌恶“清国留同学”?

生:这些“清国留同学”不学无术,白昼逛公园,晚上学跳舞……他们忠君保皇……

师:答这个问题,你得从清国留同学和鲁迅两方面答──看看老师的答案:鲁迅是抱着“科学救国”的目的去日本留学的。但是,这些“清国留同学”不学无术,在国家危亡之时,白昼逛公园,晚上学跳舞,而且思想腐朽,忠君保皇。因此鲁迅厌恶他们。──谁的答案好?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祖国啊,我的心灵无法逃脱对你的眷恋,

虽然你风雨飘摇,像夜晚一样黑暗。

即使你并不了解我的情感,

我也要将一腔热血向你奉献!

师:还要理解这一段在结构上的作用──这一段并没有写藤野先生,是否离题?

师:你的意思大致是对的,但考试时这样答不能得分。我问,没有写藤野先生,为什么不离题,你答“交代离开东京的原因,引出在仙台的事”,行吗?

生:不行……交代离开东京的原因,引出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师:哎,这就对了。另外,这还表示自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是本文暗线,也是主题的一个方面。所以不离题。

学到这里,开始懂一点了吧?……

四、阅读“添改讲义”

师:下面朗读“过了一星期……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师:“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根据上下文推断,这两个“讲义”各是什么意思?

师: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我”为什么“很吃了一惊”?

生: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

藤野先生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了解散文内容真实、事件典型、注重细节描写等特点;

2、品味含义丰富的语句,学习分析人物形象;

3、体会作者情感,感受师生真情。

教学创意:

1、以品读人物对话为重点,以读代讲,让学生身临其境,层层感知,在情景再现中感悟师生情谊。

2、注重对比阅读教学,及时总结,落实到原文,引导学生形成初步的阅读策略,并加以实践。

3、情感导读。在教师引领下诵读课文第37段,使课堂呈现出一种音乐美。

教学设计:

一、感知课文,理清思路

(一)课前小故事(ppt显示《藤野先生》鲁迅)

1935年,日本出版社要出版《鲁迅选集》,于是派人去询问鲁迅意见,问他选哪些文章好。鲁迅回答:“一切随意,只希望能把《藤野先生》选录进去。”在这之前,这篇文章也被鲁迅先生收录到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那么藤野先生究竟是谁?为何得到鲁迅如此的看重?他和鲁迅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往事和真情?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的课文,请大家齐读课题和作者。(板书:《藤野先生》、回忆性散文)

(二)课前小问题

通过课前的预习,我们了解了生字词和课文内容,那么老师有几个问题想问问大家:

1、藤野先生是谁?他和鲁迅是什么关系?

生答:鲁迅在仙台求学时教授骨学的老师,师生关系。

也就是说鲁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怀念他的老师。(板书:一位恩师、两个人物)

2、文章有38段之长,来叙述这两个人物之间的故事,那么地点经历过几处呢?

生答:三处,东京——仙台——北京(板书:三处地点)

3、这三处地方分别表达了什么,我们再来说一说。

生答: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对藤野先生的

怀念。

(三)诵读课文,概括典型事件

接下来我们直接去往仙台,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并概括出作者在仙台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几件事情。

生答:四件,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了解中国女人裹足。(板书:四件事情)

二、品读对话,走近人物

(一)找对话

我们常说,要了解一个人,要听其言,观其行,那么我想问问,鲁迅先生与藤野先生在仙台一共有过几次对话,我们一起找找。

生答:①12-14段;②17-19段;③22段;④23段;⑤33-34段

(板书:五次对话)

大家都知道,说话是一门艺术,作为一位老师,藤野先生的语言有什么特点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二)品对话

请同学们观察,屏幕上的对话和原文有什么不同?体现了人物什么性格品质?(屏显)

①“你把我的讲义抄下来吧!”

“可以抄一点。”

“拿来我看。”

对比:你能抄下来么?是商量询问的口吻;拿来我看!为学生可以抄下来讲义而兴奋。

品质:关心学生,对工作认真负责。

②“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对比:原文是委婉的批评,耐心的指导,怕我难堪。

品质:要求严格,一丝不苟,循循善诱。

③“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迷信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对比:作为一个医学教授,本可以坦言,没有鬼,不必迷信之类的话,但是怕伤了我的自尊,故意委婉地说敬重,而不是迷信或是相信,这是对我的尊重,也对中国文化的尊重——即使它可能是落后的、愚昧的。“总算”一次这说明了藤野先生对于“我”的关心之深。

品质:尊重学生、了解中国文化

教师提示:除了语言描写之外,细节也是我们不可忽略的部分,大家请看到文中第11、16、21自然段,“他使助手来叫我了”、“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研究室里去”、“他又叫我去了”这几处细节描写突显了人物什么样的品质?

生答:关心学生、热情诚恳、有耐心

小结:分析人物形象时,一定要选择典型的事例,把人放在具体的叙述和细致的描写中,从而体现人物性格品质。(屏显并板书:典型事例、具体叙述、细致描写)

(三)演对话

老师带大家分析完前面三次对话后,现在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探究,自行分析第23小节和32-34小节部分,完成两个任务:

1、用“我从________中读出了藤野先生_______的性格特点。”句式说话。

提示:从藤野先生因为不能了解中国文化而叹息中,我读出了藤野先生的求实探索精神;从藤野先生对中国裹脚文化热心的态度中我读出了他是一位认为医学无国界的好老师;从藤野先生听到“我”要离去而惋惜不舍中我读出了藤野先生对我的重视和他为不能将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的悲伤。(藤野先生对“我”的期待,“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能够传到中国去。”)

2、情景再现。

分组演绎对话,教师点评。

教师小结:从同学们生动细致的表演中我们感受到了一位关心学生,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学术严谨求实、无民族偏见的藤野先生,作者认为他是——伟大的,鲁迅先生对他充满了——感激。(板书:伟大、感激)

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有偏见、有歧视,藤野先生就像一座大山,给予了弱国学子鲁迅以温暖和慰藉,难怪在二十年后,鲁迅先生仍饱含深情地写下了这篇绝世美文。

三、理解情感、深情朗读

指导朗读: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屏显:对联——谆谆教诲点点滴滴尽显师德,句句激励朝朝暮暮皆为树人)

结束语:一堂课,小而言之,是学文;大而言之,是学情。让我们读着这文,记着这人,带着这情,那些不能忘却的事,便在一次次拾起、一次次品味之中,成为了永开不败的花朵——《朝花夕拾》。

藤野先生教案 篇9

《藤野先生》是八年级下期语文第一单元的一篇文章,本单元的主题是追述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是展现名人、伟人的一个生活侧面,揭示人生意义。《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19夏末至19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写作年代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鲁迅早年留学日本期间,正值日俄战争,许多日本人深受狭隘民族主义的毒害,鲁迅深切感受到毫不受恶劣空气藤野先生人格的伟大,怀着感激的心情,颂扬了他的师德,颂扬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鲁迅原来想走“学医救国”的道路,但“匿名信**”和“电影事件”极大地伤害了他的民族自尊心,使鲁迅认识到要拯救国家,就要医治国民的麻木、愚昧,这就需要用文艺唤醒沉睡的国民。于是他决定弃医从文。这一举动正是作者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的表现。我们也知道初中的学生也正处于自我意识觉醒,青春叛逆时期,让他们了解名人、伟人的经历,理解他们的人格魅力和人生追求,可以唤起学生内心美好的情感,引导他们思考自己的追求。

三、说教学过程

“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纛,也是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一切所谓圆熟简练,静穆幽远之作,都无须来作比方,因为这诗属于别一世界.” ——鲁迅为白莽的《孩儿塔》诗集作。

1、把握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2、体会鲁迅语言的感情色彩和风格特点。

3、学会选取典型事件,抓住主要特征,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1、找出你最欣赏的语句,写出百字以内的评论。

2、模仿先生的语言,刻画一下你的某位老师的音容笑貌。

1、那个被斩的人健壮吗?围观的人健壮吗?……可这种健壮的躯体在这里只用做什么?这些看客是什么心理?。

2、现在我们来看鲁迅弃医从文的决定,是为了个人的前途吗?

3、促使鲁迅做出弃医从文决定的这两件事都和“爱国青年”有关,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他们的这种爱国性:他们是一种什么样的爱国主义?这种爱国主义是否可取?那么我们应有什么样的爱国主义呢?

在先生的作品中,我们总是能够读出爱恨交加、冰火交融的两中截然不同的感情倾向,你能结合作品具体谈谈吗?

生存的小品文,必须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

1、课下观看中央10套的8集电视专题片节目《先生鲁迅》并写出观后感。

2、夜深人静之时,面对挂在东墙上的藤野先生的照片,想到与恩师已阔别了,鲁迅一定有许多话想对先生说。把握课文主旨,展开合理想像,模仿作者口吻,给藤野先生写一封信,表露作者当时的心迹。

藤野先生教案 篇10

鲁迅(1881—1936)生于浙江绍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自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开始用鲁迅作笔名。著名作品集有《野草》《朝花夕拾》《呐喊》《彷徨》《华盖集》《坟》等。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本文记叙的是作者19赴日本留学时的生活片段,当时的中国由于受到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其中就有日本对中国的侵略。1902年4月鲁迅去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积极参加反清爱国活动,在《自题小像》一诗中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两年后弃医从文,想从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

藤野严九郎(1874—1945)日本福井县人,世代为医,藤野严九郎是藤野家第六代医生。

18从爱知医学校毕业,留校作解剖学教师奈良坂的助手。1910月,藤野应聘到仙台医专任解剖学讲师,其时藤野刚刚满27岁。他和敷波重次郎教授担任一年级的解剖学理论。他还担任二年级的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一年级的专业课只有解剖学,一年级的`正副班主任大体上照例由敷波和藤野担任。班主任管理的范围很广,据当时仙台医专规定,诸如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的管理教导、出席情况、考试成绩的统计以及教室的整理和保管,都由正副班主任负责。1904年7月6日,即大约鲁迅到仙台前两个月,藤野由讲师升为教授。19决定成立东北帝国大学医科大学,藤野被迫于6月底提出“请求免职”,19回故乡自立诊所,1945年8月11日在福井逝世,享年72岁。

2、给加点字注音。

绯红(  ) 宛如(  ) 驿站(  ) 解剖(  ) 油光可鉴(  )

畸形(  ) 不逊(  ) 匿名(  ) 血管(  ) 深恶痛疾(  )

诘责(  ) 挟着(  ) 教诲(  ) 杳无消息(  ) 瞥(  )

1、朗读第一部分,想一想,作者在东京的所见所闻是什么?

2、“东京也无非这样。”“无非”的意思是什么?表现出作者一种什么情绪?

3、“油光可鉴”一词中“鉴”的本义是什么?词性发生了什么变化?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4、“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实在标致极了。”这些话运用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1、课文除直接写藤野先生外,还写了哪些内容?

2、离开东京去仙台,一路上所见所闻必定不少,为什么作者只记得“日暮里”和“水户”这两个地名?

3、怎样理解“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这句话的意思?

4、鲁迅到仙台后,受到了哪些优待?这能说明什么问题?

5、作者在仙台的生活状况如何?在这样环境中求学表现作者什么思想?

6、作者抓住了哪些特征来描写藤野先生?这些描写揭示了藤野先生的什么品质?

7、谈谈匿名信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清国留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A.在班主任的教育下,韩志颖很快克服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B.全校同学讨论并听取了王校长关于教育改革的报告。

C.菜市场向居民供应青菜、萝卜、土豆、苹果等蔬菜。

D.开展优质教学活动后,李老师的教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对于课文主旨的理解,下面的说法,你更倾向于哪一种?

