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申请书 > 入党申请书 > 导航

功率初中教案

2024-04-19 功率初中教案

2024功率初中教案14篇。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所以老师写教案可不能随便对待。教师的成功备课离不开完备的教案,怎样的教案课件算为优秀?这是编辑在网络上搜寻到的一篇名为“功率初中教案”的文章,我们的建议仅供参考具体实施还需要您自己决定!

功率初中教案(篇1)

1.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________的物理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它的单位是________。

2.一个灯泡的电阻为484Ω,接到照明电路中,通过这个灯泡的电流是____A,通电 lh,这个灯泡消耗了__________J的电能。

3.一只灯泡标有“36V,40W”的字样,这说明灯泡的__________是36伏,灯泡的__________是40瓦。

4.将标有“220V,750W”的微波炉接在电压为220伏的电路上,正常工作时,通过它的电流是__________安,它的电阻是__________欧,这个微波炉2分钟共消耗的电能是__________焦。

5.一台电焊机正常工作半小时共消耗了1.5kW·h的电能,那么这台电焊机的电功率为__________W。

7.日常生活中所说的1度电的“度”是下列哪个物理量的单位 ( )

A.消耗电能越多,功率越大B.消耗同样的电能,用的时间越长,功率越大C.用电时间越短,功率越大D.相同时间内,消耗电能越多,功率越大

9.一只标有“PZ220—100”字样的灯泡,正常工作100小时,用几度电?1千瓦时的电可供标有“PZ220—40”字的灯泡正常工作几小时?

功率初中教案(篇2)

知识目标:

1.理解电功率的概念;知道电功率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

2.知道电功率的单位是W或kW;

3.理解用电器的额定功率.知道额定功率是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的功率;

4.会应用功率的定义公式P=及公式P=IU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方法:

通过体验电能表表盘转动快慢跟用电器电功率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体验电能表表盘转动快慢跟用电器电功率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电灯(功率差别较大)两只、灯座(与灯泡配合使用)、按钮开关、导线若干、插头、绝缘胶布、电能表(尽量选用转数大的)等。

〖师〗学过了电能和电能表后,谁观察过电能表的转动情况呢?不同时刻、不同家庭的电能表转动得一样快吗?

〖演示1〗在电能表后分别接不同的灯泡,一个上面标有“220V,15W”,另一只灯泡上标着“220V,100W”,接通电源,发现后者比较亮的灯泡电能表的转盘转动得快,而前者比较暗的转动得慢。

同是灯泡,为什么有的做功快,有的做功慢呢?为了描述用电器做功时的这种差别,我们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电功率。(板书课题)

1.电能表是用来测量用电器消耗电能的.多少的,电能表转得快说明了什么?转得慢又说明了什么呢?

电能表转得快说明用电器做功快,转得慢说明用电器做功慢。

这做功快慢的我们需要用一个物理量来表示,它就是电功率;以前我们还学习过哪个物理量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速度是如何定义的?

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叫速度。为什么非是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才叫速度呢?

因为我们取相等的时间比较物体通过的路程,且路程越大,物体运动越快,数值正好与现象相符。

2.物理学中用“电功率(electric power)”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符号是“P”;它的大小也等于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

计算公式也可类比速度的公式得出。

3.电功率的单位有两个,一是导出单位:焦/秒(J/s);一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瓦特,简称“瓦”,单位符号是“W”;它们的换算关系为1W=1J/s。

4.例1:电流通过电扇工作1 min,消耗的电能是2400 J;电流通过洗衣机工作1 min时消耗的电能是6000 J;电流通过哪个用电器时电流做的功多?电流通过哪个用电器时做功快?为什么?

例2:上题中,如果电风扇和洗衣机都消耗4000 J的电能.电风扇要工作100 s,洗衣机工作40 s,哪台电器功率大?为什么?

例3:某台电风扇和洗衣机,电风扇通电工作半小时,电流做功72000 J;洗衣机通电工作2 min,电流做功12000 J。问:哪台电器消耗的电能多?哪台电器的功率较大?为什么?

5.一些用电器的电功率,引导学生看书,找出功率最大与最小的,比较一下,感受我们身边的一些物体的电功率大小。

1.大家看这个词,你有什么样的猜想?

千瓦×时。千瓦是电功率的单位,时是时间的单位,故千瓦时就是电功率乘时间,即电功的单位。

2.计算:1kW・h=1000W×3600s=3.6×106J。

3.含义:功率为1kW的用电器使用1h所消耗的电能。

4.课本上的例题:

变式:变换一些数值,让学生重新计算,或将已知条件变成问题再计算一下。

1.现在我们再看这两个灯泡的差异,一个上面标有“220 V,15 W”,另一只灯泡上标着“220 V,100W”,大家猜测一下,这些标号有怎样的含义呢?

“220V”可能是灯泡的额定电压,这后面的数字都是功率的大小,则表示灯泡的额定功率,即在额定电压下的发光功率。

1.根据其定义式P=进行测量。

讨论需要什么器材?测量的步骤有哪些?如何计算等?

(4)例题:某电能表后只接一个灯泡,测得电能表转盘转10转所用的时间为10秒,则所接用电器的功率是多大?

(1)电功率与电流、电压间的关系为P=UI。

(2)讨论如何测量,用什么器材,如何计算等?

三个物理量的计算,特别是电功率的计算,以引出下节课电功率的测量。

通过学生的回答既可以加深对速度概念的理解,又可以引入电功率的概念

本课介绍了电功率的概念、单位、测量,延伸了千瓦时的来历、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等知识。电功率的概念是通过与速度的概念类比得出的,因为它们都是研究“快慢”类的问题;电功率的单位有两个,一是导出单位,一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它们的换算关系为等量的;电功率的测量有两种,一是通过电能表、秒表测量,一是通过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

功率初中教案(篇3)

②师生对实验进行分析讨论并小结如下:

a.在不同的电压下,同一个用电器的电功率不是一样大,灯泡消耗的功率可由P=UI来计算。

b、灯泡的亮度由它实际消耗的电功率决定。灯泡越亮,表明其消耗的电功率越大。C.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叫做额定电压,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叫做额定功率,为了使用电器正常工作,应使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工作。

d.每个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只有一个,而实际功率有许多个,我们平常说这是一个40瓦的灯泡,指的是这个灯泡的额定功率是40瓦。

e.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的关系:

当U实=U额时,P实=P额,用电器正常工作;当U实>U额时,P实>P额,用电器容易被烧坏。

③教师出示一个“220V40W”的灯泡和铭牌,让学生观察,然后挂出有铭牌的小黑板,介绍灯泡上的标志和铭牌的意义。最后让学生看书上的一些电器设备的功率。

2.必须测出哪些物理量?实验的原理是什么?

3.需要哪些实验器材?

4.实验中为什么要用滑动变阻器?它和灯泡应如何连接?

5.怎样组成电路?请画出实验电路图。

6.怎样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7.在什么条件下测出的功率才是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功率初中教案(篇4)

在前面已经学了电功和电功率的知识,对于本节课学生已经不会感觉到陌生。在教学中要充分的强调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这一点,让学生明白功的两个因素是力和距离发,教材上也用了很多的例子,大量的图片事例来说明这一点。可以作一下教材上的实验,使学生对影响功的两个因素有充分的认识。

解释做功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能背诵功的概念,阐明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引入 播放踢足球的动画引入在力的作用下足球有了动能和势能,放映图片“炮打飞人,掷铁饼的图片”,放映功的视频文件,还有课本上的图片。提出问题,它们的共性是什么? 观看图片并思考他们的共性。准备回答问题

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动能和势能发生了改变,我们就说力对物体做了功(work) 学生回答问题,通过课本上刹车的例子,体会生命的可贵。

影响功的两个因素 观看马拉车,举杠杆,人提水桶不做功的动画。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有的做了功,有的没有做功。得出一个设想。

做实验验证自己的设想,学生分组做课本上动滑轮的实验,在设计一个定滑轮的实验

总结学生的结论总结规律:

讲解焦耳的生平和对科学的贡献 学生观看并思考。做分组实验。

得出结论,总结共性,在实验中得到乐趣,体会经过验证得出的结论才是正确的结论。

通过焦耳的例子体会科学探索的过程的科学家的贡献。体会物理来源于生活,作用于生活

想想议议 结合人提水桶不做功的动画来想想为什么要强调“在力的方向上”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功率初中教案(篇5)

理解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知道功率的单位。

通过观察和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的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形成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学生来自小城镇和农村(大部分),有丰富的生活知识和生活经验,接触许多与功和功率有关的事物和现象,为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奠定基础,同时学习过速度和电功率的概念,对于理解功率有很大帮助。

一、播放多媒体素材(视频)或画面)如用挖掘机挖土和一个工人单独挖土比较哪一种方法更快?图中的情景说明了什么问题?

类似的事例还有吗?(启发思考) 教师通过所设计的情景,将学生引入学习怎样比较做功快慢的学习主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初步知道物体做功是有快慢之分的。

由情景引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启发学生思考,并直接切入学习主题。

1、引导回顾“速度”的知识。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向学生提供一组数据,让学生想一想,议一议谁做功最快?说出比较的依据。

3、联系教材,利用工地上的搬运问题加深对功率知识的认识。

4、想想议议:

投影演示插图“孙女与爷爷上楼”,让学生分析比较谁的功率大。

5、提问:用什么方法可以方便准确的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呢?

并以适当的事例加以巩固。

例:过去我们学习电功率,说说某电风扇的功率为60w,表示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参看课本小数据图表中的资料,说出各物体功率所表示的意义。

7、巩固提高:

提问:用1牛的力在2秒内将物理课本从地上提高1米,你能算出这个力做功的功率吗?

教师启发:以前学习过要比较两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先确定路程再比较时间,也可以先确定时间再比较路程。同理,要比较物体做功的快慢可采用什么方法?

学生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回答,由他人(同组同学或其他组同学)适当补充,

再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领悟比较物体做功快慢的方法:①做功相同,比较做功的时间,时间短的做功快;②时间相同,比较做功的多少,做功多的做功快。

利用机械或人工将同一大堆砖从地上搬到五楼,你会选用什么方法?

学生讨论过程。

教师点拔:在图中不知爷孙俩的体重和他们爬楼的时间,能否确定他们的功率的大小。

教师引导:用一个包含有功和做功所用的时间的概念(电功率)来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是否可行?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功率的概念,功率表示的物理意义,认识功率的相关单位及计算公式。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作适当的讲评,加深学生对功率概念的理解。

教师先引导学生求出所做的功,再求功率,这对学生巩固前后知识均有所帮助。

温故而知新,对后面的学习将起到重要的启发作用。

学生通过讨论,知道物体做功有快有慢之分,进一步知道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对物体做功的快慢有进一步的认识。

功率初中教案(篇6)

对学生进行物理学史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为科学勤奋学习的情感

功的原理。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创设物理情景,学生讨论等方法突出重点

对功的原理的理解,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机械克服阻力所做的功的理解。解决方法:采取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用启发、讨论、交谈法突破难点

投影片 铁制大滑轮一个 塑料小滑轮28个 杠杆一根 钩码28套 定滑轮一只 细线若干 弹簧秤28个

1、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功和功率,今天我们学习一个与机械做功有关的原理------功的原理。(出示学习目标)

1、知道功的原理,能用功的原理分析日常生活中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训练我们观察、分析、概括、推理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出示一个重物,问:在生活中,要把这个物体运到高处,你有哪些方法?(讨论)

用手把物体拉上去,拉力对物体做功了吗?

用杠杆,动滑轮等简单机械提升物体时,动力对机械要做功吗?如何计算?(W1=FS)机械要对重物做功吗?如何计算?(W2=Gh)机械对工作对象做功,我们就说机械克服阻力做了功。在实际生活中,大家为什么要选择简单机械呢?讨论思考,小结(见投影片五)

3、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得到结论:

(1) 力对滑轮做的功­­­­­­­­­­­­­­­­________滑轮对钩码做的功

(2) 用动滑轮_____(选填“能”或“不能”),且使用较重的动滑轮比使用较轻的动滑轮,动力所做的功要_________。

(3) 思考:从(3)~(1),动滑轮对钩码做的功都相等,但动力所做的功逐渐减少,为什么?能不能更少一点呢?能小到小于W2吗?

(1)功的原理的内容:利用任何机械做功时,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等于机械克服所有阻力所做的功,也就是说,利用任何机械均不省功

1、功的原理内容是什么?

2、既然任何机械都不做功,人们为什么还要使用机械呢?

3、判断对错:

G、要把20N的物体举高1米,不论使用何种机械都不省功,动力做功至少20焦。

完全投影片五,加深对功的原理的理解,加深使用任何机械均不省功的理解。

4、一人用一根轻质杠杆将重为500牛的物体举高时,做了250焦的功,求物体被提升的高度。

功率初中教案(篇7)

初中物理《电功率》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做功的快慢,掌握电功率的概念和公式以及单位千瓦时。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对比做功的快慢的演示实验,提高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认真严谨的的学习态度,提升逻辑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电功率的概念和公式。

难点:千瓦时的推导。

三、教学过程

(一)生活实例导入

展示电能表实物。

引导学生观看视频并分析:在只使用一只节能灯时,铝盘转得慢,而使用电热水器时,铝盘转得快,这是为什么?

教师引导:铝盘转动的快慢跟接入电路中的用电器有关,究竟是用电器的哪一个物理量影响了铝盘的转速?引入新课内容《电功率》。

(二)新课讲授

1>《电功率》答辩题目及解析

一、跳闸的原因包括哪些?

【参考答案】

跳闸的主要原因包括:

短路故障,漏电故障,负载功率过大,导线过于细等。

以上几种情形都会导致电路总功率过大,干路电线温度过高而出现跳闸。

以上是我的全部答案,谢谢考官。

二、请你简单谈一谈为什么要高压输电?

【参考答案】

高压输电是指用高压线输送电能。高压输电是通过发电厂用变压器将发电机输出的电压升压后传输的一种方式。之所以采用这种方式输电是因为在同输电功率的情况下,电压越高电流就越小,这样高压输电就能减少输电时的电流从而降低因电流产生的热损耗和降低远距离输电的材料成本。

以上是我的全部答案,谢谢考官。

三、教学评价的功能有哪些?

【参考答案】

物理教学评价是依据所确立的物理教学目标,运用评价的方法和手段,对物理课堂教学活动是 否满足其教学对象的需求或满足程度所给予的价值判断,教学评价对教学过程具有以下功能。

①诊断功能;②导向功能;③发展功能;④管理功能。

其中实现教学评价的发展功能,是当代教育评价所追求的,也是我国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评价实施中最为核心的问题。具体而言,教学评价的发展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教学评价的实施,帮助教师较为全面地认识自我,在评价中调整和完善自我,促进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二是通过教学评价,帮助教师认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以上是我的全部答案,谢谢考官。

四、中学物理教学设计有哪些理念?

【参考答案】

(1)现代物理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2)强调认知过程对学生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注意物理学科和其他学科的联系。

(4)物理教学要关心科技发展。

(5)物理课堂教学要生活化。

(6)物理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热爱科学、关心社会的良好情感。

(7)现代物理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实现课堂教学的时空得以延长和放大。

以上是我的全部答案,谢谢考官。

功率初中教案(篇8)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电功的概念,知道电功是指电场力对自由电荷所做的功。理解电功的公式,能进行有关的计算。

2.理解电功率的概念和公式,能进行有关的计算。

3.知道电功率和热功率的区别和联系。

4.知道电场力对自由电荷做功的过程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过程。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灯泡、电吹风等常用电器的介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通过灯泡工作功率的演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利用实验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设计演示实验,强化物理学是实验学科的观念,同时培养学生务实求真的严谨的科学态度。

2.通俗地阐述电能与其他形式能的转化和守恒规律,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节约能源、节约用电的教育。 3.进行安全用电意识教育。

1.重点 电功、电功率和热功率的概念的理解及有关计算。

2.难点 电路中的能量转化关系,电功和电热的联系和区别。

3.疑点 ①误认为额定功率大的灯泡一定比额定功率小的亮。②在非纯电阻电路中,电功率大于热功率。

①通过实物介绍、幻灯片或多媒体课件展示,让学生理解电能与其他形式能的转化和守恒规律。

②设计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理解用电器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的区别。

1.让学生观察、了解常用电器,会初步使用,激发学生探索电世界的兴趣。

2.学生要参与设计演示实验,要仔细观察,认真读数记录,学会分析数据,会初步处理问题、归纳结论,要养成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

本节课从电场力移送自由电荷做功来讲述电功和电功率的概念,并初步阐述了能的转化和守恒思想,同时明确了电功率和热功率的区别和联系。

我们知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请同学们举出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例子。

电能→机械能,如电风扇、电吹风。

电能→内能,如电热器、电熨斗、电饭煲。

电能→化学能,如电解槽。

能量的相互转化是如何实现的?

能量的相互转化是通过做功来实现的,功是能转化的量度。

那么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又是什么力做功来实现的?如何来计算这种功的大小呢?

在导体两端加上电压,导体内建立了电场,自由电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定向移动,电场力对自由电子做了功,这个功称为电功,通常说成电流做的功。

设一段电路两端的电压为U,通过的电流为I,在时间t内通过这段电路任-横截面的电荷量为q=It,这相当于在时间t内将电荷q由这段电路的一端移动到另一端。则电场力所做的功:

说明:①表达式的物理意义:电流在一段电路上所做的功等于这段电路两端电压U、电路中的电流I和通电时间t三者的乘积。

②表达式U适用于恒定电流。

④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是通过电功来实现的,电流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2)电功率:单位时间内电流所做的功。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说明:①表达式的物理意义:一段电路上的电功率等于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和电路中电流的乘积。

②上式只适用于恒定电流。

提问:随着U、I的增大,P也将增大,P是否可以无限增大呢?

首先要弄清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概念。

额定功率: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工作的功率,是用电器正常工作的最大功率。

展示如图1所示的多媒体课件或幻灯片,图中小灯泡标有“3。8V0。3A”标记,要求学生按电路图接好电路。

调节滑动变阻器,使伏特表读数分别为2。0V、3。0V、3。8V,观察灯泡亮度的变化,并在表中记下安培表的对应值,请计算这三次小灯泡的电功率P1、P2、P3

①P1、P2、P3是小灯泡在U1=2。0V、U2=3。0V、U3=3。8V的电压下工作的实际功率,并且P1

②小灯泡上的标记“3。8V0。3A”指的是小灯泡的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可是P3是这只灯泡的额定功率,当U=3。8V时,灯泡的实际功率等于额定功率。

指出“220V100W”和“220V40W”灯泡,其中100W40W分别是它们的额定功率。知道一般家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如电吹风“220V400W”、白炽灯“220V60W”、空调”220V2马力”、电饭煲“220V1200W”等,提醒学生节约用电、节约电能。

提问:是不是额定功率大的灯泡比额定功率小的灯泡一定亮呢?

演示:将“3。8V0。3A”灯泡接入电压为2。0V的电路,同时将“2。5V0。3A”灯泡接入电压为2。5V的电路,发现前灯暗后灯亮。

可见,灯泡的明亮程度由其实际功率决定,与额定功率无关。

实验说明:加给用电器的电压不应超过额定电压,否则就可能使用电器损坏。

因此,在使用电器时,一定要先检杏用电电压是否符合额定电压,保证用电安全。

提问:电路中电流对导体做的功是否等于导体内产生的热量呢?

演示:展示如图2所示的多媒体(或幻灯片),引导学生按电路图接好电路(提醒学生注意电表的正负极,以及滑动变阻器滑动片的初始位置),先用夹子夹住电动机”转轴使其不能转动,闭合电键,移动变阻器滑片,记下伏特表读数U1=0。3V,电流表读数I1=0。3A,松开夹子,使电动机转轴转动,移动变阻器滑片,使伏特表读数U2=2。0V,电流表读数I2=0。8A,分别记入下表,请同学们计算两种情况下电动率P和热功率P'。

由上述分析得出:在第一种情况下电功率等于热功率,第二种情况下电功率大于热功率。

为什么出现两种结果?先介绍两个概念。

纯电阻电路--只含有电阻的电路,如电炉、白炽灯等,像演示实验中电动机不转动时的电路就是纯电阻电路。

非纯电阻电路--电路中含有电动机在转动或有电解槽在发生化学反应的电路。

由上述演示可知,在纯电阻电路中,电能只转化为内能,这个转化过程是通过电流做功来实现的,所示在纯电阻电路中电功率的值等于热功率的值。

在非纯电阻电路中,电路中有电动机(或电解槽)时,电能不仅要转化为内能,而且还有一部分要转化为机械能(或化学能),所以,电能要大于内能,即电功率大于热功率,但是,电能总等于电动机(或电解槽)的机械能(或化学能)和电阻增加的内能之和。

功率初中教案(篇9)

本文旨用于解决功 功率 机械效率的理解,以及讨论他们的关系,不涉及公式讲解。公式部分各位自己再去背一下吧。

那么同样的一顿饭,两个人一起吃,一个细嚼慢咽,一个狼吞虎咽,前者就可以认为

后者吃得快(做功快)。

因此,功率的大小与做功的多少是没有直接关系的。

中间一定要增加一个控制量——时间:即便细嚼慢咽的人,吃一整天,也要比狼吞虎咽的人吃几口要吃的更多一些。

每个人吃饭的习惯是不一样的,同样的香辣虾,

有的人只吃虾仁部分,把虾头留下来,买了一斤吃了半斤,留了半斤壳。

但是有的人(比如我)就喜欢带壳一起嚼碎吃,一点没浪费。

于是就有一个特定的算法:吃的量与实际买的量的比值。比值越小说明浪费越严重。

再回头看,不论是能吃的人还是吃的快的人,都有不同的饮食习惯,谁也不能确定他会不会把虾壳留下来。

所以说,功、功率、机械效率这三者在没有明确另外的说明下,是无法确定之间的关系的。

额外功是我们在做一件事情时,不得不做的一个不愿意做的事儿。

好比我点花蛤,老板就把壳一起送过来了,虽然我不能吃,但是这壳的重量还是要算在饭钱里的

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走神。不要自以为是,要虚心向老师学习,向同学学习。不要以为老师讲得简单而放弃听讲,如果真出现这种情况可以当成是复习、巩固。尽量与老师保持一致、同步,不同看法下课后再找老师讨论,不能自搞一套,否则就等于是完全自学了。入门以后,有了一定的基础,则允许有自己一定的活动空间,也就是说允许有一些自己的东西,学得越多,自己的东西越多。

上课以听讲为主,还要有一个笔记本,有些东西要记下来。知识结构,好的解题方法,好的例题,听不太懂的地方等等都要记下来。课后还要整理笔记,一方面是为了“消化好”,另一方面还要对笔记作好补充。笔记本不只是记上课老师讲的,还要作一些读书摘记,自己在作业中发现的好题、好的解法也要记在笔记本上,就是同学们常说的“好题本”。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笔记本要进行编号,以后要经学看,要能做到爱不释手,终生保存。

学习资料要保存好,作好分类工作,还要作好记号。学习资料的分类包括练习题、试卷、实验报告等等。作记号是指,比方说对练习题吧,一般题不作记号,好题、有价值的题、易错的题,分别作不同的记号,比如*、?、※、◎等等,以备今后阅读,作记号可以节省不少时间。

本次整理就到这里啦,祝大家在考试中能金榜题名!

