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申请书 > 入党申请书 > 导航

9的乘法口诀的教案

9的乘法口诀的教案八篇。

教师会根据教科书的主要教学内容来制作教案课件,我们需要认真地编写每一份课件。只有提前准备好教案课件,才能避免在实际教学中遇到不足的情况。那么,老师要如何制作出优秀的教案课件呢?经过编辑精心整理和总结的本次“9的乘法口诀的教案”内容既丰富又多样,如果您觉得这个网页不错,可以将其添加到收藏夹中!

9的乘法口诀的教案(篇1)

教学目标:

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使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

3.理解除法竖式的意义,会列除法竖式。

重点、难点:

1.用乘法2~5的乘法口诀求商;

2.会列除法算式和和知道各部分的名称;

3.会列除法竖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比一比,看谁最先想出来。

6×2= 4×3= 2×5= 3×3 =

2、填一填。

===8

( ) × ×=15

说一说( )里的数是用哪句乘法口诀想出来的。

让学生以排火车的方式进行。

二、新课教学:

[活动一]同学们,你经常到郊外去玩吗?在郊外你参加过哪些活动?

2、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听了这些小朋友说的话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3人共捉了15只蝴蝶。平均每人捉了多少只蝴蝶?

(2)3人共采了12种叶子。平均每人采了多少种叶子?

(3)我采了8朵花,每种2朵,采了几种花?

4、同学们真棒!提出了许多的数学问题,现在我们就一个一个来解决。

[活动二] 我采了8朵花,每种2朵,采了几种花?

(1) 学生列出算式,教师板书,说明算式个部分的意义。

二(四)得八

(2)这个算式得数是几?你有几种方法算出来?

(小组交流,班中展示。)

(3)你觉得这些算法中,你最喜欢那种方法?哪种方法计算起来最快最简单?

(用乘法口诀计算除法最简单)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怎样用乘法口诀来求商。(板书)

(4)那我们试试用乘法口诀计算除法是不是最简单?

,想( )五一十,商是( )

,想三( )十二,商是( )

,想( )三得九,商是( )

,想( )四十六,商是( )

(活动三)3人共捉了15只蝴蝶。平均每人捉了多少只蝴蝶?

(1)你能用算式表示表示出来吗?说说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

板书:十五

(2)你会用乘法口诀计算吗?你是怎么想的?

(3) 师:其实除法算式除了横式这种表示方法之外,还有一种表示方法,那就是——竖式。

教学写法。(边写边说计算过程。)

师::先写被除数15,再写相当于除数的符号 ,再在左边写除数3,想3和几相乘得15,商写在 15的上面,与被除数的个位对齐;把除数和商的积写在被除数下面,算减法,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得0,表示平均分全部分完了。。

(写完之后,总结除法竖式,总的来说,除法竖式就是一除,二乘,三减。)

(4)会写竖式吗?咱们一起再把8 ÷ 2= 4写一下竖式。

(活动四)3人共采了12种叶子。平均每人采了多少种叶子?

用横式、竖式计算(学生自己解决,找学生上黑板,并讲解。)

三、巩固新知

比一比 3、用竖式计算

四、课堂小结:你有什么收获呢?

9的乘法口诀的教案(篇2)

目的要求:

使学生明确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初步会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能算出除法算式的得数。

教学重点: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7、8、9的乘法口诀。 (指名背诵)

2、根据图意,列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出结果的?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出结果的?

生1:有3组学生做手工,每组4人,一共有12人?

生2:我是这样列式的:4+4+4=12人

生3:3×4=12人

生4:4×3=12人

二、新授

(一)教学例1

1、根据主题图,引导学生布置教室,提出问题。

2、(1)有56面小旗,挂呈行,平均每行几面?可以怎样列式?

师:可以怎样列式?你是怎么样想?

生1:平均每行8面。

生2;平均每行7面。

板书:56÷8=( ) 56÷7=( )

师:讨论怎样计算才正确?

生1:第一个算式对。

师:第一个算式对理由呢?

生1:因为挂成8行,所以每行7面。

生2:第二个算式对,因为挂成7行,每行就挂8面。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56÷8=( ) 56÷7=( )

(2)如果挂成7行呢?平均每行几面?

师:56÷7=( )应该想哪句口诀呢?

生1:七八五十六,商是7。

生2:八七五十六,商是7。

3、根据主题图上小朋友的活动。

师: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你能列式计算吗?

生1:打扫卫生有同学有56人,其中男生有50人,女生有多少人?

生2:同学和老师一共有多少人?

(四人小组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二)完成“做一做”

1、出示7×4 口诀:

(1)启发学生想一想,写出两道出发算式。

(2)分组讨论,想一想商是几,用哪句口诀,怎样想的?

师:想一想商是几,用哪句口诀,怎样想的?

生1:4×7=28 28÷4=7 28÷7=4 口诀:四七二十八

生2:7×4=28 28÷7=4 28÷4=7 口诀:七四二十八

、、、 、、、

2、再出示余下的题目,由学生独立计算,再交流。

三、巩固练习

练习十一

第1~4题。

四、总结

五、板书设计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例1、 7× 8=56

56 ÷8=(7) 口诀:七八五十六

56 ÷7=(8) 口诀:七八五十六

9的乘法口诀的教案(篇3)

5的乘法口诀的巩固练习(课本第81页练习九第1-6题)

1、孰记5的乘法口诀,并运用口诀计算乘法。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练习九第5、6题主题图。

一、 复习

1、(1)背一背5的乘法口诀

(2)你能背出1-5的乘法口诀吗?(集体背、小组背、独立背)

2、口算卡片

1×3 2×4 3×4 5×2

2×5 5×3 5×1 3×3

4×4 1×5 4×5 5×5

3、游戏

老师说一句口诀,大家能很快说出两道乘法口诀算式。小组之间玩游戏。

二、 练习

1、出示练习九第5题主题图

说说你能看到了什么?(三个小朋友买糖果)

同桌互相说一说。

教师把学生零散的语言进行整理:柜台上摆着饼干、小蛋糕、巧克力、薯片要6元,饼干4元一块蛋糕3元, 一筒薯片要6元,小云想买3包饼干,小红想买2盒巧克力,小明想买5块蛋糕。他们3个各要用多少钱?

(1) 说说你是怎样相的.?你能写出算式吗?

4×3=12 3×5=15 5×2=10

(2) 假如你去买,你想买什么?买多少?要花多少钱?(说给大家听)

2、出示第6题主题图

(1)找一找:图中都有些什么?

(2)根据图上给的信息你能提出那些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三、四人小组讨论。

四、课堂作业。

练习九第2、3、4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简单愉快的学习环境。现代信息技术对于“带给学生学习背景,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起着重要的作用。本课借助于多媒体和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其经历体验的过程,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引导学生用心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潜力。

知识与技能方面:

(1)经历归纳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明白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并能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

(2)熟记5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

(3)认识“5的乘法口诀”在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方面:

经历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推理潜力和概括潜力,初步学会用类推学习新知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合作参与的意识,感受探索的乐趣。

教学资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51页及相应的练习题。

重点:经历编口诀的过程,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

难点:学生自己尝试探究并得出5的乘法口诀。

学生在初步认识乘法的基础上学习乘法口诀,把乘法口诀和乘法的好处结合起来,利于学生理解口诀的结构。教材让学生参加编口诀的活动,体会编口诀的方法,逐步学会变成法口诀,在编口诀的过程中学到一些探索知识的方法,提高学习数学的潜力和用心性。

二年级的小学生年龄小,求知欲强,形象思维活跃,但逻辑思维潜力差。由于年龄和自身认知的特点,喜欢在活动中学、在游戏中学、在生活中学。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这些特点,设计教学:一是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做游戏,编口诀,让他们体验学习的乐趣。二小学生对于生动、直观的言语和形象较容易理解,喜欢色彩艳丽、活泼搞笑的视觉画面。我在教学中重视运用多媒体,帮忙学生形象感知。

5的乘法口诀这一教学资料是学生在学习了乘法含义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乘法的好处,并构成乘法基本计算潜力的第一个知识版块。乘法口诀这一教学资料学生是第一次遇到,因此在设计时大体分了三个环节:第一,激趣导入,孕育口诀。从学生喜欢的故事入手,调动学习兴趣,调节课堂气氛。第二,自主探索,创编口诀。从学生熟悉的`手出发,通过小组合作,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发挥,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用心性,做到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使口诀的构成由具体到抽象,贴合学习的认知规律。第三,快乐练习,深化巩固。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在自编口诀的基础上汇报口诀,到达合作交流的目的,又通过分析口诀来记忆口诀。在巩固练习中,习题的设计有层次、有坡度,使5的乘法口诀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深化。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从学有价值的数学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可体现出学习数学的价值。所以我最后又设计了一个发展应用的环节,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一)激趣导入,孕育口诀

由学生喜欢的故事《西游记》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二)自主探索,创编口诀

此刻,就让我们一齐来解决我们提出的问题吧!

小组合作:报数游戏。使学生明确5个5个地数数。

说一说:看图说出有几只手,有几个5。

做一做:列出乘法算式。

编口诀:同桌合作,编出5的乘法口诀。

(三)快乐练习,深化巩固

这环节主要通过“闯关活动”“快乐大转盘”两个练习让学生能熟练利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巩固对乘法口诀的记忆。最后通过帮“小白兔拔萝卜”,提高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

一、激趣导入,孕育口诀

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西游记》吗?上课之前我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好吗?我们都明白孙悟空很了不起,本领可大了,会七十二变。有一天,孙悟空又遇到很多妖怪了,一个人对付但是来,怎样办吗?你能帮他想个办法吗?孙悟空多聪明,他先拔了一根毫毛,轻轻一吹变了五个猴子,又拔了一根,又变出五个。他连续拔了四根,每根都变出五个猴子,结果把妖怪打的落花流水。(慢)

提问:我的故事讲完了,你听明白了吗?你能根据上面的故事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怎样解决呢?只要你掌握了这天的本领,相信你必须能解决这些问题!让我们一齐加油!这天我要和大家一齐学习5的乘法口诀。

揭示课题:5的乘法口诀。

二、自主探索,创编口诀

1、数一数: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双勤劳的小手,这双小手可能干了,能够帮忙我们做很多事情呢。此刻伸出你的小手,让我们一齐合作。用你的小手表示:5、10。15用两只手表示够吗?不够,怎样办?小组合作呀。下面就请小朋友以小组为单位,一齐合作用手指表示:5、10、15、20、25。

提问:你们是怎样表示这些数字的?谁愿意给我们大家汇报一下。

(这位同学听得最认真,第一个举起了小手,是最勇敢的,请你回答!他的回答干脆利落,掌声鼓励。)

2、出示图片:小朋友的手很可爱,老师个性喜欢。瞧,老师画出来了。请小朋友一齐来数一数。

4、说一说:

①1只小手几个手指?5个手指,就是1个5,1个5能够用乘法算式表示,写作1×55×1(分左右两边板书)。因为1个5还是5,所以1乘5(或5乘1)得5。(板书:1×5=55×1=5)为了今后计算方便,我们把这两个算式编成一句口诀:一五得五,一五得五就表示1乘5或5乘1等于5,我们习惯把较小的数放在前面。板书:“一五得五”(板书在两个乘法算式之间)。

②两只小手有几个手指?谁能写出乘法算式?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5=105×2=10

2×5=105×2=10表示什么意思?(2个5相加是10)

讲解:2×5=10或5×2=10表示2个5相加是10,2个5相加能够简单地说成:“二五”,得数是10,直接说成“一十”,编成口诀就是“二五一十”(板书口诀)。

③3只小手几个手指?(15根)用乘法算式怎样写?(3×5=15

5×3=15)3×5=155×3=15表示什么意思?(3个5连加是15)。引导:这两个乘法算式表示3个5连加是15,仿照“二五”的口诀想想,这一句口诀该怎样说?同桌合作(三五十五)

④请同学们看图写出4个5连加和5个5连加的乘法算式,并编出这两句口诀。

成功编出口诀的请举手,第三句口诀是什么?表示什么?谁能说出乘法算式?第四句呢?第五句呢?5的乘法口诀有几句,一齐读一读。

三、解读品味,感悟口诀

1、找规律

请你认真地观察一下,5的乘法口诀有什么规律和特点?

看看我们的小朋友,谁跟孙悟空一样,是火眼金睛,发现得最多、最快

第一个因数都是5,第二个因数一个比一个多1,积也一个比一个多5。

2、记口诀

请你们根据这些规律和特点,用你喜欢的方法记住这5句口诀,然后小组内背一背。

齐背;(闭上眼睛背。)

对口令;(跟老师对口令。)

游戏:拍手说两个乘法算式和一句口诀游戏。

拍手游戏:听老师一次拍了几下?拍了几次?

老师每次拍5下,拍3次。(由学生说出乘法算式和一句口诀)

四、多维应用,深化口诀

1、出示课件:开火车。

(按顺序闪烁圆圈内数)学生“开火车”,报得数,报口诀。

2、用数学解决问题:这天你们的表现真不错!老师要奖励你们一首歌,《白龙马》。跟老师一齐唱。听完歌曲,在想想我们的故事,讲了什么?谁来回答我们故事中的问题?

3、活学活用:老师为你们这天的表现感到骄傲,为了测验你们的学习效果,下面我们将进入闯关活动。

出示课件:闯关活动快乐大转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你学的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

五、拓展练习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地方能够用到5的乘法口诀?下课以后,你能够去找一找。和你的小伙伴一齐交流交流。如一周上几天课,那三周上几天课?一面国旗上有5颗星星,两面国旗就有10颗星星。“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句有5个字,二句就有10个字,“二五一十”;三句就有15个字,“三五十五”;四句就有20个字,“四五二十”。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收获,并给予肯定。)

板书:

5的乘法口诀

实物51×5=5一五得五5×1=5

102×5=10二五一十5×2=10

153×5=15三五十五5×3=15

204×5=20四五二十5×4=20

255×5=25五五二十五

9的乘法口诀的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景,学习用乘法口诀求商,认识除法竖式。

2、 经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在与同伴共同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能用乘法口诀求商,培养学生多中选优的能力。

1、老师先检查一下同学们的乘法口诀掌握的怎么样?

2、打开课本72页,仔细观察图上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从他们说的话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学生交流,师板书)

我们3人共捉了15只蝴蝶;

我们3人共采了12种叶子;

平均每人采了几种叶子?

采了几种花?

设计意图:在创设情境的时候我没有问:同学们,你经常到郊外去玩吗?你在郊外都参加过哪些活动?而是直接打开课本72页,仔细观察图上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目的是为了课堂上与数学无关的话尽量少说。在学生交流完信息后,我让学生把书合上。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动脑思考提问题,防止有的同学不动脑照着书上提问题。

生说算式,师板书。

师:为什么用除法呢?(因为要算平均每人捉了几只,就要把15平均分成3分,所以用除法。)

师:15÷3等于几呢?你想怎么来计算?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在小组里交流。可以借助学具。(教师巡回指导,了解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情况)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来说说你们组想出了几种方法?

生可能出现的方法:1、用学具摆一摆;2 、用乘法口诀来计算。……

生谈自己的想法。

师:同学们很会动脑筋,想出了很多的好办法来算15÷3的结果。其实我们都是在想3个几是15,也就是用三五十五这句口诀。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用口诀求商。

你能自己列出算式并算出结果吗?

我们一起来看这位同学做的怎么样?你能说说你是怎样计算出结果的吗?用的是哪句口诀?

请同学们自己列式解答。

教师边讲解边板书。

4、练习。

5、被除数是一位数的同学们会了,那么被除数是两位数同学们会吗?试试看。

(可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想出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体现问题的开放性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设计意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以及除法竖式的正确写法。并且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谁能说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9的乘法口诀的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8的乘法口诀和用相应的口诀求商的方法。

2、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应用口诀过程中熟记8的乘法口诀。

教学重点:

熟记8的乘法口诀,并会用8的乘法口诀计算相关的乘除法。

1、师生进行对口令练习,复习8的乘法口诀。

3、谈话:我们已经学过的用2~7的乘法口诀求商,今天学习用8的'乘法口诀求商。

师:这是一条漂亮的花边,长16厘米,如果我们把花边平均剪成2段,每段长多少厘米?平均剪成8段呢?

思考:用8的乘法口诀求商和我们以前学过的用2~7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是不是一样的?

5、小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在计算除法的时候,我们应该想相关的乘法口诀,帮助我们进行计算。

1.想想做做第1题。

38= 84= 78=

243= 328= 567=

248= 324= 568=

完成后引导学生观察,每组的三道题有什么联系。

2. 想想做做第2题。

根据一句8的乘法口诀说出两道除法算式。

81= 82= 84=

88= 8 1= 8 2= 8 3= 8 4=

完成后交流每组的两道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四、全课总结。

我们在口算8的除法时,可以利用什么来计算?在口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9的乘法口诀的教案(篇6)

乘法口诀表是对两个单元的表内乘法内容所做的归纳整理,它为学生系统掌握这部分知识提供了有力的帮助。本教科书出现的乘法口诀表是小九九(四十五句),使用大九九的地区可以出大九九口诀表。用表格的形式将全部乘法口诀整理成一个阶梯型表,简明、清晰、逻辑性强。从左往右横着看,关于几的乘法,口诀就有几句。如,关于4的乘法,口诀就有4句,关于9的乘法,口诀就有9句,所以表中乘法口诀共有45句(1+2+3+…+9)。这样编排,一方面便于学生将全部乘法口诀有条理地储存在大脑中,另一方面也向学生揭示了系统整理知识的一种方法。

学生已学习了1~9的乘法口诀,知道了几的口诀就有几句。由于2~6的乘法口诀已经整理过一次,所以这次让学生自己整理1~9的乘法口诀,不会有太大的难度。

1.能熟练地运用乘法口诀计算,用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整理乘法口诀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乘法口诀的理解和记忆,培养自主探索及总结概括的能力。

指名说一说。

2.把乘法口诀补充完整。

(1)方法迁移准备。

教师引导:怎样整理45句乘法口诀,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呢?

