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申请书 > 入党申请书 > 导航

路程速度时间教案范文六篇

申请书范文网推荐一篇有关“路程速度时间教案”的文章希望大家喜欢。教案课件也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就需要我们老师要认认真真对待。教案是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有效工具。希望下面提供的信息能够对你的问题有所解答!

路程速度时间教案 篇1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探索路程、速度、时间的数量关系的过程。

2、了解时间、路程、速度的意义及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这些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3、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知识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设计意图教学预设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又是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祖国上下也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五一长假又要到了,大家是不是非常想趁着这个假期让爸爸、妈妈带着我们出去走走呢?

老师课下为大家找到了一条不错的出游路线,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多媒体出示铁路示意图。

二、探索新知。

(一)观察铁路示意图,了解图中的信息。

1、观察铁路示意图,说一说从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可以先和同桌说一说。

2、全班交流观察结果。谁愿意把你从图中得到的信息和大家说一说。

3、学生汇报观察结果。对学生观察到的结果给予充分的肯定。

(二)根据已学的估算知识来估计路程的长短。

1、多媒体出示可爱的蓝灵鼠并由蓝灵鼠提出问题:请同学们估计一下郑州和青岛哪个到北京的路程近?

2、全班汇报交流估算结果。

(1)郑州到石家庄是412千米大约就是400千米,石家庄到北京是283千米大约就是300千米。400+300=700千米。而青岛到济南是393千米大约是400千米,济南到天津是360千米天津到北京是137千米大约是140千米。400+360+140=900千米所以郑州到北京近一些。

(2)分段比较路程来估计的:郑州到石家庄是412千米大约400千米,青岛到济南是393千米大约也是400千米,所以这两段路程大约一样,再看石家庄到北京是283千米大约是300千米济南到天津是360千米比300千米多60千米而且到达天津后还要走137千米所以郑州到北京近一些。

(三)认识数量关系。

1、多媒体出示兔博士并由兔博士提出问题。

兔博士:刚才同学们的表现我都看到了,真是很出色呀!我也想来凑凑热闹,我这里也有两个问题想考考大家。

(1)一列快速客车从北京出发,平均每小时行118千米,5小时行多少千米?

(2)一列普通客车从北京出发,平均每小时行98千米,7小时行多少千米?能到达郑州吗?

请同学们试一试。

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

3、全班汇报交流计算结果。(在汇报结果时可以让学生任选一题来和大家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多媒体出示答案:(1)1185=590(千米)

(2)987=686(千米)

4、介绍速度和路程的含义并总结路程、速度、时间的数量关系。

(1)多媒体出示兔博士:同学们计算的都非常正确。像上面的问题中,火车每小时行的千米数我们称为速度。一共行驶的千米数,我们称为路程。

大家知道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之间有什么样的数量关系吗?请同学们根据我们刚才计算的结果试着总结一下。

(2)学生根据自己的计算结果先独立思考然后和同桌交流。

(3)全班汇报总结的结果。(在汇报时要提示学生说清自己的想法。)

(4)多媒体出示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式:路程=速度时间

(5)教师由这个关系式提问:由此你还能想到哪两个关系式?

速度=路程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三、试一试:

1、请同学们根据铁路示意图上的信息利用总结出的数量关系式,试着来解决下面的问题:

一列普通客车从北京出发,开往青岛,平均每小时行85千米。

(1)火车开出10小时,行了多少千米?

(2)离青岛还有多少千米?

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汇报解答结果。

(1)8510=850(千米)

(2)北京到青岛137+360+393=890(千米)

890850=40(千米)

3、出示课本66页第二题。让学生了解铁路信息的另一种呈现方式。(图略)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并提出问题,可以找你喜欢的同学来解答你的问题。

四、练一练。

根据两条铁路路线(例题和试一试中的2题中的路线)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路线并根据同学们课下调查的汽车、火车和飞机的速度及兔博士网站上的提速信息来估计一下到达目的地大约需要多长时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里根据学生特点巧妙地创设情境:为大家提供五一出游路线,并通过生动形象的多媒体画面,以此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导学生主动的探索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这一环节,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观察及独立思考的能力,给学生提供充足的空间及畅所欲言的机会。