功率初中教案(篇10)

第二,电功率和电压,电流的关系,电功率计算;

第三,理解和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对电功率这一节内容的研究是在学习了电功之后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电学知识的进一步学习掌握。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对电功率的研究为了解用电器的性能和安全用电、测小灯泡的电功率等知识奠定了基础。电功率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3、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功率的定义、物理意义、单位.。

2.理解电功率和电压,电流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3.能理解和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让学生体会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用电器上的铭牌让学生体会物理与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

2、通过实验探究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培养学生尊重事实、探求真理的科学态度。

电功率知识与人们的生活密切联系,所以正确建立电功率概念,并会用电功率公式进行简单的分析与计算;正确理解“额定功率”,会区分“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因此这两个知识点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也是这节课的重点,这是素质教育对现代教学的要求。

二、学生分析 任教班级多数学生上进心强,学习态度端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缺乏一定的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 电功率知识与人们的生活密切联系,也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动手实验,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 这节课可综合应用目标导学、分组实验、直观视频、讲授和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创设物理情境让学生参与实验设计,边动手边思考,边讲边练及时巩固。通过动手实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室电能表的转盘,有时慢悠悠,有时急匆匆,这是为什么呢?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在只开三盏电棒时电能表指示灯1分钟闪动的次数和教室所有电棒都开时电能表指示灯1分钟闪动的次数。

教师提出问题:两次的“次数 ”是否相同?这说明什么?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可以回答出:不同,这说明电流做功快慢不同。依次引入新课。这里渗透了比较的科学方法并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1.知道电功率的定义、物理意义、单位.,

2.理解电功率和电压,电流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3.能理解和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4.通过实验体会用电器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

学生阅读“目标”后,不仅明白了本节课要解决哪些问题,同时对本节课的重难点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二、出示提纲,学生结合提纲独立自学课本72---73页内容。

(一)、电功率基础知识:

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理意义: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_____________ 的物理量。

3、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

4、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换算:1kW = ________W ; 1w = _______= _________。

(二)、电功率计算:

家用普通手电筒的电压是3V,电流是50mA,它的电功率是多少?

(三)、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

额定电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额定功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际电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际功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灯泡上标有“PZ220----60”字样,其中220表示_____;60表示_______。

2、学生用红色粉笔圈出展示的错误并改正;

3、教师点评。

在这里我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和展示空间”旨在培养学生的自学归纳能力、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能力,看似平淡,实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将起到积极作用。

(三)、质疑释难:

1、教师提出问题:灯泡在不同电压下发光的亮度是一样的吗?其电功率是不变的吗?

2、学生观看视频材料。

3、请同学们利用自己桌上的实验器材做实验,体会小灯泡发光亮度与功率的关系。

4、用电器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的关系(在学生观看视频材料和进行实验的基础上,自己完成):

U实

这是本节课的高潮所在。教师提出问题后先让同学们观看一段灯泡亮度与灯泡电功率关系的“视频”,初步体会灯泡亮度与功率的关系。然后再让同学们动手“分组实验”再次感性体会灯泡亮度与功率的关系,既激发了同学们的求知欲又培养了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

(四)拓展延伸:

学生通过观察和分组实验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用电器正常工作的条件应是什么?.用电器的工作情况是什么决定的?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解决,对同学们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能正确使用用电器做出了科学指导。

功率初中教案(篇11)

【例1】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在水平恒力F的作用下,向右做直线 运动,已知AB=BC,设AB段是光滑的,拉力 F做的功为W1,BC段是粗糙的,拉力F做的功 为W2,则W1和W2的关系是( )

【例2】足球运动员用50N的力踢足球,足球离开运动员的脚后,又向前运动了50m,在足球运动的过程中,运动员对足球做的功是______J。自行车是最环保最经济的交通工具,假若你和自行车的总重约为600N,上学路上你在20s内匀速通过80m,若车受到的阻力为总重的0.05倍,那么可以估算出你通过这段路程时蹬车的功率约为( )

A、(2)(3) B、(1)(2)(3) C、(2)(3)(4) D、(2)(3)(5)(6)

2、一学生用100N的力将0.5kg的球沿水平方向踢出20m远,则该同学对球做的功是( )

3、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物体的质量分别 是m1、m2、m3,且m1>m2>m3,在同样大的力的 作用下,物体都沿力F的方向移动了相同的距离, 则力F做的功( )

4、用200N的力,沿水平方向分别拉着重为1000N和500N的两辆车匀速前进15m,则( )

A、拉重车做功多 B、拉轻车做功多 C、拉两辆车做功一样多 D、无法确定

A、功率越大,做功越多 B、功率越大,做功越快 C、功率越大,越省力 D、功率越大,做功时间越短

7、甲、乙两台机械工作时,若甲做的功是乙的一半,乙所用的时间是甲的2倍,则( )

A、甲的功率大 B、乙的功率大 C、甲、乙功率一样大 D、无法比较

A、他对物体做的功一定为30J B、他对物体做的功不一定为30J C、他的功率为15W D、他的功率为60W

9、一个质量为60kg的人,在2min内把一个120N重的物体搬到10m高的楼 房上,那么这个人对重物做的功和功率分别是( )

A、5880J 49W B、1200J 10W C、7080J 59W D、以上结果均不对

10、马用800N的力可拉着2×104N重的车前进,人用600N的力也可拉着同样的车前进,则对车做的功相比较是( )

11、小丽用40N的水平推力将一个重90N的箱子水平推动了1m,所用时间 2s;小宇又将这个箱子匀速提上了0.4m高的台阶,所用时间1.5s。比较小丽、小宇所做的功W1、W2和做功的功率P1、P2之间大小的关系是( )

A、W1 > W2 P1 < P2 B、W1 >W2 P1 >P2 C、W1 < W2 P1 < P2 D、W1 < W2 P1 >P2

12、甲、乙两人的体重之比为5:6,从一楼跑到6楼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9:10,则甲、乙两人做功之比为__________,功率之比为_________。

13、举重运动员把重1200N的杠铃在3s内举高2m,运动员对杠铃所做的功为_________,

功率为_______;然后运动员举着杠铃在空中停留3s,在这后3s内运动员对杠铃做的功为________,功率为________。

14、一台拖拉机耕地时的牵引力是3×104N,每小时行驶3600m,每小时拖拉机做的功是_____,功率是_______。

15、一辆10KW的汽车,以5m/s的速度行驶1km所用的时间是_______,车的牵引力是_____,所做的功是______。

16、一个成年人的质量为60kg,人的密度大致与水相近,这个人的体积约为_____m3。他匀速地从楼梯底端走上顶端,若楼梯长为5m,高为3m,则他需克服自身重力做_____J的功。

17、如图所示为现代装卸货物时常用的叉车。在某次装运中,叉车先把2000N的货物叉起后水平移动100m,然后举高1.5m后装运到货车车厢中,则在此过程中叉车对货物共做功 。如果举起货物时用时5s,则叉车举起货物时做功的功率为 W。

18、我们可以用两种方法来判断物体做功的快慢:一是做功时间相同,比较做功的多少;二是 相同,比较 。

19、某班男同学举行爬楼比赛,看看谁爬楼的功率大,要测出某同学的爬楼的功率: (1)已测出了这个同学的质量,还需要测出的物理量是:

(2)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3)由测得的物理量,计算爬楼功率的表达式为:

20、重为120N,底面积为0.1m的物体在20N水平拉力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向右匀速运动了10m,用时20s。求:(1)物体对地面的压强 (2)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大小(3)拉力所做的功和拉力的功率。

21、一台拖拉机的功率是6KW,它匀速耕地的速度是1.5m/s,则它所受到的摩擦力为多少?

22、一台水泵给一个水箱供水,工作1h把水箱灌满。已知水箱高出地面30m,容积是50m3。这台水泵的功率至少是多少kw?(g=10N/kg)

23、某人乘出租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出租车的牵引力为3×103N,右边为他乘车到达目的地时的车费发票。求: (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2)出租车行驶的速度(3)出租车在这段时间内做的功(4)出租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功率

24、教学大楼每层楼高为3m,小明提着一重为50N的箱子,沿楼梯从一楼登上三楼,再沿三楼水平走廊走了4m进入教室,从一楼到教室过程中小明对箱子做了多少功?

25、一辆重5×104N的汽车,以36km/h的速度在一条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3km。若汽车在这段路中汽车发动机的功率是30kw,求:(1)汽车在这段路程上所做的功;(2)汽车行驶中所受阻力的大小。

功率初中教案(篇12)

一、教学目标

1>《功率》答辩题目及解析

一、本结课的难点是什么?并简述一下你是如何引导学生突破难点的?

【参考答案】

功率的物理意义是这节课的难点。首先,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有关功率的实例使学生认识到,做功是有快慢之分的。接下来通过类比的方法,将之前学生已经学过的速度的物理意义与功率进行类比,这样就会使学生更容易,更深刻的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最后再通过巩固练习的方式,将功率的两个因素功和时间进行辨析强调,把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在计算和运用的过程中更加牢固地理解记忆。

以上是我的全部答案,谢谢考官。

二、请简述一下你对比值定义法的理解,并举出学过的用比值定义法的物理量有哪些?

【参考答案】

比值定义法,就是在定义一个物理量的时候采取比值的形式定义。在物理学科中有两类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一类是用比值法定义物质或物理属性特征的物理量,如:电阻、密度,高中所学的电场强度、电容等。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属性由本身所决定,而与定义它的这两个物理量没有关系。另一类是对一些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特征的物理量的定义,如速度、加速度,角速度等。这些物理量定义的共同特征是:相等时间内,某物理量的变化量相等,用变化量与所用的时间之比就可以表示变化快慢的特征。

以上是我的全部答案,谢谢考官。

三、为什么采用学生总结的方式?

【参考答案】

采用学生总结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充分的参与课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同时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结构体系及内在联系,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明确课程内容的重难点,加深理解,加强记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也可以是教师知道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上是我的全部答案,谢谢考官。

功率初中教案(篇13)

(一)教学目的

1、掌握用伏安法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和小灯泡不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2、加深对额定功率、实际功率的理解。

3、进一步提高学生使用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的能力。

(二)实验器材

磁性黑板,电路元件卡片一套。

学生分组实验器材:每组配备干电池二节(或低压学生电源),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各一只,“1.5伏”的小灯泡及灯座各一只,导线若干。

(三)教学过程

1、师生共同讨论实验预习题1~7题(在教师启发下,教师问,学生答),边讨论边板书:实验目的、原理、器材、实验电路图、数据表格。

当讨论到实验器材时学生回答一个器材,教师在磁性黑板上贴上相应的器材卡片。学生回答完,磁性黑板上贴有如图1所示的器材卡片。然后让学生观察自己实验桌上的器材,再回答下列问题:(下列问题在课前就写在黑板上相应的“器材”位置处)

小灯泡的额定电压是_____伏;

滑动变阻器:最大电阻值是______欧;

最大允许电流是_______安;

电压表量程选_______伏;

电流表量程选_______安;

电源________用。

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当讨论到5、6两题,先后请三位同学上黑板,第一位同学画出自己设计的实验电路图,第二位同学按照第一位同学的电路图把磁性黑板上的图9梍4连接起来,第三位同学把自己设计的数据表格写到黑板上。

2、教师讲述实验注意事项(把下面(1)、(2)两点课前写在黑板上)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_____,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置于______位置。(可对照图9一4讲述)

(2)使U=1.2U额时,要小心移动滑动变阻器,以免因实际电压超过额定电压过大,烧坏灯泡。

3、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实验步骤:

(1)按照电路图连接实物,并认真检查各部分接线是否正确,是否符合要求,若没有把握,可请老师检查。

(2)使小灯泡两端电压等于额定电压,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在数据表格中记下U、I,算出P额。

(3)使小灯泡两端电压约为额定电压的1.2倍,记录和计算。

(4)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低于额定电压,记录和计算。

4、实验数据分析和小结

(1)实验完毕,请几组同学汇报实验结果,选一实验做得好的同学将数据填入黑板上的表中。

(2)讨论

①从实验看出,小灯泡在什么情况下正常发光?在什么情况下小灯泡比正常情况更亮?这样做好不好?在什么情况下小灯泡比正常情况下暗?

②使用用电器时,为什么应该让它在额定电压下工作?

③若为了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实验中发现电压表的示数是2伏,那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向哪个方向移动?若电压表的示数是1.2伏,又如何?(对照图9梍4分析。)

④两只额定电压都是1.5伏的相同的小灯泡,如何连接才能正常发光?(串联,电源电压是3伏;并联,电源电压是1.5伏。)

(3)教师小结P实与P额的三种关系和用电器只有在额定电压下使用才能正常工作。

(四)说明

l、使用磁性黑板,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对于学习一般或较差,能力不够的同学,还可帮助他们顺利连接线路,做好实验。如无磁性黑板可用绒布板(或其他)代替。

2、器材卡片的制作是这样:找一张较硬的白纸(如挂历纸),裁成一个长约13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在白纸上画出图形,如要制作灯泡卡片,就在白纸上画出如图9梍5所示的灯泡图形,用水彩笔涂上色彩,然后在纸上订上订书针或别上三四个圆形针,这样灯泡卡片就做好了,就可以往磁性黑板上贴。如用薄铁皮做也是一样。

3、实验前,要向学生强调注意事项(2),在U=1.2U额的时间不要过长,尽量少损坏小灯泡。电源最好用干电池,也是为了少损坏灯泡。

4、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完成实验较快,可再发给他们一个“2.5V”的小灯泡,共用电池。把“1.5V”“2.5V”两个小灯泡串联起来,观察谁亮?为什么?若并联呢?

功率初中教案(篇14)

功和功率是中学重要的物理量,在学习时要了解功的定义及功的影响因素(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力和物体沿力的方向发生的位移),知道常用的功的单位及其换算,运用功的计算公式W=Fs解决实际问题。功和功率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是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功率的单位及单位换算:功率的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为“W”。1 W=1 J/s,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秒钟完成的功为1 J。常用单位:kW,且1 kW=103W。能够利用功的计算公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在中考试卷中,功和功率是重点考查的知识点。功的计算可以与浮力、压强、简单机械等知识综合起来,在此基础上的功率也是主要考点。在中考命题中,所占的分值较大。这部分知识的考查更注重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加强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

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

1. 功和功率的概念、单位。

2.功和功率的计算。

3.探究功率及估测功率。

在试卷中,选择题、填空题、探究实验题、计算题均出现。

判断一个力是否对物体做了功,要看两个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两者缺一,则力对物体没有做功。常有以下三种:

(1)物体由于惯性运动,虽然有距离,但不受力的作用。例如,在光滑水平面匀速滑动的木块,它由于惯性向前运动,在水平方向没有受到阻力,也没有受到动力,因此没有力对它做功。

(2)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但保持静止状态,没有沿力的方向通过距离。例如,用力推车,但没有推动。在此过程中,缺少一个做功的因素,因此推车的力没有对车做功。

(3)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也通过了距离,但物体移动距离的方向跟物体受到力的方向垂直,因此这个力没有对物体做功。例如,手用竖直向上的拉力提水桶,沿水平方向移动距离,水桶没有在竖直方向上移动距离,这个拉力没有对水桶做功。

解析:

这是一道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的题目。要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关键要看是否同时满足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选项A中,水桶受到提水桶的力向上,移动的距离方向是向前,力的方向与移动距离的方向垂直,因此提水桶的力没有做功,所以A错;选项B中,属于“有力没距离”的情况,举力对杠铃没有做功,所以B错;选项C中,人虽然用力搬石头,但是没有距离,所以C错;选项D中,人推车,推力的方向是水平向前,车又沿推力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因此推力做功。因此D是正确的。

例析2:小明体重600N,小强体重500N,他们进行登楼比赛。小明跑上五楼用30s,小强跑上五楼用24s.则______做功较多,______的功率较大。

解析:这是一道功率的测量和计算的题目。由功率公式P=W/t可知,要比较登楼时功率的大小,必须知道人登楼过程中所做的功和时间。这里的功就是人克服自身的重力所做的功。由 可知,只要测得人的质量和楼高,就能算出人做功的大小。

swy7.com编辑推荐

初中地理教案


教师的某些工作任务包括制作自己的教案和课件,所以老师必须要认真地去完成这项工作。对于新手教师来说,制定好教案尤为重要,你们是否担心自己写不好教案和课件呢?为了满足你们的需求,申请书范文网的编辑专门整理了一份“初中地理教案”的建议,希望我们的建议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管理工作流程和教学资源!

初中地理教案 篇1

〖导入新课〗复习地球公转运动中有关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移动的知识,引出不同季节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的 教学〗

1. 读图:《二分二至全球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2. 提问:分别找出二分二至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说出南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 讲解: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4.板书: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冬至日 南回归线最大,向两极递减。

夏至日 北回归线最大,向两极递减。

春、秋分日 赤道最大,向两极递减。

〖昼夜长短变化的 教学〗

1. 读图:《二分二至全球的昼长》

2. 提问:结合生活实践,说明北京冬、夏季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分析说明在二分二至时北半球昼夜长短随纬度的变化情况。

3. 讲解:每年由春分日到秋分日,是北半球的夏半年。此期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大于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其中,由春分到夏至,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由夏至到秋分,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夏至日时,晨昏线(圈)与经线圈的夹角最大(23°26ˊ),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反之。每年由秋分日到次年春分日,是北半球的冬半年。此期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大于昼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其中,由秋分到冬至,北半球夜渐长昼渐短;由冬至到春分,北半球夜渐短昼渐长;冬至日时,晨昏线(圈)与经线圈的夹角最大(23°26ˊ),北半球各地夜最长昼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南半球反之。在春、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晨昏线(圈)经过南北极点,与某条经线圈重合,全球各地昼夜平分,各为12小时。

4.板书: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

春、秋分 全球昼夜平分

夏至日 昼长夜短且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内极昼)

冬至日 昼短夜长且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内极夜)

〖四季划分的 教学〗

1. 读图:《二十四节气与四季》

2. 提问:欧美国家和我国在四季的划分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哪种四季划分方法与我国气候更加吻合,对农业更具指导意义。

3. 讲解:欧美国家和我国在四季的划分上,都是属于天文四季,既在地球公转轨道上,每转过90°划分为一个季节;都是立足于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都是将一年之中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定为夏季;将一年之中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定为冬季;冬夏的过渡季节定为春季或秋季。不同的是,在具体的划分时间上有先有后。我国以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划分春、夏、秋、冬四季,各季节开始早于欧美国家,与我国气候更加吻合,对农业更具指导意义。

4.板书:四季的划分:我国 以“四立”划分

欧美 以“二分二至”划分

〖五带划分的 教学〗

1. 读图:《五带的划分》

2. 提问:说出五带的划分界线和划分的依据。

3. 讲解:在同一季节,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随纬度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纬度分异的规律,形成了五带。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限,把地球表面分为热带、南北温带和南北寒带。五带反映了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减少的规律,它是人们研究地球表面各自然带分布规律的基础。

4.板书:五带的划分:名称和界限

划分的依据

探究活动

初中地理教案 篇2

关于四季的划分的 教学建议

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划分四季的依据,既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随季节的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这里需要强调季节的变化与日地距离无关。然后,引导学生读《二十四节气与四季》图,明确我国和西方国家不同的四季划分方法,找出二者之间的差异。最后,指出我国以二十四节气划分四季对农业生产的指导意义。

关于五带的划分的 教学建议

这部分 教学内容,可以从读《五带的划分》示意图引入。要求学生明确五带划分的界限和依据,掌握地球上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减少的规律。最后, 教师指出五带划分的 地理意义。

关于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的 教学建议

正午太阳高度有在同一时刻随纬度的变化,也有在同一纬度随时间的变化。在 教学中,要紧紧抓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这是产生正午太阳高度随空间和时间变化的直接原因。在课堂 教学中,可以利用课本中的《二分二至正午太阳高度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然后找出变化规律。需要指出的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区域,一年内可获得两次太阳直射,其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值的出现,要视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而定。 教师在 教学中要力求使学生明确这一点。

关于昼夜长短的变化的 教学建议

昼夜长短的变化,有在同一时刻随纬度的变化,也有在同一纬度随时间的变化。在 教学中,可利用课本中《二分二至昼夜长短变化示意图》,从晨昏线的位置变化入手,分析昼弧和夜弧的长短对比,找出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需要强调的是,昼夜长短的变化是一个渐变过程,其中有量变也有质变。不论南半球还是北半球,夜长随纬度逐渐缩短为0时,就会出现极昼现象;昼长随纬度逐渐缩短为0时,就会出现极夜现象。从赤道到两极的任何地点,昼夜长短都会出现由极大值到极小值的周期性变化。只有赤道上无昼夜长短的变化,全年昼夜平分。

初中地理教案 篇3

第一节 中国的疆域

一、伟大的祖国

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纬度位置:大部分在中纬度地区

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二、辽阔的疆域

1.领土四至点

最北——漠河以北何龙江主航道中心

最南——曾母暗沙

最西——帕米尔高原

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汇合处

2.疆域辽阔

1)陆地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3位.

