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申请书 > 入党申请书 > 导航

减法教案

2024-08-05 减法教案

如果你想加入中国共产党,首先就要写入党申请书,它是入党整个流程的第一个环节。如果你有志于祖国的发展,自发地团结在中国共产党是我们必然的选择。有没有优秀的入党申请书范文可资借鉴呢?小编特别整理来自网络的减法教案,希望能帮助到你的学习和工作!

减法教案 篇1

《加、减法的验算》教案

《加、减法的验算》教案 1、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通过买东西的情境图,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验算的意义和作用。其次学生在以往学习加、减法计算中已经初步感受到加、减法的关系。 2、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培养学生认真计算和验算的习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通过减法的验算,加强加减法互逆关系的认识。 (3)通过加减法的验算,渗透加法交换律和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3、教学重点        加减法的验算。 4、教学难点        加减法的验算方法的多样化。 二、说教法、学法      教学中从已有的认识出发,去探索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体现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索的要求。 三、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   看第一个算式填出下面三个算式的得数。    45+ 56=101        56+45=        101-56=        101-45= 1、  教学例1。 (1)       幻灯出示教科书第27页主题图的第一幅。 (2)       提问: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 (3)       学生提出问题:“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多少元?”学生独立列算式,并说清楚列算式的`根据。 列式:135+48=183(元)              1  3  5                 +    4  8              ────────                 1  8  3   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183元。这一道题到底算得对不对呢?怎样验证它对不对?那我们就要进行验算。这一道题应该怎样验算呢?请同学四人为一个小组讨论。 (4) 学生讨论后,汇报讨论的结果。  可以把加数135和48交换一下位置,看得数是不是还是183。 48+135=183 可以把得数183减去其中一个加数。 183-135=48或183-48=135 (5)       注意:在笔算的右上边写上“验算”,并在验算右边用上冒号。在进行运算时,不要直接把被验算得结果抄上,而要认真的加一遍,真正起到验算的目的。 (6)       练习。 1、  教学例2。 (1)出示教科书第27页主题图的第2幅。 教师:妈妈付了200元钱,那阿姨应该找给妈妈多少元钱呢?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200-183=17(元)                2    0    0              -1    8    3        ───────────                     1    7    提问:你是怎样计算的?怎么知道阿姨找得对不对呢?(要进行验算)     讨论一下,你有几种验算的方法? (1)       验算的方法: 把付出的200元钱减去找回的17元,看一看结果是不是183元。 200-17=183(元) 把应付的钱183元,加上找回来的17元钱,看一看结果是不是妈妈付出的200元钱。183+17=200(元) (2)       练习。  (三)、巩固练习。  (四)、全课总结。

减法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因数为7的乘法口诀,能用口诀计算7的乘除法。

2、能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会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7的乘除法。

教学难点:

能用7的乘除法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口算练习

师: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数的乘法口诀?还学会了用乘法口诀求商。 一起练一练完成学习单左边的口算题(交流核对)

2、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

二、新授:

1、学习7的乘法口诀

(1)(多媒体出示)师:小兔要在数射线上跳一跳,看一下它今天准备几格一跳? 你们能不能很快说出它每次跳得结果?(生开火车)

问:观察一下这组数有什么特点?

出示课题:7的乘除法

(2) 师:小兔从0开始跳,第一次跳了几个几是几?那么第二次呢? (开火车依次说一说几个7是几?)

(3)师:能不能用乘法算式来表示每次跳得结果?

问:1个7乘法算式怎么列?能写几道?这两道乘法算式能用几句口诀来表示?

口诀是什么?

板书:1×7=7 一七得七 7×1=7

问:口诀中一七表示算式中的什么?后一个七在算式中表示什么?

(4)能不能根据小兔每次跳的,写出所有七的乘法算式和相关口诀?独立完成

书46页(交流核对,多媒体演示)

问:这些算式有什么秘密?为什么积一个比一个大7?

(5)师:读口诀,完成接口令游戏

2、练习巩固:

完成学习单1—4题,交流核对

3、解决实际问题:(出示多媒体)

(1)师:在生活中有许多问题也可以用今天学的本领来解决。

出示:这是什么?(七星瓢虫)看图能编出数学题吗(分组讨论),读一读, 问:如何列式?为什么用乘法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出示麻雀图

读题,完成并交流

问:为什么用除法算?你是怎样想的?

(3)小兔遇到难题了出示:4个星期有几天?

读题问:题目中只有一个数4,怎样列式?(分组讨论)

问:你是怎样想的?

出示:()个星期有( )天

讨论交流:比比谁的想法多?你是怎么算的?

4、出示:玫瑰图

读题后讨论问:要求共有几束,看图中扎好的有几束?(3束)

那么有几朵玫瑰需要扎成束?先算什么?算式怎样列?

