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申请书 > 入党申请书 > 导航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示例分析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天窗》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示例分析 篇1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流程

一、 谈话导入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猫的认识。

学生可以读和猫有关的书,也可以介绍猫的生活习性等方面知识。

二、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三、再读课文,学习字、词,了解段意。

1.指名读,说出段意。

2.交流自己词语的理解,提出易读错、写错的字。特别注意:屏息凝视、生气勃勃等。

根据各段段意试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了解猫的几方面的特点。

四、 自读课文,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归纳出猫的特点,即大猫性格古怪:既老实又贪玩还尽责;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出;既胆小又勇猛;小猫则更淘气。

五、 浏览课文,提出问题

六、 课堂练习

1.看拼音写词语。

( ) 呼( ) 遭( ) 生气( ) ( )备

2.多音字组词。

折 屏

第2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理解课人,了解猫的性格和刚满月小猫的可爱,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细致观察和真实具体地记叙事物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流程

一、 复习导入

回忆猫的特点。

二、 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请同学朗读这一段,思考:大花猫的.性格特点是什么?从哪里看出来的。

引导学生了解大花猫的性格特点古怪,因为它老实、贪玩同时又尽职。

2.出示句子,学生比较:

说它老实吧,它却贪玩

说它贪玩吧,它很贪玩

引导学生体会两种句式,前一种写法是不确定的,后一种写法是肯定的。进而发现连接猫性格的词语为“吧,可是。”

3.请同学用“吧,可是”将老实――贪玩――尽职连起来说一句话,体现猫性格的古怪。

4.学生仿照句式进行迁移训练,说一个人性情很古怪。

(学生从发现――认识――迁移的过程,符合认知规律,也更加清楚作者写法的特点。)

5.引导全体学生理解猫的性格古怪。

出示:说它老实吧,_____。可是,_____。

说它贪玩吧,_____。可是,_____。

三、学习二、三自然段

1.学生自读这两个自然段,思考:这两个描写的猫的性格古怪在哪儿?

2.用第一段的句式说话、填空。

3.仔细品读第二段,学习作者是怎样把猫高兴和不高兴时的古怪特点写得具体生动的。

使学生认识到作者运用一系列动词具体写出了猫的表现,让人感到真实、生动。

4.回读前三个自然段,读中体会大花猫性格的古怪及作者对它的宠爱。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请同学合上书听老师读书,同时思考:这一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写出了小花猫什么特点。

(培养听的能力,听后概括,抓住要点知道主要内容,达到基本要求。)

2.请同学听老师读第二遍,把能表现出小花猫淘气特点的词记在本子上。

(教养学生运用听觉器官搜集有关信息的能力,提高写字速度。)

3.请同学听老师读第三遍,边听边想象小花猫淘气时的情景。然后大家介绍,尽量用上文中的好词佳句。

(边听边悟,张开想象的翅膀,进入情境。复述时鼓励学生将本文语言文字内化成自身语言,锻炼学生记忆力,体现了学以致用的原则。)

4.齐读这一段,读中体会小猫的淘气及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五、总结全文

通过本文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六、创新实践

1.留心观察自己周围的一种小动物,写一篇观察日记。

2.自己栽一棵白菜花,观察它的生长情况,坚持写观察日记。

教学反思

体会猫性格古怪的特点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在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理解、朗读,领悟到猫贪玩、尽职之后,学生很容易能够在先前的板书中找到与之相关的对猫新的认识——古怪。这样的设计为理解猫性格的古怪作出了引导,又为更好的理解另外几处猫的性格古怪做好了铺垫。同时将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又一次延伸到学生自己对猫的喜爱,并使本节课体会到的作者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方法得到实际运用。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示例分析 篇2

一、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淘气可爱。

3. 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体会课文蕴含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了解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猫的特点的。

结合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2. 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动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

三、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朗读感悟法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过各种各样的动物,其中猫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一种。谁能说一说你印象中的猫是什么样子的?

2.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老舍先生的《猫》,看看他笔下的猫是什么样的。(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2. 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出示生字词,指名读、齐读)

3.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猫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 学习第一部分(第 1-5 自然段)

默读第 1-5 自然段,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了大花猫的古怪性格?

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体会大花猫的老实、贪玩、尽职。

出示句子:“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

出示句子:“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出示句子:“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体会大花猫的温柔可亲与一声不出。

出示句子:“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儿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出示句子:“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一声也不出。”

体会大花猫的胆小与勇猛。

出示句子:“它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可是它又那么勇猛,不要说见着小虫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

指导朗读,读出大花猫的古怪性格。

2. 学习第二部分(第 6 自然段)

自由朗读第 6 自然段,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小猫的淘气可爱的?

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出示句子:“一根鸡毛,一个线团,都是它的好玩具,耍个没完没了。一玩起来,它不知要摔多少跟头,但是跌倒了马上起来,再跑再跌。它的头撞在门上,桌腿上,撞疼了也不哭。”

出示句子:“它在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所过之处,枝折花落。你见了,绝不会责打它,它是那样生气勃勃,天真可爱!”