2)海域辽阔,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自北向南: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岛屿众多,管辖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

三、众多的邻国

评价中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由教师分析总结并说明对地理位置评价的一般方法。

猜谜语是为了提高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产生了解中国地理位置的热情;听歌曲、看图片使让学生感受祖国的日益强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小组讨论代表上台交流展示,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参与意识。学习成果的展示,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善于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习惯、提高对地理事物的分析评价能力。

培养学生从地图中善于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加深学生对我国领土的影响,增强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养成自学的习惯。并检测效果。

强化学生识图记图的能力,帮助学生建立地理空间概念。

复习巩固,再现知识点,也作为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为以后教学提供参考。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和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地理位置特点的分析评价方法 。

初中地理教案 篇4

【课题】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天气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区分“天气”概念,并能正确运用。●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初步认识天气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能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重点)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天气现象,并形成地理表象;初步学会根据提供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天气与气候的概念。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人类活动及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及保护大气的重要性分析,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逐步养成关心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教学模式】目标导学【教学方法】讲授法、活动教学法、小组合作法、角色扮演法【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学生课前准备】收看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

初中地理教案 篇5

第四单元天气与气候是世界自然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天气与生活是本单元的第一课,主要包括天气与生活、看图识天气、让天空更蓝三部分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特点,如何描述天气、常用的天气符号,简单分析天气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为后面气温的变化与分布、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世界的气候类型、影响天气的因素、人类活动与气候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依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初一学生位于认知发展具体运算阶段(七至十一二岁),具备一定依赖于具体事物或形象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智力发展和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学生在生活中时时刻刻都感受着天气的变化及天气对其生活的影响,亦在小学阶段通过其他学科了解到一些天气谚语。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讲授法、活动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考虑到地理对初一学生来说是一门新学科,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过

程中以讲授法为主,其他方法为辅。联系实际生产、生活,设计多处角色扮演情景及活动,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会、认识有关概念和基本原理,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技能和能力。

本节课我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设计了一个教学课件。多媒体直观性和交互性,能帮助学生理解较为抽象的地理问题,从而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也给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依据该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及学习内容,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角色扮演等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体验获得知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

【板书设计】简单天气符号、卫星云图天气和气候的概念与区别

雨初中作文14篇


掌握作文技巧在语文学习中能够取得好成绩,而且写作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如果没有写作材料,即使是写作高手也很难完成一篇文章。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雨初中作文”或许可以帮助您解决一些疑虑,希望您能经常关注我们网站的最新情况,以便及时把握商机信息!

雨初中作文(篇1)

每当看见别人带着宠物走过大街小巷时,我就想起了婷婷和涛涛。

婷婷和涛涛是两只小鸭,刚好一男一女。

我非常喜欢它们。刚得到它们的时候,我简直欣喜若狂。我学着动物爱好者的模样,轻柔地抚摸它们。可是,小鸭们显得很惊恐,不停地挣扎。我想:等以后和它们生活久了,关系就会变好。于是我继续和小鸭们一起玩。

小鸭有一身黄黄的、十分漂亮的毛,摸起来毛茸茸的,又那么柔顺,很舒服。它们有一双亮晶晶的眼睛,时不时眼皮底竟会冒出一层薄膜遮住它们的眼睛,然后马上退回去。它们的声音不像我想象的、是鸭子讨厌的“嘎嘎嘎”的噪音,却是像小鸡一样“唧唧唧”的清脆。也许声音还没成熟?我是这样想的。

每天早晨,我都要拿着芭比娃娃的梳子,耐心地给小鸭们梳理它们光泽亮丽的皮毛,尽管它们是那么惊恐。我为了当好它们的母亲,甚至愿意给它们清理大便!也许你们会觉得很好笑,很恶心,可是在我眼里,这却是一份可以体现我的爱意的工作。

就这样,我连续几个星期陪它们玩,给它们小屋子啊,食物啊,玩具啊,给它们洗澡啊。虽然有时我是把快乐建立在它们身上,不过,我是那样爱它们,也体会到做母亲的不易。

但是,过了几个星期后,噩耗降临了……

一天上午,我和爸爸要出门。临走前,小鸭还在水盆里欢快地戏水。我正要把它们从盆里拿出时,爸爸却说:“让它们在盆里游吧。”于是,我们走了。晚上回来,我直奔水盆。站在盆边,我忍不住嚎啕大哭起来:涛涛睁着一双惊恐的眼睛,完全没有一点生机,身体正漂浮在水上,婷婷也绝望地游着,并冲着它的伙伴悲伤地叫着……

涛涛走了,去了温暖的天堂……

我把婷婷从盆里抱出,放在它的小屋里。它很快睡着了。那晚,我也不得安宁,一直在责怪爸爸……

然后,老鼠忽然踏进了我们的家门。它疯狂地乱窜,还在婷婷的饭碗里踩啊踩。饭吃不得了,婷婷是分辨得出的。可是,我们并不知道这件事。于是,婷婷饿着肚子,带着伤悲,被老鼠送走了……

这件事一直以来对我的打击非常大!我到现在想起它们,都忍不住想哭,甚至忏悔。

婷婷,涛涛,你们在天堂过得好吗?千万别记恨我以前建立在你们身上的快乐,我是爱你们的。婷婷,涛涛,我想你们,什么时候,你们才能回来看看我呢?至今,我都在回忆以前的那段快乐时光啊。……

雨初中作文(篇2)

“爸,你爸说要上一下街。”听着女儿这样的言词,我哭笑不得,我爸不就是她爷爷吗?为什么不直接称呼,而要这样麻烦地转述。

虽然这样,我也不能责怪女儿,因为女儿能够这样为她爷爷陈述,已经是不错的了。这两个隔代人虽然是年年都会想见,并且见面的时间还不短。可是,女儿长到二十岁,隔代人说过的话加在一起还不到二十句。其中的原因主要在于父亲。父亲的封建思想太浓,长期旁敲侧击地提出建议:大意是我两夫妻不能满足于一个女孩,一定要再生个男孩。女儿小的时候,这样说说也就罢了,可是,女儿慢慢懂事了,她听见类似的话会是什么心情,可想而知。好在女儿不和他计较,只是慢慢不太搭理她爷爷罢了。父亲也从不计较我女儿的感情变化,还时不时的出那个老掉牙的馊主意。父亲今年八十九岁,听老家的姐姐们说,父亲虽然视力和听力俱佳,可是,走路都会摔跤。我家住在六楼,我和妻子经常要上班,怎么能放心让他上街呢?于是,我对父亲说:您太老了,上街一定要和家里人打个招呼。于是,女儿就时不时地冒出一句:“爸,你爸说要上街。”这话在女儿看来十分正常,可我觉得,这是多么的不和谐啊。

怪谁呢?也许谁也不怪,这只是个文化的差异问题。父亲以前常常对我说:“你不要太任性,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长。”是啊,要论年纪,论阅历,父亲吃得盐岂不是比我女儿吃的饭多得多吗?可是,那又怎么样?至今,快到九十岁的父亲还是识字不多,而女儿虽然乳臭未干,却先后拥有过两台电脑,一台比一台高档。女儿不但读了大学,在大学还是学生会干部,谁说女儿不如男呢?

生活在当今社会,我觉得处处都很和谐,只有我家的隔代人差距太大,算是一个小小的不和谐音。

雨初中作文(篇3)

青春的格调一定得是红色的,妖娆而张扬。

爬山虎攀着楼房,一条条。青草长满土地,一根根。

有那么多那么多的鸟儿,陪着一直喜爱坐在窗边的你一起忧伤。有那么多那么多深邃的忧郁充斥着你的世界。繁华奢侈的殿堂不一定属于你;古典文雅的旗袍不一定适合你;潇洒自由的风格不一定展示你。

那么,做好自己就够了。在这个不快乐不完美不自由的青春,我们一直忽略了这世界上最自然的美。

朦胧雨晨,泥泞山路,潺潺溪流。这样一个美好的清晨,谁人能不醉?

烟雨迷朦,悬崖峭壁,飞珠溅玉。这样一个幽静的黄昏,谁人能不陷?

清狂幽柔,月光如水,月朗星希这样一个阑珊的夜晚,谁人能离?

一天的美,坐在教室的你是否发现?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莺歌燕舞的春,没有将城市的喧闹还给我们,而是留下了绵绵的春雨。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火烧如云的夏,带来了一望无际的大海,赤着脚丫在沙滩上留下银铃般的笑声。捎走了毕业前离别的泪水。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金风送爽的秋,牵来了成熟的果实,告别了炎炎夏日。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银装素裹的冬,给大地铺上了一层暖和的棉袄。在外的游子在那厚厚的书信中度过新的一年。

在被窝中熟睡的朋友们,这些美,你们感觉到了吗?

在激情似火的红色中,在梦幻般的带有童话色彩的紫色中,在稻穗耀眼的黄色中,在清纯干净的白色中,在深邃透彻的蓝色中,在令人心旷神宜的绿色中,在轻松愉悦的橙色中。青春!是的,我感受到了!

青春,多姿多彩。

一口茶,第一道,喝出苦涩,犹如我们面对诱惑的不坚定。第二道,感到淡淡青涩,嘴中已惨不忍睹,似乎我们快要动摇的决心。第三道,品出醇香,这时的我们举起胜利的旗帜!

青春,酸甜苦辣。那些最自然的美,谢谢你们,让我告别了幼稚的儿时,迎来了长大的成熟……

夕阳如血。倒映的,是那攀着楼房的爬山虎,长满土地的青草。

一条条……一根根……

雨初中作文(篇4)

在树的根部可以发现老师的事业。

它把青翠赋予枝条,鲜艳赋予花朵,甜美赋予果实,惟独把苦涩留给根须。

人们常把老师喻为“春蚕”“蜡炬”或者说是“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过,这些头衔在我看来都太概念化,还是像母亲贴切些,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的。

第一次见到许老师时,我才3岁半,躲在妈妈的身后,偷偷地打量这位我应该叫做“老师“的年轻阿姨。她穿着一身粉色的休闲装,留着和妈妈一样的齐肩长发,白皙的脸上微微泛出红晕,一双清秀的.大眼睛里闪着和蔼的目光。尽管她看起来很亲切,可我幼小的心里还是有些不安,不断地问自己:“她会很凶吗?会不喜欢我吗?会?”

才离开妈妈半天,我就受不了了,一个人蹲在走廊里哭,泪水模糊了眼睛。忽然,我隐约地看到前面有一个熟悉的身影,那齐肩的长发……,对,一定是妈妈!我不顾一切地跑过去,“妈妈,妈妈“地叫个不停。接着,便听到一阵笑声,我连忙擦干泪水,仔细一看,“啊!”原来是许老师!我羞愧极了,一时不知该说什么,而许老师却面带微笑,轻轻地弯下身,捧起我的脸颊,对我说:“离开妈妈的小朋友,要学会坚强,明白吗?”我使劲地点点头,心中是那么的温暖。

许老师真像我们的妈妈,她教我们唱歌、跳舞、读儿歌,认识这个新奇的世界,我从心底喜欢她。

毕业前的最后一天,她教我们唱了一首《劳动最光荣》。记得她当时对我说:“希望你以后像小蜜蜂一样,辛勤地采花,酿出甘醇的蜜来。”事实上,老师说什么,我根本就不懂,只是傻傻地点头,点头……

现在回想起来,那番话应是老师寄予我的希望吧。

“小学生”这个词对我来说,有些陌生,忽然间换了个大书包,还真有点不习惯。这六年来,我从一个懵懂的孩子转变成为一名真正的学生,这都归功于我的小学班主任--孙老师,是她教会我许多做人的道理。

虽然是老师,可她却没有一点的高高在上。冬天和我们一起堆雪人,打雪仗,夏天和我们一起叠纸鹤,跳皮筋,活脱脱的一个大朋友。不过,“大朋友”也有生气的时候。有一次,学习新课,全班同学却没有一个预习的,她很生气,但并没有厉声责备我们,只是在黑板上写下两句话:人的出路,是人们自己发明的。人走多远,路便有多长。这两句话我一直铭记于心,它足以我受益终生。我们和孙老师课上是师生,课下是朋友。孙老师一向主张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就应是这样。

别看孙老师平时和蔼可亲,着起急来,真有点吓人。一次,班上一位同学,自己不慎将自动笔入了眼睛里,孙老师知道后,立刻打车带这位同学去了医院,又是挂号,又是划价,忙前忙后的。事后,学生家长向老师道谢时,准备偿还医药费,而孙老师却拒绝了,她坚决地说:“我作为班主任,就应该保证学生的安全。”

这六年来,我的每一点成长,都积聚了老师的心血。在毕业前的最后一次作文中,我这样写道:“花草渐渐复苏,忘不了春风的吹拂;禾苗育出五谷,忘不了甘美的雨露……“

雨初中作文(篇5)

长大后我想当一名老师,我想要成为你那样的老师。

你是一名语文老师,个头不高,还有双戴着一对大眼镜的小眼睛。更重要的是,你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嘴,一个强壮如牛的身体,无人能敌。

当我初到中学的时候,我对你感到十分的不满意。而现在,我却觉得你非常好。你对我们多好啊!记得那次,你看我们全班同学都在写作业,看着我们那忙忙碌碌的样子,你关切地问:“作业很多吗?”“多啊”,我们异口同声的回答。你于是就大发慈悲把你的课堂时间留给我们做作业,同时,你还有意少给我们布置了作业,为我们减轻了负担。这时候你可曾知道,你那体恤学生的形象已经深深的印刻在我的心里。

钉铃……放学的铃声响起了,我们便陆陆续续地走出了校园。老师们也在送走完学生之后,各自离去。偌大的校园,变得冷冷清清。回到家之后,我拿出作业本,我却发现我的墨水用完了。我立即飞到学校附近的小店。买完笔之后,我突然心血来潮,想到学校里去看看。

我在空空荡荡的校园里边东瞅瞅西望望,校园怎么这么安静?没有了学生的追逐打闹,没有了学生的'说说笑笑,风轻轻地吹着,哗哗的响着。我第一次觉得学校竟然这么大。忽然,我感觉办公室里好像有人走动。于是我走了过去,一探究竟。原来是你,语文老师。你正拿着红笔,批评我们的作业。你双手伏在桌上,由于视力不好,你的头深深的低垂着。大概由于看久了吧,你摘下眼镜,揉揉太阳穴,长长的吐出一口气,又继续的伏案工作。看到这一幕,我深深地受了感动,也对你油然而生一种敬佩。老师,你是多么的负责任啊,多么的劳苦啊!不知不觉,一颗小小的种子,就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

老师,你是一只雏鹰,领着一只小鸟飞来飞去。我以前以为你很神气,说一句,也得惊天动地。而现在,我才深深地感受到,你身上的责任和你心中的源源不断的滚烫的爱。

老师,长大后我要成为你,一位好老师可以给他的学生指引一条成功的道路。

老师,长大后,我就要成为你,也做一位负责任,体谅学生的好老师。

老师,长大后,我就要成为你,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雨初中作文(篇6)

20xx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也是改革开放30年,30年来中国有很大的变化,我想说起中国的变化你们大家一定会想到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中国办了第29届奥运会。海峡两岸的小朋友手牵手。要说起祖国的变化用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可是说起自己身边的变化就了了?你们大家听我来讲讲我身边的变化吧。

要是中国没有改革开放我就不能住进新房子。以前住的房子和现在的房子比一比差得远呢。嗨!以前我家住的房子是木头盖的,一把火就能烧了剩下一堆灰,屋顶是用瓦片做得,刮风时瓦片被风吹掉乒乒乓乓的掉在地上。还要自己再填一些,在房子的中间有一个长方形的洞下雨时雨点落在那。要是通水的地方塞住了下雨时就会“发水灾”。现在不一样了我家盖起了七层的楼房,都是用砖头盖的,牢固着呢,不要怕大风吹走瓦片,不要怕“发水灾”了,当新房子展现在我眼前我的嘴巴都乐开花了。

几年后附近的土路被住在一起的居民们一起铺成水泥路了,不仅方便人们行走也让我们小孩玩的时候方便。菜市场也建在了附近。我上四年级的时候学校在建一条新大路,因为原来的一条小路上很挤,下雨的时候雨伞会戳到别人,地上凹凸不平还湿漉漉的,有的小朋都摔倒了,学校针对这一点便在另一个地方开出一条路来。寿宁宾馆为了让我们学生行走方便让开一条路来。几个月的施工路终于建好了。地上铺了一层石板,平平的,比原来的路宽了俩倍,小朋友再也不怕摔倒了,放学的时候大家都不用挤来挤去了。下雨的时候不怕雨伞会戳到别人了。一切都可以放心了!中国的变化可真大。我家乡的变化真大。要是中国没有改革开放现在我们的中国。我的家乡不知道会是什么样!

雨初中作文(篇7)

坚持走下去,生命会愈加多姿多彩。

——题记

人生长河之远,由梦想来引导我们,迈向理想的路上,我们成长着,点点美丽,串成我们充实精彩的人生。

一路上,你有没有因为路漫漫而想止步不前呢?人生的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会有彩虹,自然也也会有暴雨,有阴沉。但终究,我们都要去面对。或许遭遇困境时,你孤身一人,害怕、孤单,这时,你千万不要气馁,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你要乐观、坚强,勇敢地坚持下去,心里默默给自己安慰、鼓励。风雨过后,看看天空,依然蔚蓝,看看大地,依旧宽广,有什么困难能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呢?“人生有很多自己不想做的事,但必须都得做,不管承受住还是承受不住。”既然选择了远方,那就风雨兼程吧!

一路上,你是否只看着远方而忽略了眼前的风景呢?也许是急于赶路,你没有留意,路边的花儿开了,谢了,谢了又开,小草嫩了,黄了,黄了又嫩。春风,夏雨,秋叶,冬雪。季节交替着,也许,你想到了添衣换裤,但是,你却错过了每个季节的`美景。慢慢地走,人生需要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

一路上,你是否回望过你留下的一个个脚印呢?我们不停行走,当疲倦的时候可以回头看看,那一个个脚印,有深、有浅。有的脚印在你的汗水灌溉下,竟然长出了小草。如果你现在又遇到了麻烦,你是否还会想起那往事呢?你坐下休息时,又是否回忆过往呢?如果你正在生命的低潮期,请静下来回望自己走过的漫漫长路,以前自己是怎么通过考验的,还要不要继续行走呢?不知不觉,你可能就会振奋精神,勇敢向前。回忆过去,你可能对人生会有新的理解与体会。

一路上,你心里是不是嘀咕过,下一站是不是终点呢?那就让我来告诉你吧,梦想的地平线看似挺近,其实遥远。你用一生来走,或许都不会到达终点,正如我们的求知路,漫长而无止境,我们只能用自己短短的年华来获取一点点人生经验,我们的人生正因这这点滴积累才变得丰盈。

继续走吧!走出自己的多彩生活,走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雨初中作文(篇8)

20xx年8月26日,我光荣地成为了行知中学的一员。初到行知,感受非同一般,教学楼在树木掩映中时隐时现,阳光透过树影洒下斑驳的光点;湖边的柳树在轻风中摆动,水面也荡起一层层涟漪,这哪里是学校,分明是个桃源。

后面几天的入学教育才让我真正感受到,这里确实是学习的地方。短短的几天,队列训练、小组合作、住校生条例、室内操学习、德育教育常规、急救知识、内务整理、特色社团……内容丰富,学校通过各种课程和实践,培养我们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烈日下的坚持

队列训练时,我们站在烈日之下,汗水如小溪一般从额头上流下来,但我们必须用坚定的意志保持一动不动,训练良好的站姿。同学们个个昂首挺胸,如同一棵棵小树一样,谁也没有放弃,都在咬牙坚持着。虽然很热很累,但是挺拔的身姿和老师的夸赞告诉我,一切都值得。

高效的学习保障

小组合作制度真的是一种新奇的体验,我从来不知道原来课堂学习还可以这样既热火朝天又秩序井然。课堂学习时,老师让我们以竖排为一组,先自己自学然后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每一竖排交错集中,聚集在组长身边,在组长的带领下展开讨论,讨论结束时小组以掌声示意。“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听到这整齐的'拍掌声,感觉特别的舒适和骄傲。这样的课堂学习形式我相信一定能在以后的学习中使我的收获多多。

好习惯益终身

第一次住校,既有期待又有些忐忑。期待不一样的集体生活,担心自己整理不好寝室,和室友相处会不愉快,但是晚上的内务整理评比让我这些顾虑通通打消了。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我和室友们一边聊天一边认真的进行彻底的卫生打扫和整理。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很多集体生活技能,比如叠被子、洗衣服,整理书柜等等,这些看似很普通平常的小事在学校的严格要求下,我们也不再随意对待,而是学会了怎样做得更好。老师告诉我们,这些习惯要一直坚持,好的习惯一定会受益终身。

进入中学发现和小学真的很不一样了,要学习的东西更多了,繁杂而辛苦,但是收获也多了,我相信在行知中学度过的三年我会日渐完善,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积极向上的人。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只要我们吃得了学习的苦,才能在日后成为最好的自己。

雨初中作文(篇9)

八岁之前,我本来一直都是生活的那么的'平凡,那么的单纯,或许那时自己还是个小孩吧,无忧无虑的,不知道真正的痛不是在身上而是在心中。

八岁那年,我初尝试到什么叫做真正的痛,特别是一种很想很想哭却哭不出来的痛,从那天开始。从那天开始我就不太会表达自己了,当时的我还幼稚的改变自己的坏习惯来改变那天的痛。

九岁的时候,厄运终于到来了;我和朋友去河边滑冰竟摔倒掉进水里呼啦一声,我朋友不只怎么办害怕要死,幸运终于到来我庄的正好路过把我从冰里捞了出来,我爸妈都吓的要死庄里的大人都出来了都为我点火让我烤我当时都没感觉了四肢都僵了就这样我从地狱死门官跑了出来。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十岁的时候,渐渐的和新的班上的同学玩在一起了,而且有了三个好朋友,那是我那个时候所确定的,是好朋友,但是却令我感到迷惘的是我的好朋友竟然会诬蔑我。哈,真是奇怪啊,原来这就是所谓的好朋友了,还记得我和他一起被罚的时候我一句话都没有说出来,我没有向老师说出事实。

十一岁的时候,我还一直的深信人定胜天的道理,但是越是我对自己越有信心,命运却使我从喜悦的高点一刹那的拉下地下,那场比赛,无论自己在雨中多么的拼命,结果还是令我很失望,在雨中我不知道自己是否流着泪,只感觉到从脸两边留下的水是暖暖的。

十二岁的时候,第一次的对班上一个成绩很好的女孩子有一种很特别的感觉,但是现在的我知道那不叫做喜欢,而叫敬仰。而且第一次的做了一件很虚假很虚假的事,但是别人却说自己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开始明白虚假原来会得到大家的认同的,但是自己却感到很不愉快。

十三岁的时候,我上了十六中中学,和我小学同学一起的在同一所中学读书,那时我还不断的感谢上天给我的眷恋。开始很开朗的和初中的同学交朋友,但是却是一次玩耍,而且我不是错的源头,我和那个我还一直以为可以成为好朋友的同学打了第一次架,原来我认为的所谓的好朋友是那样的啊,友谊真的是渺小啊。

雨初中作文(篇10)

我没有喝咖啡的习惯。中学时代曾经看似很高雅的品过咖啡,那是为了走出家乡的那一亩三分地,苦读不瞌睡的结果。现在大了,成了落寞的上班族中的一员,但是对咖啡我没有依恋。

偶逢回学校处理毕业琐事,和姐妹相聚,我又重新回味了几年来不曾尝到的苦涩……看到久别重逢的姐妹,我有种贴心温馨的感觉,同时也明显的感觉到大家都变了,不再是在宿舍拥作一团唧唧喳喳的小女孩了,走出校门的生活对于我们来说多了份压力和紧迫感,多了份生涩的成熟和现实感,我们没有像以往那样得点空闲就疯跑出去逛街,而是轻松的牵手走一走,最后在步行街咖啡厅坐下来,咖啡厅老板很周到,悉心的问我们要不要加糖,我们摇头,相视而笑……

那天晚上没有星星,没有月光,天空很灰暗。搅动着杯中的咖啡,我的心在枯涩里沉淀下来……,或许每个人都需要有一个倾诉者,需要一个知己依靠向心灵坦白。确切的说那天是我心里最没有着落的一天,苦涩的咖啡阴郁的天似乎都巧合似的印证了我的心理,我没有理由去怪罪蓝天溪水、没有理由去懊恼情去情随,我能做的可能就是品一份苦涩,在其中追忆昨日纯真的美……

用个相当简单的广告语来诠释我的心情吧,“青春滋味,自己体会”呵呵,虽然我的情感体会酸甜参半,但无奈我已经走过了“青春滋味,自己体会”的年纪,吹毛求疵未免显得有点故做矜持,或许那种带着淡淡忧郁的广告语风格更能恰如其分表达我这个正在“奔三”的年轻人的情绪。

那天我的感觉是酸涩的,不是咖啡的味道,是心里的味道。对于每一种情感我们总会有不忍、不能和不舍。我清晰的记得那天晚上天色灰暗,有下雨的征兆,所以我固执的以为那滴滴落入杯中的晶莹是雨水在降落……

后来我的咖啡味道是酸的、涩的,和心一样……

第二天,太阳出来了,告诉我不是雨天……

或许只要心是晴的,就没有雨天……

雨初中作文(篇11)

共工抬头看了看苍茫的夜色,迷茫的摇了摇头。

缓缓的,一口烈酒入喉,好似一腔烟霞烈火,弥漫上了双眸。纵然功成。可是,他的梦想还没有达到:他希望有一天他可以在各部落首领的认可、注视下,登上那梦寐已久的帝位!