板书28÷7+3

问:28÷7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加3?这是一道两步式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能不能按运算顺序来读一读?

老师这样列式可以吗?板书:3+28÷7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谁会按运算顺序读一读。 师:这两题都是先算什么的?谁会归纳一下

板书:在除加、除减算式中,应该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 练一练:书47页口算题(交流核对)

三、拓展训练:

学习单:综合运用

开心玩一玩

四、师生交流,共同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你有什么收获?

减法教案 篇3

1、认识9个生字,会正确书写8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浪读课文。

3、培养儿童在困难面前不退却的坚强意志。

1、出示实物“算盘”让学生观察珠算的减法。

2、导入新课。

1、让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并注意把生字读准。

2、检查生字的读音,注意纠正学生的字音。

3、再自由读课文,注意不丢字,不添字。

4、给课文上序号,指名轮流读课文。

1、默读课文。

2、汇报默读了解的内容。

3、自由练习讲文中的故事。

四、指导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组词。

2、认清字形。

3、重点指导以下生字的书写。

桥:左边是木字旁,右边上面第一笔是平撇,第九笔是竖撇,最后一笔是竖。

淋:左边是三点水,中间木字的捺要改为点,右边木字的捺要写得舒展开来。

4、教师范写。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找出小鹿和獐子的说话,先练习读一读,再同桌分角色读一读。

3、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说一说。

2、朗读第二--第七自然段。

3、小鹿的减法指的是什么?

4、你知道小鹿的减法是怎样做的吗?

5、小鹿说:“减去一天,就向成功靠近一步!”小鹿的成功指的是什么?

6、小鹿每天是怎样坚持做减法的?

7、读到这里,你想对小鹿说些什么呢?

8、獐子看到小鹿这样累,它会对小鹿说些什么呢?

10、齐读第二--第七自然段。

2、假如你是小鹿或獐子,你会怎么想?

五、齐读全文。

六、表演课文内容。

1、请几位同学表演。

1、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减法教案 篇4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30-31页,想想做做1~5

【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以小朋友购买文具用品为素材,在现实情境中分别提出问题让学生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初步理解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了整数四则运算的方法,会列分步式解答两步计算实际问题;在前几册教科书中,学生也已经学过含同一级运算的两步式题,也学过一些含有两级运算两步式题,这些式题由于乘法在前,所以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的。因此学生开始学习本单元时易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为了分散难点,便于学生正确掌握运算顺序和递等式的书写格式,教材一方面采取分步教学,另一方面,在“想想做做”中编制一些改错题,帮助学生通过改错来进一步掌握混合运顺序和正确的书写格式。教材在安排这部分内容时,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素材理解和掌握混合运算顺序;二是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引导学生逐渐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不断提高理解水平;三是把混合运算的学习与运算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四是在比较中加深对混合运算顺序的理解,提高运算技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购物情境理解、掌握既有乘法,又有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

2、能用递等式表示脱式过程,掌握规范的书写格式。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通过创设的购物情境,主动理解混合运算顺序;通过仿练、交流,掌握规范的脱式书写格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培养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情感,在计算和规范表达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踏实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1、用递等式表达脱式过程的书写格式。2、理解、掌握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1、用递等式表达脱式过程的书写格式。2、结合题意帮助学生理解先算乘法的理由。

【教学过程】

一、 创设购物情境,自主解决问题。

1、口答:5+8-7= 7+7+7= 3+3+3+3+3+2=

12÷4×4= 3×7= 3×4+2=

3×5-1=

提问:仔细观察,有什么想说?

【设计意图:第一组从旧知入手,归纳同一级运算按从左往右依次运算;第二组得出:结果相同,相同的数连加用乘法计算简便;第三组得出:前4个3连加可用乘法计算简便再加2,也可5个3连加用乘法计算简便再减1,从潜移默化中让学生体会到乘加与乘减可使一些计算简便。】

2、老师:(课件出示P30主题图)星期天,小军和小晴一起来到商店,想买一些学习用品。你们仔细观察,商店里都有哪些学习用品?它们的单价各是多少

【设计意图:呈现学生熟悉的购物情境,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二、结合购物情境,探讨有乘法、加法的混合运算顺序

1.老师:(课件出示:富有情境地说)小军说:“买3本笔记本和一个书包,你们能帮我计算出一共用去多少钱吗?”

2.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

先让分步列式的同学汇报,教师相应板书:

先算3本笔记本多少钱? 5×3=15(元)

再算一共多少钱? 15+20=35(元)

3.提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要先算出什么?(指名回答)

提问:你们能不能把刚才这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并计算呢?

