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申请书 > 入党申请书 > 导航

杨善洲观后感(分享六篇)

2024-05-23 杨善洲观后感

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多关于“杨善洲观后感”的内容推荐看这篇文章,有时候读书对人的影响不如观影,好的作品能直击人心,在观看结束后,我们可能会学习到一些新东西。读完一本好书内心会浮现很多触动这些可以写进观后感中,电影把悲痛与欢乐完美结合,让人深思不已。您也对写好作品名的观后感感到一头雾水吗?

杨善洲观后感 篇1

杨善洲是谁?有什么特殊的经历值得我们关注?又有什么样的豪言壮举值得我们学习?带着疑问,在学校组织观看的电影《杨善洲》中,认真地学习了杨善洲的先进事迹,在观看中感悟,在感悟中感动。

在杨善洲的生涯中,他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的惊天壮举,没有震撼人心的话语,有的只是一名基层地委书记对党无限忠诚、对人民高度负责、对自己严格要求的高尚品质,他亲近群众忘我工作,在他平凡的事迹中却透彻出不平凡的精神;他为党的事业鞠躬尽瘁、对党绝对的忠诚,他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理想信念坚定,他一辈子忠于党和人民的事业,扎根基层、干事创业。

他退休后仍旧能够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22年,吃住在山上,用着十分简陋的生活用品,硬是靠着执着、顽强、勤奋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成就了一番事业。但是最后杨善洲却将自己辛苦创办的林场无偿上交国家,他不沾林场一点好处,留下了宝贵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杨善洲正是靠着坚定的党性和崇高的精神品质,为国家、为人民、为社会创造出了宝贵物质财富和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

杨善洲是一位地委书记,但他没有以权谋私、以势欺人,而是视百姓为亲人,一心为民办事;不在其位时他扎根大山植树造林,了却为当地群众做一点实事不要任何报酬的承诺,主动发挥余热,为地方和国家创造出宝贵财富。杨善洲一生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清正廉洁,无私奉献,从不用手中的权力徇私情、谋私利,他不为妻子转城镇户口,不让女儿进城工作,这是一种朴素的情怀,是发自内心的人生追求,

杨善洲一腔热血、一身正气、一片丹心、一身坦荡,对党和人民事业无限忠诚、无限牵挂,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作为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我要在工作岗位上,严格要求自己,要像杨善洲那样对事业有坚定信念,做人民放心、学生满意的合格教师;学习他锐意创新的时代风貌,在教育教学中不断的反思,改进自己的教学,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做与时俱进的优秀教师。我要用杨善洲这面镜子,时常照一照自己在教师这个岗位上的表现,看一看是否对得起事业,找一找不足之处,扎扎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

杨善洲身上闪耀的党性和人格光芒,值得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和反思,他永远是照亮我们成长的一盏明灯。在这盏明灯的指引下,我们会继续沿着他的足迹前进,实现着一名共产党员的优秀情怀。

杨善洲观后感 篇2


杨善洲是一位出色的导演,他的作品总是能够深深触动观众的心灵。最近,我观看了他的最新电影作品,深受震撼,所以我想分享一下我的观后感。


这部电影以杨善洲一贯的细腻和敏感的手法展现了现代都市生活中人际关系的曲折和艰难。故事围绕着一个普通上班族的生活展开,深刻揭示了当代社会人们普遍面临的压力和困惑。


我想要赞美影片中的演员表现。杨善洲总是能够挖掘出演员们最真实、最自然的一面。他选用了一批优秀的演员,他们对角色的刻画非常精湛,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深层次的内心世界。他们的演技让我感到震撼,深刻体会到现实生活中人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影片展现了现代生活中人际关系的种种挑战和困境。主人公的家庭生活好像是普通的,但却有许多不为人知的痛苦。在电影中,看到了他们之间的亲密关系的破裂,以及彼此之间心灵的孤独和距离。这种真实的描绘让我不由得为他们感到心痛,也让我意识到了生活中人们经常面临的问题。


杨善洲在电影中巧妙地运用了一些场景和符号,给剧情增添了更多的层次。比如,在电影开头的一场雨中,主人公孤独地站在窗边,透过湿漉漉的玻璃望着外面,我感到了他的无助和孤独。另外,在许多镜头中,他巧妙地使用了阴影和光线,给人一种微妙而深刻的感觉。


通过这部电影,我开始思考现代社会中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和困局。每个人都好像是一个孤岛,面对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虽然生活在同一座城市里,但彼此之间却往往是陌生而疏远的。总是忙于自己的生活,忘记了与他人建立真正的联系。