他不甘心:我共工哪点不如你颛顼?难道就是因为血统的不同吗?我也是帝之血统!我的祖先炎帝难道不如你的祖先黄帝?不!没有祖先炎帝的帮助,你的祖先黄帝怎么可能打败蚩尤!我不服!我必须打败你,获得帝位!

他站了起来,转身俯视部落子民。以一种坚定不移的语气沉声说道:“明日正午之时,就是我共工打败颛顼之时!后日破晓之时,就是我共工登上帝位之时!现在,全军备战!”

共工捏碎了手中的酒器。众人正处于惊讶之中,看到此举。知道此事不是开玩笑的:炎帝后裔共工将向黄帝后裔颛顼挑战!众人立刻摩拳擦掌,打磨兵器。

次日;

不周山之下;

“颛顼,我来了,来继承帝位了。你可以走了!”“哦?是吗?”“我共工那点不如你?就是因为血统吗?血统再好,也是先人的!不是自己的!”共工怒吼道,一挥手,来自四面八方的将士朝着颛顼围去。“你很想知道?”共工点了点头。

“那我告诉你,和血统的关系不大。最重要的是,你过于浮躁了。你继承帝位,部落十有八九会没落!”

颛顼的部下以数倍的优势将共工的部下击败,又将他围住。

“你可以走了。”“你不杀我?”“杀你?哈哈,杀你有什么好处?”“对我来说,败仗了,就没脸面活下去。”

结果共工去撞击不周山!以此来报复颛顼,他没想到:支撑天的柱子折了,系挂地的绳子断了。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大江大河也自西向东。将他的部下全部卷进河中死了。

“没想到,我拼搏一场,最后竟落得一场空!”他苦笑着摇了摇头。罢了罢了,就让我以躯体为柱,支撑天!

共工毅然用手支撑着天……

雨初中作文(篇12)

曾经的那段时光,心情如雨一般的无奈和失落,但因为有你——好友,所以我才豁然开朗!

月亮不知何时将自己隐藏在片片浮云之中,钟还在“滴滴答答”地述说着那亘 古不变的故事。那天我们风中谋面,我很抱歉撞了你,你轻微一笑,说了一声:“没关系”。似乎因为风中奇缘,我们成了朋友。

未料到,开学报名时,见到了你,原来你同父母搬到了这儿,我欣喜若狂,到了这个陌生的学校,但因为有你,让我内心出现了阳光,享受那阳光般的温暖。

好像所有的,一路并非是平坦的,那日,我走在灰暗阴冷的路上,。雨,沥沥地下着,打湿了衣襟。泪,也随着雨缓缓滴落,或许这样,别人才不会知道你流泪,我沮丧抬头望着天空,你气喘吁吁地跑来。已分辨不出你脸上是雨水还是汗水,你拍着我的`肩膀鼓励我;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忘记那毫无意义的分数,记住,这次的失败,并不代表你不优秀。把这次挫折化为动力,你会更优秀。“你的一番话在我耳边不断回响,可我依然很失落,想过放弃,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你不断鼓励我,让我重拾信心。窗外,风儿扬起花儿的笑脸,散发阵阵甜的香。心情开朗了许多。

好友就像一道绚丽的彩虹。在每个人前行的路上,成功都少不了你的见证!

雨初中作文(篇13)

美丽的天府之国四川,不仅有如画的山水风景、好客的巴蜀儿女,更有令人垂涎三尺的各类美食。而说道美食,便不能不提到四川的火锅。

火锅,顾名思义,便是将锅置于炭火之上,使锅中的汤水沸腾,而后将肉片或蔬菜等放在锅里烫熟,随煮随吃的一种美食。这样的吃法到跟北京的涮羊肉有异曲同工之妙。然而四川的美食向来以麻辣鲜香著称,只看那油光锃亮的油锅底,被炭火炙烤而散发出的阵阵香气,怎么不让人食欲大增?而那麻辣的滋味,随着烫的爽脆可口的蔬菜、肉食,连菜带汤的一起滑入五脏六腑,辣而不燥、香而不腻,若有若无的麻辣口感,环绕在唇齿间久久不散,叫人停不下筷子。于是,吃的人也不顾形象,甩开膀子就吃起来。

据说,吃火锅的最高境界,是在炎热的三伏天里,不用空调电扇,三五人围着一张桌子,看那锅中腾腾热气缭绕,空中满是火锅麻麻辣辣的香气,一边热汗狂流,一边埋头吃的起劲。不要怀疑,因为火锅最早便是下层劳动人民发明出来的。他们没有各种各样的调味品,没有丰富的原料,也没有舒适的用餐环境,劳动之余,顶着一头热汗,将沸水煮成一锅,加入爱吃的辣椒、花椒,然后放入平时吃剩的各种蔬菜之类的,味道极好。于是,经过一代又一代的改良,便成了今天人人喜爱的火锅啦!

怎么样?是不是已经忍不住要享受一顿美味的火锅了?那就赶快来四川吧,这里有原滋原味的火锅,更有热情的四川人民欢迎您。

雨初中作文(篇14)

冬天到来,寒风呼啸,万里冰封,唯梅花不畏严寒,顶雪开放,傲视群芳,越是风欺雪压,花开得越精神。我们,或许会在人生道路中遇到很多挫折,你是否像梅花那样凌寒独放,坦然的面对?

即使是天才爱因斯坦,也在小时候遇到过挫折。学校要求学生上下课都按军事口令进行,由于爱因斯坦的反应迟钝,经常被教师呵斥、罚站。有的老师甚至指着他的鼻子骂:“这鬼东西真笨,什么课程也跟不上!”一次工艺课上,老师从学生的作品中挑出一张做得很不像样的木凳对大家说:“我想,世界上也许不会有比这更糟糕的凳子了!”在哄堂大笑中,爱因斯坦红着脸站起来说:“我想,这种凳子是有的!”说着,他从课桌里拿出两个更不像样的凳子,说:“这是我前两次做的,交给您的是第三次做的,虽然还不行,却比这两个强得多!”一口气讲了这么多话,爱因斯坦自己也感到吃惊。老师更是目瞪口呆,坐在那里不知说什么好。在讥讽和侮辱中,爱因斯坦并没有去退缩,最终成为了一名伟大的科学家。

世界舞王迈克尔杰克逊,他的一身是极其波折,人们在舞台上看到的只是他华丽的外表,却不想他在华丽的背后所遇到的挫折:患上一种白癜风皮肤病和婚姻的失败以及他无法超越自我的困惑。但是他并没有就此退缩,而是向世人证明了他无与伦比的存在,直到这位流行音乐之王去后,也没有人超越他。

事实上,人的一生都会遇到大大小小的挫折,你不应该因此而逃避,而是在寒风刺骨中绽放自己,绽放出自身最美丽的一面。

小时候,我跑步总是最后一个,我遭受了班上同学的嘲笑,但正是因为他们的嘲笑,激发了我的自尊心,我开始每天都努力的跑步,尽管没有提高太多,但我仍没放弃,我继续跑着跑着......那怕只进步0.1秒,我也每天坚持的跑着。终于,证明我的机会来了——运动会,在班上同学的冷嘲热讽中,我毅然地报了名.我永远也不会忘记,当自己拼尽全力的跑到了第一时,全场如雷一般的掌声响起。那一刻,我绽放出了自己最美的一抹笑,那笑容的背后,可是多少个月的汗水?

在遭受到挫折时,不要因此就放弃了,应该在挫折中成长.我们应该在挫折中绽放自己.去战胜挫折,其实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人们遭遇到挫折时的放弃。人的成功并不一定是在温暖的春天,或许是在冰冷的冬天,在冬天里绽放自己,这样的绽放更加美丽。

科学鱼教案14篇


教案是老师上课前必备的教学材料,每位老师都应该认真设计和准备教案。教案对于进行探究式学习非常有效。小编经过多次修改和调整,为大家呈现出精心制作的“科学鱼教案”,请务必仔细阅读本文,慎重做出决定!

科学鱼教案 篇1

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地球的内部》首先,我说说对教材的理解。

《地球的内部》选自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地球的内部》属于“地球与宇宙”中 “地球的概貌”部分。为六年级研究《我们的地球》和《探索宇宙》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单元顺应学生思考、探究问题的规律,从人类探索地球的形状开始,引领学生从地球表面到地球内部去认识地球,分为《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表面》、《地球的内部》、《火山和地震》、《地表的变迁》,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地球的内部》主要研究地球的内部构造,《火山和地震》、《地表的变迁》主要研究地球运动与地表变化。

《地球的内部》有三个教学活动(PPT),其中认识地球内部构造是本课的重点。

下面我就分下来说一说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先看第三课:

根据以上我对教材的理解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我拟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知道地球内部构造是科学家根据一些自然现象推测出来的。

●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乐趣;

●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6、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幻灯片、暗盒、沙子、玻璃球、泡沫、熟鸡蛋、橡皮泥等。

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对地球的形状、大小以及表面地貌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对地球的内部有什么几乎一无所知。学生要运用已经掌握的科学探究的方法,自主设计实验,探究暗盒里有什么,由此推断科学家是如何探测地球内部的,从而认识地球的内部构造。并且,用橡皮泥制作地球内部构造的模型,加深对地球内部的认识,这对六年级的学生,并不困难。

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现有的实验材料,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情境法:用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探究暗盒里有什么”导入新课,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习兴趣;

讲解法:学生对地球的内部构造不是很熟悉,需要教师的讲解并补充材料;

课堂教学中,不是教师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在教师的指引下,让学生自己学。所以要把教法融于学法中,在学法中体现教法。

本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掌握以下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

观察分析:通过观察和分析地球表面的一些现象对地球的内部构造进行合理的假设;

动手实验:通过动手制作“地球构造模型”让学生加深对地球内部构造的认识;

本课继续运用“提出问题→猜想→实验证明→得出结论→应用”的探究式学习方法。

1、(出示书上的问题)老师要请你们帮我解决一个问题:讲台上有三个盒子,里面分别装了沙子、玻璃球、泡沫,不打开盒子,你们知道每个盒子里装了什么吗?请几名学生尝试分辨。(这是本课的难点,学生在不打开盒子的情况下,要探究出盒子里面是什么,并不容易,前几个同学只能猜测,于是我多请了几个同学,并提示允许他们将盒子拿起来,而且把钻孔的钉子放在旁边,学生很快便通过摇晃、钻孔等方法探究出暗盒里有什么。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3、提示:其实我们刚才用的方法和科学家探测地球内部的方法相似。

[设计意图]:这里设计了老师请学生帮助解决问题的环节,创设情境,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让学生明白了探测地球内部的方法,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并为研究地球内部构造做准备。

这是本课的重点,着重探究地球内部的构造,我打算分四步来完成这一部分的教学。

1、提问: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地球的形状,那么地球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呢?

2、我们的地球就像暗盒一样,人类无法深入到地球深处,科学家是怎样去了解地球的内部构造呢?

学生讨论,教师出示火山、温泉、地震的图片,提示钻井、地震波等也是进行地球内部探测的方法。并把刚才的方法记录在表格上。

3、预测。

学生根据以上的现象讨论、交流,大胆猜测,并画在记录表格上。

[设计意图]:这部分我教学以后调整了一下顺序,把第2、3两步对调了一下,原来的第2步让学生毫无根据漫无目的的进行预测没有必要,预测要有一定的依据,先让学生看火山等图片,因为这些学生很少见到,再用上面研究暗盒的方法像科学家那样来推测,更能训练学生的思维,由现象到本质,也符合探究的一般过程。并且下面让学生阅读课本资料,将科学家的预测与自己的预测进行对比,不足的可对自己的研究方法和思路进行反思,一致的可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先让学生阅读书上第21页的内容,形成简单的认识。接着出示图片,让学生形象地了解地球内部的构造和各部分的厚度。

补充材料:19,南斯拉夫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发现地震波在传到地下50千米处有折射现象发生。他认为这个发生折射的地带,就是地壳和下面物质的分界面。19,美国地震学家古腾堡发现地下2900多千米深处存在着另一个不同物质的分界面。以后,人们为了纪念他们,分别将其命名为“莫霍面”和“古腾堡面”。用这两个面,把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3个圈层。

大洋底地壳较薄平均6千米,最薄处不到5千米;大陆较厚平均40千米,最厚可达70千米(青藏高原)

距地表100-150千米范围内温度近于岩石的熔点,地幔物质处于塑性流动状态,称为软流层,它是岩浆活动的发源地。

5、师:其实地球内部就像一个鸡蛋,你能用鸡蛋作一个类比吗?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学生先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地球的内部构造作大胆的预测, 接着通过阅读书上的资料和观看老师提供的图片和录像材料认识地球内部构造的庐山真面目,整个过程虽然有许多的知识讲解,但是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发挥,他们讨论、交流,大胆猜测地球内部的构造,并通过主动学习,了解了地球的内部,完善认知结构,突出了教学的重点。老师适时补充了书本上没有的内容,丰富了课堂资源,学生兴趣盎然。

1、(出示教材插图)提问: 今天我们学习了地球内部的知识,知道了地球的构造,你能用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制作一个地球内部构造模型吗?

2、(出示老师做好的模型。)这就是老师做的,你们想做吗?你打算怎么做?小组可以讨论。

3、讨论交流方法,确定方案。(重点说清作时先后顺序、各部分颜色的确定、各部分的厚度关系等)

4、分组合作。(提示如果小组同一色的橡皮泥不够,可以和周围小组调换颜色)

5、指导切开模型,展示评价。(主要从外形、内部颜色、各部分的厚度比例几方面来评价)

[设计意图]:我认为本课的教学目标不仅是要学生了解地球内部的构造,而且还要通过制作地球内部构造模型,加深对地球内部的认识。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先出示了自己制作的模型,激发学生的制作兴趣,学生讨论后制定实验方案(确定先后顺序、各部分颜色,计算各部分的厚度),然后学生分小组制作,最后切开评价。从理论到实际,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拓展。既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又巩固了对地球内部构造的认识,同时也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培养了团结合作的意识。

1、总结:人类是如何了解地球的内部构造的?地球内部是什么样的呢?

学生结合板书,回顾今天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加深对地球内部构造的认识

课后请大家查找资料,继续研究地球内部的秘密。

[设计意图]:我认为课堂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学生在学习了科学知识以后,要能培养对所学知识的兴趣,通过各种方法继续研究地球内部的秘密。科学无处不在,只要我们不懈努力,勇于探究,我们都是科学家。

科学鱼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1、单元分析

本单元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的时间单元。这一单元主要研究的是人类对于钟表发现的进步历程,让学生们了解从古到今人们经历了从天体计时—工具计时—钟表计时的过程。而工具计时为本单元的重点,其中涉及到了一些工具有日晷、沙漏、蜡烛钟、水钟、摆钟等。通过用各种工具计时,使学生们认识到误差是客观存在的,不能避免,但可以减小。正是因为这点人类在不断追求精确的过程中才让我们的测量工具向前发展。这样才会有古代的计时工具发展到现在的计时工具,从而有了现在非常准确的机械手表、电子表、石英表、和更为先进的原子钟。本单元通过制作计时工具让学生感受到缩小误差是使科技和工具进步的内在动力。

2、课程分析

本单元关于摆的内容有《用摆计时的钟》、《测量摆的快慢》、《调整钟摆》三课。这三课之间存在着递进的关系。《用摆计时的钟》对《测量摆的快慢》起到了铺垫的作用。而《调整钟摆》是针对于前两节课的一个检验应用和拓展。这三课体现了学生们认知的循环过程。从定量的分析—定性的分析—定量的分析。

摆在本单元当中很重要,因为本单元前几课的计时工具用来计量时间误差非常大,为了减小误差,摆的出现大大满足了人们的需要。用摆来计量时间也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测量摆的快慢》这一课让学生亲身经历了一个猜想—验证—分析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对猜测与摆的快慢有关的三个因素:摆锤的重量、摆的幅度、摆线的长短进行了验证, 通过验证得到摆的快慢只与摆长这一个因素有关,只得到这个结论不是最终的目的。而从实验中学会控制变量、数据的分析、误差分析等方法。让学生们真真切切的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3、学情分析

本课的特点是经历一个验证猜测的科学探究过程。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不陌生了。学生们在玩摆的过程中猜测出了影响摆的快慢的有关因素,在猜测过程中学生们的原有认知发生了矛盾,有的认为有关系,有的认为没关系。从这里开始就激发了学生们的探究兴趣。认真思考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实验后的数据分析都是学生们极其感兴趣的。在整个探究的过程中,控制变量和分析误差成为本课的亮点。也是五年级学生学习的主要导向。

【教学目标】

1.经历改变摆锤的重量、摆动幅度、摆线的长短对摆动次数是否产生影响的实验活动过程。

2.初步意识得到精确测量结果是需要反复测量。

3.能够对自己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并且根据自己的分析进行猜测。

4.通过自己的实验,初步了解影响摆动快慢的因素是摆长。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摆线,钩码,铁架台。记录单。

学生准备:秒表或电子表,米尺或长尺,量角器。

记录单是我为学生事先准备好的。

【教学设计】

本课的总设计理念:本课主要以摆锤的重量、摆线的长短、摆的幅度与摆的快慢是否有关系展开了三个活动。从活动中学生们记录了大量的数据,并做了详细的分析。本课除了通过实验得到了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系这一结论之外,还要赋予学生们分析误差的意识。误差的分析是贯穿本课的主要线索。

活动分析:

本课由三个活动组成,就内容来看,三个活动之间存在着并列的关系。但我认为三个活动之间也具有梯度,这个梯度体现在误差方面。无论先研究哪一因素,学生对误差的认识都是从陌生到熟悉再到自主探究减小误差的方法。

接下来我对教学流程进行说明:

一、复习导入

帮助学生回顾影响摆的快慢的因素——摆锤的重量、摆线的长短、摆的幅度。

研究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摆的快慢。

研究方案的制定:明确本课的测量方法是测量摆10次的时间。

预设:研究摆的快慢学生能想到两种方法1、一分钟摆多少次。2、摆10次测量多少时间。

引导学生分析采用哪种方法误差更小。

本环节达到的目的:1、明确研究的问题,2、确定研究方法。

二、主要活动

活动一、研究摆锤重量与摆的快慢的关系。

本环节主要由三部分组成:1、研究问题2、实验和记录过程3、汇报和分析数据

本环节达到的目的:使学生学会设计实验和控制变量。引导学生进行数据分析,得出摆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无关的结论。教师直接教会学生误差分析的方法。

具体教学步骤:

1、 研究问题:①猜想——摆锤的重量与摆的快慢有关系吗?

②设计——你打算怎么通过实验来验证?

③变量控制——如何改变摆锤的重量?如何保持摆幅、摆长不变?

2、实验和记录过程。

3、汇报和分析数据。

问题:①从数据你得到的结论是什么?得到结论的依据是什么?

②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在哪些方面会导致误差?

本环节预设1:学生不会控制摆长、摆幅的问题。

解决策略1:告诉学生摆长的概念,从物体的重心到摆线固定点的距离。学生就会注意钩码的悬挂方式,不能把钩码挂成串形。摆的幅度保持不变,有一些学生认识到从同一位置出发。还有一些细心的学生想到用量角器测量角度更精确。量角器的出现也为下面研究摆幅做了铺垫。

预设2:学生无法从数据中发现摆锤重量与摆的快慢是否有关。

解决策略2:引导学生发现摆的重量增加2倍,3倍,但测量后的时间非常的接近。

预设3:学生不会分析误差。

解决策略3:教师帮助学生分析误差产生的因素——空气的阻力、停表的方法、操作上的问题。

活动二、研究摆长与摆的快慢的关系。

本环节主要由三部分组成:1、研究问题2、实验和记录过程3、汇报和分析数据

本环节达到的目的:学生通过实验得到摆线的长短与摆的快慢有关。且摆线越长、摆的越慢、摆线越短、摆

的越快的结论。根据前面帮助学生分析误差的方法,教师不能告诉学生如何分析误差,

具体教学步骤:

1、 研究问题:①摆长与摆的快慢有没有关系呢?

②如何设计这个实验?

③如何改变摆长?如何保持摆幅度、摆锤的重量不变?

2、实验和记录过程。

3、汇报和分析数据;

问题:①从数据中得到了什么结论?你是怎么知道的?

②导致误差存在都有哪些因素?