让学生说一说。学生可能说出不同的整理方法:把乘法口诀分堆放;把有关各个数的乘法口诀按一定的顺序摆成一行等。教师要给予恰当的肯定和鼓励。

(2)小组合作整理。

①以小组为单位按自己的想法整理所学的乘法口诀。

由于学生有了2~6的乘法口诀整理的经验,估计多数小组的学生会将45句口诀(卡片上)按一定顺序排列好,并贴在一个大纸板上,形成一个有结构、有系统的表格。

②请各小组将自己整理的结果展示出来,对有结构、摆放整齐美观的小组给予奖励。

③动态显示整理的过程和方法。

教师引导: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种整理方法:先出示“一一得一”,接着出示“一二得二”,“二二得四”,整齐地排在“一一得一”的下面,再依次出示3、4、5、6、7、8、9的乘法口诀,按这样的排列方式排列出来,就形成了一张乘法口诀表。

让学生算一算后,全班交流,要求说出是怎样算出来的,并比较一下哪种方法简单一些。

(3)探索乘法口诀规律。

①教师引导:请你们观察这张表,说一说你们能发现些什么?把你们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

②引导学生集中交流。指名说一说是怎样观察的,发现了什么规律(或特征)。

③教师引导学生横看、竖看、斜看这张表,总结这张表的规律或特征。

④让学生结合这张表的规律(或特征),在小组内互相背诵乘法口诀。

2.运用乘法口诀计算。

(1)复习口诀的含义。

课件显示水上芭蕾图,每幅图里有8个人,共有3幅这样的图。

让学生列式计算一共有多少人,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用的是哪一句乘法口诀。(8×3=24或3×8=24 口诀:三八二十四)

让学生明白一句乘法口诀可以用来计算两道乘法试题。

(2)教师任意挑一句乘法口诀(两个因数不同的),让学生说一说它表示什么意思。

1.游戏。

课件出示游戏规则。

两人一组,一个学生任意说出一个两位数,另一个学生将这个两位数的个位数和十位数相乘,并算出结果,直到算出的结果是一位数或一个数位上是0为止。如一个学生说:“63”,另一个学生则口算6×3=18→1×8=8。一个学生说:“56”,另一个学生则口算5×6=30。一个学生报了2个数以后,两个学生互换角色进行。

2.送信。

教师出示写有数字(24、32、72、56、48等)的邮箱,贴在黑板上。

教师说明:我们来玩玩送信游戏,好吗?请你们将手中信封上的算式算出得数后,贴在相应的邮箱下面。

组织学生活动,最后还剩几封“信”没有送到邮箱。

让学生明白这几道算式的积信箱上没有。

3.( )里最大的数能填几。

教师出示下面的题:

教师分步引导学生:先思考在( )里能填哪几个数?再让学生思考:所填的这些数中,谁最大就写在( )里。

让学生独立做一做后,再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

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1.写出乘法口诀并整理。

2.乘法口诀表的规律。

3.乘法口诀的应用。

9的乘法口诀的教案(篇7)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第三册《5 的 乘 法 口 诀》

设计理念

自然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2、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鼓励学生创新发现,教学时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由"生活数学"向"学校数学"的抽象过渡;

3、精心设计练习,使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练。将枯燥的练习赋予它美丽的情境,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提高学生能力;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熟记5的乘法口诀,能正确运用口诀进行计算;

比较、类推等方式,增强学生的探索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学习重难点 编口诀、记口诀

学习准备 教学课件 小棒

一、激发兴趣 引入新课

A、通过演示得出

1、教师用5根小棒摆出一把小伞,学生跟着一起摆;

就是几个

编成一句口诀:"一五得五"(。

B、通过观察得出2×5=10 ,5×2=10

1、师生继续摆,又搭了一把小雨伞,用了几根小棒?有几个5根?一共几根? 用加法算式表示是5+5;

2、谁能写出乘法算式?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2×5 5×2

C、通过继续观察得出3×5=15 5×3=15

3、 3×5 5×3表示什么意思?

4、引导学生根据上两句乘法口诀编出"三五十五"这句口诀;

5、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调整,并板书;

二、熟记

5 1×5=5 一五得五

5+5 2×5=10 二五一十

5+5+5 3×5=15 三五十五

5+5+5+5 4×5=20 四五二十

5+5+5+5+5 5×5=25 五五二十五

1、你想怎样记住5的乘法口诀?有什么规律吗?

2、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口诀。

3、对口令。

4、如果你忘记四五多少了,怎么办?

5、生活中哪里用到过乘法口诀?

三、应用

动手的活动中,进一步熟悉5的乘法口诀。

2、对口令游戏,先由教师问,学生答的形式进行,给学生以示范。再让同桌学生互相问答,看谁答得全对。

3、把口诀填完整。让学生独立填写。完成后,指定学生说答案,同桌交换检查。

5、送信游戏。

四、课堂小结

9的乘法口诀的教案(篇8)

设计说明

1.以操作为基础展开教学。

直观操作是理解意义的基础,迁移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模式,本教学设计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用一副七巧板拼成一个图案,组织全班进行展示与交流,很容易利用旧知的迁移进行新知的学习,进而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意义和来源。

2.自主探究,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实现学习目标。本教学设计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尝试自主编制乘法口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不断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和体验。

3.精心设计课堂练习,体现趣味性和层次性。

课堂练习在教学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课的课堂练习以多种形式呈现,如以对口令、开火车等形式记忆乘法口诀,提高学生记忆的兴趣和效率,然后通过游戏,对7的乘法口诀和算式进行综合练习,练习要有梯度,难度要适宜,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七巧板 学情检测卡

学生准备 七巧板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

口算下面各题。

4×5= 5×6= 3×4=

1×3=4×6= 6×2=

5×5+5= 6×3+8=2×4+3=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课前进行表内乘法(一)及乘加两步混合计算的训练,既为新知的学习作了铺垫,又有利于运用知识迁移,更好地学习新知。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猜谜语。

“七块小木板,有边又有角。一会大公鸡,一会凶恐龙。快快动动脑,猜猜它是谁?”你能猜出是什么吗?(生回答:七巧板)

2.提出问题:1副七巧板有7块,那2副七巧板有多少块呢?3副,4副,5副,6副,7副呢?下面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一起探讨7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导入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对7的乘法口诀有了初步的印象,为下面的学习作好铺垫。

⊙自主探究,编制口诀

1.尝试拼图。

师:请同学们试着用一幅七巧板拼图案,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说一说你拼成的图案像什么?(独立操作,拼成自己喜欢的图案,然后与同学交流)

2.展示作品。

师:请每个小组挑选出最满意的图案,在投影仪上展示。(学生仔细观察,看看每个拼好的图案像什么,每个图案是不是都由7块拼板拼成)

解决方案, 学习目标, 小学数学, 七巧板, 趣味性

精选阅读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热门九篇


欢迎来到本文今天我们将关注“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相关的一些信息,我相信这个网站可以为您解决疑问。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所以老师写教案可不能随便对待。教案是教师教学水平的体现。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篇1)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19-20页的例1以及练习五中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会读写乘法算式,口述乘法算式的意义。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能根据要求正确写出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

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

让学生看投影图,听录音,解答以下三道题:

1、在这次”手拉手献爱心”捐款活动中。第一小组的倩文捐2元,青青捐2元,苏晴捐2元,请算出她们三人一共捐款多少元?

2、第二小组有4个人,每人都是捐3元,清算出这4个人一共捐款多少元?

3、第三小组有6个人,每人都是捐5元。请算出这6个人一共捐款多少元?

同学们,刚才在解答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有一种方法”比较简便,只要一步就可以解答。同学们想不想学?这种方法就是乘法,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

(一)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让学生说说你想学什么?

1、师生共同摆红花,教师指导写乘法算式。

(1)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摆红花,每次摆2朵,摆3次。

(2)让学生看图,说说是怎么摆的?摆了几个2朵?(师板书:3个2)

(3)要求一共有几朵红花?用什么方法算?怎样列式?

(4)让学生观察这题的三个加数有什么特点?有几个相同加数相加?从而引出还可以用乘法算。

(5)认识乘号,教学乘号的写法。

引导学生与拼音字母“X”比,然后书写一遍。

(6)指导写乘法算式。

写乘法算式时,先看相同加数是几?(相同加数是2,先写相同加数2,再写“x”。

再数有几个相同加数相加?(有3个2相加),在乘号后面写3。强调:这个“3”是怎么来的?

(7)指导读乘法算式,并说出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请同学们听老师讲要求,独立摆方块,每排摆3个,摆4排。(师巡视)

(2)要求一共摆了多少个方块,用什么方法算?怎样列式? (3)这道算式中的加数相同吗?能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试着写,并按学习小组交流你是怎么写的?

3、学生看图说留意,独立写乘法算式。

师出示一组圆形图,让学生认真看图,同桌互说图意,并用两种方法解答。

4、指导看书第109~110页,看一看,读一读,想一想表示什么?并把课本Pll0填空完整。

5、师引导学生看一看三个加法算式,找出共同的特点,比一比,哪一种算法简便,让学生说一说乘法的含义。

6、阅书,齐读乘法含义。

7、用学到的乘法知识,来解决新课前的三道复习题。

1、课本第110页”做一做“第1题。

3、根据乘法算式,有节奏地做拍手游戏。

4、说一说下面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然后做“找朋友”游戏。

五、课堂总结。

1、通过这节课学习,你知道哪些知识。

2、学到哪些方法?

3、还有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探讨解决。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篇2)

教材分析

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是学生编写口诀的开端,其地位尤为重要。教材在编排上紧紧抓住新旧知识间的紧密联系,通过学生熟悉而喜爱的游戏等活动,首先给学生呈现出几个相同加数求和的情况,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从而建立乘法的意义于头脑之中。

学情分析

学生第一次接触乘法,要让学生经历从几个相同的数相加到乘法的转变的过程,体会出现乘法的必要性。二年级学生年龄小,求知欲强,形象思维活跃,逻辑思维能力差。由于年龄和自身认识的特点,喜欢在活动中学,在游戏中学,在生活中学,因此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这些特点,组织学生摆一摆、画一画、说一说利用直观形象的语言和实物展示相结合,帮助学生学习新知。

目 标

1.通过说一说,摆一摆,找出相同数相加与乘法之间的联系,会列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2.通过想一想,做一做,能说出乘法算式的意义。

3.通过认一认,练一练,认识乘号及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会写、会读乘法算式。评价任务

任务一:会列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任务二:能和同桌说出乘法算式的意义。

任务三:会说出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会写、会读乘法算式。

教学过程

学习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评价要点

环节1

复习导入教师出示算式:我是口算小能手:

3+9= 4+4=

6+8= 6+6+6=

7+3+9= 3+3+3+3=

10+5+5+7= 10+10+10+10+10=

要求:分组开小火车进行口算。

同学们的口算真棒,接下来我们进行新知的探究。

先看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课件)

学生开火车进行口算练习。

能正确口算出得数。

复习导入,出示目标,引入新课。

环节2

探究新知(一)教学例1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大家喜欢去游乐场吗?(出示46页情境图)在游乐场里你喜欢玩哪些玩具?

2.整体感知,初步认识乘法

大家想玩哪个游乐项目?(发言)

第一站:小飞机

(1)( 课件,我想坐小飞机,)大家仔细观察,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数学问题吗?你会列式吗?(为什么这么列式,看图时要注意什么)

第二站:小火车

(2)课件出示小火车图

同桌互相说一说你发现的数学信息,你能用笔圈一圈吗?再列式解答

6+6+6+6=24,如果老师再增加一节车厢,那算式后边再加上一个6,共增加3节车厢,算式后边再加上3个6,我们发现:有几节车厢就有几个6.

第三站:旋转木马

(3)课件出示木马图

发现数学信息,列式:3+3+3+2=11

这道算式和上边两个算式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

第四站:过山车

(4)课件出示过山车图,最刺激的要数过山车了!

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每排2人,有7排。你能列出加法算式吗?2+2+2+2+2+2+2=14,大家刚才在念算式时有什么感觉呢?想象一下,如果过山车再长一些,需要10个2相加呢?20个2相加呢?(太麻烦了)

师:这么多2相加写起来确实麻烦,在数学上有一种更简便的表示方法,读一读小天使是怎样说的(课件)(板书课题)

3.明确乘法的意义,学习乘法算式的读、写,认识乘号

(1)教师:7个2相加,怎样用乘法算式表示呢?

可以写成2×7=14,也可以写成7×2=14

说明:“×”叫乘号,同时介绍乘号的写法和由来(课件)

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读乘法算式:

2×7=14读作:2乘7等于14,

7×2=14读作:7乘2等于14。

(2)小结改写的方法:

①相同加数 ②数数有几个

(3)乘法算式中的2、7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分别表示的意思一样吗?你更喜欢哪种表示方法?

(4)你能把上边两个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吗?

3+3+3+2=11这道能改成乘法算式吗?为什么?

(二)教学例2

1.出示例2气球图(课件)

仔细观察,一组气球有几个?(5个)有几束?(3束)那就是几个几呢?

请大家列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介绍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5 + 5+ 5 = 15

5 × 3 = 15

3 × 5 = 15

┆┆┆

乘数 乘数 积

(三)举例

(1)你能举例说说什么样的加法算式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

(2)生活中哪些情景可以用乘法算式来表示?观察、交流图中内容;他们在玩小飞机、过山车、小火车、旋转木马等,说数学信息。

学生回答:每架小飞机上有3人,有5架小飞机。提问题:小飞机上共有多少人?

3+3+3+3+3=15

学生回答:每节车厢有6个同学,有四节这样的车厢,列加法算式6+6+6+6

发现:这道算式中的加数不同。

学生回答:过山车共14人,加法算式:2+2+2+2+2+2+2,表示7个2相加。

学生尝试列乘法算式,并让他说一说改写的方法。

同桌互相说一说改写的方法

回答问题,说意义。

学生改写,读一读算式,说一说表示几个几相加。

学生回答:每组有5个气球,一共有3组。就是3个5。

熟记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学生举例。

能说出观察到的内容和数学信息,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能说出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能列式解答。

能说出算式为什么不同。

能尝试列出乘法算式,并试着说一说方法。

算式对比,说意义及改写方法,知道相同加数与乘法算式的联系。

会改写算式,会读算式,会说意义。

能说出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会举例说明什么样的加法算式和生活当中的哪些情景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

环节3

巩固提升

(一)课件出示课前口算,哪边的算式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

小组合作完成:

1. 改写成乘法算式,组长写在本上。

2.读一读乘法算式,说出表示( )个( )相加。

3.说一说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

(二)动手摆一摆(圆片)

(1)请你摆出4个2

(2)请你摆出3个4

说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并说一说表示几个几相加。

(三)动手画一画

每组画2个,画3组

(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展示各个小组合作完成结果,对出现问题的地方进行纠正,强调。

学生摆一摆,说一说

板演,画一画,写一写在组长的带领下,能将所学知识与练习题进行巩固练习,会分别说一说问题。

独立完成习题。

环节4

课堂总结今天我们游玩了游乐园,你们开心吗?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

教师小结: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几个相同的加数相加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认识了乘号,会读、会写乘法算式。在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例子,希望同学们用心去观察,相信你一定有许多发现。

学生自由发言。

至少能说出一方面的收获。

环节5

课堂检测

教材第49页练习九,第1、2题。

学生独立完成。

能正确做题。

板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

3+3+3+3+3=15 3×5=15 3+3+3+2=11

5×3=15 ①相同加数

②数数有几个

6+6+6+6=24 6×4=24

4×6=24

2+2+2+2+2+2+2=14 2×7=14

7×2=14 读作:7乘2等于14.

乘号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篇3)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19-20页的例1以及练习五中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会读写乘法算式,口述乘法算式的意义。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能根据要求正确写出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

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准备

让学生看投影图,听录音,解答以下三道题:

1、在这次”手拉手献爱心”捐款活动中。第一小组的倩文捐2元,青青捐2元,苏晴捐2元,请算出她们三人一共捐款多少元?

2、第二小组有4个人,每人都是捐3元,清算出这4个人一共捐款多少元?

3、第三小组有6个人,每人都是捐5元。请算出这6个人一共捐款多少元?

学生列式解答,集体订正。

二、引入新课

同学们,刚才在解答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有一种方法”比较简便,只要一步就可以解答。同学们想不想学?这种方法就是乘法,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

板书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

三、新课教学

(一)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让学生说说你想学什么?

(二)教学例1

1、师生共同摆红花,教师指导写乘法算式。

(1)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摆红花,每次摆2朵,摆3次。

(3)要求一共有几朵红花?用什么方法算?怎样列式?

(4)让学生观察这题的三个加数有什么特点?有几个相同加数相加?从而引出还可以用乘法算。

(5)认识乘号,教学乘号的写法。

引导学生与拼音字母“X”比,然后书写一遍。

(6)指导写乘法算式。

写乘法算式时,先看相同加数是几?(相同加数是2,先写相同加数2,再写“x”。

再数有几个相同加数相加?(有,在乘号后面写3。强调:这个"3"是怎么来的?

(7)指导读乘法算式,并说出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

2、学生自己摆方块,尝试写乘法算式

请同学们听老师讲要求,独立摆方块,每排摆

(这道算式中的加数相同吗?能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试着写,并按学习小组交流你是怎么写的?

(二数。

3、学生看图说留意,独立写乘法算式。

师出示一组圆形图,让学生认真看图,同桌互说图意,并用两种方法解答。

4、指导看书第109~110页,看一看,读一读,想一想表示什么?并把课本Pll0填空完整。

5、师引导学生看一看三个加法算式,找出共同的特点,比一比,哪一种算法简便,让学生说一说乘法的含义。

6、阅书,齐读乘法含义。

7、用学到的乘法知识,来解决新课前的三道复习题。

四、巩固练习

1、课本第110页"做一做"第1题。

2、先读算式,再用圆片摆一摆。

2×3 3×2

3、根据乘法算式,有节奏地做拍手游戏。

2×5 5×2

4、说一说下面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然后做“找朋友”游戏。

4×3 3×4

五、课堂总结。

1、通过这节课学习,你知道哪些知识。

2、学到哪些方法?