这一部分通过学生们喜闻乐见的书中的卡通人物蓝灵鼠来引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主动去解决问题。此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训练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熟悉的兔博士也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提出问题让学生解答,通过两道应用题的解答,从而总结出路程、速度、时间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教学这一部分时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探索,充分相信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采用小组互助合作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积极参与主动学习的课堂环境,把学生推倒了探索主体的位置。

通过兔博士介绍路程和速度的概念结合学生自己列出的算式让学生总结出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式,从而让学生体验探索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这样的追问及引导为学生们今后的学习做一个铺设并为后面的练习做一个准备。

在教学试一试这一环节时,重视利用学生原有的经验,给学生创设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有了前面的学习,学生可以独立的解决一些此类的问题了,给学生自主的空间让学生放手去做,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以培养。在汇报交流这一环节中对学生的不同方法都给予适当的鼓励。

此环节的设计是把课本上的练一练的两道题整和成了一道题。目的在于加强两道题的整和性,题目更贴近于学生们的生活与本节课联系更紧密。本课开始的多媒体出示铁路示意图每个城市可以用一幅有特色的图片来表示这样更能吸引学生的兴趣。

此环节在为孩子们提供自由空间的同时要注意教师的适当引导:引导学生观察铁路示意图,注意图中城市的方位。

学生在汇报观察结果时可能出现:我知道了哪个城市在哪个城市的哪边或哪个城市到哪个城市之间有多少千米等等,只要能回答到这两个点上都要给予鼓励与表扬。

在学生估算的同时要提醒学生结合铁路示意图中的数据来估算。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估算方法:(在教学设计中已做说明)学生的回答只要能比较出郑州到北京比青岛到北京的线路近,就要给予肯定。鼓励思维的多样性,方法的多样性,这样有利于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在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汇报交流计算结果时,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间,对学生的方法做及时的指导。这时教师的引导性语言也非常重要例如:可以把你的想法和你们小组的同学说一说这样一句话就可以调动起学生说的欲望和积极性。还有可以任选一道题来和大家说说这样给学生充分自由空间。

在兔博士介绍路程和速度的含义的时候每说一个概念在原题上标出来(利用多媒体显示)

试一试部分教师在全班巡视的时候一定要起到适当的引导和方法的指导。

在练一练环节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导语:老师为同学们提供了两条线路出游,五一长假到底怎样安排,还得同学们自己决定,下面就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路线并根据同学们课下调查的汽车、火车和飞机的速度及兔博士网站上的提速信息来估计一下到达目的地大约需要多长时间?

路程速度时间教案 篇2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一

教学内容:P54例3及练习八5-9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例题情景:特快列车每小时行的路程是40千米。

2、问: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3、再出示:特快列车的速度是40千米/时

4、师说明:也可以这样写。

5、让学生观察:哪种方法简便?怎样用复合单位来表示速度?

6、汇报成果:可以用所走的路程/时间单位来表示速度。

7、练习:让学生试着写出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集体讲评。

二、初步探究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

1、出示例3情景图

2、让生独立解决第(1)(2)小题

3、出示:

(1)802=160(千米)让生说出每个数各代表什么量?

(2)280=160(千米)

4、小组讨论、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有什么关系?试着写出三者之间的关系式。

5、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作品:速度时间=路程

三、深入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1、出示练习八第8题情景图

2、让生独立解答,全班讲评订正。

3、让生思考讨论:(1)(2)题的算式是根据什么关系式得出的?你有什么发现?

汇报展示成果: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

发现:只要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便能求出第三个量。

四、巩固练习

练习85、6、7、9

生独立完成,全班讨论订正。

五、总结交流,汇报收获

板书设计: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速度时间=路程

802=160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基本弄懂了什么是速度,什么是时间和路程。并且掌握了他们之间的关系。能解决一些简单的行程问题。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并用统一的符号写出一些交通工具的速度。

2、通过解决简单行程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构建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路程速度时间教案 篇3

路程、时间与速度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理解速度的含义,建构路程、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初步感知三者之间的变化规律。

2. 引导学生运用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之间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获得解决问题的策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理解速度的含义,建构路程、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教学预设:

一.从学生生活实际引入新知

1.呈现情境:

小汽车:我2时行驶到目的地。公共车:我3时行驶到目的地

那辆车跑得快些?