在观看这部电影后,我开始思考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我意识到人际交往是一门艺术,需要细心和耐心去维系。我希望能够主动与身边的人们建立更为真实和深入的联系,并尝试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小编认为,杨善洲的这部电影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某种共鸣。通过影片中情节的展开和演员们出色的表演,我真切地感受到了现代人生活中的压力和困惑。这部电影让我重新思考了与他人的关系,我相信这对于任何一个现代人来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杨善洲通过他的电影,提醒了珍惜人际关系,建立真正的联系的重要性。我希望这部电影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并让观众们重新思考和反思自己的生活。

杨善洲观后感 篇3

学校组织班主任观看杨善洲通志的先进事迹。杨善洲通志一生的无私、毅力和奉献精深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影片通过记录杨善洲担任当地党委书记、带领人民抗旱和退休后扎根大亮山的事迹,生动地传达了一名党员如何坚守共产党的精神家园,如何默默奉献自己的生命。

杨善洲,男,汉族,1927年1月生,云南省保山施施甸人。1951年5月参加工作,1952年11月入党,原保山地委书记,1988年退休,2010年10月10日因病去世。杨善洲同志几十年来一直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他始终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的首位,淡泊名利和地位,始终无私、诚实。

1988年退休后,他放弃了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带领家人和群众在大亮山扎根20多年,逐步建成面积约5.6万亩的大亮山林场。2009年4月,他将价值3亿多元的大亮山林场经营权无偿移交国家。

从影片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老书记杨善洲60年来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淡泊名利,无私廉洁。作为新时期的青年,我们要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利益观和世界观,努力工作,努力学习,不断创新,为党的事业贡献自己。看完电影,我进一步了解了杨善洲同志的一些其他事迹,通过这些事迹,我对杨善洲同志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认为,我们应该学习杨善洲同志的下列品质:

一、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精神家园

作为共产党员,杨善洲同志60年来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始终以共产党的标准衡量和要求自己。他说:“我是共产党员,哪能光想着自己?

把自己的家庭搞得富丽堂皇,别人却还过着艰难日子,那么,我们常说的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不是成了骗人的假话吗?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我们都不能忘记党的根本宗旨。我们要把坚持党的宗旨作为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向杨善洲同志学习,最重要的是学习他可贵的思想品格、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他的公仆本色、百姓情怀。

每个共产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都应当像杨善洲同志那样坚定理想信念、坚守人生追求,矢志不渝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懈奋斗;应当像他那样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自觉实践党的宗旨,无限忠诚党的事业,无怨无悔地为人民服务;应当像他那样树立强烈的百姓情怀,视百姓为父母、待百姓为亲人,心系百姓、心忧百姓;应当像他那样淡泊名利、廉洁奉公,永不褪色、永葆先进,做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

二、艰苦奋斗严要求淡泊名利讲奉献

虽然杨善洲是大亮山林场的主要创始人,但他从未从林场获得报酬。他每个月只从林场拿几十元补贴。不仅如此,杨善洲甚至经常要为林场买单。树苗要钱买,他就带头下山拣别人吃剩后吐掉的果核。

林场办水果基地,招了一些临时工,碰上林场经济困难的时候,杨善洲就把自己的退休金拿出来用于发工资。他老伴坐了几次公务用车,为此他还交了几百元车费。尽管他是大亮山上年纪最大的,但他从来不搞特殊,与大家同吃同住。

在大亮山,杨善洲家里的东西是一张床、一张学生桌、两张小板凳和一个火锅。火锅上有火锅针和马灯、锤子、弯刀、板锄、镐、耙、油纸帽等用来照料林场的东西。记忆最深的就是一个副省长下来视察时掀开锅盖,却只发现几个黑乎乎的窝窝头和几个烧糊了的红薯。他在林场干了20多年,没有得到任何补偿。2009年4月,杨善洲将价值3亿多元的大亮山林场经营权移交国家。

移交林场时,他不沾林场一点好处,不带林场一根草,留下的是可观的绿色存款,留下的是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留下的是精神财富。

三、穷尽一生书写为民情怀

究其一生,杨善洲同志是奉献的一生,他说“我只是在尽一名党员的职责,只要活着,我就有义务和责任帮群众办实事。”他也是这样做的。影片中感人的部分是关于他的第二个女儿杨会倩,她结婚了,因为他的公务而没有作为父亲出现。