学生:尝试列出综合算式,允许讨论和交流,

然后板书:5×3+20 5+5+5+20 20+5×3

4.(教师手指5×3+20)像这样的算式,它是由两个一步计算的算式合在一起的一道两步算式,我们叫它综合算式。在这个综合算式里,5×3的积表示什么?20又表示什么?在计算时要先算哪一步?得数是多少?这个得数表示什么意思?

指出:在计算综合算式时,为了看清楚运算的过程,一般要写出每次计算的结果,用递等式表示。第一步可以这样写:在第二行先写上等号(为便于第二行的算式与第一行的算式对齐,第二行的等号要写在算式稍左的位置),再写上第一步计算的结果,还没有参加计算的数目(连同运算符号)要照抄(板书:照抄)下来,而且要写在相应的位置。板书如下(边板书,边说明书写位置):

5×3+20

=15+20

提问:接下来算什么?得数是多少?该怎么写?

指出:第二步要再写等号,等号与上面的等号对齐,然后在等号后面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根据学生回答,完成板书。)

5×3+20

= 15+20

=35(元)

5.提问: 20+5×3,可以吗?

(1)让学生明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就是把一个书包和3本笔记本的总价合起来,所以符合题意,是可以的。

(2)提问:在这个综合算式里,要先算哪一步?得数是多少?为什么也要先算5×3?

让学生自己仿照上面的书写格式进行脱式计算,教师巡视,捕捉错误资源。

可能出现的脱式计算有:(小黑板出示)

① 20+5×3 ②20+5×3

=25×3 =20+15

=75(元) =35(元)

6.出示学生作业,并逐一讲评。

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这道综合算式的计算,你认为在脱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板书:脱式)(1、上下等于号要对齐,2、没有计算的数目连同运算符号要照抄下来,而且都要写在相应的位置。)

教师指出:逐步把计算的过程写下来,可以看清楚运算的步骤和每次计算的结果,便于自我检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7.提问:5+5+5+20这样列式可以吗?

引导发现:5+5+5+20就是5×3+20 ,几个加数相加,可以先把相同加数用乘法简算再加另一个加数

7.比较5×3+20和20+5×3

=15+20 =20+15

=35(元) =35(元)

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讨论交流。

小结:在一道既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算式里,无论乘法在前还是乘法在后,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像这样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通常叫混合运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怎样进行混合运算。(板书课题:混合运算既有乘法,又有加法,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中给学生创设较为宽松的氛围,充分利用学生的已知,提供给学生合作交流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把旧知纳入已知,建构新的.知识结构。】

三、结合购物情境,探讨有乘法、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

1.谈话:同学们帮小军解决了问题。

老师:(同时课件出示:小晴说:我也想请你们帮忙,我买2盒水彩笔,付了50元,谁能帮我计算出“应找回多少元”呢?)你们能列综合算式解决吗?

2.学生独立列出综合算式。

全班交流:你们的综合算式是怎样列的?为什么?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捕捉错误资源。

可能出现的脱式计算有:(小黑板出示)

①50-18×2 ②50-18×2 ③50-18×2=14(元)

= 36-50 =32×2 = 50-36

=14(元) =64(元) = 14(元)

根据学生的计算情况,相应进行讨论评价。

3.提问性小结:在一道既有乘法又有减法的混合运算中,我们在脱式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要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本教学环节中,重点从学生的作业中找出错误资源,引起学生注意与重视,然后结合题意,让学生在充分比较、反思、碰撞中,理解算理,总结出运算顺序,对书写格式形成统一的意见,这样也可以让学生对运算顺序和书写格式的理解更加深刻。】

四、应用巩固,提高能力

第—层次:说出下面计算的第一步。

1.15+3×2 2.100-25×3 3.54-44+16 4. 40÷4×2

3×2+15 25×5-100 54+16-44 40×4÷2

汇报交流。

教师指出:我们以前还学习了只有加、减法,只有乘、除法的,都是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形成完整的板书:

有乘法,又有加法、减法,要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

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设计意图:扩充所学知识的内涵,与以往所学知识构建清楚的块状知识结构,使学生的认识更加清晰】

第二层次:计算下面各题。

2+3×2 20-2×8 7×3+2 10×4÷2

2+3- 2 20÷2×8 7+3×2 10- 4×2

2000-180-180-180-180-180-180-180-180-180-180

20000-180×10

教师提问:这些题目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做完这些题目给你什么启发?