指导朗读,读出小猫的淘气可爱。

(四)总结全文,体会写法

1. 作者是怎样把猫的特点写具体的?

作者通过对猫的细致观察,抓住了猫的性格特点和生活习性,运用具体事例进行描写。

作者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

作者在描写猫的性格特点时,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使猫的性格更加鲜明。

2. 从文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对猫怎样的感情?

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五)拓展延伸

1.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 仿照本文的写作方法,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动物。

(六)布置作业

1.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 阅读老舍先生的其他作品。

五、板书设计

大花猫 古怪 老实 贪玩 尽职 温柔可亲 一声不出 胆小 勇猛

小猫 淘气可爱

喜爱之情 具体事例 生动语言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猫》这篇课文时,我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分析,感受作者的语言魅力。同时,我还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写作方法进行练笔,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但在教学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作者的写作方法理解不够透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加强这方面的指导,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写作技巧。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示例分析 篇3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着“动物朋友”这一主题,编排了《猫》《母鸡》《白鹅》3篇课文,每一篇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方法各不相同,但都表达了同样的情感——对动物真正的喜爱和真诚的赞美。前两篇课文《猫》和《母鸡》,是同一作家写不同的动物。后一篇课文《白鹅》及课后“阅读链接”中的《白公鹅》,是不同作家写同一种动物。在他们的笔下,性格古怪的猫、慈爱尽职的母鸡、高傲的白鹅,无不性格鲜明,栩栩如生,可亲可爱。

【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全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课文先从三个方面具体表现猫的性格古怪:讲它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讲它高兴时和不高兴时截然不同的表现;讲它“什么都怕”,但又那么“勇猛”。这三个方面的表现,看起来相互矛盾,但都是事实,所以说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再讲它小时候十分淘气。表现在:一是刚满月,腿脚还站不稳时就爱玩;二是稍大一点胆子越来越大,也就更加淘气。

这篇课文有两个非常突出的特点。首先是表达了真挚的感情。老舍先生对家里的猫爱同儿女,因此无论是古怪还是淘气,在他眼里都是十足的可爱。而且人与猫之间互相信任,和谐相处,创造出一个非常美好的境界。其次是老舍先生平实无雕琢的语言风格。在介绍猫的性格特点时,只是将事实具体地写出,使猫的形象越来越丰满,性格越来越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继续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二是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用具体事实表现动物特点的描写方法。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猫的性格特点的,教学难点是在阅读中体会“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教学目标】

1.认识“虑、职”等6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会写“忧、虑”等15个字,正确读写“呼唤、响动”等10个词语。

2.默读课文,找出文中表现作者非常喜欢猫的句段,把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读出来。

3.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的,学习总分的结构方式。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初步领悟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的。

【教学策略】

1.识字教学

课文中的多音字较多,要提醒学生注意读准字音。要求会写的字中,有几个字容易写错,可以根据学生写字的情况适当加以提醒。

2.阅读理解

注意围绕“人爱猫,猫亲人”这一情感主线,引导学生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还要注意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运用富有情趣的语言表达情感的方法。最重要的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品味词句,从字里行间去感受作者对动物深深的爱。

3.表达运用

利用好课文后面的“阅读链接”。通过对比阅读课后的两段文字,体会不同作家的相同爱猫之情,以及不同作家运用的不同表达方法。同时,带领学生增加自己的语言积累,并尝试着把这些方法运用到习作实践中去,把读与思、读与写有机结合起来。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猫的图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检查预习情况,认识“滤、职”等6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会写“忧、虑”等15个字,正确读写“呼唤、响动”等10个词语。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导入新课,识记字词

1.课件出示猫的图片及课题:猫。(生齐读)(板书:猫)

2.师导入: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养过猫?谁能用一句话说说你对猫的了解?(生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

3.课件出示补充资料。

4.师:同学们,老舍先生也很爱猫,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课文——《猫》,就体现了他对猫的喜爱之情。

5.生自由读课文。

课件出示:

l

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文中的生字新词。

l

读完后四人小组内交流反馈字词预习情况。

6.学习生字新词。

(1)课件出示要求会认的6个生字,师指名认读。

(2)辨析多音字“屏、折”。

①出示“屏、折”2个字,让生读出每个字的不同读音。

②用“屏、折”2个字的不同读音组词。(出示课件,师指名读后生齐读)

bǐnɡ(屏息凝视)

shé(枝折花落)

pínɡ(屏风)

zhē(折腾)

bīnɡ

(屏营)

zhé(打折)

(3)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

①师指名认读;生开火车认读;全班齐读。

②口头组词。

③师指名交流: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示例1:分析字形结构,归类识记。(相机出示课件)