3、还有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探讨解决。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篇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题。

【教学目标】

会写乘法算式。

比较、分析、推理能力。

3.初步感受乘法与加法的联系,激发学生对乘法学习的兴趣。

【教学难重点】

教学重点:经历把几个相同数的连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读、会写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感受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课件。

学生准备:小棒,圆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

1.课件展示情境图

请你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2.提出数学问题

根据图中的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提问,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同步板书:

3.解决问题

谁能解决这第一个问题?(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再抽学生说一说怎么解决其他问题的,同步在相应的问题后面板书算式。

4.感知“几个几”

观察上面几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为什么用的加法?在“9+9+9=27”中,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相同的加数?

这个算式可以说是几个几相加?其余的算式分别表示几个几相加?

3.设置认知矛盾,引出课题

(课件展示主题图中

每组有几人踢毽?

课件出示很多组同学踢毽(展示部分)

如果有这样的100组同学同时踢毽,一共有多少人在踢毽呢?

(学生列算式)

列完了吗?你有什么感觉?有没有简便方法?

4.揭示课题

像上面这样的算式,在数学上可以用一种更简便的方法计算,想学习这种方法吗?(停留片刻)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一种新的新的运算方法——乘法。(板书课题:乘法),乘法要学习的内容还很多,今天只是初步认识。(完善板书:的初步认识)

二、自主构建,理解意义

1.教学例1,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1)出示第2页例1的植树情境图。

看到这幅图,你想知道什么?

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并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同步板书:

(2)揭示联系引出乘法算式。

像这样求4个8相加是多少,除了可以用连加法计算,还可以用乘法计算,用8×4或者4×8来表示。

板书:

8×4读作:8乘4

4×8读作:4乘8

想一想,8×4等于多少?4×8等于多少?你是怎么想的?“×”叫乘号。

4+4+4+4+4+4+4+4=32用乘法应怎样表示?你是怎么想的?

(3)引导学生体会乘法算式更简便。

你喜欢用加法算式还是乘法算式?为什么?

2.教学例2,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

(1)课件出示例2的情境图。

观察图,你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一共有多少盆花?)

发现:每次摆3盆,摆了6次,所以是6个3。

加法算式就是:

写成乘法算式怎么写?

(2)认识因数。

板书:在乘法里,乘号两边的数叫“因数”,乘得的结果叫“积”。

观察上面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像这样几个相同加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

三、练习应用,巩固内化

1.课堂活动第1题。

看算式读一读,巩固乘法算式的读法,注意通过卡片与小组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课堂活动第2题。

同桌合作,一人先说算式,另一人根据所述摆小棒,然后交换角色活动。

3.课堂活动第3题。

前面我们遇到了:100个3连加的问题,现在你会解决了吗?怎样写比较简便?

四、反思总结,概括提升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些什么?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篇5)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情感目标: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我们数学王国里有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地方,那就是“快乐谷”!想去看一看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快乐谷”的游乐场看一看。请看大屏幕:

(多媒体展示教材主题图)请仔细观察,谁来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些什么?

学生踊跃交流。

师:你能根据看到的情景提出数学问题吗?

生自由提问题。

师: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 4+4+4+4+4=20(人) 5个4

2+2+2+2+2+2=12(人) 6个2

3+3+3+3=12(人) 4个3

(把)

师:为什么这样列式?(引导学生说出5个4,6个2,4个3)

教师板书:5个4 6个2 4个3

师: 大家的发现可真多!你们都是聪明的孩子。“快乐谷”里不仅快乐多多,而且智慧也多多!就让我们一起跟随“小精灵”去亲自感受一下吧!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喜欢的游乐场的生活情景,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生活。]

二、实践操作,引导探究:

1、实践探究:初步感知乘法

师:首先,我们来到了“快乐谷”的第一站──“拼图吧”,这里正在进行有趣的拼图游戏。谁能说说每个小朋友摆出了什么图形?各摆了多少个?每个图形用了几根小棒?

生看图交流,师随机板书算式:3+3+3+3+3+3=18(根)

10+10+10=30(根)

5+5+5+5=20(根)

师:你能像他们一样摆出几个自己喜欢的图形来吗?让我们一起来试试。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师:谁来说一说你摆的是什么图形?一共摆了几个?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

师:你们摆一组图形,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怎样列算式?

学生汇报交流,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算式。

师:观察比较这些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

生:几个加数都相同。

2、形成表象:

师:你也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学生举例类似的算式。

师:老师这里有20个2相加,你能说出加法算式吗?

师:用加法算式表示太麻烦了。你有简捷的算法吗?(学生小组讨论)

3、抽象概括乘法:

师:像这样2+2+2+2……+2的加法还可以用一种新的运算方法——乘法来表示板书:乘法的初步认识

比如:3+3+3+3+3+3=18,6个3相加,可以在相同加数3和相同加数的个数6中间写上乘号

(师边说边板书算式:3×6)

师:“×”叫乘号,读作“乘”。(齐读两遍)

指导写乘号:“+”变斜就是乘号。

乘法是加法改写的,所以“+”一歪就变乘号。

(指导学生书空)

4、教学乘法的读写:

师:像3+3+3+3+3+3=18用乘法表示是3×6=18 读作:3乘6等于18

或6×3=18 读作:6乘3等于18

指名读算式,再让学生齐读算式。

师:黑板上另外两道加法算式你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吗?

学生独立写乘法算式,写后读两遍再交流订正,师板书:3×10=30或10×3=30

4×5=20或5×4=20

5、观察比较,进一步理解乘法:

师: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学生观察发现)

师:求“几个相同的数相加”可以用加法计算,也可以用乘法表示,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乘法”。

[设计意图:由于每个个体在思维方式和水平上存在差异,所采用的方法有所不同,因此教学中让学生在真正“做”的活动中诠释乘法意义,过程简单明了,操作指向明确,学生能够感知乘法意义,同时也建立起乘法与加法的联系。]

三、拓展练习:

1、师:再回到游乐场,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能列出乘法算式吗?

学生提问题,并列算式。

2、给小动物找朋友(读算式,说意义)

4+4+4 4个8相加

8+8+8+8 3个4相加

3、独立完成P46“做一做”,练习九第1、2、3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用乘法计算的问题?试着跟同学们说一说。

5、课后延展:

回家后,观察一下家中的物品,看哪些可以用乘法解决?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对爸爸妈妈好好说一说。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是为了充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法理解数学,并更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板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

加法:3+3+3+3+3+3=18 6个3

乘法:3×6=18 读作:3乘6等于18

或6×3=18 读作:6乘3等于18

课后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节课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乘法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加法,而且是加法的简便运算。乘法知识的生长点是几个相同数的连加,本节教学内容与相同加数连加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是在认清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因此,本课的重难点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1.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三维目标。

由于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征和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认识事物的特殊途径和方法。我在备课时,注意在体会教材的编排意图的基础上,一方面充分运用了教材所呈现的数学资源,另一方面又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数学理念,对教材资源做了适当的补充与调整,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主探索、积极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这一过程,充分利用学生所熟悉的活动经验,去自主开展活动。因此课堂伊始,我就通过和学生的谈话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把学生带入自己所熟知的生活世界,利用儿童熟悉的生活情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把乘法概念的建立置入学生喜欢的游乐园、拼图活动之中,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既有利于学生体会乘法的意义,又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2.在指导过程中实现三维目标。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极力创设一个自主探索知识的空间,通过比较分析加数相同和不同的加法算式,紧紧围绕“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这个中心,创设不同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的意义,为今后进一步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打下基础,突破了难点,同时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现实生活,敏锐发现其中蕴含的乘法。整个教学,为学生构建了积极参与的平台,注重了数学学习的自主性。教学过程中,我把学习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主动观察、探索、讨论与交流等有效的学习方式,在看、找、想、说、练的数学活动中,亲历了“做数学”的过程,让学生以动引思,以思促学,在“尝试解决中学,在合作探究中悟”,充分体现了课标中学习的自主性。

3.应用中培养学生的乘法意识。

新课标指出:“学习应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的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本节课结合乘法知识的学习,我始终注意培养学生自觉沟通“几个几”的生活经验和乘法运算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不断联系生活实际,用乘法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完后,再整理思路觉得还有许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1、在教学时必须突破难点,而难点就是在几个几相加上。在课的开始主题图的交流中,我只是感性地让学生体会,并没有明确地说出“几个几”,这为学生在后面说乘法的含义时设下了阻碍。应该在交流主题图的这个环节中很明确地解读“几个几”,那么学生在接下来的探究中对于乘法的含义就会困难小得多。

2、在比较加法和乘法算式中,只是理论上去得出乘法的简便,学生并没有实际体验。对于乘法简便性的体验,应该设计一个情境性的练习让学生自己通过体验去得出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教完了“乘法的初步认识”,我有许多的感慨。我想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认真钻研教材,大胆尝试,不断反思,在成功、失败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乘法,了解乘法与加法之间的联系。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认识“×”,会读、写乘法算式。

2.学生在经历观察、比较、归纳等学习过程中,把具体情境与乘法进行联系,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在用多种方式表达乘法的过程中,培养符号意识。

3.通过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体会乘法运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对应思想和简洁美。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乘法的意义;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学生能沟通同数相加和乘法的关系,正确理解乘法表示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情境:(出示公园的画面)仔细看看,游乐园里都有哪些游乐项目?

2.引入:红红想去玩哪个项目?我们就跟着红红先去坐摩天轮。

二、探索新知

1.建立“几个几”的表象

(1)观察:请你仔细观察每个吊舱上坐了几个小朋友?有几个吊舱?

(2)提问题:根据这两条信息,你能提一个问题吗?(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3)思考:要想知道摩天轮里共有多少人?你会列式吗?请你写一写。

(4)交流:谁来说说你的算式?(4+4+4+4+4)

①谁来说说你的算式?

②读读这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每个加数都是4呀?

2.充分体会“几个几”

(1)大家看红红又来玩过山车,请按照研究摩天轮的方法独立研究,并且把算式写下来。

(2)交流:你观察到了什么信息?提出了什么问题?列出的算式是什么?

(3)出示小火车画面

①你观察到了什么?提出了什么问题?算式是什么?

②提问题:看到3+3+3+3谁能提问题?

③联想:如果增加1个车厢是几个3呀?再增加1个车厢呢?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发现有1个车厢就有1个3,2个车厢就有2个3……有几个车厢就有几个3。

(4)考一考②对比:仔细观察,这个算式(3+3+3+2)与前两个算式(4+4+4+4+4及2+2+2+2+2+2+2)有什么不一样? 3+3+3+2能用几个几相加表示吗?什么情况下才能用几个几表示呢?

3.认识乘法(出示过山车画面)

(1)体会乘法产生的必要

①说说你是怎样研究的?

②思考:如果是10个车厢,你还能列出算式吗?写出来会有多长?36个车厢呢?你还能列出加法算式吗?那你想象一下你列出的加法算式会怎样啊?

③尝试:能不能研究一种写起来简便的方法,让很长的连加算式变得简便点呢?

④同桌互说: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想法最简便。

⑤全班交流:怎样表示6个2简便?

(2)揭示乘法:数学家就是这样2×6表示6个2的,他们把“+”号斜过来,写成“×”号,给它取名叫“乘号”。 乘号怎么写呢?

(3)乘法算式的读法:谁会读这道乘法算式?6个2还可以写成6×2,谁会读?

(4)用2×6代替2+2+2+2+2+2+,你有什么感觉?好在哪?

(5)试一试:你会写成乘法算式吗?

4+4+4+4+4=20?? 4×5=20?? 5×4=20

3+3+3+3=12? 3×4=12?? 4×3=12

(6)认识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7)思考:3+3+3+2=11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吗?为什么?什么情况可以用乘法表示呢?

三、拓展延伸

1.算一算。每组4个小鸡,5组一共有多少个小鸡?

2.你一定行。小明从第一棵树走到第二棵树要走10米,一共走了多少米?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篇7)

1、创设情境,在动脑、动手、动口中体会乘法的意义。

2、认识乘号,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重点:乘法的意义,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难点:把加法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教学具准备:教学课件。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去哪儿玩?咱们一起看看这些小朋友在什么地方玩得这么开心?

出示主题图:仔细观察,他们在玩什么?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

二、探索新知。

(一)、教学例1。

学生分小组讨论。

指名上台数一数,列出加法算式。

3个3个地数,一共有5个3,写出加法算式是:3+3+3+3+3=15。(b)课件出示旋转小火车图。

问:每个车厢里有多少人?(6人)有几个这样的车厢?(4人)你能列出加法算式吗?(6+6+6+6=24)(c)课件出示过山车图。

过山车里共有多少人?(每排是2人,有7排,那就是7个2,。)你能列出加法算式吗?(2+2+2+2+2+2+2=14)。

2+2+2+2+2+2+2=14师:数一数,这是几个几相加?(5个3相加,4个6相加,7个2相加。)。

(3)在2+2+2+2+2+2+2=14中,你知道算式里面有几个2。

(4)每人几只眼睛?20人呢?怎样列式?学生说老师写?看到老师写你们有什么感受?科学家也觉得太麻烦,为了简便地表示像这样的连加算式,人们就用乘法来计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计算方法——乘法。(板书课题。)。

提问:2+2+2+2+2+2+2=14这个连加算式表示什么?(7个2相加,和是14。)指出:这种加数相同的加法,还可以用乘法表示。写成乘法算式是2×7=14或7×2=14。

说明:“×”叫乘号,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读乘法算式。2×7=14,读作:2乘7等于14;7×2=14,读作7乘2等于14。(板书)。

2、用乘号算式表示。

同学们数一数“3+3+3+3+3=15”里面有几个3?(5个3相加。)你能写出乘法算式吗?学生试着写出:5×3=15,3×5=15,并读一读。

6+6+6+6=24,这里面有几个6,你能写出乘法算式吗?学生试着写出:6×4=24,4×6=24,指名读算式。

二、教学例2。

1、出示教材第46页游乐园图。

师:观察,你还能找出那些物体的数量也是相同的加数的,能用乘法列算式的。

2、课件出示例2气球图。

(2)讨论: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气球,怎样列示计算?

你能列加法算式吗?5+5+5=15相同的加数是几?(5)有几个(3)(3个5)列出乘法算式3×5=15或5×3=15(3)介绍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请你猜一猜“×”前后的两个数,分别叫什么?(学生试说)教师揭示:5和3在乘法算式3×5=15或5×3=15中叫乘数,15是这两个乘数的得数,叫“积”。(板书)。

三、积累应用。

1、完成教材第48页做一做的第1—3题。

四、课堂小结。

小结:求几个相同的数连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今天我们游玩了游乐园,你们开心吗?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通过这节课我们知道了几个相同的.加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表示。在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希望同学们用心去观察,相信你一定会成为小小的数学家。

五、板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3+3+3+3+3+3+3+3+3+3=3010个3相加10x3或3x106+6+6=183个6相加3x6或6x37+7+7+7=284个7相加4x7或7x4乘法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2×7=14,读作:2乘7等于14;7×2=14,读作7乘2等于14。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篇8)

学情分析:

学习本小节后,对后面学习较难的推导能力有进一步的帮助。学生能够背诵9的乘法口诀,所以这节既有承前的作用,又有了启后的意义。

教学目标:

3、4的乘法口诀。

2、初步会计算4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教学重点、难点:

3、4的乘法口诀,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乘法计算。

2、进一步明确乘法口诀的含义和来源,沟通与加法的联系。

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开火车,对口令

2、背一背

二三() 五五() 四五( ) 三三( )

二二( ) 三四() 三五( )二五() 四四( )

[设计意图]巩固2~3的乘法口诀,达到熟练运用。

3、填一填

5×3=

×5=10

×5=25

×2=10

4×=20

1×5=

×5=15

×5=20

×=25

5×=30

[设计意图]用新颖的复习手段,来帮助学生灵活掌握所学知识。

4、算一算

1)两个因数都是5,它们的积是多少?

2)摆一个需要根小棒,摆这样的3个要多少呢?

[设计意图]用文字或直观图形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二、列式计算

a、2乘3得几?

b、3个4是多少?

C、5个3的积是多少?

d、两个因数都是4,积是多少?

e 、一个因数是4,另一个因数是3,积是多少?

[设计意图]此练习是为巩固乘法名称及表示的意义。

三、课堂练习

四、课堂小结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篇9)

指名回答。课件出示:加法算式(5+5+5+5=20)。

乘法算式(4×5=20)或(5×4=20)。

2、想想说说。

(1)一共有()个2枝(课件出示钢笔图:每盒2枝,有3盒)。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2)一共有()个5朵(课件出示花朵图:每束5朵,有2束)。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3、听听,写写。

教师说学生写算式。4个2相加;7个8相加。

反馈:有的学生可能写乘法算式,有的学生可能写加法算式。教师把两种答案都板书在黑板上,然后提问:你们喜欢哪种?为什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得出写乘法算式比较简单。)。

4、游戏。

游戏规则:生:老狼,老狼,几点了?师:2点了。学生就要两个两个地抱在一起。

教师指名几位学生上台做游戏,其他学生在下面喊,然后根据上面学生抱的人数写出乘法算式。

5、听到小朋友愉快的笑声,一只狐狸也出来了。它给我们带来了一道聪明题,想考考我们。

你有办法将下列算式改为乘法算式吗?

2+2+2+2+1+1;3+2+4;6+3+3+3。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成员间相互交流。全班交流。

ing的教案精品八篇


如果您喜欢这种类型的书我们推荐“ing的教案”。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就需要老师用心去设计好教案课件了。教案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重要桥梁。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请慎重对待!

ing的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eng、ing、ong和整体认读音节ying,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eng、ing、ong和整体认读音节ying的四声。

eng、ing、ong组成的音节,能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音节。

教学重点:掌握后鼻韵母ang、eng、ing、ong 和整体认读音节ying的音形及它们的四声。

教学难点:后鼻韵母的发音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激发兴趣:

1、师:上节课,我们在拼音王国中认识了几个新朋友,你们还记得它们吗?

全班齐读:an、en、in、un、ün。

前鼻尾音。读的时候要怎么样?——归音。师领读一遍。

en、in的哥哥姐姐。怎么样,想认识它们吗?

二、看情境图,引出新课:

1、出示情境图:草地上有成群的羊在吃草,大树上有熊在玩耍,小花上有蜜蜂在采蜜,天空中还有一只老鹰在飞。

看情境图,说说看到了什么?

mì fēng、lǎo yīng、xióng。

师:你在图上找到an、en、in的哥哥姐姐了吗?

