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申请书 > 入党申请书 > 导航

李镇西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写一篇有质量的读后感是怎么样的?当我读完了作者写的作品,里面的剧情真的精彩绝伦。 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文化和历史背景,我们听了一场关于“李镇西爱心与教育读后感”的演讲让我们思考了很多。

李镇西爱心与教育读后感【篇1】

年前就有幸买到了李镇西老师写的《爱心与教育》这本书,只粗粗地过了一遍,让它在书柜沉默了很久。最近,重拾这本书,细细捧读,书中所描述的师生真实情感还是深深地感动了我,更为李镇西老师那充满爱心、民主、真诚、人性的教育所折服。

就这样,在陶醉中、感叹中,带着自己的心去读,带着自己的梦去读,带着自己的实践去读,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时时反省自身,反省自己与李镇西老师之间的差距。

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这本书在三大方面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是他的爱心,二是他的做有思想的教师,三是他的对教育的反思。

(一)爱心 “爱心”充满了李镇西老师《爱心与教育》这本书的每一个角落。我被他的爱心所震憾;被他用全身心的爱心投入到教育事业所震撼;被他的一幕幕真实的、感人的故事所震撼;为他的所教的学生而感到自豪和骄傲。从而让我深深体会到“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就如***在书中所说的“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爱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我们对学生充满真挚的情感,无疑会使学生亲近我们并乐意接受我们的教育,但仅此于此是远远不够的。爱的教育,最终目的应该是使学生在感受到老师无私的爱后,再把这种爱自觉地传播给周围的人,进而爱我们的社会,爱我们的民族,爱我们的国家”;“教师真正的尊严,从某种意义上讲,并不是我们个人的感受,而是学生对我们的道德肯定、知识折服和感情依恋”。

他爱得真实,爱得彻底,爱得伟大。只有爱才能唤起学生心中那些美好的情感,为国家和社会创造更多的温暖与和谐,爱学生,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成学生的朋友去感受自己的情感。就如李镇西老师在书中说的“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爱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

我也非常赞同***说的,假如没有爱学生的心又何来的教育好学生呢;假如没有爱心和童心,又何来与孩子打成一片,更好地教育孩子呢,说爱心和童心是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再恰当不过了!有了爱,真的付出了,孩子们也真的很喜欢你。爱心还表现于对学生的赞美与宽容,尊重孩子的成功,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成绩,不要吝啬赞美,你会发现他们脸腮甜甜的微笑让人陶醉,这种无名的爱融入彼此,也教育了他们要继续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犯了过错,要细心教导,让他们感受老师是因为爱他们才教导他们的,这种爱不需要言语来表达,他们也能感受到老师的一颗爱心,于是,他们就会注意下次类似的错误。

因为有了爱,让孩子们去努力,去改正错误,我们会发现这样的教育更有意义,更容易接受!换句话说,我们不仅需要一颗爱的心,更需要一颗智慧的爱!因此,成功的爱的教育,不仅是老师爱学生,更应是“学生在感受到老师无私的爱后”,养成一种爱的素养,将“小爱”发展成“大爱”,将“独爱”发展成“众爱”,在这些爱中,当然也包括“爱的回报”!

如果每个人都能象李镇西一样爱学生,或者学一半,我们的教育可能会发展得更大。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到:在教育的道路上,我需要更多的实践,更多的学习,更多的理性思考,更积极的探索

(2)做有思想的教师 “李镇西是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这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女儿苏霍姆林斯卡娅对李镇西的评价。读完这本书,我觉得自己已经被灵魂洗涤,深思熟虑。在李镇西先生对教育和学生的热爱背后,他依靠自己的教育思想做为支撑。他用自己的行动实践自己的教育思想。

所以,我觉得我们学李镇西,最重要的是学他“做有思想的教师”。不可否认有一批像***这样有思想的老师,但数量很少。大多数教师仍然扮演着“教书匠”的角色:

重复别人说的话,抄袭别人写的教案,模仿别人教的课。

***说:“当教师的一定要有自己的教育思想,说自己的话。”这句简短的话语,值得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认真的反思。

要形成更加成熟的教育思想,必须认真学习,多读教育理论专著,多向著名专家、大师学习,多参加沙龙讨论,多做自我反思和总结。***曾感慨地说:“苏霍姆林斯基的思想,是在我教育生涯的早晨投下的第一缕金色的霞光。

”***的成功也正是得益于对教育家思想的汲取和积淀。 我们向教育家学习,不光要学习教育名家的理论和思想,还要学习他们持之以恒地学习和总结的毅力。***几十年如一日地一直坚持写《教育日记》、《教育手记》和《教育随笔》,这份艰辛地付出才有了今天这份丰厚的回报。

反思我自己,与李镇西老师相比,真感到汗颜! 大师的成长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他们往往都经历过“昨夜西风凋敝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迷茫、彷徨,经历过“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痛苦的学习积淀过程。

与其天天盼机遇的垂青、幻想一鸣惊人,不如脚踏实地认真学习和反思总结。如果我们还想进步,如果我们还不甘沦落为可悲的“教书匠”,那就让我们快快行动吧

(三)对教育的反思除了“爱心”和“做有思想的教师”,书中还震撼我的是李镇西老师对教育的深思。以前,我也想过如何帮助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如何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如何让学生喜欢我,但我从来没有想过,学生为什么来学校?当我读到教育就是要“每一个从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

”时,我深深震撼了,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这已经深深地融入了中国共产党的血液,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教育追求。

***对爱的执著也深深打动了我。真的,跟***比起来我感到卑微和惭愧,回想以前,面对个别学生的顽劣、松散和不听话,我总是忍不住会烦躁,会发怒。可每当发过脾气,总会有一点自责:

他们毕竟还只是孩子!所以,每次我找个借口和蔼可亲地和他们聊天,我心里似乎都有点平衡。现在想起来,孩子们曾经给过我多少尊严和宽容啊!

与他们的爱相比,我们的老师甚至大人对他们的爱都太重视了,这是多么的单薄! 我喜欢随意的生活,尽管我工作的也踏实认真。但读完***的书后让我明白“随意或许是一种美丽,而执著却是一片更灿烂的云彩。

”反思过去的“随意”与“从容”,越来越觉得我的随意是低层次的,我的从容包含着更多的惰性。读了这本书,让我的心有些激动,让我渐渐平庸的心不再麻木,让爱和童心在我心中停留的更久!

窑北头小学邵盈盈

李镇西爱心与教育读后感【篇2】

游远方暑假期间,读了李镇西老师的专著《爱心与教育》,深深被书上的事例感动,被***的真情感动。本文介绍了李镇西在用爱心教育学生方面的各种事例和成就。***能在课外陪学生爬山,能对学生进行家访,能真心关爱每一个学生,一个人做两个班的班主任,他对学生的真情付出,得到了学生的回报。

这本书,使我思想受到感染,观念得到转变,带给我不尽的思索源泉。

一、明确教育目标

我们应该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为了培养诚实、保守、听话、听话的孩子吗?不!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真正的人。我认为一个真正的人应该是一个有爱心,有同情心,有正义感和责任感的人。他们应该具有遵守法纪的意识、诚信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维护自身合法权利的意识、忧国忧民意识;开放的思想,独特的个性和健康的心理;具有积极、进取、乐观、坚强、勇敢的品质;懂得与别人交流与沟通,懂得向别人学习长处,懂得自我反思,懂得友善待人,懂得宽容和理解,懂得生存与发展。

二、严格班级纪律

《爱心与教育》这本书,告诉我们,要制定严格的班规、纪律制度,依法治班。要坚决按照制度处理问题,体现制度的权威性,增强制度的有效性。严格的纪律制度可以规范学生的行为,发挥良好的管理作用。

掌握学生的纪律有三个重要阶段:开始阶段、期中考试和期末。开学初,加强对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教育,严格规范学生的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今后的班级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考结束后,是学生思想放松的时期。现阶段应加强班级管理,多与学生交谈,引导学生不良情绪。期末是学生假期观念的生成期。