示例2:利用形近字识记。如,盆—盘;稿—搞;遭—糟。

(4)指导书写。

①“遭”。(视频出示书写笔顺)生边看边书空。

②师提示:“贪”的上面是“今”,不要写成了“令”;“勃”的右边是“力”,不是“攵”。

③生在田字格中练写。

(5)理解词语。

①出示课件。(课件中括号内的字相机出示)

你能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吗?

r不管,无论。(任凭)

r没有一点忧愁和顾虑。(无忧无虑)

r有意识地暂时抑止呼吸,聚精会神地看。(屏息凝视)

r形容富有朝气,充满活力。(生气勃勃)

②师指名说词语。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入新课的学习,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课件展示猫的资料,让学生充分感受猫的可爱,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识字过程中,注重教授识字方法,充分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板块二

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引导生自读课文。

(1)师过渡:同学们顺利闯过字词关,接下来我们进入课文的学习。

(2)出示课件。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老舍先生笔下的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师:下面请同学们先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再用一句话说一说老舍先生笔下的猫给你留下的印象。(相机板书:古怪淘气可爱)

2.再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

(1)出示课件。

思考: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猫的性格古怪?哪几个自然段又写了猫的淘气?分别用横线画出概括描写的句子。

(2)预设:第1~3自然段:猫的性格古怪。(成年的猫)第4自然段:满月的小猫淘气可爱。

(3)出示课件。

成年的猫和满月的小猫既有不同的特点,又有相同之处,谁能从下面的句子中找到答案?

l

r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l

r满月的.小猫们就更好玩了,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

(4)师指名交流。

示例1:成年的猫性格古怪,满月的小猫淘气,这是它们的不同特点。

示例2:从“更可爱”的“更”字,可以看出作者认为成年的猫和满月的小猫的相同之处是它们都可爱。

3.初步感知小猫的可爱。

(1)师:如果这只淘气的小猫是你家的猫,你会怎么评价它?(出示课件)

这是一只_____________的猫。

(2)小组内交流后,全班交流。

(3)师引导:老舍先生是怎样评价它的?快速从文中找出两个相关的词语。(相机出示课件)

(4)师:此时此刻,你对猫产生了什么样的感情?谁来说一说?(预设:喜欢、喜爱)

4.课堂小结。

师:这样一只生气勃勃、天真可爱的猫,我们只是通过老舍先生风趣亲切、通俗晓畅的语言描述,便对猫心生喜爱之情,与猫朝夕相处的老舍先生该对它何等喜爱呀!下节课我们再深入学习。

【设计意图】本板块引导学生梳理文章脉络,让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的认识,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为深入理解文本做好铺垫。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的,感受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2.激起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词语,导入新课

1.师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梳理了课文脉络。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猫》。(板书:猫)

2.检查复习。

(1)课件出示词语,师指名认读。

(2)师指导回顾课文主要内容: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猫的哪几种不同的形象?各有什么特点?

预设:写了猫在成年时和满月时的不同的形象;猫的性格实在古怪,满月的小猫更可爱。

【设计意图】本课一开始,通过检查复习,引导学生从字词入手进一步熟悉文本,夯实语文学习的基础。同时回顾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为品读文本做好铺垫,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

板块二

品词析句,体会“古怪”

1.学习第1自然段。

(1)师引导:“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它古怪在哪儿呢?听老师读课文第1~3自然段。

(2)课件出示段落。

(3)指名朗读。师:这段话中,我们看到了猫的几种不同的形象?结合图片以及平日所观察到的细节,具体描绘一下猫的这些形象。(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①师指名描述图中猫的形象。

预设:猫很老实,喜欢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板书:老实)

师:这真是一只无忧无虑的猫啊!注意读句子时要读出你的感受。

②(出示课件)师指名描述第二幅图中猫的形象。

课件出示:

预设:猫很贪玩,决定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板书:贪玩)

师:猫真贪玩,居然出走一天一夜也不肯回来。谁来读一读这一句?(师指名读)

③(出示课件)师指名描述第三幅图中猫的形象。

课件出示:

预设:猫很尽职,只要听到老鼠的一点儿响动,就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板书:尽职)

师:猫多么尽职啊!这段话中哪些词语让你最有感触呢?认真地读一读。

(4)改写句子。

①(出示课件)师:谁能不改变句子意思,给这个句子换个说法?(师指名回答)

课件出示:

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②师:这只猫多么有决心啊!师指名用“非……不可……”说一句话。

(5)学习起连接作用的词句。

师:猫老实、贪玩又尽职,那么课文中作者是怎么把这些不同的特点连起来的呢?再自由读读第1自然段,注意课文中那些起连接作用的词语和句子。(出示课件)

师指名交流,相机补充:作者就是巧妙地运用这些词语和句子,将猫的古怪性格描写得淋漓尽致。这哪里是一只猫啊,这分明就是一个无拘无束的孩子啊!(全班齐读)

(6)课件出示下面两组句子,比较朗读,体会两种句式语气的不同。

课件出示:

说它老实吧。→它很老实。

说它贪玩吧。→它很贪玩。

师指名读后,生自由练读。

师:体会体会课文中的这种语气给你什么感觉?(预设:它并不完全这样)

师指导读出这种感觉。

(7)师小结:说它老实,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可是它又贪玩;说它贪玩吧,它的确贪玩,可是它又很尽职。这些就是猫的古怪性格的表现之一。因此,课文第一句话就写到“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①师引导:其实猫就是猫,白天睡大觉,晚上捉老鼠,没事东跑西跑,根本谈不上什么古怪呀。可作者为什么这么写呢?