【设计意图:设计数目较小的计算题,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运算顺序,计算后再通过比一比,启发学生计算前要仔细观察,弄清运算后再细心计算,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最一组】

第三层次: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课堂作业

【设计意图:既是复习巩固,又是检测,便于老师了解学生掌握情况,调整老师的教学】

五、课堂小结:

1.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2. 其实在我们的数学学习中,还存在着许许多多的混合运算,希望同学们继续去学习和探索,相信你们会有更多的收获。

【板书】: 混合运算

(1) 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递等式

(2) 既有乘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脱式

5×3=15(元) 综合式 5×3+20 20+5×3 50-18×2

15+20=35(元) =15+20 =20+15 = 50-36

=35(元) =35(元) = 14(元)

答:一共要35元。 答:应该找回14元。

减法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本练习安排了11道练习题,充分体现对本单元的综合复习:第1题是借助找差是6的一组算式,熟悉退位减法表;第2题是利用看图计算的形式沟通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为“想加算减”巩固思路;第3题是式题计算的混合练习,题量多、综合性强,目的是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流畅性;第5题是由一道加法题算两道减法题,集中巩固“想加算减”的计算思路;第4、6、9、11题都是情境题;第7题是以直观统计表的形式提供解决问题的信息和数据,体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第8题是混合练习题。

学情分析

20以内的退位减法,可以着重复习退位减法的算理和算法。这部分内容对于一些学困生来说是一个大难题。因此,在复习时可以多让学生说一说,在平时多安排一些练习,争取让每一个人都达到要求的运算速度和正确率。对于计算方法,不作统一要求,只要学生能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就可以了。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

20以内的退位减法,退位减法的算理和算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准备 口算卡

教学过程 :

一.1.口算。

15-8 13-5 12-6 15-7 9+8

11-7 14-6 14-8 16-7 18-9

(小火车齐练,集体订正)

评讲:14-8=?你是怎样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

2.笔算竞赛 25页8题(目的:积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计算能力。)

二.用数学。

1.(出示24页第4题图)请学生仔细观察。

①问: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先同桌互说,然后全班说。(指名3----5人回答)

②你能列出算式吗?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后与同桌互相说一说:我为什么这样列式?)

③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还有其它的想法吗?

2.(出示25页第6题图)

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集体订正,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还有其它的想法吗?

3.联系生活编题。看一小组同学人数。

(目的: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观察与思考。

独立完成20页第5题。

①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②认真观察每一竖行的三道题,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四人小组讨论,然后指名说)

③还有其它的发现吗?(提示:三者间的联系。)

四.总结

我们同学学得很认真,计算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了提高。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争做数学小能手。

减法教案 篇6

《小鹿的减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书语文(s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鹿想造桥,獐子想铺路,小鹿经过一年不懈的努力最终造好了桥,可以很方便地过河了,而獐子随着岁月的流逝,感到下山越来越费力了。它告诉学生做什么事都要坚持到底,才能成功。

1、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及认知规律,从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入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为体现这一指导思想,教师应让学生自主地参与语文实践活动,通过各种形式(演读、分角色读、讨论等)的实践活动,逐步提高语文能力。

知识与技能:

2、学习动作关系的句子,在语境汇总领悟表达地方法,积累句子,并能模仿造用。

过程与方法:

默读课文,要求不出声,不指读,培养成边读边想地读书习惯。

2、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坚定的信念,脚踏实地,坚持到底。

一、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小鹿图片。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来看看它是谁?(小鹿)这节课,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有关小鹿的故事。

2、板书课题。(师生共同板书)齐读课题。

3、出示生词卡片,齐读。

4、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标出课文的自然段。

5、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听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小鹿造桥,每天坚持从太阳升起忙到月亮出来,花了一年的时间,终于成功的.故事。)

1、指名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那么退却是什么意思?

3、课件出示獐子图片,介绍有关獐子的资料。

獐子:是一种哺乳动物,体形象鹿,但身体矮小,而且身体上面是黄褐色,腹部白色,毛较粗,没有角,生长在长江流域和福建一带。

4、看图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课文哪一自然段写了小鹿造桥?

5、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______画出具体描写小鹿造桥的句子。

6、看大屏幕,谁能把画出来的句子读一读?

7、自己试着读一读这句话,说一说哪个词用的好,你读懂了什么?

9、你还会说这样的词吗?

10、出示我会说,读句子,填空。

小鹿累的汗淋淋的。

________累的_______。

11、同学们默读课文3-7自然段,看一看小鹿和獐子有几次对话?(两次)

12、同桌两人一组合作读,体会小鹿和獐子的对话,看看怎样才能读好它。

13、哪一组愿意把自己的朗读才能展示给大家?

14、谁还想和他人合作读?

过渡:小鹿的桥造好了,它可以很方便的到对岸去,那么獐子呢?齐读课文第九自然段,谁来说一说?(指名说)

17、学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四、说话,写话练习。

1、你想对小鹿和獐子说什么?