作为当地党委书记,女儿简单的工作调整有曲折。她不仅不帮忙,还阻止别人帮忙,这是严格要求的。直到杨善洲退休多年,她通过自己的努力,转到了中心小学任教。影片一上映,杨善洲就是察了大亮山,然后带领群众抗旱抢险,保护滇西粮仓。退休后回家当天便开始上山种树苗,一干就是二十多年,光秃秃的大亮山一片翠绿,溪流四季不断,林下山珍遍地,枝头莺鸣燕歌。

把林场交给国家时杨善洲说:“实在干不动了,只好把林场交还给国家,但这不是说我就退休了,有我力所能及的事,我还是要接着帮老百姓办,共产党员的身份永不退休”。

胡锦涛同志说:“杨善洲同志是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是离退休老同志的优秀代表。他一生忠于党的事业,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

他的模范事迹和崇高精神感人至深。每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向他学习,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自觉践行党的宗旨,努力做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

作为一名教师,我必须要将学到的杨善洲精神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来,真正做到踏实肯干,努力做好教学工作,努力提升自己,把学校的发展与自己的工作紧密联系起来,以昂扬的精神状态,扎实的工作作风,投入到本职工作中去,为学校发展贡献自己微薄力量!

2013年9月25日

杨善洲观后感 篇4

看了电影《杨善洲》,剧中的情景一直萦绕在脑海,不时浮现。在看电影时,我有好几次泪湿眼眶。影片生动描绘了坚守职责和原则、从事革命工作近40年、担任保山地委书记近20年的地级干部杨善洲的事迹。几十年来,杨善洲干干净净,廉洁奉公,无私工作,全心全一位人民服务。

电影带给我的感动充盈在胸间,不是电影本身拍得有多么好,而是剧中人物带来的冲击让人震撼。

杨善洲同志一生从未为自己谋半点私利。他为了公,为了百姓的事,不遗余力。杨善洲退休了。

上级关心他,让他到昆明的干休所安度晚年,他笑着说:以前在职,听组织安排,现在退休了,想干点自己的事,我要上大亮山种树去。他回到家乡,开始发动群众。

他的办法很独特,先组织群众看了一场电影《庐山恋》。电影放映完时,他问大伙:“电影好看不?

”大伙笑答:“好看!”他又说:

“是啊,电影好看是因为庐山上的树美呀,我们大亮山上的树,像秃子头上的毛,没有几根。你们用土地入股,我来出苗子,种出树你们分红好不好?”有人问道:

“那你分什么咧?”他淡淡一笑,道:“我有工资,什么也不要。

”大伙被他的诚意打动,纷纷签订植树合同,自此开始了他长达十七年的漫漫种树征途。而在大亮山种树,并不是想像中的一帆风顺。树苗成活率低,野草挤占树苗生存空间。

他独个摸索解决法,选择种植根系发达、高于五十厘米的树苗,成功地迈过这个难关;树苗**匮乏,他跑到大街上捡拾果核作种子,每天捡来一箩筐去卖。五万多亩树林,每一株树无不浸透他的心血,他抚摸着他们,像是看着自己孩子,脸上浮现出慈爱的神情。

而他这样一干就是22年,造林面积5.6万亩,建成价值3亿元的林场,且将林场无偿上缴给国家。这就是一位退休老地委书记帮家乡办的实事。

正是有了杨善洲的功绩,才能实现当地儿孙们今天的祝福,避免2010年旱灾造成的损失。

毛主席曾经说过,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杨善洲恰恰做到了这常人无法做到的一点。他的坚持和坚持,不仅留下了千亩青山,也留下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他以一个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和崇高追求,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一辈子践行共产党的庄严承诺,恪守人民公仆的精神高地。当一个人处于高位时,面对很多人,他不得不作出很多艰难的选择。60年来,杨善洲同志始终坚持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淡泊名利,无私正直,毫不犹豫,毫不自私。

他从未喊过任何慷慨激昂的口号,但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可敬的榜样。

影片所展现的只是杨善洲书记先进事迹的冰山一角。我们不能停止学习,一定要让杨善洲同志的精神深入我们的心。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就是要像他那样,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一尘不染,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公道用权,不图名、不求利、不谋私。我们都要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利益观,以更加昂扬向上、扎实的工作作风,为学习生活作出新的贡献。

杨善洲同志的精神必将激励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继续继承和发扬党的优秀品质。

作为新时代的党员,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我们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技能,努力为所在的集体学校做贡献,要学习杨善洲同志崇高的精神和美好的美德,要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的做好身边每一件小事,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更加积极的投入学校的各项活动中,努力的创先争优。