(预设:作者爱猫,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表达了爱猫的感情)

②师指导朗读,引导生读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2.自主学习第2自然段。

(1)师课件出示自学要求,生小声读第2自然段。

课件出示:

思考:第2自然段主要写猫的什么特点?哪几句能概括全段内容?把有关的语句画下来,自己讲一讲。

学法提示:学习这一自然段可以读读、想想、讲讲。如,层次的划分,详略的分配,运用的表现手法,用词和造句,甚至标点符号的作用等都可以挖掘。

(2)生交流。

示例1:“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后面用了冒号,表示后文写猫的温柔可亲。

示例2:高兴时的温柔可亲是详写的,不高兴时一声不出则写得简略。

生交流时师指导朗读,注意把冒号、层次、感情等用停顿和语调表达出来。

3.学习第3自然段。

(1)师指名读第3自然段,引导生试着用一对反义词概括这一自然段中猫的特点。(板书:胆小勇猛)

(2)师引导:谁能用一组合适的关联词语把它们连成一句话呢?

(3)生交流。

师引导:如果要表明猫同时具备两个特点

用什么关联词比较合适?(预设:猫既胆小又勇猛)

师:多么矛盾。如果想要突出猫的勇猛,应该怎样说?

示例1:猫虽然有时候胆小,但有时候也很勇猛。

示例2:猫很胆小,但更多的时候很勇猛。

(4)师生合作读第3自然段。

4.再读第1~3自然段。(课件出示问题)

课件出示:

第1自然段分了哪几层来写猫的古怪?

课文中哪些方面写得详细?

为什么作者写猫的老实、尽职、温柔可亲、勇猛比写猫的贪玩、一声不出、胆小要详细呢?

示例:第1自然段分为3层。课文中猫的老实、尽职、温柔可亲、勇猛写得详细。作者爱猫,就把猫的长处写得详细;猫的优点是主要的,不然,作者又怎么会养猫爱猫呢?

5.写法小结。

(1)师:第1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可以用书上哪一句话概括?

(预设: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2)作者先用一个概括性的句子总述全段内容,再展开叙述,这叫什么写法?(预设:总—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预设:让人一看就明白,而且印象深刻)

【设计意图】此板块抓住中心词“古怪”指导学生品读课文。教学过程中,一步步地将“古怪”这样抽象的词语具体化,让学生感受到“古怪”一词运用得如此恰当。同时,引导学生掌握作者的写作方法,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和仿写练习打下基础。此外,通过对“任凭……也……”“非……不可……”“无论……也……”等关联词的学习,让学生明白句与句之间是如何连接的,为学生打好了语言运用的基础,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板块三

结合关键词,感受“更可爱”

1.学习第4自然段。

(1)课件出示:满月的小猫们就更好玩了。(板书:好玩)

(2)全班齐读。师:从“更”字读出了什么?(示例:作者爱猫,更爱小猫)

(3)师:课文中哪些词语本来是用在小朋友身上,现在却用到小猫身上去了?

(4)师指名交流后出示答案。

(5)师:你们从画线的词语体会到了什么?(预设:运用了拟人手法,突出了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好玩”)

2.师:小猫的可爱,你们感受到了吗?谁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可以先照课文讲,然后补充自己所观察到的,说出小猫的天真可爱。(出示一组小猫各具情态的图片)

3.练习说话。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了解画线词语所运用的表达手法,让学生练习说话,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板块四

对比阅读,拓展延伸

1.通过对比感受猫的可爱。

(1)师:老舍先生写的猫非常可爱,他是怎样表达爱猫之情的?(生自由读全文)

(2)师指名交流。

示例:把猫拟人化,抓住了猫的性格特点。

(3)师小结:过去我们写动物,只会写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性,这篇课文却着重写了猫的性格及对猫的喜爱。

2.对比阅读。(课件出示“阅读链接”的内容)

(1)师:先默读课后的两个片段,再选择自己喜欢的片段大声朗读。边读边思考:这个片段与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异同?