本环节预设1:有的学生认为控制摆的幅不变的方法可以从同一个位置出发。

解决策略1:如果在改变摆长的情况下,使摆从同一位置出发,摆的角度就会改变。

预设2:把摆长改变2倍后得到时间相差2秒左右或者2秒以上认为是误差。

解决策略2:引导学生分析数据,测量原来摆长的时间大概10秒左右,但相差2秒。也就占了总共时间的1/5。所以并不是误差导致的。分清误差与数据的区别。所以摆线长短与摆的快慢有关系。

预设3:误差分析有局限。

解决策略3:如果钩码掉了,重新系在线上就会改变摆长。

活动三、研究摆幅与摆的快慢的关系。

本环节主要由三部分组成:1、研究问题2、实验和记录过程3、汇报和分析数据

本环节达到的目的:通过数据的分析使学生意识到在一个角度临界内摆的幅度与摆的快慢与无关,如果超出这个界限摆的幅度就会影响到摆的快慢。

具体教学步骤:

1、研究问题:①摆的幅度与摆的快慢之间有关系吗?

②根据前面活动一、活动二的研究方法。请你说说如何设计这个实验?

③如何改变摆的幅度?如何保持摆线长短、摆锤的重量不变?

2、实验和记录过程。

3、汇报和分析数据。

问题:①从数据中得到了什么结论?你是怎么知道的?

②在这个活动中导致误差存在都有哪些因素?

本环节的预设和解决策略:

预设1:学生都愿意把摆从角度大的位置出发,因为摆的次数比较容易数出,最后得到结论摆的幅度与摆的快慢有关。

解决策略1:让认为有关系的学生汇报自己都选择了多少角度来测量的。然后我来在课堂上演示研究摆幅的实验过程。我选择角度小于10度的2个角度来测量时间,时间的平均值十分接近,分析摆的角度与摆的快慢无关。

预设2: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

解决策略2:除了前面分析的误差,还应该注意使用多次测量的方法可以使误差减小、工具产生的误差,比如用量角器、用尺子、用秒表。

三、小结以及拓展。

我们研究的问题是关于摆的快慢与摆重,摆长,摆幅之间是否有关系。进行了三组实验,从数据中我们得出了结论,摆的快慢只与摆长有关。我们可以从数据中获得很多的收获。我们可以知道在实验过程中存在着一些误差。我们想办法去减小误差的因素。使得到的数据更精确。同学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课下想想关于摆你还有哪些可以研究。能不能做一个一分钟摆60次的摆。

【板书设计】

摆的快慢

摆锤的重量 无关

摆的幅度 无关

摆线的长短 有关。摆线越短,摆的越快。摆线越长,摆的越慢。

针对着摆一工具测量时间一课,学生们推测出可以跟几个因素有关:

1.摆锤的重量。

2.摆线的长短。

3.摆的幅度。(学生想到的是摆的角度)。

4.操作上的问题。(如在实验过程中碰到了摆等因素)

5.空气的阻力。

这几个因素孩子们认识到前3个因素很容易控制。操作上的错误可以解决,但空气的阻力难以解决这个问题会导致一些误差的存在。

测量一分钟摆动的次数,是本课的一个重要的环节,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孩子们自己亲身组装,观察,认识,使用摆这钟工具。可以通过自己的实验来计算摆的次数,进行探究,为下面对影响摆的快慢的因素进行了铺垫。学生在测量一分钟的摆动次数时,有的小组测量的是一分钟的次数,有的是测量半分钟的次数。有的人就认为时间是一半,所以次数就应该是一半的关系。有的人进行了反对,由于误差的存在,所以时间成倍数关系,次数一定不能成倍数的关系。我想这是孩子们定性的分析,这时我说你可以再来做做看看到底是不是成倍数的关系。这也是让孩子们不能仅仅靠自己的猜想,估计来当成是真理。而是通过量的得出,进行定性的分析。应该注重培养孩子们这一点。我想这一课孩子们不仅仅是会玩了摆。本课更有效的教学目的是让孩子们通过自己实验发现了摆计量时间存在着误差,可能在那些方面。这个过程是孩子们自己进行实验的.数据定量分析到定性分析的过程发现的。而次要的目的是让孩子们猜测下摆的快慢跟那些因素有关。对下面的各种因素进一步研究做了铺垫。

科学鱼教案 篇3

一、 说教学内容:

《磁铁的磁性》是湘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磁铁》的内容,本课指导学生 认识磁铁最基本的性质----磁性。

教学内容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我知道的磁铁。 这部分是该单元的引入,主要交流我们认识的磁铁的形状以及磁铁的名称。还有交流我们曾 在什么地方看到过磁铁,介绍磁铁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四年级学生差不多都玩过磁铁,对 磁铁、磁现象有一定的经验和认识。他们有表述自己的经历和体验的愿望。教学时要充分利 用学生认知基础和学习基础。通过交流让他们体会到磁铁与我们的生活非常贴近,从而激发 起他们进一步研究的兴趣。

第二部分: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 这部分首先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感知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然后讨论能被磁铁吸住的物体和不 能被磁铁吸住的物体各是什么材料做的。由此再进一步认识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是铁做成 的,初步建立起“磁性”的概念。

第三部分:磁铁各部分的磁性强弱都一样吗? 教材介绍两种方法:一种是将磁铁水平悬挂起来,观察磁铁的各个部分分别能吸引多少个回 形针;另一种是在磁铁上放一颗小钢珠,观察小钢珠往哪部分滚,以检验磁铁哪部分磁性强。 相信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能设计出一些实验方法来认识、理解“磁铁两端磁性最

强”。在探究 了磁铁各部分磁性强弱后,教材通过文字告诉学生“磁性最强的地方叫磁铁的磁极,磁铁有 两个磁极。”这时,学生们可能会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例如:“每种磁铁都有两个磁极吗?” 等等,借助这些问题,就会延伸出学生课内或课外的探究活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遵循课标精神,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通过探索,让学生知道磁铁的磁性。 2.指导学生探索,建立“磁性”的概念及认识磁铁各部分磁性的强弱。

(二)发展目标: 1. 能根据现象进行猜想、推测,并能通过实验验证发现规律,亲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 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 能不断地提出一些问题,自己设计研究方案去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带有磁性乌龟的鱼钩及几条带铁环的塑料做成的鱼。 观察演示准备: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等形状不同的磁铁。 分组实验准备:磁铁、瓷汤匙 、铁钥匙、回形针、大头针、铁钉、牙签、橡皮、塑料尺、铁 尺、纸片、棉花等。

三、说教学策略、方法及过程: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法的体现必须在启发性原则和主体性原则的指导下,充分调动 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本课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力图体

现以活动组织教学,通过营 造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得出 结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去认识磁铁的磁性。对于本课的教学,我主要安排6 个环节。下面, 我具体说一下这6 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堂伊始,我会引导学生谈一谈他们的生活经验。“同学们,你们钓过鱼吗?谁能说说 你是怎样钓鱼的。”然后请学生谈一谈。接着我会说:“今天,老师也想来钓鱼,只不过老师的鱼杆上绑的不是鱼钩,而是一只小乌龟,可老师还真能把鱼给钓起来。”这时老师演示, 让学生仔细观察并猜猜为什么,估计学生能说出是因为磁铁的原因。然后板书: 磁铁 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师生就日常生活中“钓鱼”这个话题的'交流及教师的表演,激发学生的 探究兴趣,充分调动学生思维,为新课做好铺垫。

(二)、交流我们知道的磁铁。 首先老师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你们知道哪些物品上有磁铁吗?” 学生可能说: 磁性黑板、冰箱门、铅笔盒...... “你们看到的磁铁是什么形状的呢?谁来说?” 估计学生会说: 有圆形、长方形、正方形、环形...... 这时教师分别出示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 并请学生拿出与老师手中形状相同的磁铁,让学生根据磁铁的形状给它们取名称。并结合板 书: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 本环节的设计注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自己所见过的磁铁,让学生根据磁铁的形状为 磁铁起名称,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 主体地位。

(三)、学生猜测并验证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 首先教师设疑: 桌上有很多物体, 你们猜一猜, 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 学生各抒己见。这时 老师提示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来研究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学生可以在桌面上和实验材料区选 取不同物体,进行分组实验,观察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把能吸引的物体在记录单上用“√ “表示出来。 瓷汤匙 瓷汤匙 瓷汤匙 大头针 铁钉 牙签 橡皮 塑料尺 铁尺 纸片 棉花 在这里对实验材料区和记录单进行说明(我在实验室设置了实验材料区,放置如:铁夹、玻 璃杯等许多物体,供学生实验,记录单第三行的空白部分让学生填写从实验材料区选取实验 材料的物体名称。 学生分组实验并汇报结果后,教师因势利导:我们观察到磁铁能吸引回形针、大头针、铁钉、 这些物体,它们都是什么材料做成的? 学生回答后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师生共同探讨总结出磁铁能吸引铁一类材料做的物体并板书磁性的概念。 在这一环节的活动中,先让学生大胆猜测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估计学生能就磁铁能否吸引 棉花或小纸片等这些问题产生认知的矛盾,也就有了探究、验证的需求。这时,教师让学生 进行验证也就水到渠成了。同时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在这个环节中所起到的作用也是科学、 有效的。小组活动中,同学们在小组长的安排下,有的到实验材料区去选取实验所需的材料, 有的负责记录,有不同的看法互相交流,然后小组长把全组的意见

整理、汇报,得出了“磁 铁能吸引铁一类材料做的物体”这一结论。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整的形成了“磁性”的 概念,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充分的体现新课程的精神。

(四)、研究磁铁各部分磁性的强弱。 老师继续引导: 像刚才老师表演的钓鱼就是应用了磁铁的磁性。那么磁铁各个部分的磁性是 不是一样呢?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先说一说你们想怎样设计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并交流。 估计学生的方案有:将磁铁水平悬挂起来,观察磁铁的各个部分分别能吸引多少个回形针。 或者在磁铁上放一颗小钢珠,观察小钢珠往哪部分滚,以检验磁铁哪部分磁性强等等。 教师认真倾听学生的各种方案,对于合理、易操作、有创意的方案给予肯定,并让他们按照 同学提出的方案有选择性的去进行实验、验证。然后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最后得出结论并板 书:磁铁的两端磁性最强,磁铁磁性最强的地方是磁铁的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五)、摆弄磁铁。 首先由老师引导学生继续探索。“同学们,如果我们继续摆弄磁铁,也许还会有更多的发现、 更多的问题可以研究。比如我们把两块条形磁铁吸在一起,这块磁铁是不是就有四个磁极, 请同学们自己摆弄磁铁,如果有什么发现和什么问题就把它记在记录单上并进行研究。” 学生可独立或小组合作摆弄磁铁,研究发现的问题,最后把他们的研究成果在全班进行交流。 “研究磁铁各部分磁性的强弱”及“摆弄磁铁”这两个环节的设计意为学生创造一个活泼、严谨的氛围,让学生去思索、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研究磁铁各部分磁性的强弱” 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里交流。除了以上估计的两个实验方案,可能还有的学 生想到把磁铁放在离回形针2、3 厘米的距离,观察回形针有什么反应,可能有的学生发现了环形磁铁的磁极,有的学生发现了两条条形磁铁同极相排斥的现 象,还有的学生发现两条条形磁铁连起来变成一条条形磁铁时,它得磁极不是 4 个而是 2 个,学生的这些发现是通过自己的实验来证明的,应该说,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思维的 开放性和独立性得到充分的体现。

(六)、总结延伸。 课堂结束时我会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并让学生思考问题“一块磁铁断 了,它还有两个磁极吗?”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对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并把探究活动延伸至课外。

四、说教学评价

科学课程目标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态度和能力,所以评价时,不应过于看重学生所 获得的知识的多少及作品的优劣,而应特别关注学生参与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 关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关注交流与合作,关注动手实践以及所获得的经验与教训,同时要 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励广大学 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评价可采用多种形式,如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的口头报 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小组的评价与组内个 人的评价相结合等。基于这一评价理念,本节课评价方式灵活多样,各种评价方式有机结合。 例如:在“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交流我们知道的磁铁”这两个环节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 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在“学生猜测并验证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研究磁铁各部分磁性的 强弱”这两个环节采取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的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

科学鱼教案 篇4

一.说教材

《它们吸水吗》是教科版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本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材料》中的第4课。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材料的吸水性与他们的用途的关系,为后面学习打好基础。本课主要是通过实验进行教学的,因此从能力培养来看,属于“实验能力”系列。

小学生的学习,最好是以直接经验的形式掌握。这是因为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是以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由具体到抽象。为此,了解材料的吸水性,必须由学生自己去探索,亲自动手实验,从而进行观察,得出结论。而三年级学生年龄小,对实验接触少,动手能力差,故而结合本课及学科基本要求,特制定: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比较木片、纸片、金属片、塑料片的浸透性的大小。

2.了解纸的制作过程,并能自己动手实践,增强材料循环使用,节约资源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用观察的方法比较材料的吸水性。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吸水性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准备:

1.大小厚度尽量相同的纸片、木片、塑料片、金属片各十片。(每组一份)

2.稀释的红墨水、滴管。(每组一个)

3.餐巾纸、铅画纸、放大镜(每组一份)

4.杯子、筷子、毛巾、卫生纸(每组一份)

5.放大的蔡伦相一张。(播放古代造纸录像)

本 课是实验课,要上好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发挥主题作用,从而完成任务。

二.说教法

低年级学生对实验很感兴趣。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以“实验法”为主。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在实验过程中得到直观、生动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学习本课教学重、难点,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同时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提高实验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三.说学法

从学生实际出发,为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抓重点、破难点,在学法方面从以下几点指导:

1.继续学习实验法。

2.在实验中学会观察、描述。

3.能自己动手实践,造一张纸。

四.说教学程序

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经常启发学生动手、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通过手脑并用建立鲜明、清晰、正确的表象。为遵守科学发展规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联系实际,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我将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部分:

(一)激发兴趣、发现问题、导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有好的开头,是上好这一堂课的关键。针对三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特点,上课我以谈话导入,继而出示四种材料,让其猜测:谁更容易吸水,在猜测中激发兴趣,明确实验目的,学生便自然而然地进入到学习中去了。

(二)实验观察、解决问题、获得新知。

人们对知识的理解是通过思维活动实现的,而思维只有在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才能进行。这部分教学便以指导学生实验观察入手,亲自操作,进而获得生动、具体的感性认识,并逐步形成理性认识。

为抓重点,破难点,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特点,教材内容,安排了三个实验,并采用导、扶、放的教学思想。

学生实验能力差,因此实验前让学生明确实验方法,步骤,实验时指导学生操作,配合、观察、比较,实验后归纳是至关重要的。

第一步:指导学生观察“谁更容易吸水”,首先让学生明确方法,再拿出四种材料,滴水观察,谁吸水快?谁吸水慢?再思考:吸水性和材料的什么有关?为什么纸更容易吸水?由这质疑,立即进入第二个实验。

第二步:指导学生观察纸,了解纸的特性。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后,师巡视,生合作观察,描述结果,师点拨:让学生明确纸由纤维构成,既然如此,愿否造一张纸,顺理成章进入第三个实验。

第三步:指导学生造一张纸,明确造纸方法后,小组合作,从而知道材料课循环使用,增强环保意识。

在整个活动中,活而不乱,动中有静,静中有思,动静结合。学生在学习中质疑,在教师及时引导下解疑,从而形成正确地认识。

(三)应用知识,深化认识。

利用课堂小结、“考一考”等形式,巩固知识,增强信心,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五.说板书设计。

为集中学生注意力,突出教学重难点,本课采用了归纳直观式板书。一目了然地再现出教学的主要内容,加深印象,巩固知识。

科学鱼教案 篇5

一、说教材分析

《杯子变热了》是青岛版小学《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热的传递》单元的第一课。

主要内容:教材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杯子传热的现象中提出问题,并确定要探究的问题;第二部分指导学生认识热能以传导的方式传递;第三部分指导学生认识各种物体传导热的能力不同;第四部分是引导学生根据本课学习的知识,鉴别一些日常用品是热的良导体还是不良导体,体会不同特性的材料在生活中有不同的用途。这些内容将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热学知识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热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如在厨房中:做饭时,锅身、锅把会变热,炒菜时铲子会变热,盛饭时勺子、碗、盘子会变热,倒入热水的杯子会变热。因此,学生们对这些现象司空见惯,不用刻意的观察,就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这是学生探究热传递现象的重要基础。但是,由于受知识、能力和习惯的局限,真正有目的、有计划地去观察这些现象,并进行深入探究的学生却很少。所以学生的这些经验基本上还是浅层次的、杂乱无章的。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来探究热传导现象,并用规范、科学的语言把所获得的认识上升为科学概念表达出来,还有一定难度,需要我们对学习方法和过程进行精心设计和指导。 教学目标:在《科学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根据本课的知识结构和科学研究过程的一般规律,并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通过实验操作活动,让学生认识热传导现象,了解不同的物体热传导能力不同,学会区分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

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的设计、操作和研讨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根据科学程序进行探究的能力和利用热传导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设疑、探究、研讨、运用等活动,激发学生探索热传导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探究、求实创新的科学品质。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热总是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各种物体传热本领有什么不同。 难点: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教学准备:铁架台、酒精灯、铁棒、火柴、凡士林、(蜡烛油)、两个不同材料的杯子、小铁棒、铝棒、竹棒、塑料棒、玻璃棒、方形铁片、圆形铁片、多媒体课件、活动通知单等不锈钢杯(1只)、铁棒(1根)、烧杯(6)、铁棒、铝棒、木棒、竹棒(6)、铁片、蜡沫(2)、铁条、凡士林(4)、有蜡滴的铁片(2)、试管夹(6)、酒精灯(6)

二、说教学方法:

科学课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来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以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所以这一课要使学生认识热传导的特点,了解不同的物体热传导能力不同,必须由学生自己去探究,亲自动手实验,从而进行观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实践操作中获得知识。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联系小学生对实验操作很感兴趣的实际情况,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为“实验法”。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在实验过程中得到直观、生动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学习本课教学重、难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能动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验探究能力。同时在采用“实验法”的基础上,还运用“直观演示法”、“小组讨论法”、“合作探究法”等教学方法。

在学法上,强调主动参与,采用小组合作,观察实验和自主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亲历探究活动。

三、总结: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在本节课中,注重了动手之前的'动脑活动,先让学生分组设计实验,然后全班交流,修改、完善实验方案,使实验方案多样化、合理化,然后让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突出了动手之中的动脑活动;实验结束后,各组汇报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并归纳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道理,注重了动手之后的动脑活动。实验材料的选择,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法的逐步完善,都是学生认真思考的结果。像设计实验探究物体传热本领的大小时,学生对实验方法的完善就是学生之间思维火花碰撞的结果。注重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以此为出发点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达到了获得新知识的目的。

科学鱼教案 篇6

我执教的内容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水循环”的第三课“凝结”。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集中研究有关水的形态变化、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它与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天气与我们的生活》,第四单元《水的科学》构成小学阶段对水的三态变化及水循环认识的整体框架。本课继“蒸发”、“沸腾”两课之后,指导学生认识水蒸气凝结成水的现象;使学生认识到在周围熟知的事物中隐藏着我们不熟知的变化,而且是有规律的,是能够被认识的,促使学生更多关注周围常见事物,养成善于观察,探索的科学态度。在能力培养方面,属于“实验能力”和“归纳能力”的系列。

课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提出一个关于水蒸气凝结的问题:对着镜子哈气,观察有什么现象?这是问题的提出。

第二部分,通过指导学生探究认识水蒸气的凝结现象。建立初步的“凝结”概念: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小水珠,这种现象叫做凝结。

第三部分,说说生活中的凝结现象。

二、学情分析

通过一年多的学习,四年级的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具备了一定的操作能力,对于科学仪器的基本操作,象用酒精灯进行加热比较熟练。

学生生活中虽然常见到凝结现象,象水烧开时的白气,冬天我们呼吸的白气,锅盖上的水珠,冬天窗户上的水珠等,也有部分学生通过书籍,父母的教导可能知道凝结现象,但大多数同学没有深入地研究,思考过水珠的成因,对水蒸气遇冷变成水比较陌生。

对比实验的方法,学生刚刚接触过,有一定的了解。但学生的思维还缺乏严谨性,知识迁移的水平也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学生设计对比实验,尤其实验的细节还是有一定困难,需要老师的指导。

三、教学目标

《科学》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加强探究式学习和动手实践等学习方式的运用,从而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认识凝结,知道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

2、能设计对比实验探究小水珠的成因,巩固对比实验的方法。

3、渗透自然界的物质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的科学自然观。

4、愿意合作与交流。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

难点:设计对比实验认识凝结的条件。

五、教法设计及学法指导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设计教法及学法如下:

教法我用到了复习法、实验探究法、学生演示法。

学法以实验探究法、小组合作法、集体讨论法为主

六、教学准备:

一堂课要取得成功,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为此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1、教师准备:分组实验器材:相同烧杯2个、金属盘2个、热水、酒精灯、试管夹、火柴。

演示材料:烧杯2只、热水、金属盘2个等。

2、学生准备:小镜子等。

七、教学过程

《科学课程标准》提倡以“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生活应用”的基本模式展现内容。为了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基于以上想法,教学过程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教学引入

我采用了复习法:本课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学生见过凝结现象,但除个别学生外,一般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学生对蒸发现象的理解掌握直接影响着对凝结现象的认识,因此,这里我加入复习环节,降低学生的思维难度,为后面的认知作了铺垫。强化空气中存在水蒸气这一知识点。

二、提出问题:

对着镜子哈气,会有什么现象发生?请同学们边哈气,边观察,边思考,开始。

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中提出:水珠是怎样产生的?

三.学生猜想。由于导入环节进行了铺垫,学生很容易猜想出是由水蒸气变成的。

四.验证猜想。

1、在验证猜想时,我加入了一个演示实验做了一个过渡。先认识水蒸气可以变成水,再认识转变的条件。

在认识水蒸气可以变成水时,我采用了三个烧杯,分别用同样多热水,温水,冷水,同时盖上玻璃片,观察现象,引导学生认识水温越高,蒸发越快,水蒸气越多,越容易凝结。

2、之后探究水蒸气在什么条件下能变成水呢?

学生不容易想到是遇冷的条件下才形成的。这里我做好了两手准备,如果个别学生知道,就引导学生直接进行设计,如猜想不到,就由教师引导,这种现象什么季节容易产生,为什么,学生认识到可能是遇到冷的物体容易变成水,遇到热的物体行不行呢?

