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申请书 > 入党申请书 > 导航

最新转山观后感11篇

2024-06-04 转山观后感

为了让您更满意我们特别准备了一篇“转山观后感”。有时间时我们常常会看一些电影或电视剧,相信大家看完作品后一定会有不少感慨。撰写观后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提高方式,观后感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建议您将此页面收藏以供参考!

转山观后感【篇1】

没有接触过单车的朋友或许会认为,骑车是一种体育爱好,可以强身健体,可以磨练毅力;也有人认为,骑车是一种旅行方式,可以见到许多的美景,可以吃到许多的美食;还有人认为,骑车是一种难忘的经历,可以结交朋友,走南闯北,可以体会那种征服的快感。

在看这部片子以前,你问我,为什么这么喜欢单车,为什么那么喜欢骑行?我其实还真答不上来。身边的很多朋友,甚至包括我少有的三两知己,都不理解,我对于单车和行走的痴迷和热爱,甚至可以超越自己的生命。

虽然我认为这部片子的名字和它所反映出来的内容有所出入,几处情节也颇有刻意而为的造作之感,包括演员们稍显稚嫩的演技,以及无可避免的老套的剧情。然而,这依然是一部值得到电影院去看的,值得在深夜里回味,并值得为其留下一点文字的电影。因为它是一部诚意之作,尤其是相比于现今的若干部侮辱观众智商的所谓商业大片而言。

它用最直接的手法,表达出了许多一直以来想说的,而又不曾说出的东西。正是这些东西,让我为之疯狂,痴迷与热爱;正是这些东西,让我在这个逐渐麻木的世界里,还能感受到心脏鲜活地跳动;也正是这些东西,才让我有了继续活下去的勇气和理由。

原谅我无法用单薄地语言来描述那样的感受,那冰封的垭口,血红的经幡,漫天飘散的彩纸,还有那终于迸发的热泪,太多的太多,或许,只有你真的开始骑行,在路上,经历过那些磨难与痛苦后,才会懂得。

在生命的长路上,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的梦想,为了追求那些梦想而不断前进的脚步,会逐步演变成为一种信仰的力量。或许在别人看来,那是在浪费时间,浪费生命,而只有自己明白,这一路走来,转山转水转佛塔,不是为了旅行,也不谈不上修行,只是一种生命前行的必须!这是一段孤独到无法想象的旅程,在真正的黑暗中独自前行。

当梦想在心中生根,发芽,成长,究竟要经历多少不为人知的苦难与疼痛,梦想之花才可以怒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但不是每个人都有为了追求梦想而咬牙坚持的信仰,原来,抛弃安逸之路,选择最难的道路前行,这才是信仰真正的的力量。而当我们终于冲破所有的艰难险阻,见到那怒放的花朵,刹那间,仿佛知道了永远,心灵以及灵魂的所在。而在这之后的下一瞬,是无比的悲伤。

转山观后感【篇2】

转山》观后感]过年前就知道有一部关于骑行者的励志电影,虽然小投入,但是还是赢得了观众的好评,《转山》观后感。自己赶上家里出殡还有过节,没有静下心来看。刚看完,感触颇深,剧中的主人公张书豪失去亲爱的哥哥非常痛心,在告别哥哥遗体的时候,从哥哥的灵柩里拿出了哥哥生前的出行日志,也是哥哥生前的梦想-骑行到拉萨。

剧情简单,画面唯美,骑行的经验介绍也不是很多,装备也不是很讲究,就是那位路上的行者朋友的望远镜显得很到位,观后感《《转山》观后感》。◆分享好文章◆我刚开始看周迅和另一位名人的《翻山越岭》介绍**,非常好。我们都是旅行者。当我们在自己的生活中有梦想时,我们并不孤单。

有了爱,有了鼓励,困难就会克服,目标就会实现。有机会还是会和家人一起看。我家的宝宝睡觉了。

睡觉去。明天新年的第一天班,开门红啊。好时光总是过得太快。乡宁的景色是那么的温馨,我觉得太怀旧了。

新的一年里,龙马精神!