(2)预设:相同的是,都表达了喜爱之情。不同的是,从不同的方面表现情感,夏丏尊的《猫》是从一家人对猫的态度来表现猫的可爱,周而复的《猫》是通过描写猫的外形和神情来表达对猫的喜爱之情。

3.小组合作,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摘录好词佳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悟出作者运用的写法,并且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将周而复和夏丏尊的《猫》进行对比阅读,实现课内学习的能力迁移和情感内化。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猫》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生动有趣的散文。这篇课文的教学主要突出了语文学科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上课时以研究性阅读为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使课堂充满活力;同时也不忽视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力求工具性与人文性两者的和谐统一。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的驱动力,本节课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创设多种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画面中,获得生动、直观的感受,引领学生融入文本去阅读、去探究,让学生乐学、善学。

2.注重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的语感。

对本文中“蹭、屏息凝视、丰富多腔”等字词的理解,没有停留在字面上,而是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体验去想象、去尝试、去感悟。学生已经充分地朗读了,获得了感知印象,并和已有的感知经验碰撞、接通,于是心有所悟,豁然开朗,体会到了那份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神韵。

3.以读为主,读中悟情。

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方式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味,感受作者语言的魅力和字里行间蕴含的人文情怀,从而树立热爱生活的积极态度。

4.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本节课的教学,从整体入手,再到部分,使学生在品词赏句中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还学到了语文阅读的方法,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大胆想象的天地。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示例分析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慰、藉”等3个生字,会写“慰、藉”等10个字,会写“慰藉、扫荡”等13个词语。

2.默读课文,抓住“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3.发挥想象,和同学交流孩子们透过天窗还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回忆生活:同学们,童年生活是美好的,一起回忆一下你最喜欢的是什么。

2.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所学习的这篇课文《天窗》是著名作家茅盾写的,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下面我们就一同来领略一下天窗的乐趣。请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小声读课文,遇到生字要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认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慰藉(jiè) 一瞥(piē)

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课件出示生字,指名读,同位读,小组朗读。

着重分析、指导“慰、藉”。

教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指导,学生仿写。

三、再读课文,了解天窗。

1.学生朗读课文,说说从中了解到什么。

2.学生讨论、交流:天窗开在哪里?(乡下人在屋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作“天窗”。)

四、朗读课文,小组交流。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要开天窗?用直线画出相关的句子。(碰着大风大雨……黑得像地洞里似的。)

2.学生把自己画出的段落和同组的同学交流交流,并进行批注,还可以写写发现的问题或者自己的感受。

五、课堂小结。

谈谈读完课文后的感受。(天窗的神奇、有趣)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生字新词,指名朗读,检查学生对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2.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天窗的趣味。这一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这篇课文,看看天窗到底有何神奇之处。

二、品读课文,感悟体会。

(一)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在什么情况下,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学生结合插图和课文内容,边读边画出相关语句。

(二)根据学生的'交流,依次对相关语句进行品读。

1.品读:“夏天阵雨来了时……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慰藉”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天窗是慰藉呢?(课文第4、5自然段的语句)

夏天阵雨来了时,透过这扇天窗,文中的孩子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出示句子)

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

2.把孩子看到的和想到的连起来读一读,想一想:如果将“雨脚”“一瞥”分别换成“雨点”“一闪”,好不好?(不好。“雨脚”“一瞥”凸显了孩子眼光的独特,令人感受到童心的跃动,体现了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当。)

从小小的天窗看到的只是闪电、雨,想象到的却是无穷无尽的,难怪作者说——

出示课件:“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看到的都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

3.品读“晚上……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

指名朗读第6自然段,引导学生从“逼”字读出孩子的心情。

引导:是啊,孩子还想在月光下的草地河滩再玩会儿,不想休息,也睡不着,他又想起了那属于自己的小小的可爱的天窗。这时,天窗又给了孩子怎样的慰藉?

学生自由朗读第7自然段,用双直线画出“看到的”,用波浪线画出“想到的”。(出示句子)

一粒星——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

一朵云——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

掠过的一条黑影——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霸气十足的猫头鹰。

指名朗读这些句子,学生谈谈感受。(夜的美丽神奇)

师生共同合作朗读,用声音传递夜的美丽神奇,体会天窗的神奇、有趣。

小结:看到的只是一粒星、一朵云、一条影,想到的却是夜的美丽神奇,难怪作者说——(m.dg15.Com 工作总结之家)

出示课件:“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看到的都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

三、朗读全文,升华情感。

1.学生自由、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师生再次走近天窗,从课文的文字中感受这份神奇之美。

2.齐读: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看到的都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课件出示)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总结全文:小小的天窗一次又一次成为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发明天窗的大人们应该被感谢。从课文中,我们感受到了风雨雷电的威力无比、夜的美丽神奇、天窗的无限魅力,所以我们感谢写下《天窗》的茅盾先生!