3.实验验证

教师介绍实验材料有:两个同样的烧杯,大小形状相同的金属盘,试管夹、火柴、酒精灯、热水,对实验材料,我进行了一下新的尝试,用不锈钢金属盘代替了小瓷盘,或者是玻璃片,用这个金属盘的好处在于加热方便,安全,效果明显,缺点就是不透明。

让学生根据材料进行设计,先小组讨论一下,然后汇报交流。

如果学生设计不出,教师引导:要证明水蒸气遇到热的物体容易变成水,还是遇到冷的物体容易变成水,首先得制造水蒸气,方法向烧杯倒入热水,(为什么用热水),遇到热的物体容易变成水,还是遇到冷的物体容易变成水,用对比实验。

在对比实验的设计上,学生必须要有良好的基础,即对比实验的特点,要求要清晰,明确,在讲授对比实验时,我先利用实例进行分析讲解,然后让学生自行设计,进行知识迁移。

四年级的学生比较小,思维的严密性不够,不能简单汇报一下就直接进入实验,否则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随意性强,对变量的控制不到位,甚至不知所措的情况发生。因此我在学生的汇报之后,进行了实验方法的梳理,引导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地去实验。并提示学生实验注意事项。

五、得出结论。对于对比实验中条件的控制,实验条件的分析记录,我放在了实验后,作为分析实验进行出示,加深学生对对比实验方法的认识。巩固对比实验的方法。

学生得出结论:小水珠是在水蒸气受冷的条件下形成的。

出示凝结的概念,并指导学生用简单的文字和符号表示。

板书课题:凝结

我们可以用箭头和简单文字来表示这种变化。

板书:水蒸气----→水

六:应用

教师:生活中有哪些凝结现象?

我设计了几幅图片,让学生尝试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加深对凝结的认识。

前三张是较单一的现象解释,第四张有几个层次,让学生体会到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任何现象都是有科学道理的。

四、拓展

思考:冬季汽车玻璃内壁上常结有小水珠,影响司机叔叔的视线,想办法防止它的出现。

让学生学以致用,引导学生从控制凝结产生的条件入手去思考。

板书设计:

凝结

凝结:水蒸气--受冷-→水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以“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生活应用”的基本模式展现内容,让学生经历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使学生通过生活常见的向镜子哈气产生疑问,通过思考,提出假设,再通过自己设计的对比实验进行验证,最后得出结论并尝试应用。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思维状态比较活跃,实验设计及操作也比较成功的,最后也成功的验证了假设。但学生在尝试解释生活中的凝结现象时,仍然遇到了一些困难,究其原因,是学生对空气中含有水蒸气这一知识点掌握的不够,这说明开始复习时的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但也更一步印证了复习蒸发现象的必要性。

本课的设计层次较分明,直入主题,学生容易接受,思维过程也比较顺畅,这也是我课设计时的想法与追求,但通过学习有关科学概念的构建的理论后,我发现这样的设计,没有能够激发学生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的冲突,而是把科学概念通过一定的设计展示给学生,而忽略了学生的日常概念,这也可能是学生应用时遇到困难的根本原因所在。

由于水平有限,其中定有许多不当之处,望各位老师畅所欲言,共同把这节课研究透彻谢谢!

科学鱼教案 篇7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不仅要让小学生学科学、用科学,还要教会他们做科学,即引导他们进行科学探究,并通过探究来形成他们的科学素养,开发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

推力和拉力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形式的力,本课以学生们亲临的各种身边活动为载体,在探究中认识、发现有关力的科学规律,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课标中的位置:本课属于物质世界领域中运动与力之常见的力。课标中要求知道推和拉可以使物体的运动发生变化,推和拉都是力。力有大小和方向。过程与方法上要求,能用简单测量工具(测力计)对物体进行定量的观察测量,并做简单记录。

教材中,本课是第五册《力与生活》单元的起始课,后面有浮力,摩擦力,找找身边的力等课,本课要求学生知道推和拉是力,力可以使物体运动发生变化,力有大小和方向,并学会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为后面对浮力,摩擦力,身边其它力的探究学习打基础。

(二)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知道推和拉物体时,物体会运动起来,是因为有人提供的动力,一半学生知道对运动着的物体施加推或者拉力时,物体运动可能会停止,或者改变运动方向。

知道生活中很多地方用到推或者拉,会用省力和费力描述推和拉时的感受,即力的大小。

(三)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

探究式,学生在身边各种推拉活动中,感受推力和拉力,知道力有大小和方向。在探究中认识、发现有关力的科学规律,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师通过讲授、演示实验,指导学生学会使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准备:小车,仪器车,小木块,测力计,钩码,记录表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通过推车,推木块、推门等活动的体验,知道什么是推力和拉力,力有大小和方向,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状态,知道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

2.学会使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初步具有根据实验现象归纳力的作用效果的能力。

3.能主动探究力的知识,对力学知识具有研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知道什么是推力和拉力、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也可以使运动的物体静止,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学习使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

认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教学过程

1.引出课题:推力和拉力,知道推和拉都是力。力有大小和方向。

T:推动仪器车,问:老师做了什么动作?仪器车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个变化?(引导学生说车向前(右)运动)

预测:推车,车向前运动,是因为受到了老师的动力,(T:因为他受到了什么?才动起来。)

T:这个动力来自于“推”

T:谁还可以使仪器车向前运动起来?为什么会动起来?

预测:学生会向前拉动车。手上的动力。

T:这次的动力是“拉”

T:我们在做推和拉的动作时,都会施加给被推拉物体一个力,叫做推力和拉力。(板书:推力和拉力)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T:静止的仪器车在受到了怎样的推力和拉力时,发生了向前的运动?

S:向前的推力和拉力。

T:怎样使静止的仪器车向后运动呢?

S:向后推动或拉动车,给车向后的拉力和推力。

T:也就是说力有方向,物体运动的方向和力的方向有关系。

T:板书图画,仪器车箭头

2。探究活动,认识力能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运动的物体静止。能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

T提出问题:

(1)推力和拉力除了能使静止的仪器车运动起来,还能不能使其他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

(2)对运动的物体施加怎样的推力和拉力,物体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3)你能用实验来说明吗?出示材料(木块,小球,小车)

S小组交流、讨论、实验。教师巡视并参与到学生的讨论实验中去,T针对推、拉怎样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即物体受力后怎样运动进行引导。引导的过程中

T谈话:请把你们小组试验的结果介绍给大家?

S预测给木块,小球,小车一个向前的推力或者拉力时,木块向前运动

给向前运动的小车一个向后的大的推力或者拉力时,小车向后运动,(小的力时,可能继续向前运动,慢了,或者静止。)

给小球一个向右的推力或者拉力时,小球向右运动。

T:通过上面的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引导学生说成用力,力气小,也就是说力有大小,

T引导S小结: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也可以使运动的物体静止,也就是说: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和快慢。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力进行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使学生经历发现问题、猜测假设、实验证明的科学学习过程)

3、学习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T:力的方向我们能够直接分辨出来,那么力的大小是多少呢?我们可以通过测量工具测量得出。测量力大小的工具叫做测力计。测力计有圆通、平板测力计,握力计、测力环、SKN系列测力计。我们要学习使用的是平板测力计,它有以下这些结构组成,出示PPT介绍提环,弹簧,指针,刻度,底板,挂钩。力单位是牛顿,简称牛,可以用字母N表示。板书

T:讲解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第一步:检查测力计(板书)

A、右手提起测力计,让测力计自然下垂,检查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0N处;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相平。如果指针没有指在0N处,要进行调谐或更换测力计。经过检查,这个测力计的指针指在0N处

B、检查测力计的测量范围。通过检查,知道这个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0—0。49牛。每一小格是0。098牛。

C、用重0。49牛的钩码检验测力计的准确性:左手托住钩码,右手提起测力计,用测力计的挂钩钩住钩码,左手慢慢下垂,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相平。测力计指针读数0。49牛说明这个测力计很准确。

第二步:使用测力计测力的大小

A、测力计测量的力的大小时,不可超过测力计标定的最大数值。如果超过测力计的测量范围,可采用分割方法测量,不能分割的要换用相应的测力计。

B、首先来测量这把剪刀所受重力的大小。估测以下不会超过这个测力计的测量范围,在

测量时,由于我们不知道到底重多少,因此要手托着慢慢自然下垂。

S:测量提起物体时所用的力大小是多少,并记录。

T:巡视指导规范的操作方法。

C、我们用测力计测量拉动木块运动时所用的力。为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测量时要手拿测力计的底板,避免测力计与桌面之间接触,在木块匀速运动时读取力的大小数值。

S:测量匀速拉动木块运动时所用力的大小并记录。

T:巡视指导规范的操作方法。

4、总结

T:这节课,我们通过推力和拉力的活动认识了力,力有大小和方向,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时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学会了怎样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力就在我们的身边,除这节我们接触到的推力和拉力外,还有那些种类的力呢,我们把一辆小车放到斜坡上,他会自己向下跑,是谁让它由静止变成运动的?还是推力和拉力吗?在后面的课中,我们继续研究。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1、从课堂气氛评价:学生能够自始至终积极围绕学习内容思考、实验、探究、讨论,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2、问题评价:

(1)能举例说明推力和拉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2)拔河比赛中,我要比赛赢过你,那么就要求我用的力比你的()。方向是与你的方向( )

(3)推门时,门没有变化,说明我对门没有施加力。()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

1、从学生生活入手。科学源于生活,生活蕴含科学。首先,本节课从学生生活入手,利用常见的推、拉开始,自然过渡到推力和拉力,从而激起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使学生真切的感受到在我们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处处蕴含着科学知识。其次,本节课使用的实验材料是玩具小车,小球,木块,对这些学生非常熟悉的材料,兴趣更高。

2、培养学生初步设计科学实验的能力,让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在学生探究力的大小和方向时,学生自己尝试设计实验,学生通过认真思考、讨论,能够在体验过程中,了解力的大小和方向。

3、精心设计课后延伸,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浓厚兴趣和继续探究有关力的知识。本课主要教学内容完成后,老师提出:“力就在我们的身边,除这节我们接触到的推力和拉力外,还有那些种类的力呢?我们把一辆小车放到斜坡上,他会自己向下跑,是谁让它由静止变成运动的?还是推力和拉力吗?如果你有兴趣不妨研究一下,你可能会有更大的发现。”为今后学习浮力、摩擦力等知识进行铺垫和准备。

科学鱼教案 篇8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光 》第 3 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理念、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四个部分进行说课。

一、 说教材

在本课内容之前学生探究了光和影的关系,建立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在这一基础上再研究光是怎样传播的。我认为编者的意图是让学生巩固光和影子的科学关系,又为后续学光在传播途中碰到障碍物会怎样的研究打下基础,使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探究精神得到全面的发展。

这一课的内容分二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光是怎样照到物体上的”;第二部分是“验证光的传播路线”。

五年级学生的已经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同时对实验课兴趣非常浓厚。但是在思维上,逻辑性、严谨性不强,考虑问题不周全,实验操作,对学生而言都是很好的锻炼。本节课无论是实验设计还是实证光是直线传播的探究活动,强调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亲身经历、发现、探究、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发展学生对科学的理解力,思维力及多方面的素养。

根据“科学课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的课程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我将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光是直线传播的。

2、过程与方法:有依据地推测光的传播路径;设计验证光是直线传播的实验;利用光的传播规律解释为什么会有影子。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爱思考的习惯,以及善于思考的能力;知道推测要有依据;在实验中能认真观察、勤于思考,根据实验结果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推理。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通过实验验证光是直线传播的。

难点:寻找假设的依据说明光是直线传播的。

教具准备:手电筒、3张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长方形卡纸、屏、空心管和直管。

教师演示的图片和课件。

二、说教法、学法

有人将科学比喻为引导学生过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运用好的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过河”的下脚石,但又不能越过这个度,教师只作启发式点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根据《新课程标准》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法确定如下:

从教的方面来说,本课主要采用“引导—发现—探究”的教学方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每位学生都能像科学家那样研究科学,从而让学生学到探究科学规律的本领。本课通过让学生对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实验观察、研讨、推测、验证、解释。为了能使教学目标得以落实,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本课中我还同时综合运用了(讨论法、实验法、探究——研讨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来组织课堂教学

从学的方面来说,本课主要采用(观察法、探究实验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法等)多种学习方法,指导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对光传播的现象进行有意识的初步认识,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能独立进行探究实验,能充分发挥手、脑、眼的功能,从而获取新知识,培养技能技巧。从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使他们乐于交流,并善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三、说教学程序

我的教学设计是以“探究、开放、自主、合作”为基本指导思想的。下面是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的说明。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活动一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光照的现象(出示图片及课件)

清晨,太阳出来,房间洒满了阳光;黑夜,打开手电筒,灯光照亮了前面的路;在观察中提出问题。这些光是怎样到达被光照的物体上的?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猜测,激发学生利用实验获得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

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引入,使学生的思维产生强烈的碰撞,这一锤就敲到了学生的心坎上,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可以很快使学生积极思维,进入科学探究的活动中来,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二)组织探究,得出结论。 (重点)需修改

活动二

出示有结构的材料,组织学生讨论实验的方法,猜测实验的结果。因为教科书上学生操作的验证实验,器材简单,操作容易,可以放手让学生自行合作制定实验方法和步骤,自行操作,但要求实事求是的记录实验结果,在图中的卡纸上直接用箭头标出光前进的路线。在过程与方法中推测依据很重要。通过实验得出小孔在一条直线上,手电筒的光就能到达最后的屏上,形成小斑点。否则就不会有此结果。

在这一环节的活动中,先让学生自主合作、大胆猜测光的传播是否沿着直线的方式进行的问题产生认知的矛盾,也就有了探究、验证的需求。这时,教师让学生进行验证也就水到渠成了。同时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在这个环节中所起到的作用也是科学、有效的。小组活动中,同学们在小组长的安排下,有的到实验材料区去选取实验所需的材料,有的负责记录,有不同的看法互相交流,然后小组长把全组的意见整理、汇报,得出了“光是直线传播”这一结论。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充分的体现新课程自主探究的精神。

(三)扩展探究,培养热情

接着激发学生用其他的方法也来验证光的传播路线,可以是直管和弯管的对比观察,直管眼睛就能看到另一头的光,弯管就不能,进一步证明光是直线传播的。同时提醒学生不要用眼睛只对很亮的光源。还要给学生留个思考的空间,说说还有哪些方法验证光的直线传播。再利用光是直线传播的理论解释影子总是在光的背面的道理。为了更有效知识延伸,还可以用课件图片出示,光的传播速度以太阳为例,进一步扩展了学生的探究活动,使学生所形成的概念得以巩固。令科学知识从书本走向实践,由课堂走向社会。

(四)、板书设计

为了紧扣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我用简洁明了的词语进行板书,概况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一目了然,让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

科学鱼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艺术与科学完美结合的美。

2、观察与分析,培养学生综合探索的能力。

3、感受科学与艺术对生活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乐曲导入

1、猜一猜这段乐曲是怎样演奏出来的?是吹的?拉的?弹的?还是敲的?

2、艺术呀,有很多种表现形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科学与艺术的联系,揭示课题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目标展示

三、探究新知

(一)探寻传统工艺品与科学的联系

2、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曾侯已墓编钟的理解。

3、透过曾侯已墓编钟,试述传统工艺品与科学的联系。

4、结合教材说说唐三彩的科学性。

5、欣赏其他工艺品,说说艺术给科学带来了什么?

(二)探寻绘画作品与科学的联系

1、欣赏修拉的《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说说这幅画里的科学现象。

2、欣赏拉斐尔的《雅典学院》,说说这幅画里的科学现象。

(三)艺术的眼光看科学

欣赏科技发展下的图片,体会科技带来的美。

四、艺术实践活动

分组观察、分析、讨论电脑绘画艺术、壁纸艺术、桥梁建筑艺术、砖石艺术作品中的艺术美与科学性。

科学鱼教案 篇10

一、依据课标说教材

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一门课,活动探究是科学课的载体,猜想验证是科学课的重要过程,因而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活动为主的学习活动,大胆假想、积极验证,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才是关键。

教材简析

《生命之水》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五课的内容,本课是 “走进水世界” 这一单元的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它是在第四课《青青的水》的学习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水和生命的密切关系”。本课教学内容有“我一天喝几杯水?”、“动物都需要水吗?”、“植物也喝水?”“几种生物的含水量”、网上学“珍惜水资源”五项活动,安排两个课时完成。我选择的是前三个探究活动内容,即“我一天喝几杯水?”、“动物都需要水吗?”和“植物也喝水?”作为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要求和学生年龄特点,并在深入挖掘教材后,我设定了以下几个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水是动物、植物和人体的组成物质,它与生命有着密切联系。

●掌握使用量筒或量杯测量水量。

能力目标:

●能和同学交流自己对于水与生命关系的不同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大胆想象没有水的世界会是什么样的,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意识到水与生命的密切关系,初步形成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课标》对这部分教材的教学要求是:意识到水与生物的密切关系。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能意识到水与动植物以及人的密切关系,并能达成珍惜每一滴水的共识。科学课的探究技能训练是教学难点。

二、依据学情说教法

三年级学生已经接受了两年的学校教育,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历,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他们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学习积极性高。他们对大自然中的水有了一定的了解,但知识点散乱不系统,缺乏探究学习的体验经历。

本节课我采取教学方法是情景教学法、信息搜集法、探究发现法和小组讨论法等,充分发挥学生在探究活动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自主探索、善于合作的精神,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一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倡导自主说学法

《科学》教材在编写指导思想上强调对学生的发展格外注重,表现在从对学生“学”的关注转向对学生“人”的关注,强调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认识自然和社会。因此本节课的学法是自主探究性学习法,教师只作启发式点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分组讨论、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增强学生自身的科学素养。

四、结合课程说理念

根据科学课程的特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理念是:创设情景,激发兴趣,主体参与,开放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另外,科学课程具有的开放性,决定了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因此,本节课我从时间、空间和学习内容上进行拓展和延伸,最大程度上满足了不同学习能力、不同经验背景的学生学习科学的需要。

五、突显人文说过程

这节课以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为载体,设计如下教学流程:情景导入—组织讨论—动手实践—交流汇报—信息分析—延伸探究。根据教学内容,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本课一开始,我就借助课件展现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欣赏美丽的水体”,美丽的景色、动听的音乐及优美的诗歌朗诵,“因为有你,小草才变得嫩绿;因为有你,鱼儿才游得欢畅;......因为有你,地球才变得美丽”立即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体验美的感受。然后让学生猜猜诗中赞美的是谁?学生给出答案后,板书一个大大的“水”字,这样达到了激发兴趣、酝酿情感的效果。为了提升这种效果,紧接着我又以讲“四个小朋友出外旅游” 的故事形式导入本节课教学,达到承上启下、过渡自然的作用,并设置疑问:他们怎么了?他们为什么会这样?为下面“人离不开水” 的知识点传授做好铺垫、埋下伏笔。

2、主体参与,开放教学。

科学课从不以铃声做为课的始终,课前调查和课后探究是科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在此前的一个礼拜我就让学生参与体验“我一天能喝几杯水”的活动,记录5天内自己每天的饮水的杯数;并在课堂上量出每天的饮水量。这样使学生提前介入活动探究中,亲身经历并亲手记录、测量、计算相关数据。在测量水量时,我给出眼睛观察水面的方法是俯视、仰视或平视三种答案供学生讨论选择,及时纠正学生的测量方法。这样使学生亲身体验此类探究活动的方法过程,养成严谨的研究态度;当我以表格的形式记录下五位同学每天的饮水数据后,有些同学会发现“同学们之间一天的饮水量不相同”和“自己五天中每天的饮水量也不相同”时,我再让学生充分讨论找出答案。这种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方式,不是以学生的“学”为本, 更不是以老师的“教”为本,而是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兼顾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经验积累的差异性,使学生亲身体验了知识的获取过程。在达成共识后,进一步揭示“水是人体的重要组成物质”也容易理解了许多。

3、拓展教学,积极验证;

“动物都需要水吗?”“植物也要喝水?”是前一个教学活动的拓展和延伸。这两部分内容的教学,我又让学生在课前通过查阅资料,收集图片和询问家长等形式做一些调查,并在课堂上互相讨论这个问题,目的是分享彼此的知识和经验,丰富学生对“生命之水”的的认识,而课前的准备工作在这里就显得尤为重要。关于这部分内容,学生已积累了许多生活经验,教学的目的是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把学生头脑中支离破碎的知识纳入到比较完整的体系中。关于蚱蜢和蚕是怎样“喝水”的,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设想,积极讨论,互相交流所搜集的材料,然后告诉大家通过网络可以找到相关资料信息,并立即演示,让学生初步了解上网查阅资料的方法,为下一节课“网上学.珍惜水资源”打下基础。学生对生命与水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人、动物、植物 “渴”了要喝水,已经知道生物维持生命需要水。我又利用课件展示有关水与生命的精美图片,使学生获得视觉体验。学生们积极热烈地讨论着,同时画面中美丽的风景更是让他们对这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世界无比热爱。然后,师生小结、揭示主题:水对生命来说真是太重要了,同时板书课题“生命之水”。

4、反面例证,感情酝酿。

通过学生收集资料、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汇报分析等多种科学探究方式,学生对水与生命的关系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如果没有水,世界将会是什么样的?”学生们各抒己见,我在他们的讨论结束后,通过利用电影蒙太奇的表现手法,切换出一幅幅苍凉、悲壮的缺水场景,给学生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加深他们对缺水给大自然造成的灾难的认识。从而进一步使学生感受到生命离不开水。

5、续写小诗,升华感情。

最后,出示本课开头的优美景色,并告诉同学们:“千百年来,人们把承载生命的大地比作母亲,那么地球上的水就是母亲甘甜的乳汁,她孕育了生命,哺育了人类。请同学们用诗的形式接着续写《因为有你》这首诗,来赞美生命之水吧!”。用编小诗的形式加深学生对生命离不开水的知识的理解,学生乐于接受;同时把科学教学与语文教学有机整合,使学生在回忆相关学科知识的同时,又在浓浓的诗情中受到美的熏陶、心灵的震撼。“因为有你,小草变得嫩绿;因为有你,鱼儿游得欢畅……” 未写完的小诗道出了生物对水的依赖,明快的诗句展现出大自然因水才有的美丽。这是我的学生在课堂上创作的小诗,孩子们争先恐后地用诗句来赞美水,感受水对自然的恩惠,在经历科学教育的同时,也将在孩子们心里构筑起对水的美好情感。最后出示以“生命之水,请您珍惜”为教育主题的图片,同学们已从“对水的认识”延伸到了关注环境、珍惜水资源的方面,对水的感情进一步得到升华,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铺垫。

六、总观全程说板书

生命之水

人 动物 植物

请您珍惜!!!