(1)标题是“藤野先生”,课文主要赞扬藤野先生的高贵品格。

(2)课文大半内容写作者的经历和思想,主要表现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3)课文写作者人生道路上的一段往事,因此既写了藤野先生,又写了自己的思想历程。七、学生感悟

学习本文抓住主要特征和事迹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写一篇短文。(要求:选自己熟悉的人来写,写前要认真观察,并能做出进一步的接触和深入了解。)

swy7.com编辑推荐

藤野先生读后感精品12篇


我们一般将入党申请书称之为入党申请报告,这是入党最基本的一个环节。新时代背景下的有远大追求的人,必须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以早日入党。你正在准备写入党申请书吗?以下为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藤野先生读后感精品12篇,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藤野先生读后感(篇1)

1)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赏析:表明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和嘲讽。这帮清国留学生留着辫子,以示是大清国的臣民,而且“盘得平”,“油光可鉴”,表明他们精心打扮,“扭几扭”写出他们招摇过市、自我陶醉的丑态,“实在标致极了”,作者用反语表达了强烈的愤懑、讽刺之情。

2)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赏析:他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治学严谨,教学认真,能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而且给予了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等等,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能够做到这些尤其难能可贵。所以,他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3)一位先生却以为这客店也包办囚人的饭食,我住在那里不相宜,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说。

赏析:以在这里只提一位先生,而不提藤野之名,从全文布局看,是为了更好地突出藤野先生,如果这里提到藤野之名,下边那一段对藤野先生的描写,给人的印象就不会像现在这样鲜明突出。两个“几次三番”,写出了藤野先生对鲁迅生活的殷切关怀。

4)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赏析:鲁迅用“呜呼,无法可想”这一感慨,来说明中国群众的愚昧和落后,说明长期残酷的阶级压迫和思想统治所造成的后果多么严重。也说明,经过的`观察和实践,仅仅用文艺来启发人民的觉悟,究竟能有多大效果,鲁迅已持怀疑和否定态度。

5)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

赏析: “酒醉似的喝采”原来是指日本学生在影片中看到枪毙中国“犯人”时兴高采烈的表现,他们拍掌欢呼“万岁”,使鲁迅感到“特别刺耳”。鲁迅回国后,看到一些闲人围观反动统治者屠杀革命人民时,也像日本人一样在“喝采”,说明这些闲人的精神已经麻木到令人震惊的程度。所以这句话表现了作者极其沉痛的情感。

藤野先生尊重学生,尽管替鲁迅弃医从文感到惋惜,但理解鲁迅这位弱国子民的强国梦,临别还赠与题写了惜别二字的相片。这些对一个受尽了歧视和污辱的清国留学生是多么大的鞭策和鼓舞啊。热爱学生、理解学生,使藤野具有了强大的人格魅力,以至于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作为教师,高尚的人格魅力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学上的师生互动,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精神的底子在学校人际关系中,居首位的是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必须依靠深厚的师生情感来维系,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热爱、学生对教师的敬佩和爱戴,是产生师生情感的源泉,也是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

藤野先生读后感(篇2)

通过文章中写的藤野先生与“我”发生的四件事,我看出藤野先生的治学严谨,教学认真。而且他没有民族偏见,对作者这样一个弱国的学生一直给予关心、帮助、鼓励,这在当时的情况下是难能可贵的。

文中藤野先生为作者改讲义的事、改血管图事件和关心“我”解剖实习的事,都可看出藤野先生对“我”的关心,不倦的教诲和对“我”热心的希望。鲁迅先生有一句话写出了藤野先生这么做的原由“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藤野先生为了让医学传播的更远,让新医学更有所发展,所以对鲁迅更有所爱护。从这几点中展示了藤野先生一个正直学者的伟大。

但鲁迅因为在仙台那次“看电影事件”之后,改变了以医救国的思想。的确,当我读到“看电影事件”的时候也有了更深的感触。

《藤野先生》中提到他的日本同学看到中国人给俄国人做侦探,而被枪毙的幻灯片后,都拍手欢呼起来,嘴里还喊着“万岁”。读到这时我觉得日本人真是可恶和野蛮,但继续读下去,我的感觉又多了一条关于中国人的,“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鸣呼,无法可想!”的确无法可想,中国人看别人杀中国人而喝彩。那时的人们或许已经麻木了,在长期残酷的阶级压迫和思想统治后大脑不得不变得愚昧无知了。

鲁迅先生在《呐喊自序》中写到:“从那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要紧的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所以人民的觉悟和思想有了提高,才会更加爱自己的国家,使自己的国家强大。

现在的中国已不是一个弱国,但也不是一个强国。所以我想我们现在更应该好好读书,使自己有思想,有觉悟。周恩来总理也说过“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我想每一个中国人都希望中国强盛起来,都热爱着我们的祖国,那就让我们把自己这种对祖国深厚的感情化为实际行动。

《藤野先生》这篇文章,更加深了我对祖国的热爱,使我明白了祖国的崛起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我们要从小做起,学习更多的知识,为了国家的强大,奋发图强。

藤野先生读后感(篇3)

鲁迅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以笔作枪,大胆揭露人吃人的封建礼教,猛烈抨击封建文化与封建道德,从而奠定了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基石。我读过他的许多作品,其中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中学里学过的文章《藤野先生》。

鲁迅写这文章的当时,中国在邻邦日本的心中的确是一个弱国,可是,当我看到《藤野先生》中的那一段话,便没有来由地心痛起来——“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自然是低能儿……”让我想起在郁达夫先生的《沉沦》中,那个在心中默默呼唤着“祖国啊,你怎么不快点强大起来,你的儿女在这里受苦那!”的留日少年。这种国人,希望祖国强大而不去努力,只是无助地祈祷,让人不仅怜悯他。但是那些看着自己的同胞在影片里被杀头,而且还与日本人一同欢呼的国人,那种骨子里的麻木不仁,不仅可怜,而且,可恨!在这篇文章里我感受到的是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感动、感激与怀念,即便当《藤野先生》的形象深入人心,却少有人记得他的名字——藤野严九郎。我感受到的是鲁迅“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报国之情。《藤野先生》,记叙的是一段感人的师生情,一颗动人的爱国心。

《藤野先生》中的藤野一直鼓舞着鲁迅从事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下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了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藤野先生影响了鲁迅的一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藤野对鲁迅倾注了无私的爱。他平等公正、一丝不苟的为一个清国留学生改作业,连一根画错位置的血管也要当面替学生改过来;他关心学生的个体差异,听说中国人敬鬼,担心鲁迅不肯上解剖课;他尊重学生,尽管替鲁迅弃医从文感到惋惜,但理解鲁迅这位弱国子民的强国梦,临别还赠与题写了"惜别"二字的相片。这些对一个受尽了歧视和污辱的清国留学生是多么大的鞭策和鼓舞啊。

对学生而言,教师一般都具有天然的影响力,如果这种影响力是建立在教师身份所赋予的权力基础之上的,那是不稳固的。而如果这种影响力是靠教师的人格魅力赢得的,那就相当持久而且强大了,这种影响甚至强大到足以影响学生的一生,教师高尚的德行和追求,深入学生心田,为学生奠定坚实的精神基础。鲁迅就是时时受着藤野先生的鞭策,几十年过去了,仍不敢有丝毫懈怠,他坚韧的斗争着,为民族的觉醒和解放而奋斗。在鲁迅的精神家园里,有藤野播下的种子。

《藤野先生》也启发着我们当代教师:提高自身修养,增强人格魅力,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给学生以影响一生的精神食粮。

藤野先生读后感(篇4)

恩师是让人怀念的,特别是当你身处异国时,经常会让你觉得孤独。而在那时,却有一位老师唤醒你的灵魂,给予你关爱和鼓励。

鲁迅先生从他父亲的病中受到了影响,从而去东京留学。他从为父亲看病的中医身上,看到了那些人的自私自利,甚至为了钱财利益,不惜草菅人命!这让他觉得失望,从而踏上了东京留学之旅!

但是,到了东京以后,他看到了那些清国留学生不务正业,醉生梦死,不顾国家民族危亡,而追逐风雅的丑陋行为!

从而,鲁迅毅然离开了东京,前往仙台。

藤野先生,一个生活简朴,治学严谨,待人热情诚恳,对学生严格要求,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学者,他就是鲁迅在仙台学医的老师。在他的教导下,鲁迅受益匪浅。从他添改讲义中,看到了他工作认真负责,没有民族偏见;从纠正解剖图中,看到了他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从关心解剖实习中,看到了他的热情诚恳;从了解女人裹脚中,看到了他可贵的求实精神!

虽然鲁迅在他的指导下懂得了许多。但从后来的匿名信和看电影事件中,他选择了弃医从文这条道路!

人的一生中会面临许多选择,可能有的选择会从此改变你的人生!而鲁迅在看电影事件中,被深深地刺痛了,他看到了一群思想不觉悟,麻木无知的国民。从而他意识到医学救国是行不通的,只有文艺救国、科学救国才是根本治国的方法!

于是他选择了弃医从文,而这也为他以后的文学道路立了一个新起点,也是他人生的一次转折点,同时也成就了他的文学历史!

从这课当中,我们不难知道,鲁迅他所表达的是要想真正的救国,就必须先改变人民的思想!

确实,一个人如果头脑简单,四肢发达,那根本达不到国家的人才标准。相反的一个人如果勤奋好思,求知欲强,那必定会为祖国的建设增添光彩!

想想自己和身边的恶人,是否也是这样。有强壮的身体,但思想却愚昧无知。为什么我们不努力学习呢?学习能充实自觉的知识,开阔自己的眼界!为什么我们要放弃学习的机会,而整天碌碌无为得生活呢?那只会让你的人生显得淡漠平庸;为什么我们把握现在,珍惜眼前呢?有的东西一旦失去就没有了,而失去后才知道珍惜还有什么意思呢?

把握现在,努力学习,你就会感受到世界的精彩,人生的美妙!

藤野先生读后感(篇5)

在《朝花夕拾》这本书中,鲁迅先生笔下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既是良师,亦是益友。作为一位异乡人,鲁迅先生身在他乡留学,受到了不少日本学生的欺辱,而此时出现的老师——藤野先生,给了鲁迅先生莫大的鼓励和勇气。

人生的旅途上遇到一位良师是多么的不易啊!

藤野先生冲破了国界,他没有为难、歧视来自清国的留学生鲁迅,而是在百般忙碌之中抽出时间去修改鲁迅先生所抄的讲义,圈圈改改之中,是一位老师对异国留学生的浓浓师生情。

后来呢?后来的鲁迅先生被日本学生侮辱,被质疑,是藤野先生为他消灭了流言。鲁迅先生不满当时日本学生和那些无能中国学生心理的扭曲,读书笔记·执意弃医从文拯救国人思想,并告知他的老师藤野先生自己要去学生物学时,藤野先生的神色是极其悲哀的,那是为鲁迅要离开的悲哀,那是为清国留学生的悲哀,是为友人即将离去的悲哀,他是多么的照顾、喜爱鲁迅啊!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那照片后的“惜别”,那临别前的千叮咛万嘱咐,那发自肺腑的“常寄信给我”,一句句话语萦绕在心头,一张张讲义浮现在眼前。

不惧国界的藤野先生啊!无比照顾留学生的藤野先生啊!认真细心改学生讲义的藤野相声啊!谢谢您。

谢谢您用您高尚的品格温暖了留学生的心。

藤野先生读后感(篇6)

鲁迅日本的医学导师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节的人,“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

但藤野先生对工作是极其认真的,他把“我”的讲义都用红笔添改过了;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也要指出。

这个对比手法,较好地写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写出了鲁迅对他的景仰。另外,藤野先生对中国留学生孜孜不倦的教诲及对学生的一视同仁,这与日本学生对中国学生的轻蔑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出藤野先生是个真正的君子。

恩师是让人怀念的,特别是当你身处异国时,经常会让你觉得孤独。而在那时,却有一位老师唤醒你的灵魂,给予你关爱和鼓励。

在教师人格魅力的感召下,和谐的师生一旦建立,很容易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亲其师然后乐其教。韩麦尔先生的爱国情绪感染了小佛朗士,他听得特别认真,感觉"真。奇怪,今天听讲我会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在莎利文的爱心感召下,失聪又失明的海伦终于理解了抽象的"爱",突破了认识上由具体到抽象的瓶颈。

想想自己和身边的恶人,是否也是这样。有强壮的身体,但思想却愚昧无知。为什么我们不努力学习呢?学习能充实自觉的知识,开阔自己的眼界!为什么我们要放弃学习的机会,而整天碌碌无为得生活呢?那只会让你的人生显得淡漠平庸;为什么我们把握现在,珍惜眼前呢?有的东西一旦失去就没有了,而失去后才知道珍惜还有什么意思呢?

把握现在,努力学习,你就会感受到世界的精彩,人生的美妙!