此时,学生的纪律性明显变差,学生们有了等待假期的心理。学期末非常重要,这将对下学期的班级管理产生严重影响。因此,期末要抓得更紧。

三、激励学生展现自己的个性。

我们的学生是极具个性的群体。他们都有不同的个人素质,但许多学生没有表现出来。我经常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自己喜欢的兴趣小组,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比赛,充分展现自己的各性。

有许多个性各异的学生,如书法、体育、歌唱等。发现学生的个性,鼓励他们表现出来,我们的学生就不会一成不变、井然有序

一、呆头呆脑的,而是一个个具有独特个性的鲜活的人。

四、真心关爱学生

《爱心与教育》这本书告诉我们,老师要真诚地关爱学生但不能有任何个人的目的。***用真诚去爱学生,这种爱是无私的、真诚的,所以已经被学生所接受,也让学生感受到了被爱的温暖。但是学生对于老师的“假爱”是敏感的,他们能够感受老师对他们的爱是真是假,是否有目的。

所以我们爱学生应该真诚。只有真诚的爱才能打动学生,起到教育的作用,否则只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只有情感融合教育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五、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李镇西老师在班主任工作中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处,发挥民主,成为学生的朋友,课后与学生一起玩、爬山,一起聚餐。老师应具有“爱心与童心”,只有具有童心,才能与学生有更多的共同爱好,更多的思想交流,更多共同语言,成为学生的朋友。做学生的好老师、好朋友,以朋友的身份引导学生成长,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六、不把后进生当 “差生”

在***的眼中,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都是值得关爱和教育的,根本就没有所谓的 “差生”。***用爱及真诚的言语使学生产生“想做好人的愿望火花”。在我们教育当中,习惯给学生贴上“好生”、“差生”的标签,导致一些学生真的变差了。

这本书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是好孩子,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可贵之处,鼓励学生学会自我教育,勇于战胜自我。老师千万不能采用打压、批评的手段将学生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熄灭。只要老师用心付出,只要老师相信学生,学生就会慢慢进步。

书中的小故事给人很多启发。教育不是说教,不是惩罚,而是用爱传递爱,用心感染心灵。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爱护学生,用心教学生。只有用心,才能收获桃李的芬芳。

读了李镇西老师的专著《爱心与教育》,深深被书上的事例感动,被***的真情感动。本文介绍了李镇西在用爱心教育学生方面的各种事例和成就。***能在课外陪学生爬山,能对学生进行家访,能真心关爱每一个学生,一个人做两个班的班主任,他对学生的真情付出,得到了学生的回报。

这本书,使我思想受到感染,观念得到转变,带给我不尽的思索源泉。

李镇西爱心与教育读后感【篇3】

最近又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这本书,读了书中的手记二:与顽童打交道----“后进学生”的转化这部分内容。自己被李镇西老师那颗热爱学生的心所感染,特别是对后进学生那种不离不弃,持之以恒,充满信心的工作精神所感动。

后进生是不幸的。由于他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很难过上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后进生的转化,一直是令人头疼的事。

***讲“后进生教育要民主,用心灵赢得心灵,当我们自然而然地走进‘后进学生’的心灵,而他们也乐于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是,我们的教育之舟便已驶入了成功的港湾。”而***在工作中也是这么做的。

一个教师,能够长期地像李镇西老师那样对待万同这样一个学生和生活顽童学生,难!万同,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可怜的孩子,物质和情感上的缺失,让万同便成了一个人间人怕的坏孩子,可万同又是幸运的,因为他遇到了***,这个像父亲一样的班主任,在别人已经放弃他的时候,却给他信心和鼓励。不仅如此,***还发挥了集体作用,唤醒他沉睡的灵魂对他的伴侣的爱。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位好老师,有了这样一群集体,万同的人生道路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万同成长为一支光荣而雄心勃勃的人民解放军。我想,如果没有***的坚持和执着,万同的人生可想而知。

一路阅读中,我不断地被感动,不断地在想,我有多少耐心来对待万同这样的学生,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料的反复?我在问自己:如果万同是我的学生,我会怎么做?(zW5000.coM 作文5000网)