恰当地设计板书,能加强课文内容的直观性,便于学生对本节课的回顾和知识点的整理,简明扼要,突出重点,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七、温故知新说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我进一步认识到:以探究为核心,以活动为主线,使学生经历以猜想、实践、验证的科学学习过程的重要性,这种学习经历能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正如特级教师路培琦老师所说:“学校给学生的,那应是若干年后,还留在学生脑海里的那些终生受用的东西。”

科学鱼教案 篇11

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是来自石门县楚江镇第一完全小学的吴莉,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使沉在水中的物体浮起来》。

一、 说教材

《使沉在水中的物体浮起来》这节课的内容是冀教版三年级上册"水"这个单元中的第二个课题《浮与沉》中的第二部分。这部分是在学习了第一部分物体的沉浮现象基础上进行的,对于这部分的教材,我是这样来处理的,将"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改为探究"使沉在水中的物体浮起来"。在宝贵的40分钟里,通过"怎样使沉在水中的物体浮起来?"这个问题作为教学重点和突破点,作细致深入地探究学习,从改变沉与浮一个层面进行探究,当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理解达到一定高度后,"怎样使浮在水中的物体沉下去"则可由学生课外去自行探究。

二、说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亲历"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科学概念:认识到物体的沉浮与物体的体积、物体的轻重及承载的液体有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做中学"的探究乐趣,乐于交流与合作,培养孩子们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亲历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物体在水中沉浮的方法。

教学难点:制定研究计划,并按计划进行实验操作。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水槽、鸡蛋、烧杯、食盐、勺子、玻璃棒、橡皮泥、回形针若干、各种漂浮物、马铃薯

五、说教法、学法

教法:科学教学力争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因此,本节课我将从学生实际出发,主要采用探究发现法进行教学,运用"情景法"、"演示法"、"观察法"、"动手实践法"、"多媒体辅助法"来辅助教学。并创设相关情境,适当点拨启发、及时反馈评价。

学法:与教法相适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分组实验,合作交流,集思广益,思维互补,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核心"的教学理念。

六、说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方法的设计,最终要在教学程序中得以体现,根据以上内容的分析,本着遵循科学研究过程的一般规律,联系三年级小学生的实际,我将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激趣——探索——应用三个环节

(一) 以故事导入,激发兴趣,发现问题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教学艺术就在于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就肯用全部精力去做事情。"科学探究也不例外,因此教学伊始,我给学生讲一个有关死海的传说,听完故事我顺势问学生:"这些奴隶是不是真有神灵保佑呢。"学生回答不是,是因为死海里含有大量盐我继续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说是书上看到的。这时候我从注重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增强他们的探究欲望着手说:"那书上的这种说法对不对呢?往水里加盐真的能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吗?想不想亲自动手验证一下?"接着我们就进入第二个环节。

(二) 以活动展开,探索问题,获得新知

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究了解使沉在水中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我通过使学生亲历三个活动,让学生自己探究其方法。对于这三个活动设计我主要抓住结合生活实际,便于学生操作的特点来进行。三年级的学生没有学过关于空间、体积、密度等专业知识,但根据生活经验,他们已经知道,比较轻的、像船型的物体物体可以浮起来,另外,部分学生也已经从书上了解到,往水里加盐可以使物体上浮,但是三年级的学生还处于探究的起始阶段,因此,我要对他们的探究过程多加以引导。

第一个活动:首先,让大家猜,鸡蛋放入水中会怎样?这个问题一抛出,学生的猜测也就开始,有了猜想就会迫不及待地想去验证,这时我请个同学将鸡蛋放入水槽中,学生观察到,鸡蛋沉了。接着我又提出问题:"你能想个办法让鸡蛋浮起来吗?"学生受前面故事的启发很快想到水中加盐的办法。时机成熟,学生现在急切的想验证自己的办法是否行,分组实验开始。这是学生自我展示时间,当然我也要及时发现问题,对实验过程加以指导。比如:怎样放盐及搅拌盐的方法。实验结束后,小组长汇报实验结果,有的小组没有成功,请成功的小组说说可能是什么原因,再让没有成功的小组继续试验,直到成功为止。这样就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一定要放足够的盐,鸡蛋才会浮起来,也让每个小组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探究的乐趣。这一阶段的探究活动完成了我们本课时教学目标中第一个要点:水中加盐可以使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

活动二:那是不是所有的物体放入盐水中都能浮起来呢,我紧接着出示一块橡皮泥,问:"如果把橡皮泥放入盐水中会怎样呢?"学生结合上面的实验活动都猜"浮上来",我请一个猜浮上来的学生来演示,将一块橡皮泥放入能使鸡蛋上浮的盐水中,结果验证猜测是错的,橡皮泥没有上浮而是沉下去了。 "怎样才能使橡皮泥浮上来呢?"这时候我先组织让小组进行讨论,说说你的方法和理由,并把它记录在实验报告中,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通过小组讨论后,再派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方法,学生可能会想到以下方法:把橡皮泥捏成碗状或船状,把橡皮泥放在塑料泡沫上等等,让学生选择自己小组感兴趣的方法分组实验,这部分我这样设计是为了给孩子自主的探究空间,发挥主动性,用个性化的方式去尝试、去探究。实验后交流,先让借助塑料泡沫使橡皮泥浮起来的学生说说是怎样做的,实验结果怎样,并请一小组到前面演示,这样做既让他们有展示的空间,让别的小组共同分享他们成功的喜悦,也让学生们都了解:借助漂浮物也能使物体浮起来。小结并板书。捏成船状或碗状估计有不成功的,让成功的小组介绍经验,不成功的小组继续改进,还让借漂浮物的小组也用这个方法试试,因为下面,我设计了一个竞赛,待橡皮泥浮起来后。往"船"或"碗"里放回形针,比一比在"小船"不沉的情况下,哪一组放得回形针最多。在课堂组织竞赛活动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又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同时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玩中求知。交流时,要让装回形针最多的小组介绍经验这样设计是为了给学生展示的机会,让其他学生感受到原来橡皮泥越薄,里面的空间越大,承载的物体就越多。小结并板书:改变物体形状也能使橡皮泥浮起来,这一阶段的活动指向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中第二和第三两个要点:借漂浮物和改变物体形状可以使物体浮起来。

活动三:我拿出一个沉有土豆的烧杯,采用变魔术的手法使这个土豆浮起来,土豆怎么会浮起来呢,学生疑惑,开始猜测,我揭晓谜底,学生仔细观察后发现:是因为这个土豆的重量减轻了,这时学生很想亲自来验证,我继续组织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在实验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确两点:1、明确减轻重量的方法2、要把土豆挖空到一定程度,实验才会成功。这个探究活动是我根据书上所介绍的潜水艇沉浮的原理自己设计的,它便于取材,便于操作,便于理解,能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善于发现、善于思考,我们也能做科学,我们都是小小科学家。这个活动指向了本课时第四个要点:知道通过减轻物体的重量可以使物体浮起来。

(三) 以发现结束,联系实际,深化认识

学习科学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理解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所以在第三环节中,我安排了两个思考题,使学生联系实际、深化认识。

1、渔民想让渔网在水中围成一堵墙,将鱼群包围住,我们能用什么方法使渔网在水中立起来呢?

2、你能解释潜水艇在水中沉浮的原理吗?

纵观全课,"提出问题——进行假设——动手实验——得出结论——实际运用"这样的探究过程一直贯穿始终,以学生亲身实践、亲身体会为主线,通过实验操作活动,使学生能用多种方法,使沉在水中的物体浮起来。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增强了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情感,提高了学生科学素养,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我的说课完毕,不当之处还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科学鱼教案 篇12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注重小学生对周围世界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和需要,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并树立社会责任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在《食物在体内的旅行》一课中我将从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基本情况、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教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预设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食物在体内的旅行》是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中第5课。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在对消化的原有认识、理解基础之上,猜想食物在体内的旅行过程,初步认识主要消化器官的功能,可以初步明确,身体内部有一整套的器官来分解食物,不同的消化器官形态不同,作用也不同。食物进入人体以后是在一整套消化器官作用下才被吸收利用的。

二、说学情:

对于一个四年级学生来讲,人体的消化系统对于他们而言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他们在生活中知道一些简单的器官名称如:口腔,胃,大小肠,等,知道牙齿是用来咀嚼食物的。但认识很模糊。既不清楚这些器官是什么样的,也不知道各自具有怎样的功能和特点。由于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本身就比较枯燥,纯理论的灌输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在教学的设计上我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且直观的视频播放的方式来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自身身体内部的的认识,并丰富他们的科学学习经历。

三、说教学目标(科学目标)

1、科学概念:

人体活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消化器官对食物中的营养的吸收。

人体的消化器官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每个器官都有各自的功能。

食物在人体内会按顺序进入这些消化器官,被消化吸收。

2、重难点:

了解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

了解消化器官的特点和功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愿意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分享研究成果,合作交流。

正确对待研究中不完善的认识,善于在反复观察、研究中完善认识。

四、说教法和学法

人体内脏器官的知识因为平时见的较少,如果只是空洞的说教孩子们很难接受,为了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活动,本节课中我充分利用文字资料和视频课件突破这个难点,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交流信息,自主找寻答案为教学方式,以发展学生的主体作用、自学能力为目的,通过模拟实验帮助学生研究不易观察到的事物原理。以此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五、说教学过程

1、教学准备:

1)人体消化器官记录单及文字资料每人一张

2)食品、粗细管子等。

3)电脑、多媒体课件。

下面我将具体说说我对这个内容的教学设计以及设计理念。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开课我就用提问引起学生对自身的研究兴趣。为了能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在课中获得自己的成长,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我设置了研究馒头的小实验,带领学生进入情境,刚才吃进嘴里的馒头到哪里去了呢?很自然地,引入新课。

2、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我们科学课培养的就是学生探究精神,所以我在学习新课中大胆放手,让学生画一画,说一说等方式,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并进行小组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在板书课题进入新课后,我问:食物在我们人体内的旅行路线是怎样的呢?此时我请同学们拿出笔试着画一画食物从口腔出发依次去了哪里。因为我在学情分析中提到了,学生对人体的消化系统还是比较陌生的,所以要求简单点,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就行,可画也可以写名称。

学生画过后,我让学生说一说。我是这样启发学生的:刚才我们听了几位同学的介绍,他们说的食物路线图都不一样,难道在我们不同的人体里食物的路线都不一样吗?那有什么好的方法能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回答,我相机肯定或指导方法并让学生阅读事先准备好的文字资料。通过阅读指导孩子如何正确阅读资料,学会迅速从资料中寻找有用的信息,为下面的学习进行铺垫。

为了强化学生的探究成果,我又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汇报交流,使学生深入掌握食物在体内的主要路线图: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

教师抓住时机总结便板书:我们把食物经过的这条路线称为消化道(板书),而食物依次经过的每个景点统称为消化器官(板书)第一个知识点很自然地落实了。

同样第二个知识点了解消化器官的特征及功能我也是用了这样的一些教学方法。

如在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食物的旅行主要去了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这些器官的主要特征和功能是怎样的呢?一个简单的提问很自然进入了第二个知识点的学习探究中。我播放消化系统视频课件,学生观看后再分别讲解。为了让学生很好地感悟,讲的同时还组织学生做了一些很便利的模拟实验,由于模拟实验难以完全真实是反映现实状况,只是针对莫一难以观察的现象的直观演示,其表现真实原理的可靠性受到约束,所以对模拟实验的研究点我没有过多的要求,尽量少,这样既可以保证实验效果,又可以避免科学性问题的出现。

为了巩固所学,我在学习新知后设计了一个游戏环节: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认真,老师想来考考大家,我们来做一个消化器官的猜谜游戏,出示课件,学生抢答,这样使学生对消化器官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设置这一内容,既能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也让学生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强化各消化器官功能的知识,真正做到在快乐与游戏中学习科学知识。

在这个基础上要求同学们快速在人体消化记录单图二中画出食物在人体内的路线图,并做出清楚的语言描述。教学活动到此,学生已经对消化器官有了较多的认识,但我们并不要求学生能够对各个消化过程的细节有非常深入的了解。因为在我们的教科书安排中,让学生体验到一个食物消化的过程是由多个消化器官共同协作完成的,器官的功能是由结构决定的,建立系统和有联系的观点是学习的重点。所以在最后学生总结的表述中教师应关注的是学生能不能将事物消化中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表述清楚,而不必强求消化器官的一些细节。

3、拓展知识,课外延伸,学为己用

新课结束了,我问:同学们,今天我们跟随小馒头作了一次旅行,在旅行中有什么收获?学生回答我总结到:通过这次旅行,我们终于明白了,一个食物的消化过程原来是多个消化器官共同协作完成的,而消化器官的功能又是由它的结构决定的,各器官的作用是不能替代的,消化器官对我们如此重要,为了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我们应该养成哪些好的饮食习惯呢?让学生谈谈感想,老师相机出示友情提示: 保护消化器官,请做到以下几点。

(1)保持口腔卫生,坚持每天早晚、漱口。

( 2 ) 细嚼慢咽,不暴饮暴食,不乱吃零食。

( 3 ) 讲究饮食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

这个环节的设置是将课堂知识,及时的延伸到现实生活中,在学生思考的同时,能够利用科学知识更好的改善生活,保健身体,养成良好的行为和生活习惯。凸显学习科学可以更好的服务生活的主题。

预期教学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期望学生能清晰掌握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知道消化器官的特点和功能,并经历科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养成乐于与人合作的学习态度,培养科学的认知方式和自然观,发展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科学鱼教案 篇13

(一)创设情境导入问题

1、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为题材。

2、以光速、中国人口、太阳半径中的数据为切入点。(引例)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发民族自豪感,体会大数“读”“写”的困难,从而导出课题。

(二)尝试探索,解析问题

1、探究:让学生观察回答10n的数的特征。

师生共同比较各种记数方式的优缺点后,

由教师给出定义

3、师生共同合作解答引例。(略)

4、小组探讨:10n的指数n与原数的整数位数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引出科学记数法的表示作好铺垫。体现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找一找:找出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并把其它的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出来

2、比一比:比较用科学记数法的数的大小。

3、乐一乐:要求全班分男女两队,由一方为另一方挑选题目,答对加10分,答错扣10分,每题答题时间为40秒。

设计意图:采用“活动促发展”的基本思路,面向全体,落实概念。

乐一乐:营造课堂气氛,使每位同学积极投入。

(四)探究归纳,分析问题

1、做一做

将下例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原数是什么?

2、测一测

你每分钟脉搏的次数,并计算出你从出生到现在约跳了多少次脉搏。

3、试一试(书P128)

教学中采用边演示边询问每幅图小立方块的总数。体现直观性,发展学生数感、空间感。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设计意图: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实验,估算能力,会用计算器处理较复杂的数据。

(五)回顾小结,布置作业

1、谈一谈:今天这节课你的收获与体会!

2、分层作业:①课本第128页,习题6.1。

②搜集报刊、杂志上较大的数据并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它们。

设计意图:理清知识脉络,强化重点,内化知识,培养能力。

面向全体,注重个性差异

科学鱼教案 篇14

本节课将从以下几个环节展开教学:

故事导入,引入新知——学习新知识,感受物体的浮力——进一步实验,探究沉在水中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巩固与总结

第一环节故事导入,引入新知

1、教师说故事:一天,小明与小方在打乒乓球,一不小心,小明将乒乓球打进了一个窄小的铁水管里,由于水管口太窄小了,他们的手都伸不进去,小明想:将水管翻转,乒乓球就会滚出来啦,但是这个方法也行不通,因为铁水管太重了,他们两个抬不起。怎么办呢?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办法将乒乓球取出来呢?

2、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拿出实物水管和乒乓球,将乒乓球放进水管,让同学们亲身动手取出乒乓球。如果学生不能说出教师想要的答案,则由教师引导学生加水进水管,让乒乓球能浮在水面。

第二环节学习新知识,感受物体的浮力

1、(1)谈话:老师这里还有一些物品,它们放进水里是怎样的呢?是浮还是沉呢?请同学们猜一猜,把大家的猜想填在表格中。

老师出示物品:空塑料瓶、正方体铁块、铁钉、泡沫塑料块、轻木块

(2)学生分组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提问:同学们的猜想究竟对不对呢?让我们一起动手做做实验吧!请同学们一边实验一边记录实验结果。

2、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3、提问:为什么这些物品会浮起来呢?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小结:浮在水面的物体受到了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就是水的浮力。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浮力,知道浮力的初步定义。

第三环节进一步实验,探究沉在水中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

1、提问:在水面上漂浮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那么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是否也受到水的浮力呢?

2、学生猜想

3、谈话:到底同学们的猜想对不对呢?现在,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来证明我们的猜想。

4、老师示范,学生跟着做:用绳子将正方体铁块绑着,用手感受一下它在空气

中的重量;然后将正方体铁块的一半(老师事先已在每个铁块的一半上标出一道线)浸入水中;最后将它完全浸入水中,但不能碰到底部。

5、请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感受。

6、用测力计把正方体铁块吊在空中,看它在空气中的重量是多少,把测力计的读数记录下来,填写在表格中;然后将它的一半浸入水中,再将它缓慢地放入水中,直到完全浸入水中,观察测力计的读数有什么变化,把这两次测力计的读数也记录子表格中。

7、汇报实验结果。

8、小结:测力计的读数慢慢变小,由此看来,沉在水中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那么,测力计上的读数是不是浮力呢?

9、谈话:我们先来正方体铁块的手里情况,在实验中,它主要受到什么力呢?(老师在黑板上分析)受到了两个向上的力,分别是拉力和浮力,还受到一个向下的力,是重力。因为当物体不动时,受到向上的力与受到向下的力是相等的,所以浮力大小加上拉力大小等于重力大小。

总结公式:浮力=重力—拉力

10、根据公式,计算出正方体铁块一半与完全浸入水中时所受到的浮力。

通过这环节让学生知道在液体中下沉的物体也会受到浮力并且学会测量、计算浮力的大小。

明灯初中作文14篇


作文是我们内心的故事见证我们的心路历程,写作文是一项能够培养人们自我认知和人生体验的任务。要想写好一篇作文可以借鉴一些优秀的作文模板。我们为您特别为您精选的“明灯初中作文”一定能够带给您惊喜,希望您觉得本文是一篇优秀的文章!

明灯初中作文(篇1)

母亲是一盏明灯

王妤欣

良师益友的关怀,父亲母亲的帮助,宛若一盏挂在人生路前方的明灯,为我照亮未来的阴暗处;好似一弯留在星空之上的明月,助我更进一步;恰似一片触手可及的温暖,让我的身心不再冰冷……一桩桩小事,是母亲给予我无限的爱与关怀。

从小,我就是个马马虎虎、粗心大意的女孩子,这个毛病无论怎么也无法过去。上一天学,水杯、餐具、作业本,不少带点儿东西,我就浑身发痒;写一篇文章,字写错,忘标点,不错点儿东西,我就浑身难受;做一道数学题,和差积商,计算错误;不少点儿东西,我就过不去心里一道坎。

于是,专门克服我缺点的母亲,自带曙光地出现在我眼前。她严肃地对我说道:“孩子,如若你不把这丢三落四、粗心大意的小缺陷改掉,那么它将来会成为大缺陷,让你的生活有诸多困难。丢三落四,招老师骂,遭老板责怪,粗心大意使自己的生活、工作大失光彩……”

听完母亲的一番话,我恍然大悟:粗心可以让人后悔一生,不利己也害人。为了往后光明的人生路,我下定决心,终于把粗心这个“说小不小、说大不大”的顽固毛病给戒掉了。

可是,我怎么能只有这个缺点呢?情商低,说话不留余地,不顾他人感受,也是我的“一大缺点”。

我在与别人的谈话中,一再贬低他人,让人家的面子无地自容,令他心痛、伤心不已。又或是在别人寻求安慰时,心直口快,说每个人都这样。没人不这么认为,我是一个说话言行毫不顾忌的女孩子。

于是乎,我那爱纠正我错误的母亲又一次出现了。说话心直口快,并不是你贬低他人的借口,也并不能让你得口舌之快。反而能让别人讨厌你,这与你将来的人缘有很大关系。

为了我的人缘,我又一次在母亲的道理之下改了错。因为我的母亲,所以我现在不招人厌,身边友人成群,知己三五。

谢谢你,我的母亲,你是我人生那盏耀眼的明灯,帮助我成长。感谢,那个普通的、我的母亲。

明灯初中作文(篇2)

老师是一盏明灯

张克楠

风,呼呼地吹着;雨,哗哗地下着;雷,轰轰地吼着;我,扎耳挠腮地想着--我被一道数学题给困扰了。

从我出生,一直有个坏毛病陪着我,那就是粗心,可现在却不一样了,我找到了一个“神医”帮我治好了这个病,我说出来你一定不相信,他就是--老师。

在所有老师中数学老师的治法是最妙的。别看他平时那么漫不经心,一副无所谓的样子,那你得深入观察他。

每当我有题目不会做时,他总会耐心地教我,嘴里还小声对我说道:“这道题那么简单怎么能不会呢?这些靠的全是经验。”从那次我就发誓以后要好好地学习,正所谓“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可是我上课还是忍不住地会讲空话,我的头时而向左,时而向右,嘴巴总是一刻不停地在“唠叨”。每当数学老师看到我在讲空话时,他总是会走过来,用他那大手拍了怕我的头就走开了,我马上明白老师这是在提醒我。于是我马上把嘴一合,把头一正,把背一挺,端正地坐在了座位上,就好比一棵挺拔的松树,多有精神。下课了,老师走到我身边,拍了拍我的肩对我说道:“柯楠,上课得认真听,可不能讲空话,不然你的数学题又不会走了那怎么办?”说完就慢悠悠地走了。

他的教学方式也很特殊。记得在四年级时,我们要写学一个“火车过桥”的奥数题,我们班一的人一个个都涨红了脸,怎么做都做出来,那脸的颜色就像一个柿子。他笑眯眯地看着大家,说:“大家都不会做?没关系,让老师来教你们。”全班40多个人的目光全汇聚在了老师的身上。

“同学们,假如老师的手机是火车,黑板就是桥,我们来看看手机要多久才能开过自己,”“桥呢?”老师拿起手机在里面擦来擦去,我心里不禁想:这真是个奇怪的老师。

在数学老师的教育下,我变得不再粗心,简直变了一个人。老师,您是一盏明灯!

明灯初中作文(篇3)

老师是一盏明灯

戴靖雯

每个人的人生道路都是不同的,就好似一群人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从出生那一刻开始,从第一声啼哭开始,从第一次走路开始,你就开始与别人赛跑了!至少后来谁跑得快,就得看后天谁经历的更多,谁解决的疑问更多了!有的人会在同一个分岔口遇见,但注定有一个人会与别一个人选择的道路不同!就在我三年级时,我就遇见了我人生中的一个“大”坎坷——上课沉默!

俗话说得好“爸妈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但是,自你上了小学后,你在家里的时间就远远比你在学校里的时间少!