藤野先生读后感(篇7)

《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回忆自己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文章,藤野先生是他的老师。读完这篇文章后给我感受最深的主要有两点:一是藤野先生的行为和品质;二是看电影事件。

通过文章中写的藤野先生与我发生的四件事,我看出藤野先生的治学严谨,教学认真。而且他没有民族偏见,对作者这样一个弱国的学生一直给予关心、帮助、鼓励,这在当时的情况下是难能可贵的。

文中藤野先生为作者改讲义的事、改血管图事件和关心我解剖实习的事,都可看出藤野先生对我的关心,不倦的教诲和对我热心的希望。鲁迅先生有一句话写出了藤野先生这么做的原由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 藤野先生为了让医学传播的更远,让新医学更有所发展,所以对鲁迅更有所爱护。从这几点中展示了藤野先生一个正直学者的伟大。

但鲁迅因为在仙台那次看电影事件之后,改变了以医救国的思想。的确,当我读到看电影事件的时候也有了更深的感触。

《藤野先生》中提到他的日本同学看到中国人给俄国人做侦探,而被枪毙的幻灯片后,都拍手欢呼起来,嘴里还喊着万岁。读到这时我觉得日本人真是可恶和野蛮,但继续读下去,我的感觉又多了一条关于中国人的,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鸣呼,无法可想!的确无法可想,中国人看别人杀中国人而喝彩。那时的人们或许已经麻木了,在长期残酷的阶级压迫和思想统治后大脑不得不变得愚昧无知了。

鲁迅先生在《呐喊自序》中写到:从那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要紧的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所以人民的觉悟和思想有了提高,才会更加爱自己的国家,使自己的国家强大。

现在的中国已不是一个弱国,但也不是一个强国。所以我想我们现在更应该好好读书,使自己有思想,有觉悟。周恩来总理也说过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我想每一个中国人都希望中国强盛起来,都热爱着我们的祖国,那就让我们把自己这种对祖国深厚的感情化为实际行动。

《藤野先生》这篇文章,更加深了我对祖国的热爱,使我明白了祖国的崛起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我们要从小做起,学习更多的知识,为了国家的强大,奋发图强。

藤野先生读后感(篇8)

早晨凋落的花,夕阳时分,把它拾起,心中仍会翻起热潮。回忆起来,漫漫长路,记忆中的恩师,格外鲜明。

鲁迅先生去日本留学,因当时中国为弱国,所以鲁迅时常遭到日本学生和老师的嘲笑,而只有藤野先生,在暗暗地帮助鲁迅,给他添讲义,该解剖图,关心鲁迅的解剖实习,并了解中国女子裹小脚······在鲁迅准备回国时,先生尊重他的选择——尽管对鲁迅有太多太多的不舍。回国后,藤野先生依然寄照片给鲁迅,可他再也没有得到答复······

藤野先生是鲁迅在以后的时光中最难忘的一位老师,而海伦凯勒的莎莉文老师,也让凯勒的人生有了转折点。一岁半的凯勒因病双目失明,双耳失聪,不能讲话。而就在这时莎莉文老师的出现,让凯勒“重见光明”。莎莉文老师教会了凯勒写字,教她认识单词,教她手语,这让凯勒可以与他人交流,让她热爱学习,最终考上了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凯勒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写到她多么想“见”到莎莉文老师一面,可是在她66岁时,老师去世了,愿望落空了。

一位老师可以给我们的,是无限的,他给予我们的不仅是知识,还有做人的道理,还有宽容、谅解,尊重,在老师的眼中,每一位学生都是平等的,没有好坏、贵贱之分,一位恩师造就人的一生。藤野先生对任何学生都很严厉,但却对鲁迅关爱有加,丝毫没有民族偏见,这样一位有着高贵人格的.老师,也难怪鲁迅说:“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它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我的小学语文老师给了我人生最大的启示:“你要如何才可以出色、如何才可以把一件事学精,不单单是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思考,还要实践,用实践去完美你所拥有的知识。”从此,我明白了学习的真谛,感谢我的恩师!

在数十年的生命中,相伴我们最多的,教会我们最多的,就是那塑造我们的老师。

藤野先生读后感(篇9)

提起爱国,脑海中不仅会涌现出很多熟悉的人和诗,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陆游的“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岳飞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等。但我最喜爱的还是鲁迅先生,特别是读了《藤野先生》这篇文章之后我更是敬佩他的爱国精神。

藤野先生影响了鲁迅的一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藤野对鲁迅倾注了无私的爱。他平等公正、一丝不苟的为一个清国留学生改作业,连一根画错位置的血管也要当面替学生改过来;他关心学生的个体差异,听说中国人敬鬼,担心鲁迅不肯上解剖课;他尊重学生,尽管替鲁迅弃医从文感到惋惜,但理解鲁迅这位弱国子民的强国梦,临别还赠与题写了“惜别”二字的相片。这些对一个受尽了歧视和污辱的清国留学生是多么大的鞭策和鼓舞啊。热爱学生、理解学生,使藤野具有了强大的人格魅力,以至于影响学生的一生。

藤野先生读后感(篇10)

《藤野先生》中的藤野一直鼓舞着鲁迅从事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下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了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藤野先生影响了鲁迅的一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藤野对鲁迅倾注了无私的爱。他平等公正、一丝不苟的为一个清国留学生改作业,连一根画错位置的血管也要当面替学生改过来;他关心学生的个体差异,听说中国人敬鬼,担心鲁迅不肯上解剖课;他尊重学生,尽管替鲁迅弃医从文感到惋惜,但理解鲁迅这位弱国子民的强国梦,临别还赠与题写了"惜别"二字的相片。这些对一个受尽了歧视和污辱的清国留学生是多么大的鞭策和鼓舞啊。

对学生而言,教师一般都具有天然的影响力,如果这种影响力是建立在教师身份所赋予的权力基础之上的,那是不稳固的。而如果这种影响力是靠教师的人格魅力赢得的,那就相当持久而且强大了,这种影响甚至强大到足以影响学生的一生,教师高尚的德行和追求,深入学生心田,为学生奠定坚实的精神基础。鲁迅就是时时受着藤野先生的鞭策,几十年过去了,仍不敢有丝毫懈怠,他坚韧的斗争着,为民族的觉醒和解放而奋斗。在鲁迅的精神家园里,有藤野播下的种子。

藤野先生读后感(篇11)

他爱学生,教学生唱歌跳舞,和学生打成一片,关心爱护弱势学生,为受到不公平待遇的学生"打抱不平",难怪学生做梦都想到他,几十年以后仍然惦念着他。在教师人格魅力的感召下,和谐的师生一旦建立,很容易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亲其师然后乐其教。

韩麦尔先生的爱国情绪感染了小佛朗士,他听得个性认真,感觉"真个性,这天听讲我会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在莎利文的爱心感召下,失聪又失明的海伦最后明白了抽象的"爱",突破了认识上由具体到抽象的瓶颈。对学生而言,教师一般都具有天然的影响力,如果这种影响力是建立在教师身份所赋予的权力基础之上的,那是不稳固的。而如果这种影响力是靠教师的人格魅力赢得的,那就相当持久而且强大了,这种影响甚至强大到足以影响学生的一生,教师高尚的德行和追求,深入学生心田,为学生奠定坚实的精神基础。鲁迅就是时时受着藤野先生的鞭策,几十年过去了,仍不敢有丝毫懈怠,他坚韧的斗争着,为民族的觉醒和解放而奋斗。在鲁迅的'精神家园里,有藤野播下的种子。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材中出现的教师形象以他们独特的人格魅力影响着他们的学生,也启发着我们当代教师:提高自身修养,增强人格魅力,发奋提高教学质量,给学生以影响一生 的精神食粮。

藤野先生读后感(篇12)

藤野先生读后感“我”将在日本留学,看到清国的留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的学生制帽的顶上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这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作者讽刺清国留学生的奇特打扮,不也是揭露了这些清国留学生的附庸风雅、不学无术、思想腐朽的本质么??“我”觉得这“实在是标致极了”,仅仅六个小字,写出作者的感想。用“实在”来修饰“标志”,就是运用了反语,这才更加的增强了讽刺的力量再深一层的描绘出作者对他们的厌恶。“我”又到中国留学生会馆里,听到那地板咚咚的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一个中国人,丢弃自己国家的文化,是多么可恶,而且他们这样“学跳舞”,扰乱了别人的阅读与休息呀。我往下阅读着,看到一位明的遗民朱舜水,可是做着为什么会写到他呢,这我思考了许久:大概因为作者对这样一位具有名族气节的学者产生了仰慕之情吧,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作者的爱国思想!晚上的蚊子,让作者“两个鼻孔出气”那蚊子的无从插嘴是作者拟人化的,仿佛蚊子也陪作者一起来“热闹”;还不止这些呢,忍耐的还有那芋梗汤呀,虽然自己是没有尝到,可作者已经亲身体验过了,就比如说已变了花心的花儿,,一只蜜蜂知道了,蜜其它的蜂干嘛要去采它呢?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说,作者在这里采用了寓褒于贬的手法。有意用“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写这位先生的啰嗦和固执;有意用“却”“也只得”等词语写“我”的不理解和不情愿。看起来是“贬”,实际上生动地表现了日本人民对中国留学生的关怀。

往下一看,果然出现了“可疑人物”:藤野先生。只见他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做藤野严九郎的……。”后面有几个人笑起来了。这语言的朴实,便表达了不同人的性格特点,看藤野先生吧,他是个比较幽默的人,用了缓慢而又顿挫的声调来和学生们介绍自己。

直到“我”帮藤野先生抄讲义时,我才发现了藤野先生毫无名族的偏见。当藤野先生把我的讲义发回来时,“我”的吃了一惊是因为看到藤野先生尽然亲自给自己这个外国的学生改讲义;可是也会感到不安,因为讲义中有那么多的脱漏与错误让先生费神了;最最重要的还是感激了,那是藤野先生对“我”的热爱之情呀!虽然藤野先生对“我”如此之爱,但我也会有不满的:翻开讲义的血管图,先生一丝不苟的为我讲解,而“我”却不服气,只是口头上不好拒绝,表示出尊师。

毕业后,在东京快活了一个夏天后。有一天,藤野先生又用抑扬的声调对着“我”这个呆头呆脑的人问了“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我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短短两句问候,却把藤野先生对作者的关心之情描绘在了纸上,那么的清晰,又那么的感动。但藤野先生有时候也会有使人为难的问题,举个例子呀,就是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可是藤野先生为什么会问这个问题呢?

也许这是一个人真的医学研究者处于研究的需要把;“我”是一直对这种缠足深痛恶绝的,所以“我”便难以启齿!

看着看着,这一句然我愤恨: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这是在考试风波一事使作者的民族自尊心和人格受到极大伤害后写下的一句极为愤慨的话。这句话不是直接、下面表述作者的愤慨,而是以歧视中国的日本人的心理来写的:在他们看来,贫弱的中国国民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是因为老师义漏题,而不是个人能力所能达到的。这种出于偏见而武断地作结论,侮辱人格的做法引起作者极大的愤慨。这种愤慨不仅是因个人的人格遭到侮辱,更是民族衰弱在列强面前遇到歧视而产生的悲哀。

所以,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极强的民族自尊心和企盼祖国强盛的愿望。再下面,又是一部电影了,那些人们的欢呼“万岁!”,不正是看到了日本枪毙中国人兴高采烈的表现么?而那些中国青年,也幸灾乐祸、麻木不仁这不正是表达了作者对人们精神迂腐的极其沉痛的情感吗?

第二年终结了,“我”去寻找藤野先生,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看着先生的复杂的感情,我犹豫的说了一个“慰安他的谎话”:“我想去学生物学,先生交给我的学问,也还有用的。”可是他,缓缓地叹息了:“为医学而教的解剖学之类,怕于生物学也没有什么大帮助。”自然的对话,有“我”对先生的感激之情,也有先生对“我”的不舍。走时,他送给“我的”照片,给“我的”叮嘱,就像一股温泉,滋润了“我”的心。

可是我离开仙台后,不敢写信给藤野先生,觉得无从说起;有时想写,却又难以下笔,后来,竟没有寄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而“我”也感到后悔了,他一去之后,毫无消息。

但是,“我”为什么都不敢写信呢?是不是对老师就没有感情呢?是不是已经把老师遗忘了呢?不,都不是,因为作者对中国在辛亥革命后依然是黑暗混乱的局面感到失望和不满,而又不愿将这种情绪带给作者敬爱的老师,对良师的期望无以告慰,用一个“竟”字来填补自己的这种无限遗憾和内疚之情。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可是做着又怎么会说“但不知怎么地呢”?,我想应该是反衬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感激之深吧!

后来,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偷懒”是作者对自己严格要求的说法;“抑扬顿挫的话”指藤野先生对“我”乃至对中国寄予殷切希望的话。最后一句话,给了我很深的印象: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这里的“良心发现”就是作者的爱国思想和斗争精神搜到了触动;“增强勇气”则是作者长期遭受反动势力的迫害,一想到藤野先生对自己乃至对中国的希望,便增加了勇气;“正人君子”是我认为最关键的,他讽刺了那些自以为是的人,而实际上为军阀政客张目的帝国主义封建势力的御用文人!它不就是告诉我们;与反动势力斗争到底,为中国的光明继续奋斗。

致鲁迅先生作文


我们每个人都有写过作文的经历,但是作文的质量却千差万别。作文的写作过程能够帮助我们更全面地思考问题。想要写好一篇文章,就需要我们用心去对待。那么,写一篇好的作文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关于“致鲁迅先生作文”,我们给大家收集了一些相关资料,相信你一定会找到对自己有益的信息!