转山观后感【篇3】

《转山》讲述了一个年轻人骑行西藏的旅行记录。

张书豪是一个大四学生,大四毕业那年他的哥哥意外去世了。在整理哥哥得物品时发现了一本骑行日记,里边规划了西藏骑行路线,为了完成哥哥得遗愿他便踏上了骑行滇藏线的旅程。

他从丽江出发,为了办理通行证被骗,在路上遇到了晓川他们结伴同行。晓川是一个资深的骑行爱好者,西藏路线骑行过好几次,就是为了看到神山白色冰淇凌,因为人们说一入西藏如果你能白色冰淇淋就可以得到一年的好运,倒霉的是前几次他们都没遇到因为天气原因。

路上晓川帮助了张书豪很多教他各种路况及天气,饮食及住宿的指导,像个哥哥一样。遗憾的半路上下山坡摔成重伤无法继续骑行,只能他自己一个人前进。期间遇到饥饿,遇到黑熊及狼,最后行李都丢失了,跑到林子里湖边晕倒了,差点冻死,是他哥哥的遗愿坚持着自己活着,最后获得了医生的救护而继续前进最终而成功的到达了西藏,后来他再也不是那个小男生,性格早已变得如同大山一般。影片的最后晓川又活过来了,在身上的钢板还没有拆除他又踏上了骑行之路,并最终看到了白色的冰淇凌。

记得听说西藏的时候是在电视上看到的,当时一部电视剧叫做《血色浪漫》里边有关于西藏以及可可西里藏羚羊的故事,便对西藏充满了好奇。

在大一点从各种探险视频及现在的自媒体上了解到西藏的景色及西藏人们的饮食文化。但是都过于片面,没有亲身体会。

xx年4月份我和两个朋友开车自驾去西藏,从成都出发,途经川藏线及青藏线用时17天,来谈一谈真实的感受。

西藏面对最大的考验就是一路的高低海拔,从2000-6000不等。也许你刚适应了3400下一个山就是4500,这种情况你会感觉头疼呼吸困难,所有如果要去就要提前准备治疗高原反应的药及氧气瓶。

西藏路上的天空真的很蓝,白云感觉可以触手可及。

路上的天气真的是一天能经历过四个季节,早上起来穿长袖,中午在山底下穿短袖,进入了山有可能下大雨或者大雪这些是很常见的,所有如果要去,即使最热的月份也要带上羽绒服。

当你在路上见到各种各样的人,有徒步的,骑车子的,开车的,还有朝拜的,你的心里就会发生变化,西藏不像是电视或者影片上看到的那样,其实更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

最后对于要去西藏人的几件建议:

1,高海拔地区尽量不要太兴奋及剧烈运动容易缺氧。

2,路上景色及景点特别多,要懂得取舍。

3,沿途的路况因为下雪或者小雨变化很快,路况要提交规划好并及时关注路线情况,切记不能赶夜路。

4,最好多人同行有照应。

转山观后感【篇4】

昨晚无意间翻到了电影频道,看到了刚刚开始播放的影片《转山》。影片的名字深深吸引着我,脑海里也马上有了疑问,山为什么会转呢?带着这个疑问,我看了完整部影片,才明白了这个转字的来之不易。在藏语中,转山本意是一种祈福的仪式,即朝圣者绕着大山不间断地行走,以肉体的磨炼还得心灵的平静。而把这个意义推而广之,则一切的旅行都可以说是转山。

影片很简单,只有一条线索:一个24岁的台湾年轻人张书豪,在寒意渐生的10月,为了帮助哥哥完成遗愿,从丽江出发,独自骑行穿越平均海拔超过3500米,近2000公里,落差起伏多次大于1000米高原之路。一路上他经历了穿越无人区、夜间骑行几乎掉下悬崖、八宿打狗、由于食物中毒而整整两天上吐下泻途中他一直在相信与怀疑之间摇摆,但最终决定走下去,因为他认为,就算是失败,也应该在失败面前看见自己是如何就范的。在自己的毅力和沿途众人的帮助下,他最终到达了内心深处最纯洁的地方拉萨。片中有一句台词引人深思不要有一天我们在对方的葬礼说,当年我们去就好了其实很多人都是这样,心中有着无数的梦想,却被众多俗事束缚着,以为自己还有很多的时间和机会,却不知其实在一天天地虚耗光阴,无形之中离自己的梦想已渐行渐远,直到成为无法弥补的遗憾。张书豪给了我们一个榜样,影片开始时他是一个懦弱寡言的普通男孩,外表的清秀文弱让人不敢相信他的内心竟然会有如此强大的力量,随着他的渐行渐远,他的目光逐渐变得坚毅果敢,虽然他选择了一条异常艰辛的路,稍有不慎就会成为高原上的孤魂野鬼,但他凭着自己坚强的毅力和不屈的斗志,战胜了一次又一次困难,片中有两次在他筋疲力尽时遇到了汽车,旁人愿意搭他一程,但他拒绝了,只是淡淡的微笑:谢谢,我可以。眉宇间的刚毅,让他充分展示了一个阳光男孩到成熟男人的转变。他的努力和坚决,终于让他完成了这项在常人眼中不可能的任务,作为回报,他见到了入藏第一眼看到就能给人一年好运的梅里雪山,来到了世界屋脊的明珠布达拉宫。