2、把你想对小鹿和獐子说的写下来。

减法教案 篇7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第1课时)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现代实验学校 唐浩瑛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页的内容。

教材简析:

十几减9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第一课时,是今后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最基础的部分。通过创设实际问题的情境,列出减法算式。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理解减法的意义,并直观地理解算理形成算法,掌握计算技能。由于十几减9的算式,部分学生有一些基础,尽管在计算时存在一些不完善的技能,根据学生原始计算方法,会出现算法多样,而不同算法的体现会给初学的学生带来困扰,不知哪种方法是最适合自己的。教材在本课的编排中着重呈现了“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两种计算方法。根据一年级认知特点,通过摆一摆、圈一圈、说一说、填一填等活动,直观帮助学生思考并将思考过程表征出来,经过语言描述,注出算式过程图,经历数学符号等形式,让学生真正实现对算理的理解。同时在练习设计中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题目的不同,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给学生留下较大自主选择的空间。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活动发现数学问题,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学习十几减九的多种计算方法,理解其中的算法和算理。用十几减九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知道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是多样的。在多种方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培养学生初步探究意识,能够独立思考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之间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准备:

教具:主题图、课件、实物图片;学具:圆片或小棒。

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九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破十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

教学过程:

一、观察主题图,提出问题

教师出示主题图:这是游园会的场景,说一说你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课件出示主题图

教师:观察图上的信息要有一定的顺序,结合具体的每项活动说说你发现的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

让学生有序观察主题图中每个活动中得数学信息。重点选取“小丑卖气球”的数学信息,让学生将条件和问题完成说出来。

教师板书(课件出示):小丑有15个气球,卖出9个,还剩多少个?引入课题并板书。

【设计意图:主题图中活动项目很多,数学信息很零碎,教师引导学生有序观察,收集信息和提出与信息相关的问题,初步培养学生有序观察,和找与对应信息提出问题的逻辑分析能力。】

二、经历多种计算方法的过程,探究十几减九的算理

(一)列出算式,自主尝试计算

教师:要求“气球还剩多少个”怎样列式?

学生说列式,教师板书:15-9=

(二)利用学具,动手操作

学生活动,同伴交流。教师观察巡视。

(三)组织学生全班汇报

可能会出现(课件预设以下几种方法):

1.数出来的方法。让学生边说边演示:用小棒(圆片)摆出15根,然后一根一根的拿走,拿走9根,还剩6根。

2.想加算减法。我知道“6+9=15,15-9=6。”

3.“平十法连减”。从15(圆片)小棒先去掉5个再去掉4个,还剩6根,根据学生操作过程,教师列出算式,把9分成5和4,15-5-4=6。

4.多减再补。把15个(圆片)小棒先去掉10个还剩5个,多去掉1个,再补上1个。教师列出算式15-10+1=6。

5.“破十法”。把15分成10和5,10去掉9个,剩下1个与1合起来是6个。思考过程课件逐步演示,加深学生对操作过程中分解各步的理解。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学具操作,过程归纳,教师算式演示,逐一将思考过程表征出来,体会算法多样化的同时,让学生初步实现对算理的理解。】

(四)教师和学生共同操作,课件直观演示,重点理解“破十法”的算法和算理

1.摆出15个圆片,分成左边10个,右边5个。插入图片

2.把左边10个中圈出9个,还剩1个,如图:

3.让学生利用手中学具试着摆一摆,边摆边说出整个过程。

4.结合学生摆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教师板书,如图:

(五)即时练习(课件出示)

1.圈一圈,算一算。

12-9=

请学生汇报结果,说出操作过程。教师相应写出算式的分解格式,让学生直观看出个步骤表示的意思。

2.摆一摆,算一算。

教师出示算式:14-9=,请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用“破十法”摆出计算过程,写出结果。

3.直接计算。

教师出示算式:16-9=

11-9=

学生可以在脑中利用“破十法”摆出计算过程,也可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教师巡视检查。

【设计意图:直观演示“破十法”的算理过程,将多种表征方式相互结合起来,加强学生对方法理解。通过几个层次练习,进一步掌握用“破十法”解决十几减9的式题。】

(六)回顾算理,总结算法

1.整理算式,发现特点,引入课题。

2.回顾算法的多样,比较方法,结合自身理解,说说自己喜欢的方法。

三、多样练习应用算法。(课件出示)

(一)圈一圈,算一算

完成教材第10页“做一做”第2题。

(二)完成练习二的第1题。

(三)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11-9=

13-9=

15-9=

17-9=

教师巡视,观察学生选择的计算方法。全班汇报,说说自己的算法。

教师追问:这几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对式题的分析、整理和归纳能力。从被减数、减数和差的特点来分析,只要孩子说的有道理,教师予以肯定。

(四)看图列算式。(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通过几个不同的练习,教师观察巡视,反馈出学生对十几减9计算方法掌握程度,加强对新旧知识的联系。】

四、全课总结

全班交流,今天你学会用哪种方法计算十几减9的算式?你觉得哪种方法计算比较熟练?