指名说,课件随机出示:ang、eng、ing、ong。

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韵母宝宝。

三、闯关活动,学习新知:

eng、ing、ong”是an、en、in的哥哥姐姐呢?

师:认真地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ang eng ing前面是我们以前学过的an en in。/ang eng ing ong后面都是“-ng”,比前鼻音多了一个“g” 。(奖励)

(师板书:-ng)

2、教学-ng的发音:

师:韵母宝宝后面的“-ng”怎么读呢?要读准这个音,先要记住老师的三句话:嘴巴张开一点,舌头平平地往后缩,鼻子出气。师示范发音。

指名读。

师:你感觉到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我的舌头在后面。/声音是从鼻子里出来了。

师:这就对了,发“-ng”时舌头靠后,声音从鼻子里出来,我们就叫它后鼻尾音。

带有后鼻尾音“-ng”的韵母宝宝,我们就叫它们——后鼻韵母。

师领读两遍“后鼻韵母”。课件红色显示“-ng”。

3、师:你们想和后鼻韵母成为好朋友吗?

要和它们成为好朋友得过三关!我们一起来闯关吧!

第一关:我会读

1、师:我们已经学会了“-ng”的音, 那你知道这些后鼻韵母宝宝怎样读吗?

新朋友“ang”谁会读?

指名读,说说你是怎么读出来的?(奖励)

生:把“a”和“ng”两个音连起来就行了。

师:发音时,把嘴张大,先发a的音,再发“ng”。单韵母与后鼻尾音要连读。

开火车读,正音。

2、读“ang”的四声。

师:现在,老师要给“ang”带上声调小帽,这顶小帽该带在谁的头上呢?——“a”

课件出示“ang”的四声:āng、áng、ǎng、àng。全班齐读。

师:你是怎样读出这个音的?

先发o的音,再发“ng”,两个音快速合成一个音。

开火车读,正音。

“ing”

师:剩下的两个新朋友,你会读吗?试试看,读给同桌听一听。

师提示:“e”、“i”和“ng”交上朋友后,发音部位往后靠一靠。

指名读,开火车读。

eng、ing、ong的四声。《ang eng ing ong》教学设计 相关内容:《我多想去看看》说课设计《春到梅花山》教学设计“丁丁和牵牛花”教案《识字二·日月明》教学设计大海睡了练习《蘑菇该奖给谁》教案“认一认3”教学设计《识字3》教学设计查看更多>>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师:这些后鼻韵母呀都有四声,它们带上声调小帽后,你还认识它们吗?

全班齐读——分组赛读——打乱次序开火车读

第二关:我会认

大y可喜欢交朋友了,这些音节你还认识吗?

出示整体认读音节:yi、yu、ye、yue、yuan、yin、yun。全班齐读。

师:拼音宝宝和大y交朋友后,读音有没有变?

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整体认读音节

后鼻韵母ing和大y交朋友后变成了整体认读音节ying,ying的读音和什么一样? (师在四线格中板书:ying)

3、学习ying的四声。

师:ying也有四个声调,你会读吗?

开火车读ying的四声。

4、用ying的四声组词。

如:yīng(英雄、老鹰),yíng(欢迎、萤火虫),yǐng(电影、影子),yìng(软硬、答应)。

第三关:我会拼

1、师:这4个后鼻韵母可喜欢交朋友了,现在它们跟另外的拼音宝宝交朋友了,你会拼吗?

出示带有这四个后鼻韵母的音节和图片。

dà xiàng bāng máng xìn fēng fēng zheng xīng xing dēng long yíng huǒ chóng shui gang shan yang

2、同桌互助,拼读音节。

3、指名拼读,当小老师领读。(奖励)

4、男女生分读。

四、游戏巩固,实践应用:

过渡:小朋友们真能干,顺利闯过了三关。现在我们已经跟后鼻韵母成了好朋友,我们一起来做游戏吧!

1、游戏一:小兔采蘑菇

出示情境图,上面画着美丽的树林,绿油油的草地上“长”了许多蘑菇,这些“蘑菇”后面写着带调后鼻韵母,请学生开火车来采蘑菇,带读。

2、游戏二:找朋友

师示范:拿出姓名卡片,说:我是童老师,谁想和我交朋友?请你拼一拼。请生拼读。师:你是我的好朋友!握握手。

请部分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带有后鼻韵母的姓名卡片,生生示范找朋友游戏。(奖励)

全班范围内自由活动。

五、整理小结,指导书写:

eng、ing、ong,还认识了一个整体认读音节——ying。

(师在四线格中板书:ang、eng、ing、ong。)

2、说说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指名说,师小结:注意写紧凑,注意调号的位置。

3、学生练写

师:现在,请你把它们送回家吧!

生打开抄写本练写。(配以旋律优美的古筝曲)

ing的教案 篇2

一、教材简说

本课有五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后鼻韵母ɑng、eng、ing、ong和整体认读音节ying,配有图画和表明图意的音节。第一幅图是山羊,图下是“羊”的读音,借yáng分析出ɑng的音。第二幅图是台灯,图下是“灯”的读音,借dēng分析出eng的音。第三幅图是老鹰,图下是“鹰”的读音,提示yīng和ing的音。第四幅图是钟,图下是“钟”的读音,借zhōng分析出ong的音。

第二部分是声母和后鼻韵母的拼音练习,包括两拼与三拼的音节。

第三部分是音节词语tàiyáng的书写格式。

第四部分是一篇由四个句子组成的短文,讲小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了用计算机画画。随短文认六个生字。短文没有配图,让学生借助音节练习阅读,体会学好拼音的成功感受。

第五部分是一首儿歌,配有彩虹图,随儿歌认三个生字。

后鼻韵母的发音、声母和后鼻韵母组成音节的拼读以及认字是本课教学的重点。eng、ing的发音和三拼音节的拼读是难点。

二、学习目标

1.学会后鼻韵母ɑng、eng、ing、ong和整体认读音节ying,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习声母与ɑng、eng、ing、ong组成的音节,能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音节。

3.认识9个生字,正确朗读短文、儿歌。

三、教学建议

(一)字母教学和整体认读音节教学

教学新课前,可先复习前鼻韵母和部分三拼音节,为学习新课作铺垫。

教学ɑng、eng、ing、ong,可从图入手,通过看图引出图下的音节,再分析音节,教学后鼻韵母。要着重指导后鼻韵母的发音方法,教师示范,学生观察、模仿,反复练习。还可引导学生运用前鼻韵母连读的发音方法,进行试读:(1)比较四个后鼻韵母的组成(它们都是由一个单韵母和后鼻尾音ng组成的);(2)学会ng的发音(舌根抬起,抵住软腭,鼻子出气);(3)用连读的方法练习发ɑng、eng、ing、ong的音。

掌握后鼻韵母以后,可将前鼻韵母与后鼻韵母进行对照、比较:ɑn—ɑng,en—eng,in—ing,以区别并进一步掌握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

整体认读音节ying可以和后鼻韵母ing对比识记。

(二)拼音教学

本课的拼音练习没有呈现拼读过程,直接出现了音节,这种编排形式不是要求直呼音节。教学时,应尽量让学生自己拼读音节,教师适当指导。三拼音节的练习,可先复习三拼连读的方法,再让学生自己拼读,教师注意对有困难的同学进行辅导。

(三)书写指导

在读准音、记住形的基础上练习书写音节词语。注意:

1.每个音节的字母要靠拢;

2.看一个音节写一个音节,不要看一个字母写一个字母;

3.根据前面学过的格式写正确。

(四)认读字词,读短文、儿歌

识字教学可以在学生学习短文、儿歌的过程中进行。学到本课,学生已认识了全部的拼音字母。要放手让学生自己试读短文和儿歌。试读时,能认识的字尽量不依赖拼音,不认识的请拼音“帮助”。儿歌中几个红色音节为本课新内容,可提出来先行拼读。短文第一句为长句,要指导学生读通顺。

认读生字时要提醒学生,整体认读音节的字“雨、师”要直接带调读出,不要拼读;三拼音节的字“朵、条、天、桥”拼读时不能把介母漏掉。

短文的内容与儿歌有一定联系。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诵读,体会红花、白鹅、彩虹的美丽。

认记生字是难点。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汉字。还要引导学生交流记字方法,以便互相学习,受到启发。

(五)扩展活动

1.看谁听得清,找得对,读得准。

黑板上贴着五个前鼻韵母和四个后鼻韵母的卡片,老师或一名同学读其中的一个韵母,请一名同学上台摘下它,并带领全班同学读一遍。

2.比一比,说说每组字母有什么不同。

ɑn—ɑngen—engin—ing

3.看谁拼得又快又对。

dàxiàngbāngmángxìnfēngfēngzhengxīngxing

diàndēngbīngxiāngyínghuǒchóng

4.读一读。

老师老家白鹅天鹅花朵一朵花下雨雨衣

大桥天桥一条河一条鱼

(六)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2—3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片断:教学后鼻韵母

1.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卡片“开火车”认读单韵母ɑ、e、i、o,强调口形正确。

(2)复习前鼻韵母ɑn、en、in,强调他们都有一个“n”。

(3)引出ɑng、eng、ing、ong,找出规律,采用比较类推法进行试读。

2.看图说话,随机正音。

3.对比发音,巩固校正。

指导学生对比读:ɑn—ɑngen—engin—ing

与前鼻韵母比较发音的不同,并进行四声练习。

五、资料袋

ɑng、eng、ing、ong的发音方法发ɑng时,先发ɑ,然后舌根高抬顶住软腭,气流从鼻腔出来。发eng时,先发e,紧接着舌根后缩,抵住软腭,气流从鼻腔出来。发ing时,先发i,舌尖向下,舌头向后缩,舌根抬起并抵住软腭,气流从鼻腔出来。发ong时,先发o,紧接着舌头后缩,舌根向软腭靠拢,气流从鼻腔出来。

谜语

多彩绳子颜色鲜,

雨后弯弯挂蓝天,

要问绳子有多长,

这山搭到那山前。

ing的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学会鼻韵母ang.engingong,能认清形,读准音,会读四声,能正确书写。

2、学会整体认读音节ying,会读四声;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鼻韵母ang,eng.Ingong与整体认读音节。Ying的音,形及它们的四声。

难点:后鼻韵母的发音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几个新朋友,你们还能记得住吗?

抽卡片开火车认读:an.en.in.un.ün,追问:这些韵母都是什么韵母?“n“叫什么?(前鼻韵母)(前鼻尾音)

2、导趣:听说我们班的同学这么喜欢学拼音,连孙悟空也赶来凑热闹。瞧,孙悟空叫了一声“变”,就变出了这么多的小红心,想送我们班发言最积极,读书最响亮,认真听,爱动脑的小朋友。出示“小红心”。大家可要表现好哟!

二、看情境图,教学语境歌,引出新课内容

1、引导看情境图。

孙悟空把我们带到哪儿了呢?

挂图出示课本情境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孩子们放的是哪几种风筝?

请你们得睁大眼睛认真看,肃起耳朵仔细听.学一学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边听边想:你在这里找到了几个新朋友?请用手势告诉老师。

课件播放课文情境动画。

2、听情境歌。

星期天,天气晴,小朋友们放风筝。有蜜蜂,有长龙,还有一只大老鹰。

卡片相继出示“ang、eng、ing、ong”,你是在哪里找到这四个新朋友的?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卡片

ying

long

feng

Fang

三、授新课。

请仔细看,你发现了什么?生:都有“ng”,比前鼻音多了一个“g”师:它们叫后鼻韵母,出示ng.

师:孙悟空看到大家学得这么认真,一高兴,又变了一个特别的礼物,想送给全班同学一个惊喜。不过,在这之前,它要带着我们去闯几个关。大家有没有信心拿到它的第二个礼物?

第一关:看谁读得准?

1、新朋友后面的“ng”怎么读呢?请看老师,要读准这个音,记住老师的四句话就可以了:舌根抬起,嘴巴张开一点,鼻子出气,舌尖抵住下牙床.师用手当舌头,边作手势边示范发音。

2、指名读,开火车读。

3、师:学会了“ng”的音,放风筝的“放“是由哪两个音拼起来的?告诉学生,ang的读音就把放的第四声改为第一声,然后去掉声母f,“ang”怎样读?先发a,再发“ng”的音。

生:把“a”和“ng”两个音连起来就行了。

师:单韵母与后鼻音要连读。

4、读“ang”的四声。指名读,小组读,开火车读。

5、师:认识了“ang”后,孙悟空又领了一个新朋友过来“ong”,谁能告诉同学,你怎样读出这个音的?指名读,小组读。读给小伙伴听。

6、师:剩下的两个新朋友,不用老师教你会吗?出示“eng”、“ing”卡片,试试看,读给同桌听。指名读,开火车读。

第二关:看谁听得清?

1、师读韵母,生判断是前鼻韵母还是后鼻韵母,用教鞭指。

2、师读音节,hóngzhǎngqīngchéngyòng,生用教鞭指相对应韵母。

这四个后鼻韵母可机灵了,它们常常跟我们捉迷藏呢!它们还会藏在哪儿呢?

听音乐,播放《后韵母之歌》。

演示带有这四个后鼻音的音节和图片。

四、教学整体认读音节“ying”

1、瞧,孙悟空带谁来了?出示“y”,大Y妈妈非常有爱心,她收养的孩子可多了,出示活动卡片,生看卡片读整体认读音节。大家猜一猜,大y妈妈最后收养的孩子是谁呢?

2、这个整体认读音节的读音和后鼻韵母ing的读音一样。齐读。

ying

3、讲故事,相机出示ying的四声卡片。

ying

ying

ying

ying

一天,猫头鹰妈妈带着她的孩子来到野外,她要教她的孩子学习飞翔的本领。可孩子才学了一会儿就不耐烦了,他嚷嚷着要妈妈教他学捕捉田鼠的本领。妈妈耐心地说:“孩子,如果不会飞翔,怎能捉得了田鼠呢?”这时,燕子姐姐飞过来对小猫头鹰说:“还是让我来教你学习飞翔的本领吧!”猫头鹰妈妈高兴地说“欢迎,欢迎!“只听“唧”的一声,怎么不见了燕子姐姐的影子?原来她已经由这边的稻田之上,飞到了那边的高柳之下。小猫头鹰看到燕子姐姐的本领这么高,佩服极了,这才下了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经过刻苦的学习,小猫头鹰终于学会了一身过硬的飞翔本领。猫头鹰妈妈也答应了孩子的要求,教孩子学习捉田鼠的本领。最后他们母子俩一起帮农民伯伯除害。

开火车读ying的四声。

五、做游戏:

同学们,孙悟空送了这么多的礼物给大家,让我们也送些礼物给他吧!孙悟空最爱吃什么?

摘桃子。

启发学生不光可以在课外读物中找到后鼻韵母的音节,还可以在自己的名字中、家用电器的名称中、动物的名称中找到后鼻韵母的音节。

五、指导书写

投影出示四线三格,指导学生先观察再描红。

ing的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本课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拼音,在这个部分有情境图,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引出本课所教的四个鼻韵母,并能指导学生读准音。首先是一幅情境图引出四个后鼻韵母,然后是四幅单独的图画分别引出四个后鼻韵母的四声发音,其中也包含了整体认读音节ying的四声以及几个音节词。第二部分是认字,通过六幅图引导学生巩固四个后鼻韵母的发音进而认会“羊、方、风、井、虫”五个生字。第三个部分是学会朗读一首儿歌《红蜻蜓》,通过练读拼音词句,巩固本课所学的韵母。

在教学这几个鼻韵母时,我们要细致指导学生发准这几个后鼻韵母的音,要跟前面所学的前鼻韵母区分开。在教学时,我们可以多采取示范读和引导学生发现区别的方式,指导学生掌握发音方法和注意点,让孩子们把音发准。并很好地运用到读拼音读物中。

教学要求:

学会后鼻韵母ang、eng、ing、ong和整体认读音节ying及其四声,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能正确认读声母和ang、eng、ing、ong组成的音节,会拼读音节词和儿歌。

借助拼音认字学句,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学习汉语拼音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读准ang、eng、ing、ong并熟练地拼读。

教学时间:2课时

ing的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后鼻韵母ang、eng、ing、ong和整体认读音节ying,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习声母与ang、eng、ing、ong组成的音节,能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音节。

3、认识9个生字,正确朗读短文,儿歌。

4、体会学好拼音的作用,激发借助拼音识字学文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后鼻韵母的发音、声母和后鼻韵母组成音节的拼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2、eng、ing的发音和三拼音节的拼读是难点。

教学准备:

部分声母,韵母卡片,生字卡片,相关的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师:上节课,我们在拼音乐园中认识了几位新朋友,你们还记得是谁吗?

(指名认读an、en、in、un、ün)

2、上节课我们学了前鼻韵母的韵尾是“-n”,发音时舌尖抵住哪里?(上腭的前部。)发“-n”的时候,口开得大不大?

二、谜语城堡

1、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谜语城堡玩,好不好?可是呀,进入城堡还要猜对谜语才能进。

①同学们请听好:

xiǎo xiǎo nián jì  hú zi yì bǎ

小   小   年  纪,胡 子 一 把。

tóu shàng  zhǎng  jiǎo   huì  jiào  mü  ma

头   上     长   角,  会  叫  妈  妈。

②猜对了,我们到城堡里第一个见到的是小山羊,请同学们读yáng,这里呀藏着一个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知识,你能找出来吗?

③说对了,这是后鼻韵母ang,请跟我读。ang的四声谁来读一读,请同学们一起读。

④小山羊拿到了金钥匙,打开了城堡的一扇门,拼音宝宝们在里面玩呢,谁认识它们呀?你来读。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些拼音宝宝。

2、不知不觉我们在城堡里呆了一天了,天色暗下来了,伸手不见五指,看不见了,我们该怎么办呀?(开灯)

①开灯后,我们又发现了一位拼音宝宝,它是谁呀?你来读。dēng。

②谁藏在了灯里?eng,这是后鼻韵母eng,一起读。

③呜呜呜,火车来了,哪一组来开火车?边读边纠正。

④突然,灯又灭了,城堡的主人又要和大家玩游戏了,游戏规则是读准一个拼音就亮一处灯,想玩吗?