看完影片,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如果换成是我,我会有这么大的毅力吗?我想我肯定没有,做为80后的青年人,我想张书豪是我学习的目标,不为要有他一样的毅力,但至少要珍惜现在,抓住每一次机会,这样我的人生才会充实,才会充满挑战。

转山观后感【篇5】

骑行西藏是很多骑行爱好者的终极梦想,途中会经过很多艰难和困苦,对身体素质、意志、心灵都是一种考验,路上有着令人着迷的风景,也会遇上许许多多的人与事,这对电影来说,有着丰富的题材。电影上映之前,在旅游卫视的《行者》栏目,曾经用了几集来介绍这部电影的拍摄过程,整个拍摄过程遇到了许多外人想象不到的问题,例如胶片数据的丢失等等。看完之后,不禁对这部电影充满了期待。

然而当看到了这部电影之后,不禁有点失望,里面的风景的确很美,主人公在路上的遭遇也蛮坎坷的。虽然该片荣获了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奖”,然后在国内票房上却波澜不惊、惨淡收场。虽然作为一部文艺片,不能仅仅只用票房来衡量片子的好坏,但不能否认,票房也是片子好看与否的一个重要参数。票房为啥会这样呢,细细分析原因,如下:

1、导演明显是没骑过车的门外汉,影片中存在着不符合逻辑的地方,日程错误混乱,何时何地不分,电影随意的剪切填充镜头,剧组人员明显对于滇藏线、骑行、去拉萨这些重要的点缺乏足够的理解和感觉,或者说水平不够。骑行一个月的艰难、骑到一个地方的感动和最终到达拉萨的心灵震撼,影片完全没有体现出来。电影不够真实,连骑行爱好者们都要吐槽的话,就已经失去了最忠实的观众。

2、导演为了渲染效果,刻意增加了主人公骑行中遇到的困难,整部电影就像是一笔流水账,在细节上缺乏处理。导演就像是一个讲故事的人,每件事只用短短的几个镜头就交待过去了,不管你喜欢不喜欢,想了解什么细节。影片中很奇怪的穿插了一段似有似无的爱情,可以叫爱情么?一个藏族寡妇,一个台湾学生,演绎了一场既没烟花绚丽还比烟花短暂的邂逅。这些都让人感觉到很扯。于是乎,又失去了一些想看故事情节的观众。

3、电影刻画人物方面也有所欠缺,主人公没刻画好,例如有啥梦想、有啥想法等等,都没有交待好,还没配角李晓川的角色来得有血有肉,让人印象深刻。

总的来说,不像那些瞎混几个角色、故事,搞一些特技来骗票房的烂片那样,这是一部有诚意的电影,可惜导演既不是骑行爱好者,也缺乏刻画细节的功力,没能拍出骑行在路上的真实感受。呵呵,还没《行者》介绍这部电影的栏目来得好看。

转山观后感【篇6】

带着一份期待把转山看完了,也许是有日子没有好好看过什么好的电影了吧,这部片子让我启示颇多。

书豪是一个大学刚毕业的台湾青年,无所事事,整天窝在家里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他的哥哥书伟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处处是书豪的榜样。哥哥报名了一个流浪者计划骑自行车去拉萨。书豪对哥哥的疯狂行为表示不解,他只想在家被人照顾,安逸生活下去。书伟的意外去世撼动了书豪的心,书豪决定完成哥哥的愿望。父母、女朋友都觉得他不行,劝他不要这么偏执。书豪为了证明自己,踏上征程,从丽江出发骑自行车到拉萨。