目标检测设计:

本节课学生掌握怎样,多数学生会使用哪种方法计算十几减9的式题,对于算理的过程是否理解,本课知识技能熟练程度直接影响到后面的教学。带着这样的思考,设计以下题型对设定的目标进行检测:

(一)圈一圈,填一填。

(二)在□里填数。

9+□=12

□+9=15

12-□=9

15-□=9

(三)计算。

14-9=

17-9=

14-4-5=

17-7-2=

教学问题诊断:

1.放手让学生用学具操作,计算“15-9=”的算式,会算的学生很快写出得数,有的学生不知怎样操作,无从下手。

诊断:会算的学生没有形成真正理解过程,初学的学生实物操作还停留在一个一个数的层面上,因此教师引导示范,学生间互助学习能为这个环节做好铺垫。

2.在圈“破十法”实物时,图中左边分10个,右边分5个,而在写算式时,却把15分成5和10,左边小数右边写大数,学生存在疑惑。

诊断:在书写时,教师可先按照圆片左右两份进行记录,让学生发现在算式中体现减法过程时,数学出现交叉,不利于理解,激起学生想要修改的欲望,把数字进行调整便于理解。

3.“平十法“(连减)算式表示时,在算式15-9=中,为什么把9分成-5-4,9不可以分成-7-2?

诊断:让学生感知15-9不够减时,可以先减一部分再减一部分,可以连减。教师可适当设计两组式题,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第一步减完之后都等于10,逐步建立“对平十法”的理解和应用。

4.对于“多减再补“的方法,如果学生没想到,要不要补充?。如:把15个(圆片)小棒先去掉10个还剩5个,多去掉1个,再补上1个。教师列出算式15-10+1=6。

诊断:教学中这种方法学生很难想到,但教师可以适时渗透,并非要在第一课时中体现。可以根据学生认知和自我探究的情况生成处理。

减法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掌握“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都要向前一位退1”的连续退位减法,并正确地笔算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

(1)口述22页图中已知信息和所求问题?

(2)从昆明到丽江中途要经过哪里?

348千米表示什么?

517千米表示什么?

大理到丽江有多远?怎样列式?先估算下,再列竖式计算。

(4)个位上7-8不够减向十位退1,是17-8=9,那接下来该怎么做?

(5)例1和前面的练习题54-18有什么相同点,不同点?

2、交流反馈:

(1)学生汇报,重点说一说,怎样连续退位?

个位:7减8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十,与个位的'7相加得17,17-8=9,在个位上写9。

十位:先减去退位点1是0,0减4不够减从百位退1当十,与十位的0相加得10,10-4=6,在十位上写6。

百位:5先减去退位点1是4,4减去3得1,在百位上写1。

不同点:54-18不连续退位,517-348连续退位。

3、教师总结:笔算减法,先把相同数位对齐,再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减。

①指名板演。

②检查、生互相纠错。

2、169比248少多少?

减法教案 篇9

教材分析:教材设计了小明买自行车交费的情景,通过售货员和小明的对话以及小明心算的情境,,使学生自然进入验算的状态中。教材呈现了不同的验算方法,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注意让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想法和算法,讲出自己的思考过程,感受验算方法的个性化和多样性,以培养学生的验算习惯。

教学重难点:学生自主交流发现验算的方法,认识验算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结合买车的生活情境,经历自主探索减法验算方法的过程。

2.会验算减法,感知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3.在验算方法的探索、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自主学习的成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具准备:主题图、口算卡片、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检复铺垫:

1、学生回顾笔算三位数加减法应注意哪几点?

2、先估算,再笔算:  384-235

3、计算并验算:      235+708

二、情境交流:

1、放情境录音,相机出示情境图“小明买车”

让学生说说发生了什么事情,从中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b)    、出示兔博士的问题“验算一下,看谁算的对”

?  300-236=74        ?   300-236=64

学生独立思考后,可以在小组内交流;

小组代表在班内交流:说说自己用怎样的方法验算?谁还有不同的想法?

【鼓励学生交流不同的验算方法。】

教师相机板书各种验算方法,相机强调养成验算的好习惯。

3、教师鼓励学生比较:你认为哪种验算方法最容易接受?为什么?

(作为参与者,教师相机明确自己的倾向“利用加法验算减法”)

三、总结算法:

1、联系板书,引导学生明确课题“减法的验算方法”;指名总结减法的验算方法。

2、完成“试一试”。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

2、数学冲浪

减法教案 篇10

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设计利用教材情境,首先引导学生提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问题,然后把探究同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的权利完全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借助分数加法的含义与整数加法的含义之间的联系,进行分组合作学习,努力给学生提供交流和表达的机会,让学生借助直观图发现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接着鼓励学生摆脱对直观图的依赖,运用已有的经验探究计算方法,进而能够直接进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最后引导学生自己归纳、补充、完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这样的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在探究、感悟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长(正)方形纸 彩笔

学生准备 长(正)方形纸 彩笔

教学过程

⊙旧知铺垫

1.复习旧知。

(课件出示)

(1)什么叫分数?什么叫分数单位?