2.作业:和父母讲一讲“天窗”的故事吧。

教学反思

讲解《天窗》这篇课文时,我主要抓住“慰藉”一词,让学生进行品读感悟。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阅读,畅谈感受,以达到理解文本的程度。在教学中,着重品读“夏天阵雨来了时……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和“晚上……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这两段话。学生找出孩子们通过天窗看到的和想到的事物,从“又”字读出小小的天窗一次又一次带给孩子的慰藉,准确地说不是两次,而是两个生活场景:一个是夏天阵雨时,一个是晚上。这两个生活场景可能包含很多个下雨天、很多个晚上,而天窗往往是孩子唯一的慰藉。画句子,交流、品味,带着感受再读相关的句子。这样使整个教学结构清晰、有序、合理,教学过程也显得自然流畅。将这一扇神奇、美丽、快乐的想象之窗送给每位同学,愿它使大家的心灵通往更广阔、更美好的世界。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示例分析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词,如“藉、蝠、蝙、霸、宙”等。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的慰藉”,感受天窗的神奇之处。

学习课文中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关键词语如“慰藉”、“扫荡”、“神奇”等的意思。

采用问题引读、讨论交流、多媒体辅助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激发学生通过“窗户”看世界的情趣。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态度,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慰藉和神奇之处。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无中看出有,虚中看出实”的哲理,体会天窗的神奇力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课文相关图片、动画、音频等)

生字词卡片

学生预习课文,标注不理解或有疑问的字词和句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揭示课题:出示天窗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其功能和作用,引出课题《天窗》。

板书课题:天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检查朗读:师生共同正音,纠正错误读音。

画出不理解或有疑问的字词和句子: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默读课文:思考每节各讲什么内容,可以合并成几段。

讨论交流:将课文分为三段(第一段1—3节,天窗的来历;第二段4—7节,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第三段8—9节,天窗的神奇与人生哲理)。

四、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第一段(天窗的来历)

指名读第一段:其他同学思考城里的房子和乡下的房子有什么不同。

讨论交流:乡下人为什么要开天窗?找出相关句子并齐读课文第一段。

第二段(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自由读第二段:找出“唯一的慰藉”在文中出现了几次(二次),并据此将第二段分为两层。

学习第一层(4、5小节):

初读:了解主要内容(夏天阵雨来时,天窗成为孩子们的唯一慰藉)。

再读:理解词语“顶、偏就不、关”等体现孩子心情不愉快的句子。

精读:体会比喻句的精妙之处(如把屋子比作地洞),并展开想象。

细读:听音乐、闭眼想象风雨雷电扫荡世界的情景,感受孩子们想象的'无穷无尽。

学习第二层(6、7小节):

初读:了解主要内容(夜晚,天窗带给孩子们丰富的想象)。

精读:四人讨论为什么天窗是孩子们的唯一慰藉。

细读:找出并体会文中的比喻句,想象夜晚天窗下的美丽世界。

第三段(天窗的神奇与人生哲理)

自由读第三段:提出问题:为什么说“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

理解句子:“它会使你看见了若不是有了它,你就会永远不会联想到的种种事物。”

讨论交流:句中的两个“它”指什么?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改写句子:将句中的否定形式改为肯定形式。

体会哲理:理解“活泼会想的孩子会知道怎么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的深刻含义。

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总结全文:回顾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慰藉和神奇之处,体会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

拓展延伸:

说话写话:用“也许……也许……也许……”的句式描述自己生活中透过窗户看到的景象和想到的内容。

想象练习:观察窗外的世界,展开想象,写下自己的所见所想。

六、布置作业

抄写本课生字词。

背诵课文第四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示例分析 篇6

一、教学背景

本课教学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方针,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寓德育于体育与健康教学中为指导思想,激励学生主动探索,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兴趣,在兴趣中学会思考,在思考中掌握动作,在掌握动作中提高运动能力和发展身体素质。结合八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进行自主性练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发展技能的同时,能够在欢快的气氛中愉悦身心、增强体质,从而使学生提高体育学习的兴趣,个性得以发展,并逐步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二、教学课题

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本课练习以进一步让学生了解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为主要目的,创设乐学情境,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和独立性。

三、教材分析

本课主教材是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它是篮球运动中最主要的基本技术,是初中篮球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是更好地学习其它技战术的基础,传接球技术好坏直接影响到集体力量的发挥和战术配合的质量,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学习和掌握这一技术。第二个复习篮球双手头上传球,通过复习的形式,让学生充分掌握双手头上传球技术要领。

四、学情分析

本次课所授班级为初中一年级学生,每班有60人左右,体育基础水平很不平衡,但具有一定的模仿能力、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及班级的'学习氛围浓厚。

五、教法与学法

教法:语言启发、模仿练习,小群体学习,游戏。学法:完整法、分解法,合作学习。

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技术的规范性

难点:传接球时机与整体配合意识

七。教学策略

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主要采用教师启发指导,学生反复练习的教学策略,发展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灵活多变手段,做到身心结合,努力达到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示例分析 篇7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九课《琥珀》是一篇阅读课文。课文根据一块有苍蝇和蜘蛛的琥珀想象其形成和发现的过程。并且判断它在科学上的价值。教学这课时应注意指导学生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因此,我在教学时,采用了激情·入境·自学·点拨的方法。教学过程安排如下:

一、激情,引入新课

揭示课题,提示学生注意课题中两个字的“王”字旁与“琥珀”的价值有什么联系,再让学生,从理性上认识“琥珀”。以激起学生学习这课的热情。

二、入境,从感性正认识“琥珀”

1、出示教学挂图,指导学生观察其颜色、形状、包裹物等。

2、根据所看到的图象让学生想象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

三、自学,感知课文内容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2、再读课文,结合预习要求,画出文中有关写琥珀形成、发现及其科学价值的句段。

3、细读课文,体会科学家想象的合理性。

四、点拨,深入体会科学家想象的合理性

课文中讲的这块琥珀与别的琥珀主要区别在于:它不仅有一个苍蝇和一个蜘蛛,而且这两个小东西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这说明苍蝇和蜘蛛曾经在里面进行过挣扎。这样的一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呢?科学家根据这块琥珀的特点,想象了一个生动的故事。

1、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思考:①这一自然段写的是实在的事物还是联想?②“高大的松树”、“太阳照得火热”、“松脂的香味”与琥珀的形成有什么关系?

2、有感情地朗读第4—8自然段,思考:①这几个自然段写的是实在的事物还是联想?②苍蝇和蜘蛛被裹在松脂球里以及它们起初的挣扎是根据什么想象出来的?

3、默读第10—11自然段,思考:文中为什么要写“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及松脂球被淹没在泥沙下面?

4、读第13自然段,思考:“波涛把海里的泥沙卷到岸边”,与琥珀的发现有什么关系?

上述教学过程体现了情境教学法及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论,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示例分析 篇8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3.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体会关键词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教学重点:

了解翠鸟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翠鸟的外形与捕鱼本领之间的关系,透过具体的语句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翠鸟》这一课,我们一起来齐读课题。(教师出示课题图片,板书课题,注意“羽”字头的写法。)师:我们一起来看看美丽的翠鸟。(出示翠鸟图片,配乐观赏)

二、深入课文

师:多么美丽可爱的翠鸟啊!你们喜欢它们呢?作者也特别喜欢它们!现在咱们一起深入的学习课文,学习一下课文中是如何细致的描写翠鸟的。

1.指5名同学分自然段读课文。(带着问题读和听:想一想,翠鸟给

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说一说对翠鸟的初步认识。

师:翠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谁来说说?

(提示:别人说过的不再重复)

3.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咱们快看课文,看课文是怎样描写翠鸟的。

①出示第一自然段。指读第一自然段,提出思考问题:句子中写了

翠鸟的哪些身体部位?

②请同学们说说句子中写了翠鸟的哪些身体部位。

第一句:爪子第二到五句:羽毛第六句:眼睛、嘴

(1)读第一句(指读和齐读),强调有红色的小爪子,能紧紧抓住苇

秆的翠鸟多可爱,指导朗读,读出翠鸟的可爱。

(2)师:我们再来看看作者怎样来写翠鸟的羽毛的。

出示句子: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

A.将颜色的词语变色,请同学们来看一看颜色的不同。

B.将头上、背上、腹部字体颜色变色,引导学生:作者在描写

翠鸟羽毛的颜色时候用的什么顺序?(用手指头、背、腹引

导学生说出从上到下的顺序)

C.指名读这4句,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D.师生对读。教师读第一句,学生读后几句,引导:你们发现么?这第一句和后几句之间是什么关系?这是我们学过

的什么结构?引导说出总分结构。

E.师:这几句话不仅结构严谨,句子也是这么美,说来说说,哪儿写得美?

生用课文回答。

师:是啊,你们能感觉到作者对翠鸟的什么感情?

学生:喜爱、喜欢

(3)师:翠鸟真是颜色鲜艳,而且它还小巧玲珑。小巧玲珑就是(东西)精巧细致的意思。我们一起来看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

出示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齐读。读出有透亮灵活的眼睛和又尖又长的嘴的翠鸟的可爱。

(4)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教师总结:第一自然段都写了翠鸟的外形。(板书外形)

(5)积累句子

师:课文中的语句多么美,你是不是也想把它积累下来背一背。咱们一起来。

出示句子:它的颜色()。头上的羽毛像()色的(),绣满了()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的()。腹部的羽毛像()色的()。它(),一双()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的嘴。

4.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翠鸟美丽的外形确实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过,翠鸟可不只是外表漂亮,它捕鱼的本领也很高呢!快看第二自然段。出示第二自然段

学生思考题:从第二自然段你了解了翠鸟的什么活动特点?

①爱贴着水面疾飞②一动不动地注视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

(1)师:作者的用词特别准确,我们来看几个句子。

出示句子: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

齐读句子,指导读“鸣声清脆”,对比句子鸣声和叫声,感受鸣声更准确,富有感情色彩。指导读“爱贴着水面疾飞”,对比在水面上飞,感受翠鸟飞得又低又快。指导读“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感受停的又快又轻。总结出翠鸟行动的迅速敏捷,进行板书。指导学生作文中也要用词准确。

师:同学们快想,翠鸟停在苇秆上做什么?