刚出丽江,书豪遇到了一位骑行者晓川与他同路,晓川是位比书豪年长的骑行爱好者,经验多,两人投宿过香格里拉的牧民奶奶家,也在盐田的藏女小男孩家过过夜,品尝着大哥做的酥油饼干,有了小川的陪伴书豪觉得自己这一路上并不孤单。

夜翻山路,晓川意外坠崖,身受重伤。怒江被藏獒追逐、然乌中毒甚至有生命危险。经历重重险境让他的信念几度频临崩溃的边缘,可书豪依然在路上。通麦路遇朝圣母女,书豪寻找到不同的生命价值和意义。

一路上有欢歌笑语,一路上有悲喜离合,一路上还有人间冷暖。书豪开始想家,此时他才发现外面的世界固然新鲜,但家才是人的根!

看到这里突然明白开头的那句台词的意思,孩子,走出去就要走回来,记得家里有人在等你!

转山观后感【篇7】

十天的异国旅行

充满着些许害怕和好奇

但是克服了这些平安归来后

发现我的内心又成熟了一些

今天在家睡到被电话吵醒(很郁闷,忘记关机了)

起来看了慕名已久的《转山》

好久没有写电影观后感的冲动了

现在来描述两笔

《转山》讲述的是一个24岁的台湾年轻人,在寒意渐生的十月,因为哥哥的去世,哥哥身前的日记独自踏上从丽江到拉萨的旅程,并不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勇敢或伟大,沿途中他一直在相信与怀疑之间摇摆,但最终决定一路走下去,因为他认为,就算是失败,他也应该在失败面前看见自己究竟是如何就范的,观转山有感。在自己的毅力和沿途众人的帮助下,克服重重苦难,最终达到了内心深处的目的地,那个最纯洁的地方——拉萨

这部公路片里主人公张书豪一路走来

便是一场圣洁的洗礼

在有人看来这是神经病的所为,这是寻死之行为

素不知道他是用征服大自然的行为来征服自己的内心

所以在我看来所有的一切看起来都那么的虔诚

但我也深刻的体会到了简单的电影中不简单的坚持

原来滇藏线的不容易就是随时都可能挂掉

原来不知道雪也有这么讨厌的时候

可以让你步步维艰,冻到半死不活

原来每个拥有西藏梦的孩子都相信有一种东西可以真正抵达内心……

看完《转山》,看完张书豪的坚持

感觉我还是灰常的渺小

西藏一直是我的一个梦想

实现梦想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然而只有亲身体会才能明白痛苦二字的涵义

在我的有生之年一定会去那里

因为我相信

它不是探险历险,而是一次精神修炼!!

转山观后感【篇8】

有一种亲情叫做承担,有一种梦想叫做延续,有一种坚守叫做选择。由杜家毅导演、张书豪主演的电影《转山》向你深情讲述了一个年轻人骑车从丽江到拉萨的追梦之旅。影片中奇特的风景、艰难的行进、漫长的征途无时无刻不震撼着你的心灵,告诉你一个人的成长该如何学会坚强。

大四结束那年,哥哥去世了,一切来得太突然,对死亡、对失去亲人,我一直都没有概念,那之后的日子很难受,很难受,我想逃离,但又不知道该去哪儿,直到在哥的告别仪式上,我发现他的骑行日记,那是他计划很久但一直来不及出发的旅途影片主人公张书豪真诚感人的内心独白拉开了这次转山之旅的序幕,向你诠释着那段路途蕴涵的特殊意义。

一条坎坷的滇藏线,十一个海拔上千的地点,不期而遇的艰险,张书豪不顾恋人的反对和旁人的劝说,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这条充满未知的路。为了完成哥哥的遗愿,他坚定执著,无怨无悔。一路上,面临着重重困难,被人欺骗,高山缺氧,饥渴难耐,疲惫不堪这一切的一切几乎摧毁了这个年轻人永不回头的信念。庆幸的是,他遇到了好心大叔李晓川,纯朴善良的滇藏人,李晓川帮助他、陪伴他,滇藏人民热情款待他、为他祈祷平安这些再次点燃了他最初的激情,给了他支撑下去的力量。但命运总是让人始料未及,骑行中的一次意外事故,致使好友李晓川高位截瘫,惨重的代价让张书豪感到无助与彷徨,他一遍遍拷问自己:我真的该来吗?我的选择真的是对的吗?漫漫长夜,凄冷的风却给不了所谓的答案,只有独自忍受无边的孤独与恐惧,即使痛苦,也要坚持。