2.反馈与交流:只知道时间不能比出谁走得快些,还要知道他们行使的路程。

3.呈现小汽车与公共车行使的路程:小汽车要走160千米,公共车要走210千米。

二.探索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1.独立解决问题。 2.反馈与交流

(1)谁跑得快些?你是怎么比的?

根据学生的发言,结合课件重点解读160÷2与210÷3所表示的意思。(在图中表示每小时行80千米,每小时行70米)

(2)指出每小时走多少千表示速度

(3)速度是怎么求的?板书: 路程÷时间=速度。 (4)教学速度的单位:千米/小时 三.联系生活,丰富对于速度的认识 1.在生活中你知道哪些速度。 2.感受速度表示的实际意义

(1)介绍刘翔110栏的速度米/秒

师:1秒时间,刘翔从台的最里面到了台下(台深8米左右)

(2)猎豹奔跑速度米/分

(3)你想到了什么?1秒时间,猎豹从会场的东边跑到了西门(会场东西大约24米)让学生体会:速度的快慢是相比而言的,比较是单位要统一。 (4)蜗牛的爬行速度8米/时 A蜗牛一天可以爬行多少米?

B蜗牛从会场的东边爬到西边(约24米)大约需要几时?如果72米呢?

(学生尝试练习,交流结果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揭示:路程=速度×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四.实际应用、巩固与拓展 课本56-57 5 6 8 9题 (2)学生独立解决。 (3)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回顾总结

学了时间、路程和速度,你认为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我的感悟与思考 1. 关于材料选择

材料的选择紧紧围绕课时教学目标,同时关注问题的现实意义与时代气息。

教材安排了“哪辆车跑得快些”这一学习情境(“我2时行驶了120千米”、“我3时行驶了210千米”),要比较哪辆车跑得快些,就要比较哪辆车1时行驶的路程长。教材意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认识到比较慢就是比速度,速度与所行的路程和时间有关。设计者把主题情境调整为:小明上学走了6分,小红上学走了8分,谁走得快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发学生的观点碰撞,在此基础上再提供相应的路程。这样的情境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更真切地体会快慢不仅和时间有关,还和路程有关,感受速度产生的需要。

在联系生活,感受速度的实际意义时,教师选材更是别具匠心,学生刚刚为刘翔飞人的速度惊叹时,出示了陆地上奔跑速度最快的猎豹的速度,学生不禁感叹“人外有人”,再与爬行速度极慢的蜗牛形成强烈的反差,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速度的实际意义,同时还理解了速度的快慢是相对的。这些精彩的课堂生成都是教师选材独到所起的效果。

又如“京沪铁路提速中的数学问题”、“嘉兴金华之行中的数学问题”这些材料无不反映了设计者在材料上的价值取向。

2. 关于教学方式

围绕课时目标,设置教学情境,以问题解决贯穿本课。教学实施时,以问题解决为切入口,激发学生参与的激情,组织学生独立思考与尝试解决,同时留有时空让学生自主解读与探索、分析与交流。在这一过程中,围绕学生对于路程、时间与速度关系的理解与掌握展开,同时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策略与方法的选择。如在解决嘉兴金华之行“12时能到金华吗?”这一问题时,充分尊重学生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考,剖析不同方法背后对于“路程、时间与速度”的理解,巩固学生对于三者关系的认识,同时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路程速度时间教案 篇4

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路程、时间与速度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建构路程、时间与速度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形成数学模型,并能运用模型决定实际问题。

2)、结合具体情况,帮助学生理解速度的含义,认识速度单位。

3)、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学习态度,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教学重点:

构建并运用速度=路程÷时间这一数学模型

四、教学难点:

理解速度的现实意义,掌握速度单位的表示方法。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

六、教学方法:谈话法;情境教学法

七、课时安排:2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1、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数学问题,这些问题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主题图)

2、电脑出示两辆汽车进行拉力赛的情境,学生猜哪辆车会取胜呢?

接着出示条件:

第一辆2时行驶了 120千米,第二辆3时行驶了210千米。

到底哪辆车跑得快呢?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如何解答?

二、探索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1、学生思考:要想知道谁跑得快,要比较什么?你有什么办法?