我相信我也是一个有爱心的老师。我会像李镇西先生一样耐心细致地对待他。我会跟他讲道理,但我会容忍他重复太多吗?我想不会,我会伤心,会愤恨,会觉得万同是不可教育的学生,我自己已经尽了力,而“教育不是万能的”……当我面对班级里让人头疼的后进生,我也曾试着去爱这些孩子,可是往往都是徒劳无功。在感叹之余只能责怪孩子为什么这么难管,不懂事。

现在想来,以前所谓的对他们的“爱”,放在***那里,他微不足道了。也我该试着向***学习,用平等的眼光看待他们,让自己的心灵走进他们。只有赢得他们的认可,教育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李镇西爱心与教育读后感【篇4】

以爱育教之我思

——读李镇西《爱心与教育》有感

第一次认识李镇西老师是在学生给老师打伞事件时。那段时间网上疯传的学生给老师打伞事件,各种各样的声音在抨击着这位女老师,社会各界人士质问着我们老师的师德,各种负面的声音铺面而来……那时,作为一个上班尚不到五年的年轻教师,我不知道以怎样的方式说出我的心声,不知道以怎样的话语表达我的无奈,而就在那时我有幸读到***一篇《学生为老师撑伞何罪之有?》的文章,那篇文章是那样真切的写出来我的心声,我欲说确无法说出的声音,当时,我疯狂的**,分享***的这篇文章,我是想让更多的同行看到这样的声音,想让更多的人士看到我们教师的职业道德没有坏掉,只是被坏掉了。

当然,我也就认识了镇西老师。

今年暑假学校给我们发放了***的书《爱心与教育》,于是我就利用假期的时间,很欣赏的读了此书。真正获益匪浅啊。

从***的这本书中,我看到满满的都是爱的教育,以爱育教,原来被***诠释的如此清晰,如此生动。《爱心与教育》这本书的每一个角落,我被他的爱心所震憾;被他用全身心的爱心投入到教育事业所震撼;被他的一幕幕真实的、感人事所震撼;他为他教的学生感到骄傲。从而让我深切到“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就如***在书中所说的“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爱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我们对学生充满真挚的情感,无疑会使学生亲近我们并乐意接受我们的教育,但仅此于此是远远不够的最终目的应该是使学生在感受到老师无私的爱后,再把这种爱自觉地传播给周围的人,从而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就如李镇西老师在书中说的“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爱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我也非常赞同***所说的,如果没有对学生的爱,怎样才能教育好学生;假如没有爱心和童心,又何来与孩子打成一片,更好地教育孩子呢,说爱心和童心是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再恰当不过了!

有了爱,真的付出了,孩子们也真的很喜欢你。这种无名的爱相互融合,也教育着他们继续努力,争取更好的结果;犯了过错,要细心教导,让他们感受老师是因为爱他们才教导他们的,这种爱不需要言语来表达,他们也能感受到老师的一颗爱心。

因为有了爱,让孩子们去努力,去改正错误,我们会发现这样的教育更有意义,更容易接受!换句话说,我们不仅需要一颗爱的心,更需要一颗智慧的爱!因此,成功的爱的教育,不仅是老师爱学生,更应是“学生在感受到老师无私的爱后”,养成一种爱的素养,将“小爱”发展成“大爱”,将“独爱”发展成“众爱”,在这些爱中,当然也包括“爱的回报”!

如果每个人都能象李镇西一样爱学生,或者学一半,我们的教育可能会发展得更大。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到:在教育的道路上,我需要更多的实践,更多的学习,更多的理性思考,更积极的探索

其次,从***的书中我读到了一种梦想,是自己成为怎样一个老师的梦想,我想我要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李镇西老师演绎的对教育和学生的挚爱背后是依靠他的教育思想做支撑,他用自己的行动实践着自己的教育思想。不能否认现在确实涌现出一批像***这样有思想的老师,但大多数教师仍然扮演着还是缺少一种自己的思想,人云亦云,重复着别人说过的话,复制着别人写过的教案,模仿着别人上过的课。***说:

“当教师的一定要有自己的教育思想,说自己的话。”这句简短的话语,值得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认真的反思。要形成更加成熟的教育思想,必须认真学习,多读教育理论专著,多向名家名家学习,多做自我反思和总结。