荒芜人烟的高原,无数次的打击和折磨,不得不去面对失去亲人的痛苦,好几次都使他陷入回忆的煎熬。我一定要帮你把路走完,这句誓言回荡在高山雪原之上,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张书豪用二十八天的时间做到了。因为我热爱生命,所以必须要走出去,路上的味道,我永远都不会遗忘。好友李晓川在信中表达了他的心声,对于张书豪来说,旅途就这样结束了,而李晓川的.话却是这段旅途最好的馈赠,也是送给他最值得珍惜的礼物。

二十八天,在时光的洪流中只不过是沧海一粟,但却让脆弱不堪的人变得足够勇敢。

二十八天,跌跌撞撞,遍体鳞伤,却依然坚定地用生命走完了那段看似不可能的路。

二十八天,一路上遇到了不同的人,经历了不同的事,风风雨雨中,满满都是收获和启迪。

二十八天,理想与现实纠缠,最终是一个人实现了三个人的梦,是现实败给了理想的尊严。

二十八天诠释了一段路,每段路都是一次感悟,每次感悟都是一种成长的蜕变。年轻即出发,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做你敢想的,蓦然回首间,成功也许就在灯火阑珊处。

人生的真正意义就在于经历,成长总是会让你承受许许多多毫无征兆的磨砺。有些路注定要单独一个人去跋涉的,坚持自己的选择,靠的不仅仅是决心,还有对这个世界的相信。如果你想逃避束缚,寻求心灵的解脱,那就出发吧,行走在路上,遇到未知的一切,或许才知道自己原来可以这么坚强。

丽江,拉萨,一次转山之旅,一个年轻人的梦,历时二十八天,真的让人惊叹。

此时此刻,除了震撼还是震撼,流年似水,岁月如歌,我依然相信,最美的风景在路上,最好释放痛苦的方式就是保持对生活不灭的希望。

转山观后感【篇9】

传闻11月上映,因为穷,所以只能等盗版下载了,就在昨天,终于得到下载地址了,于是下载完了,今晚上刚刚看完了。

看完了以后模仿小学生作文,写个观后感吧。

1.总体还行,因为看过N多骑行日志了,感觉没网上传闻的那么好,因为是电影,剧情都压缩到极点了吧,还不如车友们的骑行日志真实有趣,转山原没看过,我想原著应该也不错吧。

2.不管是开车还是骑车,哪怕是骑自行车、走路,一定不能走神,不能得意忘形,否则掉山沟里很正常。走路拿手机上网撞过电线杆,骑自行车接电话摔了N次,骑自行车一回头撞到路基,还有车友骑车下山往后一看,差点摔下山去,开车撞到人什么的事,每天都在发生……

3.要爱惜自己的驴,虽然前面猪脚踢了N次自己的驴,但是最后他还是良心发现了,把他的驴擦得干干净净。

4.大冬天的骑行西藏,是疯了吧,人也该偶尔疯一次。

5.走出去了,就要走到底,走出去以前,还是先规划好比较好一点,没头的苍蝇一样乱撞,很容易就没信心了。

6.人难得有喜欢的东西,得像晓川这样,喜欢就去做。

完了。

顺便一提,明天想去草原看看。

转山观后感【篇10】

等了好长时间,这部电影终于上映了。我迫不及待的去大上海影城观看了这部我期待已久的电影!这是一部专门为骑行者们量身打造的影片。故事主线是讲述一位骑友的弟弟为了完成他生前的愿望,独自骑行滇藏线在路上所发生的一些感人的故事!