2、小组交流,明确:

要想知道谁跑得快,就要看看同一时间里谁跑得远,谁就快。这个同一时间在这里就是1小时,那么小汽车1小时跑了120÷2=60(千米)而大客车1小时跑了210÷3=70(千米)60<70,因此,大客车跑得快。

3、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单位时间即为:

像一时、一分、一秒…这样的时间叫做单位时间。物体在单位时间(一时,一分,一秒… )内所行驶的路程,叫做速度。

4、让学生根据这一情境学生试着表述速度、路程、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  (速度=路程÷时间)

5、讲解速度的读法、写法

师:会算速度了吗?看下面几道题,然后口答各题中物体的速度,(出示PPT) 1、小青骑自行车,3小时骑了36千米,小青骑自行车的速度是(       )2、一架飞机4分钟飞行了48千米,这架飞机的速度是(         )。3、 “神九”飞船在太空2秒飞行了约24千米,“神九”飞船的速度约是(      ). 根据学生叙述写成12千米每时、每分、每秒,再用“/”来代替“每”。改为12千米/时、12千米/秒。读作:12千米每时,表示小青骑自行车的速度是12千米/时。

6、看一看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从人类、动物界、自然界等方面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的速度,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处处可见。蜗牛爬行的速度大约为8米/时;人步行的速度大约为4千米/时;声音传播的速度大约为340米/秒;光传播的速度大约为30万千米/秒。)感受一下。学生会发现蜗牛的速度很慢,光的速度很快等。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试一试”第一题。

让学生看图,根据情境解答。

2、完成“试一试”第2题。

你能根据所列算式找到三者之间的关系吗?

板书:时间=路程÷速度   路程=时间×速度

四、实际运用:

1、闯关游戏:第一关1)、蝴蝶的飞行速度是500米∕分,6分钟可以飞行(         )米。

2)、自行车3时行驶30千米,自行车的速度是(        )千米∕时。

3)、章鱼每分钟游70米,(      )分钟能游完210米。

2、第二关:小明家到学校的路程是480米,小明步行的速度是60米∕分,小明从家出发步行6分钟能否到达学校?(三种方法。比时间、路程和速度)

五、课堂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六、板书设计:

路程、时间与速度

速度=路程÷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教案 篇5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教案 TITLE=《    教学内容: 教材第54页的内容及练习八的部分练习。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速度”的含义,并学会用统一的符号来表示速度。 2、能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应用这种关系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关于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2.难点:速度概念的理解 教学准备:各种交通工具的`速度调查、投影。 教学过程: (一)从学生生活实际引入新知 同学们乘坐过哪些交通工具,你知道他们的速度吗? 学生自由发言。 出示几种交通工具的速度: 自行车 每分钟行驶 225米 公共汽车每小时行驶30千米 摩托车 每小时行驶15千米 小汽车 每小时行驶60千米 “速度”指的是什么?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小结:“速度”用来表示每分钟、每小时行的路程 怎样用简单的方法表示速度呢? 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速度表示法:225米/分 30千米/时 15千米/时 60千米/时 速度的写法有什么特点? 速度表示:路程/单位时间 你还知道其它的速度吗? (二)引导探究,自主学习1、小明骑自行车上学,你能算出他家离学校有多远吗?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自行车的速度是每分钟225米,不知道他骑的时间,所以没法算出行的路程。 出示例3: (1)一辆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2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2)李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是225米/分,10分钟可行米? 学生先独立理解题意,独立解答。 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解答方法。 80×2=160 225×10=2250 2、总结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式 在上题中,80千米/小时叫速度,2小时叫时间,行的路程叫路程,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总结出: 速度×时间=路程 怎样求时间? 怎样求路程? 教师讲解: 有关速度、时间、路程之间关系的问题,叫行程问题,今天我们研究的就是行程问题。 三.练习设计 一、基本练习1、课本第56页第5题。 2、课本第56页第6题。 二、提高练习: 1、课本第56页第8题。 三、拓展练习: 课本第57页第9题。    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 1、用统一符号表示下列速度 (1)天蛾是一种昆虫,它飞行的速度每小时可达53千米,可以写作  。 (2)飞行速度最快的鸟叫尖尾雨燕,它的飞行速度每小时可达120千米,可以写作  。 2、解决问题 小猫:我一秒跑10米 小鹅:我一分钟跑30米 它俩谁跑得快呢?为什么?