我们向教育家学习,不光要学习教育名家的理论和思想,还要学习他们持之以恒地学习和总结的毅力。在他的教学生涯中,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想法和把握。只要我认为这是对的,我就会练习和做。

去形成我自己的教学风格。

最后,对教育的反思除了“爱心”和“做有思想的教师”,书中还震撼我的是李镇西老师对教育的深思。现今社会,教师的职业已不那么单纯,也没有了像以前那样对老师的尊重,各种声音,各种人都可以评论教师,评论教育。面对无序的评价,我想我应该向李镇喜先生那样有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真的,跟***比起来我感到卑微和惭愧,回想以前,对一些教育大师的说法,观点,我是盲目的学习,对一些教育现象也不敢有自己的看法,读了此书,我觉得,是时候该有自己的深思了,对我们的教育,对自己的教学,以及对社会中教育的事件,都该有自己的深思了,不远,这些都离我不远。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能遇见李镇西老师真是一种幸运,能读此书,真的如获挚友。

李镇西爱心与教育读后感【篇5】

良田小学廖苗

由于我热爱教育,热爱学生,对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有了新的认识,深深体会到自己教育知识的缺乏,以及教育技能的简单落后,于是我在网上找到了几本关于小学班主任工作和教育心理学的书,给自己充电。《爱心与教育》----李镇西班,首先映入我的眼帘,我迫不及待的看了作者简介和自序,自序中一句颇具想象力,那就是“用一双‘文学的耳朵’随时倾听‘花开的声音’”。当时决定我要挤出时间好好读读这本书,但是由于学校没有网络,我只能抽假期在家里挤时间读读,几经周折,我还是没能完整的读完这本书,但是李老师所表达的对学生的那份爱我似乎已经懂了,书中记录了李老师对“逆境”学生的关怀,对“后进”学生的转化,对“优秀”学生的培养,对“心理”教育的尝试,对“有效”德育的探索,对“班干部”的选举培养,对“青春期”教育的重视,对“民族教育”的宣扬,难得可贵的是书中披露了他曾经失败的教育案例。

他提倡“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用‘学生的兴趣’去爱好”,他认为爱的教育不是一种教育,而是一种生活,一种常态的生活;爱的教育要从细节处入手----如学生生日亲自送上一本书,一张贺卡等等。这本书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年轻教师的成长;更像一本指南,引领我们走出教育的误区。这本书,真的让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让我第一次成为一名农村小学教师感到很高兴。人生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幸福。当老师的幸福,不是看几本书,而是深刻理解教育的意义,从热爱学生,让大家谈一谈热爱工作,主动去阅读和实践。读书要开阔视野,开阔胸怀,净化心灵,升华人格;实践要锻炼总结,在实践中修改完善,在实践中启迪智慧,在实践中创新。

这样你的工作会做得更好,于是你的学生依恋你,家长尊敬你,同行敬佩你,领导器重你,这样你被欣赏,被认同,你就会觉得很幸福,你就会觉得工作很快乐,你才会真正潜下心来搞教育,你就可以把你的爱全部奉献给孩子们,于是你的工作就会更出色,也会更幸福,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记得去年上半年有一天我正准备午休,突然想到作为班主任得去看看孩子们睡的咋样,就马上翻身起床,没有犹豫,没有拖拉。想象一下,如果你没有想到孩子,你会在午休前想到他们吗?

为了孩子们睡个好觉,你愿意放弃午休吗?因为我认为当孩子们睡得好的时候,他们下午就有足够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孩子们就能取得比较好的学习效果。

我还读了书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让别人因为我们的存在而快乐。李老师曾经告诉学生这句话,他在各种报道中经常提到。这甚至成为他第一次担任校长时给老师们的第一句话,后来又写在他们的教学楼里。最开始我不理解其内涵,随着阅读的深入,在实践中结合具体情景才慢慢体会其中的含义。