致鲁迅先生作文 篇1

亲爱的鲁迅:

您好!我冒昧打扰你。希望大家见谅!我只想表达我对你工作的`感受。

虽然我不太了解你的作品。但是,书很多,只有。从小学到现在,你的文章总会出现在书上。可见你对我们这一代的影响很大。

从这篇《藤野先生》,我感受到你对藤野先生真挚的怀念。你强烈的爱国主义让你选择抛弃艺术,向文学学习,改变国人的精神面貌,而不是身体。你这个“文学斗士”,受到藤野先生的影响和督促。几十年过去了,你还在坚持写作,坚守国魂导师的岗位。

《雪》年,你把向往江南暖春的理想寄托在了北方,讨厌把北方的雪变成寂寞寒冷的冬天。你以一种异乎寻常的温情脉脉的笔调描述了江南雪景。这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冬花雪原》,让我感受到你追求美好理想的心情。而你一直爱惜墨金,却在雪景里大费周章,可见你构思的巧妙!

无论什么时候读自己的作品,总能在字里行间感受到自己出众的精神。

我向你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致鲁迅先生作文 篇2

我心目中的鲁迅作文(一)

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他“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他以笔为武器,永远为人民而战……他,虽然已经逝世,但依然活在人民心中;他,虽然生命已经终结,但精神永垂不朽。他就是我们的“民族魂”——鲁迅先生!

我眼中的鲁迅先生,是在学习了课文之后才了解他,崇敬他的。从前的我只知道我国有一位大文豪名为鲁迅,对他的着作却不屑一顾。但学习了课文之后,鲁迅先生的高大形象渐渐地在我脑海中扎了根。

他热爱祖国,曾在日本留过学得他本可以穿着一身优雅绅士的西服,却天天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不离身。他顽强不屈,勇于斗争。当时的社会无比黑暗,反动势力也无比猖狂,不断地搜刮民脂民膏,穷苦人民的生活几乎没有一丝曙光。而鲁迅先生用他那锐利的笔写下了一篇篇犹如锋利匕首的文章,刺向了敌人的心脏,使敌人们一次又一次的恐慌,于是对他进行了残酷的迫害,但鲁迅先生依旧不屈不挠,就如他那短短的刷子似的头发,那么坚硬,不肯弯曲。

“我好像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血。”这就是无私奉献的鲁迅先生。他为了孩子们能多方面吸收知识,翻译了外国童话《表》与《小约翰》,他为了唤醒沉睡中的中国人民振兴中华,“历尽艰辛”翻译并自费出版了《毁灭》等等,创作了许许多多的作品,辛苦了一生。鲁迅先生家的女佣也说:“周先生自己病得那么厉害,还三更半夜地写文章。”这样辛苦的工作,为我们民族做贡献,怎会不让与鲁迅先生只有一面之缘的阿里觉得他瘦呢?但是,鲁迅先生瘦得精神,瘦得有力!

鲁迅先生是一株野草,更是一个英雄,是他点燃了几代中国人奋发的星火,是他用锐利的眼光为我们指引前进的道路。如今,鲁迅先生已经离开我们七十六年了,但他虽死犹生。不管时代如何变迁,沧桑如何巨变,鲁迅先生的精神都将与我们同在!

我心目中的鲁迅作文(二)

以前,鲁迅这个名字对我而言,不是很熟悉,但经常萦绕耳畔,在爸爸妈妈的熏陶之下,我对鲁迅有一些些了解,长大之后,鲁迅更是妇孺皆知,爸爸还曾向我推荐他的作品,我常常很疑惑,鲁迅为什么受这么多人的爱戴与敬佩呢?这次,我终于在六年级真正了解他了。

从17课《少年闰土》中,我知道了鲁迅爱憎分明,憎恶旧社会的阴暗,他向往农村生活。从18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我知道了鲁迅先生关心下一代青年人,他很幽默乐观风趣,他乐于助人,倾囊相助。我觉得这一点值得赞赏,我在生活中遇到这种事情时,我会向鲁迅学习这种精神。他关心女佣,对人平易近人,他在我心目中那么高大。从19课《一面》中,他忧国忧民,对作者十分地好,从20课《有的人》中,我得知了鲁迅为人民做牛马,愿做野草,甘为他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学习了这一单元,我深深的了解他的为人。

他一生为人类作出贡献,这是我敬佩不已。他忧国忧民,心里装得全是人民。见到吃不饱穿不暖的人民,他倾囊相助,给予关心。他憎恶旧社会,以笔为武器用精神的力量唤醒沉醉的国人,来反抗敌人,迎来胜利,对国家作出很大的贡献。轰轰烈烈的大事,鲁迅曾做过,微不足道的小事也不例外:经常遇到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受伤了,鲁迅会细心地帮他包扎,还会给一些钱。虽然微不足道、小恩小惠的事,可受到了鲁迅的帮助的人呢,会记他大恩大德的,他为人类做过的事,我们只能忘怀呢?鲁迅虽然辞世了,但他虽死犹生,他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鲁迅,对于我不再陌生的字眼,鲁迅,一个忧国忧民,平易近人、豁然开朗、关心热爱劳动人民,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他,他在我心中是那么的高大,鲁迅,我对他总是很好奇,他怎么这么出名出名呢?到六年级时,我才真正知道他,他一生以笔为武器,奋斗了一生,他珍惜时间,他所有精神都激励我前进,他的乐观精神让我知道不能放弃心中怀着的信念;他的惜时精神精神让我知道浪费时间等于谋财害命;他的读书精神让我知道只有刻苦努力学习,才有成就,让我们学习他所有精神,朝着我们的美好梦想奋斗吧!

鲁迅,永远活在我们心里!

我心目中的鲁迅作文(三)

我国有这么一位大文豪,他时常穿着一件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竖着,浓密的胡须像一个隶体写的“一”字。他,就是我十分敬佩的人——鲁迅。

鲁迅先生一生以笔为武器,写出了许多名着、文章。就在鲁迅先生逝世前三天,还给别人写的文章写后记。逝世前一天,还要记。正是因为鲁迅先生这种与黑暗斗争的精神,使毛主席十分敬佩他,称他为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

在我的心目中,鲁迅先生是一个平易近人的人,是一个关心人民的人。

有一次,一位车夫的脚被玻璃碎片给扎伤了,被鲁迅的侄女的爸爸看见了,他告诉了鲁迅先生。不久后,他和鲁迅先生一起拿了绷带、硼酸水给了那个车夫治疗,侄女的爸爸先夹出碎片,鲁迅先生再用硼酸水洗干净,敷上药,包好绷带。之后,把剩下的药和绷带给了那个车夫,又给了他些钱,鲁迅先生叫他在家里多休息几天。

鲁迅先生死了以后,他的女佣阿三回忆鲁迅先生生前所做过的事,她说,鲁迅先生逝世之前,病的十分严重,还三更半夜写文章,可鲁迅先生依然不注重自己的身体,反而劝女佣阿三多休息,不让她干重活。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鲁迅,他那关心大众人民,关心后代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令我敬佩。

致鲁迅先生作文 篇3

中国曾经有个伟人,他不是战士,胜似战士。他一生用笔作战,是一位伟大的作家。“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的就是他——周树人,即鲁迅。

鲁迅先生本不是作家,他原本是学医的。由于当时的社会很黑暗很混乱,他意识到学医只能医病不能医愚,于是毅然决然地弃医从文当了作家,用思想做笔伐,用纸笔做武器,无时无刻不为反帝反封建而战斗。

鲁迅先生虽然是学医的,但文笔却深邃得很。他的文字幽默诙谐又针砭时弊,深得民心。虽然鲁迅先生不像战士一样在战场上为国拼搏,也不像国家领导人为国家利益谈判,但却凭着一己之力,用一支笔默默地反抗着黑暗势力,不卑不亢,坚韧不拔。这也引起了黑暗势力的仇恨,想要将他除之而后快,他没有放弃斗争,一生换了一百多个笔名,鲁迅就是其中一个。黑暗势力一次又一次地迫害鲁迅先生,但鲁迅先生一直都是乐观的,哪怕只有他一人作战,他也会孤独地战斗下去。

鲁迅先生一边反抗黑暗势力,一边也不忘心系他人。

鲁迅先生从来都是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一次先生家里有两个保姆,不知何故,发生了几次口角,他受不了整天的吵闹,病倒了,晚上经常失眠。隔壁的俞芳小姑娘问道:“大先生,你为什么不喝止她们?”鲁迅先生微笑着说:“她们闹口角是因为彼此心里都有气,我若喝止,虽可以暂时压制她们的愤怒,但她们心里那股气终是去不了的,恐怕还会因此失眠,与其三个人或两个人失眠,还不如让我一个人失眠。”

鲁迅先生为人民任劳任怨,却从未有半句怨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对他一生最真实的写照。

鲁迅先生虽早已病逝,却永远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永垂不朽。正如诗人臧克家说:“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致鲁迅先生作文 篇4

友谊是天地间最珍贵的东西,有了友谊,就等于有了一切,它不应该单单知识友谊,而是纯真的,无私的友谊。难道不是天长地久的吗?在我眼中,朋友就是兄弟姐妹。又是能谈心的人。友谊是不能用什么东西取代的。友谊。这个神圣的称号,不是因为贪婪而结交,这样的友谊无所价值。正如伟大的薄伽丘说的:‘它时刻准备舍己为人,而且完全出于自愿,不用恳求他人’的确,友谊不是珍贵的吗?是的,要是小时候,几个好朋友在一起。遇到什么难事,嫉妒事说绝交就绝交。那只是思维能力不够丰富。而现在,使我终于懂得友谊也是一种依靠。你帮助我。我帮助你。只要能帮得上的。就能办到。不正是一种无私真诚的友谊。友谊同样是互相尊重,理解的人,不是用金钱买到的。它摆明了对金钱的厌恶。而是感情上的一种解药:因某件事而伤心,又对朋友诉说自己心里话。使自己不浸于烦恼。友谊就像一颗红似火的心,它燃烧着你。因为它是纯白的。美丽的。而不是邪恶的魔鬼。正如此,我赞美友谊。是因为它具有令人有着一种无私的高尚情操。友谊是天长地久,要是只是贪婪的友谊。那么,友谊还会快乐吗?不,我赞美友谊中的友谊不是这种自私及贪求利益的人。即使友谊丢失了。不必哭泣。快去找回去。以后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友谊啊友谊。你确实为这个世界添了和平的象征。

你是我心目中做珍贵的宝物。友谊不是精神上的损失。是生活中的财富。我们要珍惜友谊。那么,就让我们来共同维持美好的友谊,传递着友谊的赞美。

【回忆最初的友谊】

单纯的开始,后来的不愉快分手。回忆最初的友谊,寻找那已被遗失的自己。

——题记

望着最真挚的老友牵着新的好友对自己说不要我了,那一瞬间,我感觉心突然急促起来,跑过去拉住她,却被无情的话语,终是放开了手。只因那一句“不要动我!”