杨善洲观后感 篇5

前不久,我**了2011年感动中国人物杨善洲的专题片,看完之后,我的内心感慨万分,久久难以平静。影片中的杨善洲是当地党委书记。虽然他的职位不高,但他从不滥用职权。相反,他始终坚持自己的意志,心中有党,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真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看完杨善洲的专题片,我第一时间查看了他详细的介绍。看完后,我很佩服他。一个普通共产党员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如此大的贡献,令人钦佩。一下我对他做一个简单的介绍,杨善洲,男,汉族,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姚关镇人, 1927年1月生,1951年5月参加工作,195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共云南省委第

二、第三、第四届省委委员,云南省第

五、第六届人大代表,第六届人大常委会委员,1988年6月退休。1988年6月退休后,他自愿放弃在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在施甸县大亮山建立了林场。他干了22个春秋,带领大家种了5.6万亩树。林场森林覆盖率达87%以上。

昔日的荒山已改造成生机勃勃的绿色世界,当地贫瘠的自然环境得到明显改善。2009年4月,将林场无偿交给国家经营管理2011年9月20日,在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中荣获全国敬业奉献模范称号.;2011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由此可见,杨善洲是一个多么伟大无私的人。他的尊敬是自然而然的。

作为共产党员,杨善洲同志60年来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始终以共产党的标准衡量和要求自己。他曾说:“我1952年入党,其实当时自己没想到入党,觉得自己条件不够,是组织上看我表现不错,把我确定为重点培养对象。

随着思想觉悟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正确的选择。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伟大的目标是使整个中华民族富裕起来,这是我一直想做的。入党后,我很快就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和目标。

”由此可见,他的思想觉悟已经达到了一定境界,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这些都是我们这些年轻人需要进一步完善的精神财富。提高思想觉悟,正确树立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我们现在的首要任务。

他还说:“我是共产党员,哪能光想着自己?把自己的家庭搞得富丽堂皇,别人却还过着艰难日子,那么,我们常说的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不是成了骗人的假话吗?

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我们都不能忘记党的根本宗旨。我们要把坚持党的宗旨作为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看了这番话,我的心中顿感温暖,因为我本身就是农民家庭出身,深知贫苦百姓的生活是多么的艰苦,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像杨善洲这样能一心为百姓着想的干部真的很少见,因此,我对像杨善洲这样心里只有百姓的好干部心存感激并敬佩至极。今后要想成为干部,就要以杨善洲为榜样,做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干部。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们的社会需要更多像杨善洲这样的人。因此,我们要像杨善洲同志学习,深入贯彻党的领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做时代的先锋。

杨善洲观后感 篇6

覌电影《杨善洲》有感

杨善洲,衣着朴素,没有任何积蓄;他勤正廉洁,表里如一,对别人出手大方;他执着造林,心无旁骛,他安贫乐道。杨善洲从事革命工作近40年,曾担任保山地委近20年的地厅级干部,几十年如一日,恪守信念,清正廉洁,忘我工作,一心为民,为了兑现自己当初“为当地群众做一点实事不要任何报酬”的承诺,退休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义无反顾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建成面积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且将林场无偿交给国家。

杨善洲一生爱国爱党,无私奉献,事迹感。 学习杨善洲,就要学习他坚定信念。他23岁参加工作,为党的事业、为社会主义事业、为人民群众的利益默默的奉献了自己的一生,杨善洲入党六十年来,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把“随时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牺牲一切”作为自己的铮铮誓言,时时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自己。

他坚信共产主义,牢记党的宗旨,立场坚定,意志坚强,始终保持党员的政治性。向杨善洲学习,就是树立党员是一面旗帜的思想,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忠于党的事业,以坚定的信念展示党员的风采。

学习杨善洲,就要学习他无私奉献。他担任领导长达三十余年,但从未为妻子孩子捞上一册“农转非”的户口簿,没有给家里盖上一间像样的房子。他把价值3亿元的林场无偿移交给**。

向杨善洲学习,就是要像他一样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不指名道姓,不谋利,不谋取私利,守贫守贫,耐得住寂寞,一尘不染,。

向杨善洲学习,必须学习他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学习杨善洲精神,就要像他那样以正确的世界观立身,把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化作一心一意为国家为人民利益奋斗终身的实际行动,襟怀坦白,光明磊落,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保持高度一致;就要像他那样以正确的权力观用权,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行使权力的根本标准,常怀敬畏之心、戒惧之意,自觉接受监督,不断增强辨别是非和抵制**的能力,公正处事、公道用人,克己奉公、清正廉洁。

文章来源:http://m.swy7.com/a/5203178.html

更多
L

猜你喜欢

更多
N

最新更新

更多
H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