当孩子们把校园打扫得一尘不染,我们可以在窗明几净的校园里工作时,我们就因为孩子们的存在而幸福;当有学生为了班级可以夺得清洁纪律流动红旗而努力时,我们这个班集体就因为他们的存在而幸福;当我在处理班级事物不够理智时,有学生给我提出善意的建议时,我就因为他们的存在而幸福。如今年上期我在班上发火,下午母春兰就用小纸条给我提建议了:“梁老师:

做事不要太急躁,不能意气用事,要考虑清楚再实践,有时要学会克制自己······别让自己生活在气愤当中,有时同学们跟你的友谊比你的面子还重要。”我因为这位学生朋友般真诚的建议而感动,我因为她的存在而幸福,同时也更加理解李老师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在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都有你的助手。我经常在学生们被感动的时候对他们说这句话。当他们让我写毕业感言的时候,我也给他们发了这句话,因为我希望他们能够鞭策自己,纠正自己,希望他们有一颗感恩的心,希望更多的人会因为他们的存在而快乐。

李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朴实无华,很多崭新的教育理念,深刻的人生哲理蕴含在一个个平凡真实感人的小故事里面。他不是为写书而写书,他是想通过自己的书籍来宣扬和传播新文化,新教育,新理念,写的是中国教育这本大书;他也不是在用笔写书,他是在用心写书,用情感写书,用人格写书,写的是一个与别人不一样的“人”字。因为我最喜欢这本书,所以我把它交给了一个我尊敬的教育同行,希望更多的孩子能得到爱的教育。

如果每一位老师都能像李老师一样感受到工作的快乐和幸福,那么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民族和我们的国家就会有另一种和谐感!

李镇西爱心与教育读后感【篇6】

教师的热情——对孩子真诚的爱

对孩子真诚的爱,当下的老师几个能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泛滥,物欲横流。每个人都忙于竞争、晋升和赚钱。老师也忙啊,拿着微薄的工资待不住了,心思不在教学上,精力不在学生上,况且,育人任重且道远,人是很复杂的动物,人的学习也是很复杂的,教不好教啊,有的老师畏惧了,逃避了,所以也就敷衍了。

俗话说,“做一行爱一行”。任何工作,只因为它是一个工作,它便是有难度的,要想做好,便得花心思,花功夫,所以人千万不能偷懒,一偷懒就出问题,虽说快乐是人的天性。况且,责任感是做人做事基本的道德准则,“在其位,谋其政”,该你做的事,就得认真做。

其实,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有苦便有甜,做教师很辛苦,但只要你用心去感知,你会发现育人的趣味,就像品茶,品多了便品出韵味了,但首先你得认真去品。

为孩子的真正的实际条件下的更好成长,教师仅仅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批改作业是不够的,就像炒菜一样,仅仅炒个家常小菜,寻常的厨艺肯定小菜一碟,但要做个色香味俱全的超好吃的菜可不够看,还需要热情。热情是个很奇妙的东西。水不沸则茶不香,盐稍少则菜无味,一如画龙不点睛,***来,总感觉少了那么点意思。

热情就是那万能的点睛之笔,点哪哪活。炒菜有了热情,会更加细致认真的对待,会去琢磨,会有发现,会去寻找,会去花时间,会有改进,便会有进步,大厨就是这样炼成的,就这么简单。做一道更好的菜是厨师的热情和老师的热情。这是怎么一回事?

李镇西在他的《爱心与教育》第一篇中提到他的精神导师苏霍姆林斯基的一个小故事,印象很深刻,也很感动。一年春天,苏和他的学生们一起买了一艘小木船,然后划到一个无人居住的小岛上探险。苏在他的《巴甫雷什中学》写道:

“可能有人会想,作者想借这些事例来炫耀自己特别关心孩子。不对,买船是出于我想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而孩子们的快乐,对于我就是最大的幸福。”感受到了吗,满到快溢出来的,都是对孩子真诚的爱啊。

对孩子的真挚爱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工作的激情所在。是认真、耐心、认真、执着探索的教育实践者和教育研究者的激情吗?因为爱,所以选择;因为爱,所以坚持;因为爱,所以爱。

平凡朴素,但不平庸,这是一位合格的教师。

文章来源:http://m.swy7.com/a/5245653.html

更多
L

猜你喜欢

更多
N

最新更新

更多
H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