3、小朋友们真厉害,谜语城堡的大厅里所有的灯都亮了,我们准备回家了,可是谜语城堡的大门不开,一定要我们猜对谜语才给我们开门。听老师读:

jiā zhù qīng shān dǐng

家  住   青   山   顶,

cháng zài  lán  tiān fēi

常  在 蓝 天飞,

zuǐ bā sì tiě gōu

嘴  巴  似  铁  钩,

ài  chī  jī  hé   tù

爱  吃  鸡  和  兔。

①(老鹰),猜对了,我们从城堡里出来了。谁来读一读?这里又有哪个后鼻韵母藏在里面?

②你来读一读ing的四声,一起读。

③这个ying是整体认读音节,请跟老师读ying。

④老鹰带来了几个拼音宝宝,谁来拼读给大家听?个别读、齐读。

yíng这是整体认读音节ying,跟老师读,ying、Yíng

4、不知不觉,已经很晚了,我们玩的都忘记了睡觉。幸亏小闹钟叮铃铃响了起来。谁来读一读?zhōng。

①这儿有个后鼻韵母ong藏了起来,老师把它找出来了,一起读ong。

②ong的四声谁来读,一起读。

③聪明的小闹钟还教大家一首儿歌,跟老师读:

Nào zhōng   dīng   dōng  xiǎng

闹    钟     叮    咚   响,

qǐ   chuáng    qù   shàng  xué

起    床     去    上    学,

jiàn le tóng  xué wèn  shēng  hǎo

见  了  同   学  问   声   好,

jiàn le lǎo   shī  jū   gè  gōng

见  了  老   师  鞠   个   躬。

④这首儿歌里还藏着我们今天学习的后鼻韵母呢!谁来把他们找出来?

zhōng dīng dōng xiǎng chuáng  shàng  tóng  shēng gōng

钟    叮   咚  响   床    上    同   声   躬

三、复习巩固

1、今天我们在谜语城堡里玩的真开心,让我们再次来读一读4个后鼻韵母。

ang、eng、ing、ong

认读字母卡片,开展小竞赛,看谁指得又快又准。

将单韵母和尾巴n、ng发给学生,教师发音,学生做组合游戏。

听音节,说说声、韵母各是什么。

2、请同学们拿出拼音本,给4个后鼻韵母加上四声,每个写一遍。

(写的好的放到投影上展示)。

五、作业设计:

1、描红。

2、抄写ang eng ing ong。

板书设计:

ang eng ing ong

yīng yíng yǐng yìng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齐读卡片:ang eng ing ong

2、指名读ying的四声。

3、对比读,区分前鼻音和后鼻音的发音方法:an——ang en——eng

in——ing un——ong。

4、听音,指出下面音节的韵母和声调。

5、忙、蹲、冠、定、同。

二、授新课

1、看图读拼音词。

(1)出示图一。图上画的是什么?

①出示音节词,指名拼读,提醒学生读准第二声。

②指名说说wu是什么音节,学生自由练读音节词。

(2)出示图二。图上画的是什么?出示音节词,学生练习拼读、呼读,提醒读准翘舌音。

(3)用上述方法自学其它两组拼音词。

2、读儿歌,练拼读。

(1)图上画的是什么?

(2)出示儿歌。

(3)自由练读。

(4)指名读拼音儿歌,师生共同评议。

三、巩固练习

1、练读课文。

2、比一比,读一读。an——ang en——eng in——ing

3、看谁听得清,说得对。听老师读拼音,说出声韵母。

四、作业设计:

1、抄写ang eng ing ong。

2、练习拼读音节。

板书设计:

an——ang  en——eng  in——ing

ing的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学会后鼻韵母ang、eng、ing、ong和整体认读音节ying,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习声母与ang、eng、ing、ong组成的音节,能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音节。

3、认识9个生字,正确朗读短文,儿歌。

4、体会学好拼音的作用,激发借助拼音识字学文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后鼻韵母的发音,声母和后鼻韵母组成音节的拼读以和认字是本课的重点。ang、ing的发音和三拼音节的拼读是难点。

三、教学准备:

局部声母,韵母卡片,生字卡片,图片和相关的课件。

四、教学时间:

2-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后鼻韵母ang、eng、ing、ong和认读音节ying,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正确读出本课所学音节的四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谈话:上一课咱们学习了5个前鼻韵母,小朋友们还认识它们吗?

2、开火车认读前鼻韵母an、en、in、un、ün。

3、指名说说前鼻韵母的发音要领。

二、学习新课

1、看图认识事物,进行说话练习。

出示四幅图,问:谁能说出图上的内容?(如:这是一只老山羊;我家有一盏漂亮的台灯;老鹰站在树上;那是一只座钟)

2、相机出示音节yáng、dēng、yīng、zhōng,告诉同学:我们今天就要借助这些图和音节来学习四个新的韵母。

3、学习ang

a.读准ang的音。

①师指着图1读“羊”。(音稍微拖长,多读几遍,让同学们细听,并注意看老师的口型变化)指名说说“羊”是由哪两个音拼出来的。(“羊”是由声母y和韵母ang拼出来的)

②出示ang,告诉同学把“羊”的韵母áng读的平声就是ang的读音。

③将ang和an的读音比较,告诉同学ang叫后鼻韵母,是由一个鼻尾音ng组成的。

教师师范,知道发好鼻尾音ng。

④知道发准ang的音。告诉同学ang的发音方法。

⑤范读,领读,指名读,齐读。

b.教学ang的四声:出示āng、áng、ǎng、àng同学自由练读,随即抽读。

c.师生一起小结学习步骤。

4、四人小组合作,按以下步骤学习eng。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a.读准eng的音。

①探究“台灯”的“灯”是由哪两个音拼出来的。

②发现eng与“灯”的韵母发音的联系。

③联系eng的发音。(先发e的音,紧接着发ng的音。)

b.学习eng的四声。

c.四人小组反馈合作学习的情况。

5、学习ing、ong。

a.读准ing和ong的音。

①看图读准鹰(yīng)和钟(zhōng)。提问:鹰(yīng)和钟(zhōng)的韵母是谁?

②根据后鼻韵母发音的方法,猜猜ing和ong各自先发哪个字母的音。

③练习发音。出示后鼻韵母ing、ong告诉同学猜得很对,它俩就是我们要学的另外两个后鼻韵母。同学自身练习发音,同桌相互练习。

④检查自练情况,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⑤小组赛ing、ong的四声。

6、巩固练习。

谈话:我们认识了4个后鼻韵母,现在来做两个游戏吧!

①做“送信”游戏:请一名同学将四张后鼻韵母卡片分给四个同学,再请这四个同学上台来带读。(配读儿歌:叮铃铃,叮铃铃,邮递员来送信,送的是什么信?送的是褒扬信。)

②听音组合:将单韵母a、e、o、i、u、ǖ和尾音ng发给同学,师发音,生做组合游戏。

7、学习整体认读音节。

①出示整体认读音节yīng。问:谁会读这个音节?告诉同学这也是整体认读音节,不用拼,他跟后鼻韵母ing的读音一样。

②同学组词,学习ying的四声。如:yīng(英雄,老鹰),yíng(欢迎、萤火虫)、yǐng(电影、影子)、yìng(软硬、答应)

三、指导书写

1、指导书写后鼻韵母ang、eng、ing、ong。

2、指导书写ying和四声,注意写紧凑,注意调号的位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母与ang、eng、ing、ong组成的音节。

2、学会儿歌《彩虹》。

3、识记生字“两天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创设“小兔采蘑菇”活动情境:出示情境图,上面画着美丽的树林,绿油油的草地上“长”了许多蘑菇,这些“蘑菇”后面写着带调后鼻韵母,请同学戴上小白兔的头饰来采蘑菇,带读。

2、过渡:这些鲜美的“蘑菇”与一些声母叫朋友组成了音节,大家想拼吗?

二、学习二拼音节

1、学习拼读zhsh与ang组成的音节:

1)同学自由拼读

2)指名拼读,齐读。

2.学习拼读b、m、g、h与eng组成的音节:beng、meng、geng、heng

1)四人小组互练。

2)开展“四人小组开火车拼读音节”擂台赛。

3.学习j、x、m、与ing、ch、c与ong组成的音节。

1)出示音节:jing、xing、ming、ting、cong、chong。

2)同学自身练习拼读,看谁拼的又快又准。

3)同学挑选自身会拼的,当小老师教大家。

4.巩固练习。

做听音节猜韵母的游戏。老师读音节,同学听音节,说说韵母是谁:hóng,zhǎng,qīng,chéng,yòng

三、学习儿歌《彩虹》

1.出示情境图,问:小朋友们,看了这幅图你想说什么?为什么?相机出示词语:雨过天晴,桥,白云。

2.学习朗读儿歌。

1)出示儿歌,同学找出认识的字母和音节,自身读一读。

2)同学看图听老师范读儿歌。

3)领读,齐读,扮演读。(适当的加上活泼的动作)

3.识记生字:雨,天,桥。

1)读准字音。指名读,齐读。“天”和“桥”是三拼音节;“雨”是整体认读音节,要指导同学读准确。

2)记忆字形。

启发同学自主识记生字“雨”“天”。(可以联系生活实际,猜谜,编顺口溜,与熟字比较等方法记)如猜字谜:“大”字头上加一横是什么字?(天)

竞赛读词语:“木桥、石桥、天桥、大桥、小桥”,识记生字“桥”。

四、扩展练习

拼读音节: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三拼音的方法。

2、能自身拼读一段话。

3、生字掌握程度达到本课的要求。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扮演读儿歌《彩虹》。

二、学习三拼音节

1.复习三音节的拼读方法。生练习拼读,指名读,齐读。

2.联系同学的日常生活用语巩固读音,如:zhuang(服装的装),chuang(门窗的窗),qiong(贫穷的穷),shuang(双手的双),xiong(凶猛的凶)。

三、学习音节词

1.学习音节词tàiyáng

1)练习拼读。同学试拼:指名读。

2)指导书写。

2.扩展练习。

1)比一比,说说每组字母有什么不同

ing的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后鼻韵母ang、eng、ing、ong和整体认读音节ying,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过程与方法

学习声母与ang、eng、ing、ong组成的音节,能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音节。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能根据音节拼读句子,自己拼读儿歌,做到词语连读。

教学重点

学会后鼻韵母ang、eng、ing、ong和整体认读音节ying,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教学难点

1.学习声母与ang、eng、ing、ong组成的音节,能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音节。

2.能根据音节拼读句子,自己拼读儿歌,做到词语连读。

教学准备

课件、展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060)

一、复习检查。

1.导入:上节课,我们在拼音乐园中认识了几位新朋友,你们还记得是谁吗?出示5个前鼻韵母,引导学生开火车认读。今天,我们将再学习4个韵母,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后鼻韵母。

2.板书课题。

二、学习ɑnɡ、enɡ、inɡ、onɡ。

1.出示:ɑnɡ、enɡ、inɡ、onɡ,引导学生仔细看,说说发现了什么?

2.引导学生试着认读。

3.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认读。

4.组织全班展示认读。

5.加上四声,引导学生试读。

6.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认读。

三、学习整体认读音节yinɡ。

1.课件出示老鹰的图片,板书:yinɡ。

2.小结:这里的inɡ加上了大y,成为了整体认读音节yinɡ,它们的读音相同。

3.引导学生试读。

4.加上四声,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练习认读。

四、拼读音节。

1.出示声母和ɑnɡ、enɡ、inɡ、onɡ组成的音节,引导学生试着拼读每个音节,并说说声母和韵母各是什么。

2.加上四声,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练习拼读。

3.组织全班展示拼读。

五、指导书写。

1.出示四线格,教师范写,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2.引导学生练习书写。

第二课时(061)

一、复习导入

出示音节:hónɡzhǎnɡqīnɡchénɡyònɡ,老师读音节,引导学生开火车说说音节中的韵母是什么。

二、学习句子。

1.引导学生自由看图,看看图中都画了什么?

2.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拼读句子,圈出其中的3个词语,多读几遍。

3.启发思考:你会用电脑画画吗?画过什么?

三、朗读儿歌。

1.课件出示儿歌《两只羊》,引导学生自己试着拼读,说说读懂了什么?

2.引导学生自由拼读红色的音节。

3.采用多种形式拼读儿歌。

4.组织学生圈出儿歌中的4个生字,多读几遍。

四、总结提升。

启发思考: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ing的教案 篇8

教材简析:

ang eng ing ong是拼音教学的最后一课,这四个韵母是后鼻韵母,由于孩子年龄较低,孩子们容易与前鼻韵母混淆。特别是对鼻音尾音的了解,孩子容易对后鼻尾音的g误以为是声母。在发音上,en与eng,in与ing,孩子常常发音不能清晰地区别。根据以上情况,特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为

教学目标:

1.通过情境说话,初步认识后鼻韵母的构成:单韵母加上后鼻尾音。

2.通过各种游戏练习,能读会后鼻韵母的四声调,能清晰分辨前鼻音与后鼻音的发音。

3.练习写后鼻韵母,感受在写的时候每个字母之间要紧凑的特点。

教学重点:

通过各种游戏练习,能读会后鼻韵母的四声调,练习写后鼻韵母。

教学难点:

能清晰分辨前鼻音与后鼻音的发音。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师:我们已经和前鼻韵母是老朋友了,老朋友们打个招呼吧:出示an en in un vn预设:你好:an,天安门的an(依次如下)

2.师:y最喜欢帮忙了,因此我们还认识了几个整体认读音节出示yuan yin yun生齐读

二、学习认识ang eng ing ong

1.师:今天啊拼音王国又来了4个小朋友,他们来到了郊外,大家看一看,图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指导学生试说一段话)

2.出示:儿歌

星期天,天气晴,小朋友们放风筝,有蜜蜂,有长龙,还有一只大老鹰

3.师:这幅画的内容老师把它编成了一首儿歌:跟老师读。

第二遍:拍手读。第三遍,拍着手生自己齐读。

4.师:这首儿歌中也包含着这四声新的韵母,出示ang eng ing ong,你们发现了什么?预示:都是由单韵母和后面的ng组成的。

5.指导发音:

师:这里它不发n g,它是后鼻尾音,读的时候舌头要放在下面的后面,声音从鼻子里出来。听老师读,一起读。开火车读。这四个新的韵母因为都有鼻音尾音,因此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后鼻韵母”

6.师:我们先来认认第一个后鼻韵母,谁认识?生读,师:真不错,先摆出“a”的口型,再读ng,跟老师读,读两遍。如果给“ɑng”带上帽子,又该怎么读呢?。生读——跟他读

7.出示四幅图,音节中少ang的四声调。

师:这里有四幅图,他们分别画了什么?(手·枪房子大象奖状)

师:这四幅图下面都有拼音,可是都少了一部分,ang的四声调很想帮忙,可是他们不知道自己分别该在什么位置,谁来帮助他们。全班齐读ang的四声调

8.出示“ong”,师:第二个后鼻韵母也忍不住跑出来。这个后鼻韵母怎么读呢?

生读,再跟老师读,读两遍。如果给“ong”加声调帽子,又该怎么读,我们一起来读一遍。生齐读。老师这里也有四声调,现在我们来做个小游戏,我请四位同学上来。

老师说一个词语,如老师说“空,天空的空,他的韵母在哪里?拿第一声的同学就要走到前面来,然后说:“空,空,它在韵母在这里。”

师:种,种,种地的种,它的韵母在哪里?

虫,虫,青虫的'虫,它的韵母在哪里?

钟,钟,闹钟的钟,它的韵母在哪里?

董,董,古董的董,它的韵母在哪里?

全班齐读ong的四声调。师:这下子最后两位后鼻韵母再也忍不住了,它们就一下子出来了。它们是出示“eng”和“ing”,跟老师读,每个读两遍。

它们说:我们也有四个声调,出示四声调,谁来读读看。

师:你真棒,跟老师读:(读eng四声调)生读ing的四声调。师范读,生跟读。

9.师:可是这两个后鼻韵母特别容易和“ing”,“eng”和前鼻韵母混淆,出示(出示en—eng,in--ing同学们在读的时候,会不会那它们混淆起来呢?让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检查一下。)

老师这里出示了两组拼音,老师指到哪一组就看到哪一组,如果老师读的是前鼻韵母,同学们就拍手拍三下,如果老师读的是后鼻韵母,同学们就把小手抓三下。好,游戏开始。(练耳游戏)

三、教学整体认读音节:ying

1.现在啊后鼻韵母ing也想给汉字单独标单,怎么办呢?猜猜看,谁会来帮忙。那就是整体记读音节“ying”。出示

2.整体记读音节ying和后鼻韵母ing读起来是一样的,同学们给它也带上帽子读,试试看哪!﹝读一读﹞

3.师:能给ying的四个声调组组词吗?出示:ying老鹰的ying(设计意图,通过给整体认读音节ying四声调组词的方法,进一步强调记忆整体认读音节ying)

4.游戏练习

5.师:今天我们又学了四个后鼻韵母与一个整体认读音节。现在老师把它们打乱看大家还认不认得。抽取卡片,开火车朗读。

6.接下来我们来做个小游戏,有一只小蜜蜂小小心闯进了一个含有机关的回廊里,回廊里障碍重重,只有每层读准确三个拼音,小蜜蜂飞到下一层回廊里。谁愿意来帮帮小蜜蜂出示:an eng ying áng ǐng ōng yīn ěn yǔn in ng说话格式:,前鼻韵母an

7.采蘑菇游戏出示PPT ,图片上有各种蘑菇,上面有前鼻音,也有后鼻音,还有复韵母,让孩子们分别采到不同的蓝子里。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方式,让孩子前后知识进一步连贯巩固,也巩固今天所学的后鼻韵母)

四、指导书写

1.现在我们来写写这些拼音宝宝,小朋友打开硬笔习册,孩子们先写

2.出示典型有问题的作业本,让学生来评价强调韵母的每个字母大小胖瘦要差不多,很均匀。

(设计意图:孩子们前面已经知道写字的注意点,因此,这节课完全可以让孩子先写,写完后孩子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发现这后鼻韵母在写的时间与前面的韵母不同的地方。从而让孩子们的写字练习落在实处,知道写字里应注意的地方。扎扎实实地写好每个字。)

我的舌头教案9篇


下面是申请书范文网小编为您特别整理的“我的舌头教案”,如果您对其中有任何不清楚的地方,请告诉我们,我们愿意努力为您解答。为了使教学更加顺利,老师们需要提前准备好教案和课件,而本学期正好是编写教案和课件的时候。不断完善教案和课件是积累教学经验的过程。

我的舌头教案 篇1

设计理念

设计一个情境,巧妙导入新课,从一开始就将学生深深吸引,学文后的“找朋友”游戏,也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始至终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教学中,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动物舌头的奇妙,初步懂得要爱护动物。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而感受动物舌头的奇妙。

教学准备

动物图片、词语卡片、多媒体课件或图片。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猜谜语引入新课

1、白门楼,红围墙,里面住个红姑娘,酸甜苦辣她都尝。你们想知道什么?