紧闭双眼,回忆起我们从最初的相识,相知,到最后的分手。

最初的相遇是在三年级,那个时候,我们还小,满脑子想着玩,想着吃,容不下其他天地。我每次早早的来学校只为碰到你,与你一起进教室。那时的我们很单纯,无论做什么事情,甚至于上厕所也是一起。周末,我们不忍分离,约好一同度过周末。我们经常一起趴在桌子上,心无城府地谈天说地。为了为了一包零食,我们曾一起上山摘野果子。拿到街上去卖。有时耐不住,还没到借上就已经吃玩了。

相知是在四年级,渐渐长大的我们,已经彼此了解。还记得,我们的第一次分手就是在这里。因为一个转学生,她的生日跟我一样。让我们想更多的接触她。希望跟她做好朋友。却因为她的介入使我们的友谊产生了破裂。最终因为一件小事,我们彻底分手了。刚开始,我是怨你的,也许是因为害怕吧。害怕你因为我计较一件小事而彻底老死不相往来。后来,我也渐渐释怀了。那个时候你已经跟她分手了。也许你也和我一样,高傲的心不允许自己低头。最终,我忍不住,向你道歉,和归于好。我们都明白,经过第一次分手,更加深了我们的友谊。那一次,我学会了宽容。

现在,我们都上了初二,友谊已经不再完美。在你第一次当着我的面说她是你最好的朋友时,我只是微微一笑。因为我知道你不会抛弃我。但是经历太多这样的事情,我感觉到了友谊的流失。直到听到那句抛弃我的话时,我才发现一切都是那么可笑。你曾为了她要看小说,特地来找我要,无数次的事。让我发现曾经那位,会在我走后回头仍依依不舍,在有好吃的也曾留在一起分享,的她已经不在了。或许你已经忘记了我们曾看着对方的身影消失在天际才跑回家,然后接一顿臭骂,我们曾在自己最伤心的时候不稀千里相见,只为得到批次的安慰。我们曾……

现在不管你是否还记得,它现在却是我友谊最温暖的回忆。有最真实的自我。天真,浪漫,纯洁。

【珍惜友谊的作文】

友情是无价的,请珍惜每一份友谊吧。

——题记

友谊,是人生最珍贵的感情之一古今中外不知多少名人用多少优美的诗句来歌颂与赞美过它。曾经有一位伟人说过:”得不到友情的人将是终身可怜的孤独者;没有友情的社会,只是一片繁华的沙漠”朋友就是友谊的代言人他们不曾嫌弃任何人与放弃任何人而用他们那宽大的心去容纳与接受别人使别人能在他们的身上感受到友谊的温暖、关怀。

在顺境中,朋友结识了我们;在逆境中,我们了解了朋友。这是名人柯林斯对朋友做出的评价。这使我想起不久以前,我在淄博晚报上看到的一份报道。有一对朋友,他们一起去爬山。刚好下雨路滑,有一个人不小心滑了一跤,恰巧身边是万丈深渊,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他的朋友立即扑上去拉住他的手。就这样,他们在“鬼门关”前持续了两小时左右。在这段时间里,那身陷险境的人,几度叫他的朋友放手,免得一起摔下去,双双送命。但他的朋友却说:“再坚持一会儿,就会有人来救我们的。”终于,碰巧三个山工看到,把他们救了起来。但那朋友的手已经变成畸形了,可是他还是笑着对他的朋友说:“我早说过会有人救我们的。”这时,那人早已热泪盈眶,抱着他的朋友哭起来。这件事,若发生在没有友谊的人身上,可能会视而不见,或逃之夭夭。柯林斯说得没错,我们在逆境中认识了朋友,认识了他们的伟大。

友谊是用心感受,用心传递的,只有亲身体验过,才会知道友谊的珍贵。

其实,我对“友谊”这两个字很有体验。今年的模拟长征,这可能是我们大多数同学的第一次远足,也是我们人生中的一大考验。在这次活动中,大多数同学能够走下来,靠的并不一定是自己的能力、毅力和坚强,靠的应该是同学、朋友之间的互相鼓励、互相支持。每个同学都得到了其他同学的鼓励,正是这些微不足道的鼓励与支持,我们才会顽强的走下来。行程中,当一个同学有点坚持不住时,周围的同学也会伸出援助之手,帮他背包,尽管他们也是很累很累,这样看来,这只手不仅是援助之手,更是友谊之手。同学们这样做也许只会得到对方的一丝微笑或一个眼神,但他们也很高兴,因为他们知道朋友之间是不需要回报的。中午吃饭时,当一个人馒头或咸菜不够时,同学们也会伸出友谊之手,把馒头或咸菜递到他的手中,也许只会得到一声真心的“谢谢”,他们也是很满足的,因为他们知道友情无价。可以看出,同学之间的友情是多么的深厚纯洁。

友谊是瞬间开放的花,而时间会使它结果。

【感受友谊】

友谊,是人生最珍贵的感情之一。古今中外不知多少名人用多少优美的诗句来歌颂与赞美过它

曾经有一位伟人说过:”得不到友情的人将是终身可怜的孤独者;没有友情的社会,只是一片繁华的沙漠。”朋友就是友谊的代言人。他们不曾嫌弃任何人与放弃任何人。而用他们那宽大的心去容纳与接受别人。使别人能在他们的身上感受到友谊的温暖、关怀。

在顺境中,朋友结识了我们;在逆境中,我们了解了朋友。这是名人柯林斯所对朋友做出的评价。这使我想起很久以前,我在报纸看到的一份报道。有一对朋友,他们一起去爬山。刚好天雨路滑,有一个人不小心滑了一跤。刚好身边是万丈深渊。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他的朋友立即扑上去拉着他的手。就这样,他们在“鬼门关”前持续了两小时左右。在这段时间里,那身陷险境的人,几度叫他的朋友放手,免得一起摔下去,双双送命。但他的朋友却说:“再坚持多一会儿,就有人来救我们的。”终于,碰巧三个山工看到,把他们救了起来。但那朋友的手已经变得畸形了。但他还是笑对他的朋友说:“我早说过会有人救我们的。”这时,那人早已热泪盈眶,抱着他的朋友哭起来。这件事,若发生在没有友谊的人身上,可能会视而不见,或逃之夭夭。柯林斯说得没错,我们在逆境中认识了朋友,认识了他们的伟大。

友谊若是一位伟大而和蔼的母亲,那朋友就是她那温暖而熟悉的手。

友谊若是一位无私的老师,那朋友就是她那传授知识的教鞭。

友谊若是一篇优美的,那朋友就是那中的精髓。

友谊是永不落山的太阳。让朋友走近你的心田、滋润你的灵魂。

【赞美友谊的作文】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女孩因为长得又矮又胖而被老师排除在合唱团之外。小女孩躲在公园里面伤心地流泪。她想:为什么我不能去唱歌呢?难道我真的唱得很难听吗?想着想着,小女孩就低声唱起来,她唱了一支又一支歌,直到唱累为止。“唱得真好听!”这时,一个声音响起来,“谢谢你,小姑娘,你让我度过了一个愉快的下午。”说话的是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他说完后站起来独自走了。

许多年过去了,小女孩变成了大女孩,成了大女孩的她长得美丽窈窕,而且是小城有名的歌星。她忘不了公园靠椅上的那个老人。一个冬天的下午,她特意到公园找老人,但她失望了,那里只有一张小小的孤独的靠椅。后来才知道,老人早已死了。“他是个聋子,都聋了 20 年了!”一个知情人告诉她。姑娘惊呆了:那个天天屏声静气听她唱歌并热情赞美她的老人竟是个聋子!

是啊,一次不注意的赞美可以改变一个人一生的命运。人人都渴望被别人赞美,因为这是人的基本心理需求。试想:如果小女孩没有耳聋大爷的赞美,也许她会一直自卑下去,甚至失去生活的勇气。行为专家认为,赞扬是认知行为的催化剂,它能刺激大脑皮层兴奋起来,调动人体各系统的积极性,从而激发人体潜能。每个人都喜欢人家的赞美,只是大多数人把这种需求隐藏在内心深处罢了。受赞美意味着自己被别人认同、被接纳、被欣赏,代表自己的一种存在价值。给人真诚的赞美,体现了对人的尊重、期望与信任,增进彼此的了解与友谊是协调师生人际关系的好办法。

赞美是嘴角的春风,言语的钻石;它是开启人心的钥匙,能瞬间满足人心最大的渴望。赞美是照在我们学生心灵的阳光,能促进我们的成长。在我们读书成长的环境中,赞美尤为重要。多一些微笑,多一份赞美,肯定能多一些收获,多一份成功 …

致鲁迅先生作文 篇5

我想同学们对鲁迅先生不陌生吧?

鲁迅先生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是浙江绍兴人。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的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诗集有《野草》,集是《朝花夕拾》,还有杂文集《华盖集》,《而已集》。

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鲁迅写了《纪念刘和珍君》等文,遭到反动政府的迫害,不得不过起颠覆流离的生活。尽管生活艰苦,他还是写了不少散文诗和《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三篇散文,他们后来与鲁迅在惨案发生之前写作的《狗猫鼠》,《阿长与》收入了散文集《朝花夕拾》。

1962年九月,鲁迅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请,南下教书。鲁迅在那里见识了种种知识分子的丑恶嘴脸,毫不留情地进行抨击。在繁忙的教学之余,鲁迅写了很多作品,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和《范爱农》五篇散文。这五篇散文与他在北京创作的另外五篇散文构成了《朝花夕拾》的全部。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索溪峪的“野”读后感6篇


阅读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读书则是我们人生中的美好经历。每一位作者创作的作品都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感悟,让人在阅读中得到启迪和滋养。

读后感是读者对一本书的心灵感悟和体验总结,是对作者思想和情感的回响和传达。一篇好的读后感应该包括对书中情节的理解和解读,对人物形象的评价和分析,以及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要写好一篇作品的读后感,首先要认真阅读并理解所读书籍的内容和主题,反复体味其中的情节和思想,深入挖掘作者想要表达的含义。其次,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找到与书中情节和人物的共鸣点,写出真实的、有情感的读后感。

在撰写读后感时,要注意行文流畅、表达清晰,用词得体,避免夸张和空洞的泛泛之谈。同时,要注重思想深度和独到见解,增加文章的思想含量和观点独特性。

通过认真读书,写好读后感,我们不仅可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更可以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和文学素养。希望每位读者都可以在阅读中获得快乐与启迪,用心写出一篇精彩的读后感。

索溪峪的“野”读后感 篇1

《索溪峪的“野”》是一本富有生命力的书籍,书中传递出了生命的美妙和自然的力量。这是一部写给儿童的书,虽然主要是给儿童阅读,但它的意义并不仅限于儿童,对于我们大人来说,它同样是一本令人惊叹的大自然之书。

这本书的主人公是小菜园,在她的眼中,自然是令人向往的。她的生活在自然中,通过采摘、观察、游戏等方式,她开始了一段令人难忘的旅程。在这次旅程中,她见到了很多奇妙和令人震撼的事物,像五彩斑斓的蝴蝶、小小的蚂蚁、可爱的花朵和令人感动的人类。

书中描述的景物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让我们意识到每一个物种都有它的美和价值。同时它也对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是否珍惜这些美好的东西?我们是否尽自己的能力为保护它们而努力?

在书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它的奇妙,同时我们也能看到人类对自然界的依赖。小菜园在书中关注了自然中的每一个物种,这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保护大自然的必要性,因为自然是我们人类的生命之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这本书通过通过叙述一位小女孩的经验,告诉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有无穷无尽的事物等待我们去发现,去探索,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地方。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应该减少对电器设备的依赖,多走出去,去探险生命、去深入自然,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我们会变得更加自信、勇敢和智慧。

“索溪峪的野”这本书不仅是对儿童阅读促进的一部作品,也是对我们回归大自然的一次呼唤。生命和自然是密不可分的,这场旅程虽然可能很艰辛,但是这里的万物,每一个微小的生命,都值得我们主动去接近、体验和保护。这是一种对生命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对这个世界的热爱,让我们永远不会迷失在这个繁华世界之中。

索溪峪的“野”读后感 篇2

这儿的山是野的,水是野的,这是一种不加掩饰的磅礴的美,这就是《索溪峪的野》这篇文章带我们领略到的美,文章通过描写索溪峪的秀丽景色,赞颂了索溪峪天然纯朴野性的美,表达了作者畅游其间无比愉快的心情。

这篇短文脉络清楚,过渡自然。分层次描写,原汁原味的自然美的纯真展现,充满着野,像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野孩子,自由自在,任性而又顽皮,让人回归了大自然,感受大自然中纯天然的美。通过想象和联想来表达对索溪峪美的独特感受。

索溪峪的美是一种“野性的美”,是不经过人工修饰的纯天然的美。这种美给人以净化的返朴归真的自然美,是净化到了心灵的美,同时也让人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只一个“野”字,就生动地写出了索溪峪的独特的自然风光。索溪峪的美在于原始的、纯天然的、最本质的。一句话:索溪峪的美是本真的。同时也不难读出作者创作时对淳朴、本真的生活追求,同时意在唤醒世人的纯真意识。毫无人工雕琢的山的野,美得惊险、美得磅礴、美得随心所欲。总之就是美得自然,美得让人砰然心动,美得让人感到亲切自然。实是一种对纯粹的大自然的呼唤!

索溪峪的“野”读后感 篇3

.山是野的,作者用索溪峪的山,与桂林、庐山、泰山和黄山对比,这是一种天然的美,即使人工雕琢是多么精巧,也不如索溪峪,那是天然的美,是一种野性的美,不是一峰孤立,也不是三五峰呼应,这里千山万仞绵亘蜿蜒。我仿佛也走入了索溪峪,来到摇摇晃晃的巨石下;来到那峡长的一线天;来到那直插云霄的百丈岩,好好领略这些山的“野”。

我忍不住哭了起来:多么美丽的索溪峪山,我忍不住想为你歌唱。

山野水也。索溪就像一个从深山里跳出来的野孩子。不像长江,不像大海,也不像西湖。读着读着,我仿佛看见索溪一会儿与山路并行,一会儿横铲一脚——真够“野”的,啊!这野劲十足的索溪!