路程速度时间教案 篇6

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探索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关系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分析、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发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向学生渗透“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学生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认知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都得到培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积极学习的情感;并通过实际应用的练习,将课内外的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重点: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数量关系,会运用数量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速度的含义,掌握速度单位的表示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路程一定,比较物体运动快慢。 师:同学们,我们学校不久前举行了田径运动会,还记得吗? 生:记得。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重温运动会中四年级女子组400米赛跑那激动人心的时刻!

(设计意图:我们学习数学既来源于生活实际,又运用于生活实际,所以我在引入新课时,就选择播放我们学校开展的校运会的400米赛跑的情境,像这样的运动会相信每个学校每年都有开展,每个学生都会对此既熟悉又极感兴趣,都会乐于参与解决问题之中来,这时候老师的问题再抛出来,相信孩子们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他们的回答当然也就会精彩啦!) (出示成绩单) 名次

姓名 李丽 孙琪 丁文

400米 400米 400米

秒 秒 秒

师:谁跑得快?为什么?

生:孙琪跑得快,因为她用的时间最短。 师:像这样,路程相同,怎样比快慢? 生:路程相同,看时间,谁的时间越短谁就跑得越快。

(设计意图:在这张表中我们能很快看出,在400米相同的路程中,孙琪所用的时间最短,所以这个项目里应该选孙琪。在这里我主要是想让学生比较一下,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要比较时间,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2、时间一定,比较物体运动快慢。

师:运动会后,班里的小毅不服,与冠军进行了一场比赛。 (出示成绩单) 名次

姓名 小桐 孙琪

路程 350米 400米

时间 秒 秒

师:谁跑得快?为什么?

生:还是孙琪跑得快,因为虽然都用了秒,但是孙琪跑的路程是350米

师:时间相同,怎样比快慢?

生:时间相同,比路程。谁跑的路程长,谁的速度快。

3、导言: 师:观察这两个表格,速度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生:速度的快慢与时间和速度有关。

师:什么是速度?它与路程和时间有怎样的关系?今天我们共同来研究。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路程不同,时间也不同。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两种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路程一样,用的时间越少,说明跑得越快;时间一样,跑的路程越长,说明跑得越快。下面请看这样一组信息:

小杨2分跑了500米。小高用3分跑了900米。哪位同学跑得快些呢? (1)师:请说出数学信息有哪些?

生:小杨2分跑了500米。小高用3分跑了900米。问哪位同学跑得快些呢?

(2)想方设法解决这个问题,看谁想出的方法多?想好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3)汇报各自的解决办法。 生1:500÷2=250(米) 900÷3=300(米) 250米

生2: 900÷3=300(米) 300×2=600(米) 500米

生3: 500÷2=250(米) 250×3=750(米) 750米

(4) 比较这几种方法有什么异同?

生1:相同点是:这几种方法比较的都是相同时间里的路程。 生2:不同点是:第一种方法比较的是他们一分钟跑的路程;第二种方法比较的是他们两分钟跑的路程;第三种方法比较的是他们三分钟跑的路程。

师:像这样的思考过程还可以借助线段图来理解。(出示线段图)

2、讲解速度的读法、写法

师:我们把这样,他们1分跑的路程叫做他们的速度。

小杨1分跑了250米,我们就说小杨的速度是250米/分,(板书:250米/分)观察表示速度的单位,是由哪些我们学过的单位组成的? 生:速度的单位是由路程单位和时间单位组成的。 师:对,速度的单位是由路程单位和时间单位组成的,中间用斜线隔开。读作250米每分。

你知道250米/分表示什么吗? 生:250米/分表示小杨1分跑了250米。 你能像这样写出并读出小高的速度吗?

生:小高的速度是300米/分,读作300米每分。

3、经历公式形成的过程。

师:通过刚才的计算我们知道了,当运动的时间和路程都不一样时,要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我们只需比较什么就可以了?