2、学生思考回答。

3、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奇妙的舌头》这篇课文,一起来看看这些动物的舌头有什么奇妙之处。

4、学生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5、默写词语

6、对照屏幕小组互查生字默写情况。

出示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动物舌头的奇妙,初步懂得要爱护动物。

自学指导一

自己读课文一遍,标出课文的段落。

出示自学指导二

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课文介绍了哪几种动物的舌头?这些动物的舌头奇妙在哪里?

师:为了帮助你们出色的完成这个任务,老师准备了几张图片,想不想看?

生:想看

师:好,请看大屏幕,出示幻灯片,猫的舌头。(让孩子们先读后说再读)

师:谁能用经常说一句话?

分组再读这句话

(下面用同样的方法学习下面几种动物舌头的奇妙之处。)

小朋友,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有了它们,世界才变得丰富多彩,你们喜欢这些小动物吗?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动物,再读出写这种动物的句子,多读几遍,读出你们对它的爱,适时播放课件或展示图片,加深印象。

这些小动物今天特别高兴,要和各位小朋友来做游戏,想不想参加呀?下面,我就找几个小朋友来当小动物,音乐一响,我们就去找伙伴,把他们请到讲台上来。

师发卡片,播放歌曲《找朋友》。师带领学生下台找朋友,找到后带上台。

师:我的朋友找到了,来看看我找得对不对,对的话就跟着我把卡片上的词语念一遍,师读卡片上的词语(蛇的舌头感觉动静),生读,把卡片贴在黑板上,引导其他学生也这样做。

刚才的游戏真精彩!通过今天这节课,你们觉得动物的舌头怎么样呀?能用书上的话来说说吗?(动物的舌头是多么奇妙啊!)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体会“奇妙”、“无奇不有”的意思。这句话应该怎样读呢?自己练练,指名读,范读,齐读。

拓展训练,知识延伸

1、师:小朋友们读得多么认真呀!小动物多么可爱呀!你能说一个这样的句子吗?指名说。

2、教师展示自己收集的动物舌头的图片和知识。

4、师:动物世界无奇不有,生活中也有很多有趣的事,只要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其中的秘密。

五、作业练习

1、课后第一题“连一连”完成后,再读一读。

2、指导描描写写“毛”、“出”、“奇”、“妙”、“内”、“总”这几个字。

我的舌头教案 篇2

《奇妙的舌头》教学设计范文

一、教材简析:

《奇妙的舌头》是一篇知识短文,用浅显生动的语言介绍了猫、狗、青蛙、啄木鸟、蛇五种动物舌头的特点。学习这篇课文,要让孩子们了解猫的舌头能梳理身上的毛;狗的舌头能帮助散发体内的热量;青蛙的舌头能粘住虫子;啄木鸟的舌头能钩出树洞里的害虫;蛇的舌头能感觉动静。

二、教学目标:

1、能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认识12个生字,会写要求写的字。

2、能积累词语,用“奇妙”造句。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了解动物舌头的特点。

三、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本课的生字,会写要求写的`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而感受动物舌头的奇妙。

四、教学准备:

1、教学ppt。

2、动物图片、字词卡片。

3、学生课前了解一些动物舌头的特点和有关知识。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设计:

(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

1、学生猜谜语:

白门楼,红围墙,里面住个红姑娘,酸甜苦辣她都尝。(猜一人体器官)

2、舌头都有什么作用呢?指名发言,掲题板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书。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用小圆圈把戴红帽子的生字娃娃圈出来,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①生字带拼音认读。主要采取: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②生字去掉拼音认读。主要采取:指名读、开火车读、“打扑克”游戏认读。

3、“魔方转转转”的游戏认读词语,并用“奇妙”造句。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认识了生字娃娃,我们还要认识几位动物朋友,请同学们小声地读课文,把它们从书中找出来吧。

(指名说,师贴动物图片)

2、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有了它们,世界才变得丰富多彩。喜欢哪种动物就把描写这种动物的句子读三遍,想一想:它们的舌头有什么奇妙的作用呢?

(师预设以下几种情境)

生:我喜欢猫

师:把描写猫的舌头的句子读读吧。猫的舌头有什么作用呢?

(课件展示指导朗读)

猫和狗的舌头还有一个奇妙的作用呢,如果不小心受伤了,它们会用舌头不停地舔伤口,这样可以帮助愈合伤口。

生:我喜欢青蛙

师:为什么?

生:青蛙能捕捉害虫,保护庄稼。

师:把描写青蛙的舌头的句子展示给大家吧。读了这句话你觉得小青蛙怎么样?

......

3、生再读第二自然段感受动物舌头的奇妙。

4、指名表演自己喜欢的动物,让学生结合课前了解到的知识介绍舌头的妙用。

5、做找朋友的游戏,巩固舌头的妙用。

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自然段。

(四)拓展延伸。

动物的舌头不仅构造千差万别,而且功能也各有千秋,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舌头的妙用呢?(学生反馈各自收集到的资料)

(五)指导书写。

1、(课件展示要写的字)请同学们观察这些生字,你觉得哪些字最难写?

2、指导书写。

3、学生独立写字,教师巡视辅导。(注意写字姿势)

4、反馈评价。

总结:同学们,中国的汉字是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老师希望你们不仅写一手漂漂亮亮的中国字,更要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我的舌头教案 篇3

活动设计背景

由于小班幼儿对身体器官了解较少,缺乏生活实践经验,所以设计了这节健康教育活动。

活动目标

1、认识舌头,了解舌头的作用。

2、知道如何保护舌头。

3、理解词语:舔、尝。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5、了解主要症状,懂得预防和治疗的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对舌头辨别食物味道功能的认识。

活动准备

小兔、各种舌头图片、萝卜丝、碗筷、盐、辣酱等。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小朋友来到小兔家做客,小兔用萝卜丝招待

二、小兔端出萝卜丝,让幼儿品尝萝卜丝的味道。

提问:萝卜丝的味道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强调用舌头品尝萝卜丝的动作)。

三、出示辣酱、盐

让幼儿猜猜这些食物的名字,用什么方法知道它们的味道。

让幼儿用舌头分别尝辣酱和盐,强调词语舌头、尝、辣、咸。把盐、辣酱与萝卜丝搅拌,等一会在请小朋友品尝。

四、观看幻灯片

1、出示小狗舔骨头的图片

提问:小狗干什么?怎样吃的?让幼儿学学小狗舔骨头的动作,强调句子用舌头舔

2、出示幻灯片《神秘的舌头》

依次出示娃娃的舌头图。小猫的舌头图(说说舌头的作用)

医生给阿姨看口腔的图、舌头生病的图(让幼儿说说如何保护自己的舌头,不要吃太辣、太烫的食物)

五、小朋友品尝凉拌萝卜丝,分享劳动的快乐。

六、活动延伸

小朋友也去种萝卜,做好吃的萝卜大餐,请小兔子来做客.

教学反思:

这个活动用小兔请客的情节引入,并通过幼儿自己用舌头品尝食物,观看各种动物舌头图片,让幼儿认识舌头、了解舌头能够辨别食物的味道,以及如何保护舌头。让幼儿对舌头有了一个粗浅的认识,并学会一些词语,如舔、咸、辣、尝一尝。[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因为幼儿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活动时间较少,对舌头的辨别味道的功能还是不很理解,在以后的活动中再让幼儿作进一步的理解。

我的舌头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14个生字,其中会写“舌、让、害、它、住、全”6个字。

能力目标:能正确书写7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目标:了解动物舌头的作用,激发学生探求生物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掌握个生字的音、形、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了解动物舌头的作用

四、教具准备

cai课件。

五、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认识生字,精读课文。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动物舌头的作用。

教具准备:cai课件。

一、导入新课,板题质疑。

1、导入

小朋友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动物研究所的叔叔阿姨们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特别爱学习。想在咱们班选一些动物研究员,你们想不想报名参加呀?那就要这节课谁学得最认真,研究得最好了。

2、板题质疑

同学们都喜欢小动物,也爱护小动物,因为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可是,你了解动物吗?你知道吗,动物世界充满奇趣,有许多秘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舌头的秘密,教师板书:10、舌头的秘密。

请大家把课题读三遍。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小朋友们问得真好,有点象研究员了,要想当上研究员呀,得把课文读好,你们有没有信心呀?就请小朋友们带着这些问题去读课文。读了之后画出生字宝宝,在学习小组里学一学,记一记。

2、检查自学。

(1)出示课件:老师把生字宝宝全都请出来了,你会读吗?我找一组小朋友来开火车读。

(2)你是怎么记这些生字宝宝的?出示课件:指名读,说记忆方法。

三、学习课文。

(一)理清脉络

1、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猫、狗、啄木鸟、蛇、企鹅。

2、这些动物的舌头有什么秘密呢?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在这五种动物里面,你对谁的舌头的秘密感兴趣?

(二)研究猫的舌头的秘密

1、你知道课文的哪个自然段写了猫的`舌头的秘密呀?

2、指名读课文2自然段。

你读懂了什么?知道了什么?点拨:猫的舌头有什么秘密呀?这个特点能帮它做什么呀?在点拨时出示课件。

3、谁再来读一读,体会它的这个秘密带给猫的好处。

4、总结学法:(出示课件)刚才我们是用先读课文,再说它的特点和作用,最后再读课文的方法来研究的,现在考验同学们的时候到了,你能用这样的方法去研究你自己喜欢的动物舌头的秘密吗?

(三)自主研究

1、请小朋友们在学习小组长的带领下从剩下的四种里面选一种自己最感兴趣的来研究,用上刚才这样的方法。看哪个组研究得最好,就能去动物研究所了。

2、学生分小组自主研究

(四)汇报交流

1、狗

出示课件:看,读,说。感兴趣的一起来读读。

2、啄木鸟

出示课件填空,再读,看录像体会,当解说员,用上书上的话。

3、蛇

出示课件,读,说,看录像体会。再读,在读中说“动静”的意思。

4、企鹅

出示课件,读,说特点和作用。看录像体会。你看到了什么?再读。

(五)戴头饰表演

现在我们来选研究员了,题目很简单:你能戴上动物的头饰来说说自己的舌头的秘密吗?教师举例说一个。学生与同桌说说。指名上台表演。

四、拓思。

小朋友们,你还知道哪些动物舌头的秘密呢?学生交流。

五、总结下课。

1、通过刚才交流和学习,你能用一句话来说说这些动物的舌头的秘密怎么样吗?板书:千奇百怪

2、其实动物世界还有很多的秘密等着聪明的,爱学习,爱研究的小朋友去发现,只要小朋友课外多观察,多学习,你会发现更多的秘密!

板书设计:

10、舌头的秘密 啄木鸟 千奇百怪

我的舌头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表示味道的词汇。

2.通过实验,感知舌头不同位置的功能。

活动重点:学习表示味道的词汇。

活动难点:通过实验,感知舌头不同位置的功能。

活动准备:

1.糖水、柠檬水、苦瓜水、盐水、辣椒酱等食物。

2.吸管、小镜子、记录纸、彩色笔等每人一份。

活动内容:

1.向幼儿提问:

(1)哪个器官是帮我们尝味道的? (舌头。)

(2)你们猜一猜,舌头的哪些部位可以尝到甜、酸、苦、辣、威的味道?请幼儿将自己的猜想画到记录纸上。

2.发给每个幼儿一份实验用品,请幼儿利用吸管分别沾取糖水、柠檬汁、苦瓜汁、盐水、辣酱,放在舌头不同的位置,探索舌头不同的位置能尝到什么味道。 的心名

3.请幼儿把实验结果画下来。

4.幼儿与同伴交换记录纸,看看大家的实验结果是否相同。

5.老师最后作总结,让幼儿知道舌根可以尝苦味,舌头两侧的中间位置尝酸味,而舌头两侧的较前位置可尝到咸味,尝甜味的地方在舌尖。

我的舌头教案 篇6

《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舌头大考验》》这是优秀的大班语言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活动目标:

1.学习表示味道的词汇。

2.通过实验,感知舌头不同位置的功能。

活动重点:学习表示味道的词汇。

活动难点:通过实验,感知舌头不同位置的功能。

活动准备:

1.糖水、柠檬水、苦瓜水、盐水、辣椒酱等食物。

2.吸管、小镜子、记录纸、彩色笔等每人一份。

活动内容:

1.向幼儿提问:

(1)哪个器官是帮我们尝味道的?(舌头。)

(2)你们猜一猜,舌头的哪些部位可以尝到甜、酸、苦、辣、威的味道?请幼儿将自己的猜想画到记录纸上。

2.发给每个幼儿一份实验用品,(.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请幼儿利用吸管分别沾取糖水、柠檬汁、苦瓜汁、盐水、辣酱,放在舌头不同的位置,探索舌头不同的位置能尝到什么味道的。

3.请幼儿把实验结果画下来。

4.幼儿与同伴交换记录纸,看看大家的实验结果是否相同。

5.老师最后作总结,让幼儿知道舌根可以尝苦味,舌头两侧的中间位置尝酸味,而舌头两侧的较前位置可尝到咸味,尝甜味的地方在舌尖。

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舌头大考验》这篇文章共1127字。

我的舌头教案 篇7

1、通过观察,了解舌头的外形特点和构造。

2、让幼儿在尝试、比较、讨论中了解舌头的作用。

3、引导幼儿认识在生活中该怎样保护自己的舌头。

1、请幼儿每人拿一面小镜子,观察自己的舌头。

2、教师和幼儿一起玩舌发出声音。

3、观察一下自己的舌头,看看它的上面、下面有什么。

教师根据图片讲解舌头:

舌头后面连着喉咙的`部分叫“舌根”,舌根的前面部分叫“舌体”,舌体的最前面叫“舌尖”,

舌体的上面叫“舌背”,舌背上有舌乳头、舌苔,舌体的下面叫“舌腹”,舌腹上有舌系带、血管和突起。

1、让幼儿试试舌头不动,还能不能说话。

提问:

你尝到了什么味道?是谁帮助你知道这些味道的?舌头为什么能尝出各种味道呢?

教师:因为舌背上有许多小小的味蕾,这些味蕾对味道特别敏感。

4、结合图片,比较舌头的异同。

我们的舌头不仅能帮助我们说话、品尝味道,还能反映我们身体的健康状况,舌头的作用真大。

1、如果舌头生病了或受伤了,我们一定会觉得很痛苦,那应该怎样保护自己的舌头呢?

2、幼儿讨论。

3、师生共同小结:舌头最怕刺激性强的食物,我们以后吃东西时要小心,

不要吃太辣、太烫或太冷的东西,也不要吃得太快,不能边吃边说,以免咬着舌头,

还要注意多吃一些蔬菜、水果,增强营养,保持口腔卫生,早晚刷牙,饭后漱口,让小细菌无法生长。

我的舌头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探索了解人的舌头、动物舌头的特征及作用。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学会分辨熟悉的几种动物舌头。

3、激发幼儿观察动物的兴趣,培养幼儿关爱动物的情感。

【教学准备】

两杯水、青蛙图片、PPT。

【教学过程】

一、了解人体舌头的功能。

1、品一品,尝一尝。

桌上放两杯水,分别是盐水和糖水,让幼儿观察。

(1)桌子上有两杯水,你能看出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吗?

(2)你能看出哪杯是盐水哪杯是糖水吗?

(3)用什么办法可以知道呢?我们的舌头还能分辨什么味道?

(4)我们的舌头长什么样?请小朋友相互观察一下。(扁扁的、宽宽的、淡红色、均匀小颗粒)

2、想一想、说一说。

(1)我们的舌头除了能分辨出各种味道,还有什么作用?

教师小结:人体的舌头作用真大,不仅能尝出各种味道,还能帮助我们说话、唱歌,舌头还是搅拌机呢,能帮助牙齿把食物嚼碎。

(2)如果舌头生病或受伤了,我们一定觉得很难受的,我们应该怎样来保护自己的舌头呢?

教师小结:我们吃东西不要吃太辣、太烫或太冷的,也不要吃得太快,以免咬着舌头,保持口腔卫生。

二、探讨青蛙舌头的特点及作用。

小动物们有舌头吗?人的舌头有很多作用,小动物们的舌头也有很多作用。

1、议一议。今天我们教室还来了一位小动物(青蛙),你们知道它的舌头有什么作用吗?(捉虫子)小朋友们,它是怎么用舌头捉害虫的呢?

2、看一看。演示青蛙捉虫的情景。

问:青蛙的舌头有什么特点?

青蛙的舌头长在口腔的前端,而舌尖位于咽部,舌上布满了粘液,能很快粘住害虫,将其直接送入咽部而吞入腹中。

3、学一学。启发幼儿用手部动作边学习青蛙捉虫。

三、观察并谈谈其它有趣的舌头。

1、猜一猜。看图片,启发幼儿讨论。

问:这些舌头有什么特征?猜猜他们分别是谁的舌头?

2、操作游戏“找舌头”,让幼儿给动物和相应的舌头连线。

3、谈一谈。观看PPT。

(1)啄木鸟的舌头上带钩,能伸进树皮里勾出害虫。

(2)蛇的舌头是裂开的,可以用来捕捉外面的气味。

(3)老虎的舌头上有很多肉刺,能帮助老虎把骨头上的肉舔干净。

(4)炎热的夏天,小狗的舌头能流出汗水,帮助它散热,可以凉快些。

(5)食蚁兽的舌头又长又圆,能伸进蚁窝,吃掉白蚁。

问: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舌头也很有趣?