——我不尽想高呼。

最后,作者又写了索溪峪的动物与渐渐变“野”的人,我仿佛在山路上行走,由于野的山、野水、野物的感染,我好像也变野了,在山路上东窜西窜。我仿佛走进了随心所欲的天堂。我不禁高呼:

“这‘野’性十足的索溪峪,我赞美你!”

索溪峪的野读后感(二)

索溪峪位于武陵源以东。以苏水河灌溉的整个核心景区命名。与天子山、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紧密相连。它有一条连续的线条,一股水流,属于石英砂岩峰林景观群。西南靠张家界,西北靠天子山,面积147平方公里,风景名胜区200多处。

索溪峪风景区风景独特,种类齐全。岩石、森林、瀑布、溶洞、云海、珍稀动物等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旅游系统,也是武陵源风景区最丰富的景点。索溪峪山、水、洞自成一体。山,奇峰起伏,交错成趣;水,泉清瀑美,千姿百态;洞,幽深神秘,其妙无比。

那恍若仙境的地下宫殿黄龙洞,天然浮雕罗列、充满诗情画意的十里画廊,碧波荡漾的宝峰湖,充满传奇色彩的百丈峡,以及太虚幻境般的西海云雾,一刚一柔、形态风格迥异的鸳鸯瀑…… 无不令**连忘返。。现开放的景点有黄龙洞、宝峰湖、猕猴园、西海、十里画廊、百丈峡等,尤其以黄龙洞、宝峰湖、西海、十里画廊等景点为武陵源风景区精品中的精品,早在开发伊始就为众人所关注。远在明代中叶,就有人在岩壁题诗赞曰:

“高峡百丈洞云深,要识桃源此处寻。”

索溪峪镇,是个新兴崛起的旅游新城,是整个武陵源风景区政治、经济、旅游、文化、服务的中心,是张家界景区最大的游客集散地,是广大游客到张家界、来武陵源旅游观光的必经之处。

索溪峪的野读后感(三)

这儿的山是野的,水是野的,这是一种不加掩饰的磅礴的美,这就是《索溪峪的野》这篇文章带我们领略到的美,文章通过描写索溪峪的秀丽景色,赞颂了索溪峪天然纯朴野性的美,表达了作者畅游其间无比愉快的心情。

这篇短文脉络清楚,过渡自然。层次分明的描写,纯粹地展现了原始的自然美,充满野性,像一个不吃烟花的野性孩子,自由、任性、顽皮,让人回归自然,感受到自然中纯净的自然美。通过想象和联想来表达索溪娅独特的美感。

索溪峪的美是一种“野性的美”,是不经过人工修饰的纯天然的美。这种美给人以净化的返朴归真的自然美,是净化到了心灵的美,同时也让人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只一个“野”字,就生动地写出了索溪峪的独特的自然风光。

索溪峪的美在于原始、自然和本质。一句话:索溪峪的美是本真的。

同时,也不难解读作者在创作中对朴素和真实性的追求,同时,意在唤醒世人的纯真意识。毫无人工雕琢的山的野,美得惊险、美得磅礴、美得随心所欲。总之就是美得自然,美得让人砰然心动,美得让人感到亲切自然。

实是一种对纯粹的大自然的呼唤!

索溪峪的“野”读后感 篇4

书,是早晨最新鲜的空气,吸一口,好爽啊;书,是中午温暖的阳光,照亮了我的心房;书,是夜晚美妙的梦乡,好梦就是我起飞的地方。天天看书已成为我的习惯,夜晚,伴一盏孤灯,我静静地阅读了《索溪峪的“野”》,读后,心旷神怡,思绪万千。

你去过美丽的张家界吗?你了解国家级自然风景区张家界公园吗?听我慢慢给你讲。张家界位于湖南省西北部,以其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闻名于世。景区内以世界罕见的碤砂岩峰林谷地貌为主体,集桂林之秀、黄山之奇、华山之险、泰山之雄为一体,藏桥、洞、湖、瀑于一身,有“扩大的盆景,缩小的仙境”之美称。1982年国务院批准建立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1992,联合国教科组织将张家界下属的武陵源接纳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对象,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索溪峪的“野”》这篇课文的作者是曹敬庄,他写了索溪峪的山是野的,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使人望而生畏。接着写索溪峪的水是野的,索溪像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紧接着写了山上的的野物野性十足,那些大大小小的猴子在我们头上的树枝间跳来跳去,亲热的劲头难以言状。最后写了我们也变得野起来,城里戴眼镜的姑娘,一边攀缘,一边嚼着煮熟的玉米棒;年过花甲的老人,在石块间蹦来蹦去,温习着儿时的功课。索溪峪的野,野在自然,野在返璞归真。作者把文中所有的一切都写活了。他把水写活了,把水比喻成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他写出了猴子与人之间的亲热感,他写出了老人们活泼可爱的一面。这就是读索溪峪“野”的收获。

花不养,会枯萎;树不修,长不直;人不学,没知识;读好一本书,就是和一位品德高尚的人谈话;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让我们在书中寻找乐趣吧!

索溪峪的“野”读后感 篇5

走进张家界的索溪峪,脑子里只剩下了一个字:野。--------《索溪峪的“野”》

我走进张家界,走进索溪峪,瞬间感受到了它的“野”。

山野。索溪峪的山,是惊险的美:半边悬空的巨石耸立在山顶,仿佛一阵风吹来,就会使这块巨石顺着山路一蹦一蹦地滚下去。百丈深的峡谷就在脚下,使人看了就吓得腿软。这种美,是磅礴的美:它不是一峰独秀,也不是三五峰呼应,而是峰峦起伏、千峰万仞。峰岭密密麻麻地聚集在一起,就像一片峰林。一排耸立的山峰一眼望不到尽头,就如同一条长长的画廊一般。这种美,是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山峰一座座犹如擎天一柱,直冲云霄,连绿水都愿意绕道而行。

水野。索溪像一个从深山中蹦出的野孩子,性格多变,一会儿跟山路哥哥一起向前走,和它好得像蜜糖一样甜,可没多久,它又把山路踢得好远,生气了。山路哥哥可有办法了,它把大卵石垫在河床上,从水底下一个猛子扎过去,这样奇特的路还可以过汽车。

物野。山上的野物更是“野”性十足。大大小小的猴子在树枝间跳来跳去,有只猴子居然还恶作剧地撒起尿来!真是野性难驯呀!。

人野。年过花甲的老人在石块间蹦来蹦去,时间倒流,又回到五十年前,变回了那个活蹦乱跳的小孩子,多少儿时的回忆,多少抹不掉的记忆,都在这个野性的世界展现了出来。

索溪峪的“野”读后感 篇6

索溪峪的野读后感(一)

走进张家界的索溪峪,脑子里只剩下了一个字:野。--------《索溪峪的“野”》

我走进张家界,走进索溪峪,瞬间感受到了它的“野”。

山野。索溪峪的山,是惊险的美:半边悬空的巨石耸立在山顶,仿佛一阵风吹来,就会使这块巨石顺着山路一蹦一蹦地滚下去。百丈深的峡谷就在脚下,使人看了就吓得腿软。这种美,是磅礴的美:它不是一峰独秀,也不是三五峰呼应,而是峰峦起伏、千峰万仞。峰岭密密麻麻地聚集在一起,就像一片峰林。一排耸立的山峰一眼望不到尽头,就如同一条长长的画廊一般。这种美,是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山峰一座座犹如擎天一柱,直冲云霄,连绿水都愿意绕道而行。

水野。索溪像一个从深山中蹦出的野孩子,性格多变,一会儿跟山路哥哥一起向前走,和它好得像蜜糖一样甜,可没多久,它又把山路踢得好远,生气了。山路哥哥可有办法了,它把大卵石垫在河床上,从水底下一个猛子扎过去,这样奇特的路还可以过汽车。

物野。山上的野物更是“野”性十足。大大小小的猴子在树枝间跳来跳去,有只猴子居然还恶作剧地撒起尿来!真是野性难驯呀!。

人野。年过花甲的老人在石块间蹦来蹦去,时间倒流,又回到五十年前,变回了那个活蹦乱跳的小孩子,多少儿时的回忆,多少抹不掉的记忆,都在这个野性的世界展现了出来。

索溪峪的野读后感300字(二)

这篇短文脉络清楚,过渡自然。分层次描写,原汁原味的自然美的纯真展现,充满着野,像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野孩子,自由自在,任性而又顽皮,让人回归了大自然,感受大自然中纯天然的美。通过想象和联想来表达对索溪峪美的独特感受。

索溪峪的美是一种“野性的美”,是不经过人工修饰的纯天然的美。这种美给人以净化的返朴归真的自然美,是净化到了心灵的美,同时也让人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只一个“野”字,就生动地写出了索溪峪的独特的自然风光。索溪峪的美在于原始的、纯天然的、最本质的。一句话:索溪峪的美是本真的。同时也不难读出作者创作时对淳朴、本真的生活追求,同时意在唤醒世人的纯真意识。毫无人工雕琢的山的野,美得惊险、美得磅礴、美得随心所欲。总之就是美得自然,美得让人砰然心动,美得让人感到亲切自然。实是一种对纯粹的大自然的呼唤!

索溪峪的野读后感300字(三)

本文是要体现一种回归自然,返璞归真,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本文也是全景性的描写,但把所有景物的特点都归结于一个字“野”,是抓住景物的共性来写。

《索溪峪的野》这篇课文,通过描写索溪峪的奇丽风光文章紧紧围绕题目展开叙述和描写。首先把走进张家界索溪峪的整体感受概括为一个“野”字;接着,分别描写索溪峪山的野、水的野、动物的野、游人的野;最后,作者说由于索溪峪的天然野性荡涤胸怀,使自己感到从未有过的快慰和爽。

课题中的“索溪峪”我们要读第一节,才知道它在哪里。“峪”看字知义,峪,山谷也。野要重点理解,先理解其本义,词对野 的解释有三个义项:⑴不驯服,不讲常理,不合逻辑;⑵不受约束,难以约束;⑶自然的,非人为的。这个野字是题眼,更是文眼,我们应该抓住不放,可以解题时,抓住野字的引号,野为什么要用引号?野在文中又是什么意思呢?文章紧扣文眼“野”展开,写出“野”的四方面:

1、山野。课文用四个词,分三个部分来表现山之野,一是“惊险”,二是“磅礴”,三是“随心所欲,不拘一格”。

每一个部分都用上了冒号,冒号之后的内容是补充说明,冒号前的内容,我们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去感受山之惊险、磅礴、与不拘一格,随心所欲。作者在写法上都是先实景描述,再加上个人感受,使景写得有情有意,写“惊险”作者先描述了“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半空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然后说“望而生畏,让人胆颤”。写“磅礴”与“随心所欲”同样是实景描写与独特感受相结合,而且用了骈文的形式去写,读起来富有文采。这两个部分的理解重点在于词语的理解,比如:一峰独秀,三五峰呼应,千峰万纫,绵亘蜿蜒,十里画廊,西海峰林,浩气长舒,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直插云天,横栏绿水,家逸斜去,巍巍斜山。相对相依,热恋情人,婷婷玉立,窈窕淑女。

2、水野和路野,作者在这一段用童话般的语言进行描写,风格与上交迥然不同。水之野是说水“爱闹着玩”,很淘气,其实是水是自然的又受约束的,路之野是路的建造是随心所欲,不同于一般意义的路,文章先写水,作者把它想象成一个野孩子,自由天真的野孩子,接着作者用一句过渡句“它尤其爱跟山路哥哥闹着玩”,使文章转向“路”,山路哥哥不像水弟弟那样气,处处让着水弟弟,而自己想出了许多妙招,使自己得以延伸,其中有清大树叔叔帮忙——架桥;清石头弟弟帮忙——铺上搭石(町步);铺上鹅去卵石从水底下扎过去。最后作者写出自己的感受,“心怦怦直跳”,“平生没有走过这么野的路!”