(2)出示句子:它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

将一动不动、注视变颜色,指明读句子。

教师指导朗读,读出翠鸟等待小鱼时候的专心。(提示注视就是集中注意力地看)

齐读句子。

5.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那么翠鸟是怎样捕捉小鱼的呢?咱们去下一个自然段找找句子吧!

谁找到了?出示第三自然段,齐读第三自然段。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示例分析 篇9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3.体会孩子渴望接触和了解外面世界的强烈愿望。激发学生的童真童趣,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语句“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2.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设疑激趣

1.(板书课题)师:看到课题,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预设:什么是天窗?)

2.学生带着“什么是天窗”的疑问读课文。(学生的回答可不局限于课本)

3.天窗虽小,却给大文学家茅盾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让他的童年充满了想象,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体验天窗的魅力。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1.同桌互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初读和预习情况。

3.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认读。

(1)学习生字。

藉:也读jí,如狼藉。蝙:不要误读为biǎn。瞥:读piē,不要误读为piě。

(2)词语解释。

慰藉:安慰。霸气十足:专横的气势。

4.齐读全文,体会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脉络结构。

(课文主要讲了与天窗有关的一些往事,表达了作者对天窗的赞美与留恋之情。)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天窗的由来。

第二部分(第4—7自然段):写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写从天窗中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

5.默读课文,思考:天窗给乡下的孩子们带来了什么?用课本原话概括。

三、再读课文,自主探究

1.个别学生朗读课文第一部分,其余学生听,并思考:为什么不直接写“天窗”,而要写两段跟“天窗”毫不相干的文字?

(学生反馈,教师点拨:为引出“天窗”作铺垫。)

2.小组交流讨论问题。

过渡:是啊,这小小的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小小的天窗是神奇的。(课件出示这句话)什么叫“唯一的慰藉”呢?为什么“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是“神奇的”呢?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乡下人家为了采光而在屋顶开了一个小方洞,装块玻璃,成了天窗。这小小的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为什么“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呢?这节课,我们将围绕这个问题继续学习课文。

二、细读课文,深入体会

1.自由读第4—7自然段。找一找“唯一的慰藉”出现了几次?(两次)

2.读第4—5自然段,说说这两段主要讲了什么。

小结:我们知道了夏天阵雨来时,天窗成了孩子们的唯一慰藉。

3.在夏天阵雨天时,为什么天窗会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1)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文中相关语句,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

(2)理解文中的“偏就不许”,体会孩子们不愉快的心情。

(3)出示句子:随着木板窗的关闭,孩子们也就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了。

①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

②这个比喻好不好,为什么?(好,写出了屋子的静和黑)

(4)教师读第5自然段。请同学们听着音乐,闭着眼睛,想象一下,当时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是怎样扫荡这世界的。(学生交流)

4.过渡:当夜幕降临,孩子们被逼上床休息的时候,天窗又是怎样安慰孩子们的呢?默读第6、7自然段,用“——”画出孩子们看到的,用“——”画出孩子们想到的。

5.交流汇报。(引导学生抓住“一粒星,一朵云”“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奇幻的云彩”帮助学生体会孩子们想象的大胆;抓住由“一条黑影”想象到“蝙蝠”“夜莺”“猫头鹰”,体会孩子们想象的新奇。)

6.师生合作读。教师读看到的,学生读想到的。

师小结:课文从下雨时、晚上两个时间,写孩子们被关进了黑压压的屋子时,他们十分孤独、寂寞,天窗给他们带来了唯一的慰藉。

7.读第8自然段,为什么说“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

(1)出示句子,填空。

因为有了天窗,你才看见,才会联想到。

(2)师:天窗虽小,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却很多,实在是太神奇了!所以,作者动情地说: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生:是应得感谢的)

三、总结全文,深化情感

同学们,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拥有一扇属于自己的天窗,愿它带着大家的童心,自由放飞,让有“天窗”相伴的生活,永不孤独、永不寂寞。

[教学板书]

3.天窗

天窗来历

唯一的慰藉(阵雨来临、被逼上床)

神奇

[教学反思]

《天窗》是茅盾先生写的一篇散文。课文语言优美,内容通俗易懂但意蕴深刻。在教学中,我着重体现了“以学定教,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解决问题。一堂课书声琅琅,效果较好。课文中的“想象”部分是本课的重点,但大部分学生只是理解了表层,其实应该在此基础上增加练笔的环节,让学生思考:通过天窗还可以看到哪些景物?由此你能想到什么?由于时间没能合理分配,导致缺失这一环节,今后我会更加注意。

文章来源:http://m.swy7.com/a/5244223.html

更多
L

猜你喜欢

更多
N

最新更新

更多
H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