【教学结束】

人和动物的舌头这么能干、有趣,以后要保护自己的舌头,也要保护动物,同时要多留心,观察其它动物,发现一些更有趣的舌头。

我的舌头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 知道关节能使身体弯曲,对人体活动有重要作用。

2、 学会简单保护关节的方法。

3 让孩子知道生病了,不怕打针吃药,做个勇敢的孩子。

4、 学会保持愉快的心情,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快乐生活的良好情感。

活动材料与相关环境创设:

纸夹板、纸夹长臂、线绳、水彩笔若干、大型积木一套。

图书区投放与人体关节骨骼有关的书。《幼儿用书》中画有人体关节图人手一张。

教师录制幼儿生活和游戏中推、拉、拽和不注意自我保护的现象。

活动准备:

对人体骨骼有初步的了解与认知。

引导幼儿观察讨论:有关人体各部位能弯曲变化的问题。

教师录制幼儿生活和游戏中推、拉、拽和不注意自我保护的现象。

活动过程:

1、 教师带幼儿在户外练习跳绳、玩"高矮人"游戏后回班讨论:绳子是怎样摇起来的?人为什么能变高变矮?(摇绳时靠臂的什么部位,下蹲或站起时靠腿的什么部位)引发幼儿认识人体的关节。

2、 引导幼儿寻找身体上的关节,如:腕关节、肘关节、踝关节、膝关节等,再次讨论:有了这些关节人体才能怎样?没有这些关节人体又会怎样?引导幼儿结合生活实际体验关节的重要作用。

3、 游戏"会表演的关节"。幼儿找一个裸露在外的关节。大胆地在关节部位上用水彩笔画一样东西。如:小昆虫、小人脸等。然后动一动这些关节,发现关节上图形会一弯一伸的动起来。(加深幼儿对关节弯曲作用的认识)。

4、 游戏"机器人与小精灵"。幼儿分成两队,一队扮机器人将纸夹板用线绳绑住膝关节,双臂套纸夹长臂。,一队扮小精灵,教师扮"工程师"发出口令。两队分别取放积木盖建房子,比赛看哪队先将房子盖好,两队互换角色重复游戏。。引发讨论:为什么小精灵队盖的快,机器人队盖的慢?教师与幼儿共同总结;人体如果没有关节行动起来很困难,有了关节活动起来很灵活方便。关节对人体活动和运动有很重要的作用。

5、 教师请幼儿观看他们的生活游戏录像,画面出现推、拉、拽的现象。与幼儿讨论:这些现象会使小朋友怎样?容易发生什么问题?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关节,避免伤害?帮助幼儿提升保护关节的经验:

活动时注意不硬拉、拽同伴的胳膊,不推撞同伴;体育活动中注意互相躲闪避免摔伤;跳跃或提拿重物时注意保护好自己的关节,不使关节拉伤或扭伤。再次观看正确的游戏活动和自我保护的方法录像。

相关经验:

绘画:各种昆虫的绘画方法。

卫生常识:人体骨骼关节的保健常识。

活动评价:

在幼儿活动或运动中能否注意不推拉碰撞同伴,有无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行为。

活动延伸与扩展:

1、 创设"我喜欢的运动"墙饰,将制成的活动"小人"由幼儿意愿摆放成自己喜欢的运动状态,并相应写上自己表述的自我保护方法。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行为。

2、 与家长沟通和宣传,注意在家庭活动中保护幼儿的关节。提醒幼儿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反思: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在《勇敢的龙虎娃》这一主题中,幼儿对自己身体的运动充满了探究的兴趣,我们顺应孩子的兴趣,开展了《会动的关节》这一活动,通过自主探索、记录、分享,以及图片、视频的帮助,让幼儿发现了身体上更多能动的地方,了解了关节与运动的关系,同时又对自己身体内部的运动有了一些初步的认知。整个活动实施后,既有精彩之处,也有有待调整之处,接下来与大家一起分享我的所思所想。

圆的周长教案9篇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首要任务是准备教案和课件。现在又到了写教案和课件的时候了。一个良好的教案和课件可以帮助教师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在这里,栏目小编为您提供了大量关于“圆的周长教案”的相关信息,以下信息仅供您参考已知!

圆的周长教案 篇1

1、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圆的周长》。

2、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圆,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基础上来进一步学习的的。本节课既是圆的认识的深化,又是圆的面积的基础,并为进一步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作好了铺垫,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通过对圆的周长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也渗透“化曲为直”的转化思想,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学生已经认识了周长的含义,并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教学圆的周长可通过“化曲为直”的方法进行教学。但圆是曲线图形,是一种新出现的平面几何图形,这在平面图形的周长计算教学上又深了一层。特别是圆周率这个概念也较为抽象,探索圆周率的含义以及推导圆周长计算公式是教学难点,学生不易理解。

4、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操作、探究、猜想、验证等活动,体验转化思想,积累活动经验。

(3).结合圆周率的学习,感受数学文化,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4、教学重难点:

为了使学生比较顺利的达到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重点: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能利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片,几个直径不同的圆形,线、直尺、计算器等。

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根据这一理念,在本节课的设计上,我突出两点:

一是让学生主动经历数学结论的猜想动手操作,实践验证以及表述的过程;

二是对学生放手,还学生自主的空间,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贯穿课堂的始终。

本节课我围绕“三步导学”教学模式,从以下三个环节来组织教学。

1、激情导入。

“形象思维比抽象思维更广泛”,根据本节知识认识新概念的特点,在引入新课时我利用多媒体显示小兔赛跑激趣引入,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小灰兔跑的实质是什么?接着顺水推舟,要求小白兔跑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求圆的周长。(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的起点,首先在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愿望,结合生活实际,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接着认识圆的周长。让学生拿出圆形物体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圆周长指的是那部分?让学生在用手比划后用语言表达的基础上再对圆的周长做同样的比划触摸而后进行理解和表达。有效的触摸体验,充分的理性概括,使圆周长概念的建构过程充分而有效。

3、效果预期 通过回忆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关系,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给学生一个理由,只有积极参与,一定能找到答案。

这部分内容分为五个环节:1、掌握测量方法。2、探讨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3、介绍圆周率的知识及祖冲之对圆周率的贡献。4、圆周长公式的推导。5、解决问题

1、完成学习任务一时,我安排两个环节:一是思考测量圆周长的方法后交流,渗透“化曲为直”的转化思想;二是探讨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新课标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突破了“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这一传统的教学方式,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我让学生分组做实验,拿出自己准备的学具圆,分别量出它们的周长、直径,并把数据填入书中表格中。通过测量,汇报。学生观察数据,通过对比发现:每个圆的周长都是它的直径长度的3倍多一些。最后师生共同概括。从而得出,圆的周长与它直径的关系,突破了本节的难点。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讨,并通过观察,发现问题,参与合作交流,归纳总结,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享受了成功的愉悦。提高了学生分析,推理,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圆周率最杰出的贡献者是祖冲之。它是数学课堂上一个非常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典型。因此我通过多媒体课件结合画像介绍古代数学家祖冲之与圆周率的故事,使学生感受到他严谨认真的演算态度和坚持不懈的执着追求,他不愧是民族的骄傲和自豪。同时指出:圆周率是一个无限小数,小学阶段取它的近似值为3.14。

解决了圆周率的问题,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就可以水到渠成,据“圆的周长是直径的π倍”这一结论,引导学生得出圆周长公式,并进行深入理解。

3、学习任务二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由于课本例一的第二问有一定难度,所以我适当加以调整,改为求“绕花坛十圈是多少米”降低了难度,巩固了计算方法。最后回到课始,算正方形和圆的周长,首尾呼应。

《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组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知,使学生从中感受到数学发现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新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在设计检测题时,我设计了基本的判断、选择和灵活的应用,较好的对知识和能力进行了了解。结果反馈给予鼓励性评价,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反思总结时让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与困惑及还想了解圆的哪些知识?这样不仅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了重点回顾,也培养了学生的质疑精神,同时又能把课堂的教学延伸到课外,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总之,在设计本节课教学时,我立足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为学生搭设自主探究的舞台,尊重学生的需要,尽可能多给学生一点尝试机会,多一点思考时间,多一点表现自我的空间,从而使他们获得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情感体验,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圆的周长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辨、指、描、补等活动,不断地丰富学生的感官认识,理解并内化周长的概念。

2、通过量、算、拉、撕等操作活动,引导学生探索不同图形周长测量的策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质疑辨思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周长概念本质的理解。

3、发展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渗透变与不变、对应思想、化曲为直思想。

师:同学们,你们想让听课的老师认识你吗?认识一个人首先要了解他的名字,谁想让老师来认识一下你并说说你名字的意思?

师:这节课我们要来认识数学中的一个新朋友,看它的名字叫什么?板书:周长。看它的名字你觉得什么是周长?同学们的理解都很不错。周长指的就是一周的长度。板书:一周的长度。我们通过名字简单的认识了周长,下面我们就来展开对周长的研究。

师:看,这些小羊大家认识吗?小羊们要上一节体育课,村长给它们布置了一个任务:围操场跑一圈。想知道它们是怎样跑的吗?我们来看。这是三只小羊的跑步路线图,观察一下,你有什么想说的?

预设:生1:我觉得懒羊羊跑的不对,它跑到操场里边去了,它应该沿着操场的边线来跑。板书:沿边线。

生2:暖羊羊跑的也不对,它虽然沿操场边线跑了,但它没有跑完,它要再跑回起点的位置。板书:回起点。

生3:喜羊羊跑对了,它是沿着操场的边线跑的,而且还跑回到了起点。

揭示:像喜羊羊这样所跑的一圈,也就是我们刚才所说的一周。谁再来说说,怎样才是操场的一周?来伸出手从这一点出发描出操场的一周。

师: 知道了什么是操场的一周,想知道操场的一周到底有多长吗?我们来看:操场的直道长度是110米,弯道是90米。那么操场一周的长度就是多少米?400米。这400米是操场一周的长度。也就可以说操场的周长是400米。操场一周的长度就是操场的周长。

师:了解了操场的周长,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很多物体的表面都是有周长的。看,老师这里有一片树叶,谁来给大家指指它的周长在哪里?树叶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三角板的周长在哪里呢?来指指吧。三角板一周的长度就是三角板的周长。这里是不是三角板的周长?为什么不是呢?

师:找了身边物体的周长,下面拿出你的练习页,观察练习页上四个图形,把你认为有周长的图形用水彩笔描出它的周长。

交流辨析:看黑板上这位同学的作品。他描的对不对?对比你自己描的来说说你的看法。

预设:

生:我觉得3号图形的周长他描的不对,当中的线不能描,因为周长指的是一周的长度,不包括里边的'线。

那1号和2号图形他描的对吗?像这样一周的长度就是心形的周长。这里一周的长度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周长。

揭示:像这样不封口的图形叫做不封闭图形。前面的三个图形就叫做封闭图形。

师:角知道自己没有周长很不愿意,你能想办法补一补让它变得有周长吗?看谁补的有创意。展示欣赏不同补法。

大家的补法都很有创意。下面来看这两种补法。比较一下,你觉得这两个图形谁的周长长?2号。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同学们的比法各不相同。再来看3号图形。比较一下1号和3号图形谁的周长长?

预设:生1:1号,因为1号图形大,3号图形缺了一个角。

质疑:到底谁的对呢?我们再来看。课件演示只留下图形边线。

明确:看来比周长时要比的是它一周边线的长度,而不是图形的大小。

师:我们比较了三个图形的周长。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不但要会比较周长,而且还要会测量周长。想不想自己动手来测量一下周长?在学具框里有老师给大家准备的测量工具和需要测量的三件物品以及记录单。请小组四人合作完成测量,看合作要求:1、选择合适工具进行测量。2、测量结果取整厘米数。3、算出周长并记录在记录单上。我们比比看,哪个小组合作的最好,完成的最快。开始动手吧。

预设:

生1:我们先用直尺测量出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再相加得到了三角形的周长是( )厘米。

生2:我们用绳子围了杯口一圈,再把绳子拉直,用直尺量出绳子的长度,得到杯口的周长是( )厘米。

生3:我们用软尺围了杯口一圈,知道了杯口的周长是( )厘米。

生4:我们用直尺量出正方形一条边的长度再乘4知道了正方形的周长是( )厘米。

师:通过不同工具的测量我们得到了物品的周长。看老师这里有一个五角星,要想知道它的周长,我们需要测量它的几条边的长度?五角星的一条边的长度是10厘米,那么它的周长就是100厘米。这是一个有魔力的五角星,看,它变形了,变成了一个五边形,那么这个五边形的周长是多少呢?再来让它变,现在它的周长又是多少呢?

质疑:为什么它的形状一直在变,周长却一直不变呢?

明确:只要一周边线的长度不变,无论变成什么形状,周长永远不变。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这是一张长方形纸。假如现在要把这张纸分成周长相等的两部分,大家会分吗?来展示一下你的想法。

展示:师:先来说说你想怎么分,演示给大家。撕好的两部分的周长分别在哪?他这样分行吗?

生指各部分周长,再分别比较各边线长度。

发现:当撕成的两部分形状大小相等时,它们的周长就相等。

质疑:那如果撕成的两部分形形状大小不相等时,它们的周长还会相等吗?我们来看。

生判断说比较过程。

得出结论:看来图形形状大小不同时周长也可能相等。比较周长时千万不要被图形大小迷惑,应该比较一周边线的长度。

师:相信通过我们的学习,对周长这个朋友已经有了很深的认识,下面让我们到生活中去了解一下它的应用吧。生欣赏图片。周长在我们的生活中的应用远不止这些,让我们带着数学的眼光去发现更多的周长的应用吧。

圆的周长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圆的周长

教学重点:

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学难点:

探究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观看后提问:

1.谁获胜呢?

2.它们对自己跑的距离产生了怀疑,都说自己跑的远……

3.拿起一个圆用手模一摸感知什么是圆的周长。

二、新课

(一)介绍测量方法:

1.绳测法。

2.滚动法。

3.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化曲为直”的思想,知道绳测法和滚动法测量圆的周长,并让学生感知这两种方法的局限性

(二)猜想。

(三)实验。

1.小组协作。

周长c (厘米)

直径d (厘米)

周长与直径的比值 (保留两位小数)

2.汇报测量和计算结果。

提问:通过这些实验和统计,你发现圆的周长和直径有没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

学生:发现每个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四)验证结论。

(五)阅读理解有关圆周率的知识。

三、练习

计算方法:

1.能说出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吗?

c=∏d c=2∏r(板书)

2.根据条件,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d=10cm r=10cm

3.(略)

4.现在你明白小龟和小兔谁跑的路程长吗?谁跑得快?

5.拓展练习。

四、总结。

你学会了什么?请主动用你学会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有关圆的周长的问题。

圆的周长教案 篇4

一、说教材

《圆的周长》选自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圆”的第二节,圆的周长概念教学,是以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知识为认知基础的,是前面学习圆的认识的深化,是后面学习圆的面积的基础,因此,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含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理解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对圆周长的测量和计算公式的探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

(3)初步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思想方法。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利用实验的手段,通过测量、计算、猜测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验证猜测等过程理解并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探索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四、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模型圆,几个直径不同的圆形,线、直尺等。

五、说教法、学法

小组合作实物演示实验验证

六、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由学生熟悉的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入手,学生知道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正方形的周长是它边长的4倍),长方形的周长与它的长于宽有关(长方形的周长是长于宽和的2倍)。观察这些圆,让学生猜一猜,圆的周长与它的什么有关呢?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拿出圆形物体看一看,摸一摸圆的周长指的是那部分?并通过大小不同的圆感受圆的周长大小估计与直径有直接的关系。

探讨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我让学生分组做实验,拿出自己准备的学具圆,分别量出它们的周长、直径,并把数据填入书中表格中。通过测量,汇报。学生观察数据,通过对比发现:每个圆的周长都是它的直径长度的3倍多一些。为了进一步验证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这三个圆的周长都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那么是不是其他圆的周长也是它直径长度的3倍多一些呢?学生自己找身边的一些圆形,分别测量圆的周长和直径,并算圆和周长与它直径长度的商,向全班同学汇报。在汇报过程中难免有些同学因为测量方法或测量误差等原因,计算结果出现不到3倍或已接近4倍的现象,对以上得出的结论产生“负作用”。这时通过直观、形象、精确的多媒体演示纠正学生认识上的偏差。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圆的周长应是它直径长度的3倍多一些。最后,师生共概括:任何一个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长度的3倍多一些。从而得出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接着介绍表示这个3倍多一些的数,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称它为圆周率。用式子表示: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π)板书。再介绍π的读写法。最后结合画像介绍古代数学家祖冲之与圆周率的故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开阔学生的认识视野,增强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同时指出:圆周率是一个无限小数,小学阶段取它的近似值为3.14。

最后引导讨论:由圆周长与直径的比值等于π,求圆的周长必须知道哪些条件?推导圆周长公式c=πd、c=2πr。

(二)通过练习,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依托导学练案,进行当堂训练。

圆的周长教案 篇5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的: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图形的周长。是一堂概念与计算相结合的课,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五册p100~p102《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新课标里提到“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针对这一特点和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生活实际,本课时的知识、能力、情感目标分别为:

1、结合具体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并能指出具体图形的周长。

2、结合具情境,通过观察、度量及比较、归纳能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3、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教材中贯穿全局、带动全局的核心内容,它是由各部分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周长的概念以及周长的计算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个知识的掌握与否直接影响到今后学习的各种图形的周长计算。我给这个课时的教学重点定为两个:

1、周长的认识。

2、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

能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等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树叶图片。

(二)、引导学生学习所采用的主要方式方法:

遵循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原则,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实际,注意通过直观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选用的主要教学方式方法是直观演示为主,引导学生亲自操作、观察思维、自学讨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多种方法有机配合使用。

(三)教学过程:

一、探索对比,引入概念。

在生活中,学生更多的遇到的是具体图形,而特殊的长方形和正方形会出现得比较少,所以在第一个层次我采取了从一般到特殊的教学模式。以常见的树叶为例抽象出周长的概念。首先创设一个具体情境:为了迎接五城会的到来,小瓢虫星星积极开始了体育锻炼,每天都会到青叶操场上跑步。用多媒体演示小瓢虫星星在青叶操场上两次不同的跑步路线,让学生观察跑步路线是否相同,分小组讨论不同在哪里,在矛盾形成的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势而涨,当学生观察得出结果:一次沿着青叶的边沿从树根出发最后跑到终点刚好跑完一周,另一次还是沿着树叶的边沿从树根出发但是最后没有跑回树根,离一周还差一点。在此同时教师揭示周长的概念:刚才星星第一次跑的是树叶一周的长度,也就是树叶的周长,我们把一个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通过两次不同爬行过程的`比较,学生的脑中形成了周长完整的表象。在这一教学层次中不是把周长的概念教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具体的观察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比较,合作交流,为学生对周长的认识提供感性材料,最后再水到渠成的揭示周长的概念。

二、动手操作,落实概念。

在学生的具体观察,比较后,教师揭示了周长的概念,学生对周长有初步认识之后,出示多种具体图形,让学生动手自己在手中的卡片上描一描这些图形的周长,从而使学生对知识进行类化使学生体会到概念是对具有共同特征的许多具体内容的概括:

小学生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思维过程对具体形象存在着依赖性。在学生直观认识了周长了之后,通过描一描周长这一操作活动,拓宽学生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建立丰富的表象,进一步认识了周长的意义。

三、因势利导,探索发现。

探索发现,是指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重讲轻练为边讲边练,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数学知识的活动,实现两次飞跃:一次是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一次从理性到实践的飞跃。

在学生对周长有感性的认识之后,让学生理性的思考,分小组讨论要求出这些图形的周长怎么办?讨论估计有三种情况:

①用绳子量套在图形上,在把绳子拉直用直尺量绳子的长度

②把图形简下来在直尺上滚动

③量出各条边,再把各条边相加。我们可以发现各种方法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用绳子量不方便,存在误差;滚动剪下来的小实物可以,大实物、画在黑板上或是固定的图形就不行;最好的方法是先量出组成该图形各条边的长度,把各条边相加得出该图形的周长。但是量几条边呢?通过观察发现有的图形没有必要把所有的边都量出来,相同长度的边只需要量一次就够了。

学生在自身的探索讨论下求出了这些图形的周长,

这时再出示图形中较特殊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2厘米

3厘米

让学生求出他们的周长,这对于计算出以上具体图形的学生来说简直就是信手拈来的简单。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有以下几种做法:

长方形的周长:

①4+2+4+2=12(厘米)

②4×2+2×2=12(厘米)

③(4+2)×2=12(厘米)

正方形的周长:

①3+3+3+3=12(厘米)

②3×4=12(厘米)

在学生展示出不同算法之后,进行讨论,让学生归纳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计算方法,新课标提倡算法的多样法,而现实生活中正正规规给出长宽求周长的例子少之又少,为了更好的将所学知识运用与生活实际,学生讨论出的方法不唯一,不总结公式。

圆的周长教案 篇6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教材从生活情境入手,通过一家三口骑着车轮大小不同的自行车去郊区游玩的情境使学生了解车轮周长的概念以及车轮周长和它的直径有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圆的周长的概念。在探索圆的周长公式时,首先同桌合作,测量一元硬币的周长和直径,学会测量周长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用滚动法,在硬币上做个记号,与直尺的0刻度对齐,在直尺上滚动一周,直接测量出圆的周长。二是用细绳绕硬币一周,再来测量这段绳子的长度。然后小组合作,利用前面学到的方法测量三个大小不同的圆的周长与直径,并在表格中记录相关数据,计算出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观察表格中的数据发现:任何圆的周长都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商是一个固定值,通常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来表示。为了方便学生的计算,教材规定本书中“Π”只取两位小数,即,3。14。根据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可以得出求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c=Πd=2Πr。最后,安排了利用周长公式解决圆镜周长的实际问题。教学中,可参考“知识窗”中的文字,介绍圆周率的发展历史,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人类不断探索数学的过程,体会我国古代数学家的智慧,激发民族的自豪感。

2、教学目标

基于上述分析,从“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理解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含义,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公式,会用字母表示,能运用周长公式正确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经历动手操作、测量计算、探索讨论等认识圆的周长及周长公式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圆周率的发展史,激发民族自豪感和探索精神。

3、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理解圆的周长,探索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

难点圆周长与直径关系的探讨。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圆,已经具备测量一般图形周长的技能。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周长的一般概念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圆的周长计算。

三、教法和学法

在教法的运用上,以小组合作学习、尝试教学的理念为指导,并结合本节课的实际,采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展示交流”的方法进行。教师始终以一名“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组织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实践。从而使整节课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充满勃勃生机。

四、教学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硬币、直尺、细线等。

教师准备3个大小不同的圆形纸片(若干组)、课件。

五、教学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规定:“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此设计以下的教学程序:

课前尝试小研究:

1、复习铺垫:

(1)举例说明什么叫物体的周长?

(2)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2、探究尝试:想办法测量一元硬币(或其他圆形物体)的周长和直径,看谁的方法最巧妙,有困难可以请教家长或查阅资料。

设计意图:根据尝试教学的理论,本着“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的原则,将教学环节前置,将学生能做、会做、可探究的问题预先抛给学生。

一、情境引入,铺垫交流

1、交流铺垫题,复习周长概念。

2、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观察情境图,了解图中的事情,提出谁的车轮转动一周走的远,为什么?

师:你认为哪儿是车轮的周长呢?

生:车轮一周的长度就是车轮的周长。

师:谁的车轮周长最长,谁的车轮周长最短?

生:爸爸的车轮周长最长,聪聪的车轮周长最短。

3、讨论:车轮的周长和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然后由车轮的半径越长周长越长,即车轮的直径越长周长越长,进而得出:圆的直径越长,周长越长的结论。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周的周长,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4、小组交流尝试小研究、测量硬币的方法。交流时测量的过程和结果要讲清楚。

师:谁来说说你们的测量方法和测量结果?

学生边说边演示:

(1)缠绕法。

(2)滚动法。

(3)软尺测量。一元硬币的周长是7.8cm。

设计意图:复习铺垫题是学生学习新知的基础,只有做好知识生长点的挖掘培育工作,才能结出新知识的累累硕果。探究尝试题——测量硬币的周长和直径,放到课前目的是给学生充分的探究空间和时间,课上直接交流,重点交流测量方法。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一)课上尝试小研究:测量圆片周长。

1、提出课上小研究的要求,让学生用教师准备好的圆片测量并计算。

老师课前给每个小组发了三个大小不同的圆片,小组分工合作,进行测量和计算,除不尽的保留两位小数,并填在表中。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操作,教师进行巡视参与。观察得到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交流各组测量和计算结果,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3、全班汇报。师:完成测量了吗?哪个小组汇报一下你们测量和计算的结果?

汇报预设:

三个圆的周长都是它直径的三倍多一些

不管是大圆还是小圆,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

设计意图:课上尝试小研究要充分发挥好小组合作的功效,借助小组合作提高课堂效率,而不是相反。有了前面测量硬币的基础,此处重点应放在探究周长和直径的关系上。

(二)总结圆的周长公式

1、教师介绍圆周率的发展历程,然后交流感受和启发,进行思想教育。

师:看来,任何圆的周长都是它直径的三倍多一些,其实这个倍数是固定不变的数,我们把它叫作圆周率。板书: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圆周率可用字母π来表示。板书:π

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并在桌子上试着写一写。

师:我们今天课上研究的圆周率,早在几千年前,我们古人就开始研究了。

请同学们自学课本84页的兔博士网站。(学生自学)

师:在众多研究圆周率的科学家当中有位代表性的人物,你们知道是谁吗?

生:祖冲之。

师:你们觉得祖冲之怎么样?

学生谈感受

师:老师也觉得祖冲之太了不起了,做为中国人感到太自豪了。

师:现在人们发现圆周率是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利用计算器已经算到了小数点后面上亿位,你们读一读。π=3.1415926535897……(生读。)

师:由于圆周率是个无限不循环小数,计算时只取它的近似值。

板书:π3.14

2、引导学生根据周长÷直径=圆周率,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并用字母表示。

师:根据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如何求圆的周长呢?

生:直径×圆周率=圆的周长

师:如果周长用字母“c”表示,直径用“d”表示,谁来总结求圆周长的公式?

生:c=πd师:那如果把直径d换成半径r呢?

生:c=2πr师板书。

师:再求圆的周长,你还用测量的方法吗?只需知道什么就可以了?

生:直径或半径。

设计意图:在教师的启发下,经历圆周长公式的推导和用字母表示的过程。

三、巩固练习,简单应用

1、让学生试着用公式求圆的周长

师:那我们利用公式试着求一下圆的周长。(课本84页练一练的第一题)

学生自己列式计算

师:谁来说说你怎么列的?

生:根据c=2πr列式为:3.14×2×1.5=9。42(cm)

生:根据c=πd列式为:3.14×18=56.52(cm)

2、让学生试着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小黑板出示:一面圆镜的镜面是40厘米,在它的'边缘镶嵌一根金属条,这根金属条的长至少是多少厘米?

指名读题。

师:你会做吗?试试看,谁愿意到黑板前做?

学生自己完成,指名板演

3、课下作业:

师:今天我们由车轮的转动认识了圆的周长,知道了周长除以直径等于圆周率,并且学会了如何求圆的周长,课下老师给大家留个调查作业有兴趣吗?打开书84页,能完成好吗?填在书上。

设计意图:通过给半径求周长、给直径求周长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圆的周长公式的理解。

圆的周长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圆的周长。

2、理解并掌握圆周率的意义和近似值。

3、初步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4、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

5、通过了解祖冲之在圆周率方面所作的贡献,渗透爱国主义思想。

6、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直径为5厘米、6厘米、7厘米的圆片各一个,有圆面的物体各一个,线,直尺,每组准备一只计算器。

2、教师准备图片。

1、动物王国正在举行动物运动会可热闹了,想不想去看一看?

2、一只小山羊和一只梅花鹿分别在圆形和正方形跑道上赛跑,大家算一算最后它们都跑了多远?二、探究新知

(一)复习正方形的周长,猜想圆的周长可能和什么有关系。

1、由比较两种跑道的长短,引出它们的周长你会算吗?(如果学生谈到角或线的形状,就顺势引导:正方形是由4条这样的线段围成的,圆是由一条圆滑的曲线围成的。)

2、(生答正方形的周长)追问:你是怎么算的?(生答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师板书c=4a)那你们说说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边长有什么关系?(4倍,1/4)(师:正方形的周长总是它边长的4倍,这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

3、圆的周长能算吗?如果知道了计算的公式能不能算?看来很有必要研究研究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下面我们就一起研究圆的周长,(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二)测量验证。

①生1:把圆放在直尺边上滚动一周,用滚动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师生合作演示量教具的周长。

②用绳子在圆上绕一周,再测量出绳子的长短,得到这个圆的周长。

2、①学生动手测量,验证猜想。学生分组实验,并记下它们的周长、直径,填入书中的表格里。

②观察数据,对比发现。

提问: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呢?(圆的直径变,周长也变,而且直径越短,周长越短;直径越长,周长越长。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关系。)

3、比较数据,揭示关系。

正方形的周长是边长的4倍,那么,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是不是也存在着固定的倍数关系呢?猜猜看,圆的周长可能是直径的几倍?

学生动手计算:把每个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的商填入书中表格的第三列。

提问:这些周长与直径存在几倍的关系,(3倍多一些),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概括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板书:3倍多一些。到底是三倍多多少呢?引导学生看书。

(三)介绍圆周率。

1、师:任意一个圆的周长都是它直径的三倍多一些,这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来表示,用手指写一写。

2、圆周率是怎样发现的,请同学们看课本小资料,讲述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3、小结:早在1500年前,祖冲之把圆周率算到了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比外国人早了整整一千年,这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数学史的巨大贡献,今天,同学们自己动手也发现了这一规律,老师相信同学们当中将来也会有人成为像祖冲之一样伟大的科学家。根据需要,我们一般保留π的两位小数。

圆的周长教案 篇8

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将知识同化到学生原有的知识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从事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空间,培养学生猜想、归纳、验证的数学思维能力。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89-91页《圆的周长》

学情与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及认识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获得了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认识:它们的周长就是围成它一周的长度,这为学生认识、概括、归纳圆的周长提供知识技能基础。在教法上,以“铺垫孕状――新知探究――新知运用”为主线,又在各个环节中设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合作交流、独立思考、各个击破、呈现重点、突破难点。在学情上,以学生为主体,发挥主全的能动性,经历探究、合作交流、自学等方式自主构建知识。

教学目的:

1、理解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圆的周长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2、通过动手实践,自计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活动发现和理解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3、在探究中体验成功,增强信心。

4、结合圆周率的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准备:

老师:课件、直尺、纸剪的圆、系有小球的绳子两具啤酒瓶、绳子。

学生:2个大小不同的硬纸圆片、直尺、彩带、学具。

1、课件播放:机器人轿车和跑车在两个赛道上比赛,轿车沿着正方形路线跑,跑车沿着圆形路线跑。

(1)要求轿车所跑的路线,实际上就是求这个正方形的什么?要知道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只要量了它的什么就可以?能说出你的依据吗?

(2)要求跑车所跑的路程,实际就是求圆的什么呢?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3、从图上可以看出,圆的周长是一条什么线?谁来说说什么圆的周长?

二、引导探索,展开新课。

(1)师演示用直尺测量圆的周长,你觉得怎样?能不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来测量圆的的周长呢?

(2)利用学具操作,用不同方法测量圆的周长。

[设计意图:本设计为学生的操作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和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从各自不同的操作实践中感悟“化曲为直”的数学思考方法,感悟“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关系。”]

(1)猜一猜:(老师拿出一个一端系有小球的绳子,手执另一端并不停地转动形成一个“圆”),你们还能利用刚才的方法测量出这个圆的周长吗?圆的周长可能与它们有关?

(2)比一比:同桌合作,用绕圆一周的彩带跟学具的圆的直径比一比,看它们有什么关系?

(3)算一算:小组合作,量出圆的周长和直径,算出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

(5)、得出结论:通过以上活动,你发现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有什么关系?

这个3倍多一些的数,是个固定不变的数,称之为圆周率。圆周率一般用字母∏表示。

(2)指导阅读第90页方框中的文字,了解让中国人引以为自豪的历史,介绍近代大于圆周率的研究成果。

(1)问:已知一个圆的直径,该怎样计算它的周长?板书:C=∏d,学生任意挑选一个圆片的直径,计算出它的周长,然后跟测量的结果比比看,是不是差不多?

(2)问:告诉你一个圆的半径,会计算它的周长吗?怎样计算?板书:C=2∏r

(4)小结:要求圆的周长,一般需要知道它的直径或半径。

(1)在生读题后,问:求这张圆桌的周长是多少米?实际上是求什么?

(2)学生尝试,反馈评价。

3、完成第91页中间的“做一做”。

四、全课总结、

1、请学生说说收获。

2、回放两车比赛的课件;算一算,哪辆车跑的路程长?

师演示;把两个啤酒瓶捆扎在一起。啤酒瓶的直径是T厘米,如果只扎一圈,至少要多少厘米绳子?(接头处不算)

着名教育学家布鲁纳指出“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本设计求为学生创设“探究――发现”的空间,让学生在操作中感悟,在探究中发现,在交流中升华。

一、在操作中感悟。

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把人类的知识成果转为个体认识的过程,

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实践操作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和方法之一。本设计为学生的操作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和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从各自不同的操作实践中感悟“化曲为直”的数学思考方法,感悟“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关系”。

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本设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量一量、想一想、猜一猜等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操究过程中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应用知识。这样学生获取的并非纯粹的知识本身,更主要的是态度、思想、方法,是一种探究的品质。

三、在经历圆周率的研究历史中,渗透数学文化和数学思想。

在教学设计中,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得出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进而介绍祖冲之的研究成果,最后,介绍看守代关于圆周率的研究成果。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经历了圆周率的研究史,渗透数学文化和数学思想方法。同时,使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教学设计中,让学生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

圆的周长教案 篇9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的进行简单的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

3、领会事物之间是联系和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思维方法。

4、结合圆周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推导并总结出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够正确计算。

(一)最近我们又认识了一个新的平面图形--圆,你对圆又有了哪些认识?

第一次龟兔赛跑,小白兔输了不服气,于是进行了第二次比赛,这回小白兔画了两条比赛路线,小白兔跑圆形路线,乌龟跑正方形路线,结果小白兔赢了,观众纷纷表示比赛不公平,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二、新授教学。

(一)定义。

1、小乌龟跑的路程就是正方形的什么?小白兔呢?

2、什么是圆的周长?请你摸一摸你手中圆的周长。

3、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圆的周长。

(二)推导圆的周长公式。

1、学生讨论。

(1)正方形的周长和谁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2)你认为圆的周长和谁有关系?

小结:通过观察大家都已经注意到了圆的周长肯定是直径的2-3倍,那到底是多少倍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3、实践操作。

(1)目的: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出圆的周长约是直径的几倍。

(2)建议:为了更好的利用时间,提高效率,请你们在动手测量之前考虑好怎样分工更合理。

看了几组不同的结果,虽然倍数不同,但周长大多数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比三倍多多少呢?

(三)认识圆周率、介绍祖冲之。

1、我们把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用希腊字母表示。

2、介绍祖冲之。

(四)总结圆的周长公式。

1、怎样求周的长?如果我用字母c代表圆的.周长,d表示圆的直径,那圆的周长公式用字母怎样表示?

3、圆的周长分别是直径与半径的几倍?

(五)课堂反馈。

你能够准确的判断出小乌龟和小白兔谁跑的远了吗?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

(二)选择。

1、较大的圆的圆周率()较小的圆的圆周率。

(三)实践操作。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画一个周长是12.56厘米的圆,先讨论如何画,再操作。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课后作业。

活动要求:

1、各个组成部分面积分配合理,布局合理。

2、要体现不同年龄阶段儿童需要.大致分为:1----4岁;5---8岁;9----12岁。

3、要有娱乐活动场所、休息场所、小路。

4、算出各个部分的面积。

文章来源:http://m.swy7.com/a/5162360.html

更多
L

猜你喜欢

更多
N

最新更新

更多
H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