自打三年级以来,新的班主任转来以后,我就下定决心给范老师留下个好印象!一位名人说过:“沉默是金。”这句话就一直铭记在我心里,上课时,我会将腿老老实实地放在桌子底下,手也十分平整地放在桌子上。班长喊:“起立!老师好!”我就把腿放好,背挺得笔直,弯下腰喊了一声:“老师好!”到六年级,我的朗诵水平让全区教育局都知道了!在课堂上,范老师问问题时,我听得也异常认真,即使我从不起身发言。下课后,我望着自己的那本语文书,看着上面那页本身只有文章的纸现在变成了满满当当的笔记,心里暗想:我表现是不错,沉默是金,果然能收获很多!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却发现,只要我在课上不举手,范老师就总会无意间点名叫我回答问题!我也常常因为这个原因被罚站反省!

后来,范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说:“雯雯啊,这个课堂呢,其实是用来勇敢发表你的意见的,是用来锻炼你的胆量的,不要怕错,同学和老师又不会来嘲笑你或批评你,只要你错了,老师就帮你改正,只要你够胆,就举手吧!”这天,范老师虽然给我灌了许多心灵鸡汤,但是很有效,这让我放弃了“沉默是金”的想法,因为它验证了那句“怕啥子怕,胆子要放大!”

自那以后,我变得范老师就如同我人生道路的一盏明灯,在我最黑暗的时刻给我照亮前方!

明灯初中作文(篇4)

你是一盏明灯

邵成杰

花,如同海一般星星点点地装饰着草地;太阳,如同火一般照耀着这片花海,同时,也照亮了我的内心。

记得那是一个星期六的下午,天空如同妈妈生气时一般,有了许多的皱纹。我背上书包,慢慢地离开培训班,到车站去等车。学习,像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一样,从我上四年级开始,就如同一只恶魔一般一直绕着我转,而我却不能用我这双“饱经风霜”的手将它赶走,我就像走进了无边的苦海,每天都像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年人一般,对生活无可奈何。这使我的情绪每天都像塞了铅块一样,原先一直陪伴着我的那种上进心也被时间给慢慢消磨光了。使我感到对一切事物的厌恶,不想再有什么理想。

我踏着沉重的步子慢慢到了车站,那是一个饱经风霜的车站,篷子如同我的心一般支离破碎,旧座位也被雨水侵蚀,一坐上去就会“吱吱”响,除了广告牌是最新的,其它的东西都是一文不值。

这时,迎面走来了一个老年人,他的腿脚不太灵活,眼睛也不太好使,满脸的皱纹让我从心底对他产生了厌恶,下意识地跟他拉近距离。

这时,一个中年妇女因为没有带零钱被赶下了车,眼睛好像蒙上了一层面纱。这时,一只干枯的手将两块钱塞到那位妇女的手中,原来是那位老人。

这下我对他可有意思了,但走到他的身边说:“你为什么要帮她?”老人笑了笑:“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忙问:“那你帮帮我吧!我虽然很努力,但却一直比不上我的同桌。”老人停了听说:“你看过大海吗?那里有两种鸟,一种是麻雀,一种是海鸥。每当海浪拍打过来的时候,麻雀总是灵巧地躲开,而海鸥却要拍打着沉重的翅膀慢慢起飞,但最后能飞过海洋的却是海鸥。”

我恍然大悟,转身回去复习。

那个老人是我的一盏明灯,在我的路上撒下无数的光芒。

明灯初中作文(篇5)

在我的记忆里,从三岁直到此时此刻,我曾无忧无虑过,也曾潸然泪下过,但无论快乐或悲伤,母亲始终伴跟着我。

——题记

我的童年大部门都是与母亲糊口在一起的,背井离乡,那座种着一棵石榴树的小院子就是我们独一的依赖。一个月和父亲见面的次数不超过三次,几条街竟成了不可逾越的鸿沟。

于是整日陪伴我糊口的只剩母亲一个人了,我年幼时有些自闭,不愿意动,这可给她带来了不少麻烦。到了我快要上学的年纪时,她更是犯起了愁。抚颔低吟“这孩子平日连句话都不说,怎么上学呢?”接着就往我这看一看,我仍是无动于衷的坐在板凳上,一言不发。

母亲临行前送我了两个夹书的夹子,我却在去幼儿园的路上又硬塞给了她。把我送进幼儿园后她不停地嘱咐老师道:“这孩子不爱说话,下课时一定要问问她想不想去厕所,这孩子就麻烦你们帮忙看着了……”我现在知道实在城里的老师不怎么搭理农村人的,那老师也并没有按照她说的去做,有一次还差点憋不住了。妈妈仍是抚摩着我的头发说:“一定要多嘱咐两句才放心啊,你这孩子寻常连句话都不肯说……”

母亲就是我心中的一盏明灯,在黑暗中替我照明,暖和我的心窝。

自从去了幼儿园,妈妈好像更忙了。早饭和中饭生怕我吃不饱,从家里做好饭,骑着她的轻微破旧的自行车经由五公里长的油柏路来给我送饭。来的时候我老是看见母亲在偷偷地拭汗,一副不愿让我看见的样子却终究躲不外女儿的眼睛。放学回家我坐在自行车后座,迎着风,母亲的长发随风飘起,时不时露出她那倦怠的面收留。我冷不丁的问了句:“累吗?”没想到这一句话就让她兴奋了一晚上,抚摩着我的头发兴奋的说:“妈妈不累,女儿真是长大了……现在的我回过头来想想,那时母亲天天都要比我起得早送我上学,回家后就得收拾车子,去摆摊,放学后又得照顾不听话的我。怎能不累?

长大后的我,固然称不上是母亲的贴心小棉袄,但我一直把母亲当做我心中的那盏明灯。母亲养育了我,宁可自己吃苦受累,也不愿看到孩子不兴奋。我的小弟弟也是这样,妈妈仍是经常叮嘱弟弟的日常糊口。

每次看到母亲的鱼尾纹,我逐渐意识到,母亲老了。母亲年青时不辞辛苦的照料这个家庭,现在母亲也已四十多岁了,固然她不肯承认自己老了,但仍是常常颈椎疼。我想说:“母亲,你就是我心中的明灯,是我一辈子的榜样,待儿长大,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

明灯初中作文(篇6)

老师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领路人,也是我们的第二任父母,我们现在的老师——江老师,她就像我们人生,时时刻刻用她那温暖的光芒照亮我们前方的道路。

江老师长着一副娃娃脸,她的眼睛明亮而有神,和蔼而不失严厉,一头小波浪一样的黑色短发显得格外精神,脸上总是挂着一丝微笑。

江老师讲课很有特色,每当她用优美的声音来朗诵课文的时候,总是能让我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觉得自己好像就是课文里的主人公,课文里描述的情景,就是真的发生在自己的身上一样。她在讲课的时候,偶尔会穿插一些与课文背景相关的小故事,这样能让我们更加深刻的了解课文的含义,使得我们在文章中流连忘返。

这个学期开学第三周的时候,江老师说要让别的班级看到我们班的蜕变,于是便与我们共同制定了一种新的教育竞赛方式,叫做《班规量化细则》。

一个月很快就过去了,我们《班规量化细则》的威力真正的展现出来了,以前,老师在讲课的时候,老师提出的问题只有固定的同学回答,现在,只要老师一提问,同学们都纷纷举手抢答;以前我们教室里经常出现垃圾,就是没有谁主动把它捡起来,现在,只要地上一出现垃圾,一个同学还没来得及弯下腰,垃圾就已经被别人捡走了。除了这些,我们在自习、纪律、活动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当然,我们的江老师也有“发飙”的时候。

“怎么?没有事情做吗?那要不要我找点事情给你做呀?”一天中午,我们一班同学围在一起聊得正嗨的时候,江老师随着话音出现在教室门口,吓得我们“魂飞魄散”,然后江老师就开始教育我们:“你们觉得你们的成绩很优秀吗?你们觉得你们比得过别的班级吗?我告诉你们,虽然你们很优秀,但是,你们离第一名还有很远的距离呢!大家都要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你们优秀,别人也同样优秀,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连根针落到地上都能听见,江老师的气势压得我有点喘不过气来。

不过,江老师每次批评我们之后都会平心静气的跟我们交谈,我们也可以跟老师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这样能让我们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然后才能更好的改正。

这就是我的江老师,她既是我们的良师,每时每刻都督促着我们,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走弯路;她也是我们的益友,时刻都给予我们温暖的、无私的关怀。

明灯初中作文(篇7)

每当我走进书房,看到墙上挂着的那一幅黑白画作,我便会想起我的一位美术老师何老师。

他个子瘦瘦高高的,仿佛一把撑开的大伞。粗黑的眉毛下,长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他鼻梁高挺,瓜子脸上留着一头乌黑发亮的短发。他平时总爱穿一件黑色的西装,里面搭配着一件黑白相间的衬衫。瘦长的手永远不忘插进裤兜里,显得文艺气息十足。

何老师在我眼中,是当之无愧的二娃。因为他不仅有千里眼,还有顺风耳。记得一次美术课上,我和同桌坐在最后一排靠角落的位置。那地方距离讲台较远,光线比较黑暗,这不由得助长了我们的胆量和气焰。我们抬眼,瞧见何老师正在讲课。于是便靠在一起,小声地说起话来。但这一切,早已被何老师尽收眼底。何老师的脸色立刻由晴转阴,眼中充满了怒火,气愤地说:你们俩在那说话,不听课,给我出去!听了老师的话,我俩难堪地站了起来,灰溜溜地走出了教室。

终于,下课铃响了,何老师走出教室,把我俩叫到了办公室。我刚踏进办公室,就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一粒粒豆大的冷汗从我的额头上滴下来。此刻的我惶恐不安,心里暗暗想着:我一定会被老师批评的。但没想到,何老师只是坐下来,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上课应该认真听讲,不能在下面说话,听到了没?他一边说,一边用手摸了摸我们的头,接着继续说道:我知道你们都是好孩子。说完,老师撇撇手,就让我们回教室了。

从此我变得更加认真,画画得很好,也获得过很多奖项,而且还成为了美术课代表,我一直谨记老师的话。可是就在去年,何老师被调走了。

何老师,您是我学习生涯中的一盏指路明灯,我永远不会忘记您。

明灯初中作文(篇8)

朋友是一盏明灯

傅依梵

每个人的心中必定有一处隐秘的地方藏着伤痛,藏着喜悦,藏着烦恼。这时,最好的解药便是友谊。朋友,倾听你的喜悦,倾听你的烦恼,倾听你所受过的伤痛。这,便是一盏最明亮的灯。

我,是一个粗心大意,总是犯下错误的人。记得那是一次数学课,老师紧紧抱着一摞卷子走进教室,我就知道即将又有一次灾难要在我身上降临。果不其然,老师那如同打雷般的声音响了起来“七十八分。”这对我犹如是一次不小的打击,窗外那灿烂的太阳也似乎在一刹那间失去了以往的光亮。一次次降低的分数让我受到了家人的打骂,受到了同学的嘲笑,甚至在老师面前我都抬起头来。自卑的情感在我心中延伸,直到你的出现,才让我乐观了许多。

你,乐观,洒脱,是那样自信。这与我的性格截然相反,不知是什么原因,我们最终竟成了朋友。

当我有不懂的问题时,你细心为我讲解。当我充满烦恼时,你仔细帮我放松。当我有喜悦时,你与我共同分享,你的所作所为都让我无比感动。

又是一次紧张的考试,我大步迈向考场。这时我心中并没有丝毫恐惧,反而是自信。难题在我手下统统解决,考试结束时,我昂首挺胸,犹如一位打了胜仗的将军。考试成绩下来时,更是欣喜若狂。当我来到你家准备汇报时,却发现你已经走了。

这突然的惊吓,让我不知所措,便无力地趴在地上痛哭。从邻居那一打听,才知道你已经去了沈阳。

朋友,虽然你已经去了另一个城市,但你对我所做的一切都让我铭记心中。你便是我心中那最闪亮的明灯,不知你在那个遥远的城市是否能听到我这无声的呼唤呢?

明灯初中作文(篇9)

与您初识的第一堂课,您挟着一本教科书走进教室,然后把书轻轻地放在讲台上。您神情严肃,不紧不慢地说道:“我教数学,大家可以叫我邓老师。”我仔细地打量您——中等身材,鼻梁高挺,眼睛黑亮,目光犀利,给人一种威严的感觉,这是您给我的第一印象。

那时的我很调皮,您古板的教育方式,让我心生厌恶之感。每次上数学课时,我都心不在焉的,这导致数学成绩一向出类拔萃的我在第一次数学测试中“马失前蹄”,只考了70分。您把我叫到办公室,我低垂着头,手揪着衣角,手心微微出汗,脚在地上反复摩擦着,心里唱起了《忐忑》,生怕您给我妈打电话,控告我的“罪状”,一想到妈妈那凶悍的面孔,我就不由自主地害怕了。您仿佛看透了我的心思,一改往日的严厉,温和地为我纠错:“这一题,应该……”您一边讲解,一边把正确的解答过程写了下来,卷子的空白处遍布了密密麻麻的数学符号,直到所有做错的题我都弄懂了,您才让我离开。我心中好生疑惑,您竟然没有批评我。

刚走到门口,您轻声地说:“上课要认真听讲!”不似批评,倒似提醒,似告诫。这时,我脑海里全是您为我讲解错题的画面——您坐在办公椅上,一边耐心地讲解,一边观察我的反应。第一次讲解后见我仍是一脸茫然的样子,您只是眉头轻皱,立即重讲了一遍。您的耐心、细致打动了我,也让我放松心情,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疑惑。见到这一好兆头,您居然笑了起来,然后一一为我解惑释疑,直至我全部弄懂为止。试卷讲完后,您又选了类似的题目让我做,做完后您又细致地为我批改,当您看到所有的题我都做对了的时候,才露出舒心的`笑容。想到这些,我心中泛起了感激之情。离开办公室前,我回过头对您说了声“谢谢”,您笑了笑,又继续埋头备课了……

回到教室,我心中很不是滋味,要是我平时认真听课,也不至于让您在百忙之中抽时间为我讲解试题,泪水不禁漫过眼眶,划过脸颊。您的行动小而言之,是为了我美好的前程;大而言之,是为了祖国未来的希望。想到这里,我擦掉眼泪,像您一样扎进书山题海中。

从此以后,我上每门课都认真听讲,当我注意力分散时,耳朵总会响起邓老师那轻柔的声音:“上课要认真听讲!”似提醒,似告诫……

啊,邓老师!您就是我心中的那盏明灯,我的生命因您而温暖如春,我的人生因您而繁花似锦……

明灯初中作文(篇10)

父母亲往往有些事常让我费解,不懂事的我难免会与父母发生争执。父母这样不休止地安排我的时间,到底是为了什么?

可能因为年纪小,父母并不严格地对待我,直到六年级,我也还是个贪玩的孩子。但进了初中的我,像只被软禁了的`小鸟,无论怎么鸣叫,怎样挣扎,也逃不出父母的牢笼。

一直很失落的我,像在和比赛赌气一般,谁也不想见到谁。但比赛还是如期而至了。到了比赛现场,最吸引我的便是奖品了。这是市级的比赛,奖品却不赖,冠军的奖品竟是一部相机!这时,一种伤感涌上心头:为什么我不好好听妈 妈的话呢?说不定我还能拿到奖品呢。比赛结束颁奖时,看着一位年纪比我小的女生拿了冠军,心里很不是滋味,后悔及挫败感久久不能褪去。

原来父母这样安排我,是处处为我着想啊。我这才明白,只有经历了,才有新的领悟:被安排也是一盏明灯。

明灯初中作文(篇11)

书本是一盏明灯

章之源

以前,我奥数经常出问题,好几次与高分擦肩而过,好几次奥数九十分以下,我仿佛一只微不足道的小蜉蝣,在无尽的黑暗中摸索,尝试了许多办法寻找出路,却无从收获。我也经常因为奥数漏洞百出,而在同学们面前抬不起头来,低着头四处游荡,在无尽黑暗中游荡的小蚂蚁真是可怜又无助。

就在这时,一盏明灯出现了,它是多么明亮,是多么夺目,刺得人眼睛发痛。也就是这一瞬间,所有的黑暗都被照亮了,一切原本十分困难的问题都消失了,只有一些简单易懂的小事,这盏明灯就是书本。五彩的书本在脑海中闪过,高斯让我学会了“高斯求和”,中国数学家的智慧让我得知了小数的奥秘,三角形奇特的知识,计算时退位进位的神奇性质,在无敌的书本面前,所有的难题迎刃而解,一切不懂的问号都小菜一碟。

书本中有勤奋,有懒惰,有许多难题,让你挑战,计算练习纸一次一次发下来,一次一次一百分的试卷出现在我的桌上,这一切都是源于书本。书本是我的明灯,是照亮我心中黑暗的一种强大力量。我的身上总是都带着一本高中奥数书,我的一柜子书帮我品味人生中的酸甜苦辣。书本是进步的阶梯,我常常踩着书的阶梯一步一步的进步,书的香味在我的鼻子里游荡。我爱读书,读书不仅能帮我提升数学,语文、科学、英语,书本都可以让我提升。

书本是知识的海洋,每一本书都值得我细读,值得我精品。

明灯初中作文(篇12)

夜幕慢慢降临,大地也准备休息,抬头望去,有几盏孔明灯隐隐约约升起,像是天空挂满了灯笼,把道路照亮,越飘越高,更像中国红,蒸蒸日上,让过年气氛格外美丽。

我心血来潮,也想放孔明灯,也表姐第一次买来玩,开始乱了手脚,因为配来的蜡块我们开始不会用,这看似简单的孔明灯,不看袋子上的说明,还真不会用,蜡块绑在了铁丝上,我开始点火了,唉,手都差点烧掉了还是没点着,表姐催促的说快点呀!我快抓这灯快累死了!别急,马上就点着了我说,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点着了,可我们有遇到一个难题,孔明灯漂不起来,我和表姐急死了,我叫表姐赶快放手,应该可以漂了,表姐就不敢放,说会烧掉啊,不行呀!我掐了表姐的手一下,终于放手了,孔明灯漂上去了,我和表姐赶紧许愿,我的孔明灯漂起来喽,耶耶耶!我笑着说。

我欣喜若狂,看着孔明灯漂在天空,这个孔明灯看似简单,却带着我和表姐美好的愿望遨游天空,向大地倾诉我们的愿望,孔明灯表面简单,却代表了最纯洁的东西,它就是愿望的使者,就像老师,看似简单,他却担负着哺育祖国花朵的任务,帮助我们学习知识,老师不图回报,我们应该尊重老师,明白老师,老师呀!老师呀!您就是那盏孔明灯,那盏最闪最亮的孔明灯!不远处的绽放的烟花,是我们莘莘学子为您喝彩!.

明灯初中作文(篇13)

老师是一盏明灯

鲁翼银

曾几何时,我在黑暗中摸索,寻找出路,却只能看到无尽的黑暗。突然,老师就像一盏明灯一样,出现在了浩瀚题海里,出现在了我的面前,引领我理解,引领我的认知。

困难就像一条水流湍急的江,挡在了我的面前。只剩十分钟就下课了,可是我还有两篇阅读理解没有做完,我就像蜗牛爬行一样慢吞吞地写着,许久才艰难地挤出几个字。我很想加快速度写,可是又快不起来。

“叮铃铃——”下课的铃声无情地响起了,老师终究还是用她那冷酷的声音说了“交卷”。我的心像掉进了冰窖,拔凉拔凉的。虽然现在是春风和熙的春天,阳光也静静地洒在我身上,但我还是很冷,就像十二月天一般冷。我知道,在考试的时候拖拖拉拉是永远考不出自己满意的成绩的。

试卷发了,85分!我又拖拖拉拉地订正起来,又长叹一声,慢吞吞地移着步子去到了老师桌前交卷。

又是拖拖拉拉的一天。作业慢,吃饭慢,连拿笔都比别人慢半拍,什么都慢,慢真是我人生途中的,大困扰啊!

啊!老师就像一盏明灯,出现在了我面前。她那温暖的慰藉,谆谆的教导,像一个温柔的怀抱一点点将我心中的寒冰融化,让寒冰中的坏习惯“慢”不再影响我。

1题,2题,3题……她,一位受人尊敬的老师,正在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教我思路,让我提升速度。

困难所形成的湍急的河流正因为“慢”的逃跑而慢慢干涸,我踏过湿软的河道,采摘知识的花朵,驾一叶扁舟邀游、欢笑于浩瀚的题目中。

“还有10分钟。”我长吁了一口气,“幸好我已经做完了。现在慢动作已经不是我的缺点了,它已经不再是一个困难。”

在一片闪烁的星空下,我倚在窗旁,抬手摁亮了暖色的床头灯。看着这盏散发着暖光的明灯,我就想起了老师,也想起了以前像只小乌龟似的我。

老师,您像明灯一样璀璨,您呕尽心血教导我们,用知识形成了明灯中的灯光。因为您,拖拉的我早已不复存在!

明灯初中作文(篇14)

老师是一盏明灯

孟炎霖

以前我的字可谓是惨不忍睹、不堪入目,不能说是“字如其人”,只能说“字非人写”,如同小学生的鬼画符,贴到僵尸是都能震住它,甚至还能申请专利呢!让“黄符”推广至全世界。在我跌入谷底时,是老师给我了希望。

在四年级时有一次考试,我刚开始便拿起笔唰唰地写了起来,教室里面十分安静,连一根针掉在地上的声音都听得见,我发现这次考试卷出奇的简单,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水手在风平浪静的海面上行驶五十公里一般简单。窗外的树上的小鸟叽叽地叫着,好像在为我们加油助威,我们听到鸟儿们的助威也愈发写得更快了。

突然,有一道题难住了我,我百思不得其解,抓耳挠腮,我急得面红耳赤,比关羽吃了辣椒还红,呼吸也变得急躁了起来。窗外的鸟儿仿佛也不是在为我们加油助威,好像是在嘲笑我写得太慢,脑子太笨了。我恨不得把鸟儿的嘴给他捏扁,弄得我心烦意乱。此时海面上航行的老水手也变得慌慌张张,仿佛是风雨快要来临了一般。此时,距离考试结束还有半小时,我正在奋笔疾书地写作文,头上汗如雨下,不知道的还以为我在顶着个大太阳在农田里干活呢!过了29分钟,仅剩一分钟时,我终于写完了,额头上的汗珠一颗颗掉在了试卷上,手心上全是汗。等交上了试卷后,我的字迹顿时龙飞凤舞,试卷上也是一片狼藉,属实一个“悲惨世界”。

交上试卷,老师让我去了办公室,跟我说:“我相信你字可以写得更好,虽然现在不行,但以后一定可以。”

直到现在,我的字终于不再是不堪入目,谢谢您,犹如一盏明灯的老师。

文章来源:http://m.swy7.com/a/5198489.html

更多
L

猜你喜欢

更多
N

最新更新

更多
H

热门推荐