生:当运动的时间和路程都不一样时,我们只需比较他们的速度就可以了。

师:那么怎样求速度? 生:路程÷时间=速度 师:请写出下面各物体的速度

①一列火车2时行驶180千米,这列火车的速度是_________ ②自行车3分钟行驶600米,这辆自行车的速度是_________ ③一名运动员8秒跑了80米,这名运动员的速度是________ 生:这列火车的速度是90千米/时 这辆自行车的速度是200米/分 这名运动员的速度是10米/秒

4、理解单位时间,理解速度的意义。

师:观察这三组速度,他们都是多长时间行驶的路程? 生:他们都是一时、一分、一秒行驶的路程。

师:对,我们把这样的一时、一分、一秒都称为单位时间。你现在能来试着说一说什么是速度吗?

生:在单位时间里行驶的路程就叫速度。

(设计意图:路程、时间与速度这三个相关联的量,学生原来只能模糊地感知,不能清晰地表达,所以,我通过提问:速度单位与我们学过的单位有什么不同?剖析出速度的单位是由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共同组成的,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速度的含义,通过观察和比较几个速度单位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既形象地帮助学生建立概念,又理解了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单位时间内所行驶的长度,这样就架构起行程问题中三个数量之间联系的桥梁。)

5、经历公式形成的过程。 师:下面我们再到体育场上去感受一下。解决下面的问题。 ①四年一班李伟参加赛跑,用了4分钟到达终点,速度是200米/分,他跑了多少米?

②教师家长接力赛中,每人的速度是10米/秒,60秒跑了多少米? 生:①200×4=800(米) ②10×60=600(米) 师:这两道练习题有哪些共同点?

生:这两道题都是知道了速度和时间,求路程。 师:怎样求路程? 生:速度×时间=路程

师:猜测一下怎样求时间?为什么这样猜?

生:路程÷速度=时间,我认为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知道了积和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用除法计算。

师:同学们猜测得到底对不对,想来验证一下吗?计算下面两题,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①四年一班李伟参加赛跑,他跑了800米,速度是200米/分,用了几分钟到达终点? ②教师家长接力赛中,共跑了600米,每人的速度是10米/秒,用了多长时间?

生:①800÷200=4 (分) ②600÷10=60 (秒) 我发现了这两道题都是已知路程和速度,求时间,用路程÷速度=时间,证明我们的猜测是正确的。

(设计意图:在学生充分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这三个量的基础上,提出问题:

这些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让他们经历猜测和验证的过程。在这个教学重点环节里,我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探究,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归纳数量关系,围绕“总结---归纳”二个环节进行学法指导,帮助学生深刻领会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密切联系。)

6、小结

师:现在,同学们知道了路程、时间、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三、实际运用:

师: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多,下面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物体的速度。(课件出示)

蜗牛爬行的速度大约是8米/时。 人步行的速度大约为4千米/时。 飞机飞行的速度大约为12千米/分。 声音传播的速度大约为340米/秒。 神州七号飞船的运行速度大约8千米/秒。 光传播的速度大约为30万千米/秒。

师:在雷雨天,我们经常能见到电闪雷鸣的场景,你知道是先看见闪电,还是先听到雷声?

生:我们应该先看见闪电,再听到雷声。因为光的速度比声音的速度快得多。

(设计意图:出示生活中常见的速度,拓展学生对日常生活中速度的认识,通过实例和交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的空间,真正明确了路程、时间、速度这三者的关系。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获取知识的能力。并且加深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意识。)

2、解决问题

杨老师距离裁判席72米,李老师距离裁判席90米。

(1)师:杨老师和李老师同时从场地内出发去裁判席,谁会先到达? 生:72÷6=12(秒) 90÷10=9(秒) 12秒>9秒 答:李老师先到达裁判席。

(2)杨老师的速度是6米/秒,李老师的速度是10米/秒,谁先到达裁判席?

生:7×9=63(米) 63米﹤72米 答:杨老师9秒钟不能到达。 (3)如果杨老师必须在9秒钟内到达裁判席,她的速度是多少?

生:72÷9=8(米/秒) 答:杨老师的速度是8米/秒。

(设计意图:三个练习的难度由浅入深,训练的侧重点由理解概念到选择计算

的方法到运用三者之间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既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数学,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又训练学生思维的方式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文章来源:http://m.swy7.com/a/5209511.html

更多
L

猜你喜欢

更多
N

最新更新

更多
H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