3、野物之野,野在“调皮”,文中的关键同是“亲热”“恶作剧”,从这两个词充分反映了猴子之野。

4、人之野,野在“返璞归真”。先要理解“返璞归真”,从哪些地方看出“返璞归真”,讲究形象,特别注意举止上的姑娘,“野” 了,平静,内敛的老师,温习儿时的功课(什么叫温习儿时的功课)“功课”指什么?要让学生理解,一队平提皮鞋丝袜,满山的嘻嘻哈哈,满溪的亲热。

这索溪峪之“野”,荡去了人的贪欲,净化了人的浊垢,让人变的清纯坦荡,意气昂然。 作者所追求的是一种自然的美,是一种不被人类所雕琢的美,是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心愿,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呼声。在人的足迹遍布地球的每一寸土地的今天,我们多么渴望索溪峪的野;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渴望一片心灵的净土!

索溪峪的野读后感300字(四)

作者身处美丽的索溪峪,感受到的是一个字──“野”:山野,水野,动物野,游人野。作者选取独特的视角,以自然美到心灵美,从景到人的步骤描绘了张家界索溪峪独特的美景,表达了畅游于大自然时愉快的心情。文章在表达上有两个特点:一是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二是在谋篇布局时,采用先概括后具体描写的方法,在概括地介绍索溪峪“野”的特点后,分山、水、动物、游人四个方面进行具体描写。每一方面的描写也采用同样的方法。如,写索溪峪的山,先概括地指出山有野性的美,接着从山具有“惊险的美”“磅礴的美”“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三方面来具体描写;写游人,先概括地指出游人渐渐地变“野”了,然后通过写姑娘大嚼玉米棒,老人蹦跳于石块间,许多游人光着脚踏水三方面具体写出了游人的特点。

作者通篇以自然美、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写出了自然景观,在这里“返璞归真”从未有过的的清爽道出了荡涤后心灵,人与自然完美的结合。

索溪峪的野读后感300字(五)

山是野的,作者用索溪峪的山,与桂林、庐山、泰山和黄山对比,这是一种天然的美,即使人工雕琢是多么精巧,也不如索溪峪,那是天然的美,是一种野性的美,不是一峰孤立,也不是三五峰呼应,这里千山万仞绵亘蜿蜒。我仿佛也走入了索溪峪,来到摇摇晃晃的巨石下;来到那峡长的一线天;来到那直插云霄的百丈岩,好好领略这些山的“野”。我不禁想高呼:多美的索溪峪山哪,我忍不住想歌唱你。

山是野的,水也是野的,索溪像一个从深山蹦跳而出的野孩子,它不像长江无可抵挡;它不像大海一马平川;也不像西湖水平如镜。读着读着,我仿佛看见索溪一会儿与山路并行,一会儿横铲一脚——真够“野”的,啊!这野劲十足的索溪!——我不尽想高呼。

最后,作者又写了索溪峪的动物与渐渐变“野”的人,我仿佛在山路上行走,由于野的山、野水、野物的感染,我好像也变野了,在山路上东窜西窜。我仿佛走进了随心所欲的天堂。我不禁高呼:“这‘野’性十足的索溪峪,我赞美你!”

2024先生观后感(分享十一篇)


写好作品名的观后感有哪些诀窍呢?思维和想法常常因为一个故事情节而发生改变。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写一篇观后感来总结和反思对电影的经历。今天我要推荐一篇关于“先生观后感”的文章给大家,希望你们会喜欢。欢迎您来到这个网站,愿您的浏览过程让您倍感愉悦!

先生观后感 篇1

自从老师给我们推荐《亲爱的汉修先生》这本书,回到家后,我就叫妈妈帮我把这本书买回来。开始的时候,我对这本书没什么感觉,所以看完第一遍也不是太懂,于是我又看了第二遍,第三遍,终于把这本书看懂了,我也从中感触颇深,获益匪浅。我觉得,我和书中的主人公雷伊,也从陌生人变成了好朋友。

主人公雷伊十分调皮,经常搞一些恶作剧,但从他给汉修先生写的信里看出:他又是一个内心善良的小男孩儿。雷伊原先有一个幸福快乐的家庭,可是父母亲在他小时候的时候离婚了。

雷伊的性格内向而安静,在 学校也不大引人注目,但是他很喜欢读汉修先生写的书。他常常给汉修先生写信,通过和汉修先生的书信往来,他不但锻炼了自己的写作能力,而且从汉修先生那里获得了许多的帮助。

汉修先生不厌其烦的给小主人公回信,但回信在书中并没用写到,我相信,汉修先生的回信一定很精彩!

现在,《亲爱的汉修先生》这本书无时无刻的陪伴着我。有时妈妈喊我吃饭的时候,我都会回答她一句:饭可以不吃,但书不可以不读滴!妈咪!

我喜欢读这本书,我希望书里的主人公每天都陪伴着我。我很喜欢雷伊,从他的身上我学习到了很多,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我也决心要向雷伊学习,学习他的坚强,学习他的懂事。

先生观后感 篇2

我以前想看一本关于描写一个真实人的故事,这一天终于到来了,学校参加了读书漂流,我的愿望实现了,老师发给我一本《亲爱的汉修先生》。我回到家,迫不及待的打开书,津津有味的读了起来。

这本书里面的主人公叫雷伊,雷伊和作家汉修先生的关系很好。汉修先生在雷伊遇到困难的时候会给他鼓励和关爱。书中其中有一篇日记,我很喜欢。雷伊在四年级的时候,午饭老是被人偷吃,为此雷伊发明了防偷吃报警器,从此再也没有人敢偷吃雷伊的午饭了,在做放偷吃警报器的同时在写一个故事。一开始是写《十尺蜡人》的故事,到了后来他放弃了,之后写了《车上的一天》,是写自己和爸爸在卡车相处一天发生的事情,这篇故事交上去还获奖了。

我觉得雷伊是一个既聪明又富有想象力的少年。这本书把雷伊刻画的栩栩如生,好像他本人就站在我的面前,跟我一起生活的一样。通过他和汉修先生的通信,使他在成长的道路上,从一个内向的小男孩变成了一个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少年。

读过这本书,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生活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在这些困难和挫折面前,我们要乐观面对,才能快乐的生活!

先生观后感 篇3

最近我读了《亲爱的汉修先生》,这本书十分感人。它上面全部是鲍雷伊写给汉修先生的信和鲍雷伊的日记,在这一封封信和一篇篇日记中我可以看出:在这日记和信中所说的背后就是数不胜数的爱。

鲍雷伊是不幸的,他的父母离婚了,一个离婚家庭的孩子总是很孤独的。但是鲍雷伊又是幸运的,他是汉修先生的笔友,汉修先生给他了十个问题叫他答复。一开始,他并不想答复,但是在妈妈的催促下,他只能答复。这一次次的答复,使他心中舒服了许多,并且他的写作水平也得到了提高。他一开始不会写日记,这可真糟糕啊!后来汉修先生回信说写日记只要像给我写信那样就可以了,渐渐地,渐渐地他明白了日记的格式,也会写日记了。我真为他感到高兴。不过他的午餐总是被人偷,偷的人可真可恶啊!但是自从他给午餐盒装上警报器之后,就没人偷了,这可太好了。

他的爸妈赚钱十分辛苦。他的妈妈租了一幢房子,天天怕房租没攒够,拼命地工作,上班早,回家晚。她曾经开着车带着鲍雷伊去沙滩,她说过:我每次望着海浪,不管事情看起来有多糟糕,人生还是可以走下去的。他的爸爸是卡车司机,十分繁忙,工作也十分辛苦。但是,他爸爸也是很关心鲍雷伊的,鲍雷伊十分喜欢“土匪”,但是他的爸爸却把它弄丢了,鲍雷伊十分伤心。但是,他的爸爸还是费了千方百计地将“土匪”找了回来,将它给了鲍雷伊。虽然他欠了许多钱,但是,他每个月还是给家里寄生活费,虽然有时候会晚一点······啊!这可真是一个伟大的父亲!

鲍雷伊有一个好朋友叫陪瑞。陪瑞曾看见鲍雷伊的午餐盒有警报器,他叫鲍雷伊跟他回家,给他房间的房门也装了一个。因为陪瑞请鲍雷伊到他们家玩,所以鲍雷伊就请他到家里来吃饭。因此,他们就这样成了好朋友。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啊!

后来有了一个征文比赛,通过作家汉修先生的指导,鲍雷伊的作文《卡车上的一天》获得了荣誉入围奖。并且和真正的作家见了面,共进午餐。鲍雷伊的作文能写这么好,汉修先生功不可没啊!

爱是无处不在的,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善于发现,我们就会发现,其实我们天天都被爱包围着。我们可以从鲍雷伊的书信当中,看到鲍雷伊内心的感受。在这一个个小故事里面就饱含着无穷无尽的爱。

先生观后感 篇4

【第一部分:对波普尔先生企鹅阅读的思考】

俗话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几天前,我借了一本好书,那是波普尔先生的企鹅。

这本书的作者——理查德*阿特沃特本是一名教授希腊文的教师,在与朋友看一部极地电影触发了写作波普先生的企鹅的灵感。

这本书的主人公波普先生热爱极地探险,但他不是不是科学家或探险家,而是一个平凡的油漆匠,但在最后,波普先生在他的企鹅——库克上校的帮助下,登上了去北极的大船。

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有梦想,就可以实现。

【第二部分:波普尔先生企鹅阅读的反思】

今天,我把《波普先生的企鹅》这本书读完了。这本书是关于波普先生和企鹅之间的一些故事。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执照风波。波普先生想给他的企鹅们办张执照,但他们听不到他们的名字。把波普说成是脱普和波吐。

还把企鹅叫成奇鹅。爸爸很生气。当他的号码转到第三县**大楼时,他决定不给企鹅发执照。

还有一件事对我印象也很深刻。是波普先生领着企鹅去游街。波普把绳子的一端系在企鹅的脖子上,另一端系在他的手上。

企鹅看到楼梯滑了下来,波普先生也跟着走了。着地的刚好是他的白衬衫。

这本书真好看,我喜欢这本书。

【第三章:波普尔先生的企鹅作文读后】

画家波普先生梦想着去极地旅行,但他没有足够的钱。有一次他收到了一只企鹅,这给波普尔先生带来了快乐和麻烦。

然后波普尔又收到了一只企鹅,两只企鹅生下了更多的小企鹅。波普尔先生没有钱给企鹅买食物,所以他只能带企鹅来表演。通过表演,他获得了一些财富,足以养企鹅。就在这时,他的一个朋友邀请他带着企鹅去北极,爸爸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

波普先生想去波兰,但他没有足够的钱。他和家人一起克服了许多困难,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从中我懂得了,要努力去实现梦想,永不放弃才会成功。我们也应该向他学习永不放弃的精神。

【第四章:波普尔先生企鹅阅读的反思】

假期中,我读了一套书,名叫《波普先生的企鹅》。我非常喜欢这本书。

波普尔先生想探索南极洲,但他没有。幸运的是,他有一只南极企鹅。企鹅的名字叫库克船长。后来,波普先生为他找到了一个同伴,名叫格蕾塔,很快又生了10只企鹅。波普先生更是高兴了。

他和波普太太一起训练企鹅;和企鹅参加马戏团表演。最后,送给波普先生库克上校的杜雷克上将来到了波普先生住的净水小镇让波普先生带着12只企鹅去南极探险了。

读完这本书,我明白了人和动物应该和谐相处,使世界变得更美好。

【第五章:波普尔先生企鹅阅读的反思】

我觉得波普尔先生的企鹅太有趣了!各个都奇奇怪怪的。然而,自从企鹅来了,波普一家从一个乏味的小家变成了一个幸福的家庭。

酷克上校和葛蕾塔来了,生下了小企鹅,都是很值得庆幸的!波普先生的家从一只企鹅到两只企鹅,再到十几只,这个家真的越来越阳光,越来越幸福!然后他们又去表演,体演了许多有趣的事情。

最后,波普先生和他们成了水手!就这样,波普先生带着酸甜苦辣踏上了征程。

我想对波普说:“波普先生,您有个快乐的家庭和这么多活泼的企鹅,真是一个幸福的父亲啊!”

我想对企鹅们说:“你们一定要当上天底下最厉害的水手呀!”