(2)填空。

①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②里有( )个;( )个是。

③3个是( );是4个( )。

2.引入课题。

师:刚才大家表现得非常出色,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请听题:把一张饼平均分成8块,爸爸吃了张饼,妈妈吃了张饼。

(1)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指名说)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相机板书:

①爸爸和妈妈一共吃了多少张饼?

②爸爸比妈妈多吃了多少张饼?

③还剩多少张饼?)

师:这些问题怎样解决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设计意图: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结合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

⊙探究新知

1.教学同分母分数加法。

(1)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观察情境图,妈妈把饼平均分成8块,爸爸吃了3块,妈妈吃了1块,同学们你们有遇到过类似这种情况吗?从中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

生:爸爸和妈妈一共吃了多少张饼?

(2)尝试列式。

师:要求爸爸和妈妈一共吃了多少张饼,想一想,该怎样列式?

(3)尝试计算。

先独立计算,再小组合作。教师鼓励有困难的同学借助手中的学具折一折,涂一涂。

(4)汇报结果。

师:结果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是3个,是1个,合起来是4个,也就是)

(5)发现特点。

+的和是,请同学们观察这个算式,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分母没变?分子是怎样得到的?(因为和的分母相同,也就是它们的分数单位相同,所以可以直接把两个分数的分子相加,分母不变)

(6)引发思考。

结合手中的学具,观察计算结果,还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为什么?

(7)指导归纳。

师:通过计算上题,想一想,分数加法的含义是什么?怎样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多让几名学生回答,教师点拨并归纳小结)

(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

减法教案 篇11

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故事寓意。2、朗读课文,练习复述故事。3、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小鹿的话的深刻含义,并且从中受到教育。

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理解故事的深刻含义。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好朋友――小鹿。小鹿可聪明了,它像你一样,居然还会做减法。

1、谁是聪明的小鹿,愿意回答问题?

(1)一年有多少天?

这只小鹿,不仅会算术题,它还有个了不起的愿望呢,让我们走进课本,一起来看看它都干了些什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2、小鹿为什么想造桥?獐子为什么想铺路?

原来他们出门都很不方便,那他们马上行动了吗?从哪个词可以看出?退却是什么意思?

3、他们为什么退却了?(得花一年的时间)原来他们遇到了困难就不敢做了,就说他们退却了。小朋友想想,你在生活中有没有像小鹿和獐子这样“退却”的时候呢?你能用退却说句话吗?

4、练习用“退却”填空。

小蜗牛想爬到屋顶上去,但想到要花几个月的时间就()了。

小明第一次学骑自行车,就摔了十个跟头,但他并没有()。

5、面对困难,有的人退却,有的人却迎难而上,小鹿和獐子面对困难,最终的做法一样吗?

6、小鹿要开始做他的减法了,你知道他的减法是指什么吗?请用波浪线划出有关语句。

从今天开始,我要坚持做减法了,减去一天,就向成功靠近一步。

小鹿说的成功是什么?

那么减法的意思是什么?

(3)请再次带着坚定的语气读这一句。

7、小鹿每天又是怎样坚持做减法的呢?找到相关语句,划上波浪线。

他从太阳升起,一直忙到月亮出来,累得浑身汗淋淋的。

8、我这里也有一个句子,你看用在课本中合适吗?

他从太阳升起,一直忙到月亮出来,累得浑身汗淋淋的。

你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哪些词语最能突出他的“累”?“汗淋淋”是什么意思?是一个什么词性的词?你会说这样的词吗?生活中,谁做事情累得怎么样?

9、小鹿每天都这么累,那它每天都干什么了呢?请结合图片,想象小鹿每天的工作。

10、指导朗读。“一直”“浑身”“汗淋淋”强调时间长、任务重,要读得重一些。“太阳升起”“月亮出来”表示持续时间长,要读得稍慢。

11、当小鹿在辛辛苦苦地造桥时,獐子可能在干什么?

正因为这样,他对小鹿的做法很不理解,他对小鹿说了些什么?请与你的学习伙伴表演读第3-6自然段。

12、小鹿和獐子各自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态度便有不同的结果。最后的结果是怎么样呢?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知道小鹿造桥成功和獐子铺路失败的原因吗?

2、你想对小鹿和獐子说什么?

3、你像小鹿一样通过做减法获得成功吗?

同学们,我们也像小主鹿一样有着大大小小的愿望,只要我们下定决心,坚持到底,遇到困难时,也跟小鹿学做减法,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的愿望,因为坚持就是胜利!