影片一开始从俩个骑行者的嘴里听到这样的话,一下就戳中了我的泪点。我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骑友,跟很多人说过自己想去这里,想去那里,信誓旦旦扬言的一人旅行。但是总有各种理由为自己搪塞,资金不够,工作忙等等!总之只要你不想去做的,你总有说不完的理由让自己缓一缓等一等不着急。因此你只能成为别人绚烂生活的羡慕者,围观者,或者嗤之以鼻的轻声一笑,自欺欺人地说一句“那又怎样”。只能想影片里的哥哥一样写满了一本子的骑行日志,却只能化为冰冷的躯体带着自己的梦里梦境永远永远的再见。男主角张书豪是幸运的,他有这样一个契机让迷茫的想要逃离的自己,背负着一种信念,一种责任,一种执着踏上自己从来没有想过的道路,去寻找未来,去认知自我。一个人,骑车20xx多公里,从丽江到拉萨,为的是替逝去的亲人实现梦想,这样简单纯洁的心性无需太过复杂的诠释。

其实片中最令人感动的还是李晓川这个人物。坚持滇藏骑行的糕点师,可以让人依靠的大哥,等待梅里十三峰现身的孩子。没有这样一个人带着张书豪一段路,可能张书豪就无法坚持过前半程。那巨大的雪山冰淇淋最后还是眷顾了这样虔诚坚持不懈的孩子,他带着身上的七根钢钉上路,他随时能问到在路上的味道,他想活着,热烈的活着,因此他不允许自己耗费时光,浪费生命。他说:“我热爱生命,所以我必须走出去。”冰淇淋打火机和雪山冰淇淋相互遥望,坚持下去吧,如果有一天你厌烦了什么,那你应该感到高兴,因为至少你有一些事是在一直坚持的。

在骑行的路上,我可能无法做到张书豪那样的壮举,但是作为一个普通骑友,我也愿真心祈祷所有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梦想执着追求者们,平安。

转山观后感【篇11】

《转山》是改编自台湾驴友亲身骑行西藏的经历后完成的小说,电影描述的是主人公张书豪为了完成逝去的哥哥的遗愿只身前往丽江,开始了从丽江到拉萨的骑行。这是一场人类征服自然超越自己的行动,也是一个很美好、很动人的故事。

骑行西藏是很多骑行爱好者的终极梦想,途中会经过很多艰难和困苦,对身体素质、意志、心灵都是一种考验,路上有着令人着迷的风景,也会遇上许许多多的人与事,这对电影来说,有着丰富的题材。电影上映之前,在旅游卫视的《行者》栏目,曾经用了几集来介绍这部电影的拍摄过程,整个拍摄过程遇到了许多外人想象不到的问题,例如胶片数据的丢失等等。看完之后,不禁对这部电影充满了期待。

然而当看到了这部电影之后,不禁有点失望,里面的风景的确很美,主人公在路上的遭遇也蛮坎坷的。虽然该片荣获了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奖”,然后在国内票房上却波澜不惊、惨淡收场。虽然作为一部文艺片,不能仅仅只用票房来衡量片子的好坏,但不能否认,票房也是片子好看与否的一个重要参数。票房为啥会这样呢,细细分析原因,如下:

1、导演明显是没骑过车的门外汉,影片中存在着不符合逻辑的地方,日程错误混乱,何时何地不分,电影随意的剪切填充镜头,剧组人员明显对于滇藏线、骑行、去拉萨这些重要的点缺乏足够的理解和感觉,或者说水平不够。骑行一个月的艰难、骑到一个地方的感动和最终到达拉萨的心灵震撼,影片完全没有体现出来。电影不够真实,连骑行爱好者们都要吐槽的话,就已经失去了最忠实的观众。

2、导演为了渲染效果,刻意增加了主人公骑行中遇到的困难,整部电影就像是一笔流水账,在细节上缺乏处理。导演就像是一个讲故事的人,每件事只用短短的几个镜头就交待过去了,不管你喜欢不喜欢,想了解什么细节。影片中很奇怪的穿插了一段似有似无的爱情,可以叫爱情么?一个藏族寡妇,一个台湾学生,演绎了一场既没烟花绚丽还比烟花短暂的邂逅。这些都让人感觉到很扯。于是乎,又失去了一些想看故事情节的观众。

3、电影刻画人物方面也有所欠缺,主人公没刻画好,例如有啥梦想、有啥想法等等,都没有交待好,还没配角李晓川的角色来得有血有肉,让人印象深刻。

总的来说,不像那些瞎混几个角色、故事,搞一些特技来骗票房的烂片那样,这是一部有诚意的电影,可惜导演既不是骑行爱好者,也缺乏刻画细节的功力,没能拍出骑行在路上的真实感受。呵呵,还没《行者》介绍这部电影的栏目来得好看。

文章来源:http://m.swy7.com/a/5204974.html

更多
L

猜你喜欢

更多
N

最新更新

更多
H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