【第六章:波普尔先生企鹅阅读的反思】

假期中,我读了一套书,名叫《波普先生的企鹅》。我非常喜欢这本书。

波普尔先生想探索南极洲,但他没有。幸运的是,他有一只南极企鹅。企鹅的名字叫库克船长。后来,波普先生为他找到了一个同伴,名叫格蕾塔,很快又生了10只企鹅。波普先生更是高兴了。

他和波普太太一起训练企鹅;和企鹅参加马戏团表演。最后,送给波普先生库克上校的杜雷克上将来到了波普先生住的净水小镇让波普先生带着12只企鹅去南极探险了。

读完这本书,我明白了人和动物应该和谐相处,使世界变得更美好。

先生观后感 篇5

与其说汉修先生是一位作家,倒不如说他是一位高明的教育家。他对雷伊写作多的知道似乎再告诉语文老师们该如何指导学生写作。

他给雷伊出的十个问题,都是与他生活紧密相关的;1、你是谁?2、你长什么样子 3、你的家庭什么样子? 4、你住在哪里 5、你有宠物么?6、你喜欢上学么?7、谁是你的朋友8、你最喜欢的老师是谁 9你有什么烦恼?10、你有什么愿望? 这使我想到我们平时让学生写东西。总是忽略他们的表达爱的需要,我们出的命题是许多学生并不愿说或无话可说的,总是为了作文忽视作文的根本意义不是么?

这十个问题多巧妙啊,介绍自己,介绍家庭,介绍朋友包括宠物,介绍烦恼而非比快乐事实上的事比快乐的事更容易留在记忆力,更容易表达。这十个问题,每个都可以让雷伊很自然,顺畅地表达,这是使他觉得“写信并不讨厌”的根本原因。试图如果汉修先生给雷伊介绍一大推的写作技巧,然后郑重其事地列出诸如“有趣的事”“难忘的事”等作文题目,结果又会如何?哈哈,不言而喻!

还有雷伊第一次写日记遇到困难时,汉修先生建议他假装自己是在给某个人写信。看起来收效不错。我想许多孩子在初写日记时不知该写什么好,大脑一片空白。因此,作为老师我们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为孩子们自由、紫檀、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有话可写。雷伊妈 妈的形象时最令感动的。一个单身母亲带着孩子是很不容易的,而一个贫困的单亲母亲就更难,作为这样的母亲还能句多正确地引导教育孩子,让他客观地理解和看对人生的挫折,更是难能可贵,不禁让人肃然起敬。“我每次望着海浪都会觉得不得不管事情看起来有多糟,人生还是可以走下去的。”妈 妈对人生坚强的态度对小雷伊长色很难过了影响,这一点我们在他对用因作品没有得奖而从放弃写作的同学的态度中可以看出;“我觉得有这这种想法很愚蠢。我听说真正的。作家写出来的东西。有时候也会被退稿。我想人没有一帆风顺的” 读到这里,我不禁为雷伊的成长而由衷地高兴。

在雷伊的家里妈 妈给了他充足的爱和尊重。妈 妈以平等的身份与雷伊真诚的交流,使他逐渐懂得爱、理解和宽容。

除了汉修先生的妈 妈以外,文中还有一些人物对雷伊的成长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对孩子成长的关爱与鼓励,也不时令我感动钦佩...... 像时刻关注他提醒他的法兰德林先生,把汉修先生的新作第一个给雷伊看的图书管理员、理解学生的睿智的校长、负责任的爸爸、欣赏和鼓励雷伊的女作家,正是他们使雷伊小小的心灵逐步成熟,自信,鼓励起无限的希望和梦想。

先生观后感 篇6

暑假老师给我们推荐了一本好书,叫《亲爱的汉修先生》。

这本书的作者叫贝芙莉·克莱瑞,1916年生于美国的俄勒冈州。贝芙莉从小就非常喜欢看书,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立志要写一些关于她童年趣事的图书。《亲爱的汉修先生》使她获得了美国文学最杰出贡献奖。

书中讲述了小学生鲍雷伊和一位作家汉修先生的来往书信。鲍雷伊在学校里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一项作业——给自己喜欢的一位作家写信,为了完成作业,鲍雷伊不得不拿起笔很不情愿的给作家汉修先生写了第一封信,后来在一来一往的书信中,鲍雷伊慢慢喜欢上了写信,他不但在信中请教如何提高写作技巧,还向汉修先生诉说着自己的烦恼。

汉修先生在回信中鼓励鲍雷伊,并引导他多读书多写日记。慢慢地,鲍雷伊的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从之前的第一封信只有一,两句话,还有错别字,到后来的写作让人读起来动容,甚至还和同学们参加了“青少年作品集”征文。慢慢地他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他把自己的一些烦恼写进了日记里,学着化解这些烦恼,学会了如何与同学们相处。虽然,爸爸和妈妈最后也没有和好,但鲍雷伊觉得自己长大了,也能从父母的角度去理解他们了。这个家虽然分离了,可孩子依然爱着父母,妻子依然爱着丈夫,父亲依然爱着家,他们之间的亲情是永远割舍不断的。

读完这本书,我想这本书不仅仅教会我们怎样写好文章和日记,还教会了我们宽容,理解和尊重以及谦虚。同时也学会了生活中要乐观的面对任何事,就像鲍雷伊能乐观的面对烦恼一样。也让我知道了写日记是一种自我倾诉的方法,日记可以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可以成为我日后的写作素材。

先生观后感 篇7

《亲爱的汉修先生》是来自美国的一个叫贝芙莉·克莱瑞的人写的,我很喜欢,因为它教会了我怎样写作。

这本书主要讲:鲍雷伊二年级买了一本书,他很喜欢书的作者汉秀先生,所以写信给它。到了六年级,他几乎每天都给汉修先生写信,在信中,鲍雷伊就说出了他所有经历的事,以及多年来内心的感受和孤独。通过和汉秀先生的书信来往,他学会了怎样面对生活,同时也更加坚定成为了一个作家。这本书还可以教会我写信,之所以这本书比作文书好,是因为它不仅能让我学到写作,还能感觉到风趣的语言。

自从读完了《亲爱的汉修先生》,我非常喜欢汉修先生给鲍雷伊出的问题,还记得是:1、你是谁?2、你长成什么样子?3、你的家庭是什么样子?4、你住在哪里?5、你有宠物吗?6、你喜欢上学吗?7、谁是你的朋友?8、你最喜欢的老师是谁?9、你有什么烦恼?10、你有什么愿望?这些问题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明原因。可我不明白他为什么说“烂问题”可能是不想回答吧!

《亲爱的汉修先生》胜过所有的作文书,我一定要多读几遍。

先生观后感 篇8

我读过许许多多的书,因为我坚信一句话,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接下来,我就把《亲爱的汉修先生》这本书讲给大家听听吧!

里面的主人公有:汉修先生.鲍雷伊.妈妈.爸爸.法兰德林先生.“土匪”.陪瑞······

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个小孩——鲍雷伊,在二年级读了一本书,名叫《狗儿快乐秘诀》,之后,他就非常喜欢这个作者,汉修先生,便写信联系上了汉修先生。

在老师布置的作业和妈妈催促的情况下,他与汉修先生的联系越来越多。鲍雷伊在信中说到很多事,比如:他父母离婚了,自己的午餐被偷了等等。同时,他也明白了父母为什么离婚,知道了懂得了父母对他的关爱,父亲为什么丢弃他们,自己开着大卡车,四处游荡。并学会了写作,还得了小作家征文入围奖。正因这奖,就又加固了鲍雷伊想做作家的梦想。

读了这本书,我懂了学多事,明白了许多道理,比如:在生活当中,要多为别人着想,不要太自私。做事要想周到。不要因为小事而发火。明白的道理是:想做一件事,就必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换取,不要强求别人给你什么。还明白了,只要下决心专心做一件事,那就一定能成功。

想要写好一篇习作,不光要认真。还必须有亲身体验才行,就算是想象,也必须有灵感。

这本《亲爱的汉修先生》让我记忆犹新。

先生观后感 篇9

现在我读二年级了,妈妈叫我每天写作文,我常常不知道该写什么,因此真的感觉好烦、好枯燥。正在这时,妈妈向我推荐了由贝芙莉·克莱瑞写的《亲爱的汉修先生》,我满怀期待地读起这本书来,希望它能把我从枯燥救出来。

《亲爱的汉修先生》这本书主要写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小男孩——鲍雷伊的写作成长经历:先第一次写信只有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而且还有错别字。后来,文章越写越长,从感觉没事好写,到不太讨厌写信,再到喜欢上写作,真是太神奇了。尽管他在写信时,语言很通俗,像聊天讲话一样,但展示出了鲍雷伊的真实想法。到最后,他写了一篇题目是《卡车上的一天》的文章,居然还获得年度小作家征文比赛荣誉入围奖。

读完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淡淡的忧伤。鲍雷伊的爸爸和妈妈最终没有在一起,让我感觉很遗憾。妈妈既要工作,又要管这个家,很辛苦。对鲍雷伊来说,父亲的关爱是那么少,只是停留在小时候的记忆中,点点记忆在他印象中是那么深刻、那么难忘。我感觉有点心酸,多么希望他能像我一样有一个完整而又温馨的家,有个无忧无虑的童年。

读完这本书,更让我觉得凡事贵在坚持。书中的鲍雷伊几年如一日,天天坚持写,终于有所收获。我想,俗话说得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其实写文章并不这么可怕,只要天天坚持,写出周围发生的真实事件,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就行了。我也要学会坚持!

先生观后感 篇10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确,读书使我进步,使我快乐。

寒假里,我读完了美国作家贝芙莉·克莱瑞写的一本书——《亲爱的汉修先生》。这本书曾获得儿童文学奖,读后我感受很深。

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一个小男孩鲍雷伊。他是一个父母离婚的小学生,为此他很烦恼,性格很内向。老师给他布置作业——给自己喜欢的作家写信,鲍雷伊为了完成作业,便很不情愿地给作家汉修写了一封信,汉修先生竟然给他回了信。鲍雷伊后来又写了一封信给汉修先生,向他请教写作方法与技巧。汉修先生回信指导他每天写日记,提高写作水平,并像朋友一样解答他的问题了,和他心灵沟通。从此一发不可收拾,鲍雷伊爱上了写信,不但向汉修先生请教写作方法,还向作家倾诉自己的烦恼。

爸爸妈妈离婚后,鲍雷伊和妈妈生活在一起,可他又非常想念爸爸,也很想念自己的小狗“土匪”。他多么希望爸爸有一天能带上“土匪”来看望自己。鲍雷伊在一所新的学校上学,没有什么朋友,令他苦恼的是,总有人偷他的午餐。于是,鲍雷伊把这些烦恼都写信告诉了汉修先生,汉修先生则回信鼓励鲍雷伊做勇敢坚强、友爱宽容的人。几年过去了,鲍雷伊的写作、阅读能力慢慢地都提高了,而且他的文章还获奖了,这坚定了他立志成为作家的决心。新生活让他烦恼的情绪都烟消云散了。

这本书教会了我要坚强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一步步成长。我也要做一个像鲍雷伊一样宽容乐观、有自信的人。

先生观后感 篇11

《亲爱的汉修先生》这本书是我们的语文老师奖励给我的。这本书获得过一九八四年纽伯瑞儿童文学金奖。当我从老师的手里接过这本书时,心情非常激动,因为在书的扉页上还有老师送给我的一句读书名言。

那天一回到家,我就迫不及待地打开书看了起来。《亲爱的汉修先生》主要讲了鲍雷伊在小学二年级时读了一本课外书《狗儿快乐秘诀》,他很喜欢那本书的作者汉修先生,便写信同他联系。到了六年级,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他跟汉修先生联系得更密切了。在信中,雷伊汉修先生倾诉了爸爸妈妈离婚、自己转学后的不适应以及内心的孤独。通过和汉修先生的书信来往,雷伊不但学会了应该怎样面对生活,理解了爸爸妈妈不能共处的原因,体会到了父母对他的关爱,而且还练就了一手好文笔,获得了小作家文竞赛的入围奖,更加坚定了他要成为一名作家的决心。

书里的人物感动了我。先说说主人公鲍雷伊吧。他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爸爸妈妈的离婚使他很伤心,但是他并没有自暴自弃,仇恨自己的爸爸妈妈,而是试图去理解他们。他坚持每天写作,从一个普通的孩子变成了一个成熟乐观、自信的孩子。鲍雷伊真是了不起!汉修先生不仅是一位作家,更像一位老师,他用写信的方式教育雷伊,指导他写日记。最感动我的人物是雷伊的妈妈。雷伊妈妈是一个坚强的人,虽然家境贫困,但是她给了雷伊充分的慈爱和尊重。妈妈说的一句话我印象特别深刻:“我每次望着海浪,就会觉得不管事情看起来有多糟,人生还是可以走下去的。”雷伊就是从妈妈身上获得了生活的勇气。雷伊妈妈是一个多么伟大的母亲啊!

好书不厌百回读。放了假,我还要把这本书拿出来,再读几遍。

文章来源:http://m.swy7.com/a/5194033.html

更多
L

猜你喜欢

更多
N

最新更新

更多
H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