减法教案 篇12

教材分析:

学生之前学习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十几减九的运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基本掌握了加减的转化,退位的意义和必要性,为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作了很好的铺垫,该环节在教学时侧重新旧知识的链接,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由减及加,如何退位,重在训练学生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具体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懂得如何退位,个位不够,从十位上借一则为十

教学关键: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加深理解个位不够从十位借一的原因和意义,有选择性的练习使学生正确运用该方法,在全面了解其计算过

程和方法的基础上总结出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启发引导孩子们的思维,了解计算方法并不是唯一。

设计理念:采用分层教学,整个学习过程是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与个人独立思考运算中完成的;然后通过典型的练习加以巩固;注重学习过程的开放;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善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会倾听同学的意见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让学生通过活动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新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教具准备:练习本笔卡片

教学过程:

20-9=18-9=

56-22=30-20=

师:相信大家还记得北京奥运那一幕幕激动人心的时刻,那么你们知道当初在申办奥运会中,北京得了多少票吗?当时,北京得了56票,巴黎得了18票,最终北京胜出。同学们,你们知道北京比巴黎多了几票吗?你们是怎样计算的呢?可以有多少种方法?用你们自己最喜欢的方法尝试一下

师:我们来看一看大家都用了哪些方法计算,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在此环节里,在所学的基础上,学生可能会有这样的计算过程:

①56 - 18=38②56-18=38

20﹢36=569+9=18

20-18=256-9=47

36﹢2=3847-9=38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习合作的精神和探索知识的兴趣,发散思维,初步建立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必要和简便)

师:每个小组都做得非常好,大家能够联系我们之前学过的知识和方法,寻求问题的答案.那么还有没有更简便一点的方法,直接把结果计算出来呢?在计算过程中,我们又该注意哪些问题呢?好了,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同学们可以比较一下哪种方法更简便?

师:巴黎比北京少多少票,也就是说北京的票数比巴黎的票数多,那么我们用北京得到的票数减去巴黎的票数,就可以知道北京比巴黎多了多少票,也就可以知道巴黎比北京少了多少票。(P18例2)

板书: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北京巴黎

56﹥18

——

同学们认真观察,想想在列竖式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什么呀?(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当被减数的个位不够减时,我们从它的十位借一,那么个位又是多少减多少?(16-8)十位又是多少减多少?(40-10)

师:请你们再仔细观察这一个竖式,想想如果我们从十位减起的话,又该怎么做,比较一下哪一种减法方便?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总结一下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一般方法吗?

师总结:一般方法是列竖式,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先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从十位借一即十,十位减去一,最后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

(设计意图,紧扣教材的例题,并深入挖掘教材本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注意问题,培养学生的表达归纳能力。)

师:同学们,下面老师这里有一些练习,请同学们在自己的练习本上计算,列出竖式,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开始.

50-24=27-19=81-49=

67-39=43-25=95-16=

80-61=72-27=30-17=

(设计意图:很多人往往忽略了教材中的习题,而是去找偏题,其实教材中的习题一般都是经过编者精心挑选设计的,有一定的针对性,因此笔者在这一环节设计的练习是从教材习题中精选出来的,个别稍作改动,并补充了个别题目,紧绕本课重点,目的明确,层次清楚,旨在让学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扎实打好基础;让学生批改学生的练习,更能加深学生对方法的准确使用,并内心生起做小老师的喜悦与责任,有助于提高其发现问题的敏锐性)

找朋友:老师这里有一些卡片,卡片上有一些数字,都是两位数,我们班30个人,分成5个小组,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来抽两张卡片,用最大的数减去最小的数,得出来的数是多少,就把学号和该数字相同的同学邀请到你们小组做客。

(设计意图:通过变式练习,启发学生的思维,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而且“找朋友”的游戏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同伴意识,为课堂增添趣味。当然老师要设计好每张卡片的数字,避免出现游戏无法进行的`局面)

师:相信同学们在这堂课上学到了很多知识,对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具体方法运用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老师这里有一封信,是王伯伯给同学们寄来的。他的信是这么说的:“同学们,你们好。我是你们的老朋友王伯伯。秋天到了,我家的果园大丰收,我想把苹果和梨拿到市场上卖,可是我的水果筐里只能装83个水果,我已经装了39个苹果,那么我的水果筐里还能装多少个梨呢?”同学们听清楚了吗?你们谁来帮助王伯伯解决他的问题?请同学们课后思考,运用本课的知识,可以列出竖式,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下节课我们再来讨论。

(设计意图:一节课的结尾同样很关键,而以实际生活问题作为结束,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开放性,通过变式练习,让学生真正明白:学习数学是为了解决实际生活中存在的现实问题,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是生活的需要。同时,也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文章来源:http://m.swy7.com/a/5215774.html

更多
L

猜你喜欢

更多
N

最新更新

更多
H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